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的音乐

合集下载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犹如音乐的旋律,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呈现,让人触动心灵深处的共鸣。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诗词的格律、韵脚、音乐演绎等方面探讨诗词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一、格律的音乐之美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格律规则。

格律的优美与音乐的和谐息息相关。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五言绝句的格律规律严谨,字数适中,能够充分展现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规律的格律使诗词具备了一种节奏感,如同音乐中的节拍,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思想的跃动和情感的洗礼,带来一种奇妙的听觉享受。

二、韵脚的音乐之美诗词的韵脚是诗句中出现的相同音韵结尾,也是诗词中的一种重要的韵律元素。

这种音韵的重复和呼应给诗词赋予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性。

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好了”两个词都有“了”字,这种音韵的呼应使诗句更加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旋律般的美感。

这种韵脚的音乐之美不仅仅在于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将情感与意境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音乐演绎的音乐之美诗词与音乐之美的结合并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格律和韵脚上,还可以通过音乐的演绎更加细腻地表达诗词中的意境。

比如,古筝演奏家可以通过演奏技巧与表情细腻地演绎出诗词中的意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词的内涵。

这种音乐演绎的音乐之美让人们在欣赏诗词时,既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又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体验到更为丰富的美感。

总之,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的美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

诗词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音乐性;音乐演绎则可以更加细腻地表达诗词的意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也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

让我们一同欣赏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唐诗三百首》中的艺术欣赏与情感表达:音乐课教学方案

《唐诗三百首》中的艺术欣赏与情感表达:音乐课教学方案

唐诗三百首中的艺术欣赏与情感表达:音乐课教学方案引言《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的诗歌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厚的情感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音乐课教学中,通过欣赏和演唱这些经典的唐诗作品,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还能够提升他们在音乐表现力与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唐诗三百首》中部分佳作的音乐课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三百首》中部分佳作,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运用声音、语调等音乐元素来表达唐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及其艺术价值的欣赏能力;4.提升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 引入:介绍《唐诗三百首》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使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唐诗三百首》的来源、作者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这些古代诗歌作品保持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与分析:挑选几首代表性的唐诗,进行欣赏和分析;选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且含有鲜明情感色彩的唐诗进行欣赏和讨论。

通过指导学生倾听、理解并分析唐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细节和抽象表达的敏锐观察力。

3. 唱读结合:将唐诗配以音乐曲调进行演唱;选择适合每首诗歌氛围与情感表达的旋律,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即兴伴奏或使用简单乐器来增强音乐性及情感表达力度。

帮助学生根据各自所选定的情感和意境,运用声音、语调等音乐元素,演唱出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表现效果。

4. 表演训练:分组表演并相互欣赏;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爱的唐诗逐步进行扮演、角色扮演和音乐表演。

通过相互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彼此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1.平时考查:通过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唐诗三百首》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2.集中考查:利用小组表演和个人或小组汇报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在音乐表现力与情感传达方面的能力。

总结通过本套音乐课教学方案,学生不仅仅可以增进对《唐诗三百首》文化艺术的理解与欣赏,还能够提高他们在音乐与情感表达方面的技巧。

唐诗三百首之《泊秦淮》

唐诗三百首之《泊秦淮》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释
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全集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全集

汉代乐府诗定义 :两汉所谓乐府指⾳乐机关。

它除了将⽂⼈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收集民间的歌辞⼊乐。

《汉书艺⽂志》记:“⾃孝武帝⽴乐府⽽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种带有⾳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学出现⼀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化遗产的⼀个有机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唐诗选本经⼤量散佚,⾄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了。

唐诗三百⾸⾥⾯的乐府诗包括哪些呢?下⾯为您整理了唐诗三百⾸之乐府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乐府
(王之涣)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王维)
(王维)
(王维)
(王维)
(王维)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崔颢)
(李⽩)
(李⽩)
(李⽩)
(李⽩)
(李⽩)
(李⽩) (李益) (李颀) (杜甫) (杜甫) (杜甫) (杜甫) (佚名) (沈佺期) (孟郊) (孟郊) (⾼适) (崔颢) (崔颢) (卢纶) (卢纶) (卢纶) (卢纶)。

唐诗三百首之《长恨歌》

唐诗三百首之《长恨歌》

《长恨歌》《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唐诗中的音乐赏析

唐诗中的音乐赏析

从唐诗溯源音乐之美引言: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与音乐就有着不解之缘,“诗乐结合”是中国古诗发展的一条主线索。

