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分析西北地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
2.掌握荒漠化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3.结合区域特点了解荒漠化防治的策略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知能点拨1.荒漠化的成因(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并最终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因素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条件)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的进程。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荒漠类型多、面积广,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沙质沉积物有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3)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如下图表):从荒漠化与人类的关系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迫于生计,人们无可选择地被迫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2.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和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2)防治的原则和经验: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整治。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发展过程,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从地理整体性的角度分析相应的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结合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分析自然灾害的经验和措施。
德育目标: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
三、教学难点:以一个地区为例,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四、教具准备:计算机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呈现:以“天堂”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展示两张图片——昔日的“天堂”,今日却变成了荒漠(1992 年和2002 年分别摄于额济纳旗同一个地点)。
提问:(1)请同学们欣赏景观图片,谈一谈感想与体会!(2)这两张图片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讲授新课】1. 荒漠化的概念与分布教师:根据学案,回答荒漠化的发展过程、概念、表现。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与归纳: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实质——土地退化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教师:展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并相应的讲解2. 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师:描述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从哪些方面描述?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的位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地图归纳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位置和地形思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气候考虑植被和水文状况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自然环境特征学生活动:请同学归纳荒漠化形成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2)自然原因基本原因——气候干旱(多雨年份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促进荒漠化)物质基础——地面覆盖疏松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人为原因:过度樵采、(决定作用)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1、根据“图2.5 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思考: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方式和水量变化特征?比较古今城镇在分布位置上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古绿洲相继被放弃?2、阅读“掘井带来的负作用”思考: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掘井所带来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课标细化】1.了解荒漠化的进程,剖析荒漠化构成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3.看法荒漠化效果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材剖析】天文新课程规范在本节以区域生态树立为主线着重引导先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开展等效果,以利于先生构成可继续开展的观念,并倡议在活动中将天文知识运用于实际之中,学会剖析效果、处置效果的方法。
知识与技艺1.了解西北地域气候枯燥的缘由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散布、成因和分类;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天文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天文要素的综合表达,是荒漠化构成和开展的天文背景。
2.了解西北地域荒漠化构成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特别是人为缘由的主要表现方面。
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进程中起着决议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域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作和开展进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域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阅历和管理措施,并经过详细案例的剖析,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进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域的各类专题地图,剖析和论证西北地域荒漠化防治的天文背景,培育图文转换才干和综合剖析效果的才干。
2.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继续开展看法,增强参与可继续开展的才干,并提高对西北地域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育先生尊重客观理想、求真务虚的迷信态度和迷信肉体,强化迷信的人地观念。
教育先生从大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维护环境的生活习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域荒漠化构成的自然缘由。
2.人为要素在西北地域荒漠化构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1.依据不同地域荒漠化构成的背景、成因和进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树立土地荒漠化效果的普通的剖析方法和思绪,积聚常用言语,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结合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通过学习荒漠化防治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保护家乡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生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教学中需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较强,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存在差异,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堂练习题,尤其是分析题和讨论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撰写小论文: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6.创意设计:设计一项针对荒漠化防治的公益活动,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具体方案等,要求具有可行性。
7.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按时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以期提高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4.实践操作:运用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荒漠化发展趋势,让学生亲自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方法与途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丛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办法。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是要阐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熟悉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章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教材就现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案例形式,选择超级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式。
三、教材结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案例: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成因:侧重人为原因分析基本过程对策与措施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案例:亚马孙热带雨林背景:雨林的环境效益;雨林生态的脆弱成因:侧重人为原因分析保护与开发四、教学建议:一、本章的引入可温习必修2的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教学中要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因此没必要过度集中深切分析案例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份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式。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3、教学中可适当利用全世界生态破坏、我国生态破坏散布图,进行类比分析,同时重视区域内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不同性的分析。
五、课时安排:共4课时,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策略:➢知识和技术: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大体进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域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趋势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3.创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4.开展GIS技术培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GIS分析荒漠化的方法。
5.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6.结合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荒漠化。
3.荒漠化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荒漠化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荒漠化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荒漠化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
2.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在现实中是如何应用的?
