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复习题Word版

合集下载

微波遥感 期末复习

微波遥感 期末复习

微波遥感哟不要第一章:微波遥感: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红外遥感是利用0.76~1000微米的红外涉嫌与各类地物关系来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和检测。

为什么微波遥感这么具有吸引力,它究竟具有什么优越性?一、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

三、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

四、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振幅信号,而且可以记录电磁波相位信息。

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和被动方式。

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同一种土壤温度越小,穿透越深。

干涉测量:由数次同侧观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针对地面上每一点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出这一点的高程,其精度可以达到几米。

微波主动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常成为雷达图像,这是因为成像微波遥感常采用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都是由雷达发展而来。

微波遥感也可以采用被动工作方式,这主要是微波辐射计的工作。

微波辐射计目前也成为重要的微波遥感工具。

所谓电磁波,就是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并传递电磁能量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具有波长、传播方向、振幅和偏振面四个基本物理量。

这四个物理量一旦确定,一个平面电磁波就被完全决定了。

一般来说,振幅是指电场振动的幅度,它表示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大小,极化面是指电厂振动方向所在的平面。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微波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因此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也是对微波基本特征的了解。

1.叠加原理2.相干性和非相干性3.衍射4.极化(p7)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物体都能向外发射电磁辐射,而这种因热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一般只要温度在0 K以上,一切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能吸收电磁辐射,吸收能力越强,其辐射能力也就越强。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氧分子的吸收作用较强。

[精品文档]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精品文档]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6、绝对白体7、灰体8、绝对温度9、辐射温度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13、热惯量14、光谱反射率15、光谱反射特性曲线16、遥感平台17、遥感传感器18、卫星轨道参数19、升交点赤经20、轨道倾角21、近地点角距22、地心直角坐标系23、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24、卫星姿态角25、开普勒第三定理26、重复周期27、近圆形轨道28、与太阳同步轨道29、近极地轨道30、偏移系数31、小卫星32、遥感传感器33、探测器34、红外扫描仪35、多光谱扫描仪36、推扫式成像仪37、成像光谱仪38、瞬时视场39、真实孔径侧视雷达40、合成孔径侧视雷达41、全景畸变42、动态全景畸变43、静态全景畸变44、距离分辨率45、方位分辨率46、雷达盲区47、基尔霍夫定律48、多中心投影49、多中心斜距投影50、几何校正51、多项式纠正52、间接法纠正53、直接法纠正54、灰度重采样55、最邻近像元重采样56、双线性内插57、双三次卷积58、图像配准59、数字镶嵌60、数字地面模型61、正射影像62、地理编码图象63、辐射误差64、辐射定标65、大气校正66、密度分割67、真彩色合成68、假彩色合成69、伪彩色图像70、图像平滑71、图像锐化72、边缘检测73、低通滤波74、高通滤波75、图像融合76、直方图正态化77、梯度算子78、线性拉伸79、拉氏算子80、直方图均衡81、邻域法处理82、模式识别8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84、统计模式识别85、结构模式识别86、光谱特征向量87、特征空间88、特征变换89、特征选择90、主分量变换91、哈达玛变换92、穗帽变换93、标准化距离94、类间离散度95、类内离散度96、判别函数97、判别边界98、监督法分类99、非监督法分类100、条件概率101、先验概率102、后验概率103、贝叶斯判别规则104、马氏距离105、欧氏距离106、计程距离107、错分概率108、训练样区109、最大似然法分类110、最小距离法分类111、ISODATA法分类112、混淆矩阵二、英文释义GPSERTS_ LANDSA T_ SPOTIRS CBERS Space Shuttle MODISIKONOSQuick BirdRadarsatERSMSSTMHRVSARINSARCCDBSQBILBMPTIFFERDASPCIDEM三、填空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等组成。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全)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全)

填空1.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之间的电磁波。

2.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发射成功。

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型,具体是光机扫描仪、CCD阵列。

5.SPOT1、2、3卫星上有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用作两种观测垂直观测、倾斜观测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6.美国高分民用卫星有IKONOS、QUICK BIRD。

7.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8.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9.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0.常用的彩色变换方法有: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HLS变换。

