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本_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合集下载

凯恩思消费函数理论后继创新与发展

凯恩思消费函数理论后继创新与发展

内容摘要:消费函数用于研究国民收入的数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增加关系。

自凯恩斯1936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消费函数模型―绝对收入模型后,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随机游走假说等消费函数理论。

这些理论在发展创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相关的缺陷。

本文认为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在于:思考新问题―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引进新变量―技术创新;采用新方法―一般均衡分析。

关键词: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创新,发展自1936年凯恩思(Keynes)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IH)后,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创新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以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和弗里德曼(Fri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 为标志,消费函数研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之内进行。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霍尔(Hall,1978)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RE)因素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ing Hypothesis,RWH),标志着消费函数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莱文(Flavin,1981)发现的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坎贝尔和迪顿(Campbell andDeaton ,1989)发现的过度平滑性(Excess Smothness)、共同对霍尔假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并因此引发了大量新假说,如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s,LC)假说,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s ,PS)假说,损失厌恶(Loss Averse ,LA)假说,近似理性(Near Rationality ,NR)假说等,这是消费函数研究的第三阶段。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

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2、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一单位收入变动带来的消费变动量。

3、总供求模型:描述宏观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问题,表述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求数量(消费:总支出;供给:总收入/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消费函数理论是指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

由凯恩斯首先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自己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其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他的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随后的数十年,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进一步发展了新消费函数理论。

近些年来,随计量技术与工具发展,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研究中大量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

本文据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考虑现期收入、不分析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这两个假说都注重现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而不分析预期收入及不确定性问题。

1.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 IH)凯恩斯(J. M. Keynes)在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

他认为,消费支出的多少与收入的高低水平密切相关,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其基本思想是:现期消费随现期绝对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用函数式表示如下:Ct = b0 + b1 Yt + ut式中, Ct 当前消费支出; Yt当前收入; b0 为自发消费,也是为生存而必须的消费; b1 边际消费倾向(0 < b1 < 1) 。

其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边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短期内消费支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2)边际消费倾向为小于1的正值,即,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增加的收入。

(3)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凯恩斯认为这是一条先验的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问题时,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个体消费者行为,主要是为阐述在收入水平既定时消费是价格的函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六十消费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

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研究消费理论,就是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情况,公认的消费决定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其次是财富等其他因素。

对消费需求的基本经济学理论,自凯恩斯以来,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假说,最著名的有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ni) 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和杜森贝(J.Duesenberry) 的相对收入假说。

这些不同的假设性消费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否则不会并存, 但这些假说又都有自身的特点, 需要接受长期的实证检验。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论证,得出了近似的结论。

自1936年凯恩斯(Keynes)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IH)后,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创新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以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 为标志,消费函数研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之内进行。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霍尔(Hall,1978)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RE)因素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ing Hypothesis,RWH),标志着消费函数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莱文(Flavin,1981)发现的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坎贝尔和迪顿(Campbell and Deaton ,1989)发现的过度平滑性(Excess Smothness)、共同对霍尔假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并因此引发了大量新假说,如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s,LC)假说,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s ,PS)假说,损失厌恶(Loss Averse ,LA)假说,近似理性(Near Rationality ,NR)假说等,这是消费函数研究的第三阶段。

生命周期假1

生命周期假1

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他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首先假定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 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的具体内容分析该理论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区别在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当前收入的相互联系,而生命周期假说则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

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

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其在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

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莫迪利亚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生命周期储蓄模型举个例子,你现在35岁,预计在30年后的65岁时退休,然后再活15年直至80岁。

你当前的工资收入是每年3万美元,同时至今没有积累任何资产。

我们通过忽略税收对模型进行简化处理。

同时我们假定按照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的实际收入直到65岁之前都保持每年3万美元。

你储蓄的每一单位美元在取出之前一直获得利息。

当然,生活成本也在上升。

我们假定你赚取的利率每年将会比通货膨胀率超出3%。

换句话说,实际利率为每年3%。

那么,你应当为现在的消费支出多少?同时你应当为退休储蓄多少?生命周期储蓄模型这里有两种你可以用来计算应当为退休储蓄多少的方法:(1)以盯住退休前收入的置换率为目标;(2)以退休前后保持相同消费支出水平为目标。

