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与物态变化、声有关的生活中物理问题

合集下载

热点10+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验(精练)

热点10+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验(精练)

热点十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验(精练)1.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的顺序。

(2)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请利用图丙中得出的结论解释说明夏天我们喝冷饮时,往往在饮料中加少量冰块,而不直加冷水的原因。

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它表示固体此时温度是℃;(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丙中BC段物体是(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于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各器材的安装顺序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2)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使试管内固体碎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晶体”或“非晶体”)。

(3)图象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这种物质可能是,熔化用了min,处于固液共存态的是图中的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假如烧杯中装的物质与试管中装的物质一样,那么如果烧杯中的物质正在熔化时,试管中的物质(“会”或“不会”)熔化,请简要说明。

4.如图甲所示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高安市相城初中吴江明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由于内容跟学生生活联系非常驻机构紧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呜。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作为物理新程理念之一。

近几年的中考也围绕着“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这一方向进行。

教科书中通过对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实际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们主要谈一谈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的例题:例一:熔化和凝固A、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雪后寒”指的是雪在熔化时要不断的吸收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B、豆腐本向是光滑细嫩的,经冰冻再解后,就会出现许多美味的冻豆腐,比普通的豆腐味道更加鲜美,其原因是豆腐内的水先凝固成冰,后熔化成水时,当我们做冻豆腐时,汤汁就进入这些孔内,所以豆腐冰冻后再吃比直接做着吃时味道更鲜美。

例二:汽化和液化A、寒冷的冬季,人们从室外走进室内时,其戴的眼镜镜片会变得模糊不清,原因是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室内时,温度较高的水蒸汽遇到冷的镜片时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会模糊。

B、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

这两种白气分别是什么?其中烧开水时从壶嘴处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而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在炎热的夏季,室内开了空调时,可在房间窗户上看到窗户上出了一屋“汗”,汗出在窗户的内侧还是外层,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其成因是由于湿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液化成小水不振附着在玻璃上,所以它应该在温度较高的室外一侧。

D、晾晒衣服时,应怎么样晾晒才易干?①此题主要是考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应放在向阳的地方(从而升高液体的温度)。

③通风的地方(从而增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④要尽量摊开晾晒(增加液体的表面积)。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最近刚好学完六种物态变化,找了一些有关这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的现象和例子,供大家查阅,如果有没有收录进去了,还请各位多多指教,丰富这些实例,谢谢了,呵呵。

1、熔化现象: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2、凝固现象:⑴、冬天菜窖里放一桶水,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

⑵、医院里用石膏在凝固放热过程中,扩张皮肤血管,增强抗炎作用,对患面部痤疮的病人进行治疗护理。

⑶、冬天手接触到冰冷的铁制东西会感到“粘”手。

⑷、在冰箱里冷冻食物,保证食物的新鲜。

⑸、冬天水结成冰。

⑹、燃烧的蜡烛蜡油滴到手上,会马上凝固,释放热量会烫到手。

3、既有熔化又有凝固的现象:⑴、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的时候要注意保暖)⑵、用铝锻造铝锅,用铜块制造铜像。

4、汽化现象:⑴、把衣服晾在太阳下、通风并摊开,干得更快。

⑵、吐鲁番的坎儿井。

⑶、中暑或高烧病人利用酒精降温。

⑷、夏天下雨后,地上的水逐渐变干。

⑸、水或其他液体烧开了。

⑹、利用湿度计测空气湿度。

⑺、盘子里的水时间长了变干了。

⑻、夏天天热的时候,狗经常把舌头伸出来。

5、液化现象:⑴、口中呼出的“白气”、揭开锅盖冒出的“白气”等。

⑵、夏天冰棍冒的“白气”向下。

⑶、下雨、夏天的露水、雾气、高空的云层。

⑷、洗澡时卫生间里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⑸、洗完澡从浴室出来或从水里出来感觉到凉爽。

