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肩袖损伤诊断与鉴别诊断
手术适应症:肩袖损伤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 手术方法:肩袖修补术、肩袖切除术等 手术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注意事项: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
康复目标: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康复计划:根据肩袖损伤程度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按摩等 康复效果:根据康复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病史:患者有肩 部疼痛、活动受 限等症状且常有 外伤或过度使用 史。
体征:肩袖损伤 部位有压痛、肌 肉萎缩、肩峰下 撞击试验阳性等 表现。
影像学检查:X线 、MRI等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结合 病史、体征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时间等 体检:检查肩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辅助检查 诊断:结合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复诊 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保护患肢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如长时 间使用电脑、手 机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 和站姿避免弯腰 驼背
睡觉时选择合适 的枕头和床垫保 持正确的睡姿
病因不同:肩袖损伤主要由肩部外伤引起而盂唇损伤主要由关节退行性变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
症状表现不同: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而盂唇损伤主要表现为肩 关节深部疼痛、关节弹响和交锁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不同:肩袖损伤在MRI上表现为肩袖肌腱信号增高而盂唇损伤在MRI上表现为盂唇 边缘不规则或连续性中断。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依据不同的文献报告为5%-39%;作为上肢的活动枢纽,肩关节决定了整个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的空间精确度;而肩袖肌群作为肩关节空间位置精确控制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对肩关节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肩袖损伤会使肩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在国内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将就肩袖损伤的解剖、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概述;一、肩袖的解剖和功能1、解剖肩袖由前方的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上方的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superior facet,后方的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middle facet和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inferior facet构成;它们在接近止点的位置与关节囊相愈着并相互融合形成袖套样结构包绕在盂肱关节的周围;2、功能同髋关节相比,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但内在稳定性低;肩袖的存在为肩关节提供了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和精确的空间位置控制能力;在进一步谈肩袖的功能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Inman1在1944年提出并由Burkhart在1993年进一步完善的力偶平衡理论;力偶平衡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冠状面上的平衡:位于肩关节旋转中心下方的肩袖肌肉,包括肩胛下肌的下部、冈下肌的下部和小圆肌的全部,所产生的力矩能够与三角肌产生的力矩平衡,使合力的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抵抗三角肌收缩产生的向上的牵引力,维持了肩关节在上举过程中的稳定;2在轴面上的平衡:指位于前方的肩胛下肌与位于后方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力矩平衡;也即所产生的合力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使肩关节能够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空间位置保持稳定性;肩袖的功能就是提供以上两个平面上的力偶平衡,满足肩关节的功能要求;二、肩袖损伤的病因学1、撞击由1972年的JBJSAm上Neer提出了喙肩弓下撞击的概念,并提出通过喙肩韧带的切除和前肩峰成型来治疗;在1965至1970年之间,Neer通过这种方法少数病例加用了肩锁关节的切除治疗了50肩的冈上肌肌腱炎/部分断裂/全层断裂;在获得随访的47肩中38肩的疗效满意;1986年Bigliani报告了肩峰形态同肩袖断裂的关系;他将肩峰按形态在肩袖的出口位上,Y view将将肩峰分为三个类型:平面型、弯曲型和钩型;在钩型肩峰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前两者;该研究似乎进一步明确了撞击是肩袖损伤的原因;但其它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肩峰形态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在肩峰形态是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的原因还是结果方面,一直存在争论;2、局部的应力环境、血供以及退变更多的肩袖部分损伤不是发生在滑囊侧而是发生在关节侧;Seki N.