11.遥感系统包括五种: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运用。

12.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波段、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13.常用的锐化方法有: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14.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色调、颜色、阴影、形状、大小、纹理、图形、位置、拓扑结构。

15.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方位、包含、相邻、相交、相贯。

16.地质遥感包括:岩性识别、地质构造的识别、构造运动的分析。

17.试举三个陆地卫星:Landsat、SPOT、CBERS。

18.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有: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折射。

19.平滑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去除噪声。

20.热红外影像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21.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大、动态观测。

22.微波影像的阴影是:与目标地物之间存在障碍物阻挡了雷达波的传播。

微波遥感复习

微波遥感复习

微波遥感复习第⼀章微波遥感基础1、微波遥感的概念及分类微波遥感是利⽤某种传感器接收地⾯各种地物反射或散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主要分为主动微波遥感和被动微波遥感,被动微波遥感包括微波成像仪和微波探测仪;主动微波遥感包括雷达⾼度计、雷达散射计和成像雷达。

2、微波遥感的优越性(1)微波能穿透云雾、⾬雪,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作能⼒,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能⼒(2)微波对地物有⼀定的穿透能⼒,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的不同⽽有很⼤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越强。

(3)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如微波⾼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可以⽤于测定⼤地⽔准⾯,还可以利⽤微波探测海⾯风场。

(4)雷达可以进⾏⼲涉测量3、微波遥感的不⾜(1)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2)其特殊的成像⽅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藉以相对困难些(3)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位置上⼀致4、合成孔径雷达(SAR)特性及优势(1)全天候,不受云雾雪的影响,⾬的影响有限(2)全天时,主动遥感系统(3)对地表有⼀定的穿透能⼒,与⼟壤含⽔量有关,依赖于波长(4)对植被有⼀定的穿透能⼒,依赖于波长和⼊射⾓(5)⾼分辨率,分辨率与距离⽆关(6)独特的辐射和集合特性(7)⼲涉测量能⼒(8)多极化观测能⼒5、极化,指得是电磁波的电场振动⽅向的变化趋势。

极化⽅式有线极化、椭圆极化、圆极化。

第⼆章微波遥感系统1、常见的微波遥感传感器在海洋、陆地、⼤⽓微波遥感应⽤中,常⽤的有效的传感器有五种:散射计、⾼度计、⽆线电地下探测器(以上为⾮成像系统);微波辐射计、侧视雷达(以上为成像系统)。

2、散射计微波散射计是⼀种有源微波遥感器,专门⽤来测量各种地物的散射特性。

它是通过测量地物对微波的散射强度,达到测定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对值。

散射计按照观测⽅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侧视观测散射计;前视(后视)观测散射计;斜视观测散射计;笔式光束环形扫描散射计。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通常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强弱程度的参数是:A. 光谱B. 辐射亮度C. 波长D. 分辨率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影像的类型?A. 光学影像B. 红外影像C. 雷达影像D. 声纳影像答案:D3. 遥感影像中,用于区分不同地物特征的参数是: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光谱范围答案:B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A. 消除大气影响B. 消除地形影响C. 消除传感器误差D. 增强影像对比度答案:C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中,基于像素值的分类方法是: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混合分类D. 机器学习分类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影像的获取?A. 太阳高度角B. 传感器类型C. 云层覆盖D. 地形起伏答案:ABCD7. 遥感影像处理中,常用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A. 多项式拟合B. 仿射变换C. 投影变换D. 直方图均衡化答案:ABC8. 遥感影像的解译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影像增强B. 影像分类C. 影像配准D. 特征提取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答案:正确10.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其细节表现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1. 遥感影像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其对地物的分类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2. 遥感影像的辐射分辨率越高,其对地物的识别能力越强。

答案:错误1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

答案:正确14. 遥感影像的获取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遥感影像的解译只能依靠人工完成。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作物种植面积的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评估、病虫害的监测、灌溉需求的评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等。

微波遥感复习

微波遥感复习

微波遥感复习一、概论1.微波遥感:利用微波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和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2.极化:电磁波的电场振动方向的变化趋势3.后向散射:散射波的方向和入射方向相反,这个方向上的散射就称作后向散射4.微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反射、散射、吸收、透射5.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是大气中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大气微粒可分为三类,水滴、冰粒和尘埃。

