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管理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群体心理概述
6.1 群体的定义及发展阶段
人是社会的人,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会加入到各种各样的群体中。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的工作团队研究中心认为,在2000年80%的《财富》500强公司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员工在团队中工作,并且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群体。可以说,群体是构成组织的重要基石。
6.1.1 群体的定义
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群体与由于某些因素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有所不同,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1.共同目标。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目标。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群体通常会制订一系列规范。长期存在的群体往往还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亚文化、价值观、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等。
2.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而火车站排队买票的人,咖啡厅里的顾客和电梯间里的乘客,这些偶然聚合在一起的人群是没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的,因此都不能称之为群体,而是属于聚合体亦称为集合体(aggregate)。有时聚合体也可以转化为群体,例如被劫持飞机上的乘客,为了共同制服罪犯,求得生存的目标,可能会很快成为一个结构化的群体。
6.1.2 群体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群体形成的方式,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可划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按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参照群体(或标准群体、示范群体)和一般群体;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划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按群体成员联系的紧密程度和群体的发展水平,可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下面重点分析与管理工作联系密切的一种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分类法最早是由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具有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的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这种群体通常是根据官方途径正式组建和任命的。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飞机航班上的乘务组、学校里的专业教研室等。正式群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两种:
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通常由管理者和直接向他汇报工作的几个下属组成。例如,一个客服部的主管和他的下属就是一个命令型群体的例子。
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是组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建的。与命令型群体不同,任务型群体可能会跨越上下级的这种命令关系。例如,对一个破产企业进行资产清算时,需要来自财务、审计、设备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由这些人员组成的清算小组就属于任务型群体。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既不是组织明文规定的,也没有正式的结构,是成员因为个人目标而非组织目标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如四个经常一起乘车上下班的员工就是一个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可划分为利益型群体(interest group)和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group)。前者人们是因为某个共同关心的具体目标而聚集到一起的,后者人们是因为某种共同特点而组成群体的。例如,同乡会属于友谊型群体,而因为抗议公司大幅裁员而集合在一起的群体则是利益型群体。
虽然非正式群体不是官方正式组建的,但由于成员之间感情融洽,交往频繁,信息沟通灵敏,群体往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排他性,它对成员的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加速正式工作任务的实施,也可能阻碍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管理者需要对非正式群体有充分的认识,并注意引导和组织非正式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6.1.3 群体的发展阶段
尽管所有的群体并非遵循完全相同的发展模式,但通常情况下群体的发展会经历五个典型的阶段:
1.形成阶段(forming stage)
在这一阶段,成员刚进入群体,对群体的目标、结构、从属关系尚不明确。成员对相互了解非常感兴趣,试探着哪些行为是可以被群体接受的。一旦成员真正感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时,形成阶段就结束了。
2.震荡阶段(storming stage)
在这个阶段,成员之间的感情、压力和冲突剧烈,因此被称为震荡阶段。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却抵制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并且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确定的领导阶层,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达成了共识。
3.规范阶段(norming stage)
进入规范阶段,冲突混乱开始让位于各种力量的初步平衡。群体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整合在一起,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逐渐发展起来了,开始协调一致地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群体表现出内聚力,成员对群体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群体结构趋于稳定,成员对群体规范形成共识时,规范阶段就结束了。
4.执行阶段(performing stage)
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完全整合阶阶段,因为成熟、有组织、职能良好的群体已经形成了。群体的关注点从相互认识和了解进入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这时候的群体可以完成复杂的任务,迅速地适应外界的变化与挑战,创造性地解决内部的纷争。
5.解体阶段(adjourning stage)
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群体而言,执行阶段就是最后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对于目前组织中的许多临时性群体(如临时委员会、项目组),当它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目标已经达到时,就进入了解体阶段。一旦成员意识到他们的关系即将结束,就会把注意力从任务转向社会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五阶段发展模型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会精确地遵循这个模式发展。事实上恰恰相反,一个真实的群体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有时可能几个阶段同时并存,有时可能跳跃过某个阶段,有时甚至可能退化到以前的阶段。至于群体的绩效,人们往往认为,处于执行阶段的群体的绩效应该是最高的。虽然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情境下存在高冲突的群体反而比那些高度整合的群体更有利于高创造性和复杂问题的解决。
6.2 群体效率的基础
要使群体保持高效率,管理者必须了解群体运作的方式。如图6-1所示,群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将输入转变为输出。这里的“输出”指的是群体的工作效率。衡量群体效率的高低主要有三个标准,即组织目标的实现、成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