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完整版)
农村义务教师人教语文六下说课稿
![农村义务教师人教语文六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0a347422b160b4e777fcf09.png)
1.山中访友 1969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下午好!我是X号说课者。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山中访友》(板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将分析第一个部分:说教材《山中访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组课文以“感受自然”为主题,训练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本文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我确定了三个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下面我将分析第二个部分: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活动探究法。
另外,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接着,我将分析第三个部分:说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这节课我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分析第四个部分:说教学过程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我注重将互动与交流、感悟语言、体会情感、领悟学法等融入教学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第1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用多媒体播放周华健倾情演唱的《朋友》,然后对学生说:这首歌勾起了我们对朋友的无限思念。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dbe1f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1.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次作文讲评课的内容是《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习作要求是: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想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不同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等,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
在这次习作中,需要学生认真观察,丰富想象。
三、说目标1、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学习优秀习作中的优点。
2、通过交流与习作,让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说重难点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学会修改。
五、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习作内容和要求,唤醒学生的回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优秀习作欣赏通过阅读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优点和总结出好的习作标准,有效的指导学生习作。
3、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我通过出示学生习作中有问题的句子,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指导改正。
如标点病、人称使用不当,想象不合理等。
这部分教学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有着指导意义。
4、修改习作让学生互相修改,发现问题并及时只带同桌改正。
这部分教学既能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为后面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打好基础。
5、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一、教材编排的特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
__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
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
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
__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__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2、品味“天险、关键”等重点词句;3、能运用“关键、浩浩荡荡”造句;4、背诵第6自然段;5、尝试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6、能按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8cf2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3.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和田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节。
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是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的:读熟课文,积累“铺天盖地、载歌载舞、美不胜收”等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从而感受到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妙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由于本课文质兼美,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感受和田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
难点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人的高尚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间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考虑、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的独特风俗。
学生详细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歌曲《我们好地方》以及表达民俗的图片歌舞录像片段等相关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集(49页,全站免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集(49页,全站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c353927eb84ae45c3b358c50.png)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册****组第***课的一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表达了*************,此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深刻启迪。
学习这篇文本我们主要向******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制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的。
因此,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从一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维度:1.******* 2.******* 3.*****(二)过程与方法维度:1.******* 2.******* 3.*****(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1.******** 2.*******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2.*******2.教学难点:1.******* 2.*******三、说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学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我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说课稿全集(72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说课稿全集(7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38464cbf8c75fbfc77db2b8.png)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全集《文言文两则》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文言文两则》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
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2.教材简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选编本文的目的: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地学习。
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掌握全文意思,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适当地引导、点拨、鼓励、协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读熟成诵、悟理明志。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4440a5804d2b160a4ec062.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案设计目录第一组21 山中访友22* 山雨(无)73 草虫的村落74* 索溪峪的“野”(无)11 第二组115 詹天佑116 怀念母亲167* 彩色的翅膀(无)228* 中华少年(无)22 第三组229 穷人2210 别饿坏了那匹马2411 唯一的听众28 12* 用心灵去倾听(无)32 第四组3213、只有一个地球32 14* 大瀑布的葬礼(无)33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3316* 青山不老(无)35 第五组3517 少年闰土35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019* 一面(无)4320* 有的人(无)43 第六组43诗海拾贝43诗经?采薇(节选)(无)43 春夜喜雨(无)4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无)44 天净沙?秋44 天上的街市(无)45 白桦(无)45与诗同行(无)45 我们去看海(无)45 致老鼠(无)45爸爸的鼾声45给诗加“腰”(无)45诗中的“秋”(无)45第七组4521 老人与海鸥4522* 跑进家来的松鼠(无)4923 最后一头战象4924* 金色的脚印词语盘点(无)52第八组5225 伯牙绝弦5226 月光曲5727* 蒙娜丽莎之约()6028* 我的舞台无(无)60六年级上册第一组1 山中访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
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9a08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8.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精选5篇)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的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居里夫人三克镭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进而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的精神崇高。
教学准备:教师:居里夫人图片、视频、材料《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学生: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完成预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资料交流1、出示居里夫人名言:请同学们来读读下边两则名言,谈谈你的理解。