⑹、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容易感冒。

⑺、天热时扇扇子时感觉到凉快。

⑻、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⑼、舞台上的白雾和人工降雨。

6、既有汽化又有液化的现象:⑴、戴的眼镜从低温处到高温处镜片变模糊,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

7、升华现象:⑴、卫生球或樟脑丸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⑵、人工降雨。

⑶、舞台上用干冰制作烟雾效果。

有关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有关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的物态。

本文将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的物态变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固体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状态。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或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了有序排列的晶格结构。

固体的分子间距相对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因此,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不易被压缩和流动。

2.固体到液体当固体受到足够的热量加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能量足够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固体就会发生物态变化,转变为液体。

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的结构逐渐松散,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弱。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但不易被压缩。

3.液体到气体当液体受热或者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减弱,液体就会发生物态变化,转变为气体。

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在汽化过程中,液体的分子间距进一步增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可以自由运动并充满容器。

4.固体到气体此外,有一种物态变化是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的例子是冰在低温下蒸发而不融化。

5.气体到液体和液体到固体和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的物态变化相对应,气体也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压的方式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液化;液体也可以通过降温或减小压力的方式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总结起来,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包括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固体到气体、气体到液体和液体到固体。

这些物态变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有关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有关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有关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外部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质根据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方式,可以存在不同的物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其他外部条件下,物质的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是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基础,下面是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固体的特点和性质固体是物态中最稳定的一种,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分子间距较小,分子只能作微小的振动。

固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其分子排列紧密,无法自由流动。

固体的熔点是固体向液体转变的温度,不同固体之间的熔点因分子间作用力不同而不同。

2. 液体的特点和性质液体是物态中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一种状态,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间距相对固体来说较大,但又比气体来得小。

液体的形状是不固定的,但体积是固定的。

液体的沸点是液体向气体转变的温度,不同液体之间的沸点也因分子间作用力不同而不同。

3. 气体的特点和性质气体是物态中最不稳定的一种,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分子间距相对液体和固体来说很大。

气体的形状和体积都是不固定的,因为气体的分子能够自由移动和扩散。

气体的凝固点是气体向液体转变的温度,不同气体之间的凝固点也因分子间作用力不同而不同。

4. 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当物质处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其物态会发生改变。

通常情况下,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会使固体转变为液体或气体,提高压力和降低温度会使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5. 升华和凝固升华是固体直接向气体转变的过程,凝固是液体向固体转变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受热能的作用变得更活跃,能够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变为气体。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受冷却作用而减慢运动,使分子间的吸引力生效而变为固体。

6. 液化和气化液化是气体向液体转变的过程,气化是液体向气体转变的过程。

在液化中,气体的分子受压缩而减小间距,克服分子间运动的能力而变为液体。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加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加解析

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加解析首先,我们来解析一道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题目:一个铃铛在空气中发声,在静止空气中能听到声音,但在真
空中无法听到声音,请解释其原因。

解析:
这道题目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作用。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
要通过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空气分子的振动传递,而真空中没有分子或物质可传递声波,因此无法传播声音。

进一步解释,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铃铛发声时,
铃铛的震动会导致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

空气分子通过相互之间的碰
撞传递这种振动,形成声波。

当声波传播到我们耳朵时,耳膜也会受
到相应的振动,进而通过耳朵内部的传导过程,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然而,在真空中,如太空或者真空容器中,没有空气分子或其他物
质来传递振动,因此声波无法传播,我们也无法听到声音。

这也是为
什么在太空中,宇航员必须通过无线电等其他方式与地面进行通信,
而无法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原因。

对于这道练习题的解答就是:在真空中,由于没有介质来传递声波,无法听到声音。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

一、厨房里面的物态变化知识题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

题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答案:C。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急火”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题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答案:B。

因为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充满了高温的水蒸气,当遇到天气略有变化时,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就发生了液化,出现水珠。

题4: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当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时,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现象。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烧开水时,壶中的水沸腾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壶嘴的上方遇到冷的空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题5: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但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答案:D。

