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1第三天早上,小分队于9点在xxxx站公交站集合,准备前往位于xxxxxxxx区的魅力古镇xxxx,并对xxxx民俗文化作进一步的调研和实践。

坐上xx路公交车,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路途虽远,但是很有意义。

公交车途经津塔、xxxx西站等xxxx的城市新地标,我们在探寻传统民俗的同时也领略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到了xxxx镇,我们立即被那里传统与现代兼长并美的独特气质所吸引了。

这里是绿意盎然的乡村,这里是闹中取静的古镇,现代化的设施、浓郁的乡土气、传统民俗的文化味在这里交融。

xxxx是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称太平庄,后称古柳口,金代建镇,明清时期形成南北漕运枢纽码头和商贸集散地,清乾隆年间更名为xxxx。

戏楼、牌坊、文昌阁,被称为xxxx三宗宝。

清代这座小镇上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和40余座古寺院,至今仍可找到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

我们首先调研了古镇的几家年画专卖店。

经采访,我们得知,xxxx是中国木版年画之乡,xxxx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木版年画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景象。

现在,由于政府保护得当和适度的市场开发,xxxx年画在如今的时代里,依旧生机勃勃。

稍作休整,下午,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石家大院”。

现在,xxxx将“大院文化”作为重塑千年古镇文化的起点,随着人们对赶大营历史的追溯,石家大院、安家大院等大宅门里老xxxx人的奋斗史也逐渐清晰起来。

经了解,石家大院位于xxxx镇估衣街和河沿街,始建于1875年,后又陆续扩建,形成今天的格局。

这座大院占地6000平方米,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有xxxx多间房屋。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篇: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009年2月6日—2009年2月8日二.调查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会场三.调查对象部分民间文艺家、参观市民四.调查方法随机采访五.调查结论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咸阳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省英才组织委员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于2月6日至8日在咸阳市举行。

参加这次艺术节活动的有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安徽、陕西省7省和中国民协以及陕西省的渭南、延安、铜川、汉中以及咸阳的13个县市区,共160多位民间艺术家。

参与展销的花馍及艺术品共有400多种,其中:7省4市均有花馍品种和艺术品参与展销,咸阳市13个县市区每个县的花馍品种均在12个品种以上,民间艺术品均在5种以上。

民间艺术品有:剪纸、布艺、布贴花、香包、刺绣、青铜工艺品、泥塑、黑陶、皮影、农民画、马勺脸谱、茶叶、古钱币、蛋壳工艺、土织布、乾州四宝、奇石、根雕、景泰蓝画、石刻、拓片、树脂工艺等40多个种类。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在咸阳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

“咸阳花馍”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

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

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

在此次艺术节的会场里,我就民间传统文艺的生存现状、未来结局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随机对部分参观的市民和参展的民间文艺家进行了调查采访。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一份优秀的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调查目的: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调查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调查主题: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调查内容: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

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 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

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

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

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

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

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

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

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

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

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魔剪。

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

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

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

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

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

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

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

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

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

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报告的原因: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

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

“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

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

“年”被吓跑回湖里。

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

“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

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

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

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

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

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

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

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在我们的国家,有着许多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我们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份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根据历史资料等多种方法,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二、调查地点和时间我们的调查地点是位于南方的某个小镇,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风景秀丽,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遗产。

调查时间为10天左右,我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走访了当地市场、居民区、古镇等各个角落,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三、调查内容1.节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当地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当地居民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比如说春节期间,当地的居民都会举办庙会、龙舞、燃放鞭炮等活动,极具特色和观赏性。

我们还了解到,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备受当地人的关注和喜爱。

2.民间习俗除了节日活动外,当地还有着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

比如说元宵节期间,当地居民会用糯米制作汤圆,在门口贴上红纸,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还有在农历三月初三,当地居民会举行龙船赛、打鸟等活动,热闹非凡。

3.传统手工艺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有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比如说竹编、木刻、扎染等等。