下面我们将进入具体的计算部分,将会用到我们在之前课程中讲解过的现值与折现公式。

消费函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消费函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消费函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一)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从本质上讲,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模型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合理解释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冲击对人们消费—储蓄行为的影响。

为此霍尔(Hall, 1978)用随机过程方法对其加以修正:在实际利率为常数,且等于时间偏好主观利率假定下,他得出如下结论:根据理性预期,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寻找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的消费轨迹是一个随机游走(Random Waiking)过程,可见霍尔的结论只是持久收入假说在理性预期下的发展;如果持久收入假说的逻辑正确,则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假说也正确。

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朱国林,2003)。

然而,在随后大量的经验研究中出现了三类与随机游走假说不一致的难题。

其一,在时间序列数据中,消费的变化和预期收入正相关(过度敏感性),对不可预期的收入不敏感(过度平滑性),这被称为迪顿悖论。

其二,消费在时间上的预期增长,这与实际情况不吻合。

其三,老年人的储蓄行为差别很大,特别是那些退休时仅有少量财产的人和拥有高收入、受过良好教育、在退休时非常富有的人之间差异更加巨大。

为了解释经验研究与消费理论间的不一致,西方一些学者对霍尔的模型作了各种改进,成为消费函数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

(二)流动性约束假说扎得斯(Zeldes,1989a)将流动性限制定义为某一较低的资产水平(相当于两个月的收入),如果个人财产低于两个月的收入,消费者就是受流动性约束的。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流动性约束指由于信贷市场不完善,消费者无法无成本地借贷,即消费者在任何时候不能有负资产。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进行储蓄的动机是防止流动性约束;流动性限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储蓄,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如果消费者在某些时期持有零资产,那么在这些时期其行为将遵循拇指法则,不过如果消费者只受到流动性约束,而不选择使用拇指法则,消费增长对预期的收入增长的反应就存在着非对称性。

第二,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者行为可能与不受流动性限制但有明显预防性动机的消费者行为相同。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三---十五章)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三---十五章)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

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

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答案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

A.工资、利息 和租金B.净出口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资本折旧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

A.GNP>GDPB.GNP=GDPC.GNP<GDPD.GNP与GDP不可比5.假如一套住宅于2000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 )。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第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考点难点归纳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I C Y +=。

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Y C C =。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bY a C +=(a ,b 均为正数)…(i )。

(1)边际消费倾向(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 =dYdC 。

在函数(i )中MPC =b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YC 。

在函数(i )中,APC =b Ya YbY a +=+。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Y S S =。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ii )。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MPS =dYdS 。

在函数(ii )中,MPS =1-b 。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公式为APS =YS。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长短期消费函数的调和
C
LR:长期消费函数
SR:短期消费函数
D C3
B C2
A
F
C1
E
0 06.12.2020
Y1
Y2
Y3
LR SR3 SR2 SR1
Y8
二 绝对收入假说
长期中,导致短期消费函数上移的收入外因素: 人类生产的发展,享受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消费支出 人口向城市集中,助长了全社会消费倾向的提高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使社会消费倾向增加 新产品不断出现,增加了必需品的范围,从而使人们的消费 支出增加
总结: 短期和长期的消费行为不一致! 任何新的假说都必须同时解释这三个现象
问题: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符合上述事实中的哪(几)个
06.12.2020
4
二 绝对收入假说
代表人物
史密西斯(Smithies,Arthur)
06.12.2020
5
二 绝对收入假说
主要思想
在短期 消费者是根据现期收入水平来决定将其现有收入的多少 用于消费 消费占收入的比例随现期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储 蓄则随现期收入的提高而增加 ▪ 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 边际消费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可见,短期消费符合库兹涅茨的第一、第二个事实 但是,短期消费函数仅反映了收入与消费的单一关系!
06.12.2020
9
二 绝对收入假说
经验分析
基本模型 c=+y+t ,t为时间参数
例证 C=76.58+0.76Y+1.15(t-1922) 这是斯密西斯运用1923-1940年的美国真实收入和消 费数据建立的
06.12.2020
10
三 相对收入假说

