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
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2000年,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题为“2000年目标” 的教育改革法案。 • 该法案基本承继了布什总统在“2000年的美国” 中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和措施。在新教育法案 的指导下,联邦政府预计在三年中每年拨款l0亿 美元,用于建立全国性的课程和测评标准,资助 师资培训,提高旨在促进现有教师职业发展的各 种活动的数量、质量和针对性。 • 各州、区优先考虑并制订系统的计划,为教师提 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各相关协会、组织、媒体公 司及其他私立机构也将在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美国教育部用于培训未来教师教育技术的专门机 构——PT3(the U.S.Department ofEducation’s Preparing Tomorrow ’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要求国会拨款 1.5亿美元,2004年培训新教师100万人。
• 1967年,美国费城学区给予3—14岁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 基础课程。此后,该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技术课程在美国各 中小学逐步推广。 • 1970年,美国中学中已有13%的学校将计算机用于教学, 31%的学校将计算机用于行政管理。 • 20世纪8O年代,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中学达到74%,而 且平均每个计算机实验室配备有15—2O台计算机。 • 1980年6月,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小学和中学的百分比分别 为5%、20%,到1983年4月,分别增至40%、75%。 • 1985年,美国小学和高中平均每校的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 6台、15台,1990年分别为19台、45台。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立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就达 到了98%。
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美国教育 信息化的 发展历程
对中国教 育信息化 发展的影 响
颁布文件法规,完善
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
美国教育技术
地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 而与此同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乔治亚大学在专业建 设上分别采取的“合纵连横”与“分化组合”策略,成为
了21 世纪初叶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创新发展的两大基本新走 向。
• 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学系统技术系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大 幅度的重新调整,它以提升多种情境中的人类学习与绩效
为重点,课程设置上在保持其传统的教学媒体与技术特色 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有关学习与认知和企业培训与开发 方面的内容,如“学习与认知”、“学习环境设计”、 “培训与开发过程中的商业与经济维度”等,并开始尝试 把传统上属于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扩展到了宏观层次的教 育系统设计,开设了教育系统设计与学校变革方面的课程。 • 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学系统专业则开始向学习科学与 绩效技术转型,把课程设置的焦点放在人类绩效技术、教 学设计与开发、学习科学与技术、项目评价等四个基本方 向上。
• 美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重点仍然放在对学习和教
学理论的考察和讨论。关于教学设计和学习模式的 讨论是目前的热点,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趋向于使
用最基本的学习/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
• 而技术应用领域中对于E-learning和网络作为学习
环境的研究成为了主流和热点。单纯的多媒体/媒体
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再是重点,媒体技术的应用均以 网络技术为中心,以整合的形式为教学服务。
•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 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 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 习基础设施。
•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6迈向数字内容。从依靠教科书转向使用多
媒体或者在线信息,由此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节省费用,提高效率,更容易达到目标,通 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特点。
政府 教师
技术
整合
7数据整合系统。数据整合系统能够使人们
更好地分配资源,产生更高的经营管理效率, 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进行个别辅导以及在 线的、基于技术的学生评价。
所有教师都将能 够有效地运用技 术帮助学生达到 较高的学业水准
所有的学生都要具 备信息技术方面的 知识与技巧 通过研究与评估 促进新一代技术 在教与学中的应 用
通过数字化内容 和网络的应用改 革教与学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U.S • 1985年启动了专门针对在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的研究项目——“明日苹果教室” • 1999年美国教育部启动了主要面向职前教师教 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项目——PT3 • 2005年1月7日,美国教育部在2004版《美国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 代:互联网、法律和美国当代学生变革展望》 中,提出了第三个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以学生为中心
分析
新型教育形
态在学校教 育形态之外呈 爆炸式发展
美国学校面 临网络时代 的挑战
美国学生的 变化
信息技术支 持下的教育 测量的发展
1 加强领导。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
展,处于各个阶层的领导者都不应该只是 监督,而应该具有广博的、充满创造力的 以及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的领导才能,才 能随着体系的不断改变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4支持E-learning和虚拟学校。过去五年,
E-learning和“虚拟学校”都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 受高质量的教育,或者满足个性化的全 日制教育教学。传统的教学则转向这些 服务,以扩大学生的机会和选择性,并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920245-教育技术导论-PPT1-3-7:美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
产生
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 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 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 根据多数代表意见,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 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 为教育技术。在这之后,AECT又分别在1970年、1972年、 1977年1994年和2004年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定义,每一 次定义都体现了该组织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定义
教学技术委员会(AECT)1970年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can be defined in two ways. In its more familiar sense
,it means the media born of 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structional purposes alongside the teacher, textbook,and blackboard. The second and less familiar definition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goesbeyond any particular mediumor device(197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视听传播
产生
进入50年代以后,西方学校中视听设备和资料剧增, 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迈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风靡一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这些新的媒 体手段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给视听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 时,由H.D .拉斯维尔等人在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 关领域渗透,有人已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加以 研究。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 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 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 明。
技术推动下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2017《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高等教育版)解读及启示
Foreign Observation | 域外观察 § 7技术推动下高等教育的变革与—2〇17《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高等教育版)解读及启示杜亮亮(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教育的传播方式,教育系统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技术不但使现有的教育更高效、更具灵活性,而且它也是促使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为此,2017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高等教育版)提出“重塑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从学习、教学、评价、基础设施和体系、 领导力五个方面,探讨技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指导。
