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听了我校高老师的语文课《生命生命》,让我深受感动,也又一次思考生命的意义,可见师老师语文功底之深厚,连听课的老师都深深融入文中,被杏林子富有哲理的语言和对生命的思考所感动。
《生命生命》是名篇,许多名家都上过这节课,师老师选择上这节课说明她很有底气,有自己的语文研究。
仔细想来,师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解题有思考、有质疑、有深度。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的课题比较特殊,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师老师首先让学生体会这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觉到了生命的强烈。
师老师再让学生加标点符号,并让学生说原因,学生说得太好了。
有说加叹号,体现生命的强烈;有说加问号,质疑生命是什么?有说加问号和叹号,先是思考、疑问,后是感叹、珍惜;还有的说加省略号,引发更深的思考、思索……通过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我感受到师老师班的学生语文素养很高,这种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二、读词解文,水到渠成。
师老师在检查学生词语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由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光彩有力让学生读出感情色彩,从而体会整个课文的基调。
由“震撼”一词散开,先理解意思,再练习用法,最后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虽然是学习词语,但又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让学生有词语想到课文。
三、介绍作者欲扬先抑,与课文内容衔接自然。
师老师在介绍作者的时候,没有一股脑儿出示所有的资料,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课下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师重点介绍杏林子十二岁那年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到什么程度。
接着出示作者在得病后写的一篇日记,问学生读出了什么?学生说读出了绝望、伤心,师顺势而导,就这样曾经痛不欲生的杏林子,最终对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是什么让她如此大的转变?课文中讲了哪些事例?做了这样的铺垫之后,学生再去理解课文就顺理成章了。
学生也能充分理解林杏子对生命的感悟,对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接着,师老师出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优质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稿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优质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蒸融”、“涨红”等词语,理解“静止”、“跃动”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讨论,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学会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
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抓住关键词句,学会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是无限的”这句话的内涵。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逐段分析课文,体会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4.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学生跟读,注意节奏、语气、情感。
5.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学生展示背诵成果。
6.拓展延伸学生讨论:如何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学生谈学习收获。
四、说课材料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采用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评课稿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3.教师善于引导,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稿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课教案、说课材料、评课稿评课稿课题:19生命生命课型:新授课教者:朱玉梅课时:第一课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方法:顺学而导,读中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了解杏林子生平,阅读有关生命的格言、文章。
2、教师方面: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
1、“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杏林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熟读。
2、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件事?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骚扰重点指导读音:茁壮(zhu?) 听诊器(zhěn)重点指导字形:撼重点指导理解词义: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本课指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扰乱了“我”的写作思路。
震撼:震动,摇撼。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出示问题,带着问题找同学读课文1,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五)自己读课文前三段,找出每段的关键词,然后交流所找的关键词(生之欲望。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关于生命的思考的哲理小短文,课文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
张老师上课教态亲切,板书工整,课件简洁,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密,总体感觉教学效果不错。
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引领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
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
一点想法:
在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老师讲到了“震惊”一词,学生明白了这是因受到飞蛾求生的强烈刺激而感到震动、惊讶。
此时,如果老师再追问一句:作者为什么震惊?能否结合作者
的身体状况来谈谈感受?那么学生会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与飞蛾何其相似,也是身处绝境,这小小的飞蛾带给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尊重和渴望,所以小事例才有大作用。
《生命生命》的评课稿
聚叶:《生命生命》的评课稿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们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文本,真正地读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之间的真对话,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能够生机盎然,魅力无穷!所以我们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读”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生命”。