水粒组成的云粒子,瑞利散射;降水云层中的粒子,米氏散射。

6.氧气分子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和处;水气吸收谱线随电磁波频率增高而增强,在23GHZ处有一个突变。

7.雷达卫星所采用的波段(一般是C(4~8GHz)、L(1~2GHz)波段)C波段:ERS,RADASAT,ENVISAT,XSAR/SRTM;L波段:SEASAT,SIR,JERS,S波段:ALMAZ8.微波遥感的优点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全天时工作能力。

微波对地物具有一定穿透性。

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信息。

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不仅记录电磁波振幅信号,而且可以记录电磁波相位信息。

行星际探测的主要手段。

缺点雷达图像分辨率较低—雷达成像处理困难数据源较少二、微波遥感系统9.相干与非相干性从远处两个靠得较近的物体反射回来的波是高度相干的。

因而用这类电磁波的遥感器进行成像时,获取的图像上有的地方可能没有接收到任何功率,有的地方从这两个物体接收到的反射功率则可能是其中一个物体的平均反射功率的四倍。

正因为波的相干性,微波雷达图像的像片上会出现颗粒状或斑点状的特征,这是一般非相干的可见光像片所没有的,也是对解译很有意义的信息。

10.微波主动遥感: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侧视雷达(固定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被动遥感:微波辐射计11.微波散射计作用:测量地物表面的散射或反射特性,主要用于测量目标的散射特性随雷达波束入射角变化的规律,也可用于研究极化和波长对目标散射的影响。

微波遥感复习题

微波遥感复习题

第一章1. 微波遥感的微波波段:频率范围:300MHz – 40GHz ;波长范围:1m – 0.75cm.。

太阳辐射微波小于地球辐射 微波。

地球辐射微波:100MHz – 10GHz :3 nWm-2,100MHz – 1GHZ :29 pWm-2。

有鉴于 此,微波遥感多为主动遥感。

2.微波遥感的特点: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所以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

微波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因此广覆盖。

全天候、全气候、广覆盖。

3.微博遥感中较多应用相同相位、微小频率差的干涉。

第二章1.成像几何的一些概念斜距方向:微波束传播方向。

地距方向:地面上与飞行器飞行方向垂直的方向。

方位方向:飞行器飞行方向。

天线覆盖区:天线波束射到地面的覆盖区。

幅宽 :在地距方向上,微波束’照亮’地球表面的宽度。

天线覆盖区在地距方向的 宽度。

近地距线 :幅宽最接近地面轨迹的边。

远地距线:幅宽最远离地面轨迹的边。

视角:天线到地面的垂线与斜距方向的夹角。

(技术参数)入射角:入射线与地面点的法线 的夹角。

入射角越小地面起伏越大,反射越强图像上越亮 星下点:飞行器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

卫星高度:飞行器离开地面的高度 H 。

天线尺度:方位长度 la 和垂直长度 lv 。

方位长度平行与飞行方向,垂直长度垂直与飞行方向。

2. 距分辨率:雷达系统在距方向上分辨两个相邻目标点的能力,即返回脉冲在时间上没有重叠 3.斜距分辨率: r r =2τc 地距分辨率: g r =θτsin 2c关于距分辨率:当 = 0,地距分辨率 rg 无穷大 采用侧视 雷达的原因;地距和斜距分辨率均与搭载平台的飞行高度 H 无关;地距分辨率与入射角 有关。

近地距 处的分辨率低于远地距处的分辨率。

4. 脉冲压缩技术(关键技术,提高地距分辨率) 知道过程发射调频宽脉冲,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称为线性调频脉冲;返回的线性调频脉冲与发射线性调频脉冲的副本经相关器压缩成窄脉冲。

微波遥感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doc

微波遥感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doc

地形起伏较小区域的儿何校正卺掩畸变、地形起伏移位畸变可以忽略;主要的儿何畸变类型乜括:近地距压缩畸变,III飞行器飞行高度、航线、飞行姿态变化引起的畸变,地球曲率变化引起的畸变;校正方法:利用有关入射角、入射角在地距方h'd上的变化等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地面控制点,构造映射多项式进行图像校正;校正难点:由于斑点(speckle)效应,使得定位自然的地面控制点比较闲难。