此计划 肯定了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然而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方向,这对我国构 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高等教育变革;生态系统;启示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 (2018) 03-0087-06一、2017《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高等教育版)发布背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V a tio n aZio/irec /wiofogy /Van , NETP )是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为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指明方向》2017《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高等教育版) (以下简称2017N E T P 高教版)是2017年美国国家教 育技术计划的产物。
N E T P 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 并且呼吁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来改变学习。
基于教育研 究者、高等教育领导人、教师、创业者和非营利组织 的工作,N E T P 认为,行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 开展,以此来确保学习的公平性。
虽然N E T P 中的理 念、建议和案例适用于高等教育,但是这些概念、建议和案例是从中小学的课程框架中提取的,并且使用 了中小学制度中的专业术语,因此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并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引言: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领跑者。
本文将探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早期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一、传统教育技术的发展(1900年-1950年)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教科书、黑板、幻灯片等。
这些手段相对简单,但对当时的教学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00年代初期,教科书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
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提供了标准的知识内容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系统的学习材料。
随后,在20世纪初到中期,黑板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文本、进行示意图的绘制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黑板的使用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幻灯片投影仪也是20世纪早期的教学工具之一。
通过幻灯片的使用,教师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投影到屏幕上,使得学生们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技术手段,但由于设备的成本较高以及使用的复杂性,它的普及度并不高。
二、电子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950年-1980年)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的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电视、录音带和投影仪等电子化工具开始被运用在教学中。
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教育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获取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
录音带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事先录制音频教材,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录音室中进行听课。
这种方式提供了灵活性和方便性,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投影仪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幻灯片投影仪逐渐被透明胶片投影仪所取代,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效果。
美国K12阶段“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
美国K12阶段“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对STEM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K12阶段,即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是STEM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期。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美国K12阶段STEM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STEM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美国K12阶段的STEM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美国政府在STEM教育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各级教育机构也积极开展STEM教育改革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STEM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美国K12阶段STEM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性别和种族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TEM教育的深入发展。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推进STEM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美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美国,K12阶段(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2年教育)的STEM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近年来,美国政府在STEM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旨在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STEM领域人才。
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也积极参与STEM 教育的推动和实践,形成了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联动的教育生态。
尽管美国在STEM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STEM领域的师资短缺、学生兴趣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STEM教育的深入发展。
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的发展
(二)《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与中 学职能的转变
• 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行, 要求改组中等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 • 1、1913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 育改组委员会”,重新研究中等教育的职能和目 的问题,以提高中等教育的社会效益。 • 2、191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提出了《中等教 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 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这份报告在美国历史上影 响深远。 • 3、中等教育主要目标概括为七项:健康、掌握 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
(一)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报告与中 学课程的改革
• 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 委员会,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 • 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内容: • 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 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以学生取得的中学学 科总分作为学院的入学条件。 • 它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 础。 • 到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已经通过多方面的 改革。
二、初级学院运动
• 课程(大学1——2年级),或改为初级学院。 • 4、美国的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 育过渡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 • (1)招收高中毕业生,传授比高中稍广一些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2)初级学 院由地方社区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 或收费较低;(3)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 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4)初级学院课 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 直接就业,也可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 学习。(5)初级学院也有自身问题:如学业标
(三)“八年研究”的实施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广泛地影 响了小学和初中。30年代起,进步主义教育也 开始关注高中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 1、“八年研究”的提出:1930年,美国进步教 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该 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 育改革试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也称:“三十校实验”。 • 2、“八年研究”的特点:(1)参与实验学校 的面比较广,有一定代表性;(2)实验研究以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3)实验学校有极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近几十年来,教育技术一直是美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美国在教育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突破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中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机的问世给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此前,教育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工具仅限于黑板、教科书以及其他传统学习材料。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和更高的教育需求,传统方法已不再能够满足需求。
