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封建”的三层涵义

合集下载

何为封建

何为封建

何为封建一封建涵义的变迁封建的古今意思有很大不同,先秦的“封建”有两重要义:其一, 在形式上建立武装据点, 解决幅员辽阔的国土(即家族)安全问题, 防卫目标主要是异姓种族;其二, 封国的原则是血缘关系, 目的在于维护王族一姓的统治。

i秦汉以后,封建的涵义常常作为与郡县制的对立物出现,成了封爵而不治民的制度的代名词。

封建的涵义的变化最初的萌芽来自于严复的翻译,在翻译西方的feudalism时严复最初没有将其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简单对译。

问题出在严复不久后发表的另一部译著《社会通诠》上,在这部书里, 他第一次将feudalism 译为“拂特封建制”或“封建制”, 从而将西欧的feudalism 与中国的传统社会完全对应起来, 后者不仅包括先秦时代, 也包括秦代至清代。

问题缘起于严复简单的套用“社会进化论”所导致的。

人类学进化论有两种:一种是古典进化论, 另一种是新进化论。

封建社会明显是受西方单线进化论影响的产物。

在社会进化图式不可颠覆的大背景下, 严复将feudalism 与“封建”对译, 相当于将西欧中世纪与中国传统社会等同划一, 对后者的认识与描述, 仅是借用中文“封建”一词的外壳, 实际上将中国的历史纳入西方的模式, 按照西欧的逻辑进行演绎, 并且标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性。

可见, 直至20 世纪初叶, 中国的学界与政界所论“封建”, 都是从国体角度作中、西比较的, 把中国的西周封建制与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日本中世及近世的武门柄政视作近似的国体、近似的政治制度, 内容为封土建国、贵族领主执掌封地、国家主权分散, 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恰成对照。

封建”含义在中国发生畸变, 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初中期共产国际术语的传播, 正式展开于1929 年前后的社会性质论战。

在共产国际文宣材料和中共报刊及国民党左派书刊中,“封建”一词的意思开始悄然变化。

例如:论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三元素, 其“第二种元素, 是畸形的封建制度政治形式”, 并认为中国“封建制度于政治上实在未曾死灭……直到清朝末年还是存在, 经济上又何尝可以说封建制度完全消灭于秦灭诸侯之后呢?”“中国社会史论战”, 正式使“封建”一词泛化, 并被赋予学术形态, 从而得以定型。

论述题

论述题

论述题1、试论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涵义:中国虽仍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但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的经济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这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基本特征(要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日益衰败的中国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自然经济的基础虽遭破坏,但依然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的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2、概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基本内容及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并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1)三民主义基本内容:“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其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封建主义与英国有限王权的形成 胡琦

封建主义与英国有限王权的形成    胡琦

2017第10期“有限王权”的理论与实践是中世纪英国政治史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探索与争鸣中,人们形成了三种理论模式。

第一种理论模式是19世纪学者斯塔布斯提出的“议会君主制”(parliamentary monarchy )。

他认为,早在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英国就形成了具有现代宪政民主色彩的有限君主制。

第二种理论模式是以梅特兰(F.W.Maitland )为代表的法律解释路径,认为普通法拥有至上权威,王权处于法权之下。

第三种理论模式是厄尔曼(W.Ullmann )提出了“封建契约”理论,认为英国封建制中领主和封臣的契约关系是有限王权形成的原因所在。

〔1〕斯塔布斯从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关系开展研究,认为中世纪英国已建立议会主权,王权在议会之下。

与之不同的是,厄尔曼则认为君主与贵族的封建契约关系使他们结成共同体,王权处于共同体之下,从而建立了有限王权。

另外一位学者S.B.克莱姆斯(S.B.Chrimes )认为有限王权取决于“国王、贵族和平民组成的三个等级”。

〔2〕克莱姆斯、厄尔曼都认为社会等级关系,才是形成有限王权的真正原因,从而修正了斯塔布斯的观点。

麦克法兰(K.B.McFarlane )深化了克莱姆斯的观点,深刻地指出,斯塔布斯仅仅从议会制度层面研究王权问题,忽视了人的因素的作用。

在麦克法兰的影响下,科斯(Peter Coss )、贝内特(Michael Bennett )主张从封建契约关系、土地产权等引起的贵族与国王、贵族与乡绅的关系因素入手研究王权问题。