特别到了唐代,其诗歌与音乐诗,深刻的反映了唐代音乐繁盛的现状。

唐代诗人吸收了大自然之韵律美,社会生活之活力美,赋予了其诗歌创作的格律化和音乐性。

本文首先从乐器、弹唱方式、音乐效果分析入手,再展示不同诗人描写音乐的具体方式,发现和探究唐诗中古典音乐之美。

一、唐诗中的乐器1、冷色调的羌笛羌笛在唐代时期,是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在当时它只是边塞中所用的乐器。

唐诗中,羌笛是边塞军旅生活的代言人其冷色调充盈着几乎是所有的边塞诗。

唐诗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焕)将怨字用于“羌笛”和“杨柳”之间,使塞外的荒凉气氛更显悲壮,增添了凄冷的色彩。

此时的羌笛是一个活物,借羌笛的悠怨之声,表现戍边将士的苦闷心情,苍茫悲凉中,表现了极其阔大的境界。

唐诗二: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出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高适)月明之夜,笛声萦绕在兵营上空,一曲《梅花落》飘荡在关溢山一整夜。

西北不长梅花,而《梅花落》勾起了戍边将士的思念江南故乡之情。

2、风笛的离别愁风笛,是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又名风袋管。

唐诗中的风笛,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口笛类的简易管乐器。

唐诗: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春意荡漾,杨柳飘拂起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凄清幽怨的风笛声中,表现出友人别离时的依依不舍。

3、万千变化的筚篥筚篥是一种古老的西域吹奏乐器,发音悲烈,因此得名。

这是一种音调很高、声音很响亮的吹奏乐器,为西域人牧马时所用。

最早用骨制,传人中原后改为竹制,声音更为响亮和婉转。

唐诗:《听安万善吹筚篥歌》中,筚篥声声,使邻人忍不住叹息,远在异地的游子闻之思乡,皆泪流满面。

筚篥擅长表现冷色调的乐曲,但表现力又不局限于此,多彩而丰富。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全集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全集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全集
汉代乐府诗定义: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
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能够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
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了。

唐诗三百首里面
的乐府诗包括哪些呢?下面###为您整理了唐诗三百首之乐府诗,希望
对你有所协助。

乐府
(王之涣)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王维)
(王维)
(王维)
(王维)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崔颢)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益) (李颀) (杜甫)
(杜甫) (杜甫) (佚名) (沈佺期) (孟郊) (孟郊) (高适) (崔颢) (崔颢) (卢纶) (卢纶) (卢纶) (卢纶)。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听弹琴》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听弹琴》

唐诗三百首之五言绝句:《听弹琴》《听弹琴》唐代: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译文】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像风如松林。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

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诗题一作《弹琴》,此据《刘随州集》。

从诗中“静听”两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诗的前两句是说,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有七条弦组成。

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状态,可见琴声的超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

风来松下的清幽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后两句是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假如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的背景。

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商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趣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琴曲《广陵散》名词解释

琴曲《广陵散》名词解释

琴曲《广陵散》名词解释
《广陵散》是中国古典名曲,曲调动人心弦,意境悠远。

这首曲子来源于中国古代诗词《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诗词《广陵散》,其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诗词讲述的是一个回到家乡离别的游子,费尽千辛万苦求以实现的愿望,令人动容。

《广陵散》曲子以中国古典乐器,如琵琶、二胡、笛、管等制成,几种乐器共同演奏出曲事的悠远意境。

琵琶的沧桑、笛的清爽、管的考究,以及偶尔传入的叹息,将游子回家的忧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情感溢满人间。

这首曲子有中国古典音乐中几类音乐格式相互结合而成:一是楚调,反映出游子的忆乡之情;二是抒情乐章,大膽如豪迈;三是舞曲,另一种音乐形式,强调乐曲的节奏和活力。

而整首曲子的演奏和演唱结合得恰到好处,本身流露出游子家乡之思的苦涩,也回荡着家乡对游子情义之深,令人感慨不已。

在中国传统音乐史上,《广陵散》这首曲子久负盛名,一直流传至今,它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离散而又团聚的情感丰富,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爱国爱家的信念。

接力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江雪》教案

接力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江雪》教案

接力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江雪》教案一. 教材分析《江雪》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雪景,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江雪》,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意义,并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雪》。

2.能够理解《江雪》的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3.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现《江雪》的意境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