因此,科学家和教育学家开始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
1954年,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全球首个计算机辅助学习实验室。
在这个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使用计算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计算机辅助教育迅速发展。
1960年代初,美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资助这项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大量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家开始致力于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级学校的教学中。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通过将计算机程序和学习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果。
然而,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这种教育技术在当时并未广泛普及。
只有少数学校和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教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
同时,教育机构也开始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来进行远程教学和在线教育。
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方便。
随着21世纪的来临,教育技术进一步迈向了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也被用于教育评估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为教师和教育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变历史及启示——基于美国 AECT教育技术定义
我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变历史及启示——基于美国 AECT教育技术定义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其定义的制定取决于美国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借鉴历年的美国 AECT教育技术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规范、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技术;AECT朗读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对学习过程和知识本质的新理解,同时也促进教育者反思隐含在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也改变和扩大了支持课堂学习和远程学习的可能性。
随着学习资源量的增加以及获得方式的便捷,运用在教育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功能得到了不断的增强。
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与延伸,教育技术概念也在随时代变迁得到丰富与更新。
总之,时代创造了思考教育技术含义的新环境。
1 AECT教育技术概念演变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从 20实际 60年代至今,对教育技术的界定做了长期的努力,一共提出了六个教育技术的界定。
这六个不同时期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诠释反映了他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认识过程。
1.1 1963年全美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AECT的前身)的定义AECT19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1.2 1970年美国教学技术委员会的定义AECT1970定义:教育技术可以按两种方式加以定义。
在人们较为熟悉的定义中,教育技术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课本和黑板一起为教学目的服务。
教育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机、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所组成。
第二种定义不太为人们所熟悉,其中教育技术的定义超出了任何特定的媒体或设备。
它指出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以对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的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
1.3 AECT1972年的定义AECT1972年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的学习。
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概念与历史(一):什么是正确的本科教学范式_59
19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SC)的本科生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大约涉及11个问题。
本研究拟通过7~8篇文章分别讨论这些问题。
这是第一篇。
本文主要讨论SC改革的概念和历史。
作者认为SC改革有三个核心观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故称为“新三中心”。
本文回顾了美国SC改革的三个阶段:学术进步、社会推动、高校投入。
最后指出,SC改革的合理性在于其科学性。
作者指出,美国的SC改革有两个教训值得注意,一是范式意识不足,很多学校改革缺少整体规划,结果教学改革和支持系统不匹配,甚至相互冲突;二是缺少对教师的系统化培训,致使改革进展缓慢。
文章最后建议中国高校学习美国的SC改革,但要注意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
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毁了他们的明天。
———约翰·杜威训练大脑而非制造水桶,用科学的方式培养未来的学生,我认为这两句话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ness,SC)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
SC本科教学改革运动始于1980年代,席卷了美国所有高校,这场运动目前仍在继续。
它提出了新的教学范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改善了美国的本科教育,为美国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使美国成为很多国家本科教育改革的榜样。
目前很多中国高校也希望开展类似的本科教学改革,希望了解美国这场改革的情况。
例如,这场改革是如何产生的、合理性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实践措施、涉及学校工作的哪些方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遇到了什么问题和挑战、取得了什么进步、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其未来前景如何,等等。
在总结35年来美国这场改革主要方面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份简明的知识地图。
称其为“简明地图”,是因为SC本科教学改革涉及领域广泛,以一人之力无法对其做完整综述。
AECT94定义
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AECT发表了由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该书认为:“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可以用图1-3来描述AECT’94定义的结构。
研究任务图1-3 关于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的结构该结构描述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形态、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可以认为,教育技术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教师的任务被确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教学工作的完成与否作为衡量教学工作质量的标准,实际上,关系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考虑教师的“教”,而且需要考虑学生的学。
教学工作的完成主要应该落实在教师身上,换句话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与组织来完成对教学信息的传递,其工作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学习过程则主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运用,从而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并积极思维,不断地将新的知识同化到他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完成对新的知识的建构。
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特点,轻视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就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学生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学习资源,于是整个教与学的有效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二) 研究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系统方法与整体化观念在研究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上,既注重对系统方法的运用,又强调了整体化的观念。
教育系统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而形成的教育组织形式。
系统方法,是指将所研究的问题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考虑,运用系统思想,按照系统特性来处理教育技术的有关问题,揭示教育技术的有关规律和特征,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方案。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科学探究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思想强调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和探究来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施瓦布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详细阐述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内涵、应用情况、评价及结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这一思想与传统教学思想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思想注重教师传授知识,而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则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这种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上。
