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 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 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 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 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 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 平。
乙脑病毒外观
乙脑病毒分型
• 根据乙脑病毒株E基因序列分析可将乙脑病毒 分为5种基因型,即Ⅰ~Ⅴ型,其中Ⅲ型乙脑 病毒是分布最广的病毒株,主要分布在日本、 朝鲜、菲律宾、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广大亚洲 地区,我国流行的乙脑病毒也属于Ⅲ型乙脑 病毒。
乙脑病毒基因结构
乙脑乙脑发病原理
病毒引起病变过程
病理生理
疾病危害
* 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痊愈。 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 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 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 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 后遗症。病变严重者, 有时可因中枢性呼吸及 /或循环衰竭、或并发 小叶性肺炎而死亡。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
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 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 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成 人0.5G,每4~6小时一次,幼儿可用安乃近 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 汗而引起虚脱。 (二)惊厥的处理
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 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疾病分类
1.轻型 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
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 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 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2.普通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
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 右,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流行特征
乙脑在我国广泛分布,到目前为止,全国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除青海省外, 其余省均有乙脑病例报告。报告病例主要 集中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河南6 个省;其中贵州、四川、重庆、河 南、安徽、云南等省、直辖市的乙脑病例 数占全国的60%以上。目前,我国仍属乙 脑高发区,流行状况十分严峻,并且发病 人群年龄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防控工作刻 不容缓。
疾病治疗
(三)后遗症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
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 按摩、推拿等治疗,以促进恢复。 (四)其他
如抗乙脑病毒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目前尚 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疾病预后
* 病死率在10%左右,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大多恢复,暴 发型和脑干型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多于极期因呼吸衰 竭而死亡。
毒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来自百度文库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 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四)排除病例
疾病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 在疾病早期可试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干扰素)治疗,
但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 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 酶体膜等作用,对重症和早期确诊的病人即可应用。待体温降 至38℃以上,持续2天即可逐渐减量,一般不宜超过5~7天。 过早停药症状可有反复,如使用时间过长,则易产生并发症。
*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 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 脊髓病变最轻。
* 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包括以下改变: (1)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2) 软化灶形成 (3) 脑血管改变 (4)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呈隐形感染,仅 有个别人出现显性症状,两者的比例介于 1∶25~1∶1000之间。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 4~21天,平均14天左右,潜伏期后患者开始 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病程可分四个阶段:初期、 极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乙脑更急,多在发病一天内出现高热、抽搐、休克 或昏迷等。乙脑除暴发型外,很少出现休克。可用 1%~2%盐水灌肠,如有脓性或脓血便,即可确诊。 (二)化脓性脑膜炎
病情发展迅速,重症患者在发病1~2天内即进入 昏迷,脑膜刺激征显著,皮肤常有瘀点。脑脊液混 浊,中性粒细胞占90%以上,涂片和培养可发现致 病菌。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可达2万~3 万/MM3,中性粒细胞多在90%以上。如为流脑则 有季节性特点。早期不典型病例,不易与乙脑鉴别, 需密切观察病情和复查脑脊液。
鉴别诊断
(三)结核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起病缓慢,病程长,有结核病
史。脑脊液中糖与氯化物均降低,薄膜涂片 或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X光胸部摄片、眼 底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诊断。 (四)其他
如脊髓灰质炎、腮腺炎脑炎和其他病毒性 脑炎,中暑和恶性疟疾等,亦应与乙脑鉴别。
急救措施
(一)高热的处理 室温争取降至30℃以下。高温病人可采
(四)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 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 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 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并发症
* 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 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背 部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为球形单股正链 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 病毒属,直径20~30NM, 内有衣壳蛋白与核酸构成的 核心,外披以含脂质的囊膜, 表面有囊膜糖蛋白刺突,即 病毒血凝素,囊膜内尚有内 膜蛋白,参与病毒的装配, 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11KB, 自5′至3′端依次编码结构蛋 白C、M、E以及非结构蛋白 NS1—NS5。
流行病学
* 乙脑病毒的传播过程
流行病学
*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 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 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 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 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 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 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 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 则相对增加。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 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 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 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 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诊断标准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
述任一项的病例: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
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验阴性、或能够 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
辅助检查
* (一)血象 * (二)脑脊液 * (三)病毒分离及病毒基因检测 * (四)血清学检查 * (五)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 (六)脑电图检查
鉴别诊断
(一)中毒性菌痢 与乙脑流行季节相同,多见于夏秋季,但起病比
急救措施
(三)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
深昏迷病人喉部痰鸣音增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 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 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 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四)循环衰竭的处理
因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而引起的循环衰竭,表现 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往往同时有中枢性呼 吸衰竭,宜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为心源性心力衰竭, 则应加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如因高热、昏迷、失 水过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容为 主。
疾病分类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
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 并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 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 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 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 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脑疝 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 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
(一)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
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 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二)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 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 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 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 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 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 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 内恢复。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
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 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 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 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 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 测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疾病预防
*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 * 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预防药物
* 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 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 活疫苗两种。
*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 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 乙脑减毒活疫苗按照08年实行的扩大免疫规划 方案,将程序由原来的3剂次订为接种2剂次, 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