等5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在肩关节外展的过程中冈上肌腱的最大张力出现于肌腱前部的关节侧肌腱前部关节侧和滑囊侧的张力分别为15.0MPa和1.8MPa;而冈上肌腱的前部关节侧正是肩袖损伤最常见的首发部位;肩袖的血液供应来自于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肩胛上动脉以及旋肱后动脉;Codman在1934年就提出了冈上肌腱的最远端10mm为缺血区Critical zone;随后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缺血区的存在,在这一区域的关节侧只有散在的血管分布,血液供应显着弱于同一区域的滑囊侧;冈下肌肌腱的近止点区域同样也为血液供应缺乏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的血液供应有降低的趋势;以上的理论都支持劳损和随着年龄增长的退行性变是肩袖损伤的病因之一;3、外伤外伤直接导致的肩袖损伤很少,一般都是在退变的基础上肩袖的强度减低后发生外伤而导致肩袖的断裂;4、职业因素从事上肢过头工作及上肢高强度作业的人群容易发生肩袖损伤;一项研究调查了在12个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733名工人肩袖病变的发病情况,作者发现以下为肩袖病变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上臂在大于等于15%的工作时间内屈曲超过45度;上肢高强度作业forceful exertions大于等于9%的工作时间;5、其它的危险因素吸烟、遗传因素等;有研究表明临床确诊为肩袖全层断裂患者的兄弟姐妹与对照人群相比发生其罹患该病变的相对风险为2.42;三、肩袖损伤的诊断1、症状1疼痛:运动时疼痛和夜间痛多见;疼痛的评价采用VAS评分;疼痛的量化便于对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评价;2肌力降低:主要为外展、外旋和内旋力量的减弱;表现为洗脸、梳头、穿衣、拿放高处的物品以及驾驶等日常活动的困难;3活动度降低:主要为上举包括外展和屈曲、外旋和内旋活动度的降低;活动度降低的显着特点是主、被动活动度的差异,显示肌力的减低是活动度降低的。
11.肩袖损伤临床路径
肩袖损伤损伤临床路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明显劳损史或外伤史。
(2)肩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或皮下瘀斑。
(3)肩峰下肱骨大结节处压痛,外展抗阻试验阳性,肩关节无法外展上抬。
(4)X 线片示:肱骨大结节钙化增生。
(5)MRI提示:肩袖肌腱断裂如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及局部可见水肿信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
(1)明显劳损史或外伤史,暴力为外展幅度大于主动外展幅度;(2)伤后肩前部疼痛放射至三角肌区、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障碍;(3)活动受限以上举受限最常见,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不受限,病史较长时出现岗上肌或岗下肌萎缩;(4)活动度检查: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和体侧内旋,这三个方向代表肩关节各项的活动度;(5)肌力:岗上肌通过Job试验来检查,岗下肌通过外旋Lag试验、吹号征来检查,肩胛下肌通过Life-0ff试验、Belly-press试验来检查。
(6)X 片检查:观察肩峰形态,肩峰下骨刺、大结节增生、肩峰下间隙等。
(7)MRI提示:肩袖肌腱的质量、撕裂的大小、肌腱退缩的程度、二头肌腱病变等。
(二)疾病分度Post分型:(1)小型损伤<1cm。
(2)中型损伤1-3cm。
(3)大型损伤3-5cm。
(4)巨大型损伤>5cm。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肩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肩关节松弛,外展上举活动障碍。
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2.筋脉失养证:伤后迁延,肩部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肩部无力,被动上举有落臂征。
舌淡无苔,脉细。
二、治疗方法(一)外治法1.手法治疗:肩袖损伤早期可用轻手法在肩关节摇肩、搓肩、半量旋肩与牵抖法,内外侧沿韧带走行方向理顺损伤的肌纤维,用捋顺法促进消肿,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帮助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2024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2024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4块肌肉的肌腱组成的一个袖套样结构,包绕肱骨头,止于肱骨的大、小结节(图1%肩袖的肌肉在肩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的稳定和动力作用。
一、病史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外伤性因素和退行性因素。
外伤性因素包括急性创伤和慢性磨损。
慢性磨损可能来源于肩峰下撞击、肩关节不稳等因素造成肩袖的损伤。
退行^性因素主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引发的肌腱退行性变,是从腱病到肌腱完全断裂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临床表现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患者主诉疼痛的区域通常在肩关节前外侧或外侧。
起病缓急、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差异较大。
疼痛症状一般在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做过顶动作时,休息时常减轻。
肩袖损伤患者特征性表现为疼痛弧,抬肩到60。
~90。
时疼痛明显,过了则不痛了。
活动受限以上举和内旋摸背受限最常见。
有些患者,尤其是一些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可以出现〃假性麻痹〃,特征性表现为主动活动受限而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但在肩袖损伤后继发性肩关节粘连患者中,主动和被动活动也可表现为相同程度的受限。
有些患者肩关节活动时有响声及力弱的表现。
三、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中,外观并不会有明显异常,但是在病程较长患者中可以看到冈上肌或冈下肌的萎缩。
触诊时将手放在患者肩关节上方,被动活动肩关节,在一些肩袖损伤患者中能触摸到捻发感。
触诊需检查肩锁关节和大结节以及结节间沟的压痛,对应是否存在肩锁关节病变、撞击或肩袖损伤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
2、活动度检查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这3个方向的活动度能基本代表肩关节各向的活动度。
活动度检查应该包括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检查,并将患侧和健侧进行对比。
在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中,当残留的肩袖组织无法再拮抗三角肌的收缩时,肱骨头失去固定的力偶,当患者试图将臂前屈上举时,肱骨头会随之滑动,三角肌失去力矩作用,从而出现上举不能的〃假性麻痹〃现象。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技巧
治疗
•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切开或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保守治疗
