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

合集下载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主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 1%,英国占59. 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

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待任重而道远。

畜牧业是农村的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种植业,实现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头连着加工业和城镇市场,使产品变成现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儿年来,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提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岀台了很多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

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 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山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I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 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通过釆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

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

畜牧业的地域分布与资源配置

畜牧业的地域分布与资源配置

北方地区:以牧羊、牧牛为主,如内蒙 古、新疆、青海等地
西部地区:以牦牛、骆驼为主,如西藏、 甘肃、宁夏等地
南方地区:以养猪、养鸡为主,如广东、 广西、四川等地
中部地区:以生猪、家禽为主,如河南、 湖北、湖南等地
东部地区:以奶牛、蛋鸡为主,如北京、 上海、江苏等地
东北地区:以奶牛、肉牛为主,如黑龙 江、吉林、辽宁等地
合理规划:根据各地区的自 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制定合 理的畜牧业发展规划。
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 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
效率和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 护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
发展。
Part Four
地域分布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方向和 重点
地域分布影响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 生产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理规划 畜牧业区 域布局, 充分利用 各地资源 优势
优化资源 配置,提 高资源利 用效率, 降低生产 成本
加强环境 保护,减 少污染, 保护生态 环境
推广先进 技术,提 高生产效 率,降低 劳动强度
加强转变
加强国际 合作,引 进先进技 术和管理 经验,提 升我国畜 牧业竞争 力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畜牧业的影响 地理环境:地形、土壤、水源等对畜牧业的影响 资源条件:饲料、草场、水资源等对畜牧业的影响 市场需求:不同地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差异对畜牧业的影响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资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畜牧品种和养殖方式。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效益。 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 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景鹿是兼药用、肉用、皮用、观赏用和狩猎用的草食性动物。

养鹿业作为一种特种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

为了使我国成为世界养鹿大国、强国,在介绍国内外养鹿大国概况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在养鹿业上应采取的策略1.国外养鹿业概况养鹿业是一项稳定、长效、高效产业,各国都利用本国的优良原种鹿进行系统培育改良鹿品种,实施鹿区域发展。

目前养鹿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有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瑞典、芬兰、英国、朝鲜、韩国等,其中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是养鹿产品出口大国。

全世界饲养开发利用鹿的品种(系)为:梅花鹿、马鹿、赤鹿和白唇鹿等,饲养最达500~800万只,饲养方式有放养、圈养或放养与圈养结合等,年产鹿茸30~35万kg,鹿肉1735~2060万kg。

1.1新西兰养鹿业新西兰无野生鹿资源,19世纪中期从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引进赤鹿、梅花鹿、水鹿和美洲马鹿自然放养,20世纪90年代实行围栏饲养,目前存栏数达250~300万只,重点发展茸、肉型鹿种(系),主要品种是赤鹿。

目前年产干茸17万kg以上、鹿肉1700万kg以上、鹿皮约50万张,出口金额达3 亿新元。

新西兰广泛采用围栏轮牧饲养,每个农场饲养量为1000头以上。

新西兰建有养鹿协会,在鹿业生产经营上始终实行产学研结合、产销一体化方针,其鹿茸出口一直占有国际市场70%的份额,主要出口东南亚、日、韩和港台地区。

1.2俄罗斯养鹿业俄罗斯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养鹿业,主要品种是梅花鹿和马鹿,目前饲养量达30~50万只,年产鹿茸5~10万kg,鹿肉300~500万kg。

俄罗斯养鹿场多集中于寒冷地区,并实施了区域性发展,虽然鹿茸生长较慢,但收割、加工技术标准高,故鹿茸品质甚佳,在国际市场上很受青睐。

俄罗斯现存野生驼鹿约3000只、野生驯鹿约200万只,在其种群数量过大时也实行部分利用。

1.3加拿大养鹿业加拿大地域广阔、物草丰富,多寒冷地带,适合养鹿。

新西兰养牛业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新西兰养牛业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新西兰养牛业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一篇:新西兰养牛业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新西兰养牛业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日期:2010-12-30来源:《世界农业》2010年第8期赵伟摘要:本文介绍了新西兰养牛业生产状况,分析了新西兰养牛业的布局、生产成本及贸易状况,并提出来对中国发展养牛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新西兰;养牛业;状况新西兰是世界上主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养牛业在新西兰的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西兰人均拥有牛的头数比较多,全国平均每人拥有牛约2.3头。

从事养牛业的人员数量也比较多,奶牛养殖人员占总农业人员的26.1%,肉牛养殖人员占l1.4%。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09年度3月的畜牧业总收入为161.12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86元人民币,2010)。