这些手工艺流传已久,有着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我们还拜访了当地的手工艺人,了解到他们的工艺流程和技巧,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

四、调查结论通过这次民俗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民俗文化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和热爱我们的民俗文化。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探讨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现状。

首先,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降低,并且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传统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中。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一些接触和了解。

这表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对传统艺术的需求逐渐减少。

在我们的调研中,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参与传统艺术活动,仅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与。

这导致了传统艺术市场的萎缩和传统艺术从业人员的收入减少。

另外,尽管国家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加大,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在相关政策实施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不够到位,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表示政策执行得好。

因此,传统艺术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此外,艺术市场的商业化也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存造成了一定压力。

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因为商业市场的需求而改变了表演方式和内涵,使得原本纯粹的传统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点。

据我们的调查,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商业化的传统艺术不感兴趣,仅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商业化的传统艺术。

为了改变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教育和传承工作。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同时,传统从业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对年轻一代的传承和培养工作。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是铁岭地区文工团),是一个以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民间歌舞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也是辽宁省唯一从事民间艺术的表演团体。

八十年代中后期,市民间艺术团曾组团参加东三省文艺汇演,囊括所有一等奖;又东渡日本参加国际青年演剧节,取得2金3银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九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低糜,市民间艺术团走入低谷。

从2002年开始,他们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勇闯演出市场,年平均商业演出达200余场,在2004年第二届中国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上,市民间艺术团再次取得骄人成绩。

特别是在2004年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上,其创作、编排、演出的大型秧歌戏《年年岁岁关东谣》获得优秀剧目奖,实现了铁岭市18年来在省艺术节上夺取最高奖项的目标。

一、以政府做后盾2002年改革前的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共有演职员工147人,体制僵化、队伍老化、设备陈旧、入不敷出,有80多人处在不开资、交不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困窘状态。

在萧条的演艺市场中它就像一艘年久失修的帆船,无力博击演艺市场的风浪。

困难虽大,但市民间艺术团仍然在艰难中前行,他们依靠崔凯、张超、张惠中、乔杰、李春明、逯贵、赵本山、李静、潘长江等享誉全国的铁岭籍创作编导表演人才,把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浓郁辽北地方特色、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推向了全国舞台。

2002年,铁岭举办了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小品大赛,民间艺术团在打造"小品之乡"这张名片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市领导认为民间艺术团是铁岭的"镇市之宝"和"掌上明珠",对其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极大的.支持。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本次调研针对北京地区的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且独特。

其中,民间音乐是最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如胡琴、二胡、琵琶等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演奏。

此外,说唱艺术也备受关注,各种戏曲、评书等说唱艺术形式仍然在民间传承。

另外,舞蹈和杂技等表演艺术也是北京地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社区活动和商业演出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民间艺术在北京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民间艺术表演,人们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

此外,民间艺术也成为了人们进行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促进了社区和睦关系的建立,也促进了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的交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尽管北京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繁多且受到重视,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一些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困境。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导致传统艺术的传承面临困难。

同时,商业化的演出形式也对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产生了冲击,使得一些传统艺术表演变得过于商业化和粗制滥造。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民间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兴趣。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民间艺术从业者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艺术中来。

同时,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减少商业化演出的侵权行为。

总之,北京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且独特,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深远。

然而,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扶持措施,并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才能保护好民间艺术,使之继续扮演重要的文化使命。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让自身的逻辑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写调查报告我们能够更好的回顾调查的发展情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6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6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调查报告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民俗文化调查报告6篇(山西临县秧歌文化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关于民俗文化的篇1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调研对象: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调研时间:20xx年7月7日至20xx年7月16日1、苗歌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

苗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

2、苗鼓居村民介绍,凤凰苗族鼓舞,大体上可分为猴儿鼓和花鼓两大类。

猴儿鼓是娱乐者模拟猴子的动作翩翩起舞,其动作诙谐,难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异常柔美,异常抒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凤凰腊尔山、山江、麻冲、落潮井一带苗区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两个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还有一个站在鼓旁敲击鼓梆,控制舞蹈节奏的,谓之敲边鼓。

