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第三章 细胞 2014 教材为曹凯鸣主编
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蛋白根据其不同功能分类
• 通道蛋白: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有关。 • 受体蛋白:识别和结合细胞外环境中特异的配体蛋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分辨率达0.2nm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
Phage T4 (X27.5万)
昆虫头部
分裂的细胞(荧光染料染色)
第一节
概述
2.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理论-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2 、新的细胞是已存在的细胞经过分裂而产生。 ( 以上是 1858 年
魏尔啸 (Virchow) 总结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果提出的,至今仍成立。 1880 年魏斯曼 Weissmann 指出,所有现在的细胞都可追溯到远古时菌与病毒之间,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它既有 细菌特点又具病毒特征,特点之一是多形性,可以是球杆状或杆状, 还有时出现长丝状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以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 泰勒· 立克次姓氏命名.
•4.衣原体
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它没有合成高能 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多呈 球状、堆状,有细胞壁,以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从前它们被划归病毒, 后来发现自成一类。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 直径只有O.3-0.5微米,它无运动能力,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 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
• 能够自我复制 •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将DNA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过程,称为转录。再以mRNA为模板, 以每3个相邻碱基序列为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来决 定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的序列,这一过程称为翻译。DNA的遗传信息 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合成各种功能的蛋白质而发挥生理功能,这就是 基因表达。复制——转录——翻译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圈(biosphere)40亿年的演化行成当今绚丽多彩的生物界第二节什么是生命1.严紧有序的结构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第三节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严紧有序的结构生物的结构有等级,生命依赖于结构的有序性结构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新的特征2.生命的基础—细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进行所有生命活动能力的最低水平的结构形式3.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4.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体是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生物体与环境多种相互作用交织成生态系统5.生物信息的相互作用信息指令生物的高度有序生物学指令编码在DNA分子中6.多样性的统一分类学统一性7.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主题第四节如何学1.学习动力和兴趣2.观察和思考3.实验和分析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第一节构成生命的元素和分子1.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2.分子和化学键分子和化合物共价键离子键弱键第二节水和无机盐1.水的特性水是极性分子液态水的内聚力水的高比热水的高蒸发热水的结冰和膨胀2.水溶液3.无机盐存在状态作用酸雨第三节碳和分子多样性1.碳骨架的多样性2.重要的基团第四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多聚物2.多糖单糖双糖多糖3.脂类脂肪磷脂类固醇4.蛋白质氨基酸肽键蛋白质构象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5.核酸核苷酸:碱基,D-戊糖,磷酸基多核苷酸DNA双螺旋RNA:tRNA, mRNA, rRNA6.大分子结构研究方法X射线晶体衍射其它方法第三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概述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趋势研究方法2.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什么细胞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质膜与细胞表面结构质膜结构的研究简史生物膜结构的特征细胞质膜的功能细胞外被细胞外基质细胞连接质膜的特化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大分子和颗粒进入和排出细胞:胞吞,胞吐2.细胞核与染色体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核仁3.核糖体核糖体的基本结构核糖体的功能——合成蛋白质4.细胞的内膜系统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液泡5.能量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结构叶绿体和质体结构6.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第四章.能量与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第二节能量的形式和能量的转换第三节能量分子ATP1.细胞做功形式转运功机械功化学功2.ATP 的结构和水解3.ATP 的循环再生第四节酶1.生活中酶的应用2.酶的发现3.酶的本质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绝大多数)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4.酶的作用特点高的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常温,常压,中性pH)作用的可调控性5.酶的作用机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的专一性和诱导-契合作用酶的催化循环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盐浓度辅助因子抑制剂变构调节第五节代谢的调控1.反馈抑制2.细胞结构的有序性第五章.细胞呼吸和能量的生成第一节呼吸作用1.葡萄糖酵解(无氧呼吸)2.