其中奶制品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牛肉,二者占畜牧业总收入的69.0%。

奶制品收入为85.O3亿新西兰元,占畜牧业总收入的52.8%;牛肉收入为26.08亿新西兰元,占畜牧业总收入的16.2%。

一、养牛业生产状况新西兰牛存栏量从1961年644.5万头持续增加,1974年达峰值931.1万头后开始下降。

自2000年存栏量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971.5万头,比1961年增加了50.7%。

牛的屠宰量从2O世纪60年代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004年达最高值444.7万头,比1961年增长了93.9%。

此后屠宰量开始下降,2008年为383.5万头。

牛的胴体重自60~90年代中期持续增长,1994年达最高值188kg,比1961年增长了82.3%。

从90年代后期开始呈稳定状态,2008年牛的胴体重为165.4kg,比1961年增长了60.4%。

牛肉产量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1961年为23.7万t,为适应国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牛肉产量不断提高。

至2004年产量达到高峰70.9万t。

此后开始下降,2008年产量为63.5万t。

牛皮产量自6O~90年代中期呈上升趋势,至1995年达到高峰6.3万t,比1961年增长了1.25倍。

新西兰发展鹿业的经验及启示

新西兰发展鹿业的经验及启示

受国家外专局的派遣,辽宁农垦鹿业考察团于2003年3月18日赴新西兰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学习、培训。

此行对新西兰的鹿业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其中不乏可引发对我省养鹿业发展状况的反思以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启示的内容。

一、新西兰养鹿业的发展历程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接近我省的2倍;人口380万,城市人口比重为83%,农村面积广大、地广人稀。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约为37%,天然草场和人工牧场占全国面积51%,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新西兰原本没有鹿,英国人于1847年将鹿引入该国,主要用于英国富商进行狩猎娱乐。

由于水草丰美、树丛茂密,鹿群大量繁殖,狩猎已经很难抑制鹿群增长。

新西兰人开始感到大量的鹿啃食枝叶、青草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于是在1930年,政府把鹿划定为有害动物,并制定法规、组织专门的队伍对鹿进行捕杀。

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鹿皮行情看涨,猎户通过出售鹿皮可以维持生计;当地的中国移民又开辟了鹿的副产品如鹿茸、鹿鞭、鹿蹄筋销往亚洲的市场,由此,开始了鹿产品的商业化。

1961年,鹿肉首次出口美国,而今,德国成为新西兰最大的鹿肉进口国。

商业化的刺激使捕猎强度迅速增加,甚至直升飞机也被用于鹿的捕杀,由此导致鹿的数量急剧减少。

同时由于国际市场鹿产品价格时有波动,致使新西兰鹿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为了保证鹿产品生产的连续性和产业的稳定性,业内人士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他们认为中国人延续了2000多年的野鹿家养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经过到中国实地考察,1969年新西兰农业部颁发了鹿饲养条例,1970年第一家鹿饲养农场建立,随后,众多的饲养场纷纷建立,至此新西兰开始了规模庞大的鹿饲养业。

目前,整个新西兰的鹿场约为4320个,鹿存栏超过150万头,在全世界养鹿业中名列前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鹿业在新西兰畜牧业中已成为继养羊、养牛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养鹿的收入高于养肉羊、肉牛的收入,根据2001年的数据,每公顷牧场平均养鹿12.3头,每公顷肉用鹿年收入约为5118新元,茸用鹿年收入约为6765新元。

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概况及趋势

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概况及趋势

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概况及趋势梁小伊;黄思秀;贾伟新;石达友【摘要】结合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新世纪实现中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7(006)001【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者】梁小伊;黄思秀;贾伟新;石达友【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7.2一、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九十年代初到现在,是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时期,在各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国内涌现出了大批畜牧业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商品基地,以企业为龙头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饲料、兽药、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经济结构。

据统计,截至2004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80多个,其中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 30%,程度远远超过农业中的其他行业,发展较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5万个[1]。

但是,由于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水平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畜牧业产业化观念淡薄目前在国内许多地区还存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格局,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户还存在小农观念,对畜牧业发展前景和潜力认识不够,投入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实现区域化管理、专业性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其次,有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规模化养殖和区域化布局是两国畜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产业化程度高是两国畜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一、国际牧草生产与贸易概况(一)国际牧草生产情况1、国际牧草生产基本情况(1)牧草产业地位牧草属于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牧草生产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