解决方案:利用人工地面控制点。

成像前在地面上布置反射器件。

飞行器经过这些地面点时记录器件的反射。

川GPS / GNSS可以精确定位地面控制点位置。

常用反則器件存:被动、主动校正器(passive and active calibrators)o在剧烈起伏地区地距位移引起的罔像几何畸变尤为强烈。

基于数字地形罔(DTM = Digital Terrain Map)的几何校iEDTM 找到与像素点匹配的地面点及与之相应的高程像素高程分布计算与像素点相应的展部入射角(local incident angle) r = h cos 秉新定位像素位置辐射畸变指遥感传感器在接收來自地物的电磁波辐射能时,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输和传感器测量中受到遥感传感器本身特性、地物光照条件(地形影响和太阳高度角影响)以及人气作川等影响, 而导致的遥感传感器测撒位与地物实际的光谱辐射率的不一致。

雷达图像的辐射畸变主要来自斑点‘噪声’。

在大多数情况下,像素覆盖很多散射特性各异的散射单元,像素强度为这些散射单元返回信号的组合。

每个散射元返回信号的相位各异,总体来看,组合后的像素强度具有随机性。

W 此,雷达图像呈现斑点,称为斑点效应(现象、噪声)多视技术(multi-look):将接收线性调频调制信号的频谱分割荇干段,每一部分称为一个视(look)。

对每个视单独进行相关性操作,得到与其相应的压缩脉冲并生成了图像。

将所奋的子图像T均得到最终的SAR图像,称为多视SAR图像。

遥感简答题.doc

遥感简答题.doc

1)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2)遥感技术上采用审美观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3)用散射原理分析一些问题4)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5)热红外波段在遥感器入瞳处的辐射亮度包括那几个方面6)简述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7)简述地物的反射辐射类型8)简述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9)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测定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11)地物波谱特性测定的步骤12)遥感平台的分类?13)小卫星的主要特点?14)传感器分类?15)传感器主要构造?16)光学图像与数字图像的转换?17)遥感图像存储介质的比较?18)遥感图像存储格式有那些?19)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软件的功能?20)遥感图像几何变形的内容?21)外部误差对图像变形的影响有?22)遥感影像的集合处理?23)遥感影像的粗加工处理步骤?24)遥感图像精处理的步骤?25)遥感图像精纠正方法有哪些?26)多项式纠正方法步骤?27)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过程?28)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是?29)传感器接收电磁波能量包括那些部分?30)传感器辐射误差包括那些?31)辐射校正包括那几方面?32)对于红外波段,为获得传感器如后处的辐射亮度的步骤是?33)利用图像本来求反射率的方法有哪些?34)大气校正?35)地面场辐射校正的意义?36)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37)图像增强处理常用的技术?38)图像均衡化的效果是什么?39)图像反差调整的方式有那些?40)图像平滑的目的,方法?41)图像锐化的目的,方法?42)图像融合的目的,方法?43)基于特征的图像的融合有那些方法?44)基于HIS变换的融合过程45)基于正交二进制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步骤?46)基于特征的图像融合几种方法?47)影响景物特征及其判读的因素有那些?48)传感器特性影响的因素?49)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50)侧视雷达图像上的色调与那些特性有关?51)什么是特征变换,特征变换的作用有那些?52)主分变换(K-L变换)的计算步骤是?53)主分量变换具有那些优良性质?54)常用的特征变换有那些?55)什么是监督分类,监督分类的思想是什么?56)监督分类的主要步骤是什么?57)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结合操作步骤58)简述高程信息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59)简述纹理信息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60)结构模式识别方法的主要内容?61)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新方法62)分析题1 论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2 论述遥感数字处理系统的组成3 3S集成简答题1.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答:由电磁波谱图可见,电磁波的长度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γ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他们的长度之比高达1022倍以上。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wangwanyin 3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wangwanyin 3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

其特点是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

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

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完整word版)遥感题库加答案

1.遥感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由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和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

3.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4.遥感技术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1、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视野辽阔,具有宏观特性2、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3、时相特性(周期短)——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4、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5、经济特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一次成像,多方受益6、数字处理特性——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5.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技术方法则是建立在“多”技术基础上的。

