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论文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物价形势的思考
摘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而这次5.1%的物价上涨幅度带来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应,社会大众普遍表现出对通胀形势的担忧。本文通过分析商品零售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预测物价、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进一步探究当前物价形势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关键词:物价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
1.数据分析
1.12010年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分析:
通过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对商品零售价格进行长期趋势分析,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商品零售价格呈上涨趋势,而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对于居民的消费造成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信心强弱程度。
商品零售价格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r1=−0.448440223
分析: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信心呈弱负相关,而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其负相关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物价满意度的降低。
1.2食品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其价格的变化消费者比较敏感,食品的购买量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于当前物价水平的满意程度,通过分析食品的价格走势及其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价变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程度。
分析:
2010年食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与总体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相吻合,下文图表通过对食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更明显的反映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的态度。
食品价格变化消费者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r2=−0.594669557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2010年食品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呈负相关,且r2 2. 宏观经济状况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析 分析: 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系列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信心较足,100以下为信心不足。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预警指数、一致指数、先行指数、滞后指数大致趋于105左右,消费者信心较足。消费者对于当前宏观经济情况总体上比较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大经济背景对于居民的消费影响较好。 3.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相关分析 3.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分析: 2010年CPI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3.2%,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但其整体情况还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2007-2010年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分析: 通过比较2007-2010年CPI指数的趋势变化,可以看出2010年CPI的变化范围总体还是比较合理的,较之08年、09年情况,其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3.2 物价上涨的原因 物价上涨是与社会公众心理密切相关的通胀预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CPI年均值超过5%,其中1/3的年份CPI超过6%, 1988年和1994年CPI甚至高达18.8%和24.1%。即便今年未来两个月CPI还会继续上涨,则全年CPI也仅为3.3%左右,比30多年的平均CPI 低得多,不仅与上世纪高通胀时期的情形天差地远,且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2007年的4.8%和2008年的5.9%。而且,当前的年上涨3%左右的CPI伴随的是10%左右的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应该算合理可接受的范围。而当前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比较强烈的反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次价格上涨主要来自食品尤其是鲜菜价格的大幅上涨。2010年10月CPI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7%,粮食价格上涨14.7%,鲜菜价格上涨21.3%。鲜菜价格与老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反应强烈自在情理之中。数据见下表: (2)年初以来受经济回暖带动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富士康事件等因素影响,全国范围内农民工工资普遍上升,而能源产品、有色金属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因国际市场波动出现大幅上涨,分析人士据此纷纷提出成本推动或输入性通胀预期。 (3)2009年下半年以来房价持续较快上涨对老百姓的通胀预期产生较大影响。社会公众很多并不理解为什么住房作为投资品其价格涨跌基本与用以反映通胀水平的CPI无关,认为房价涨就是通胀的人不在少数。 (4)为应对金融危机决策层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形成的货币信贷的超常增长,一定程度地形成过剩的流动性。这一充裕的流动性在遭遇房地产调控之后,不断寻求投机品种,出现“大蒜”、“绿豆”等产品非理性暴涨现象。这一发生在普通消费品上的严重投机行为助涨了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 3.3 2010年物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分析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持续的全面的上涨。目前来看,并未出现物价全面上涨。事实上,在11月份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同时,衣着类和交通通讯类产品价格均下降了0.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仅上涨0.7%。从未来一段时期看,恐怕也不会出现全面上涨。 首先看推动这一轮价格上涨的食品。从粮食供应看,过去六年我国粮食出现难得的连续六年丰收,今年粮食依然获得非常好的收成,不存在供应短缺导致价格上涨的风险。而鲜菜价格的快速上涨与今年灾情较多、不利气候频发导致产量短期减少相关。鲜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鲜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能力很强。鲜菜也属于完全竞争性产品,又具有生产周期短、保存期短难以投机等特点,一旦产量恢复,其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自然会终止。 从成本推动角度看,鉴于我国目前很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现实,原料、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未必会传导并引发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月份PPI上涨5%,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5.8%,影响消费价格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仅上涨2.6%;在生产资料中,处于产业链前端的采掘工业产品价格上涨11.8%,原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8.5%,而产业链后端的加工工业产品价格仅上涨3.8%。以上结果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原料、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同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也并不一定会影响消费价格的上涨。 从房价看,中央和地方政府4月份以来连续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已有效地遏制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进一步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比如房产税的出台势必会强化前一阶段的调控成果,老百姓因为房价过快上涨产生的通胀预期可望趋于减弱。 从流动性过剩推动投机看,一方面决策层近期采取的加息等一系列紧货币政策对流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另一方面管理层对投机行为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产品领域的投机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避免“大蒜”、“绿豆”现象的蔓延,将会有效抑制因投机活跃造成的通胀预期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从现实供求角度看,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大。通胀压力不大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因为通胀预期会改变买卖双方的行为。因此,当前预防通货膨胀的关键依然是管理好通胀预期,一方面要加大供给力度,疏通流通渠道,加大打击投机行为尤其是针对粮食的投机行为力度,确保影响CPI关键因素的食品尤其是粮食和鲜菜价格的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强通胀预期心理层面的管理,媒体宣传要避免容易引发消费者恐慌的片面的价格信息报道,着重强调当前绝大多数产品不存在供应短缺的现实,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对于因食品价格上涨而生活受影响较大的低收入家庭,要加大补贴的力度,减弱其对通胀的恐慌心理。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