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

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两种,步法是否踩到点子上,直接关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关重要。

3、苗舞盛传在湘西凤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这两种舞蹈简单易学。

例如竹竿舞据说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最好能跳出潇洒自然的动作(我们的两位队员尝试了一下,跳了几下下就被吓得跳了出来)。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个人同穿一双“鞋”(两根长板),苗家姑娘们很厉害,还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节奏感很强,游客观众们惊叹不已。

4、苗族服饰苗族服饰主要表现在:服装、头饰、银饰、银梳、银镯、银项几个方面,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于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为了揭示我们的民俗文化情况,不如写份调查报告吧。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兰坪县石登乡住着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汉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和习俗,给当地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在石登乡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善良好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带来的种种艰难,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在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一代代传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普米族民风朴实,为人善良忠厚,性格刚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米族乐器四弦,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

图1石登乡山村老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的方方面面,而石登乡各少数民族的歌舞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普米族的《搓搓》《祭三脚》《给羊子》,僳僳族的《莫广》《优夷》,白族拉玛人的《喔腊喂》《噢开夷》,以及怒族的《阿楼西杯》等。

在石登中学,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酒文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时间都会聚集在一起,这里的夜晚才是烂漫与宁静。

石登街上总是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在跳锅庄。

图2石登锅庄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长期以来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难已与外界沟通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

民间草编现状分析报告书

民间草编现状分析报告书

民间草编现状分析报告书1. 研究背景民间草编,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文字创作形式,广泛存在于不同地区和文化中。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是传播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民间草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民间草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现状分析2.1 传承困境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衰退和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的现象,民间草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

很多老一辈的民间文艺爱好者渐渐年迈,对于新一代的传承者来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机会有限,导致草编技艺无法得到有效延续。

2.2 题材更新困难传统的民间草编往往以古代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为题材,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兴趣转变,使得这些传统题材难以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

因此,民间草编面临着题材更新困难的问题,需要创作者不断进行创新。

2.3 缺乏平台和传播渠道相比于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民间草编缺乏足够的平台和传播渠道。

大多数民间草编作品只能通过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很少能够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方式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3. 发展趋势展望3.1 教育引导与传统文化融合针对传承困境,应加强对民间草编的教育引导,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同时,通过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融合,如音乐、舞蹈等,提升其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3.2 题材更新与现代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民间草编需要更加关注现代题材,如社会热点、人民生活等,以增加作品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同时通过选材的现代化,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3.3 借助新型媒体和互联网传播为了突破传播限制,应积极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将民间草编作品进行推广和传播。

通过扩大其曝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草编的创作和传承。

4. 结论传统的民间草编面临着传承困境、题材更新困难和缺乏传播渠道等挑战。

然而,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与传统文化融合、注重题材更新与现代化以及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传播,民间草编仍然有望焕发新的生机。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文化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等。

传统文化资源则是指历史形成的,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存在。

传统文化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的、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另一种是以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的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

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域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对于不同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利用与保护具有它们不同的方法与手段。

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保护及利用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

把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旅游也结合起来已经是一个普遍利用的方法了。

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其优越性。

既将传统文化开发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休憩、研究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和荣誉感,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政府的号召下,我所生活的城市一方面加强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深挖内涵,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现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利用效益。

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条例,积极保护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精心组织搞好文化资源普查、规划和保护传承。

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有机结合新新策略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规划的成绩。

就从城市最主要的交通道路来讲,路东完整的保留了城市中最古老的文化遗迹,并以此遗迹为中心建设了社区人民广场,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为市民上演美丽的灯光秀。