〔3〕随后,麦克法兰的再传弟子们,新生代学者克里斯蒂·卡彭特(Christine Carpenter )、R.马蒂克特(J.R.Maddicott )、M.阿莫诺(M.Ormrod )等人从更为广阔的视野重新阐释了中世纪英国王权。

卡彭特不赞成厄尔曼,认为13胡琦封建主义与英国有限王权的形成[作者简介]胡琦,重庆行政学院讲师,博士。

摘要:英国走了一条与欧洲大陆不同的封建主义道路,通过建立普通法体系、私有财产制度,保障了贵族们的封建法权和自由,从而为有限王权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社会与文化基础。

如何正确理解“封建主义”

如何正确理解“封建主义”

人教新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而其中的反封建中的封建一词究竟是封建主义、封建制度,还是封建社会成为不少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区分这几个概念,核心就是要理解什么是封建主义,这对于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封建与封建主义的古今含义的发展变化“封建”一词的语源,出自《尚书》和《左传》。

“封”,即分封。

“建”即建邦国。

分裂国土,建立诸侯及封君的小邦国,这是这个语词的本来语义。

其可溯源于西周时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封建就是个人不拥有资产,资产是由最高层开始往下分封。

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封建、封建主义(Feudalism)是欧洲近代用语,最初见于中世纪的拉丁文书籍,严复于1901年翻译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译名为《原富》,南洋公学译书院1901年出版)时将它译为“拂特”,并在按语中叙述其制(注:从这个按语看,严复所译称的“拂特”,实即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之制。

)。

那么欧洲近代用语封建、封建主义(Feudalism)的含义是什么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的解释是:“feudalism”,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

而马克·布洛赫著的《封建社会》一书中,封建主义主要指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具体是指封主与封臣的关系,封主封臣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土地的分封制度,等级分权制度,国王抑或是中央权力势微,传统的法律习惯等。

综合这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封建、封建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封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主要就是最高统治者把土地、人民往下分封给大臣,同时作为义务大臣要给最高统治者交纳贡赋、或派兵随统治者打仗等,实质就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并存的契约关系。

联系到我们古代史的内容可能你就会发现,我们所说的封建社会指秦、汉到明、清这两千多年的历史,很难找到与西方的封建、封建主义相同的地方,而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实行过“封建”制度——即封土建国的商、周时代,人们不称其为封建制度,却称之为“奴隶制”。

简析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

简析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

简析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在近代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问题,什么是“封建传统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

于是根据教学中的经验和其他历史同行的理论研究,为教学的方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特总结成文,便于同行参考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文明的古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中国酝酿出一个十分稳定的文化传统,一个和封建统治牢牢结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封建传统思想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儒家思想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核心。

一、以封建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

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理论源自法家思想体系,秦始皇开始确立。

汉代儒家思想为君主专制又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君权神授”思想,同时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最终确立封建君主专制几千年的神圣合法地位。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封建君主专制为核心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政权机构和等级制度,维护着制度的稳定,直到辛亥革命所推翻。

封建的等级制度下君臣纲压制人民的反抗意识还派生出以高压低的官僚主义;父子纲和夫妇纲限制妇女地位,派生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观念;皇帝是天下至尊的“天子”,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专制制度下的人民被剥夺一切权力,失去了人格,“民卑君尊”。

维新变法用兴民权、辛亥革命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旗帜鲜明的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观念的不合理性。

二、以重农抑商为中心的农本经济思想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对封建的理解

对封建的理解

对封建的理解
封建,这俩字儿咱中国人可太熟悉啦!它呀,就像一个大网,把过去的人们网在里面。

你想想看,封建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家长有着绝对的权威。

在那时候啊,等级森严得很呢!皇帝高高在上,下面是官员、贵族,再下面是平民百姓。

这就好比一座金字塔,越往上的人就越有权力和地位。

这多不公平呀,凭啥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高高在上,而有的人就得一辈子被压在下面呢?
封建还像一个大笼子,把人们的思想也给关住了。

大家都得按照那一套老规矩来,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女人吧,得裹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

这多憋屈呀!人又不是机器,咋能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呢?
而且封建时代啊,土地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地,却只能得到那么一点点,大部分都被地主给拿走了。