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因此,扩大消费需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一年一次的加薪,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相对别人—示范效应,向高消费看齐。

我国称之为“攀比效应”。

相对自己过去—习惯效应,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有滞后性。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

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

(4)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以持久收入为函数。

C L =bYL……YL为持久收入,如下公式:YLt=θYt+(1—θ)Yt-1……YLt为现期持久收入,Yt 为现期收入,Yt-1为上期收入,θ为权数。

上式表明,现期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与现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5)我国GDP总量中消费占比约35%,与发达国家70%左右相差较大,导致GDP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但这是很难持续的,必须调整结构,扩大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

因此,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消费政策。

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一.生命周期的基本内容生命周期是指人的生命在一生中经历的整个过程,从出生开始到年老死亡为止。

按年龄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从经济收入,消费变化和储蓄的一般规律来看,在幼年期和老年期一般收入较低,此时消费大于收入,处于负储蓄阶段,成年期,特别进入壮年期,其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外,尚有节余用于储蓄养老或偿还负储蓄期的债务。

因此,人们必然在生命周期的高收入阶段储蓄,低收入阶段处于负储蓄,而人的消费又取决于过去财富的积累,现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三个因素。

假定不存在遗产,消费者就会根据他的现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制定其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的,消费计划。

将其收入或用于消费或用于储蓄,再分配到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在一生中合理地消费掉他们的全部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在生命周期内消费和收入是平衡的。

这里我们将从收入和储蓄讨论在一个生命周期内消费变化。

从我国目前的形式观察经济收入和消费变化,根据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来分析消费变化规律,幼年期只进行消费,收入为0,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负储蓄,成年期收入多,储蓄能力强,相应的消费也随之而增加。

老年期收入较少,主要通过退休保险金制度以及利用年轻时候的储蓄,收支也基本达到平衡。

基本概念、假定与符号工作年龄NW:假定一个人的工作年龄是从20岁开始(6岁上学+6年小学+6年中学+2年职前教育),60岁退休,NW=80年。

在四十岁的年龄中,小时工资为W。

假定每天工作L小时,每年工作300天,每年按365天计。

二.生命周期的收支平衡40年工作年龄TW中的时间分配:TW=必须休息时间TC2+可支配时间TF1,可支配时间又分为用于工作和消费,即TF1=工作时间TW1+消费时间TC1。

只有在工作时间内有工资收入,单位时间平均收入W为固定常数,在此,工作时间固定为纯粹的收入时间,即期间没有任何个人支出发生。

假定必要的休息时间为每天8小时,即每天的三分之一,即TC2=40/3年。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是经济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它的最初观念是由经济学家伯纳德詹金斯提出的,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行为以及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

这个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政府、企业和家庭决策者如何预测未来的消费行为。

生命周期假说的基本概念是,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经济行为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个假说,一个人的消费偏好会随着人生周期而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受到人的年龄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

在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中,消费函数是指一个消费者的支出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收入水平变化的情况下,支出会受到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消费函数分为三个部分:正收入效应,负收入效应和常数项。

正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随之增加。

而负收入效应表明,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可能会减少。

最后,常数项代表的是因素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比如保险和社会安全等。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可以有效地描述消费者的行为,但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这种消费函数理论假设了具有非常具体的“生命周期”,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生命周期。

其次,它也假设所有消费者都具有相似的收入与消费行为,而实际上消费者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

最后,这种消费函数理论只考虑了收入因素,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

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还是非常有用的。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家庭决策者解读未来的消费行为,更好地估算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函数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消费趋势的一种传统经济学理论。

消费函数理论称,家庭收
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家庭消费行为,从而使家庭收支处于平衡。

这一理论建立在储蓄、借贷
和利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并认为家庭的消费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受收入影响,而是收入加上额外因素(如税收、财富、市场动态等)的加成效应。