• 适应证: 疼痛但无力弱者;病程小于1年 • 方法: NSAISD药物 肩峰下激素注射(1次/6个月)(玻璃酸钠)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 Neer肩峰成形术 • 1972年
肩袖撕裂
• 将撕裂的肩袖拉回止点,重新固定,恢复 病人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特殊查体
(2)落臂试验:检查者将患者肩关节外展至 90度以上,嘱患者自行保持肩外展90~100 度的位置,缓肩无力坠落者为阳性。 该试验对诊断冈上肌损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但阳性率不高,多见于冈上肌完全撕裂的 病例。
Lift off test (Lift off 试验)—肩胛下肌
• 患者将手置于背部,手 心向后,然后嘱患者将 手抬离背部,疗师适 当给予阻力 • 阳性-不能完成动作,提 示肩胛下肌损伤
概述-解剖(骨)
概述-解剖(肩袖)
前面观
侧面/后面观
1.肩胛下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肩袖的解剖
病因
• 1.创伤是青少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 • 2.血供不足引起肩袖组织退行性变; • 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Neer(1983)认为 95%肩袖损伤是长期肩部撞击磨损的结果, 循环障碍和创伤不是主要原因; • 4.临床上50%的肩袖断裂患者没有外伤史。
4.钙化性肩袖肌腱炎:
• 疼痛剧烈(囊未破裂,未见明显症状,临 床观察) • X线
鉴别诊断
5.四边孔综合征 • 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 • 三角肌萎缩 • 肩外侧的麻木以及肩外展无力或受限 • 电生理检查:三角肌失神经支配电位 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鉴别诊断
6.创伤后肩关节粘连 • 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 受伤史,长时间固定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辑保护肩袖(rotator cuff)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在肱骨头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肌样结构。
Clark等认为,肩袖肌群在近肱骨大结节止点处融合为一。
喙肱韧带在冈上肌、冈下肌之间的深浅两面使肩袖的联结得到加强。
症状体征1.临床表现(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
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
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
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
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3)功能障碍:肩袖大型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均受限。
外展与前举范围均小于45°。
但被动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个月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
(2)撞击试验(impingement test):向下压迫肩峰,同时被动上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现疼痛或伴有上举不能时为阳性。
(3)疼痛弧征(pain arc syndrome):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时即为阳性,对肩袖挫伤和部分撕裂有一定诊断意义。
(4)盂肱关节内摩擦音:即盂肱关节在主动运动或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轧砾音,常由肩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用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肩袖损伤的类型及损伤时间。
肩袖挫伤、部分性断裂或完全性断裂的急性期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
1.肩袖挫伤的治疗包括休息、三角巾悬吊、制动2~3周,同时局部施以物理疗法,以消除肿胀及止痛。
肩袖损伤治疗方法
肩袖损伤治疗方法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onservative(保守治疗)和surgical(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方法针对轻度到中度的肩袖损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休息和限制运动:在损伤初期,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限制活动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理疗,可以帮助减轻炎症、保持关节灵活性和增强肌肉力量。
3. 药物治疗: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
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医生可能还会建议使用止痛药或进行局部注射以减轻疼痛。
4. 康复训练:通过定制的肩关节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肩袖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这些训练包括肩关节的活动和锻炼,以及逐渐增加负荷和运动幅度。
对于严重的肩袖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修复肩袖。
手术方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1. 肩袖缝合:通过将损坏的肩袖组织接合到骨头上,可以实现肩袖的修复。
2. 肩袖重建:在肩袖损伤无法缝合修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用
其他组织(如肌腱移植)重建肩袖。
3. 肩关节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肩关节内的小切口来进行修复和恢复肩袖。
手术后的恢复期需要经过康复训练,并且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达到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效果。
什么叫肩袖损伤,中医如何治疗
什么叫肩袖损伤,中医如何治疗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人体机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退行性变化,长年累积的潜藏的损伤,在人体机能减弱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会逐渐一一爆发出来。