美国牧草年产值约110亿美元,仅次于玉米和大豆。

草产业已成为美国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发展健康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改良中低产田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面积和产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牧草生产的主要国家,2009年,美国牧草种植面积为2435.4万公顷,产量1.52亿吨;青贮玉米面积为241.4万公顷,产量1.12亿吨;加拿大牧草种植面积为737.9万公顷,产量3043.2万吨;澳大利亚各类干草产量超过650万吨,青贮饲料干物质产量约220万吨。

(3)单产国际上牧草平均产量高达7500~10000kg/hm2,并形成专业化的草种生产产业带,草种产量达1100~1400kg/hm2。

(4)牧草品质国际牧草发达国家牧草品质较高,牧草收获田间损失在5%以下,贮藏损失在3%~5%。

以美国紫花苜蓿干草为例,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6%~20%,虽苜蓿品质分为5个等级,但一级品苜蓿干草占到全部苜蓿干草产品的70%以上,粗蛋白含量18%以上。

2、国际品种结构和加工情况根据牧草原料的不同,草产品分为紫花苜蓿、猫尾草、燕麦、黑麦草、高羊茅、苏丹草、狗牙根,以及豆科和禾本科混合干草等产品。

全球生产加工的草产品主要包括干草(hay)、青贮饲料(silage)、草块与草颗粒(cubes)、草粉(meal)、秸秆(straw)和叶蛋白(leaf protein concentrate)等六大类。

(二)国际牧草贸易状况国际牧草贸易主要有苜蓿草粉及颗粒(19.4%)、苜蓿干草(9.9%)、秸秆及谷壳(12.8%)、非豆科干草(8.2%)等。

2008年,国际牧草产品贸易量为694.40万吨,贸易额(22.89亿美元)比1962年增加了近87倍。

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

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

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畜牧业作为全球食品生产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合作与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畜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合作和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的现状、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的现状国际合作畜牧业的国际合作主要包括技术交流、品种改良、疫病防控、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优质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全球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畜牧业合作机制和平台,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

这些组织在推动全球畜牧业发展、动物保护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畜牧业产品贸易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肉类、奶制品、蛋类等产品。

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畜牧业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品种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据统计,全球畜牧业产品贸易量逐年增长,其中肉类贸易量已超过千万吨。

主要贸易国包括欧盟、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通过出口畜牧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的重要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可以帮助各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草原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发展肉牛产业,而饲料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发展养猪产业。

通过国际合作与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国际合作与贸易为各国畜牧业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各国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畜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对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兽药、肉类加工等。

此外,畜牧业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羊业分会新西兰羊业考察第五篇--新西兰牛羊协会拜访交流

羊业分会新西兰羊业考察第五篇--新西兰牛羊协会拜访交流

羊业分会新西兰羊业考察第五篇--新西兰牛羊协会拜访交流本次新西兰羊业考察得到了新西兰牛羊肉协会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再与新西兰牛羊行业协会南岛总经理John Ladley先生交流后,考察团对于新西兰的羊业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新西兰牛羊协会是由农场主组成的行业协会,旨在帮助农场主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决策,及提升行业集体收益。

该协会从事四大领域的活动:从事四大领域的业务活动: 农场(为整个农场系统提供研发和技术成果转让)、市场(提供市场战略增加新西兰肉类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占有率)、人员(培养领导能力提高牛羊肉企业的市场地位并保持技能水平)和信息(提供可靠信息和分析支持更好的决策。

团队成员认真听取John Ladley先生的介绍,并在之后进行深入互动交流首先John Ladley先生介绍新西兰市场和羊业的整体情况,他讲到:新西兰牛羊肉协会是行业组织,协会总部在惠灵顿,海外在中国、英国、比利时都设有分部,用于牛羊肉贸易和产业的交流。

新西兰国土面积的30%用于放牧养殖牛羊,因此协会非常重要,要保障广大11500个会员农场主的权益和利益,还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稳定经济和民生的重要责任。

协会的经济基础是会费,通过在屠宰时候按照头数来计算会费总额,农场主养殖一只羊是0.7元纽币,一头牛是5元纽币,一年下来协会会费在3000万纽币左右。

协会的工作职责有着六大领域,1、促进经济发展2、会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核心的550个左右的会员沟通,从他们那里采集数据和信息便于分析了解羊业发展情况,以便制定政策和掌握行业发展趋势。

4、行业扩展,从提高产量提高效益。

5、行业创新发展,科研发展利用6、海外市场的开发6、给政府提出建议和制定政策,并将政策有效实施协会的目标就是要保障农民有很好的收益,牧场更好的发展,这样才能得到新西兰民众的支持。