相比之下,生命周期函数理论更加具体,它认为人的消费行为与其生活周期变化是相关的,即一个人的消费状况会随着其生活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婴儿和年轻人会把大部分收
入用于学习和消费,而中年人则会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家庭开支和养老金。

生活周期也会受
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个人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气候、学术水
平等。

因此,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周期函数理论都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和预测消费者行为的框架。

它们可以用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而为消费者带来生活上的
方方面面的好处。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一种涉及到人们收入和消费行
为的经济学理论,它认为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其经济收入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们的经济需求和人口状况的影响。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John Maynard Keynes于1936年提出,即消费函数表达式,即:C=f(Y),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f(Y)代表消费函数。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的增加,而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的减少。

如果收入发生变化,按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是线性的,也有可能是非线性的。

比如,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可能会采取线性的增加消费的方式;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可能会采取线性的减少消费的方式。

此外,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还认为,消费者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人口状况和经济需求来决定消费行为。

比如,如果一个人身处40岁到50岁之间,那么他可能会更注重家庭的支出,而育儿期间消费可能更为宽裕,但随着孩子长大,支出也会减少。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当时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经济状况,他可能会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以便尽可能的节省费用。

有了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经济学家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该理论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比如,政府可以根据消费函数理论来决定如何鼓励消费,以及如何改变税收政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经济效应中消费者行为的不确定性。

因此,由于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也是经济学家多年来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最大化生命效用——生命成本假说论析

如何最大化生命效用——生命成本假说论析

如何最大化生命效用——生命成本假说论析作者:张小娟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7期张小娟(浙江财经学院,杭州 310018)摘要:从生命成本的概念出发,引出生命成本最小化的人生规律,并借用相关理论阐述了如何压缩生命成本以获得最大的生命效用,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积极进取,提升人生价值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生命成本;生命效用;生命质量;人生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0)14-0228-02我国快乐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研究的先驱陈惠雄教授有句话说得好:做人应当力争上游,举措有时,在该读书的年龄读书,该成事的年龄成事。

这句话不仅指出了人们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也给人们合理配置生命资源,最大化自己的生命效用或者说最小化自己的生命成本指明了方向。

那么,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以最大化自己的生命效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生命成本这个概念说起。

一、生命成本的基本内涵在人本经济学关于消费者理论的阐述中,生命成本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而以生产者身份和以时间为维度支出的体力、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和。

生命成本以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生命时间(TL)为计量单位,同一TL单位可以包含不同质的身心成本支出。

理论上可以把不同质生命成本耗费之量(TL)化为同质之量来处理。

如1个复杂创新劳动的时间(设为TL1)之量可以相当于10个简单重复劳动时间(设为TL2)之量,即有TL1=10 TL2。

实践中,微观组织以薪酬级差来定价与处理这个差异 [1] 127。

以这个定义为基础加以拓展延伸,我们不妨认为生命成本就是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或是完成特定的任务所必须付出的体力、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和。

