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合集下载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

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

皮亚杰从个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规律,使认识发展的规律获得了新的、全面的解释。

开辟了研究认识论的新领域。

下面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皮亚杰的几个基本论点加以简要论述。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区分为具有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的无条件反射,随后才逐渐发展出通过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

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⑵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是由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进行具体运算思维,使动作思维化,在头脑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而不完全依靠实际动作。

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概念在这个阶段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是思维从动作结构向一般地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无法使其逻辑抽象化或语言化,因而这种运算是“具体的”运算。

⑷形式运算阶段(约从11岁~15岁)。

形式运算即命题运算思维,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同时还可以将各种命题自由组合,进行命题间运算。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5)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观念产生
“屏幕效应”、“隧道效应”
– 概念: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 能知道它的存在
– 产生:≈1岁
14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 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 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 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 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 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 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A、整体性:结构内部的各成分不是相互孤立的,也不 是各因素的硬性相加或混合;结构中的各个成分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融贯性;
B、转换性: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 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
C、自我调节性:结构由于本身的规律自行调节,不需 要借助外在的因素,结构是自调的、封闭的。
13
15
第二分阶段(1~4、5月)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 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 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 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 时期。
16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 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 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 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 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 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 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 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 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4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发生认识论研究认识发展问题,解决人 (包括人类群体和个体)的认识通过怎 样的机制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 认识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方面 即逻辑——数学知识,主要指逻辑的范 畴、规律、法则。内容方面即关于世界 的广义的形形色色的物理知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四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与学术背景(一)皮亚杰的生平与著作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1.科学神童——皮亚杰●让·皮亚杰生于瑞士纳沙特尔。

●从小聪慧,勤奋好学。

11岁发表了有关鸟类动物的论文;●15—18岁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论文2.学习生涯(1)中学时期,受教父的影响,开始对认识论产生兴趣。

他一生都保持着对生物学和认识论的兴趣。

(2)1918年,他在纳沙特尔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3)1918年开始,在苏黎士大学的荣格的指导下,研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

后到法国学习,27岁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随后在比纳测验研究中心研究儿童的智力测验,并将测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他对测验不感兴趣,而开始学习的研究儿童心理学问题。

3.教学研究生涯(1)1921年经克拉帕瑞德推荐,从巴黎回到日内瓦,任日内瓦大学卢梭研究所的实验主任,1924年升任教授。

1940年克拉帕瑞德逝世后,继任卢梭研究所所长。

(2)50年代前,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

此后致力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

(3)皮亚杰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

(4)1969年,他73岁时成为第一个接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进步奖的欧洲人。

4.学术著作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30多部。

其中主要的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32)、《儿童的判断与推理》(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儿童的因果关系》(1927)、《儿童的道德判断》(1923)、《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1970)等。

(二)皮亚杰的学术背景1.哲学的影响(1)皮亚杰早年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

康德的思想对皮亚杰的影响很深。

皮亚杰力图揭示认识的普遍形式——认识的发展史以及它们所属的概念网络。

皮亚杰学派的发展观

皮亚杰学派的发展观

群集运算
①组合性(两个集可组合为一个新的集)
A+A′=B(动物+植物=生物) ②逆向性或否定性 上例中A+A′=B的逆行性是B-A=A′ ③结合性 (A+A′)+B=A+(A′+B)
④同一性
+A-A=0(鸟除了鸟=0) ⑤重复性或冗余性 A+A=A(鸟+鸟=鸟)

感知运动阶段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
一是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建立了“客体永久
性” 二是因果关系联系的形成 “客体永久性”:即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 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客体永久性的建立标 志着儿童已把主客体分化开来(在1岁左右), 即从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 体中的一个。
因果关系联系的形成: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1、12月)
在这个阶段。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
作出现。此外儿童各动作图式之间的关系更 加灵活,更加概括化。
(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11、12-1.5岁) 在这个阶段当儿童偶然发现某个感兴趣的动作结果 时,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在重复中作出一 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 来解决新问题。 (6)智力的综合时期(1.5-2岁)。 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 来寻求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中用“内部联合” 方式解决新问题。