呼吸作用(有氧呼吸)葡萄糖酵解Krebs 循环(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3.ATP酶的结构与功能4.呼吸代谢中的ATP产量第二节发酵第三节其它分子的分解代谢第四节细胞呼吸的调控第六章光合作用第一节早期研究第二节光的性质与叶绿素1.叶绿素的结构2.叶绿素的吸收光譜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光系统光能捕获和传递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2.暗反应-卡尔文循环消耗能量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第四节光合作用的意义第七章.细胞繁殖和分化第一节细胞增殖的意义1.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2.单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增加3.多细胞生物的繁殖基础4.取代衰老和死亡的细胞5.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修复第二节细胞周期1.概念2.细胞周期时相组成间期(interphase): G1期, S期, G2期M期: 有丝分裂期(Mitosis), 胞质分裂期3.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主要事件G1期:与DNA合成启动相关S期:DNA复制G2期:DNA复制完成,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M期:细胞分裂期:有丝分裂,胞质分裂第三节有丝分裂1.前期2.前中期3.中期4.后期5.末期第四节胞质分裂1.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2.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第五节减数分裂1.概念和意义2.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3.减数分裂特点第六节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1.细胞的分化2.细胞分化的特征形态结构发生差异差别基因表达分化细胞的表型保持稳定细胞决定去分化与转分化3.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全能性多能性单能性4细胞的衰老与死亡衰老细胞结构变化细胞死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第七节细胞凋亡(细胞程序化死亡)1.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2.凋亡细胞的特征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3.基因调控细胞凋亡4.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第八节脱离正常轨道的细胞—癌细胞1.癌的基本生物学特点2.体外培养癌细胞的特征3.致癌因素多种理化因子致癌肿瘤病毒致癌4.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生原癌基因突变形成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5.癌症治疗第八章生命延续的本质——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孟德尔与基因思想1.遗传学的诞生与发展2.遗传的基本法则孟德尔和他的实验孟德尔遗传学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学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一些概念: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表型,基因型3.从基因型到表型的一些复杂情况中间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基因的多效性表现度和外显率上位基因与下位基因性状的多基因决定4.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基础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特性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遗传的染色体理论2.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3.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基因连锁的发现基因连锁-自由组合定律的特例交换是重组的染色体基础4.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染色体的遗传图谱染色体的细胞学图谱5.性别的染色体基础性别决定系统伴性遗传基因剂量的补偿性别限制和性别影响特性第三节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物质是DNAFrederick Griffith的实验(1928年)Avery 等的实验(1944-1950年代)2.DNA分子结构与复制DNA的分子结构DNA 的复制DNA复制与核小体组装染色体的形成3.DNA与蛋白质合成RNA 的转录和转运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遗传密码4.中心法则及其补充第四节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1.基因——生物的遗传因子2.顺反子3.操纵子乳糖操纵子色氨酸(Trp) 操纵子4.外显子与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真核基因内含子的剪接5.重叠基因6.转座子跳跃基因的发现转座子的特征7.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8.染色体以外的基因9.不同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DNA 水平上的调控转录水平上的调控转录后加工翻译水平上的调控翻译后加工第五节突变与遗传疾病1.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缺失,重复,易位,倒位染色体畸变与疾病染色体突变的应用2.基因突变点突变片段的缺失与插入突变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与疾病3.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基因诊断的定义诊断方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其它第六节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原理概念基因工程诞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工程载体及其特征重组DNA的构建重组DNA的转化、扩增与表达2.基因工程应用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治疗第七节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HGP产生的背景2.HGP对医学发展的影响3.基因资源的保护第九章絢丽多彩的世界——生物界第一节生物分类概述1.分类学原理形态分类:林奈,达尔文,海格尔等细胞分类化学分类:氨基酸序列,碱基序列,细胞色素C 2.物种的命名双名法三名法3.分类等级基本等级7级(界、门、纲、目、科、属、种)4.系统树5.生物的分界二界系统三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主干学说第二节生物的类群1.病毒病毒结构:细菌病毒──噬菌体,真核细胞病毒病毒的繁殖:噬菌体的繁殖,真核细胞病毒的繁殖病毒病:爱滋病类病毒朊粒(prion)2.原核生物细菌(Bacteriophyta)蓝藻(Cyanophyta)原绿藻(Prochlorophyta)放线菌(Actinomycetes)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es)衣原体(Chlamydiales)支原体(Mycoplasma)3.