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经典名言名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历史人物经典名言名句

三国历史人物经典名言名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

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三国文学家曹植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前出师表》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亮集.治军》

尸位素餐.难以成名。

三国文学家曹植《矫志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诫子书》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轻:轻视。然:如此。这两句大

意是:文人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知识分子往往互相轻视.

或由于自矜自高.或由于忌妒他人.自古以来就有这种陋习。今天.随

着社会的进化.文明的发达.大家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繁荣社会主义

文化.共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前提下.这种陋习已有

所克服.但还不能说已经根除。这两句多用来说明文人相互轻视由来

已久.也用来反对文人相互鄙薄。

三国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典论.论文》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纳履(1ǚ吕):整理鞋子。整冠:正帽。这两句大意是: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帽子。在瓜田

里弯腰提鞋.就会造成偷瓜的嫌疑;在李树下举手正帽.就会造成偷

李子的嫌疑。《君子行》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就是以

这两句比喻明智的人应防患于未然.避免嫌疑的产生。今有"瓜田李

下"、"瓜李之嫌"等成语.则分别指容易涉嫌的场合和容易被误会的

嫌疑。如《北史.袁聿修传》:"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

人所慎。"《三侠五义》第五十二回:"他因家下无人.男女不便.有

瓜李之嫌"。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避免嫌疑。

三国文学家曹植《君子行》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三国文学家曹植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三国.魏.曹植《矫志诗》.都蔗:粗大的甘蔗。这几句大意是:

粗大的甘蔗虽然味道甜美.但当作手杖来拄则必定断折.谗佞人的蜜

语巧言听起来很舒服.但按照它去办事则必定失败。这几句说明用人

行事不能光看外表.而要讲求实用.不然的话.就会受骗上当。这种用

比喻补充说明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国文学家曹植《矫志诗》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曹丕《秋胡行二首》其。人:贤能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贤能的人就安稳.失去贤能的人就危险。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国家

安危重在得人。

三国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秋胡行二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

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

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

与厌恶。《七步诗》现代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文学家曹植《七步诗》

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三国文学家曹植《王仲宜诔》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

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三国魏儒家学者王肃《孔子家语.五仪解》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

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

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人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

四方而不窕.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

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儒家学者王肃《孔子家语.王言》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功劳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的样子;既勇敢而力气盖世.要保持怯弱的样子;财富拥有全天下.要保持谦逊的样子.这就是所谓谦让了再谦让

的办法。

三国魏儒家学者王肃《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王言》所以说.天下最仁德的人.能聚合天下最亲的人;天下最圣明的人.能推举天下最有才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