目前行业协会关注的4件事情,1帮助农户更好的效益 2和政府共同制定政策并与公众沟通,将政策更好得到农场主的理解和执行 3海外市场开发4强化环境意识。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摘要:新西兰就是一个畜牧业十分发达得国家,畜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并且无可取代得地位,乳制品与肉制品就是最大得单项出口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量得22%与14%。

可见畜牧业对新西兰得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得影响作用,甚至畜牧业得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新西兰经济得进退状况。

关键词: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一、新西兰国家概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 介于赤道与南极之间, 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国土总面积26、 75万hm2 , 总人口约380 万, 海岸线长6 900km, 全境多山, 平原狭小,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新西兰就是经济发达国家, 以畜牧业为主, 羊肉与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粗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得40 % , 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60 %以上。

政府历年来一直推行减少国家干预, 发展市场经济, 紧缩财政开支得政策。

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面积729hm2 , 占国土面积26、 8 % , 其中具有经济价值得木材林约200 万hm2 , 每年种植人造林4 万hm2。

渔产丰富, 200 海里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 万吨。

工业以农业牧产品加工为主, 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与木材加工等轻工业, 产品主要供出口。

其农业高度机械化,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

二、新西兰畜牧业简介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

新西兰就是世界上最重要得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得80%左右,从事畜牧业得人口约占农业人口得80%,就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得国家。

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与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与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

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

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

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农业部朱丕荣一、畜牧业概述1.畜牧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畜牧业是从事动物的饲养、繁殖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产业。

畜牧业经营种类多、范围广,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鸵鸟、鹌鹑、兔等家畜家禽饲养业。

鹿、麝、狐狸、貂等野生经济兽类驯养业以及养蜂业等。

发展畜牧业,能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和草、树叶等),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要的肉、蛋、奶等副食品,为轻工业提供皮、毛、羽等原料,为农村提供役畜力,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同时可充分利用家庭剩余劳动力积累资本,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能反映一个国家农业整体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

不少发达国家都是农牧并重,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西欧各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都超过1 /2,如德国占61 %,法国占70%以上,英国占60%以上;北欧则以畜牧业为主,丹麦、瑞典是欧洲肉奶及其制品的供应基地:东欧国家也重视发展畜牧业,苏俄独联体、捷克的畜牧业比重均占50%以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占45%左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0%和80%:亚洲的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发展畜牧业。

现在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30%以上。

一些发展中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在逐步增长,一般也在2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1 978 年为1 5%,2007 年上升到33%。

2.全球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变化从全球畜牧业生产制度看,大体分3 类:一是放牧型。

世界草地面积31 .5 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24%,为耕地的1 .2 倍,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放牧型经营一般较为粗放,致使草地资源退化,在一些半干旱地区正逐步向集约化和农牧结合的混合农作制发展,其肉奶产量约占世界的1 0%。

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易全景图(附中国与新西兰主要进出口产业数据)

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易全景图(附中国与新西兰主要进出口产业数据)

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易全景图(附中国与新西兰主要进出口产业数据)新西兰作为第一个与中国结束入世双边谈判、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且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且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已经赶超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而新西兰也成为了中国全球五大食品供应国之一。

未来在中国与新西兰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动下,两国双边贸易关系还将进一步加深。

新西兰对外贸易现状总览1、2018年新西兰对外贸易额继续回暖2009-2019年,新西兰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波动变化。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新西兰对外贸易额大跌22.1%,随后进入上升通道,实现连续5年的增长;2015-2016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新西兰乳制品出口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新西兰对外贸易额明显减少;2017年以后,新西兰对外贸易总额开始回暖,2018年全年进出口额为83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7%。

而2019年一季度,新西兰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再次小幅下跌0.1%至201亿美元。

2、新西兰连续7年处于贸易逆产状态自2012年开始,新西兰连续7年处于贸易逆产状态。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数据,2018年,新西兰出口398.4亿美元,增长4.6%;进口437.5亿美元,增长9.0%;贸易逆差39.1亿美元,大幅增长了91.0%。

具体来看,澳大利亚是新西兰最大贸易顺差国,2018年顺差额为13.1亿美元,下降2.6%;此外,新西兰对中国香港的贸易顺差为7.2亿美元,位居第二。

而新西兰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德国和阿联酋,2018年的逆差额分别为16.1亿美元和14.1亿美元,其中,对德国的贸易逆差小幅下降了1.6%,对阿联酋的贸易逆差则大增75.6%。