路西是城市中最繁华的步行街商业中心,各大商场聚集此地,显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整条道路被一棵棵法国梧桐包围,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服饰文化特色
传统服饰
服饰礼仪
描述当地传统的服饰款式、面料、颜 色、图案等。
探究当地人穿着传统服饰的场合和礼 仪规范。
服饰功能
解释当地传统服饰的功能,如保暖、 防晒、遮雨等。
居住文化特色
传统建筑
描述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结构、材料等。
居住环境
了解当地人的居住环境,如房屋布局、家具 陈设、绿化等。
居住习俗
05
调查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策略建议
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普及工作
设立民俗文化课程
在各级教育系统中,不仅应设立有关民俗文化的专门课程,还应 将民俗文化的内容融入各类课程之中。
培养专业教师
为教师提供民俗文化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授民俗文化 知识。
编写民俗文化教材
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民俗文化教材,提供丰富的 学习资源。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民俗文化概述 • 调查地区民俗文化特色 • 调查地区民俗文化现状与问题 • 调查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策略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全球化的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本 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民俗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 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对于发展旅游业具有 重要价值,可以吸引大量游客,促进地区 旅游业的繁荣。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与形成
民俗文化起源于古代,是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 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
发展与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 变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 地演变和更新,以适应时 代的需求。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5篇)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姓名:班级:学号: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调查时间:20xx年12月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腊月初八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

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

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

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

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时间
2009年2月6日—2009年2月8日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会场
三.调查对象
部分民间文艺家、参观市民
四.调查方法
随机采访
五.调查结论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咸阳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省英才组织委员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于2月6日至8日在咸阳市举行。

参加这次艺术节活动的有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安徽、陕西省7省和中国民协以及陕西省的渭南、延安、铜川、汉中以及咸阳的13个县市区,共160多位民间艺术家。

参与展销的花馍及艺术品共有400多种,其中:7省4市均有花馍品种和艺术品参与展销,咸阳市13个县市区每个县的花馍品种均在12个品种以上,民间艺术品均在5种以上。

民间艺术品有:剪纸、布艺、布贴花、香包、刺绣、青铜工艺品、泥塑、黑陶、皮影、农民画、马勺脸谱、茶叶、古钱币、蛋壳工艺、土织布、乾州四宝、奇石、根雕、景泰蓝画、石刻、拓片、树脂工艺等40多个种类。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在咸阳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

“咸阳花馍”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

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

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

在此次艺术节的会场里,我就民间传统文艺的生存现状、未来结局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随机对部分参观的市民和参展的民间文艺家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现象:
1.大部分市民在参观前并不了解晓各地区的传统民间文艺,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艺特产也知之甚少,只有个别特别喜爱传统文艺,平时关注和收集有关信息的市民(都为中老年),对展出的相关以内容很了解。

2.90%的被采访者认为民间传统文艺的现状堪忧,应受到重视和扶持,并支持将传统文艺产业化。

同时,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认为传统文艺的产业化前景良好。

3.对于各参展队所代表的传统文艺的继承方式,50%表示为家族继承,30%为收徒拜师模式,而剩下的20%则表示该传统文艺已濒临失传。

4.从事该传统文艺人员的年龄阶层75%为中老年,25%为青少年。

5.有60%的展区表示其参展的传统文艺已经产业化,如成立文化传播公司、个体门面经营等,其中有的已日趋成熟并初具规模,有的则刚刚起步处于摸索尝试阶段。

其余40%未进行产业化的部分是由于不了解传统文艺产业化现状处于观望状态,部分则是由于关注度小、濒临绝迹而无法进行产业化。

6.对从传统文艺中取得经济效益的方式,一半属于自产自销,一般则是由某些专门的组织、公司或企业等从艺人手中收购进行组织营销。

7.已经把传统文艺产业化的民间艺人都对产业化现状十分满意,认为能够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解决了部分农村甚至城市人员的就业问题。