研究对象是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为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和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服务6.遥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研究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研究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10.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阶段(航空摄影阶段)阶段、中期阶段(彩色摄影和非摄影方式)阶段和近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微波遥感 期末复习

微波遥感 期末复习

微波遥感哟不要第一章:微波遥感: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红外遥感是利用0.76~1000微米的红外涉嫌与各类地物关系来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和检测。

为什么微波遥感这么具有吸引力,它究竟具有什么优越性?一、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

三、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

四、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振幅信号,而且可以记录电磁波相位信息。

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和被动方式。

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同一种土壤温度越小,穿透越深。

干涉测量:由数次同侧观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针对地面上每一点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出这一点的高程,其精度可以达到几米。

微波主动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常成为雷达图像,这是因为成像微波遥感常采用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都是由雷达发展而来。

微波遥感也可以采用被动工作方式,这主要是微波辐射计的工作。

微波辐射计目前也成为重要的微波遥感工具。

所谓电磁波,就是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并传递电磁能量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具有波长、传播方向、振幅和偏振面四个基本物理量。

这四个物理量一旦确定,一个平面电磁波就被完全决定了。

一般来说,振幅是指电场振动的幅度,它表示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大小,极化面是指电厂振动方向所在的平面。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微波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因此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也是对微波基本特征的了解。

1.叠加原理2.相干性和非相干性3.衍射4.极化(p7)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物体都能向外发射电磁辐射,而这种因热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一般只要温度在0 K以上,一切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能吸收电磁辐射,吸收能力越强,其辐射能力也就越强。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氧分子的吸收作用较强。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推荐文档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推荐文档

一名词解释: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 .001 ~ 0.38 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 ~ 0.76μm之间的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 - 1000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 - 1m之间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

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

漫反射: 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混合反射: 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

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瑞利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

即q < 1。

比值因子q= 2πγ/λ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即q = 3非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q = > 3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线性构造: 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

反射率: 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x 100%地物反射波谱: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微波遥感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全

微波遥感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全

1.微波遥感分类• 主动微波遥感,被动微波遥感• 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微波高度计,成像雷达• 真实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机载和星载• 干涉SAR,极化SAR2.微波遥感的意义全天候,全天时,植被穿透性,地表穿透性,独特的遥感机理,干涉测量能力,多极化,多波段,高分辨率,与其它遥感手段互补电磁波谱微波波谱微波波段:0.1-100cm短K->X->C->S->L->P 长为什么星载雷达系统不采用K/P波段?答:K波段波长短,虽然有较好精确性,但是此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使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P波段波长较长,由于微波穿过大气层时会产生法拉第旋转,低频长波旋转程度大,极大限制了空基P波段微波遥感系统的可行性。

且由于波长较长其分辨率低。

目标的散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电磁波辐射在非均匀媒质或各向异性媒质中传播时多方位、多角度地改变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即目标对入射电磁波能量的重定向。

瑞利散射:(a < 0.1λ)散射光波长等于入射光波长,散射粒子远小于入射光波长。

米氏散射:(0.1λ < a<10λ)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光学(非选择性)散射(10λ < a)散射粒子的粒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与波长无关。

目标的散射特性首先取决于目标尺寸和雷达波长间的关系(粗糙度),入射角、介电特性(介电常数增加,反射增加)和极化特性。

如何提高真实孔径雷达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地距分辨率)Rg = (tc/2) secβ斜距分辨率Rr=tc/2 (沿波束方向)脉冲宽度越小,俯角越小,距离分辨率越高,俯角太小地形影响严重,当俯角一定时,减小脉冲宽度可提高距离分辨率,所以合成孔径雷达在距离向采用脉冲压缩技术chirp(距离压缩)方位向分辨率Ra = (λ/d) R(又R=H/sinβ=H/cosθ )提高方位分辨率=>加大天线孔径,波长较短电磁波,缩短观测距离合成孔径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与哪些参数相关?距离向分辨率Rg=(tc/2)/cosβ方位向分辨率Ls=βsR=D/2什么是多视?多视:用平均法减低相干观测系统上特有的乘性随机噪声光斑;把合成孔径长度分为N个区间,每区间内方位压缩后相加平均,N为视数降低了空间分辨率,换取辐射分辨率的提高SAR图像有哪些特点?1.穿透性:大气对电磁波的衰减与电磁波有关,波长越长,衰减越小2.斑点噪声:雷达图像上每个像素的信号是电磁波与各微散射体相互之间加强或减弱作用的集成,在影像中以斑点的形式表现出来。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推荐文档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推荐文档