(3)有目的动作的逐步形成时期(4.5-9月)
4个月后,儿童在视觉和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
协调,以后经常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 这样一来,儿童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自身, 而开始涉及对无的影响,物体受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后反 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的动作。于是在主体与 客体之间形成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 影响发生循环联系。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水平3--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 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认为社会道德、法律和习俗都不过是些社会契约, 当然可以改变,不同意单纯以规则来衡量人们的行 为。 •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 评价行为不仅要考虑法律的准则,更重要的还要考 虑更本质的道德原则,认为个人一贯依据自己选定 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 经典研究:“三座山”实验
• 幼儿坐在固定位置,实验者把布娃娃放 在模型周围的不同位置,问题:“布娃 娃看到了什么?”6岁以下儿童不能成功, 只能按照自己的角度选择。
•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对他人的 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4岁左右 •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错误信念任务、 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皮亚杰的发展观
• 皮亚杰的理论属于内外相互作用的 建构主义发展观,即既强调内外因的相 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 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 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 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外部的动作 • 动作 目的都是适应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 同化(assimilation) • 适应方式 顺应(accommodation)
•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 水平1--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 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认为受 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 •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 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围绕皮亚杰理论展开大量的新的研究就构成了新皮亚杰主义。

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

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制约,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出现的等,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索和解答的问题。

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

他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

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智力(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1.皮亚杰的发展观在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B.Russell)的早期观点;(2)只讲内因而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3)讲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皮亚杰认为自己的理论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的分析。

他认为,个体的每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指向于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说是儿童发展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理论。

皮亚杰本人也一直是过去几十年中儿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性来看,皮亚杰构建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在认知发展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一)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为了说明这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schema)的概念。

所谓图式,在皮亚杰看来就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

为了应付周围的世界,个体逐渐地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

同时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过程完成的。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顺应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二)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见表2-2)。

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但是,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内容简介: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

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

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兼通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和科学史。

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1924-195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1954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1972年,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创立并领导了日内瓦学派。

一生的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逻辑通论》(1949)、《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1950)、《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一本较集中、系统地阐述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的理论性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认识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

本书是皮亚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作的四篇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共有三章和两个序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教育心理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教育心理学]
培养他们成为科学家。
因此,在同化这一刺激的同时,被吸收的刺激 将改变原有图式,使儿童由只注意泥球的状态 的一个方面过渡到注意泥球的两个方面。过渡 阶段表现出的拿不定主意即是不平衡。第四阶 段,新刺激已整合到旧图式当中,新图式建成, 儿童同化与顺应达到了平衡,正确地回答了两 边一样多,获得了质量守恒概念。由此皮亚杰 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 展的内在动力。
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 教育价值
1、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作为 教师在教导儿童面对问题经认知思维学习知 识时,必先具有设身处地从儿童观点看问题 的推理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 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的思维方 式有着根本的差异。为此:
小启示:因此,皮亚杰十分强调教育必须 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即使在主体似乎 非常被动的社会传递中,例如学校教育的 情况下,如果缺少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 这种社会作用仍将无效。
4、平衡化: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 我调节。皮亚杰认为新结构或新知识的形成实际 上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 新的知识经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状态。每经过 一次由失衡到新的平衡,其认知结构就会产生一 次新的改变。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使之能够吸收 容纳更多新的知识经验,促使智力水平得到发展 和提高。
四、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发 展的因素
1、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结构,特别是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例如,当嘴唇受到刺激,婴儿就吮吸; 其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通过“先接 通的”生理机制,激发起相应的反射。
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 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 经验)的作用,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 理经验两种。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

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理解论认知可被定义为“最广泛意义的理解动作或过程,尤指从知觉和观点中获取知识的智力过程”(韦伯斯特词典中的解释)。

认知是发展心理学这个学科的核心概念。

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的观点(着重于可观察的行为)、精神分析的观点(着重于潜意识)和人本主义的观点(着重于个体成长和人际关系)有鲜明的差别,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最重要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的一个历史学者家庭,是家中的长子。

当他只有11岁时,就写了一篇关于一只白化变种麻雀的小论文。

这篇小小的文章普遍地被认为是他卓越的科学生涯的开端。

他的一生撰写了六十多本书和几百篇论文。

皮亚杰的理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而且还是社会学、理解论、经济学和法学的研究灵感来源。

他所以获得了世界范围内数不胜数的奖励和荣誉。

皮亚杰具有生物学和哲学的知识背景,这些学科的观点对他的理论和儿童发展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理论的基本思想皮亚杰称他自己的大体理论框架为“发生理解论”,因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理解是怎样形成和发展”。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人类的理解(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生物发展的扩展,其中,智力发展控制着情绪、社会性以及道德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过程作为一个生物学家,皮亚杰对机体如何适合环境很感兴趣。

他认为智力是人类特有的适合环境的方式。

机体对环境的适合反应在行为上,行为被图式控制。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点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