3、新西兰的出口目的国分析:中国是新西兰出口第一大国分国别(地区)看,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新西兰最主要的出口国,2018年,对两国的出口额分别为96亿美元和63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2.2%和1.1%,出口额合计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40.1%。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丙农业地域类型( )A.水利工程量大B.劳动力投入多C.专业化程度高D.生产规模小西欧是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西欧适宜乳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主要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宜林草生长B.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C.科技发达,精饲料种植面积大D.河流稀少,草原面积广阔4.西欧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交通便利C.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下表示意某年我国良种奶牛分布(单位:万头)。

据此完成下列题。

5.表格信息反映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在A. 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B. 西北、东北、华东地区及小城镇周围C. 西北、青藏、华北地区及小城镇周围D. 青藏、东北、华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6.影响我国乳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 科技和消费市场B. 交通和消费市场C. 饲料供应和消费市场D. 消费市场和政策新疆天山牧场相对高度较高.牧民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高度的牧场放牧生活,这种现象被称为“转场”。

如图为天山某处四季牧场“转场”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转场”属于A. 迁移农业B. 游牧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乳畜业8.天山牧民转场放牧A. 获得充足的饲料B. 增大草场资源的压力C.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 满足不同畜种的摄食需求下图是英国南部年降水量(单位:毫米)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A地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A.水稻B.小麦C.牛肉D.花卉10.B地是英国乳畜业发达的地区,它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和气候B.人口和交通C.气候和位置D.地形和劳动力下图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

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摘要:新西兰是一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并且无可取代的地位,乳制品和肉制品是最大的单项出口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量的22%和14%.可见畜牧业对新西兰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甚至畜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新西兰经济的进退状况。

关键词: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概况一、新西兰国家概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介于赤道和南极之间, 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26. 75万hm2 , 总人口约380 万, 海岸线长6 900km,全境多山,平原狭小,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 以畜牧业为主,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粗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 , 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60 %以上。

政府历年来一直推行减少国家干预,发展市场经济,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

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729hm2 , 占国土面积26. 8 % , 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林约200 万hm2 , 每年种植人造林4 万hm2。

渔产丰富, 200 海里经济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 万吨。

工业以农业牧产品加工为主, 主要有奶制品、毛毯、食品、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

其农业高度机械化,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

二、新西兰畜牧业简介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

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

91万公顷、耕地75。

94万公顷。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

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

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

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

新西兰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西兰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西兰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介绍了新西兰养羊业生产状况,分析了新西兰养羊业的布局及贸易状况,并提出其对中国发展养羊业的启示。

关键词新西兰;养羊业;发展现状;中国;启示新西兰是世界上主要的养羊国家之一,养羊业在新西兰的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年度的畜牧业总收入为161.12亿新元。

其中绵羊肉收入为21.69亿新元,占畜牧业总收入的13.5%。

羊毛收入为4.40亿新元,占畜牧业总收入的2.7%。

1新西兰养羊业生产状况1.1绵羊生产状况绵羊存栏量从1961年4 846万头持续增加,1982年达历史最高值7 030万头后开始下降,从2000―2006年开始一直保持4 000万头左右,2008年为3 408.8万头,比1961年减少29.7%。

绵羊的屠宰量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呈波动性上升趋势,80年代后期呈下降趋势[2]。

1961年为2 726万头,至1985年达最高值5 070万头后开始下降。

2008年屠宰量为3 360万头,比1961年增长了23.3%。

绵羊的胴体重自60年代缓慢下降,1961年平均为16.7 kg/只,而1985年达最低值14.3 kg/只。

此后开始缓慢上升,2008年胴体重为17.7 kg/只,比1961年增长了6.0%。

绵羊肉产量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呈上升趋势,80年代后期开始下降,从90年代开始趋于平稳。

1961年产量为45.7万t,至1985年达到高峰72.8万t,比1961年增长了60%。

此后开始下降,2008年产量为59.8万t。

绵羊皮产量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呈波动性上升趋势,80年代后期逐渐下降,从90年代后趋于平稳状态。

1961年产量为7.6万t,至1986年达到高峰14.9万t后开始下降。

2008年产量为14万t,比1961年增加了84%。

1.2山羊生产状况山羊存栏量从1961年2.8万头持续增加,1976年山羊存栏数升高为7万头,至1988年达历史最高峰130万头后开始下降,2002―2005年保持稳定在15.4万头左右,2007―2008年略有下降。

新西兰和中国的畜牧、渔业发展有何不同?