古细菌嗜热细菌(Thermophilic bacteria)(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ic bacteria)嗜盐细菌(Halophilic becteria)4.原生生物原生动物(Protozoa)金藻( Chrysophyta)甲藻(Pyrrophyta)裸藻(Euglenophyta)褐藻(Phaeophyta)红藻(Rhodophyta)绿藻(Chlorophyta)粘菌(Myxobacterales)5.真菌真菌(Fungi)地衣(Lichens)6.植物苔藓植物(Bryophyta)蕨类植物(Pteridophyta)裸子植物(Gymnosperms)被子植物(Angiosperms)7.动物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虫(Nemertinia)线形动物((Nematoda)轮虫( Rotifera)软体动物(Mollusca)环节动物(Annelida)螠虫(Echiuroida)节肢动物(Arthropoda)帚虫(Phoronida)外肛动物(Ectoproct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半索动物(Hemichordata)脊索动物(Chordata):尾索动物(Urochordat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脊椎动物(Vertebrata)第十章生物的整体性第一节生物体的结构整体性1.细胞水平的结构整体性2.多细胞生物结构的整体性组织:植物组织-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永久组织(permament tissue);动物组织-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结缔组织,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器官: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动物的器官-眼、鼻、心、胃、膀胱等系统:高等植物的器官系统-营养系统,生殖系统;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第二节生物体的功能整体性1.细胞水平的功能整体性2.多细胞生物的功能整体性第三节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性1.生物体与非生物环境的整体性温度、水、空气、光、盐度等2.生物体与生物环境的整体性第四节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整体性1.神经系统和脑科学;2.医学科学3.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十一章生命的延续——繁殖和发育第一节繁殖的方式1.无性繁殖定义分类: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无性孢子繁殖,再生无性生殖的特点2.有性繁殖定义:分类:接合生殖,配合生殖,雌雄同体,孤雌生殖,幼体生殖有性生殖的特点:丰富的遗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3.世代交替定义动物中的世代交替植物中的世代交替第二节发育的类型1.动物的发育精子和卵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2.植物的发育花粉和胚囊的形成授粉与受精胚体形成种子萌发第三节人类生殖1.生殖系统(形态与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附属腺,阴茎女性生殖系统:基本结构,卵子发生,卵巢的内分泌机能,月经周期2.受精卵的运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运行影响精子和卵子运行的因素:性激素,宫颈粘液,前列腺素,神经系统受精过程影响受精的因素:性交的时间,精子的质和量,精子的获能3.人类胚胎发育着床胚胎外膜:羊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胎盘:胎盘的形成,胎盘的机能胚胎发育: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出生泌乳生后发育第四节发育生物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1.发育的理论预成论和渐成论胚胎发生律重演律:定义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相似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差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2.发育的全能性3.细胞核质功能协调4.胚胎发育动力学蛙视泡诱导的晶状体生成组织者化学诱导第十二章反应和调控第一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控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进化)脑的结构和基本职能:大脑,丘脑,下丘脑,中脑,小脑,延髓和脑脊膜和脑脊液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传导,反射中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网状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曹凯明)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章 生命科学
一、什么是生命 二、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 三、如何学 四、生命科学的四大主题
一、什么是生命? ㈠生命的特征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生命科学学是研究生命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家研究生命的方法五花八门: 有研究动、植物器官结构的、 有研究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 有研究DNA遗传信息的、 也有研究不同个体遗传差异与疾病关系等。
遗传 任何生命都有自我延续的特点,能将其所具 有的性状和特性传递给下一代,这种能够遗 传的物质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的 信息单元为基因,其由DNA组成。细胞含有的 一套完整的DNA分子称为基因组。
生物多样性 ⑴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分成三大域:细 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⑵真核生物类群分为四界 ①原生生物界:主要涉及单细胞真核生物,但不包 括酵母和多细胞藻类。 ②植物界:生物特点是其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可 进行光合作用。 ③真菌界:生物的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它们可向 其他生物残骸或体内分泌各种消化酶类用以获得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④动物界:生物的细胞缺少细胞壁,它们获取能量 的方式是吞食和消化其他生物。
4、生命科学的四大主题
细胞理论 ①1665年英国罗伯特· 胡克利用一台自制的可放 大30倍的显微镜观测一块软木薄片,发现软木薄 片是由很多小室构成的,各个小室都有壁隔开, 胡克给这样的小室取名为“细胞”。 ②1675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一台可放大 300倍的显微镜在水滴中发现了单细胞微生物,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细菌。 ③1839年,德国科学家施奈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 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结论被称为细胞理论。