个体使用图式表征世界和决定行为。

皮亚杰假设,婴儿生来就具有某些图式,他将其命名为“反射”。

对于其他动物,反射一生都控制其行为,不过对于人类,只有婴儿才利用反射来适合环境。

这些反射很快就被建构的图式所取代,当图式变得更加复杂(即能支配更复杂的行为)的时候,就能够称之为结构。

当一个人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时候,这些结构就有层次地组织起来,构成主体的整个认知结构体系。

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

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

任务名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一、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并分析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2.1 认识的发生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发生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逐渐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

他将认识的发生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2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婴儿期到2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的活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的经验来建立起对物体的基本概念和行为模式。

2.3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2岁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和事件,并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反思。

2.4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7岁到11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对具体对象和事件进行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2.5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11岁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们开始具备对抽象概念和原则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对儿童教育的启示3.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强调儿童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认知能力,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教育者可以提供丰富的感官和运动体验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3.2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在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进行符号运算和逻辑推理。

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儿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浅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浅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标签: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

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

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

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一、让·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皮亚杰自幼聪慧,十岁就发表了第一个作品,描述他在公园见到的一只患有白血病的麻雀。

1918 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心理学。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 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 年任该所所长。

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先后担任过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于1954 年任第14 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50 多部,其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代表性著作包括:《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等。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该理论是一种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

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不能分离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作为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的认知著称,通常人们称他以及他的同事为日内瓦学派。

他的著作主要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4)、《智力心理学》(1950)、《儿童心理学》(1969)、《发生认识论》(1970)等,对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他的理论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以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列举了几种不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如英国罗素的观点);(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如卡尔彪勒的观点);(3)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但不讲发展(如格式塔学派);(4)讲外因也讲发展(如联想心理学派);(5)讲内因也讲发展(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不同于以上这些发展理论,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或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而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又是这种适应的本质。

主体只有通过动作形成对客体的适应,才能真正导致儿童心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它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心理或行为图式(结构)中,用公式表示为:T(结构或图式)+I(刺激,指环境因素)→AT(对刺激的反应)+E(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

而顺应,则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如从吃奶转变为吃饭)。

个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形式不断求得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从中我们认为,一旦幼儿失去了这种平衡,除了幼儿本身自发地调整之外,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咨询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达到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另外,皮亚杰对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一、让·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皮亚杰自幼聪慧,十岁就发表了第一个作品,描述他在公园见到的一只患有白血病的麻雀。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心理学。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任该所所长。

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先后担任过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于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其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代表性著作包括:《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等。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该理论是一种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

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不能分离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自我调节系统勇敢地面对环境,但不受它的左右,这一系统仍然运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忽略它,或者把自己的程序强加给环境”。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一)成熟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某些行为模式有赖于一定结构或神经通路的最早发生的机能。

例如,视知觉的各种机体条件要达到青年期才能完全成熟。

成熟主要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但成熟本身还不是一个足够的条件,而且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揭开还需给予满足的机会。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最低限度的习得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成熟无疑是一个必要因素,它在儿童发展次序不变的各个连续阶段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它不能说明全部发展过程,它只是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随着个体的成长,经验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经验“经验是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

”皮亚杰把影响心理发展的经验因素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两种。

物理经验是“由作用于物体,并通过对物体的抽象所获得的有关物体的一些知识所组成的。

例如,要想知道这个烟斗比那块表重一些,儿童就得称称这两者的重量,找出这两件物体本身之间的差异。

”逻辑数学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例如,五、六岁儿童从经验中发现一组物体的总和与它们空间排列的位置无关,与它们被计数的次序也无关。

这种情况下的经验仅指日后将发展成为运算推理的实际上带有动作性质的方面,它的意义不同于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动作所获得的经验。

”“在这种经验中,知识不是来自物体本身,而是来自作用于物体的动作。

当人们作用于物体时,这些物体的确存在那里,但也存在着一组改变物体的动作。

”“逻辑数理结构起因于主体动作的协调配合,而非由于外界物体的本身所引起。

”“物体的经验,物理实体的经验,是认知结构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但是,这个因素同样不能解释一切。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与父母、同龄人以及与特定环境中的其他人的相互作用。

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

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受文化教育不同而不同。

皮亚杰强调教育必须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相适应。

“即使在主体似乎非常被动的社会传递中,例如学校教育的情况下,如果缺少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这种社会作用仍将无效。

而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则是以适当的运算结构为前提。

”如果儿童通过成人指导的语言或教育接受有价值的信息,一定要能够理解这些信息,必须具有一个使他能同化这种信息的结构。

(四)平衡化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的,这个调节过程是发展的根本因素。

皮亚杰之所以提出平衡这个因素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第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既然有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协调,这种协调就是一个平衡的过程”。