2.如何将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用音乐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江雪》的课文文本和音乐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江雪》的课文文本,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播放《江雪》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和表现手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江雪》,注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学生分组,尝试用音乐的形式表现《江雪》的意境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音乐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现自己对《江雪》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各种音乐手法和技巧。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江雪》的意义和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重要性。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赤乐歌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赤乐歌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赤乐歌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现代社会,为了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接触传统诗歌,在早期教育中探索新的途径势在必行。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赤乐歌应运而生,以儿歌的形式将经典诗词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赤乐歌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融入其中,通过简单易记的旋律和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比如,《静夜思》的旋律轻快明快,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祥和;《将进酒》的旋律豪放激昂,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宴会的热闹氛围中。

通过赤乐歌的传唱,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除了旋律的设计,赤乐歌还注重歌词的简单易懂。

通过对唐诗的精选和改编,将原文中抽象复杂的意境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

比如,《春晓》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经过改编成“窗外是大雪山,门前停船舟”,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雪山和船只的景象。

这样的歌词设计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记忆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赤乐歌的教学方法也非常独特。

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唐诗。

比如,教师可以穿插问答、配合手势动作、利用绘本展示等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歌曲演唱和表演中,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不仅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快乐,还能够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诗歌知识,实现知识的轻松传递。

同时,赤乐歌的推广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学校和社会机构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早期教育中来,推广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形式。

家长可以在家中给孩子播放赤乐歌,和孩子一起唱歌、学诗,增进亲子关系;学校可以将赤乐歌纳入教学计划,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社会机构可以举办赤乐歌演唱会、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唐诗三百首诗歌韵律

唐诗三百首诗歌韵律

唐诗三百首诗歌韵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唐代诗人们辛勤创作的结果,也是汉字文化千年的瑰宝。

这些诗歌中融汇了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其韵律之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韵律是唐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赋予了诗歌一种音乐性和节奏感。

唐诗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平水韵指的是平声韵和上声韵,仄水韵指的是去声韵和入声韵。

这种韵律的运用使得唐诗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读者在阅读时宛若听到了一曲悠扬的音乐。

唐诗三百首中的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律特点,下面我将以几首经典的唐诗为例,来探讨其韵律之美。

首先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的韵律十分优美,通过使用平水韵的韵脚“草、荣、尽、生”,使诗歌在整体上显得和谐、流畅。

读者在朗诵这首诗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春风拂面和草原的浩渺。

其次是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采用了平水韵和仄水韵相间的韵脚,使整首诗具有起伏和节奏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韵律的运用给人一种山水交融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登高的豪情和壮美。

最后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使用平水韵的韵脚“尽、流、目、楼”,给人一种远眺的感觉,仿佛登上了高楼,俯瞰着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

韵律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魅力。

唐诗三百首凝聚了唐代诗人们的智慧和才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诗歌中那独特的韵律运用,使得诗句更加凝练优美,读者可以在朗诵和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的韵律之美是不可磨灭的,它将一直被传颂下去,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唐诗三百首之琴歌(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琴歌(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琴歌(带拼音带译文)第一卷:七言古诗qín gē琴歌cháo dài:táng cháo zuò zhě:lǐqí朝代:唐朝作者:李颀zhǔrén yǒu jiǔhuān jīn xī,qǐng zòu míng qín guǎng líng kè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yuèzhào chéng tóu wūbàn fēi ,shuāng qīwàn mùfēng rùyī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tóng lúhuázhúzhúzēng huī,chūtán lùshuǐhòu chǔfēi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yīshēng yǐdòng wùjiējìng ,sìzuòwúyán xīng yùxī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qīng huái fèng shǐqiān yúlǐ,gǎn gào yún shān cóng cǐshǐ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注释:(1)琴歌:听琴有感而歌。

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唐诗三百首之听蜀僧濬弹琴(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听蜀僧濬弹琴(带拼音带译文)
⑶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⑷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
⑸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⑹“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客:诗人自称。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唐诗三百首-《锦瑟》赏析

唐诗三百首-《锦瑟》赏析

唐代李商隐《锦瑟》赏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全诗原文如下:《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词句注释⑴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⑵无端:犹何故。

怨怪之词。

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⑶“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⑷“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⑸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⑹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⑺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2] [3]白话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创作背景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唐诗三百首】王维《秋夜曲》欣赏

【唐诗三百首】王维《秋夜曲》欣赏

【注解】桂魄:即秋⽉,因传说⽉中有桂树⽽得别称。

思:思归。

发:产⽣。

⼈⽇:阴历正⽉初七。

落:居,落在……后。

遗留在后⾯的⼊春才七⽇:即⼈⽇。

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春”。

思发在花前:⾃⼰在花开以前就产⽣了回乡的想法。

【韵译】⼀轮秋⽉刚刚升起秋露初⽣,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轮秋⽉刚刚升起,秋露初⽣,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