创立进化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当做历史上的 阶级斗争的自然依据。——马克思 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他可以感 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 备即使赴汤蹈火也支持。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PPT幻灯片
学科的分类
• (1)按生物类群或研 究对象来分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 物学、病毒学、人类学、 古生物学、藻类学、昆
1.1 生命
总论
生命的本质
•活力整体论 断言生命与非生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界线,
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力
•机械还原论 认为生命与非生命没有截然不同的界线,生
命现象同样服从物理和化学规律.可用物理和 化学规律来解释
生命的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元素成分看,都是由C、H、O、N、P、S、Ca
• (1)观察与描述
• 对生命现象、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过程等进 行直接的观察与描述。
• (2)生物学实验 • 在实验室(场)人为地对条件进行控制,针
对性的再现或阻断特定的生命过程,以期了 解生命活动的规律。
• (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
• 在观察、实验和科学假设的基础上,以等效 或近似的人工模型模拟生命过程,以求达到 对生命现象的了解和预测。
1.2 生命科学 ---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自然界中各种生 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பைடு நூலகம்
转基因产品
• 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 • 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与特征 • 探索生命繁衍与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揭示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的规律 • 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命科学的发展
1)直观和经验阶段 古代到16世纪左右:生命科学的准备和奠基时期;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2-322 B.C 《动物志》
•德奥弗拉斯特(Theophrasfus), 373-286 B.C 植物乔木、 灌木、草本的分类确定
•希罗费罗斯(Herophilus), 约300 B.C; 盖伦(Galen of Pergamon), 约 130-200 人体解剖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设计 (2)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热点、实践应用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认知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通过介绍生命科学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贡献人物,掌握重要科学实验和技术发明。
2.2 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讲授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例如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
2.3 生命科学的实践应用探讨生命科学在医学、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工程等领域的实践应用,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发挥创新能力。
2.4 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介绍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和仪器,例如高通量测序、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和文献阅读等。
其中,“案例分析”和“实验”环节是本课程的重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应用。
3.1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会在课前和课后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提交报告并进行互动交流。
3.2 实验在本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学生将会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基础仪器和实验操作,例如PCR、Western blotting、RNA干扰、双杂交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会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的实践应用和方法原理,并培养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
4. 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和大作业。
其中,大作业为本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旨在考察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热点的了解,探究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和思考。
5. 参考资料•《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龚正等编著)•《生命科学新进展》(高新科技文摘)•《Nature》、《Science》等国际科学期刊•相关科研论文和技术介绍资料以上就是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计划,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生命科学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为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有本质区别
活力论(Vitalism)
有机界和无机界有本质的区别。生物自身的 发展和变化并不受物理、化学原理的支配,而是 在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力”作用下自主运动。
19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是有机化学
的创始人,也是“活力论”的支持者。限于
当时科学条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
从天然动植物等有机体中提取的物质,即只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吴家睿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命是什么?