这不是欺负人嘛!这就好比农民是牛,辛辛苦苦耕地,最后奶和肉都被别人抢走了。

咱再说说那时候的婚姻。

很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还没见过面呢,就被安排在一起了。

这能有啥感情呀?就像把两个陌生人硬凑在一起,还指望他们能幸福美满,这不是开玩笑嘛!
封建的影响可深远啦,直到现在有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影子呢。

但咱现在可不一样啦,咱们生活在新时代,人人平等,都能追求自己的梦想。

谁也不能随便欺负谁,这多好呀!
咱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呀,可不能再回到封建那个老一套里去。

咱要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飞翔,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

封建就像那过去的噩梦,咱得把它远远地甩在身后,大步迈向美好的未来!你说是不是?咱可不能让封建那一套再来束缚我们啦!。

封建的概念

封建的概念

封建的概念封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时期,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系统。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被分割为封地,由封建地主掌握,而农民则以劳动力的方式依附于地主,形成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主仆关系。

这种封建主仆关系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等级化和统治集权化的特点。

君主和封建地主构成了封建政权的核心,通过世袭制和封爵制度,君主授予土地给地主,并以此作为地主们向君主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的回报。

这种政治体制使得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权力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农民则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成为地主的隶属对象。

在经济方面,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土地被视为生产资料的核心。

封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和农民,农民则在封地里进行农活,并向地主支付田租和劳动费用等。

封建地主阶级依靠收取田租和劳动费用不断积累财富,而农民则被迫过着贫困且艰辛的生活。

在文化方面,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存在,强调祖先崇拜和家族纽带。

家族是封建社会稳定的基石,个人的忠诚和义务被视为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封建宗法制度要求个人服从家族和上级的意志,礼教和孝道被视为封建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封建社会维系团结的基础。

封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地主经济的形成、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领土的扩张和政治权力的集中等有关。

封建制度的出现,既为中国历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时期,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封建社会的存在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主和农民之间天然的矛盾也成为社会动荡和阶级斗争的导火索。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才被推翻。

虽然封建社会的形态和特点已经不复存在,但封建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于社会和人们的意识中。

因此,我们需要在认识封建社会的同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封建制度是什么意思

封建制度是什么意思

封建制度是什么意思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是一种曾经广泛存在且影响深远的社会制度。

那到底封建制度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

封建制度,简单来说,是一种以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或领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功臣等,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要理解封建制度,首先得说说土地的分配。

在封建时代,土地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君主把大片土地划分给诸侯或者贵族,这些人就成为了领地的主人。

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可以收取租税、管理百姓,甚至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力。

与土地分配紧密相连的是人身依附关系。

农民或者农奴依附于领主,为领主耕种土地,同时要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和提供劳役。

这种依附关系并非简单的雇佣,而是一种带有强制性和不平等性的关系。

农民或农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由迁徙和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

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

从高高在上的君主,到各级贵族、骑士,再到普通的农民和农奴,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等级之中,并且等级之间的流动非常困难。

不同等级的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政治方面,封建君主通过分封土地来换取贵族们的忠诚和支持,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这种分封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比如有些领主可能会因为自身实力的增强而试图挑战君主的权威,导致内部的纷争和战乱。

经济上,封建制度下的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加上领主对农民的剥削,大多数农民生活贫困。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交易也不活跃。

在文化和思想方面,封建制度往往强调宗教的权威和传统的价值观。

教会在社会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宗教教义和封建礼教的严格约束。

封建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它有助于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对社会资源的相对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202X人教版初三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现代知识点总结

202X人教版初三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现代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人教版初三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现代知识点总结封建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知识点与现代社会有一定的联系。

以下是202X人教版初三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现代知识点总结: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封建时代的核心,它是指国家权力高度分散,地方势力强大,并以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现代社会虽然已经废除了封建制度,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仍存在着类似的封建关系,例如地方豪绅、贵族和富豪的势力。

2.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封建时代,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享有特权,农民则以租佃和契约劳动的形式居住在地主的领地上。

现代社会中,土地权益的分配和土地利用的问题仍然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农民阶级的权益保护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也一直受到关注。

3. 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封建时代,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复杂的。

一方面,中央政府需要通过封爵和封地来维持地方统治,但另一方面,地方势力也会对中央政府形成一定的制约。

现代社会也存在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矛盾,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和合作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4. 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封建时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强调忠诚、孝道和礼仪。