更深夜阑了还在不知疲倦地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想回。

【评析】这是写宫怨的诗。

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

所谓“⼼怯空房”,其实是⽆⼈临幸的委婉说辞⽽已。

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

⼀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夜少妇的怨情。

起句写秋⽉从东⽅升起,露⽔虽⽣,却是淡薄微少,给⼈⼀种清凉之感,烘托出⼥主⼈公清冷孤寂的⼼情。

第⼆句写⼥主⼈公在⽓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没有更换秋⾐;暗⽰了因秋凉需要更⾐⽽思念远⽅的丈夫。

第三句写⼥主⼈公的弹筝⾏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

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法,通过⼥主⼈公的⼼理活动,展⽰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

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

⼀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对⼥⼦的惋惜之情。

【作者介绍】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西),⽗辈迁居于蒲州(今⼭西永济)。

进⼠及第,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成⼀家。

其名字取⾃维摩诘居⼠,⼼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活。

王维⼜是杰出的画家,通晓⾳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诗歌创作之中。

刘长卿听弹琴

刘长卿听弹琴

刘长卿听弹琴刘长卿听弹琴《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苦闷情怀。

全诗如下: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

诗的前两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为我们描摹了一个音乐世界,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可见这种七弦琴音质之佳以及诗人对琴声的`酷爱与享受。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民族乐器,有七条弦,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从而引起“松风寒”三字。

“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非常形象,也引导着读者进人了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高超美妙。

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很是巧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两句则是议论性的抒情。

肃穆如松风般的琴声虽然很美,如今却成了“古调”,谁又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它?此时作者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

一个“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的稀少。

所以有人认为这两句是对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的一种状况反映,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语言简洁、委婉,情致蕴藉,手法巧妙,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曲,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水调歌头(男中音与室内乐队)-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水调歌头(男中音与室内乐队)-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水调歌头(男中音与室内乐队)-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前言《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之一,连同《长恨歌》、《满江红》、《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翘楚。

近年来,不少音乐人以《水调歌头》为主题谱曲,并演绎出不同风格的版本,其中以男中音与室内乐队的演绎较为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以《水调歌头》为主题的男中音与室内乐队演绎的版本,简单分析其特点和演绎风格,并提供一份针对该版本的音乐鉴赏教案,供学习者参考。

版本特点相对于其他版本,男中音与室内乐队演绎的《水调歌头》在编曲上更加轻盈流畅,以弦乐器为主配以钢琴、长笛等,整体音色柔和、清新,更具有现代化的感觉。

在演唱方面,男中音唱腔婉转动听,委婉凄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情感。

而且,该版本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演唱技巧,如借助压缩等效果调整音质,以及巧妙地利用一些微弱的共鸣产生更多的声响,使得声音更加富有变化。

同时,节奏明快,音乐热情奔放,呈现出与古典诗歌原作不同的感觉。

音乐鉴赏教案一、音乐基础知识1.乐器介绍室内乐队通常由长笛、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组成。

其中,钢琴是室内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其独特的音质和可塑性,能够在室内乐队中起到接合作用。

2.音乐节奏《水调歌头》的节奏如下:1-2-3-4,1-2-3-4,1-2,1-2,1-2-3-4,1-2-3,1-2其中,“1-2-3-4”表示一个小节(四个拍子),以“-”分割每个拍子,以分隔线将不同的小节分开。

二、欣赏乐曲《水调歌头》请在听完乐曲后回答以下问题:1.该版本《水调歌头》的音乐风格是什么?2.该版本《水调歌头》的乐器使用了哪些?3.男中音的唱腔特点是什么?4.乐曲的节奏有哪些亮点?三、巩固知识1.填空题钢琴是室内乐队中最_______的乐器之一。

2.判断题男中音与室内乐队演绎的《水调歌头》的音色较为刺耳。

○或×3.选择题以下哪种乐器一般不用于室内乐队?A.小提琴B.中提琴C.竖琴D.大提琴答案:C结语《水调歌头》是一首古老的诗歌作品,经过不同音乐人的演绎,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中的音乐
摘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音乐艺术源远流长,早期的民歌是在原始狩猎与祭祀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艺术,音乐代代相传,到了唐朝,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音乐更是异常丰富。

在唐代诗人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音乐的反映,仅《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诗篇显示出音乐在大唐王朝的繁荣景象。

本文主要就《唐诗三百首》中有关音乐的诗篇探讨唐朝流传的音乐和乐器。

关键词:音乐, 唐诗三百首, 诗人
音乐是一种能陶冶人的性情,抒发人的情感,沟通人的心灵的文化艺术,在古代社会,文人尤其注重自身的修养,在唐代的许多文人中,有许多以作诗成名,并且精通音乐的人。