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自然发生论
“自然从无生命物到生物一点一点 地发展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 能确定它们之间的界限。”
Aristoteles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
生物类型可以根据其生殖方式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发生,如跳蚤、蚊虫等 第二类:无性生殖,如贝类、蠕虫 第三类:有性生殖,如哺乳动物
M. Kirschner, J. Gerhart, and T. Mitchison Cell, 2000, 100:79
J. Berzel没有本质区别
有机化学合成实验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报道,将氰酸盐与 氨进行反应能够得到尿素;首次证明,通 过无机物的人工合成可以得到有机化合物。
F. Wöhler
尿素(Urea) 的化学式为 (NH2)2CO ,是动物蛋 白质代谢后的产物。
H. Driesch
都能发育为完整而较小的胚胎。因此他认
为卵隐藏着一种能调节生物发育的精神实
体,即“活力” ,以保持胚胎的完整性。
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还原论(Reductionism)
“在生物体内部发生的事件必 须遵循严格的物理学定律。”
——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1944 E. Schrö dinger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12031316 刘江武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前言: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体、环境、疾病、污染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
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
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
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
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生命起源学说梁振川2015-11-21而本文主要简要介绍生命起源学说中的四种生命起源理论,然后详细介绍了化学起源学说的四个部分及有关研究探索,最后谈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善待地球!关键词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起源说、四个阶段、未知过程、星际探索、保护地球第一部分生命起源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组成:1、神创论。
神创论否认一切的事物是自然形成的说法。
它认为哪怕是正在呼吸的空气,也是需要被创造才得以产生,比如上帝、阿尔修斯。
2、自然发生论。
自然发生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或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
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3、宇宙生命论。
宇宙生命论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
4、化学起源说。
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第二部分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证明它的是著名的米勒实验。
实验中,盛有水的烧瓶代表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通过两个电极放电(模拟闪电),以激发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流回底部的烧瓶(模拟降雨)。
米勒分析产物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包括5种氨基酸在内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从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的过程在原始地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这种温暖水池说,也遇到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地球早期大气圈并不是含有大量的还原性气体,而是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在闪电的情况下,不能形成氨基酸;第二个是地球早期有大量的陨石、流星,温暖水池一旦产生生命,一个陨星过来,温度瞬间可达到上千度,生命就灭绝了。
但随着探索的深入,1967年有学者在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了大量嗜热生物;1977年在太平洋底的热泉中也发现了大量的嗜热微生物,温度有几百度,压强甚至有两百多个大气压,环境中有硫化氢、氢气、一氧化碳等还原气体,这个环境非常类似于四十亿年前早期地球的环境;2000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距今大概32亿年左右的火山沉积里面发现了大量的保存完好的丝状体。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第四章曹凯鸣教材
第四节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细胞记忆与决定 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 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染色体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第四节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 能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AS细胞) 根据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划分:全能干细胞、多能干 细胞、专能干细胞。
第三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殖系统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 殊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分裂2次,形 成4个子核。 每个子核中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这种分 裂使得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称为 减数分裂。
第三节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意义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基础; 确保世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增加变异机会,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基础。
(1)间期 是指细胞两次分裂的中间时期。特点:间期的细胞核中看不 到染色体结构,DNA开始合成与复制。染色质由原来的一条 成为由着丝粒相连的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 根据DNA复制的过程,细胞间期又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 ①G1期 是DNA合成前期。是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与下次DNA合成开始 的过渡时期,RNA和蛋白质开始合成。 ②S期 是DNA复制期。RNA和蛋白质继续合成,开始出现染色单体。 ③G2期 是DNA合成与复制结束期。是有丝分裂开始前的过渡时期, 有丝分裂所需要的纺锤体微管在这一时期合成。
G0期:静息期
G1期:DNA合 成前期
G2 S 期:DNA合 成期