因此中老年人多会出现腰腿酸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等症状,继而发展为行动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一、什么叫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又叫冈上肌症候群,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工作的劳动者较为多发的一种症候群,其本质上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包括整个肩袖肌肉、肌腱以及滑囊、韧带软骨等周边邻近组织遭到的损伤的统称,多发生于冈上肌及肌腱周围。
肩袖肌肉由肩关节各方肩胛下肌、冈上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共同构成,是连接关节囊以及肩峰、三角肌的重要枢纽。
当人体在做伸展运动时,上臂在向外展开的过程中,肱骨头不断靠近关节盂,肩袖可通过其调节缓冲作用,使得肱骨头与关节盂维持于一个相对平衡的支点,使人能够正常的做出“伸展”的动作。
但也正是如此,由于冈上肌等肌腱部位在活动时会反复的穿过肩峰以及肱骨头间的骨性狭小缝隙,过劳则易疲,在反复的需要肩关节做出极度外展的姿势中,肱骨头重复性的位置变换,会反复的对冈上肌肌腱等部位造成挤压,血管受到压迫而变得狭窄,肩关节附近相对供血量不足,缺氧缺血可加快肌腱退行性变化,日积月累之下,肩袖难免会遭受一定的磨损甚至完全断裂,此外,跌倒时以手部外展姿势着地或是手持重物的情况下突然外展肩关节导致扭伤也有可能导致肩袖受损,从而使肩袖作为平衡纽带的作用有所削弱甚至直接丧失,肩袖遭受损伤,人体自然无法再顺利进行上肢外展动作,勉强为之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而若肩袖完全断裂,肱骨头稳定性不再,进而可影响到整个肩关节的外展功能,若不经及时治疗,长久累积可继发肩峰下滑囊炎、肌腱侵袭或无菌性炎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医辩证论治肩袖损伤中医理论之中没有肩袖损伤这一词的记载,但有“肩似脱”、“肩痛”、“肩不举”等说法,实则当属“痹症”的范畴。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主要包括肩袖肌腱的损伤和炎症。
对于肩袖损伤的检查,常规的检查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
下面将介绍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1.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检查肩袖损伤的方法,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肩部组织影像。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肩袖肌腱撕裂或者复杂的损伤,MRI可以提供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肩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镜检查是通过肩关节镜来观察肩袖损伤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医生会在患者的肩部进行微创手术,通过肩关节镜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包括损伤的程度和位置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肩袖损伤的情况,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诊断依据。
3. 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肩部组织的情况。
在肩袖损伤的特殊情况下,超声波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包括肌腱的撕裂程度、液体积聚等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肩袖损伤的情况。
4. 功能性检查。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功能性检查来评估肩袖损伤的情况。
比如肩部的活动范围、力量测试、特殊体位的疼痛情况等。
这些功能性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肩袖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
肩袖损伤的特殊检查方法包括MRI、肩关节镜检查、超声波检查和功能性检查。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信息,帮助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对肩袖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简介
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炎症、劳损或撕裂造成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肩袖损伤,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中医诊断肩袖损伤通常借助以下方法:
1. 望诊:观察肩关节的肿胀、红肿和脉络的变化。
2. 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
3. 切诊:通过按压和触诊肩关节,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肩袖损伤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中药疗法:使用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来治疗炎症和疼痛。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桑寄生、当归等。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关键穴位来调节气血和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曲池、天宗等。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肌肉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肩关节的紧张状态。
4. 贴敷疗法:使用中药熏蒸、贴敷药物等方法来温热肩部,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生活建议
除了中医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生活建议来辅助康复:
1.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给肩关节足够的休息时间。
2. 热敷和冷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热敷和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肌肉紧张。
3. 物理治疗:进行肩关节的牵引、按摩和运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度的恢复。
4. 避免重复动作:避免长时间进行重复性肩部动作,以减少肌腱的损伤。