新西兰和中国的畜牧、渔业发展有何不同?

新西兰和中国的畜牧、渔业发展有何不同?
1. 畜牧业发展
在畜牧业方面,新西兰和中国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畜牧品种选择方面,新西兰选择的是纯种产品,而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偏好会选择不同种类的家禽、畜牲养殖。

其次,新西兰注重大规模、现代化养殖模式,不允许养殖场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而在中国,农村居民兼容了传统习俗,许多农户仍然坚持“放养”方式,允许动物在户外活动,但有时会对生态带来影响。

此外,从养殖成本考虑,新西兰的养殖业被视为越来越高科技化,而中国养殖业还未达到这一水平。

2. 渔业发展
在渔业方面,新西兰和中国有着不同的渔业发展方式。

首先,新西兰注重可持续渔业发展,大量使用了先进技术实现全程可追溯,保护海洋生物,防止过度捕捞带来的环境问题。

而中国渔业管理相对薄弱,难以实现全程可追溯。

其次,新西兰渔业主要以出口为主,主要食用鲈鱼、鲑鱼等品种。


中国自己也有很多不同的渔业特色,比如红田鱼、四川柴鱼等多种不
同的食材都是出自中国海洋。

3. 政府扶持
政府的扶持也是两大国家在畜牧、渔业上另一个不同之处。

新西兰政府致力于农村发展,每年都有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

而中国
政府在过去也制定了各种政绩工程,但部分地区的农民收益并不明显。

近年来,中国农业政策的发力也越来越强,投入也不断增加。

两国在畜牧、渔业上的发展方式、政策扶持、产业布局等各方面都有
明显的差异,这也决定了两国在未来畜牧、渔业上的不同发展方向。

草地面积与羊群数量的关系

草地面积与羊群数量的关系

秋风渐起,风沙渐大,风沙的源头是沙漠吗?其实在我国,风沙最主要的源头是正在荒漠化的草原。

最近5年,过度放牧使中国草原荒漠化不断加剧,中国戈壁滩面积扩大了5万多平方公里。

然而畜牧业大国新西兰却实现了生态与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其原因是在于“草畜平衡”。

“草畜平衡”带来经济、生态双发展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的一个岛国,主要由南北二岛组成,面积仅为27.05万平方公里,由于四面环海,加之纬度较低,四季阳光充沛,降水适量,因此新西兰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牧业的气候条件。

目前,新西兰畜牧业用地占其国土总面积的一半。

据新西兰统计局统计,2001年新西兰绵羊存栏总量为4398.7万只,牛927.4万头;2001年新西兰出产肉类120.9万吨,羊毛17.8万吨,黄油39.1万吨,奶酪25.4万吨。

粗羊毛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新西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国。

为什么国土面积狭小、劳动力稀缺的岛国新西兰畜牧业能如此发达?陈佐忠教授告诉记者,这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极大关系,但是毋庸置疑,新西兰人对畜牧业资源的合理管理也是畜牧业发达的重要原因。

在新西兰历史上也曾因过度放牧而产生过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草场终于得到恢复。

新西兰人逐步认识到,发展任何产业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此后新西兰在发展本国畜牧业时严格遵从“草畜平衡”原则,即有多少草养多少家畜,尽量使草场的产草能力与家畜所需牧草总量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让家畜数量变化曲线与牧草产量曲线保持一致“草畜平衡”看似简单,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却不小,为了做到这一点,新西兰人对自己国家的气候和草场生长情况做了仔细的研究分析。

由于新西兰全年降水量并不均匀,降水曲降水少,而雨水充足的时候也正是牧草生长旺盛的时间。

为此新西兰农场主通过调整家畜的配种期,使家畜的数量变化曲线与牧草产量曲线保持一致,即让家畜产仔期与牧草生长高峰期重合,等到了牧草生长低谷期,则淘汰一些病畜幼畜,使总存栏量下降,减少对草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新西兰畜牧业之比较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小岛国,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

尽管国家小、人口少,但新西兰的畜牧业生产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每年有大量的羊、羊毛、羊肉、牛、牛肉、牛奶及奶制品出口到美洲、欧洲以及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畜牧业高度繁荣发达是不是一定会造成草场退化,并进一步影响到环境呢新西兰用事实告诉我们,不会。

只要在发展畜牧业的时候讲究科学发展,避免杀鸡取卵式的恶性开发,就可以做到畜牧业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

如今新西兰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洁净,临海沿岸海水清澈,号称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新西兰的畜牧业现状2002年,新西兰农业用地公顷(折合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和耕作业用地占全国农业用地的76%,大约12万平方公里。