综合课程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活动课程则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两种课程类型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方面,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强调问题解决导向。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施瓦布还强调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实施阶段,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倡导对话与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互动与沟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施瓦布还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其自信心和创造力。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对话与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然而,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探究素养;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且科学探究过程耗时较长,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并非所有学科都适合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如某些文科领域可能难以实施。
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_刘美凤
作者简介: 刘美凤 = /?@@ A > , 女, 河北唐山人,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博士。
—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比较教育研究 .’/01213456 789:134’; <6546=
&’( %) #$$" >6;621? &’( +,实现其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工 具或手段而已, 而不是全部。况且, 斯金纳程序教 “ ” “ ” “教学机 学最早的 辅助工具 是 程序教材 而非 器” 。所以,如果只是从程序教学使用的教学机器 及其导致的个别学习模式中分析并认识教学或教 育技术, 显然会失之偏颇。 程序教学实质上揭示了教育技术发展的另一 条重要线索—— — 实验心理学家对教育、教学实践 的关注,即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程序、 方法和工具, 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个线索包含着 更为本质的思想—— — 利用经验或科学知识改造自 “技术” 然的过程或活动。在这里, 是科学理论、 知 (行为主义心理学) 识或经验 创造性地在实践中的 应用,涉及到学习理论(当时是行为主义的)创造 性转化成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原则、 操作程序、 方 法和技巧等, 这显然属于广义教育技术的范畴,K 1 L 代表着对技术和教育技术一种本质上的理解。 由于心理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状态不同,致 使不同时代的人对这条线索的认识也不同。比如, 芬恩提出,视听教学对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大贡献 在于视听教学永远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从这 个方面来讲,教育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视听教育 和实验心理学。这个关系从 0@0@ 年两个著名实验 (S.CG/+I) (U.5C$,) 心理学家莱舒里 和华生 就开始 了。实验心理学运动影响的范围非常广, 因此, 很 难将当时的视听教育研究者与纯心理学者分开。 但是, 由于在芬恩时代, 实验心理学和视听教育一 样处于孕育形成时期,再加上 ’( 世纪 !( 年代早 期实验心理学采纳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而不特 别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因此,芬恩从视听媒体的 视角研究教育技术很难看到实验心理学对教育技 术研究领域更深的意义。 而美国现代著名教育技术历史学家塞特勒 (T.:/ O.+55/+-)在谈到实验心理学的线索时,观点 则完全不同。尽管他认为视听教学运动综合利用 资源的思想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但是他则采 用更为广义和本质的技术定义,即 “技术是以实 验 V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实际知识为依据, 力图提高 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且体现为制作技 K&L 巧、 组织和机器” 。 从这个定义出发, 他认为教育 技术 应当以 经验的 或科 学的教 学相 关知识 为依 — !" —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与实践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与实践摘要:教学发展始终是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有效而成熟的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
这些将对我国的大学教师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教师发展;教学发展教学发展(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是指一些旨在提高教学技能的活动,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差异的理解、课程的组织和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的评价程序等。
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很少关注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问题,极少有学院和大学提供持续的教学改进计划,尤其是对教学的参与性支持,缺乏致力于教学发展研究与服务的专业人员。
在1958—1968年这段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学研究费用翻番,规模急遽扩张,普遍重视、支持教师的学术研究,针对教师发展活动的支持几乎都是学术休假和专业会议等形式的学术研究项目。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深入,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其中教学质量的下滑成为学生和大众强烈批评的众矢之的。
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讨论的热点,作为大学教师发展运动核心组成部分的教学发展开始提上日程。
1962年密执安大学率先建立起“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暨美国第一个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随后,美国开始了一场有关大学教师发展的运动,其中教学发展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压力大学教师发展作为帮助教师增强能力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运动而兴起。
从1970年起,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停滞的十年”时期,美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高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了入学率的下降和开支的紧缩。
这种状况又导致了教师流动性的降低,大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受到显著影响。
遽变的外界条件迫使大学管理者开始重视大学教师发展的问题。
从技术的发展看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技术的发展看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科利华软件集团副总裁、华乐思公司总裁郑永柏博士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出发点, 以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目的和归宿。
每一次技术上的改良和革命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
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很有必要。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进行教育活动需要有教育技术,显而易见,教育技术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
但是,目前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认识仍不尽一致。
实际上,既然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技术的发展为前提, 我们就应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们知道,技术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标志在本质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不同的历时期被赋于不同的内容。
有关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史上,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当代方兴未艾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这样,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样地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分别简称为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传统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包括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期的教育技术。
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就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教育者在实践中获得的主观能力).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
教育媒体技术时代直到19世纪末才姗姗迟来(因为工业上的机器时代是从十七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起初仅仅注重硬件,后来逐渐重视软件。
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等。
