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重量

合集下载

电缆米重对照表

电缆米重对照表
请注意,这些数值是基于一般情况下的估算值,具体数值可能会因电缆的材质、截面积、绝缘材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用途或特定环境中的电缆,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别的防护材料或其他特殊处理,这也会影响其重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电缆米重对照表
电缆类型
每米重量(kg)
单芯铜线电缆
0.45-1.3 kg/m
双芯铜线电缆
0.9-2.6 kg/m
三芯铜线电缆
1.3-3.7 kg/m
四芯铜线电缆
1.8-4.6 kg/m五芯铜线电缆2.2-5.6 kg/m
六芯铜线电缆
2.7-7 kg/m
多芯电缆(如光纤)
根据型号和规格不同,重量差异较大。通常在几克到几十千克不等。

电缆重量计算方法

电缆重量计算方法

电缆重量计算方法电缆重量计算方法1. 前言电缆是电力传输和电气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电缆的重量对于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缆重量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2. 常用电缆重量计算方法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电缆重量计算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计算精度要求。

标称截面积法标称截面积法是电缆重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根据电缆材料的密度和标称截面积来估计电缆的重量。

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确定电缆的标称截面积; - 第二步,查找对应电缆材料的密度表;- 第三步,将标称截面积乘以密度,即可得到电缆的重量。

导线线径法导线线径法是通过电缆导线的线径来估算电缆的重量。

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测量电缆导线的线径; - 第二步,查找对应导线材料的密度表; - 第三步,将线径平方乘以π再乘以密度,即可得到导线的体积; - 第四步,将导线的体积乘以导线的个数,即可得到电缆的重量。

导线重量法导线重量法是通过直接测量电缆导线的重量来计算整个电缆的重量。

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取得电缆导线的一段样品; - 第二步,使用天平或称重设备准确测量样品的重量; - 第三步,将样品的重量乘以电缆导线的个数,即可得到电缆的重量。

辅助计算法辅助计算法是通过电缆的其他特征参数间接计算电缆重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根据电缆的材料、结构和规格,计算电缆的体积; - 第二步,查找对应电缆材料的密度表; - 第三步,将电缆的体积乘以密度,即可得到电缆的重量。

3. 结语电缆重量的准确计算是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电缆重量计算方法,包括标称截面积法、导线线径法、导线重量法和辅助计算法。

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计算,以确保电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 标称截面积法详解标称截面积法是一种简便的电缆重量计算方法,适用于电缆结构简单、线径规格统一的情况。

10kV、35kV、110kV电缆重量

10kV、35kV、110kV电缆重量

YJV22 8.7/10KV 交联电缆技术参数
.
5、产品规格及技术参数:
① 电缆规格如表2
② 电缆技术参数如表5-表16
表2
6、技术性能:
①导体应符合GB/T3956的规定,直流电阻如表3。

②在最高额定温度下,绝缘电阻常数K1应不小于3.67兆欧•千米。

③施加交流电压1.5Uo时,额定电压为Uo为18KV及以下的电缆放是量应不大于20pc,额定电压Uo为18KV以上的电缆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④电缆能经受规定的交流电压试验,施加电压持续5分钟,绝缘应不击穿,单相试验电压值如表4。

表3
表4
表5 YJV、YJLV—0.6/1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6 YJV、YJLV—0.6/1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7 YJV22 YJL V22—0.6/1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
表8 YJV、YJLV-3.6/6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9 YJV、YJLV-3.6/6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10 YJV22、、YJL V22、-3.6/6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
表11 YJV、YJLV-6/6,6/10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12 YJV、YJLV-6/6,6/10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13 YJ V22 、YJL V22 、-6/6,6/10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
8.7/15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表14 YJV、YJLV—8.7/10,
表16 YJ V22 、YJL V22-8.7/10,8.7/15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

电缆电线重量计算方法与重量表

电缆电线重量计算方法与重量表

电缆电线重量计算方法与重量表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1.5、2.5、4、6.....等
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
国标电线直径表与计算方法
注:以上导体直径指BV 塑铜线及 BLV 塑铝线
换算方法: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电线的半径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计算:
电线平方数(平方毫米)=圆周率(3.14)×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如:
2.5方电线的线直径是:2.5÷
3.14 = 0.8,再开方得出0.9毫米,因此2.5平方线的线直径是:2×0.9毫米=1.8毫米。

知道电线的直径,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
电线的平方=圆周率(3.14)×线直径的平方/4
电缆大小也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

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0.7854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股数
如48股(每股电线半径0.2毫米)1.5平方的线:
0.785 ×(0.2 × 0.2)× 48 = 1.5平方。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电缆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 1.5、2.5、4、6.....等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 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 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 重量W1=F*r (kg/km)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 铜电车线W=F*8.89 (kg/km) F—标称截面mm2(2) 铝合金电车线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3) 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0+2(tz+t弓) (mm)(2) 重量W=(FZn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g/cm3 K—线芯绞入系数。

电缆重量计算

电缆重量计算

ZRVV3*951*50的电缆线如何计算重量?产品概述:结构是3根95平方毫米的+1根50平方毫米的铜的重量简单计算,总截面*8.9*千米长度铜芯总截面:3*95+1*50=335平方毫米100 米重量:335*8.9*0.1=298kg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力电缆理论重量表

电力电缆理论重量表

电力电缆理论重量表以下是已修正的文章:参考重量及载流量:300/500V 227IEC01(BV)型电线电缆下表列出了300/500V 227IEC01(BV)型电线电缆的参考重量和允许载流量,以及20℃时导体电阻的最大值和标称截面的值。