如果将上述消费者理论中的生命成本视作狭义生命成本的话,此处的生命成本即可称为广义生命成本。

从新的消费函数理论看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

从新的消费函数理论看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
款 or 万 元购 买小 汽车 , 然 后每 年用 自己 的未来 收 人 归 还贷款 本息 。 这种 方法 就是 贷款消 费 。 它能提 前 使用 未来 收人 来 增 加 当 前 消 费 。 第 三个 是 当前 消 费 , 又称 即期消 费 , 它 由现款 消费 和 贷款 消 费 组成 。 第 四个 是未来 消 费 , 即居 民在 未 来 生 活 中所 进行 的
《经 济学动 态》 印 年 第 9 期
本 也越低 , 他就 越愿 意贷款 消费 ; 反之 , 利 息越 高 , 贷 款消费 的成本也 越高 , 他就越 不愿 意贷款 消费 ; 如果
利 息高到抵消提 前 消 费的 好处 ( 即 比攒 钱 消 费多 获
得 的效用 ) , 他将停止贷款消 费。
由此 可 见 , 在 一定 条件下 , 决定 居 民贷款消 费的
但居 民拥有未 来储 蓄并不 意味着 他就一定 要贷 款消费 , 还 要看贷款消 费能给他 带来 多大利益 , 做一 番成本 和收 益 的 比较 , 以 获 取 最大 效 用 。 贷 款消 费 的好 处是 能提前 消费 , 也 就是先 消费后付款 。 例如 , 甲乙 两个消 费者 , 他们 的年收人都 是 2 万元 , 储 蓄倾 向都是 30 % , 未来工 作年 限都是 40 年 , 未 来储 蓄 都 是 24 万元 。 假定他 们都想 购买一 套价 值 18 万元 的 住房 。 甲采取 攒钱购买 方式 , 他要用 30 年 的时 间才 能攒齐 18 万元 , 买 到住房 。 到那 时 , 他 已 近 暮年 , 住 不 了几年新 房 就 可 能 寿 终正 寝 。 如 果运 气 不好 , 也 许刚买到住 房就 一 命 呜 呼 , 连 一 天 住 新 房 的福 都 没 享到 。 与之相 反 , 乙采 取贷款 购买方 式 , 这 使他 当年 就能住 进新 房 , 虽 然他 要用 30 多年的时 间归 还贷款 本息 。 但 只要利 息不 大 , 是他 所能承 受 , 他就 愿意 贷 款 消 费。 两种 购买方式 , 结果 却大不 一样 , 一个能 提 前 so 年 住进新 房 , 一个 要在 30 年后 才能 买 到住房 。 贷款 消费 的 好 处 就 在 这 里 , 它 可 以 用 效 用 来 表 示 。 从上 例看 , 假定住 一年 房子 的效用 为 1 个 单位 , 甲乙 购买 的房子 虽 然 相 同 , 但 乙 比 甲多 住 30 年 , 因 此 乙 获得 的效 用 比 甲多 30 个单 位 。 由于 能获 得 更 大 的 效用 , 消 费者 当然愿意 贷款消 费 。 换 言之 , 贷款消 费 的动机是 为 了 实现效用 最大化 。 但 世界上从来 没有 免费 的午餐 , 贷款 消 费 者也 要 因提 前 消 费 而 付 出一 定的代 价 , 这 个 代 价 就 是 利 息 , 它是 贷款 消费 的成 本。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一个运用实例)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一个运用实例)

⽣命周期假说理论的⼀个运⽤实例)⽣命周期假说理论的⼀个运⽤实例浅析完善我国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孙红⽟【摘要】西⽅经济学中的⽣命周期假说理论是研究养⽼⾦问题的理论依据之⼀。

该理论认为理性消费者追求整个⽣命周期内的效⽤最⼤化。

随着我国居民可⽀配收⼊的增加,⼤多数⼈拥有了进⾏资源跨期分配的需求追求整个⽣命周期的平稳消费的能⼒;随着经济体制改⾰的深⼊,原有的养⽼制度安排也⾯临着具⼤的挑战。

因此,能在多个层⾯上去探讨完善我国养⽼保险制度建⽴的理论依据是我国⽬前所⾯临的任务之⼀。

【关键词】⽣命周期假说理论储蓄养⽼保险⼀、背景从经济学的⾓度来看,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

在经济发展史中,节俭从传统上⼀直被认为是⼀种美德,⼀种对社会有益的⾏为。

经济学之⽗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就曾提到资本的积累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并提出提⾼储蓄率有利于⽣产规模的扩⼤。

在20世纪的30年代,受到经济⼤萧条的冲击,以及凯恩斯的⼀般理论(John Maynard Keynes 1936)对社会动荡的解释的影响,储蓄开始受到怀疑,它被视为对经济有潜在破坏⼒,对社会福利有害的⾏为为。

这个时期从30年代中期开始,延续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

节俭构成了⼀种潜在的威胁,因为它损害了需求的⼀个成分——消费,⽽⼜不能系统和⾃动地产⽣⼀种有抵消作⽤的投资扩张,于是引起需求“不⾜”,使产出和就业均低于社会经济的开⼯能⼒。