但这种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限制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现代社会也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社会等级和阶级矛盾:封建时代,社会被严格分为不同的阶级和等级,例如皇帝、官僚、士人、地主、农民等。

这些阶级和等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

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明确的等级制度,但社会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些都是202X人教版初三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现代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封建时代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同步素材】历史课上封建的常用含义

【同步素材】历史课上封建的常用含义

【同步素材】历史课上“封建”的常用含义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根本不是一码事。

用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去比附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或许有概念错位之嫌,但由于现在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封建意识等等,有关封建的概念用的非常之多。

所以,封建的这层涵义,我们也必须了解。

一、南宋罗泌《路史·封建后论》云:“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

”二、近代学者王国维作《殷周制度论》谓:“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这就是说,封建之制是周公所独创。

三、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宣根据甲骨卜辞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证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

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

”“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

”第一种说法,“惜其史料过晚,以今测古,猜度之辞,实难凭信。

古代三皇五帝之有无,尚成问题,则其制度渺茫,此尽人而知之矣。

”①第二种说法,曾一度成为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第三种观点一出现,很快被史学界所接受,认为:“所思者深,所见者正,所征者详,所论者确。

而非偶拾孤证,妄加射覆,臆想其事,强牵其辞,曲会其说,武断其案,自诩创获者也。

②能补王静安《殷周制度论》之疏误,持论尤为精湛。

”③但笔者认为,要全面了解封建的涵义,还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封建”一词有三层涵义,只有认识了这三层涵义之后,才有可能做到。

第一层涵义,是原本涵义。

封的本字为“”,甲骨文作“”。

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释封》中说:“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之间之畛域。

即以林木为界之象形,乃形声字,从土丰声,从土即起土界之意矣。

”建字是植树的意思。

深度好文|易中天详解“封建”

深度好文|易中天详解“封建”

深度好文|易中天详解“封建”“封建”是西周邦国制度的核心。

这里说的封建,不是封建社会或封建主义,跟封建礼教或封建迷信更是两回事。

(其实迷信跟封建毫不相干,礼教前面冠以封建二字也是乱点鸳鸯谱。

)封建,通俗地说就是“分封”,但叫“封建”更准确。

因为不但要封,而且要建。

封就是封邦,建就是建国。

封和建,都是动词。

邦和国,是名词。

封邦建国,是动宾词组。

这是本来意义上的“封建”。

封是封“邦”咱们先说“封”。

封就是“爵诸侯之土”。

说白了,就是分封诸侯的时候,要给他一片领土,一个地盘,还要明确地划出疆界。

因为在殷商那个部落国家联盟的时代,还没有国家主权的概念,疆界也是模糊不清的。

周人却主张界限分明。

这就得“封”。

具体做法,是在边境线上挖沟,叫“沟封”。

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高高隆起,叫“封土”。

土堆上面还要再种树,叫“封树”。

种树主要是为了加固隆起的封土,防止坍塌,同时也更醒目。

至于那条沟,也有多用。

它是疆界,也是渠道,平时蓄水养树,涝时可以排洪。

西周封建图,据《中国历史地图大图鉴》显然,封的意义在疆,所以也叫“封疆”。

封出来的政治实体就叫“邦”。

邦和封在上古可以是同一个字,不过封是动词,邦是名词,相当于“国家”,但又不能叫“国家”。

因为在先秦,国是国,家是家,并不能混为一谈。

不叫国家,叫什么?邦国。

这是最合适的称呼。

因为所有的邦都包括城市和周边广大农村。

城市叫国,加上农村叫邦。

国是都城,邦是全境,邦比国更准确。

当然,邦与国也可以通用互换,因此叫邦,叫国,叫邦国,都行。

叫国家,不行。

①周,也是邦国吗?也是。

只不过,是最大也最高级的。

周的国君称王,因此是王国。

由周王国和诸邦国组成的世界,叫“周天下”。

这个天下,跟秦汉以后的大不一样。

秦汉以后,是“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一个天子,一个元首”。

比方说,秦帝国与秦天下是合一的,秦天子也就是秦皇帝,这就叫“帝国制度”。

邦国制度则不同,是“一个天下,许多邦国,一个天子,许多元首”。

封建古代的意思

封建古代的意思

封建古代的意思基本解释①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

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

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

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反~ㄧ~剥削。

③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头脑~。

封建的原意是分封、建立封国的意思,是帝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帮助管理天下的方式,这里仅仅是指政治制度. 另外一种含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简称为封建制度,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可划分为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封建思想是“封建”与“思想”两个词组合而成,是一个因历史而成的特定词语,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大多是儒家思想和行为的延伸表现。