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是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人的阅读规律。
由此,肖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读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
良好的“读”的习惯,还需要老师严格地培养。
在整节课中,我们都可感受到老师总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课文,自由读,加动作读等,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探寻兴趣及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细读悟语,为“生命”加油!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建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通过这对话,又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发展了学生的语感。
肖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十分细致到位,体现了这几个特点:1、读思结合。
严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如让学生在读中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就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课标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
在严老师的语文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强调师生、生生互动。
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
没有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返回过来。
如学生在理解“跃动”这个词,老师适时点拨、导读,正确处理“自主感悟”与“价值导向”之间的关系,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是四年极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王老师老师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生命”相遇,进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
一、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教学
这节课王老师围绕“生命的意义”展开教学,通过课文《生命生命》的学习引领,学习了课本上《花的勇气》和丛书中的《最后一片藤叶》,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生命的力量,进而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王老师整堂课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感悟生命的
力量。
课伊始,王老师从汪国真的小诗《热爱生命》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悟生命,课中有夏衍的《种子的力》,最后通过小诗《生命是什么》和《旅程》结尾,整堂课将我们带入诗的境界和对生命的感悟中去。
三、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反复品读重点句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
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学生朗读重点句抓住“挣扎”、“极力”、“跃动”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品中捂,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瓜子非一般的力量,学生入情入境,发出肺腑地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力的价值不在于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
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让自己活得精彩,从而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人教版四年级下《生命生命》评课稿-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下《生命生命》评课稿《生命生命》评课稿1:《生命生命》是四年几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考虑,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学习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入词句的意思,发展并总结领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汤老师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的重点,引导先生经过言语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无机融合,进而让先生懂得热爱生命,爱护保重生命。
从教学过程看,次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反复品读重点句段,让先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领会思想,在读中遭到教育,表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
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
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先生朗读重点句捉住“挣扎”、“极力”、“跃动”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品中捂,领会飞蛾求生的愿望使作者震惊,悟到了作者对强大的生命这类顽强生命力的敬意;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先生在品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先生读出瓜子非普通的力量,先生入情出境,发出肺腑地感遭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力的价值不在于存活工夫的长短,而在因而否在无量的生命中努力拼搏,让本人活得精彩,从而逼真感遭到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二、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先生。
新课标提出:浏览是先生个性化行为,该当引导先生研讨文本,在自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遭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汤老师给先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先生本人去体验、探求、感悟。
先生经过读书,自主概括文中的三件事,并找出本人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朗读,谈领会,谈对作者的认识,谈本人对生命的考虑。
先生尽情地展现本人,大胆交流,培养了先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想,引发先生对生命的关注和考虑,懂得爱护保重生命,让生命更成心义。
三、注重读写相结合。
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完成知识的迁移,学完课文,教师让先生写出本人对生命的感悟,先生联系生活实践,阐释了颇有见解的生命乐章。
【推荐下载】生命生命评课稿-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生命生命评课稿篇一:评课稿《生命生命》《生命生命》的评课稿指导好朗读始终是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们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文本,真正地读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之间的真对话,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能够生机盎然,魅力无穷!所以我们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读”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生命”。
