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构框架(人教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单元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单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6db3e98bd63186bcebbcd0.png)
(2)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
打击等。 (3)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2.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会
总体小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 康 跨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全面小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
5.(2015· 江苏高考)我国央行于2015年2月5日起全面下调金融 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 描述该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的是( ) A.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节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
宏观调 控 波动、收入分配不公平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
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经济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社会主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康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科学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符
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②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
落实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由人
科学 民共享
发展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落实经济
观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 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 加快转变 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 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方式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
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必修四 本书(人教版)
![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必修四 本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30d32c52ea551810a68754.png)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本书知识点整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直接因素:纸币发行量,国家政策,其他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值越低。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格上下波动。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原因。
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居民收入(直接因素,包括居民当前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
理论依据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商品的价格④消费心里⑤其他因素:市场环境(商品性能质量)服务水平。
缩小收入差距可 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消费心里:从众、求异、攀比、求实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现的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全部)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3cb59e9c192e45361166f554.png)
I因、要求)
提高开放型
I经济水平^I提高
如何
新要求
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
主题▲
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主线)
生产的主体:企业与劳动者
-含义
J主要组织形式:公司制
业匚
经营
「直接目的 成功的因素
「公司的含义 公司的类型
]组织机构.公司的优点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厂加入世界
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广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引进来:新形势下的要求 走出去:含义、要求
“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
J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5个“成为…的国家” (了解)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树立正确金钱观
▲
影响价格
的因素
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
的影响
f影响消费
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如何影响、结果(买方与卖方市场) 正比决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
“(单位商品)反 比
内容、地位、表现形式
■一般规律(需求法则)
〈寸不同商品的需求影响
生活必需品 变化大 高档耐用品变化小
生产的指导思想厂贯彻的必要性: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
L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支撑、核心)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24ac567fd5360cba1adba9.png)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它有哪些基本手段?原因:资源之有限性,人类需要之无限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3.良好的市场秩序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市场交易原则?原则:①自愿(反对强买强卖、捆绑销售)②平等③公平(反对缺斤短两等)④诚实守信4.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弊端)?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这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5.怎么维护市场秩序?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A.市场规则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B.以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内容C.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A.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B.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C.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国家角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社会角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⑤个人角度: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7.为什么要实施宏观调控?什么是宏观调控?原因:A.弥补市场调节不足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C.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8.怎么实施宏观调控,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主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计划、②法律手段(立法和司法活动)③行政手段。
最新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教学提纲
![最新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ab13f8c0975f46527d3e180.png)
知识点 2:市场经济: ( 1)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①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 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② 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 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
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财、物在 全社会的配置。
把握这个含义应注意:
① 一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
② 二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
( 2)市场规则的形式及主要内容: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①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 出具体的规定。
②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 3)市场交易原则: 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 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① 必要性(意义) A: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 治本之策。 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知识整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知识整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d366f7c87c24028915fc3ff.png)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知识整合新人教版必修1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解析: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实质是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促进企业的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扩大生产规模”,③中的“降低商品价格”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2.(2014·江苏卷)为了缓解民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限价,但由于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一些低价药屡屡“玩失踪”,导致部分群众购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 )①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宏观调控②明确规定企业负有保障低价药物供应的责任③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④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提供支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政府限价”“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
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①正确;政府应当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强制规定,②错误;我国政府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③错误;对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有利于企业增加对低价药物的供给,④正确,选B项。
答案:B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题干中“我国降低进口关税”与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和居民收入没有直接关系,②④不选;①③符合题意。
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
![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9dc668b83d049649b6658de.png)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要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3.市场调节(1)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来调节(2)优点:①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走进社会主义(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经济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4)仅有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1)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市场规则:①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②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③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其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1)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经济手段: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②法律手段:经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知识整合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知识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e50ff8ea011ca300a6c390c5.png)
【金版教程】2016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2014·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推出了对电、水、气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阶梯价格制度的改革方案,将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量划分为不同档次,各档用量价格实行超额累进加价。
政府推行阶梯价格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发挥价格杠杆功能,引导资源合理利用B.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坚持市场定价机制,发挥市场自发作用D.稳定市场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解析:A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
实行阶梯价格制度,能够利用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促使人们节约资源,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A项正确。
阶梯价格制度的主要意义不在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关系不大,B项不选。
实行阶梯价格制度是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的宏观调控,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水电气等商品的价格,C项不选。