(莫迪利亚尼,2000)众所周知,凯恩斯的主张是通过扩⼤需求从⽽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他的储蓄理论是与传统的储蓄理论相悖的。

他的储蓄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假说理论,认为当⼈们的收⼊增加时,储蓄将随之增加,表明储蓄在收⼊中所占的份额将增加,即储蓄取决于⼈们的现期收⼊。

因此,凯恩斯下结论说,在⼀个经济增长的环境中,总量储蓄所占的国民收⼊的份额将稳定上升。

凯恩斯的储蓄理论为他同代⼈所普遍接受。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盾:在美国尽管个⼈收⼊有很⼤增长,但国民收⼊中的储蓄份额并⽆长期上升现象。

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

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

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摘要:消费者行为一直备受经济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自20 世纪90年代,消费者行为理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心理学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主题。

文章从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这一问题着手,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大量中外文献,并按照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予以归类,力求对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做一个综合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必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消费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最终归宿,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绝不可小觑。

因此,消费者行为引起了包括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等国内外各类学者的广泛关注,消费作为整个经济流通环节的最后阶段,其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

为此,探索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势必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明确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就能使消费决策的实现更进一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概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西方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认为,消费主要由消费者收入所决定。

此后,人们不断对它进行研究和完善,但很少跳出新古典经济理论模式。

近年来,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消费者行为给予关注。

我们通过Elsevier SDOL 外文期刊数据库,输入关键词consumer' s behavior”,共找到71篇标题文献(1971 年至今),其中2000年以后共有46篇。

21 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赋予经典模型许多新的内容。

将影响因素更加多元化,并分类进行研究、考证、检验,得出科学结论,同时,很多外国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予以实证分析。