3.你认为还有哪些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方法?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第一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和自然背景『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观点与表现1.观点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半润湿地域的□01土地退化。
[ 自我研究 ]荒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提示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含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波及人类乱垦滥伐所致使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损坏等。
此中风力长久侵害形成荒漠化,流水长久侵害作用形成石漠化。
2.原由0203经济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是□ 天气变异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分的□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惹起的□04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05次生盐渍化。
4.现状06(1) 世界:约□ 1/4 的陆地、 2/3 的国家和地域遇到荒漠化的威迫。
(2) 中国:全世界荒漠化面积大、□07散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08西北地域最为突出。
[ 自我研究 ]“荒漠就是荒漠化”的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
①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②荒漠化主假如指非荒漠地域,因为自然作用、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遇到损坏,使本来的土地渐渐演变成荒漠的过程。
③荒漠化过程可最后形成荒漠,但荒漠不必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
二、我国西北地域干旱为主的自然特点1.地点范围01 02 03 04 05 □大兴安岭以西, □ 昆仑山—阿尔金山—□ 古长城一线以北, 大概包含□ 新疆、 宁夏、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点东部是辽阔坦荡的□06高原;西部山脉和□07盆地相间散布。
[ 自我研究 ] 简要说明新疆地形构造特点及其含义。
提示 “三山夹两盆”。
“三山”是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主要景观0809□干旱是最明显的自然特点,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点。
4.内部分异:以□10贺兰山为界,以东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5.柔弱的生态——荒漠化的潜伏威迫6.天气异样:是致使荒漠化的主要□16自然要素。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家乡一处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
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1.图像分析法2.案例分析论证法:学法指导:1.观察法:在阅读荒漠化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时用此方法。
图 a、b是植物的根,c是植物的叶。
可仔细观察得出根叶的特点。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3.逻辑方法: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时,采用此方法。
位置、地形→气候(干旱)荒漠化人为因素教学程序:本节的导入采用问题式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2个问题: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各具有什么特征?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之后承转进入第二个环节。
[板书]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根据学生自习课上的预习,让学生回答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之后老师总结性讲解:①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展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联结在一起形成荒漠化或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第一节为例阿卜杜拉古再丽努尔:备课者.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3)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教学难点】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2、能掌握好荒漠化,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教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讲述]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
1996年,摄影师在加州拍下这个美景,如今这里面目全非,下图就是摄影师10年后在同一地方拍的。
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土地荒漠化[教师讲述]很好。
这幅图正是反映了草地退化呈现荒漠化趋势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板书]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展示世界荒漠化概况的图片)[教师讲述]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的陆地和三分之二的国家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影响,有36亿公顷的土地直接受到荒漠化影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4。
从这些数据得知,荒漠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2015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和现状。
2.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图文资料和人口、经济、社会等人文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依据资料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通过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认识我国荒漠化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读《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说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新课学习: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现状读书P16,说出荒漠化发生地区、本质、成因、表现及类型、现状。
注意:区别荒漠和荒漠化:荒漠是一种景观。
荒漠化是演化成荒漠景观的过程。
区别沙漠化和荒漠化: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简单地说,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形成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而沙漠化是指单纯在干旱地区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区别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红色荒漠化。
读《世界生态破坏》图,认识荒漠化现状严重危害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尤为突出。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一)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读书P16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分析(1)西北地区的位置有何特征?包括哪些省区?(2)西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区?以什么地形为主?(3)从位置和地形上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1.位置和范围位置特点:深居内陆。
从行政区划看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教材以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为出发点,分析了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形成条件,为后面知识的进一步展开作好了铺垫。
二、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基础,人类活动起着决定作用,教材从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使知识与上面内容形成一有机整体。
三、荒漠化的发展我国荒漠化现象目前仍在不断扩展。
教材以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绿洲的相继放弃为引子,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当利用以及公交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说古是为了论今,是为了揭示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警示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材介绍了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以沙坡头的治理为例,结合本地实际,了解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断探索。
本节课的“活动”紧扣教材内容,它是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和应用课堂知识的评估材料。
因此,活动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荒漠化防治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完成案例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荒漠化防治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和危害,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法。
2.能够分析荒漠化问题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现实意义:本节课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讲解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节课不仅传授了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还设计了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像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理解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基本情况。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荒漠化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展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防治措施的认识。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科普宣传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6.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对荒漠化的了解,如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加以归纳。