因为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当锅内的水达到沸点时,碗内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但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碗内的水无法从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题6: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

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及物理知识

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及物理知识

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及物理知识
1. 加热物体:加热物体会增加其温度,这是热力学研究的范畴。

2.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是基于电子学原理制成的,例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中的动力系统与机械的运行原理都离不开物理。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学科,例如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行为都是光学中研究的范畴。

5. 电磁场: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是电磁学的重要内容。

6. 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各种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包含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天体物理等分支。

7.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现象,涉及的知识包括热力学、热传递和物理化学等。

8. 活动力学:活动力学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的学科,涉及牛顿力学、质点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等领域。

9. 液体和气体流动:液体和气体流动研究物质在复杂流动状态下的物理掌握,例如涡旋和湍流。

10. 核科学:核科学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核能及辐射等问题,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初中物理以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简单的物理规律为主,重在物理联系实际生活,以所学的知识能够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初二物理更是体现这一特点,下面是初二物理热学部分知识,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常见物体(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二者的区分特点是晶体有固定的溶沸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溶沸点,注意这是我们目前判断固体是不是晶体的唯一标准。

做题过程中所遇到的物质,大部分是晶体,非晶体的例子掌握以下几个:玻璃、蜂蜡、石蜡、松香、沥青、橡胶。

2、温度计的选取和应用:常用温度计制做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温度计的使用要有本身温度适用范围,即测量温度范围下温度及内液体不凝固也不沸腾(或者测量的最低温度要高于液体的凝点,低于液体的沸点)。

使用时注意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进入要测量的物体;液泡不能接触容器的壁、底;温度计适当的进去液体内部,不能过多(如进去部分已经达到温度刻线);体温计在使用时只适用于测量35℃~42℃摄氏度的温度,而且每次使用前一定要甩一下温度计。

3、知道绝对零度、开氏温度,能过将摄氏度和开氏温度之间相互转化。

4、物体三态变化。

气体5气化6液化1凝华液体2升华3熔化4凝固固体注意六个物态变化的名称、汉字写法、变化方向。

凝华:气体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水蒸气变为雪花、水蒸气变为霜、冬天雾凇景观、冬天窗子内冰花、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用久的灯泡壁变黑(钨在灯丝处升华,在灯泡壁凝华)、舞台用干冰制作的“烟雾”的“烟”部分(干冰升华吸热,导致温度变低,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

升华:固体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

包括碘单质升华、灯丝(钨)变细、冬天冰冻衣服变干、干冰变成气体、樟脑丸变小。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吸热。

比较常见,不举例。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放热。

现象很常见,考察的重点一般在利用凝固放热上,利用液体凝固放出热量,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如深秋初冬的晚上向大棚内灌水防冻害。

声现象

声现象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听到声音的条件:振动发声,有介质传播声音,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2.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较大,在气体中最小。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因此人想要分辨出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二、乐音的特性:4、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粗”的音调低,声音“细”的音调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轻声细语)音色指不同发声体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演奏相同的曲子,也能辨别是小提琴还是二胡。

)三、防治噪声的途径:5、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来计量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部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6、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7、人耳可以听到20~20000Hz的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利用声传递信息:声呐、B超、回声测距。

利用声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击碎结石。

五、声与光的对比六、生活中的声学知识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小。

在摩托上装消音器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回声是声的反射现象。

七、“声现象”三种典型研究方法(一)转换法(把微小变化放大):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放小豆粒,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项声速的相关计算作业课件新版沪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项声速的相关计算作业课件新版沪科版


这34 m共用了t'=Δt- 21+ 22=0.9 s-0.25 s+0.15 s=0.8 s,
′ 34 m
所以汽车的速度v'= = 0.8 s =42.5 m/s.

7. [2021滨州沾化区期中]长度为200 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
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在火车头距离桥头200 m处鸣笛,鸣笛10 s后,火车头到达
s=vt=340 m/s×6 s=2 040 m.