D项与材料不符。
2.[2014·江苏高考]为了缓解民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限价,但由于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一些低价药屡屡“玩失踪”,导致部分群众购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 )①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宏观调控②明确规定企业负有保障低价药物供应的责任③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④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提供支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遵循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运用合理手段进行调控,①④正确。
我国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政府不应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②③属于政企不分,过多干预的不当行为,排除,故选B。
3.[2014·浙江高考]2010年后,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这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等有关。
从经济学上讲,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 )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税收政策D.价格政策解析:A 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
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课第2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课第2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7cbab5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f.png)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2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主干知Biblioteka 梳理2释疑解惑升华
3
重点难点突破
4
随堂达标验收
5
课后素养演练
导 学 线 索
主干知识梳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__基__本__制__度___结合在一起的。 2.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基__本__标__志_。以__共__同__富__裕__ 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 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_长__远__利__益__、局部利益和__整__体__利__益__结 合起来;能够处理好_政__府__和_市__场__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 来炒的”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赁并举的住房制度,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材料表明( C )
A.政府要成为房产供给的主体,并满足差别化需求 B.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C.政府应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D.房子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科学的宏观调控
1.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正 常 运 行 与 发 展 , 既 需 要 充 分 发 挥 __市__场__调__节__ 的 作 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_主__要__职__责___和作用之一。 2 . 含 义 : 宏 观 调 控 , 指 国 家 综 合 运 用 各 种 手 段 对 国 民 经 济 进 行 _调__节__ 和 __控__制___。 3.主要目标:促进_经__济__增__长___,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__行__政__手__段___。其中,经济手段和 __法__律___手段是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和__货__币___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 经济手段。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市抄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市抄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86b365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f.png)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情景导入 2019 年是改革开放 41 周年。40 多年来,我 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 地激发市场与经济活力,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 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 GDP 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行 列,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关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正成为国际经济专家研究 的热门课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有哪些基本特 征?国家为什么要科学宏观调控?其目标和手段有哪些?让我 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教材“探究问题 2” 提示 (1)取消农业税、保护农产品价格、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的学杂费等。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教材“探究问题 3”
提示 我国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 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3.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把坚持___社__会__主__义__基__本__制__度_____ 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 致性,使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2)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 济的发展方向。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 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背景材料】 材料一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神话”在很多外国 人眼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是一个奇迹,他们 喜欢用诸如“中国速度”“中国模式”“中国神 话”这样的词来形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自 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以 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为第二,成为 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新编《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和知识梳理
![新编《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和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708258240c844769eaeea4.png)
新编《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思维导图及知识梳理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市场与计划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而人的需求多种多样的。
要求合理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市场调节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和竞争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4、市场失灵(1)“不能调节”难以完全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共同消费或想用)(2)“不让调节”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3)“调不动”如地区差别,经济总量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等必需借助强大的外部力量才能奏效。
(4)“调节不好”(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规范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市场规则(1)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
(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国家】(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消费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3 、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1edb413a45177232e60a244.png)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基础知识梳理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⑴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⑵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⑶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⑷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⑸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市场秩序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⑵市场规则的形式与内容。
①形式:以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范。
②主要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⑶如何规范市场秩序?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市场失灵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⑶市场调节的消极后果: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高考政治艺术生备考知识点津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艺术生备考知识点津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097fde02020740bf1e9b0f.png)
艺术生高考政治备考知识点津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体系构建二、核心整合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比较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别地位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方式主要通过价格涨、供求、竞争等进行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优势使生产者调整生产规模,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局限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滞后性和盲目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拉大等后果政府调节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有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实质其实质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其实质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2.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原因既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目标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经济手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进行调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段段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进行调节,通过经济立法调整关系,通过经济司法打击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进行调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其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越性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4.科学发展,又好又快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本国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目录(具体到目)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目录(具体到目)](https://img.taocdn.com/s3/m/73d4b49ff18583d048645974.png)