在听赵晓红《生命生命》的课堂教学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着“读”的魅力。
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是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人的阅读规律。
由此,赵老师在课堂上自己做到了抑扬动挫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尤其是她段与段过度读时特有激情,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探寻兴趣及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细读悟语,为“生命”加油!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建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通过这对话,又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发展了学生的语感。
赵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十分细致到位,体现了这几个特点:1、读思结合。
赵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如让学生在读中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就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课标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
在赵老师的语文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强调师生、生生互动。
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
没有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返回过来。
《生命生命》评课稿(5篇)
《生命生命》评课稿(5篇)《生命生命》评课稿(5篇)《生命生命》评课稿15月13日听了颜__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生命生命》感受颇深。
颜老师的课堂设计,对课堂的掌控,亲切的语言,鼓励的话语,都让我眼前一亮――果然是一节高效的语文课!颜老师讲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颜老师先是先是扫清文字障碍,先让孩子们读书,检查认读。
第二个环节是读懂文章内容,引导孩子们加小标题。
第三个环节是研读课文第二段,用读、思、悟、抓关键词等方法深入学习。
这样的课堂结构本来很普通,但是颜老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由浅入深,逐渐深入,一步步走的很是扎实,孩子们不费力气很自然的就走进了文本,随着老师的“引”,孩子们收获满满。
颜老师这堂课上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觉得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孩子们的一大收获。
1、加小标题的方法指导。
加小标题时,颜老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出第一件事“飞蛾求生”,然后引导学生概括第二件事,并提醒学生加小标题要“简要概括”,学生概括出“瓜苗生长”;当学生概括出第三件事“静听心跳”时,颜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要求加小标题。
这样孩子们在加小标题时有了方向方法,就不会太迷茫了。
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2、抓住重点词语,更好地读出感情。
教学中,让学生把三个事例中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抓住重点词语,积极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语,学生主动性很高。
再把这种展现珍惜生命、体现生命价值和对生命负责的句子读出感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出了意境。
3、研读课文的方法指导。
学习第二段之后,颜老师特意进行了学法指导。
(1)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
(2)抓住关键词,并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3)悟,感悟作者的价值观。
颜老师讲完后及时总结方法,为下面几段的学习做了铺垫。
事实证明,第三段的学习,颜老师让学生自学,第四段小组合作学习,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颜老师的课堂上亮点很多,用心设计每一个流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生命生命评课稿(精选5篇)
生命生命评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生命生命评课稿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生机勃勃的小草;生命是芬芳扑鼻的小花;生命是展翅高飞的雄鹰;生命是自由遨游的鱼群……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的意义。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例,展示了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可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学生也总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掌握语文。
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还文章以画面,还文章以旋律,还文章以意象,使学生在文章的形象、情感、直觉、想象中舒展自由的精神,展现生命的活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种种激情、酣畅和快乐。
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使学生唱响了对生命的赞歌,让读给语文教学注入永恒的“生命”!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阅读的基本规律。
杨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通读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朗读,捕捉文本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对生命的探寻欲望。
二、细读悟语,为生命加油《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写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通过放手让学生朗读、品读,一次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呼唤。
1、读思结合。
让学生在读中画出作者对生命感悟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生命 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迎新街小学杨慧《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8课,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关于生命的思考的哲理小短文。
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四年级组王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公开研讨课,把生命的意义进行了诠释与情感升华。
先来谈谈我对这堂课的总体感觉,王娜老师的气质温婉亲切,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清丽工整,课件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密,总体感觉还算成功。