而唐诗又是一种音乐性极强,讲究平仄对仗格律的文体,因此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借音乐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在《唐诗三百首》中,第一首有关音乐的诗歌是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1]琴是诗人的“载道之器”,但弹琴需要有人欣赏,在这首诗中,诗人在日落西山,月自东升的时候,朋友辛大却不在身边,所以发出遗憾的感叹。

“知音”二字含了高山流水的典故,面对钟子期的逝去,伯牙说:“摔碎瑶琴凤尾还,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千百年后,唐朝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抒发了同样的感情。

在《唐诗三百首》中,另一位诗人刘长卿在《弹琴》中“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也抒发了世无知音的寂寞心情。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颀有三收涉及音乐的诗歌。

其一是《琴歌》,这首诗没有从正面描写音乐,但“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3]强烈地反映出琴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从“请奏鸣琴广陵散”[4]一句中,诗人以嵇康来喻弹奏者,足见这位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李颀第二首关于音乐的诗歌是《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胡笳十八拍》由蔡琰所创,歌中叙述了她不幸的经历,以及久别家乡之苦和因归来又不得不与幼子离别等伤情。

[5]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空山百鸟散还合”[6]等诗句,对不同的人、鸟、浮云的描绘,表现出这首歌的感染力之强和演奏技艺的高妙动人。

李颀第三首关于音乐的诗歌是《听安万善吹筚篥歌》,这首诗从正面对音乐做了大量的描写,“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忽如杨柳春,林上繁花照眼新”。

[7]从动植物的变化反映了筚篥声的转变。

而“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多泪垂”[8]而句则反映了筚篥声音色适于抒发悲哀凄凉的感情。

李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种不同的乐器,表现了他对音乐有很高的素养,是演奏者的知音。

说到唐诗,不能不提的诗人是李白,在《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白有关音乐的诗歌是《听蜀僧睿弹琴》,“蜀僧抱绿倚,西下蛾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9]一开头就表现出高僧不凡的气派,挥手之间,万壑松林的呼啸之声
便不绝于耳,悠扬不绝的琴声萦绕耳际,使听者如被流水洗过一般,“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时间在挥指之间流淌,竟不知暮色已降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唐诗三百首》中,王维的《渭城曲》脍炙人口,而根据此诗谱写的《阳关三叠》更是传唱不衰。

《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进行反复变化,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这个琴歌的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平静处如泣如诉,表达着离别的悲恻,激越处慷慨激昂,给人以悲壮狂歌之感,特别是末尾处,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真挚感情。

[11]在众多的离别歌中,《阳关三叠》脱颖而出,以情感人是它的成功之处。

说到音乐,自然离不开乐器。

琴是众多乐器中音色韵味独特,利于弹奏者与听者内心深层的交流,因此备受人们青睐,许多文人也借助琴来怡情养性。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诗人隐居山林,以琴为伴,寄托自己怡然自乐的情怀。

古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音色的浑厚、纯净与清远飘渺,使人的情趣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

与琴相融合的乐器是瑟,李商隐的《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3]诗人描写的是有五十弦的瑟,而如今出土的还有二十弦和十七弦的瑟。

这首诗表达诗人无法排解的苦闷心情,而瑟在古代被当作宣泄人的内心情感的乐器,[14]这就是诗人借瑟这一意象抒情的原因。

李端的《听筝》,“鸣琴金篥柱”[15]写出了琴柱的华美,这种华贵的乐器也衬托出演奏者身份的高贵,反映出筝的音色与别的乐器有所不同,是清亮柔美,旋律抑扬顿挫,引人注意的。

琵琶的音色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得较为具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5]等诗句形象生动的琵琶声变化之急速,声音清脆响亮而富于变化。

王翰的《凉州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16]琵琶出现在边塞的战场上,说明琵琶音适合于表现悲壮慷慨的情感,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感觉。

唐朝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使得文化也高度繁荣,音乐达到一个辉煌的时期,唐玄宗、何满子等都是杰出的音乐家,《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曲子流传至今。

在唐诗中,有关音乐的优秀篇章不可胜数,在阅读诗歌的同时,也使我们得到音乐的陶冶。

注:[2]贤之著《七弦味道》第52页,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5]钟鸣远编著《不可不知的中国民乐》第106页,华夏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1] 贤之著《七弦味道》第106页,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14]修海林著《古乐集锦》上编,第60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5月北京第1版。

期其余引用诗句皆出自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