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讲-政策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详细描述
经济周期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内因是主要原因之一 。内因主要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经济结构的 变化等。例如,总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过剩或需求 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经济结构的变 化也会导致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引发经济波动。此外 ,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政策调整、国际 经济环境的变化等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活动,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 整体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 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调节 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 重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 如何决定,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影 响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副作用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阐述为什么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配合使用,以及配合使用的优点和挑
战。
配合使用的策略
探讨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配合,包括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
具的搭配等。
配合使用的效果评估
0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等手段 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 政策来稳定经济。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投资等,以及 如何根据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工 具。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功能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2019)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2019)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疯狂和恐 惧。这是美国历史上影响 、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 受到了它的影响。之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
1932年的美国,200万人四处流浪,其中有一无所有的佃农;有丧失抵押权的 农场主人;有刚从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因失业而愁眉不展的中 年人,他们到处奔波,居无定所。
1942 被晋 为 勋爵
1929-1933 主持英国财 政经济顾问 委员会工作
1919 财政部巴黎
和会代表
1913-1914 皇家印度通货 与财政委员会 委员、兼皇家
经济学秘书
1911-1944 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前任主编:埃奇沃思)
为创立国际货币
写作《和平的经济后
基金与世界复兴
果》,畅销全球,成为
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
假定 资源利用不成问题
假定 资源配置不成问题
经济个体:家庭、企业、单个产品…… 经济总体:家庭部门、企业部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外市场……
《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调,向读 者展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给今天陷入全球性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 人们以深刻的反思和无限的启迪!
2019-2020秋季学期
广西大学商学院 李敏
2
2019-2020秋季学期
广西大学商学院 李敏
3
杠杆倍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9-2020秋季学期
放大报酬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放大亏损
-10% -25% -40% -55% -70% -85% -100% -115% -130% -145% -160%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2时39分52秒下午2时39分14:39:5220.8.8
谢谢观看
来怎样的影响? ---中央银行是通过什么工具来改变货
币供给量从而调节经济活动的?
分析框架:货币政策的原理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 币与金 融体系
一、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中央银行 --用以监督银行体系并控制
经济中货币量的机构 基本特点: 1、不以赢利为目的 2、不从事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具体工具: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转移支付。
关于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的评论
判断: 1、既然内在稳定能够自动对经济进行调
节,就不需要政策有意识的运用财政政 策来调节经济。 2、内在稳定器能够自动的消除通货膨胀。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研究问题: -----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是由谁决定
的? ---当货币量发生改变时对经济活动带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来压抑总需求,以 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包括减少政府支出 与增税。
二.内在稳定器
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2、内在稳定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转 移支付能起到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
3、如何认识内在稳定器的任用?
二.内在稳定器
指政府没有作出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 决策情况下,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特 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 制,称为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ppt课件

失业率
公式说明:
失业者人数 100% 劳动力人数
(1)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老人、小孩以及由种种 愿意放弃找工作的人不能算作劳动力。
ppt课件 (2)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6 6
目标之一:充分就业
✎ 失业类型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AD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 2、代表:凯恩斯 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AS
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2、工具:(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 (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ppt课件
11 1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四大目标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交替关系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
ppt课件 12 12
ppt课件
i0
y
私人投资被挤出
27
27
挤出效应
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G Y L1 r I Y
财政扩张 货币需求增加 投资减少 LM 最终结果: 收入减少
.
.
ppt课件
IS
IS’
28
28
28
不同斜率的IS曲线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IS1 r IS0 r2 r0 E0 E3 E2 r1 r0 LM r IS0 E0 IS1 E1 E3 LM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专题知识讲座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专题知识讲座

3.资本要素价格
前面提到
MPL = W/P
一样旳逻辑
MPK = R/P
资本旳回报递减: MPK as K
MPK 曲线就是企业对资本旳需求曲线.
企业将选择这么旳 K,使得 MPK = R/P .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4.国民收入旳划分
Y = MPL×L + MPK×K + 经济利润 国民收入 劳动收入 资本收入
5.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资本收入=MPK×K=ay 劳动收入=MPL×L=(1-a)y
F(K, L) AKa L(1-a)
3.3.产品与劳动需求:怎样决定
消费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
C
C (Y –T )
MPC 1
MPC是消费函数旳斜率.
Y–T
投资
投资函数 I = I(r)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r I
= (Y –T ) – C + T –
G
= Y –C –G
国民储蓄并不由 利率r 决定, 所以,供给曲线 为竖直线.
可贷资金供给曲线
r
S Y C (Y T ) G
S, I
可贷资金市场均衡
r
S Y C (Y T ) G
均衡利率
均衡投资
I (r ) S, I
小结
r 能够同步调整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使它们到达均衡 :
投资函数 r
投资曲线同步也就是 可贷资金旳需求曲线
I (r ) I
资金需求:储蓄
居民户 储蓄用于银行存款,购置债券和其他资产. 这 些都成为企业借贷融资进行投资旳资金起源. 政府 假如政府支出不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也会有储蓄.
储蓄旳种类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利率等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04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 出等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CHAPTER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结词
表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整个经济社会能够并且愿意购买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它反映了经济中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 和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同时,通过总需 求与总供给模型,还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 经济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CHAPTER 05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的分类
01
02
03
04
正向周期
经济活动上升,失业率下降, 企业盈利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配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输标02入题
财政政策主要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则具有 长期的效果。因此,在调控经济时需要根据经济形势 选择合适的政策组合。
01
0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 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规 定其货币对外价值的制 度,包括汇率的确定方 式、干预方式等。
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具 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汇 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 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政 府可以通过汇率政策来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和国 内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第29页/共51页
(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①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