畜牧业用地和耕地又可以细分为畜牧业用地公顷(万平方公里),耕地759440公顷2002年新西兰畜牧业牲畜存栏数量大致如下:奶牛5161589头,肉牛4494678 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267头;绵羊只,山羊153084只,绵羊和山羊合计只;鹿1643938头,马75856匹,另有猪等非食草性动物,数量不多,这里忽略不计。

(一点感慨:统计资料非常详细,牲畜数量精确到个位数,不但有牲畜总量,而且把牲畜按照年龄、性别等标准细分为若干小项,每项都有详细的数字。

)中国的畜牧业现状大致如下中国的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400万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利用的草原面积31333万公顷(万平方公里)。

2002年牲畜存栏数量为:羊万只,其中山羊万只,绵羊万只;牛万头,马万匹,驴万头,骡万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2002年统计年鉴,内蒙古在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中属于畜牧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内蒙古全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总面积达万公顷(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 7%,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68万平方公里)(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

2002年内蒙古牲畜存栏情况为:牛万头,马万匹,驴万头,骡51万头,羊万只(其中山羊万只,绵羊万只)(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和新西兰的畜牧业简单对比为了简化对比,我们把马以及中国牧民饲养的驴、骡都算做牛,把新西兰的鹿算做羊,则2002年中国用313万平方公里的草原面积,饲养了万只羊和万头牛(含马、骡、驴)。

新西兰用万平方公里的牧场,饲养了万只羊(含鹿)和万头牛(含马)。

中国的草场面积是新西兰的27倍,在牲畜存栏数量上,羊的数量只有新西兰的倍,牛的数量只有倍。

如果按照1头牛=5只羊的比率换算,新西兰万平方公里的牧场面积折合17250万亩,饲养的牛、羊折合万只羊,则平均每亩草地养只羊,或者说每只羊占用了亩草地。

中国的牧场面积313万平方公里折合469500万亩,饲养的牛、羊折合万羊只,则每亩草地饲养了只羊,或者说每只羊占用了亩草地,承载量或者资源利用率不到新西兰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在生产效率、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

我们再拿内蒙古的数据和新西兰做个简单对比。

内蒙古可利用草场面积68万平方公里,是新西兰的倍,而在牲畜存栏数量方面,羊的数量为万只,和新西兰的万只大致相等,少了大约180万只;牛的存栏量只有万头(含马、骡、驴),和新西兰的万头相比,只有新西兰的55%。

按照1头牛=5只羊的比率换算,内蒙古牧场面积68万平方公里折合102000万亩,饲养的牛、羊折合万只羊,则每亩草地饲养了只羊,或者说每只羊占用了亩草地。

和新西兰每亩只羊或者每只羊占用亩相比,两者在生产效率、自然资源利用的差距更加明显,内蒙古草原的单位面积承载量大约只有新西兰的八分之一。

科学技术和产权制度是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中国草场的承载量比新西兰低了许多,但草场退化程度却极其严重。

新西兰的草场承载量比中国高了许多,但环境保护的非常完好。

是什么原因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并不是用游牧或者定牧就可以简单解释。

科学的畜牧业生产技术和清晰的草场产权关系,是新西兰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也是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原因。

新西兰的草场都被分割成了一个个牧场,属于农场主的私有资产,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早已经放弃了游牧作业,牧民定居在牧场,但这种定居并不意味着“定牧”。

牧民在牧场上每隔一段距离打下一个木桩,然后用铁丝把木桩串连起来,筑成篱笆或栅栏,把一块大的牧场分割成若干块封闭的小块草地。

一块小草地承载牛、羊若干天后,牧民就把牛、羊赶到另外一块,让放牧过的草地休养生息,类似于农民的“轮耕”或者渔民的“休渔”。

笔者在新西兰的牧场亲眼看到牧民们骑着四轮越野摩托车带着牧犬到牧场,停下车,打开栅栏的门,吹一声口哨,牧犬从车上跳了下来,咆哮着冲进圈着牛羊的小块封闭草地,把里面的牛羊赶出,并按照主人的指令,把牛羊赶进另外一小块封闭草地。

牛羊更换场地完毕后,牧民把栅栏门关好,跨上摩托车,点火发动,吹口哨催牧犬上车,然后骑着车带着狗扬长而去。

过若干天以后,再次带着牧犬回来,重复前几天的工作,驱赶牛羊再次更换场地。

除了这种一目了然的更换场地的生产作业方式以外,农场主们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维护牧场,包括兴修水利设施、培育牧草、改良草种、优化土壤、施肥、除虫等。