8.大多数文化艺术制品已经是不仅仅只具有其传统的作用和意义,更多的是作为被人们收藏欣赏工艺品或是馈赠的纪念礼品。

还有的如华州皮影,则是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新奇的表演形式生存于世。

9.大部分的民间演艺人对其所从事的传统文艺并不抱悲观态度,而且坚定地认为该民间文化艺术所象征或代表的传统习俗仍然被人们认可和履行着。

通过以上现象,我发觉传统文艺的生存现状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首先,社会关注度很高。

本届艺术节是由民间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咸阳市副市长也在开幕式上讲话,说明政府关注度高;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前来报道,说明了媒体关注度高。

其次,人们对传统文艺仍然具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其能够流传下去。

活动期间,每天从各地前来参观的人员是络绎不绝,展厅里已经达到摩顶接踵,人挨人、人挤人的程度,甚至由于参观市民过多,组织单位不得不限制参观时间来控制人流。

很多家长还专门带着孩子前来,让孩子接受传统文艺的熏陶。

最后,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规模化、产业化。

产业化的现状及前景都被人们所看好。

从前人们认为专门的民间艺人是填不饱肚子的,因而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艺。

可现在由于产业化带来的经济收入,在我的调查中,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民间艺人不再只是农闲或业余时间才从事该文艺活动,而是专职进行文艺创作和继承。

并且,在民间艺人的队伍中,已开始出现部分刚毕业的青年学生,这说明了产业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接受、认可并乐于从事有关传统文艺方面的工作。

由此,我得出结论,传统文化艺术由于国家和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其生存现状较前些年已有明显好转,并有进行产业化的趋势,但还有很多传统文艺仍然濒临失传甚至绝迹,继承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总的来说,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已开始受到受到重视,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通过此次调查,我感受到了民间民俗文化的巨大的魅力,但是也了解到在魅力的背后存在着很多无奈的景况。

而造成这些无奈景况的原因主要为:1.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
2.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甚至绝迹。

大多数民间民间艺术处于自生自灭的“瘫痪”状态。

3.民间艺人的还存在一定的专业盲区,尽管技术已比较精湛,但艺术层面往往比较苍白,致使技与艺不能很好的融合,并且缺乏创新。

4.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惨遭损毁。

5.研究人员和经费短缺制约民俗文化保护
经过对有关人员的采访、浏览各种资料和深入的思考,我认为为了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有更好的生存现状,使其更好的被继承和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

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思路,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真正把民间艺术资源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民间艺术,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列入《保护名录》,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和经费,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

例如,我国于2002年启动了定位为“继承前人,造福今人,有益后人”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举办专业培训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广泛采取民意调查的方法,运用科学、规范、有序、权威的手段,分别从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普查入手,出版系列丛书,以达到向民间艺术向国家方针提供决策性指导的目的。

(二)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

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绝技、绝艺、绝活,要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艺术制作、表演,形成风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推出民俗品牌性人物,譬如通过《百家讲坛》一类的文化传播平台,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成为大众的精神依托。

要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要创造条件,促使民族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在中小学倡导成立兴趣班,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三)提供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强保障。

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为民间艺术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

同时,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国有和民间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创造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

在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挖掘一批文化艺术资源,参与到旅游和经济活动中去,走边保护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积极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参与面广、影响深刻的节庆活动,引导这些活动之与民间艺术资源的发挥相结合,既满足群众“求美、求乐”的需求,又为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树立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文化的源头存在于民间,只有在民间这块丰富的土壤中,才能孕育出属于世界的宝贵财富。

要从教育入手,从小抓起,渗透到每个层次的人群之中;积极宣传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标志的高度,鼓励人们更多地了解民间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对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认识,增强全民保护民间文化的自觉性,培养人们对民间文化的感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六)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由于世界文化的融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原本的基础上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发展与创新。

一方面,可以
借鉴西方经验,恰当的融合一些世界文化,另一方面,要避免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被吞噬的危机,做自己的东西。

正如人们常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最后,用采访中一位民间艺人告诉我的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民间文化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扶持,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才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才能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