纵观整个课堂,我觉得有以下闪光点: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中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新课伊始,让学生根据课文概括三个事例,在学习每一个事例时应该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交代。
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最后训练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升华主题。
学生训练很到位。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提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一、重难点的取舍。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要大胆取舍,不要希望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认为这堂《生命生命》的重点应放在对于三个寻常小事的生命表现上,第一个表现的是生命的欲望,第二个表现的生命顽强,第三个表现的是生命的严肃,难点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学生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老师这一部分的设计估计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能让学生谈一谈,拓展训练一下。
而生字词可以放在预习环节处理掉。
这样你的时间可能就相对充裕点。
二、设疑探究。
教学伊始,老师应该让学生看着题目主动提出疑问,这一环节略显不足。
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只有带着问题才会有目标的学习,只有学会提问题,才会主动学习。
问题的产生,学生才会主动探究,从而步步深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最后,评价的语言还应该更加丰富准确。
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生命生命评课稿小学(共5篇)
篇一:《生命生命》评课稿《生命生命》评课稿时间:2014年4月16日地点:先锋小学执教:王仕燕(泸沽小学送教下乡)李菊勤(先锋小学)课题:《生命生命》点评:刘明芳《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
显得有些厚重的生命话题本是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
王老师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引领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
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
当然,本文最重要的句子是在第三个事例上,王老师的螺旋还未旋到,相信有了这一节课如此扎实的铺垫,学生对杏林子说的对自己负责的话,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话,都完全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好地完成下一课时的教学。
而这一难点的轻松解决,得益于王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那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而这相扣与递进之间,过渡却又是那么自然。
王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话说生命,即初步学习课文,概括课文三个事例,二是读懂作者的思考,三是回到前面两个事例,以多种方式感悟理解飞蛾与瓜苗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语文课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语文课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语文课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3月21日,春雨淅淅沥沥,悄悄孕育新的生命。
刘星老师用《生命生命》一课,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
刘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人文性浓厚,以情动人,以美感受人。
教学中,教师激情范读,并引导学生用手捂心口,感受心跳,认真地告诉自己、郑重地告诉同桌,庄严而自豪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的清楚:“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同时也是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对话对象与合作伙伴。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通过放手让学生朗读、品读,一次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呼唤。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再以动情地话语将学生的情感导引到最高潮。
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老师的激情不但感染了学生,更让一种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让学生在收获中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加强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堂课,师生互动的状态那样和谐,我想这和谐的画面也正是我
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吧!。
《生命,生命》评课稿(2篇)
《生命生命》评课继红小学董晓烨今天有幸欣赏到张老师的这节富有激情的〈〈生命生命〉〉,不禁让我回忆到很多年前为张老师评的另外一课〈〈永生的眼睛〉〉,细细感受,两节课都非常突出地彰现出张老师的教学风格,都是那样饱满的情感,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学得投入,读得动情。
一、因文定教,顺学而导。
张老师能够抓住〈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十班孩子自身的阅读情况来设计教学,展开活动。
学生的学是很充分的,老师顺应学生的学,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习活动层层深入。
印象深刻的是,学生自觉的评读、写法的自我探究和阅读汇报中的联系上下文,这都说明张老师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孩子的培养。
二、入境动情,得意学言。
张老师善于为孩子们创设多种情境,如语言情境、声音情境、音乐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孩子们在这些情境中去感悟文字去学习文字。
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1.不离文本,教师和学生始终紧抓词句来谈体会。
2.补白想象,提升思考。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这个想象训练是很有价值的,提升了孩子的思考。
3.瓜苗一段的激情引读,使孩子在朗读中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4.教师有效的提问,情境性、思维性和互动性做得都比较好,互动性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应用就更好了。
5.作家杏林子的资料补充介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拓展,也更利于学生对于生命之顽强、应爱惜生命的体会。
三、教学模式,有所启示。
“自读发现——品读感悟——美读升华”这一三段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于这样一篇文章呢?我们看到张老师的教学对于“品读感悟”和“美读升华”都做得比较实在,没有花哨的地方,但个人认为自读发现并不突出,我认为和张老师对于文本的把握是有关系的,她的教学是侧重让孩子们感悟,而不是疑问的提出和解决。
评议中,李校长对于课最后的环节提出想法,能够归到我们的教学模式中来,便于更多老师的教学操作,于是我们商量在美读后应有一个环节类似于“联想应用”,我们暂时把它称之为“积累升华”。
《生命-生命》评课