一、封建的等级制度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三纲五常”,认为它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看看“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否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造成阻碍?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理、智、信”“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修养。

下面我具体说明以下它的实际含义。

“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个人基本人际关系。

义指合理的责任,我前面论述过。

所以“君臣义”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承担合理的责任。

这是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

“父子亲”:是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

父母要全力抚养教导好子女,同时子女成人后也一定要赡养好父母。

“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家庭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离婚。

“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知识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以上都是我们现代中国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同时也值得西方国家学习。

封建是什么意思

封建是什么意思

封建是什么意思"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

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

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

对于“ 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

“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诸种说法,在学界的争论直至今天也没有停息过。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则认为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

封建主义(feudalism):欧洲从9世纪至大约15世纪创建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据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创建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充公财产为特征。

(节录美国传统词典)简单的说,封建的含义就是“封土地、建诸侯”,“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是周朝,秦以后应该叫君主集权制。

“封建主义”就是分封制,就是被秦始皇废黜的;——“帝国主义”就是帝王制,就是被孙中山废黜的;“封建制”之后就是“集权制”,区别是:封建制——思想多元、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集权制——思想单元、言论幽禁、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而且封建社会只有“天子”,集权社会才发生了“皇帝”。

秦始皇废黜了“封建制”后,创办了“中央集权制”,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集权制世代相传了多年,一直沿袭至今。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古人用“封建”有两个意思,后世常用作名词,形容那种与郡县相对的治理秩序。

但在周代,这个词是动词,即“封土建国”。

“建”就是《周易》多次提到的“建侯”,也即,国王赐命某人为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爵位。

这样被“建”起来的公侯通常享有对一定数量的人民、一定规模田邑的治理权。

划定这些治理对象尤其是田邑的过程,就是“封”,也即划定界线。

划界可有多种方式,或种树,或垒土,甚至挖沟。

“封”划定被建、立之人也即君子的权益。

大约从秦汉时代起,“封建”才从动词变成名词,指经由封建程序形成的治理秩序。

在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体系中,“封建”与“郡县”相对而言。

封建制、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两种最为典型的治理秩序。

周的封和建是如何进行的?《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卫国智者祝佗(字子鱼)追忆周初分封周公之子伯禽为鲁侯的故事: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

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周王分封诸侯,分赐三类物品:第一,礼器,象征着诸侯的名分、地位和尊严。

礼器也时刻提醒诸侯记住自己对周王的义务。

第二,田邑。

第三,民。

这显示了封建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不仅分封土地,而且分封人口。

实际上,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人力资源最重要。

封建的本质其实是封人,而非封地。

这些封国面积都相当之小。

周王的王畿略大一些,方千里。

公侯之封地不过方百里,还不到现在的一个县。

由此可以推定,古人所说周初封国数百,并非夸张。

不过,在周初,这些诸侯国并不显眼。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说:“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

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到底指的什么(涨知识了)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到底指的什么(涨知识了)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到底指的什么(涨知识了)封建,顾名思义,指的是封土建国,是一种政治制度,古代君王把土地分给宗室或者功臣,让其自己治理和发展。

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社会大都是指思想保守落后的时代。

周朝以前的夏商朝代属于奴隶制社会。

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从周朝武王伐纣开始,结束于秦朝,因为从秦始皇开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或者君主专权制......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周朝,开始分封有功的功臣和自己的亲戚:齐国:武王伐纣的第一功臣当属吕尚姜子牙,被封于齐国,今天的山东一带,齐国比较富庶,不但农业发达,并且靠近海洋,就这样姜子牙成为齐国的始祖......楚国:国君是芈姓,像芈月、屈原均姓芈。

原是三苗人,在武王伐纣中立下战功,所以被分封到楚国大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一带,慢慢的楚国从一个附属小国变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强国......燕国:燕国国君召公属于周文王的后代,属于宗室分封,也就是把自己的亲戚分封到燕国,燕国就是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秦国:国姓嬴,一开始的秦人是给周王朝养马的,因为战乱时秦襄公曾护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主角)之子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晋国(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周公灭唐后,封皇室宗亲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太原远郊有个晋祠,纪念的就是唐叔虞。