(2)光从礼花绽放处传播到小明所在地所用时间t1==
1 440 m
=6.8×10-6
3×108 m/s
s,t1相对于t,大小可
5. [2021牡丹江期中]小明去千岛湖的梅峰岛游玩,如图甲是他正乘坐游轮驶向梅峰岛,
快到梅峰岛时,他向对面梅峰岛大喊一声,历时2 s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 s后,车尾驶过桥尾.(空气中声
速为340 m/s)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200 m
=20
10 s
1
7.解:(1)火车的速度v车=1=
m/s.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20 m/s×30 s=600 m,
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从第二
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 s,若两次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是0.9 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的速度.(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八年级上册物理3单元5 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3单元5  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最新人教版
吸热
续表
操作过程
厨房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
操作建议或改进建议
1.将纯净水倒入模具中,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
纯净水①______(填“吸热”或“放热”),②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块
模具中的纯净水不要加满
放热
凝固
操作过程
厨房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
操作建议或改进建议
2.取出做好的冰块,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
在家人的指导下向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不能没过蒸笼底,在蒸馒头过程中水不能被烧干


续表
出现大量
气泡,且气泡上升变大
操作过程
厨房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
操作建议或改进建议
4.蒸馒头放入蒸笼后,再将馒头放进去,继续加热
上层的馒头先被蒸熟,这是因为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⑤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⑥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水蒸气
凝华

熔化
吸收
续表
根据交流分析的结果,总结厨房中物态变化。
厨房中的物态变化:
厨房烹饪方式
涉及物态变化
应用改进方法






根据课堂安排适量练习
⑤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会释放大量的热,导致皮肤严重烫伤
熔化
液化
续表
操作过程
厨房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
操作建议或改进建议
3.点水持续用小火加热一段时间(此过程可少量点入几次冷水)
锅里的水沸腾后,用勺子盛出一勺水,勺中水却不沸腾,此时将勺子底放回沸水中,勺中水仍不沸腾,这是因为勺中的水的温度⑥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在使用温度计前,需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是为了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

2、XXX和XXX在商店买了冰棍和棒棒糖,当他们放进嘴里后,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3、在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表面接牢。

5、在炎热的夏天,将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等于0℃。

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

这是因为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

7、在实验中,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会先降低后升高。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

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高度不同。

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两个成语,其中“扬汤止沸”的说法正确。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只能彻底止沸。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C)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C)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刍议物态变化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刍议物态变化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刍议物态变化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 引言1.1 什么是物态变化问题物态变化问题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或者其他条件下发生相变的现象。

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包括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

物态变化问题通常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热学性质以及物质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物态变化问题,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物态变化问题的研究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材料科学、热力学、化学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了解物质在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材料设计、制备等工作至关重要。

在热力学领域,研究物态变化问题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热力学过程,提高工程实践的效率和质量。

物态变化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着理论意义,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为什么物态变化问题重要物态变化问题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物质的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为什么物态变化问题重要呢?物态变化问题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的基础,通过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物态变化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研究材料的性能、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都离不开对物态变化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物态变化问题还直接关系到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熔化、凝固、汽化等现象都与物态变化问题密切相关。

对物态变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物质世界的种种奥秘。

物态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还涉及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理解物态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问题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物质由一种态变为另一种态的过程。

在化学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会遇到物态变化问题,掌握其基本概念对解题至关重要。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达标练习
1.佳佳在妈妈的指导下,来到厨房烹饪美食,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 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冷冻室取出的大虾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凝华形成的。 B.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大量“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烧开水后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D.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时,手会被冻肉“粘住”,是因为手上的水 凝华放热的缘故。
9.彤彤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如图 所示。他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1)靠近壶嘴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 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 __气__态___(填物质的物态)。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后,水蒸气____液__化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白气”。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 小水珠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6.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冻肉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 ,冻肉身上会出现一层白霜,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 化是__凝__华__,这个过程要__放__热__热量。
7.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 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 气”都是水蒸气_____液__化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 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冰__箱__外____的水蒸气形成的。
(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
8.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 ”,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 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 易_____汽__化____,又容易_____液__化_____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 ,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___放__热____(“吸热”或“放热”),这些热 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 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_吸__热_____(“吸热”或 “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 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 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子都已经熔化了。