一名词解释: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 .001 ~ 0.38 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 ~ 0.76μm之间的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 - 1000μm之间的遥感称为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 - 1m之间的遥感称为微波遥感。

】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

当发生镜面反射时,对于不透明物体,其反射能量等于入射能量减去物体吸收的能量。

漫反射: 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直到h与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电磁波。

混合反射: 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

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瑞利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

即q < 1。

比值因子q= 2πγ/λ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即q = 3非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因此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q = > 3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线性构造: 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

反射率: 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x 100%地物反射波谱: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微波遥感的微波波段:频率范围:300MHz – 40GHz ;波长范围:1m – 0.75cm.。

太阳辐射微波小于地球辐射 微波。

地球辐射微波:100MHz – 10GHz :3 nWm-2,100MHz – 1GHZ :29 pWm-2。

有鉴于 此,微波遥感多为主动遥感。

2.微波遥感的特点: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所以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

微波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因此广覆盖。

全天候、全气候、广覆盖。

3.微博遥感中较多应用相同相位、微小频率差的干涉。

第二章1.成像几何的一些概念斜距方向:微波束传播方向。

地距方向:地面上与飞行器飞行方向垂直的方向。

方位方向:飞行器飞行方向。

天线覆盖区:天线波束射到地面的覆盖区。

幅宽 :在地距方向上,微波束’照亮’地球表面的宽度。

天线覆盖区在地距方向的 宽度。

近地距线 :幅宽最接近地面轨迹的边。

远地距线:幅宽最远离地面轨迹的边。

视角:天线到地面的垂线与斜距方向的夹角。

(技术参数)入射角:入射线与地面点的法线 的夹角。

入射角越小地面起伏越大,反射越强图像上越亮 星下点:飞行器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

卫星高度:飞行器离开地面的高度 H 。

天线尺度:方位长度 la 和垂直长度 lv 。

方位长度平行与飞行方向,垂直长度垂直与飞行方向。

2. 距分辨率:雷达系统在距方向上分辨两个相邻目标点的能力,即返回脉冲在时间上没有重叠 3.斜距分辨率: r r =2τc 地距分辨率: g r =θτsin 2c关于距分辨率:当 = 0,地距分辨率 rg 无穷大 采用侧视 雷达的原因;地距和斜距分辨率均与搭载平台的飞行高度 H 无关;地距分辨率与入射角 有关。

近地距 处的分辨率低于远地距处的分辨率。

4. 脉冲压缩技术(关键技术,提高地距分辨率) 知道过程发射调频宽脉冲,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称为线性调频脉冲;返回的线性调频脉冲与发射线性调频脉冲的副本经相关器压缩成窄脉冲。

压缩的窄脉冲宽度远远小于发射脉冲的宽度。

解决了发射功率与提高地距分辨率的矛盾。

压缩的接收调频信号sinc (πBct ), 其中 Bc = τr -1 为调频带宽,为压缩比。

sinc( x )=xxsin 距分辨率:斜距分辨率:r r =Bc 2c ;地距分辨率:g r =θsin 2Bc c 5.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现代雷达遥感的核心技术,旨在提高雷达图像的方位分辨率。

利用天线的移动合成一个虚 拟‘长’天线。

合成天线的长度(孔径)为实际天线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探测某一地面点的时 间间隔内实际天线移动的距离。

(利用多普勒效应—>频带加宽—>相关操作(压缩技术)—>窄脉冲,现代雷达技术又一关键技术,提高方位分辨率)。

6.脉冲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 prf )约束 雷达脉冲在地球表面投射覆盖区。