以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例,介绍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2、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自主探究]阅读资料和教材分析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引导归纳](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阅读]阅读P19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讨论]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小结]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的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3新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二、设计思想教材首先把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展现在我们面前,目的就是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来引导学生走近“荒漠化”,并给出了“荒漠化”的概念。
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并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充实课堂学习,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开放式、宽松的探究空间,做到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运用,学习方式关注多样性,课程资源关注有机整合,教学手段兼顾传统与现代,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关键,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五、教学难点1、通过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理解荒漠化的自然原因2、能掌握好荒漠化,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综合分析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分析西北地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
2.掌握荒漠化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3.结合区域特点了解荒漠化防治的策略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知能点拨
1.荒漠化的成因
(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土地退化,并最终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因素
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条件)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的进程。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的荒漠类型多、面积广,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沙质沉积物有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
(3)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如下图表):从荒漠化与人类的关系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包括过
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迫于生计,人们无可选择地被迫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加快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人为
因素
典型地区危害
过度
樵采缺乏能源的地区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
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
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
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2.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和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2)防治的原则和经验:
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整治。
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同土地退化和不利自然条件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的治理经验和措施。
如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技术、设置沙障固沙造林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
典例鉴析
典例 1.读“内蒙古某县土地荒漠化状况图”,(图中阴影部
分表示荒漠化土地)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______ ___ ___。
后者主要包括:_____ ___________。
(2)上图中土地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实际,在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
解析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
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在荒漠化
防治过程中,重点强调人为因素,如樵采、放牧、开荒等。
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
源,注意协调人地关系,土地荒漠化就会得到逐步治理;反之土地荒漠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
重。
答案(1)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
进程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1963年~197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迅速;
1978~199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从1963年~1978年由于此区过度开垦草原破
坏植被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从1978年~1998年由于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用
防风固沙措施,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3)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
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 读图,回答:
(1)我国这部分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2)A地沙漠的名称是,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认真审题并仔细读图,是解答此题的基础。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我国沙漠、戈壁最主要的分布地区。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草地退化、耕地退化和林地退化,其中以草地退化最为严重和普遍。
除气候因素外,造成这一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造成土地压力过大,尤以地表植被破坏最为突出。
因此,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缓解和改变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近几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3.沙坡头流沙治理的主要措施是()A.飞播种草 B.钻孔深栽 C.设置草方格沙障D.引水灌溉
4.有关我国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以农牧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②人口稀少、地广人稀③开发较晚,荒地广布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材料: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
每当夏季,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流经甘肃,最后到这里汇集成许多季节性的湖泊。
五十年代,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上游地区不断的截流引水,使到达额济纳旗的河水急剧下降。
许多湖泊,沼泽消失了,胡杨林也死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回答5~7题
5.夏季弱水源头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 )
A .雨水补给
B .冰雪融水补给
C .湖水补给
D .地下水补给
6.冬季额济纳旗的湖泊水量变化规律是 ( ) A .收入小于支出,湖水减少 B .收人大于支出,湖水减少 C .收于大于支出,湖水增多
D .收于小于支出.湖水增多
7.额济纳旗的气候类型是 (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草原气候
D .温带沙漠气候 二、综合题
8. 右图所示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回答: (1)从图中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荒漠化
主
要是由 造成;其中
和
是最主要的危害。
(2)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面积巨大,从自
然原因分析主要是 。
(3)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气象灾害最突出
的是 。
(4)图中的“樵采”一项主要是指 ;减少“樵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你认为有哪些。
(5)为了防止我国土地荒漠化继续扩大,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9.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是,山脉Array是,沙漠是。
铁路
是。
(2)C处东南方向地形区的名称是,
该地形区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A
处设置了沙障。
(4)该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5)该河段最大的水文特征是。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B
6.A
7.D
二、综合题
8.(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3)沙尘暴。
(4)砍伐森林作为生活燃料;因地制宜利用沼气、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种植薪炭林,推广省柴灶。
(5)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9.(1)黄河贺兰山腾格里沙漠包兰线(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3)草方格(4)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5)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