标称截面(mm2) 导体电阻最大值(Ω/km)允许载流量A参考重量(kg/km)1.5 12.1 24 19.22.5 7.41 32 30.84 4.61 42 456 3.08 55 65.510 1.83 75 10816 1.15 105 16325 0.727 138 25635 0.524 170 34650 0.387 215 47070 0.268 265 66295 - - 912120 - - 1140150 - - 1400185 - - 1758240 - - 2300参考重量及载流量:300/500V 227IEC01(BVR)型电线电缆下表列出了BVR型450/750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的参考重量和允许载流量,以及20℃时导体电阻的最大值和标称截面的值。

标称截面(mm2) 导体电阻最大值(Ω/km)允许载流量A参考重量(kg/km)2.5 7.41 32 32.24 4.61 42 46.96 3.08 55 68.810 1.83 75 12016 1.15 105 17225 0.727 138 28335 0.524 170 37250 0.387 215 -70 0.268 265 -改写后的文章:以下是经过修正的300/500V 227IEC01(BV)型电线电缆和BVR型450/750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的参考重量和允许载流量表格。

300/500V 227IEC01(BV)型电线电缆下表列出了300/500V 227IEC01(BV)型电线电缆的参考重量和允许载流量,以及20℃时导体电阻的最大值和标称截面的值。

标称截面(mm2) | 导体电阻最大值(Ω/km) | 允许载流量A | 参考重量(kg/km) |1.5 | 12.1 | 24 | 19.2 |2.5 | 7.41 | 32 | 30.8 |4 | 4.61 | 42 | 45 |6 | 3.08 | 55 | 65.5 |10 | 1.83 | 75 | 108 |16 | 1.15 | 105 | 163 |25 | 0.727 | 138 | 256 |35 | 0.524 | 170 | 346 |50 | 0.387 | 215 | 470 |70 | 0.268 | 265 | 662 |95 | - | - | 912 |120 | - | - | 1140 |150 | - | - | 1400 |185 | - | - | 1758 |240 | - | - | 2300 |BVR型450/750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下表列出了BVR型450/750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的参考重量和允许载流量,以及20℃时导体电阻的最大值和标称截面的值。

电缆重量计算方法

电缆重量计算方法
22mm左右
2.0<=d<2.2mm
25mm左右
2.2<=d<2.4mm
27mm左右
2.4<=d<3.0mm
32mm左右
3.0<=d<3.5mm
36mm左右
3.绞入系数:
斜包的绞入系数为1+(圆周率X斜包后外径/斜包节距)的二次方.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 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z+t弓) (mm)
(2) 重量
W=(FZn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D0 —油道直径 mm
2.斜包节距的选择:
斜包节距根据斜包前外径大小选择,一般按下面优化节距选取(此优化节距考虑到成本、附着力、外观等方面,并通过长时间生产验证)。
成品外径 斜包节距
d<1.0mm
15.5mm左右
1.0<=d<1.2mm
18mm左右
1.2<=d<2.0mm
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d----单根导体的直径 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 N---导体根数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3.
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
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

240电缆一米多重 计算公式

240电缆一米多重 计算公式

240电缆一米多重计算公式
确定电缆的重量是安全和有效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工程师或设计师,
在选择和安装电缆时,必须了解电缆的重量及其对支持结构的要求。

对于240电缆的一米长度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确定:
首先,需要了解240电缆的每米长度的电线截面积(A)。

这可以在电缆规格表
或制造商的技术资料中找到。

假设电线截面积为A平方毫米。

接下来,将电线截面积转换为平方米,即A乘以0.000001。

这是为了确保计算结果与标准的国际单位系统(SI单位)相一致。

然后,需要知道铜的密度(d)。

通常,电缆使用的导体材料是铜,其密度约为
8,960千克/立方米。

最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240电缆每米长度的重量(W):
W = A * 0.000001 * d
以千克为单位,计算的结果即为240电缆一米长度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公式假设了电缆的截面为圆形。

如果电缆的截面形状
不是圆形,则需要相应地调整计算公式以考虑准确的截面积。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如电缆的最大负载能力、温度变化对电缆的影响以及所需的电缆保护措施等。

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电缆制造商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计算机电缆净重范围

计算机电缆净重范围

计算机电缆净重范围
计算机电缆的净重范围可能会因不同的电缆类型、规格、长度、芯数或结构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计算机电缆的重量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线芯数量:电缆的线芯数量越多,电缆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2. 芯线材料:电缆芯线材料不同,如铜线和铝线,将会有不同的密度和重量。

3. 外绝缘材料:不同材料的电缆外绝缘材料也有不同的密度和重量。

就常见的计算机电缆而言,一般每米的净重范围在100克到500克之间。

例如标称2米长度的4芯网线,其净重通常在200克左右。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负5%的偏差是比较常见的,这可能是因为制造工艺、原材料成分甚至是测量方法等因素造成的。

总之,计算机电缆的净重范围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需要具体规格的计算机电缆才可以得出准确的净重数据。

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重量表

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重量表

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
重量表(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重量表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cm3,铝为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cm3 PE绝缘料比重为cm3 )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电线百米重量: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95平方毫米的单芯电缆,每米的体积为:V=S×L=95×0.000001×1=0.000095立方米;铜的比重γ为:每立方米8900千克;
每米的重量为:G=γ×V=8900×0.000095=0.8455千克。

对95平方毫米的单芯电缆,每米的重量为:3×0.8455=2.5365千克。

YJV 3*95+1*50平方电缆每米重量:3.5kg
YJV22 3*95+1*50平方电缆每米重量:4.4kg
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
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 -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