请注意:本文所述的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
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四个肌肉腱的部分或全部损伤,其中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肱二头肌短头、冈上肌和冈下肌。
肩袖损伤通常是一种挤压性损伤,也可以是肌腱断裂或肌腱炎,其发生率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高。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对肩袖损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进行科学的诊断。
1.病史肩袖损伤的病史往往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患者应告知医生肩痛的时间和频率、食欲和精神状态是否有改变、是否有发热、肩部外伤、手臂肌肉或骨骼疾病等方面的病史信息。
2.体格检查(1)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求患者主动活动肩关节,包括上举、外展、内旋和外旋等,考察肩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活动时的疼痛情况。
(2)臂部力量检查:要求患者尽可能用力抬举手臂、外展和内旋手臂等,通过肌力的检查来判断肩袖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3)触诊:触诊可以检查肩袖肌腱的紧张度和肩周炎程度,以及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和异常的肌腱反应。
(4)神经系统检查:要求患者手臂的感觉、反射、肌肉张力等进行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肩痛。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肩袖损伤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包括X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1)X线:X线可以检查肩部骨骼和关节是否有明显的异常,如骨折、关节炎和钙化等。
它在检测肩袖肌腱损伤方面的敏感性较低。
(2)超声:超声可以检测肩袖肌腱的位置和状态,包括肌腱的肿胀和撕裂等。
并且,超声可以进行实时检查,并较准确地测量肌腱厚度等参数。
(3)MRI: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肌腱影像,包括肌腱撕裂的程度、炎症的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等。
MRI检查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4.功能评估肩袖损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需要对患者的肩袖功能进行评估。
功能评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我评估或通过操作人员的技术手段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肩关节前屈角度、AB散夹角、VF计数、PFP、NSE及肩关节韧带松弛度等。
(医学课件)肩袖损伤的康复
使肩袖损伤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肩部活动和肌 肉力量。
3
预防再损伤
通过全面的康复训练,预防肩袖损伤的再次发 生。
康复计划
急性期治疗
在肩袖损伤的急性期,应进行冰敷、压 迫包扎和抬高受伤部位等处理,避免剧 烈活动。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在疼痛和活动度问题得到解决后,应着 重进行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包括等长收 缩和等张收缩练习。
治愈标准
肩袖损伤完全愈合,无明显疼痛和功能 障碍,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或接近 正常。
有效标准
肩袖损伤有所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碍有 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有所改善。
显效标准
肩袖损伤明显好转,疼痛和功能障碍得 到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 。
无效标准
肩袖损伤未得到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碍 未得到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未得到改 善。
损伤程度评估
根据肩袖损伤的范围、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评估工具介绍
Neer评分
基于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体征,对肩袖损伤进行评 估。该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主动外展和外 旋等指标,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肩袖损伤 越轻微。
ASES评分
该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肌力等指标,总分 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ASES 评分也是目前常用的肩关节功能评估工具之一。
03
肩袖损伤的康复方案
康复原则
01
渐进性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需要循序渐进,训练强度和量应逐渐增加。
02
疼痛控制
在康复过程中,应控制疼痛,避免过度疼痛导致二次损伤。
03
全面康复
不仅需要针对肩袖损伤本身进行治疗,还需促进肩部整体功能恢复。
康复目标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发 现 有 个 别 组 织 或 个 人 假 冒本 刊 编辑 部 的 名 义 , 通过 网络进行收稿 、 骗 取钱财 。特此声 明 , 本 刊 唯 一 投
稿 网址 : www. c j s e s . c o m; 电子 邮 箱 : z h j z wk z z @p k u p h . e d u . c n; 办 公室 电话 : 0 0 8 6 — 1 0 — 8 8 3 2 4 5 7 0 。望 广 大 读
治疗 包 括保 守 治疗 和手 术 治疗 。保 守 治疗 的 方法 主 要有 休 息 , 避 免诱 发疼 痛 的动 作 , 抗 炎 止痛 以及康
复对 症 药物 。而对 于保 守 治疗 症状 无 缓解 , 或 者 创伤 性 撕 裂 的 患 者应 尽 早 手术 。手 术治 疗 肩 袖 退 变 性损伤时, 如果 肩袖 损 伤厚 度< 5 O 且 力量 无 明显 降 低 , 可行 滑 膜清 理 、 肩 峰下 减压 ; 如 果 肩袖 损伤 厚 度> 5 O , 可行 肩袖 修 复 ±肩峰 下 减压 。对 于 P AS TA 损 伤 , 应 尽 早 手 术 修 复 。文 献 报 道 , 单 排 固 定 肩袖时, 可覆 盖 4 6 的足 印 面积 , 经 骨缝 合 可覆 盖 7 1 , 而双 排 固定 可 覆 盖 1 0 0 足 印区 。因此 双 排
・1 9 1・
.
视 频 摘 要 .