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②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币 政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

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r
IS2
LM
IS1 r2 r1
E2
E1
E3
挤出效应
0
Y Y Y 1
2第12页/共531页
Y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
r
IS2
LM
IS1 r2
投资乘数越小,或投资
E2
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
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
r1
E1
E3
,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
越小。
0
Y1
Y Y 第2 13页3/共51页
IS2
IS1
LM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IS
LM1
LM2
r1
E1
E2
r1
EY0
Y1
Y
第15页/共51页
财政政策非常有 效
r
IS1
IS2 LM
r2 E2
r1 E1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r
LM1
IS
LM2
E1 r1
E2 r2
0
Y1
Y2
Y0
Y1
Y
第16页/共51页
(四)财政政策作 用
1、权衡财政(相机决择)[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讲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讲

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11 时45分30秒 24
三部门时税率t的影响:税率t越小,乘数效应越大。 这意味着当利率引起投资需求的减少会通过较大的 乘数作用而使总需求多倍的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 少的幅度也会相对的较大。因此税率t越小,IS曲线 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反之则反。 四部门时的边际进口倾向r’的影响:边际进口倾向 越小,乘数效应越大。这意味着当利率引起投资需 求的减少会通过较大的乘数作用而使总需求多倍的 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也会相对的较大。 因此r’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 越平坦,反之则反。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 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 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 26 2014年 6月23日星期一11 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时45分30秒

IS曲线之外的经济含义
r%
y
r3 r2 r1 r4 i>s区域 y
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11 时45分30秒
图示
10
如图:
I=e-dr I=1250-250r r=1,i=1000 r=2,i=750 r=3,i=500 r=4,i=250
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11 时45分30秒
11
5、投资曲线的移动
1)厂商预期。 预期的产出增加,会增加投资,这样能销售出去。 是加速数原理,即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2)投资税抵免,过了政策期限,投资需求反而下降。 3)产品成本,预期的劳动成本增加,会减少投资;但 是资本密集型的会增加投资。 4)风险偏好。经济繁荣时,风险较小。投资者的态度。 5)托宾的投资市场Q理论,股票价格影响投资。 Q=企业的市场价值(即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企 业重置成本(即重新建造这个企业所需要的成本)。 当Q<1时,重置成本高,买旧企业更合算; Q>1时,股票市场价值高,投资重新建设合算,投资 就会增加。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回答"应该是什么" 内容无客观性,结论无法用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 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 作用之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回答"是什么"
内容有客观性,结论可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的形成: 定义〔definition >:经济变量的含义 变量 <variables>:可取不同数值的量 假设<assumption>:理论适用条件 假说<hypotheses>:变量关系的阐述即未经证
特点:不全面
重复
无法比较
2、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适应于:市场经济制度
目前使用国家: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of national products〕〔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动态分析
经济增长—总供求均衡下总供给的增长 经济周期—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过程
一国的经济环境: 四个主体: 居民〔家庭 the household sector〕 厂商〔企业 the firm sector 〕 政府<the government sector> 国外部门<the foreign sector > 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the goods and service>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the monetary market〕 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the labor market〕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10.23
7 .6 5
8 .6 4
9 .3 6
9 .9 0
1 0 .5 3
1998.03.25
7 .0 2
7 .9 2
9 .0 0
9 .7 2
1 0 .3 5
1998.07.01
6 .5 7
6 .9 3
7 .1 1
7 .6 5
8 .0 1
1998.12.07
6 .1 2
6 .3 9
6 .6 6
2 .0 7
2 .2 5
2 .7 0
3 .2 4
3 .6 0
2006.08.19
0 .7 2
1 .8 0
2 .2 5
2 .5 2
3 .0 6
3 .6 9
4 .1 4
2007.03.18
0 .7 2
1 .9 8
2 .4 3
2 .7 9
3 .3 3
3 .9 6
4 .4 1
2007.05.19
0 .7 2
7 .2 0
7 .5 6
1999.06.10
5 .5 8
5 .8 5
5 .9 4
6 .0 3
6 .2 1
2002.02.21
5 .0 4
5 .3 1
5 .4 9
5 .5 8
5 .7 6
2004.10.29
5 .2 2
5 .5 8
5 .7 6
5 .8 5
6 .1 2
2006.04.28
5 .4 0
5 .8 5
9 .0 0
9 .5 4
9 .7 2
1993.05.15
8 .8 2
9 .3 6
1 0 .8 0
1 2 .0 6
1 2 .2 4
1993.07.11
9 .0 0 1 0 .9 8
1 2 .2 4
1 3 .8 6
1 4 .0 4
1995.01.01
9 .0 0 1 0 .9 8
1 2 .9 6
1 4 .5 8
3 .7 8
3 .9 6
4 .1 4
4 .5 0
1999.06.10
0 .9 9
1 .9 8
2 .1 6
2 .2 5
2 .4 3
2 .7 0
2 .8 8
2002.02.21
0 .7 2
1 .7 1
1 .8 9
1 .9 8
2 .2 5
2 .5 2
2 .7 9
2004.10.29
0 .7 2
1 .7 1
1 4 .7 6
1995.07.01
1 0 .0 8 1 2 .0 6
1 3 .5 0
1 5 .1 2
1 5 .3 0
1996.05.01
9 .7 2 1 0 .9 8
1 3 .1 4
1 4 .9 4
1 5 .1 2
1996.08.23
9 .1 8 1 0 .0 8
1 0 .9 8
1 1 .7 0
1 2 .4 2