《生命(shēngmìng) 生命》评课《生命(shēngmìng) 生命》评课4月10日,听了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谢老师的一堂十分精彩的阅读课《生命生命》。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guòchéng)流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
一、谢老师(lǎoshī)的语言极富感染力。
这节课中,谢老师深情的过渡语让学生入情入境,有导向的提示语让学生学习(xuéxí)明确,鼓励性的赞语让学生充满了自信……总之,谢老师的语言如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引着学生,让学生沉醉其中。
一节课下来,几乎感觉不到谢老师讲过一句“费”话。
在众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谢老师为了缓解学生们的紧张,语言也不失幽默,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跟随老师的语言感悟生命的顽强。
二、注重学生的感悟,扎实教学。
在课中,谢老师让学生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令人震撼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令人震撼。
给了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后,再集体交流。
在交流中,谢老师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句子,紧扣句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内涵。
如在交流“墙角的砖缝中……小瓜苗”一句时,老师引导学生:“你从砖缝一词中看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后,老师又问:“你觉得这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学生纷纷说“冒”用的好,老师随及说:“冒能不能换成生或长呢?为什么?” 交流后老师说:“请读出这份顽强!”并能根据每个具体事例的理解后,反复引读课题,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悟的理解。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处,学生通过交流品读,既感受到作者形象的描写,又感悟到作者理性的思考,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三、联系(liánxì)生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在学习三个事例后,老师简介了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并让学生结合杏林子的经历说说什么是有限的,什么是无限的,再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zīliào)说说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在交流第四小节中的句子时,谢老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行为是糟蹋生命?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述说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整天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而选择自杀的懦夫……从而让学生明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精彩——聆听黎鋆赟老师授课《生命生命》案例评析2014年11月17日,我们乌鲁木齐已经是严寒笼罩,可是在乌市15小的多功能厅内却是暖意洋洋,第一届“走进名师课堂活动”正在这里上演,来自各个区县推荐的名师们在这里汇聚一堂,为我们乌市的小学语文老师们送来一份盛宴,四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四节风格各异的《生命生命》的课堂教学,这种“同课异构”充满了挑战性,也就要求教师更要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这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它是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能够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搭建了平台。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单元教学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2、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因为是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而现在学生还正处于四年级上学期,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学生在读通课文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关键词,需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作者用意,反复朗读达到感悟目的。
四位老师针对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结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设计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都十分精彩,而来自达坂城区的老师黎鋆赟的设计是我和她一起研讨的结果,作为设计者和听课者的双重身份,我想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意图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谈一谈我的想法。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文中一共例举了三个关于生命的事例,考虑到学生能否深入读懂课文,我们把三个事例划分到两个课时,今天的第一个课时就引导学生读懂“飞蛾求生”和“瓜子生长”两个事例,把“静听心跳”放在第二个课时里,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定为: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简单概括三个事例。
3、细读“飞蛾求生”“瓜苗生长”的事例,抓关键词句读思结合,体会句子含义,感悟生命的意义。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预设采用这样的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以读代讲:“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有其独特的意蕴,通过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角色体验:通过设计飞蛾与作者的角色互换场景,让学生体验弱小的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及感受作者被飞蛾感动从而引发的尊重生命的意识。
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共设计了五大板块:引出“生命”、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含义、创造生命价值、总结。
设计由“生”字的演变入手,引出“生命”的词义,进而揭题走进课文;指导学生两次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接着把重点放在了“飞蛾求生”“瓜苗砖缝中生长”的事例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感悟生命的意义;最后拓展阅读《夏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由作者的事迹引发思考——我们应该创造生命价值,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大板块层层递进,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珍视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板块一、导入(引出“生命”)1、出示“生”字汉字的演变,理解“生”及“生命”词义①板书“生”字,出示“生”字的汉字演变。
②学生观察甲骨文、金文的“生”字。
师: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个“生”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终于有了现在的形态。