(1)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法)居里夫人(2)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法)居里夫人2、刚才同学们畅谈对名言的感受,(出示居里夫人图像)谁能谈谈对这位伟大女性的了解?(相机板书:居里夫人)3、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板书“镭”)谁能说说“镭”是一种怎样的物质,随着学生介绍,出示一小段相关视频)二、拓展阅读,积淀情感1、居里夫人,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拖着疲惫的身躯等待镭的出现,想知道她是怎样发明镭的吗?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读一读《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吧2、出示文章《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3、自由读材料,完成小练习居里夫人经历( )提炼了( )。
三、自学课文,了解大意1、可是,提炼了镭以后,居里夫人的一生却只拥有三克镭(将题目补充完整)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ec98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9.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
(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1.自由读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
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泽东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
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
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
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474de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5.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dd30f077e21af45b207a806.png)
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弈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0884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8.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
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 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
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a9a9c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5.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少年闰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__中只有《少年闰土》这一篇是鲁迅的作品,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这是一篇经典名篇,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鱼四件事。
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也反映“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表达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鉴于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和本组文“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我特别对本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程倡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6c20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5.png)
六年级下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以下是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地位及主要内容分述:1. 作用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同时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地位本文作为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成长的故事。
通过描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友谊的力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生字词:本文共有生字词20个,涉及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不同词性,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
(2)语法:本文运用了多种句型,如并列句、复合句等,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
(3)写作技巧:本文以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情感表现手法,展现了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学习并运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本文的语法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培养珍惜友谊的品质。
(2)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法和写作技巧。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受课文情感。
2. 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202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202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bff7c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1.png)
202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感恩的心》教科书分析:《感恩之心》是第6卷第2卷中的第一单元音乐单元1。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旋律深情真诚,跨度小,手语节奏美。
适合学生唱歌和表达。
这首歌的节拍是4/4,中速和弱线。
整首歌由两段组成。
第一部分是以独唱形式的深情叙事;第二部分采用两段式合唱,将情感推向高潮,仿佛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
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收集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由畅谈。
在情感引导方面,能够通过“感恩的心”延伸出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所有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感恩之情。
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某件事情、某个人物故事或当下某些热点事件领会“感恩”是怎样的情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唱歌,让学生知道如何尊重父母、老师和其他人。
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感激之情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唱两段歌,掌握两段歌的演唱方法,感受两段音乐的丰富色彩3.通过简单的手语学习,让学生体验身体运动与歌唱的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两段式合唱的教学过程1.导人: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音乐课中应该学习了不少歌曲,也欣赏了许多的音乐作品,请说一说哪些歌曲或者音乐作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给你带来过哪些感受呢?2.第一次听完整,老师:音乐让你感觉如何?学过的歌曲中有类似的作品吗?(轻柔、温暖、动人)再听一遍,老师:整首歌由几个部分组成?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深情地讲述,第二部分是内心的呼唤。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让学生直接谈感受,挖掘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感受,加深学生对一些曾经学习过的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为接下来聆听歌曲做铺垫。
请学生划分歌曲结构,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歌曲不同情感的表现,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这首歌的第一部分,听这首歌。
第一部分由几个短语组成?(四个短语)这些短语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根据你听到的旋律在黑板上画一条旋律线吗?(有时轻柔,有时波涛起伏,第四句将旋律推向高潮。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5c518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6.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课文通过对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查阅,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通过板书,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口头作业:复述课文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拓展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弈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学弈》。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旧知迁移,游戏激活兴趣。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弈经验总结会”,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
而接下来的孟子讲学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改变了以往朗读评评点点的传统模式,将学生直接引入学习、朗读的氛围中,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境界。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
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
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共创设了“学弈经验总结会”“孟子讲学”两个情境,前者的创设主要意图在明理,其中创造性问题――――在经验总结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你们作为嘉宾能联系实际说说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后者的创设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六、说板书25 学弈专心致志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两小儿辩日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
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由于学生初学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
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
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