后来,由于晋国内乱,分裂成韩国、赵国、魏国,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也是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水岭。

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解开了战国七雄此起彼伏的兼并序幕......经历了春秋和战国时代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郡守、县级领导由国家统一任命,比如修筑都江堰的李冰,我们称之为巴蜀郡守。

县以下分为乡、里、亭。

比如刘邦当年就做过亭长......郡县制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的雏形。

县以前叫悬,属于边远、孤立的地区,悬在外面的地区......所以封建社会本意指的是封土建国,而现在我们习惯于把古代帝王统治的时代统一称之为封建社会......。

封建的意思和造句

封建的意思和造句

“封建”的意思和造句
“封建”一词的意思:①指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国。

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③比喻思想保守、守旧,不开放。

造句:
1、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2、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糟粕,我们要坚决抵制。

3、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极大地剥削了农民阶级的价值。

4、他是一个老封建,您别听他胡说。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

6、在中国,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要提防深入骨髓的封建思想的浸透,我们要以现代文明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融入世界的发展与文明中。

7、她奶奶对她说,她爷爷是个老封建,见不得男孩和女孩说说笑笑。

8、封建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持统治的根本,他们以防民、弱民、贫民、愚民为手段,以商鞅的“法制”来实现祖宗江山的万年不倒。

9、鲁迅指出封建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10、封建主义思想要不得,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不接受先进文明的洗礼,拒绝现代文明与思想,拒绝开化,甚至甘愿跪着做奴才,这是大清灭亡的根本原因。

简析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

简析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

简析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在近代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问题,什么是“封建传统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

于是根据教学中的经验和其他历史同行的理论研究,为教学的方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特总结成文,便于同行参考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文明的古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中国酝酿出一个十分稳定的文化传统,一个和封建统治牢牢结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封建传统思想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儒家思想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核心。

一、以封建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

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理论源自法家思想体系,秦始皇开始确立。

汉代儒家思想为君主专制又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君权神授”思想,同时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最终确立封建君主专制几千年的神圣合法地位。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封建君主专制为核心逐渐形成一整套的政权机构和等级制度,维护着制度的稳定,直到辛亥革命所推翻。

封建的等级制度下君臣纲压制人民的反抗意识还派生出以高压低的官僚主义;父子纲和夫妇纲限制妇女地位,派生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观念;皇帝是天下至尊的“天子”,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专制制度下的人民被剥夺一切权力,失去了人格,“民卑君尊”。

维新变法用兴民权、辛亥革命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旗帜鲜明的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观念的不合理性。

二、以重农抑商为中心的农本经济思想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历史讲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

历史讲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

历史讲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持续存在并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特点、结构和演变过程,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等级,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一、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封建的定义封建社会是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契约关系为组织形式的社会制度。

学生通过学习封建社会的定义,明确封建社会的核心特点。

1.2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社会按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皇帝、贵族、地主、平民等。

学生了解各个阶层的权力和地位,并理解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对人们生活、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1.3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全部归属于君主和贵族,平民只能通过农耕等形式向贵族缴纳租税来换取使用权。

学生通过了解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认识到土地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封建社会的结构与组织2.1 君主制度与皇帝权力封建社会中的君主制度是封建社会组织的核心,皇帝是国家和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的权力来源、行使方式和对社会的控制。

2.2 贵族阶层与封建官员贵族是封建社会的核心社会阶级,他们依靠土地所有权和封建契约获得特权与财富。

学生通过学习贵族的地位、生活方式和政治影响力,了解贵族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3 平民与农民的地位与权益平民是封建社会中的最底层社会阶层,他们以农民为主,生活和权益受到严格的限制与压迫。

学生了解平民在封建社会中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困境。

三、封建社会的演变与衰退3.1 封建制度的盛衰历程封建社会从鼎盛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学生通过学习封建制度的盛衰历程,了解封建社会的兴起、腐败、动荡和最终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3.2 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农民起义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封建”的三层涵义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马执斌“封建”是历史学常用的术语。

封建之事起源于何时?古今学者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主要有以下几说:一、南宋罗泌《路史·封建后论》云:“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