甲骨文、金文的“生”字像什么?③师讲解甲骨文“生”字。
古时候,人们用一横来代表大地,而这就是破土而出的嫩芽,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加一个圆点或者一短横强调芽苗是破土而出往上长的。
再后来,草木的芽苗形变成了“十”,逐渐发展成了现代的“生”字。
④“生”让你想到了什么?师小结:生就是“生长、长出”的意思。
后来引申为生育、出生,于是产生了新的生命(板书),而我们的世界就是在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中得到延续(板书)。
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啊!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2、揭题读题:(加题号)19、生命生命【考虑到大多数的老师都有可能会从作者的身世入手引入课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与众不同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对于“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对这样的引入表现出了一点兴趣,如果这时的“生”字演变能够出示成动画的,效果可能更好。
】板块二、认识生命本质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思考:课文说的是谁的生命?(板书:飞蛾、香瓜苗、我)3、再读课文①随文识字。
注意轻声:动弹(tan)②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三个事例。
师提示概括方法:从一段长文字中找出关键文字简单概括飞蛾险境求生瓜苗砖缝生长“我”静听心跳(板书)板块三、理解生命意义(一)品读“飞蛾求生”事例1、自由读“飞蛾求生”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你感悟到了什么?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①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说:”我从“挣扎”和“极力鼓动双翅” 这几个词中读出了飞蛾求生的欲望很强烈。
她不想这时就在杏林子的手中失去生命。
她要求生,她要完成自己的更大的理想和愿望。
“黎老师说:“哦,你可真会学习。
他抓住了“挣扎”和“极力鼓动双翅”这两个词语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
那对于“挣扎”和“极力鼓动双翅”这两个词语,其他同学,你们的体会是什么呢?谁再来说说?第二个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我从挣扎和极力鼓动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了飞蛾向往自由,不希望现在就在文中作者手中失去自己的生命。
教师评价点拨:对,他多么想通过自己的挣扎、极力鼓动双翅活下去呀。
好,谁再来说一说你的体会。
第三个学生交流汇报:我从极力鼓动这个词感受到了飞蛾要自己自由,不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她要直到自己力气全用完为止。
只要自己能活下来,他愿意做什么都可以。
教师评价反馈:你说的真好,此时此刻,他多么想通过自己的极力鼓动双翅摆脱这种困境啊!通过对“挣扎”和“极力鼓动”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我们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你们能想象着飞蛾挣扎的样子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吗?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们感受到:黎老师的提问中有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意识,使得学生通过“挣扎”和“极力鼓动”两个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如果只在第一个学生交流后就按教学流程往下进行,就不会有后面学生精彩独特的体验,强烈的求生欲望源于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为了生命,为了自由它可以不顾一切。
】②比较“跃动”和“跳动”【我和黎老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两个词的比较感受飞蛾求生时挣扎的强烈,但是从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出,这一环节的处理并不理想,学生对于这两个词语的差别十分模糊,其实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是飞蛾在极力挣扎就可以了,不需要对这两个词进行区分。
】③朗读重点句④关注感叹号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同学们再来观察观察文中的标点,你有什么发现?⑤角色体验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被我握在手中的飞蛾,你在想?(师演示动作)伸出手,我是你们手中那只有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我在拼命地挣扎想要摆脱你,此时你又会怎么想?(生演示动作)【我们试图通过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移景移情,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说出当时真实的感受。
【学生都能够真实地表达心意。
】让我们放开手,放飞这只求生欲望强烈的飞蛾吧!(师生演示动作)⑥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决不轻言放弃,这挣扎着的飞蛾让我们强烈地感到这就是----- 生之欲望,珍视自己的生命(板书),这就是----生命生命。
而它那强烈、鲜明对生命的渴望令作者震惊,它那珍视自己生命的举动让作者感动,作者尊重它的生命,放飞了它。
带着飞蛾对生命的自我珍视,带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再来读一读。
【在设计时,我们想到在看到飞蛾求生欲望强烈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哪怕一个幼小生命的尊重,依据学情我们觉得这个高度学生不一定能认识到,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把这一部分也预设进来。
课堂上学生这一目标有效达成。
】3、朗读第二自然段4、作者部分简介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17岁开始写作,因瘫痪不能行动,写作时,要弯着腰、弓着背,比正常人辛苦数倍。
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以她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对璀璨生命的热爱。
杏林子说:对我而言,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日,每一天也是生命的第一日。
正是因为生命如此短暂,才更要自我珍视啊!课文中香瓜子苗不也是这样?【把作者的身世在此时进行介绍,我们觉得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能帮助学生感悟飞蛾的求生欲望强烈,又能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的初步了解引出对香瓜子苗顽强精神的感悟。
】(二)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1、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读——说(说感动)——找(关键词句体会用意)——想(读课题,领悟生命的意义)读书方法迁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
但是在实际教学时,黎老师似乎是担心时间是否够用,并没能真正放手让孩子们按照前一部分的学法自学。
】(自读第3自然段,说说感受。
)(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考生命的意义。
)3、全班交流。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①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强大的生命力?②谁会想到这偶然掉进砖缝中的香瓜子也生长了呢?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的顽强)③指导朗读。
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你来读。
你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