在日益开放的市场化环境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关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与实证分析。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实例
一个人的消费完全来自他本人的劳动收 入或工作收入,人生全程消费来自并等于 人生全程收入,即
C•NL=Y•WL
C•NL=Y•WL
C: 每年的消费; NL: 依赖本人工作收入意义上的生活年龄
本例中NL=60(80岁–20岁); NL=60 80 –20
Y: 每年的工作收入; WL: 为工作年数
本例中WL=45(65岁–20岁);
C=αA+βY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α(A/Y)+β
C
C=β1Y C2=αA2+βY
F
C1=αA1+βY
E αA2 αA1 O Y1 Y2 Y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内涵 消费比收入稳定,因为个人会在一生中大 致维持稳定的消费水平 政府的政策有效性很低,因为暂时性收入 产生的边际消费倾向几乎为零,不存在乘 数效应
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对比 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 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 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 们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 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评价
生命周期理论在对凯恩斯消费储蓄理论批 判的基础上,把跨时消费引入经济学分析 的框架之中,使对消费和储蓄问题的研究 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科学性; 生命周期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和 储蓄行为分析具有极强的阐释力,因为该 理论认为一个典型的消费者在安排消费和 储蓄时,是从其整个生命周期以追求跨时 消费平滑来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
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龙宇 田星星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定义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 莫迪利安尼提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及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不 同阶段有关,消费者会在很长的时间范围 内规划他们的消费开支,以求得在整个生 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命成本概念
生命成本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定货币收入而以生产者身份和以时间为维度支出的体力 ) 脑力 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和 " 本文使用生命成本而不是一般的成本或劳动成本概念 ! 一是为了揭示 + 消 费 , 与 + 收入 , 的真正本质均在于与生命本身付出 ( 作为生产者 & 与收益 ( 作为消费者 & 的维系 . 二是追 寻价值形成的原初起点 ! 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支出归根结蒂都是人 ( 劳动者 - 生产者 & 生命成本的 支出 ( 陈惠雄 !%&&&&* 生命成本以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生命时间 (!"& 为计量单位 ! 消耗于劳 动过程中的人的生命时间是一种带 + 质 , 之 + 量 , 或者叫委托之量 ! 即同一 !" 单位可以包含不同质的 身心成本支出 * 以时间之量计值的消费者生命成本有三个特征性内涵 % (% &不同消费者在同一劳动时间单位内耗费的体力 - 脑力劳动之 + 质 , 是存在差异的 * 理论上可 以把不同质生命成本耗费之量 (!"& 化解为同质之量来处理 ! 如 % 个复杂创新劳动的时间 ( 设为 !"%&
!
杨小凯认为 ! 可以假定每个消费者都是生产者 ! 并且假定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实现都需要以生产者身份向社 会提供相应的专业分工劳动才能获得 " 作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硬核 ! 杨小凯的这一理论改变了马歇尔 以来的微观经济学把纯消费者与纯生产者分离的理论假定 ! 形成了生产与消费决策一致性解释 # 杨小凯 ! 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新兴古典经济学导论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文的生命成本消 费函数理论既是基于作者对消费与生命的本质意义关系的一个深刻思考 ! 同时也可以视为对新兴古典经 济学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统一分析框架理论应用的一个拓展 "
与对诸多重大消费者行为现象的理论解释 & 传统消费函数理论基于收入假说 %忽视了不同 消费者为获得同一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关键事实 & 由于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 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 %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 %才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尺度 & 因此 %消 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并不是收入差异 %而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付出的生命 成本差异 & 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别的根源发生在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过程 %而非消费过程 & 文章 由此提出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 ’ 生产者相统一的消 费者行为解释新框架 &
!A"B 年 C 月 第 C 期 & 总 !"$ 期 ’
中国工业经济
4FG+6 H+8).-7G6I JK9+9L=
2)D0 $ !""B E90C
"国民经济运行 #
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陈惠雄
&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AA’!’
M 摘要 R
消费者行为究竟是收入决定还是成本决定 %关系到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构建
534?234 和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具有稳定特征即 534@234 的两个具有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对性假
设 # 弗里德曼则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 $以弥补相对收入假说的 ! 前瞻性 "缺失问题 # 与持久收入假说