”二、近代学者王国维作《殷周制度论》谓:“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这就是说,封建之制是周公所独创。

三、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宣根据甲骨卜辞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证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

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

”“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

”第一种说法,“惜其史料过晚,以今测古,猜度之辞,实难凭信。

古代三皇五帝之有无,尚成问题,则其制度渺茫,此尽人而知之矣。

”①第二种说法,曾一度成为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第三种观点一出现,很快被史学界所接受,认为:“所思者深,所见者正,所征者详,所论者确。

而非偶拾孤证,妄加射覆,臆想其事,强牵其辞,曲会其说,武断其案,自诩创获者也。

②能补王静安《殷周制度论》之疏误,持论尤为精湛。

”③但笔者认为,要全面了解封建的涵义,还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封建”一词有三层涵义,只有认识了这三层涵义之后,才有可能做到。

第一层涵义,是原本涵义。

封的本字为“”,甲骨文作“”。

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释封》中说:“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之间之畛域。

即以林木为界之象形,乃形声字,从土丰声,从土即起土界之意矣。

”建字是植树的意思。

《周礼·大司徒》记载:“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

”注云:“封,起土界也,土在沟上谓之封,封上树木以为国也。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叙述氏族部落居住地的情形时,说:人口是极其稀少的;只有在部落的居住地,才是比较稠密的,在这种居住地的周围,首先是一片广大的狩猎地带,其次,是把这个部落同其他部落隔离开来的中立的防护森林。

”由此可见,“封建”的原本涵义,是古代氏族部落在其居住地挖沟、堆土、植树、对外作为保护氏族或部落的藩篱屏障,对内作为采集和狩猎的区域场所。

“封建”作为古代氏族部落居住地的构筑形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全都同样存在过。

相传周文王之国方百里,又说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周尺小,每尺约当市尺四寸有余,方百里约合今方四十里;囿是繁殖禽兽,供狩猎的场所,占十分之七,居住地仅占十分之三,足知文王之国是“小国也”。

这个小国实际上就是一个氏族部落的居住地区,绝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

史称黄帝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

此处所谓“百里之国万区”,也就是有上万个氏族部落居住区。

难怪古人说封建之事,“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黄帝就在三皇之列。

第二层涵义,是引申涵义。

荀子说:西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

④西周最高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⑤这种“封藩建卫”的办法,是借鉴氏族部落居住地的构筑形制,把它引入政治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封建之制,或称分封制度。

在这里,“封建”二字的涵义已脱离其原本涵义,被引申了。

这种““封藩建卫”的封建之制产生于何时呢?在殷墟甲骨卜辞发现之前,我国的信史是从西周开始的。

西周有典籍传世,如《诗经》中的西周诗篇和《尚书》中的西周文诰以及青铜器铭文。

《史记》记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共伯和代王行政。

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那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封建之制产生于西周。

在殷墟甲骨卜辞发现之后,“曾经有不少学者,就甲骨文的新发现,对商代的世系表加以全盘的考订,并与《史记》的记录作了详细的校订。

董作宾在他1955年出版的《甲骨学五十年》一书中,把这些研究作了一次总结,他说:‘《殷本纪》的世系与卜辞对校,自太乙至帝辛,共为十七世,是绝对无违误的。

’”⑦这就是说《史记》有关殷商的记载是可信的。

在以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对校研究中,王国维所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以征《世本》、《史记》之为实录,间亦辨其舛误,贡献最大。

随后,王国维又作《殷周制度论》,提出封建之制系周公所创,一时史界风从。

1944年,胡厚宣先生撰写的《殷代封建制度考》,列举甲骨卜辞,证明殷高宗武丁之世,已有封国之事实。

如武丁诸妇被封者,有妇、妇好、妇,像妇大约封于今河南沁阳之东南。

诸子被封者,有子画、子宋、子奠、子渔等,像子画封于今山东临淄西北。

功臣被封者,有雀、亘、旨等,像雀封于今山西介休县而称侯。

方国被封者,有井方、虎方、鬼方、易、犬方、周,像井方在今陕西歧山之南,封为白;犬方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封为侯。