当微波发射器运动时,形成一系列平行覆盖区。

为了能 够连续观测地球表面,要求两个相邻的覆盖区在空间上无间断。

在方位方向覆盖区宽度等于方位分辨率 r a 。

设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为 v ,发射脉冲周期为T ,频率为 f 。

如两个相邻脉冲无间距,则要求在一个脉冲周期内,搭载平台的移动距离不应该超过 r a ,即 T r a / v 。

频率下限: prf min =a r v =a l 2v。

为了能够辨识两个实际上相邻的两个返回脉冲,要求前一个发射脉冲在远地距端的返回不 应迟于后一个发射脉冲在 进地距端的返回。

脉冲频率上限:prf min =θsin 2S c= tan S 2θc =θΘtan 2c 0R v =θλtan 20R c l v频率约束条件:a r v =a l v 2≤prf ≤θsin 2S c=θλtan 20R c l v 极限条件:θsin 2cvS r a 天线约束:l a l v =antenna area >fvR θtan 40 利用多视技术来消除斑点效应。

7. 雷达有效反射截面(RCS ):等效面积;与入射雷达波垂直;表征地物 目标对发射微波能量的‘接收’能力;‘接收’的能量或吸收(absorbing )、或反射(reflecting )、 或散射(scattering );8.雷达方程:雷达天线‘接收’的功率,Pr=432)4(RG G P r t t πσλ 其中r G =24λπAr 为天线接收增益。

9.10. 极化散射系数:极化是微波遥感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对不同极化的入射波,不同地物目标有不同的散射特性。

地物目标的散射极化可以不同于入射极化,这种现象称为极化转换定义极化散射系数:σ0PQ ,其中,P 接收信号的极化,Q 发射或入射信号的极化。

4个相关的极化散射系数,表示为矩阵形式: 其中HH 0σ和VV 0σ成为相关极化分量,HV 0σ和VH 0σ称为协相关极化分量。

一般情况下两个协相关极化分量相差不大,可以认为相等。

第三章1.雷达图像几何畸变类型:1)近地距压缩畸变,由侧视雷达的地距分辨率的表达式g r =θτsin 2c 可知,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地距方向分辨率提高。

方位分辨率与入射角及地距无关,即 对不同地距点其方位分辨率相同。

一般而言, 图像显示基于具有相同分辨率的像素,均匀分 布在格点上。

从而,地球表面的细节在近地距 部分被压缩为小的解析单元(像素)内。

2)叠掩:高塔雷达成像:以天线为中心画同心圆,圆上各点有相同的斜距,在相同时间内返回散射信号。

天线接收塔顶端 T的‘回声’先于底端 B 的‘。

从图像上看,塔 T B 叠加在 地面特征上,并且塔顶朝向近地距线。

这种畸变模式称为叠掩。

3)地形起伏移位畸变:山坡成像:利用同心圆成像原理 → 前坡被压缩,后坡被拉伸,峰点向近地距端位移 →这种畸变称为地形起伏移位畸变。

另外,地形起伏移位畸变导致图像亮度的变化→ 前坡入射角变小,前坡变亮;后坡入射 角变大,后坡变暗。

4)遮蔽(阴影):发生在远地距端,大入射角情况下;雷达图像中遮蔽畸变为不可校正畸变。

2. 几何畸变的校正1)近地距压缩畸变的校正 斜距图像:使用斜距坐标系统,返回雷达信号可以 形成斜距图像。

斜距图像无地距压缩畸变2)地形起伏较小区域的几何校正 叠掩、地形起伏移位畸变可以忽略。

校正方法:选择合适的地面控 制点,构造映射多项式进行图像校正。

校正难点:由于斑点(speckle )效应,使得定位自然的地面控制点比较困难。

解决方案:利用人工地面控制点。

常用反射器件有:被动、主动校正器。

校正器的放置:双面角校正器的垂直面和水平面的交线与搭载平台的飞行方法平行;三面角校正器的放置要求不是高,可以通过灵活组合反射面达到最大反射的目的。

主 动 雷 达 校 正 器 :接收雷达发射信号,经放大后重新发 射,称为转发器。

存在的问题:转发器的接收和反射间存在不确定的时间延迟。

解决方案:在转发器中增加时间延迟器,使得转发器接收和转发的时间延迟已知,相对于附加的斜距距离。

极化主动雷达校正器:可以设计主动雷达校正器,使其接收和发射信号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式,用来校正 cross-polarized 图像2. 斑点噪声:(雷达图像特有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像素覆盖很多散射特性各异的散射单元,像素强度为这些散射单元返回 信号的组合。