当牧场出现牧草产量下降或者严重退化等非常情况时,牧民会象农民种庄稼一样,把牧场彻底犁一遍,耙平,种上草籽,施肥,细心管理,过一段时间牧草象庄稼一样长了起来。

这种人工种植草地的牧草产量自然高过天然草地的产量,因此牧民在提高单位面积牲畜承载数量的同时,不会对草地造成破坏。

从新西兰的养殖业生产方式可以看出,清晰的产权关系对保护草地非常重要。

如果草地的产权关系不清晰,谁都想在上面放羊,赚得钱属于自己,草地退化了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那么牧民自然是放得牛羊越多越好,其结果必然破坏了草场,造成草场承载量下降的严峻局面。

当草地产权清晰,属于牧民自己的私有财产时,牧民就会改变自己的生产作业方式。

如果单位草地上的牛羊太多,超过了一个合理的数字,草地退化,吃亏的是自己,牧民自然会减少牛羊数量。

当单位草地上的牛羊不足时,草地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时,牧民就会增加牛羊数量,或者收割牧草出售。

当草地产权清晰时,为了能在有限的草地上获得尽可能多收益,牧民会积极投入资金,改善牧草的品质,种植优质、高产的草种,提高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从而提高单位草地的牛羊承载数量。

同时牧民也会培育、饲养合适的牛羊品种,科学饲养,提高单位牲畜的肉、毛、奶等产品的产量。

通过这些途径提高经济收益,而不是依靠简单的提高牛羊数量的方式。

事实上在1980年,新西兰羊的存栏数量高达7000万只左右,当生产效率提高以后,羊存栏量缓慢下降到2002年的4000万只水平。

在羊数下降的同时,羊肉、羊毛等产品的产量却和1980年时相差不大。

要做到这些,都需要通过提高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途径来实现,并不是简单的游牧或者定牧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先进的畜牧业生产技术,游牧同样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如果完全禁止放牧,虽然保护了环境,但又会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果产权不清晰,就没有人真正关心草地退化问题,也没有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保护草地,维持可持续性发展。

产权不清晰,就没有人行动起来,把资金投入到草地上,改善土壤、兴修水利、培育牧草,从而改善整个草地环境。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投入了资金,培育了牧草,结果别人赶着牛羊过来游牧。

牛羊养肥了他赚钱,草地退化了他又赶着牛羊到别处游牧。

换了你,你愿意投入资金改善草地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宁愿充当不劳而获的游牧者,而不愿意充当投资种草的人。

如果只有索取,没有培育,别说是草地,就是一台没有生命的钢铁机器,缺乏必要的保养、整修也会出故障,何况是草地这样的有机生物系统呢经过长期的无度索取、开发,却又缺乏和索取相对应的适当的资金投入、维护,草地能不退化吗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立中、王云霞的研究,“(建国后)至1980年代初,国家对北方草地的投资约47亿元,平均每公顷草地投资仅15元,若以37年平均分配,每年每公顷草地平均~元”(张立中、王云霞,《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连续37年平均每年每亩草地只有区区2~3分钱的投资,完全是一种只管放牧不管养草的恶性掠夺型生产方式,如何解决中国目前的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解决草原退化的问题,理论上很简单,那就是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生产中的破坏)、界定草地产权(可以吸引牧民投资牧场改良草地,也可以调动牧民主动保护草原的积极性),但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却非常困难。

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可以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引进、吸收,但按照目前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制度,明确草地产权归属只能是空想。

只要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还被坚持着,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草场产权的归属问题。

牧区推行“两权一制”虽然是在草地产权归属方面的尝试(所谓两权一制,是集体所有权和牧民使用权加上承包制),可惜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先天不足注定了其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或者退一步,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下采用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通过行政手段强制降低单位草地的牲畜承载数量、局部地区强制禁牧、不顾成本地大量投入巨额资金改良草地等,如此也可以减缓目前的草原退化问题,甚至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实施这些措施的难度估计和厘清产权归属的难度差不多,行政效率上能否落实强制降载如何解决强制禁牧状况下的牧民生计问题财政有没有能力承受巨额的草地改良资金都值得怀疑。

由此看来,草原退化问题暂时很难解决,衍生出来的沙尘暴问题,估计短时期内也不会有彻底解决的好方法,北方的朋友们需要有继续迎接沙尘暴侵袭的心理准备。

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冀望海内外华人在各个领域共同努力,早日解决这个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