(妇好墓在河南安阳已被发掘出来,出土的玉器、青铜器,数以百计。

)此外,殷帝乙、帝辛、祖庚、祖甲、武乙、文丁都实行过封藩建卫。

胡厚宣先生还指出:“殷代既有封建之制,则土地必为国家所有,经王之分封,乃属于封建侯白;或土地本为诸国族部落所有,经王之分封,始承认其为自有之土地。

总之,无论如何,由卜辞观之,殷代确已有土地私有之制度,则毫无可疑。

今人或以殷人共产,尚无土地私有之观念,大不然也。

”接着,胡厚宣先生据卜辞,归纳出封建侯白对于殷王之义务,“举其要者,则有五端,一曰防边,遇外寇来侵,则走告王朝;二曰征伐,受殷王之指挥,以征讨叛逆;三曰进贡,或贡龟,或贡牛,或贡珍宝饰物,凡王所喜及所用者皆贡焉;四曰纳税,其税为何,则为农产物品,黍稻最为普通,麦则为稀贵之物;五曰服役,除自耕之外,尚须率领国众,以为王耕。

”胡厚宣先生《殷代封建制度考》一刊出,其观点很快被史学界接受,几乎无人再相信封建之制系周公所独创的说法。

胡厚宣先生在文章中说:“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也。

”这种见解符合唯物辩证法,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创新离不开积累,后人总是踩着前人的肩膀继续攀登的。

从前代学者探究封建之制事例中,笔者产生一点想法。

《史记·夏本纪》载:“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又载:“帝禹立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

”《殷本纪》载:“帝盘庚之时……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遵成汤之德也。

”可见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透露出商代有封建之制,而且是商代初期,甚至夏代初期就存在。

只是在殷墟甲骨卜辞出土之前没有其他史料相佐证,人们并不相信它。

殷墟甲骨卜辞出土之后,只是证明商代后期有封建之制,然而武丁也不可能凭空创造出这种制度。

将来或许有什么考古材料发现,会证明商代前期,甚至夏代也实行过封建之制。

第三层涵义,是衍生涵义。

在这层涵义上,封建是指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地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的社会经济形态。

具体到中国历史,一般指的是自周秦以来,直至明清的传统封建社会。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始于何时,还有许多具体说法。

如吴玉章、范文澜主张西周封建说;李亚农、唐兰主张春秋封建说;郭沫若主张战国封建说;黄子通、金景芳主张秦统一封建说:侯外庐主张西汉封建说;周谷城主张东汉封建说;尚钺、王仲荦主张魏晋封建说,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承认中国存在封建社会。

封建的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研究西欧历史发展进程后得出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古代中国社会呢?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中,由于教条主义地对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被大家忽视了。

例如范文澜先生,他在《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于1953年出版后,发表《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说:“本书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历史结合起来,说明它曾经经过了原始公社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诸阶段。

虽然写的未必正确,但方向显然是正确的。

”在范文澜先生看来,“中国与欧洲封建社会基本上是相同的”。

⑥他说:“恩格斯指出欧洲的封建社会是这样开始的:当法兰克民族占有了广大的罗马的国家领土以后,法兰克国王以礼物方式或恩赐方式分土地给他的侍卫。

最初大半是把民有地整块整块地赐给侍卫们,后来是以采邑方式授给他们享用(起初大多数场合是一直到国王逝世为止),这样,就靠牺牲人民而造成了新的贵族的基础。

国王分给侍卫们土地,叫做封地,这种封地的大量存在,也就成为封建制度的开始。

在中国的西周,周王明明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和大夫采邑,而且分封制度比法兰克王国周备得多,说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应该是可通的”。

⑦其实,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形相近而神迥异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中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是王权强盛的反映。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⑧。

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是天下“共主”。

而西欧的封建制度却不是这样,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

等级越低,人数越多,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

在这个统治结构内部,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土(封君)和附庸(封臣)的关系,彼此负有义务。

但是,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条常规。

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

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所以,西周初期,“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

”而一般平民与贵族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当骑士是莫大的光荣。

从一份公元1002-1023年的有关诺曼底征服前的英国社会史料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得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

……如果一个武士发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

这就是说,在当时,财产和武艺是进入贵族行列的主要依据,跟血统关系不大,很多国王的侍卫,最后发展成为贵族。

因此,在西欧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另外,西欧封建社会没有中国封建社会那严格的宗法制度。

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死后,帝位由儿子路易(814-840)继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