G2期: DNA合 成后期 M 期:细胞分 裂期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学院:通灵学院专业:网络宫城学号:9527姓名:护城小兵题目:我们与生命科学作者:9527护城小兵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新兴科学未来生物软件正文:这一学期选修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一门课程,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我是一名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就必须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当然包括当今最热门的现代生命科学。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软件产品.自从比尔·盖茨建立了微软帝国,开创了个人电脑的时代,世界的全面信息化就变的不可避免。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了国内部分院校的改革经验,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环节,对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并提出了该课程在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通识课,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与整个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关系。
然而现阶段该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试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阐述《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的实践和改革措施,并对改革作了展望。
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删除部分与中学生物重复的知识、增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时尚新内容以及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等改革措施;教学方法上采用专题式授课模式、热点新闻导课、探究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演讲、实验、多媒体教学和MOOC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授课模式。
经过几个学年的实行,得到学生一致的好评。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是将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前沿进展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高等学校非生物专业类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1-2]。
它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素质课,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
近年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门公共选修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材更新滞后、部分同学选课态度不端正、混学分的普遍现象,及旷课现象严重、上课不听讲、讨论不积极等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并阐述了在此过程中进行的一些重要改革措施,最终取得了一些成效。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正确认识艾滋病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
HIV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艾滋病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且终身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学生的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与意识形态变化最剧烈、最迅速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艾滋病教育应该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日趋突出。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医疗分布不均,疾病谱与健康谱的改变等,艾滋病也在我国人群中变得活跃起来,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泛滥”二字来形容。
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低,防治意识较差,不同的人群差异又较大。
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类主要人群中居然倒数第二(略高于民工),特别是中小学生知晓率更低。
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加深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形势刻不容缓。
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工作,需要付出比宣传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素内酯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
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
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
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
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
现在,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基本资料油菜素内酯中文通用名称:24—表芸苔素内酯英文通用名称:24—Epibrassinolide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β-高-7-氧杂-5α-麦角甾-6-酮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化学分子式:C28H46O6性状:白色晶体粉末,MP,255-258℃(EtoAc)D21 +32毒性:本剂为低毒作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油菜素内酯几十年来,已经对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进行了较充分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方面。
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作用浓度要比生长素低好几个数量级。
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似,YoPP等(1 981)发现BR与生长素有正协同作用。
通过促进细胞膜系统质子泵对氢离子的泵出,导致自由空间酸化,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生长。
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抑制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所以,当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同时使用时,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与生长有关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对生长的控制(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使处理部位以下的部分干重明显增加,而上部干重减少,植物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油菜素内酯也能影响核酸类物质的代谢,还能延缓植物离体细胞的衰老。
目前,在各种作物中已经发现40多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它们总称为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简称BRs)。
,它们广泛分布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器官中。
其中含量较高、活性较强的是一种叫油菜素甾酮。
