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

•“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的形态

•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

•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

•3、地貌的分布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

•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

•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

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

•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

•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

•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

•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

•微地貌例如,沙波纹

(2)地貌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例如:基岩物质:大陆型地壳--硅铝层(沉积岩、花岗岩)——大洋型地壳—硅镁层(玄武岩)

•沉积物质:古代海相沉积物(现为陆地,曾为海洋);一个干谷(有圆滑的

鹅卵石)--古河道

2 地貌的形成

•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1)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

•A、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内力作用:指由地球内部的放射能(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引起的作用,它使地壳

发生运动(水平/垂直)、岩层褶皱和断裂、引起岩浆活动、火山和地震以及重力作用等。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比如:地表一些巨型、大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B 、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等外力所起的作用。

•*按照外力的性质可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按照外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块体运动等。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夷平地表

• C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发育过程中始终是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例如:地貌轮回(上升—侵蚀;下降--沉积)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地貌按营力性质分类

•构造地貌(内力地貌):全球构造地貌(第一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二级)、地质构造地貌(第三级)

•外力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2)岩性----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例如:硬度高的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多造成高山峻岭;而软弱的页岩、灰岩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易溶解的碳酸岩、黄土等则形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黄土地貌。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

•例如:板块边界多为巨大褶皱山地和大裂谷,板块内部多为平原、台地、丘陵;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时间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亦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形态,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例如:喀斯特地貌:溶蚀高原(多为石芽、溶沟);峰丛峰林、溶蚀盆地;溶蚀平原(多孤峰)

3、地貌的分布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例如:在热带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和喀斯特作用,地貌主要为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坡地地貌。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沙作用盛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荒漠地貌。

•在雪线以上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川地貌。

•在寒带和雪线与林线之间的亚高山地区,虽不能终年形成冰川,但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地表经常处于冻融状态,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冰缘地貌和各种冻土现象。

(四)地貌学的研究目的

是揭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岩性和地质构造以及作用时间四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改造不利的地貌条件。

•(五)地貌学的性质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

•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

二、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一)我国古代地貌知识的积累:(萌芽期)

•*沈括.《梦溪笔谈》:对海陆变迁更作了科学的解释。

•他根据太行山崖间发现的螺(luó)蚌(bàng)壳化石砾石层,认为大陆“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流所湮耳”。指出海变陆是由于河流堆积的结果;

•同时又指出由于流水侵蚀(称“冲激”)山地(以雁荡山为例)而造成了山峰与深谷。

•*明代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对河流侵蚀作用阐述得更为透彻。

•认为陡崖地貌是河流侵蚀的结果,如称“水凿成矶(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小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