M 收稿日期 N Q 作者简介 R
经济学博士 #
!""BOAPOAC
陈惠雄 &’$BP ,’$ 男 $ 浙江兰溪人 $ 浙江财经学院人本经济 研 究 所 所 长 $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
!
之量可以相当于 !" 个简单重复劳动时间 ! 设为 !"#" 之量 # 即有 !"!$!"!"#$ 实践中 # 微观组织以薪酬 级差来定价与处理这种差异 $ !# "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量报酬支出的体力 % 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 ! 化为同质时间之量 " 是有差 异的 $ 这种差异与上述的 & 质 ’ 的差异含义不同 # 是指一些人为获得同样的报酬需要付出较多的以 !" 为计量单位的生命成本 # 而另一些人则以较少的体力 % 脑力支出获得报酬 $ 如上例中 !"! 与 !"# 的实 际报酬差距不是与生命成本耗费质量差距相符的 !"!$!"!"## 而是 !"!%!"!"# 或 !"!&!"!"#$ !’ "以上两种情况均有可能出现于同一消费者的不同生命时期 $ 但出现时期不同将对消费者的 时间偏好产生影响 $ 若是生命前期 !年轻时 " 具有苦难经历 ( (( 为获得同样收入 !# " 付出的生命成本
!
接近的是莫迪利亚尼等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基础上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 " 由于生命周期假说对持 久收入假说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被统称为生命周期 ’ 持久收入假说 " 由于生命周期 ’ 持久收入假说在测量财富的市场价格与持久收入估算方面遇到的问题 ! 霍尔 (()*+,- ./00!%&’1& 以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 ! 提出了理性预期与随机行为假定 ! 使得传统 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数取得了更加现代的随机时间序列的形式 " 然而 ! 根据坎贝尔 (2)34 5/67*+00& 和曼昆 (8,+9),: #/4;<=&的研究 !大约只有 >?@ 的人服从持久收入假说 ! 而约 >?@ 的人则 是根据现期收入进行消费决策 " 针对这种情况 !A? 世纪 1? 年代初期 !5/,,)00 )B+0C+D 等人提出了预 防性储蓄理论 !认为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 ! 预防性动机对储蓄起着重要作用 * 而消费者的消费行 为并不像生命周期假说所述的受一生资源的影响 ! 而是受现期收入的影响较大 ( 臧旭恒等 !A???&* 理论似乎又回到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基础上 * %&11 年 !行为经济学家 E3/0+, 等人提出了 + 行为 生命周期假说 ,! 把消费者划分为贪图眼前享受的 + 行动者 , 与预期未来的 + 计划者 , 两类 ! 并引进 + 心 理账户 ,(#+4-/0 FGG)H4-D& 概念 ! 据此建立了基于行为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 * 行为消费函数理 论把消费者行为由收入假说的 + 物质层面 , 上升到 + 心理层面 ,! 把消费定义为是收入与心理意愿的 函数 !开辟了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新视域 ( 尹清非 !A??I&*
M 关键词R
消费函数 (
收入假说 (
生命成本假说
M 中图分类号RS’!’ M 文献标识码R2 M 文章编号 R’AA&O1CAT)!AAB *ACOAAABOA$
!收入假说 " 是新古典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石 # 然而 $基于收入假说的各种消费函数理论以及最近
!" 年来新发展的行为消费函数理论 $ 一直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消费现象 # 本文认为 $消费者的边际
!" 生命成本假说
传统消费函数理论集中于收入假说 #理论而言 # 这一方向没有错误 $ 因为 #现实条件下大部分消 费品必需 & 购买 ’#而购买需要支付货币 # 货币则是现实社会中收入的主要形态 $ 这就形成了传统消 费函数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两个基本假定 * 一是消费取决于收入 # 即 & 收入假说 ’! 最基本的收入 假说可以不管这收入的来源与期限 * 自创的 % 赠予的 %劳动所得 % 资产所得 % 暂时的 %持久的 "$ 二是不 问人们获取这个收入需要付出个人的多少劳动 # 亦即为获得该收入 # 消费者本人是否需要作为生产 者介入生产过程并有多少生命成本付出 $ 这是一个潜假定 # 其假定内涵是每个人获取收入付出的代 (( 生命成本是同质量的 $ 价( 所有基于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以及后来运用贴现因子 % 消费等待 % 跨时选择等方面的理论补 充 # 均是在没有注意到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样一元收入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样 一个约束消费者行为的关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演绎的 $ 正是由于过度地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同 质性假设 # 而导致其收入假说缺乏微观基础 # 并导致对于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样收入需要支付不同 生命成本这一重要的异质性消费者行为基础的忽视 # 以致使得诸多重大现实消费者行为难题无法 解释 $ 由此 # 把消费的本质意义与生命需要相联系 # 把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生命需要满足与生产 过程中的生命成本付出相联系 #构建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 # 将是实现对消费者行为异 质性解释的关键 $ 生命成本假说由以下三个相互联贯的假定内容构成 * 一是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 足消费者的生命 !快乐 " 需要 # 消费品满足消费者快乐需要的属性即其效用 $ ! 蒋自强等 #!(()"$ 为 了满足消费需要即获得一定的消费效用 $ #消费者要支付相应的货币收入 # 以购买消费品 $ 二是收 入 # 被视为消费者支出一定生命成本后得到的报酬 $ 由于区域 % 家庭 % 歧视 % 身心机能 ! 先天条件 "% 专业化技能 ! 后天条件 "% 制度等差异 #不同的消费者为获得同一单位货币收入 # 付出的生命成本是 不同的 $ 三是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原理 # 消费者货币支付的收益 ! 效用 " 最大化原则是 * 为 获得一定货币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 !"!在生产过程 " 与用该货币购买的商品对消费者产生的消费满 足效用 $ !在消费过程 " 边际相等 $ 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消费的边际收益 !效 用 " 等于消费者为此付出的边际生命成本 # 这也是消费者支付行为发生的理性原则 $ 以上三条构成 & 生命成本假说 ’ 的基本内容 $ 它表明 # 消费者消费 * 储蓄选择行为差异的根源并非在消费过程 # 而是 在生产过程 $ 即消费者在作为生产者时为获得收入付出生命成本的大小决定其消费倾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