第二,“在建构过程中,主体会进行大量的试误和调整,这种活动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我调整,而自我调整恰恰就是平衡的实质”。

“在求知活动中,主体是主动的,当他面临外部困扰时,他就要有所反应,以求得补偿,从而使他趋向于平衡”。

皮亚杰是按照控制论中的意义来使用“自我调节”这个词的,“这就是反馈和输送进行过程的意义,通过系统的渐进补偿来对它们自身作调节的进行过程的意义。

这个平衡过程采用着一系列的平衡水平的形式,这些平衡水平都具有某种可能性,称之为连续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不是先天建立的,它有着水平间的顺序连续。

当平衡没有达到第一水平时,就不可能达到第二水平,也只有平衡达到第二水平的时候,才有可能去达到第三水平。

”四、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和平衡(equilibrium)四个概念。

1.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个体通过图式在智力层面上去适应和组织环境。

图式作为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通过图式主体才能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它是与适应环境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手段相对应的智力手段。

例如,胃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结构,动物利用它成功地适应环境。

同样,图式也是适应环境并随着智力发展而变化的结构。

在生理水平上,图式“绝大部分的程序是遗传获得的”。

在认识水平上,图式可以代表一个分类系统,这一系统使他能够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和创造。

随着个体的成长,图式不断概括化和多样化。

皮亚杰认为,“任何图式都没有清晰的开端,它总是根据连续的分化,从较早的图式系列中产生出来,而较早的图式系列又可以在最初的反射或本能的运动中追溯它的渊源”。

个体具有的第一个图式是遗传获得的,婴儿出生时,图式是反射性的。

例如,吮吸反射就体现了一种反射图式,婴儿刚出生时,通常不加分辨地吮吸塞到他嘴里的任何东西,在出生后不久,婴儿学会了区分。

他饥饿时,只接纳有奶汁的刺激物,而不接纳无奶汁的刺激物。

这时,分化便出现了,婴儿便具有了两种吮吸图式,一种与有奶汁的刺激物相对应,另一种与无奶汁的其它刺激相对应。

皮亚杰认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图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

“每一图式的内容,一部分依赖环境,一部分依赖它们所依附的客体和事件。

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说明它的形式和作用能够不依赖内在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不断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非遗传的后天图式逐渐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就是图式的建构过程。

通过这个建构过程,儿童的图式逐渐发展为成人的图式。

2.同化与顺应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融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

“生物的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化,自身从来不会单独存在。

我们把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之为顺化”。

皮亚杰把这一对概念从生物学引入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来说明主体和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作同化”。

通过同化,人们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图式中,这些刺激包括感知的、运动的或概念的信息。

同化过程中,新的刺激适应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作顺应”。

有些新刺激与个体已有的图式所要求的特征不相符,这时个体要么创造一个能够把刺激纳入其中的新图式,要么改变已有图式与新刺激相适应。

顺应过程中,主体“被迫”改变自己的图式适应新的刺激,个体创造新图式或者改造旧图式。

同化引起量的变化,它的结果是增长,顺应带来质的变化,它的结果是发展。

通过同化,主体改造客体,通过顺应,主体在客体的作用下得到改造,因此,同化和顺应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是智力适应和智力结构发展的原因。

3.平衡化皮亚杰把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均衡叫做平衡。

“任何一种发展,不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种系的发展,都不能离开渐进的组织,因而也就不能离开平衡”。

“发展的理论就必然要求助于平衡概念,因为一切行为都要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之间保证平衡,或者比较一般地讲,都要在同化与顺应之间达到平衡”。

“和生理的成长一样,心理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趋向平衡的活动。

身体的进化是趋向比较稳定的水平,其特征是完成成长的过程和各种器官的成熟。

心理的演进也可以说是向着平衡的最后形式发展,构成成人的心理。

发展是一个继续前进的平衡过程,从较低的平衡状态走向较高的平衡状态。

”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不平衡状态会引发个体达到平衡的动机,并为此付出努力。

新达到的平衡形式比上一个平衡形式高级,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图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皮亚杰认为平衡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稳定性、补偿性和主动性。

平衡的稳定性特征与变动性并不矛盾。

“平衡既能是变动的,又能是稳定的,在智力领域内,我们需要这个变动的概念。

平衡与活动是同义语”。

“每一种结构都将被认为是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被限定的范围内,它们或多或少是稳定的,而一旦达到了范围的界限,它们的稳定性便丧失了。

但是,形成不同水平的各个结构,它们又将被看成是依照某种发展规律而前后相继的;以至每一结构都会产生出一个从在先水平上出现的发展过程所趋向的范围更广和更加稳定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补偿这个概念在平衡的定义中具有根本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