油菜素甾酮是油菜素内酯合成的前体,施用效果与油菜素内酯相同。
在作物上应用的BRs,主要有油菜素内脂(BR)、表油菜素内酯(epiBR)。
八十年代初,人工合成油菜素内酯及其类似物获得成功。
国际更为通行的称呼是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发育细胞》:植物器官大小受KLU基因调控每种植物的器官大小是一定的,它受基因的调控。
植物生长包括细胞分裂(Developmental Cell)和细胞延伸两个连续的过程。
发表在12月4日的《发育细胞》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控制植物器官大小的胞间信号途径,其作用机制可能类似动物中发现的可移动生长因子。
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量化学诱变得到的拟南芥突变株进行研究,发现KLU基因的功能缺失会导致器官变小,而其过量表达导致器官过大。
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结构推断,表明它是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它通过控制细胞分裂的时间而控制生长。
mRNA原位杂交和空间特异的基因表达等实验表明KLU的表达位点和作用位点不同,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发挥作用,说明其作用涉及胞间信号传递。
而融合蛋白实验表明KLU本身并不具移动性,它的作用可能通过位于其下游的某种可移动生长因子来实现。
通过对KLU基因的转录谱分析和双突变分析发现,KLU基因的作用与已知植物激素和其它调控植物生长的已知基因的作用不同,因此它可能通过某种新的未知可移动生长因子起作用。
可能的原因是,依赖KLU的生长因子分泌速度小于细胞增长速度,导致其作用随生长过程稀释,从而在一定大小时失去作用导致细胞分裂停止。
在果蝇内已经发现此类可移动生长因子,可能动物和植物采用相同的策略控制大小。
扩展;科学家鉴定出调节植物器官大小基因植物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器官大小不仅受环境影响,而且受到严格的遗传调控。
到目前为止,对器官大小调控机制的认识甚少。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此前的研究鉴定出一个种子和器官大小的调控基因DA1,它编码一个泛素受体。
本研究在da1-1突变体背景下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了一个da1-1的增强子(eod8-1)。
eod8-1的突变发生在MED25基因中。
MED25基因编码中介复合体(Mediator complex)亚基25。
中介复合体是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桥梁,介导基因的转录调控。
MED25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扩展和细胞分裂持续时间延长从而形成大的器官,而过表达MED25引起细胞数目和细胞大小降低而形成小的器官。
遗传学分析表明,MED25和DA1协同地调节细胞分裂,从而协同控制器官大小。
该项研究阐述了植物中介复合体亚基25(MED25)在器官大小调控中的作用,提出了MED25调控器官大小的分子机制,揭示了转录装置在器官大小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此工作也将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生物量提供理论基础。
该研究结果已于9月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发育生物学杂志《发育》(Development),李云海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徐冉是该论文第一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来源: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参考:控制植物器官大小的分子机理器官大小是植物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某物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器官的大小差异非常小,这种现象表明器官大小受严格的遗传控制。
同时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也受外界环境(如光、温度和营养)的强烈影响,所以控制植物器官大小的机制非常复杂[ 。
植物的内在机制精确地控制着器官生长到最终的预定大小。
植物器官大小和两个不同的过程相联系:细胞扩张和细胞分裂。
不同的细胞体积或细胞极性延伸都将导致大小不同的植物器官,例如,拟南芥ANGUTIFOL IA突变体影响叶宽方向的细胞极性扩张而导致较窄的叶,相反, ROT3基因调节叶长方向的细胞生长从而决定叶的长度。
RON2 /LUG基因编码一个转录共抑制因子,在叶发育的后期通过限制细胞扩张起作用,所以ron2 / lug突变体具有较宽的茎生叶[ 。
DNA拓扑异构酶V I的任何一个成分发生突变都将阻止细胞核内复制,导致细胞不能扩张,从而使植株严重矮化[,B IG2PETAL (B PE)基因编码转录因子,该基因的下调表达促使花瓣细胞扩张而致使花瓣增大[ 4 ] , A tEXP10, ARL和A tGRF1基因的过量表达同样促迚细胞扩张导致产生较大的器官植物器官的最终大小不仅受细胞体积而且还受细胞数目的控制。
器官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受严格控制。
拟南芥ahk22ahk32ahk4 三突变体, rot421D 突变体和过量表达SUPERMAN 基因的转基因烟草由于地上器官细胞减少所以植物矮化[ 。
然而过量Arabidopsis thaliana GROWTH REGULATING FACTOR5GRF2IN2TERACTING FACTOR1和KLUH /CYP78A5 基因的拟南芥由于细胞数目增加故具有比野生型大的叶[ 。
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的成分也调节器官大小,拟南芥B IG BROTHER (BB )编码一个环指蛋白,该蛋白在体外具有泛素连接酶E3的活性。
BB 基因通过限定细胞分裂时间限制器官生长[ 。
拟南芥DA1 基因编码一个泛素受体,通过与BB 基因相同的方式决定器官的最终大小。
生长素是生长调节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许多方面。
生长素调节细胞扩张,从而影响器官生长和/或大小。
REVOLUTA / INTERFASCICULAR FIB ER2LESS1 (REV / IFL1)基因的研究表明生长素的极性流动对控制器官大小非常重要, rev / ifl1 突变体中细胞持续分裂的时间比野生型的长,故突变体具有较大的叶、花和较粗的茎。
ARGOS 基因受生长素诱导且控制器官大小。
表达正义或反义ARGOS 基因的植株器官分别增大或减小,这是因为细胞数目和器官持续生长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了器官大小。
目前,我们已经从大白菜中分离出ARGOS 基因的同源基因并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大白菜ARGOS 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能使拟南芥叶片和花器官显著增大。
ARGOS蛋白在A IN2TEGUMENTA (ANT)蛋白上游起作用并且能促迚AN T基因表达[ 。
拟南芥AN T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具有较小的花和叶,而AN T基因的异位表达增大了营养器官(如叶和茎)和花器官。
AN T 基因主要通过影响总细胞数目和细胞分裂程度来改变成熟器官的大小。
该基因并不控制细胞生长速率和细胞周期,而是在器官形成过程中调节器官生长和细胞分裂。
这些结果表明AN T基因可能维持与生长相协调的细胞持续分裂。
AN T基因功能缺失致使细胞有丝分裂减少,细胞生长提前终止从而使器官减小。
相反, AN T 基因过量表达的植株能使自身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得时间更长,因而使器官增大。
AN T 基因的功能并不仅限于拟南芥, 35S: : ANT转基因烟草也有和转基因拟南芥相同的表型。
ANT基因编码一个具有AP22domain的转录因子,它的同源基因已经从其它植物中分离出来。
油菜BAN T基因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也使拟南芥器官增大,这迚一步证实不同植物中AN T基因在控制器官大小方面具有保守功能。
目前多种农作物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即将或已经完成,分子生物学研究迚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的研究是热点之一。
深入研究控制农作物器官大小的基因,就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有目的调控器官的大小和形态,以满足市场对农作物多种类型的需求。
控制器官大小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