这有什么奥秘呢?解析:当水中含有杂质,如糖水、盐水等,其凝固点不在为0℃而是低很多。

柿子的含糖量很高,冻柿子的温度要低于0℃。

将其用凉水泡一会,水就会把热量传给柿子,从而使柿子的温度升高,而外面的水温将会下降。

又因为柿果液的熔点低于0℃,所以温度还没上升到0℃就会熔化,此时外面的水的温度虽然已降到0℃,但由于其温度仍高于柿子里的温度,故还会继续向柿子传热,这样与柿子表层接触的一层水就会结成冰。

这一过程要持续到柿子的温度上升到0℃为止,这时冻柿子就被一层薄冰包住了。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1)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cm. (2)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下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如下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 (2)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N . (3)从开始提升到h=16cm ,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是多少?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四、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11.关于电流方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B.?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C.?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由电源内部流向负极?D.?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负极通过用电器流向正极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某学生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用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接线柱,问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表的量程是[ ]A.0~3伏B.0~15伏C.3~15伏D.不能用来测量,无量程七、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关于开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改变,它的作用并不改变?B.一个开关能控制三盏灯,这三盏灯一定是串联的?C.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各支路上的用电器?D.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八、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与物理有关的事例

与物理有关的事例

与光有关的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平面镜成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二、与声有关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声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声的发生和传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声的传播、音色)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声的发生和传播)三、与能量有关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态变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1.缸穿裙,大雨淋。

(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缸的外表面上。

同时也暗示着即将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

(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的,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

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

小地震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连通器的原理)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个与物态变化、声有关的生活中物理问题
【问题1】.如果铁块内分子之间没有空隙,那么单位体积的铁质量是多少?
【问题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来烘托效果,但过一会白雾消失了.这是为什么?.
答:固态的干冰撒在舞台上后,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舞台上的气温降低,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过一会后,液态的小水滴会汽化(或蒸发)为水蒸气,故白雾消失.
【问题3】.2011年1月8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为什么?
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发生凝华现象;当太阳光从空气射向小冰晶时,在冰晶的表面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形成幻日的奇观.
【问题4】.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镜子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为什么?
答: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镜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变成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面上的水又变为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也就是镜面上发生了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先液化后汽化.
【问题5】.火柴盒上放着一支香烟,这支香烟从两端冒出烟来.但是,从烟嘴冒出烟是向下沉的,另外一端就是燃着的那一端的烟却是向上冒的,为什么呢?难道同一支烟的两端,冒出的烟不一样么?
答:两端冒出的烟是一样的,但是在燃着的那端,烧热的空气造成了上升气流,是它把烟带着上升的;至于从烟嘴出来的烟和空气,已经冷却了,因此就不会上升,而烟粒本身要比空气重,因此就沉下去了。

【问题6】.为什么玻璃杯忽冷忽热时会裂开?
答: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且易碎。

当玻璃杯内外的温差较大时,内外的膨胀就不一致。

例如,在冷杯内注入热开水,则杯内的圆周就要增大,但杯外的玻璃温度仍未升到和杯内相同,故杯外圆周还未来得及增大,于是就被杯内的玻璃挤裂了。

【问题7】.怎样旋开玻璃瓶上拧的太紧的铁盖?
答:铁的热胀冷缩现象比玻璃明显,当铁盖和玻璃瓶口升高相等的温度时,铁盖的直径增加值比瓶口要大。

如果把玻璃瓶倒置,用开水泡铁盖一会儿,趁瓶口的玻璃仍未来的及膨胀时,就容易把瓶盖拧开了。

【问题8】.3.为什么用湿布抹冰箱的冰格时会被黏着?
答:冰箱最上部是冷冻格,温度约为-18℃左右,用来储存结冻食品及制冰。

冰格常用铝制的。

当以湿布接触冰格时,由于冰格温度低,又是热的良导体,故湿布中的微量水分就会很快放热结冰,也就与冰格凝固在一起,于是就黏着了。

【问题9】. 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
答:水烧开时不会溢出来,为什么粥烧开了却会溢出来呢?这是因为水烧开时,水蒸气气泡升到液面就会立即破裂,不会聚集在一起,水面的高度不会上升太多而使水溢出。