每个散射元返回信号的相位各异,总体来看,组合后的像素强度具有随机性。

因此雷达图像呈现斑点,称为斑点效应(现象、噪声)。

(斑点噪声分析)3.辐射畸变的校正:1)斑点噪声消除原理:(两种方法,图像处理与成像技术)对数个独立成像的雷达图像求平均。

均值操作使 得模拟图像的动态范围变窄,起到抑制噪声的作用。

2)多视技术: 将接收调制(Chirp )信号的频谱分割若干段,每一部分称为一个 look (视)对每 个 look 单独进行相关性操作,得到与其相应 的压缩脉冲并生成子图像。

将所有的子图像 平均得到最终的 SAR 图像,称为多视 SAR 图像。

多视图像的获得是以牺牲方位分辨率为代价。

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 3~6 look 。

3)斑点噪声的滤波:均值平滑:构造窗口,或称模板;以像素为中心移动窗口;对窗口覆 盖像素的强度求平均,代替中心像素的强度值。

缺点:使边界模糊,高频细节失真。

第四章1.雷达遥感中常见的三种散射机制1)表面散射:地球表面或地物目标作为良好的散射界面对入射电磁波的 散射。

与光学成像中散射机制相似。

对干燥地球表面而言,入射微波能量可能在浅层表面发 生透射、折射和散射。

2)体散射:并非对于单一或几个散射体,而是大量的散射单元对入射微 波的综合效应。

如树冠对微波的散射。

3)强目标散射:如,角散射和面散射。

其特点为绝大部分的入射能量被反射回雷达天线。

2.透射:透射系数:H τ=1+H ρ,V τ=)1(cos cos V tρθθ+,其中t θ为折射角。

透射系数是极化相关,垂直极化与折射角有关。

透射深度与含水量量有关,含水量越高透射深度越小,利用透射深度可以估计地物的含水量。

3.独立目标的散射:1)分布目标:大面积覆盖的目标,如,农田、森林、土壤等。

2)独立目标:离散的或点状的目标,如,建筑、树木等。

对城市遥感尤为重要。

用雷达截面(RCS )描述独立目标,而非反向散射系数3)小面积散射:平面反射:正对入射雷达波的平面,如屋顶等。

对于面积为 a ×b m 长方形导电平面,其长、宽远远大于入射雷达波的波长,入射角为 θ,则雷达截面为:σ=()()2222m cos ab 4θλπ4) 双面角反射器:一大类具有垂直面和水平面地面目标的理想模型,如,建筑的墙面、粗大的树干、水面上 的船舶等。

双面角反射器的有效截面:反射器尺度大于入射微波波长,入射方向偏离视轴不是很大。

5)布拉格散射:在周期性起伏的地球表面的反射。

Λ表面起伏的空间波长,θ入射角。

反向散射将发生在一些特定点并且周期排列。

布拉格共振:当回波相差为2π的整数倍时,回波辐射共振,互相加强。

4.海洋表面散射海浪波从引起海浪的机理上分,海浪波有两大类型:重力波:由分布质量的水体的地心引力为抵抗海风的作用引起。

长波长(超过数厘米)。

毛细波:由有水分子间的表面张力,为抵抗风的作用引起的水体的波动。

有更短的波长。

第五章1.雷达干涉:与光学成像不同,在雷达成像中雷达天线不仅可以记录来自地物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而且还可以记录其相位。

可以提供灰度图像。

2. 雷达干涉测量:单基线 SAR 干涉测量几何:它是分析干涉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础。

水平放雷达 1 与雷达 2 的连线 B 称为基线。

基线在垂直于从雷达到目标的视线R1方向的投影 B⊥称为正交基线3.相位纠缠:尽管由地形起伏诱导的干涉相位差φ∆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但由于正旋函数的周期为2π,因此,由干涉图像得到的干涉相位差被限制在[0, 2π],不能对于真实干涉相位差的变化,称为相位纠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