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目货币的本质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三目纸币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第一目信用卡与支票第二目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目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一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第二目消费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一目生产与消费(▲)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目公有制为主体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企业的经营(▲)第一目公司的类型第二目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一目劳动和就业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一目储蓄存款第二目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一目股票第二目债券第三目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目兼顾效率与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一目财政及其作用第二目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第一目税收及其种类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一目市场调节第二目市场秩序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一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一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第二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一目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第三目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第一目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第三目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第三框政治生活:积极参与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第一目第二目选举方式的选择第三目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第一目第二目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第三目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一目第二目最广泛的民主实践第三目共建祥和文明社区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第一目第二目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第三目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一目第二目政府的职能第三目便民利民的政府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一目第二目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第三目求助有门投诉有道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一目第二目政府依法行政第三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新增考点: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第一目第二目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第三目为政务公开喝彩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一目第二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第三目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目第二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三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目第二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第三目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一目共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目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一目共商国是同舟共济(△)第二目执政参政特色鲜明第三目适合国情优势显著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第一目我国的宗教掠影(△)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目国际社会的构成(△)第二目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新增考点: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第三目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新增考点: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一目国际交往剪影(△)第二目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一目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第二目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第三目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一目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第二目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第三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第一目中国外交硕果累累(△)第二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三目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一目文化“万花筒”(△)第二目文化是什么第三目文化的力量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一目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第二目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第三目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一目文化影响面面观第二目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目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第一目丰富精神世界第二目增强精神力量第三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第二目透视文化多样性第三目尊重文化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一目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二目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第三目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第三目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第三目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一目中华民族之魂第二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三目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第三目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一目阳光下的阴影第二目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第三目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第三目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一目培育“四有”公民第二目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第三目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一目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第二目凝魂聚气、強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第三目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第一目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第二目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第三目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综合探究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一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目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第二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一目唯物主义第二目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一目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一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一目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一目实践及其特点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一目真理是客观的第二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第三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综合探究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第二目发展的实质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目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一目辩证否定观第二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第二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第三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第一目人的价值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一目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构框架(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构框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423e58f7ec4afe04a1df9e.png)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调节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配置资源,推动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
△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 △缺点(局限性)——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一是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二是不能让市场 调节(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征信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经济活动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 用法,并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必要性:P83第三段 作用。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 △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 (1)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实现意义:这是中国 (3)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实现时间:2020年。
(2)表现或特点:P86第二段。
(3)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表现:生产全球化△解决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需要社会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范、道德规范等。
(山东专用)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块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山东专用)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块总结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34f6000912a2161479298b.png)
生产、 劳动
与经营
生产与消费的 关系,基本经济 制度,企业经营 ,劳动者,投资
消费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关键环节,对资源的流动起 着导向作用。基本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企 业与劳动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劳动者权益的维 护,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居民投资体现了资源的配置 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③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 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指示等),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4.消费——目的和动力 (1)影响因素
①生产决定消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 ②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性因素。 ⑤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
(2)消费类型
标准
交易方式
消费目的
类型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 赁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 趋势 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
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3)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8)面向市场:资源配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调节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配置资源,推动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
△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 △缺点(局限性)——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一是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二是不能让市场 调节(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征信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经济活动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 用法,并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必要性:P83第三段 作用。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 △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 (1)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实现意义:这是中国 (3)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实现时间:2020年。
(2)表现或特点:P86第二段。
(3)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表现:生产全球化
△解决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需要社会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范、道德规范等。
△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2)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 (3)载体:跨国公司。
(4)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 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以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 (2)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途径)。
②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 ③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5)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双刃剑”) (WTO ,1995.1.1,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WTO ):(1)地位或作 (2)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包括最惠国国民)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3)我国加入世贸(2001.12.11)的意义: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 (详见P96第一段) (1)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2)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
(1)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加快转变 (详见P97第二段)(3)促进“引进来”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