而粥烧开时,由于米粒中的淀粉和水混合变成糊状,增大了粥的黏性,导致气泡不易破裂,一直聚集在上面,越堆越高,最后就从锅盖处溢出了。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把锅盖掀开,用筷子架着使盖与锅离开一段距离,利用空气冷缩气泡,这样就可以减轻粥溢出的程度了。

【问题10】.为什么蒸包子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而冷却食物时冰又要放到上层?
答:蒸包子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包子的,刚从沸水中汽化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包子先熟。

而用冰冷却食物时,要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方,因为冰块周围的温度降低,密度大而下沉,冷空气通过食物时将会带走食物的热量,使食物迅速冷却。

【问题11】.为什么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时,手不但不暖和,反而更冷?
答:冬天手暴露在空气中,其温度将底于人体的正常温度。

人感觉手冷。

刚从嘴里呼出的气体,其温度近似为体温。

嘴里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部分是水蒸气。

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手相遇时,就会向手传递热量,而使自己放热液化,液化时放出的热量又被手吸收,手因获得了热量而感到暖和。

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掌表面附近的气体流动很快,加速了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

蒸发所带走的热量比从嘴中吹出的热气传给手的热量还要多,因而手会变的更冷。

可见吹气形成的气流速度不同,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问题12】. 夏天,人们常把水冻成冰块用于添加于饮料中.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用手一摸为什么回感到手被冰块“粘”住了,且“黏性”很强。

冬天,当把手放在室外冰冷的钢管上也会有此感觉。

这是为何呢
答:手上的汗液遇冷,放热,凝固为一层薄薄的固体的冰(当然你只是手感觉粘住,根本看不到).从液体到固体,物态变化为凝固,对于手来讲是放热过程.对于冰和钢管来讲是吸热过程.
【问题13】.为什么曲高和寡?弦外之音指的是什么?
答: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弦外之音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问题14】.有一种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的原理是什么?
答: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问题15】.中国传统中的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什么?医学中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什么?
答:中医中的“闻”,是指医生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利用能量将结石粉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通常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问题16】. 为什么在卫生间唱歌会感到很好听?为什么听其声而知其人?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指的是?
答:这是声音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声音碰到墙壁后被反射,由于墙壁距离小,反射次数也较多,声音不但有种回旋的感觉,而且会从不同方向进入人耳(也就是环绕立体声,呵呵),所以听着感觉比较好。

听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问题17】.天坛回音壁为什么能够回音?
答:回音壁“回音”的原理是圆形墙面连续反射声波,所以说话时要和墙有一定的距离。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问题18】.会跳跃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千米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160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3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文中提到的三个区域,哪个区域的温度最高?
答:(1)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图1).这就像一列小孩和一列大人组成的队列,小孩和大人手挽手以相同节奏向前行进,由于小孩的步距小于大人的步距,结果整个队伍前进的方向便偏向小孩一侧.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里温度高,那里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2)距爆炸地点70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说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低;半径70 km~160 km范围内却什么也听不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半径l60 km~300 km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所以,半径70km~160k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最高.
【问题19】.“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图2).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绝非诗人的臆造,为什么?
答:由于声音的传播与气温有关,声音总是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偏折.秋天的夜晚枫桥江畔的空气比较潮湿,高空中的气温较高,靠近江畔的低空温度较低,寒山寺的钟声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传向枫桥江畔.所以诗人能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绝非臆造.
【问题20】.冬季为什么护路工人在积雪的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答: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