这一时期最专业的教学技术设备莫过于1924年美国的普莱西创制的教学机器。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一直致力于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目标、策略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准备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对多样化学生群体的教育不够适应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公平性,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
二、目标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培养教师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加强教师对多样化学生群体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4. 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估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三、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1. 提高教师入学标准:美国各州普遍提高了教师入学的标准,要求教师候选人具备更高的学历和学科知识水平。
2. 加强教师培训: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3. 推动教育创新:美国鼓励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 加强教师评估:美国建立了严格的教师评估机制,通过评估结果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5.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美国提供了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如教师交流项目、研究基金等,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成果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1. 教师素质提高:通过提高教师入学标准和加强教师培训,美国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霍华德·加德纳教育思想研究
童年时期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早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教育背景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本科就读于布朗大学,主修音乐和文学
专业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02
加德纳教育思想的形成
多元智能理论的形成
背景
在传统的智力理论中,智力主要 被视为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但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包括 多种不同的能力。
04
加德纳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与突破
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和发展,这打破了 传统教育中对智能的单一理解,为个性化 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VS
破除一元评价标准
加德纳认为评价应该多元化,不仅仅依赖 于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包括学生的特长 、兴趣和实际表现等,这为建立更为全面 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指导。
加德纳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更多的智能类 型,如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
要点三Βιβλιοθήκη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 中,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差异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加德纳教育思想的影响
01
创新点
02
实践价值
加德纳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差 异,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以激发 学生的潜能。
过程
通过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加 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智力是由多种不同的智能构成的 。
影响
这一理论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改变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 为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
要点一
定义
要点二
AECT94定义
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AECT发表了由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该书认为:“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可以用图1-3来描述AECT’94定义的结构。
图1-3 关于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的结构该结构描述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形态、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可以认为,教育技术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教师的任务被确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教学工作的完成与否作为衡量教学工作质量的标准,实际上,关系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需要考虑教师的“教”,而且需要考虑学生的学。
教学工作的完成主要应该落实在教师身上,换句话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与组织来完成对教学信息的传递,其工作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学习过程则主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运用,从而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并积极思维,不断地将新的知识同化到他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完成对新的知识的建构。
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特点,轻视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就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学生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学习资源,于是整个教与学的有效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二) 研究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系统方法与整体化观念在研究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上,既注重对系统方法的运用,又强调了整体化的观念。
教育系统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而形成的教育组织形式。
系统方法,是指将所研究的问题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考虑,运用系统思想,按照系统特性来处理教育技术的有关问题,揭示教育技术的有关规律和特征,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发端于美国。
自20世纪初视觉教学兴起至今,教育技术在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近百年的历程中,美国教育技术始终走在全球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不但持续拓展着教育技术学科的实践领域,同时也孕育出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技术思想和理论体系。
不断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一方面是美国教育技术实践发展的产物和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巩固和提升美国教育技术在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推动因素。
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发端有其特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以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近代欧洲直观教学理论的产生和传播为美国视听教学理论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土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为教育技术领域在美国的诞生创设了实践背景,而桑代克的科学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学思想则成为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直接启蒙;20世纪20年代,视听教学理论作为直观教学思想的延续应运而生,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这一时期教育技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二战后,传播学、心理学、一般系统论的引入,使视听教学领域摆脱了媒体为中心的导向,促成美国教育技术思想观念从视听媒体观向教学系统观转变,形成了“视听传播”的领域定义与理论体系,在加涅、巴纳锡等学者的努力下,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逐步成熟,成为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学习科学这一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技术领域成为学习科学与信息技术交
汇融合的重要领域,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学习科学改变了传统学习观,信息技术能够为深层学习创设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转变了传统媒体技术观,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研究方法也发生了新的转向。
美国教育技术观念与思想的变革是该领域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与美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
系统思想是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的基础和基本方法论。
在学习理论不断深入影响下,教育技术思想从技术控制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中心论逐步转
向为学习者自我控制技术分享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建构论。
奉行开放的态度、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的应用是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