调整时间
活期
3个月
6个月
1年
2年
3年
5年
1990.04.15
2 .8 8
6 .3 0
7 .7 4 1 0 .0 8 1 0 .9 8 1 1 .8 8 1 3 .6 8
货币政
1990.08.21 1991.04.21
2 .1 6 1 .8 0
4 .3 2 3 .2 4
6 .4 8
8 .6 4
9 .3 6 1 0 .0 8 1 1 .5 2
6 .0 3
6 .1 2
6 .3 9
2006.08.19
5 .5 8
6 .1 2
6 .3 0
6 .4 8
6 .8 4
2007.03.18
5 .6 7
6 .3 9
6 .5 7
6 .7 5
7 .1 1
2007.05.19
5 .8 5
6 .5 7
6 .7 5
6 .9 3
7 .2 0
2007.07.21
6 .0 3
5 .4 0
7 .5 6
7 .9 2
8 .2 8
9 .0 0
策:我
1993.05.15 1993.07.11
2 .1 6 3 .1 5
4 .8 6 6 .6 6
7 .2 09 .Fra bibliotek 89 .9 0 1 0 .8 0 1 2 .0 6
9 .0 0 1 0 .9 8 1 1 .7 0 1 2 .2 4 1 3 .8 6
6 .8 4
7 .0 2
7 .2 0
7 .3 8
2007.07.21
6 .0 3
6 .8 4
7 .0 2
7 .2 0
7 .3 8
2007.07.21
6 .0 3
6 .8 4
7 .0 2
7 .2 0
7 .3 8
2007.08.22
6 .2 1
7 .0 2
2 0 0 7 . 0 9 中. 1级5 宏观经6济. 4学8 第三讲7 .-2 政9 策专题
6 .2 1
6 .6 6
来的实
1998.03.25 1998.07.01
1 .7 1 1 .4 4
2 .8 8 2 .7 9
4 .1 4
5 .2 2
5 .5 8
6 .2 1
6 .6 6
3 .9 6
4 .7 7
4 .8 6
4 .9 5
5 .2 2

1998.12.07
1 .4 4
2 .7 9
3 .3 3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讲-政策专题
0 .8 1
2 .8 8
3 .4 2
3 .8 7
4 .5 0
5 .2 2
5 .7 6
3
货币政 策:我 国近年 来的实 践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6个月
1年
1— 3 年 (含 ) 3— 5 年 (含 )
5年以上
1991.04.21
8 .1 0
8 .6 4
第三讲 政策专题
顺次为课本内容第11、8、 16、17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讲-政策专题
1
主要内容
▪ (IS—LM框架中的)货币政策 ▪ (IS—LM框架中的)财政政策 ▪ (AS—AD框架中的)货币政策 ▪ 供给(冲击)管理 ▪ 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中存在的挑战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讲-政策专题
2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单位:年利率%
1996.05.01
2 .9 7
4 .8 6
7 .2 0
9 .1 8
9 .9 0 1 0 .8 0 1 2 .0 6
国近年
1996.08.23
1 .9 8
3 .3 3
5 .4 0
7 .4 7
7 .9 2
8 .2 8
9 .0 0
1997.10.23
1 .7 1
2 .8 8
4 .1 4
5 .6 7
5 .9 4
2 .0 7
2 .6 1
3 .0 6
3 .6 9
4 .4 1
4 .9 5
2007.07.21
0 .8 1
2 .3 4
2 .8 8
3 .3 3
3 .9 6
4 .6 8
5 .2 2
2007.08.22
0 .8 1
2 .6 1
3 .1 5
3 .6 0
4 .2 3
4 .9 5
5 .4 9
2007.09.15
7 .2 0 7 .4 7
7 .3 8
7 .5 6
7 .6 5
7 .8 3
4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 四大目标(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国际收支平衡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三讲-政策专题
5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物价稳定(通货膨胀) ➢ 充分就业(失业率) ➢ 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