肩 袖 损 伤 的诊 断 与治 疗
陈 建 海
【 摘 要】 肩袖 主要包 括 冈上 肌 、 冈 下肌 、 肩 胛下 肌 、 小 圆肌 。冈上 肌是 肩 关节 外展 的启动 肌 , 通过
下 压肱 骨 头 和三 角肌 协 同完 成 肩关 节外 展 。 因此 冈上 肌损 伤 时应 尽 可能 进行 修 复 。肩袖 损 伤 的影 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依据不同的文献报告为5%-39%。
作为上肢的活动枢纽,肩关节决定了整个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的空间精确度。
而肩袖肌群作为肩关节空间位置精确控制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对肩关节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肩袖损伤会使肩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在国内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将就肩袖损伤的解剖、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概述。
一、肩袖的解剖和功能
1、解剖肩袖由前方的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上方的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superior facet),后方的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middle facet)和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inferior facet)构成。
它们在接近止点的位置与关节囊相愈着并相互融合形成袖套样结构包绕在盂肱关节的周围。
2、功能同髋关节相比,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但内在稳定性低。
肩袖的存在为肩关节提供了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和精确的空间位置控制能力。
在进一步谈肩袖的功能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Inman[1]在1944年提出并由Burkhart在1993年进一步完善的力偶平衡理论。
力偶平衡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冠状面上的平衡:位于肩关节旋转中心下方的肩袖肌肉,包括肩胛下肌的下部、冈下肌的下部和小圆肌的全部,所产生的力矩能够与三角肌产生的力矩平衡,使合力的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抵抗三角肌收缩产生的向上的牵引力,维持了肩关节在上举过程中的稳定。
(2)在轴面上的平衡:指位于前方的肩胛下肌与位于后方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力矩平衡。
也即所产生的合力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
使肩关节能够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空间位置保持稳定性。
肩袖的功能就是提供以上两个平面上的力偶平衡,满足肩关节的功能要求。
二、肩袖损伤的病因学
1、撞击
由1972年的JBJS(Am)上Neer提出了喙肩弓下撞击的概念,并提出通过喙肩韧带的切除和前肩峰成型来治疗。
在1965至1970年之间,Neer通过这种方法(少数病例加用了肩锁关节的切除)治疗了50肩的冈上肌肌腱炎/部分断裂/全层断裂。
在获得随访的47肩中38肩的疗效满意。
1986年Bigliani报告了肩峰形态同肩袖断裂的关系。
他将肩峰按形态(在肩袖的出口位上,Y view)将将肩峰分为三个类型:平面型、弯曲型和钩型。
在钩型肩峰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前两者。
该研究似乎进一步明确了撞击是肩袖损伤的原因。
但其它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肩峰形态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
因此,在肩峰形态是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的原因还是结果方面,一直存在争论。
2、局部的应力环境、血供以及退变
更多的肩袖部分损伤不是发生在滑囊侧而是发生在关节侧。
Seki N.等[5]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在肩关节外展的过程中冈上肌腱的最大张力出现于肌腱前部的关节侧(肌腱前部关节侧和滑囊侧的张力分别为15.0MPa和1.8MPa)。
而冈上肌腱的前部关节侧正是肩袖损伤最常见的首发部位。
肩袖的血液供应来自于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肩胛上动脉以及旋肱后动脉。
Codman在1934年就提出了冈上肌腱的最远端10mm为缺血区(Critical zone)。
随后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缺血区的存在,在这一区域的关节侧只有散在的血管分布,血液供应显着弱于同一区域的滑囊侧。
冈下肌肌腱的近止点区域同样也为血液供应缺乏区。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的血液供应有降低的趋势。
以上的理论都支持劳损和随着年龄增长的退行性变是肩袖损伤的病因之一。
3、外伤外伤直接导致的肩袖损伤很少,一般都是在退变的基础上肩袖的强度减低后发生外伤而导致肩袖的断裂。
4、职业因素从事上肢过头工作及上肢高强度作业的人群容易发生肩袖损伤。
一项研究调查了在12个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733名工人肩袖病变的发病情况,作者发现以下为肩袖病变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上臂在大于等于15%的工作时间内屈曲超过45度;上肢高强度作业(forceful exertions)大于等于9%的工作时间。
5、其它的危险因素
吸烟、遗传因素等。
有研究表明临床确诊为肩袖全层断裂患者的兄弟姐妹与对照人群相比发生其罹患该病变的相对风险为2.42。
三、肩袖损伤的诊断
1、症状
(1)疼痛:运动时疼痛和夜间痛多见。
疼痛的评价采用VAS评分。
疼痛的量化便于对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2)肌力降低:主要为外展、外旋和内旋力量的减弱。
表现为洗脸、梳头、穿衣、拿放高处的物品以及驾驶等日常活动的困难。
(3)活动度降低:主要为上举(包括外展和屈曲)、外旋和内旋活动度的降低。
活动度降低的显着特点是主、被动活动度的差异,显示肌力的减低是活动度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