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一章概述
审计学第1章审计概论(精)
![审计学第1章审计概论(精)](https://img.taocdn.com/s3/m/2e5e653fdd36a32d72758105.png)
化和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加强是审
计发展的动力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5
最早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于帝王与主管财赋的官 吏之间。帝王为了考察这些主管官吏是否忠于职守、 有无营私舞弊行为,便需要设置专门机构,委派专职 人员去进行审核检查。这种初始的审计思想和审计行 为,便是官厅审计的雏形 。 西方中世纪的庄园主等财产所有者将其资源财产授权 给总管、账房或管家进行管理,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形 成了授权与受权管理资源财产的经济责任关系。相应 早期的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股份公司出现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 股东与经理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与受托经营管理经 济资源的经济责任关系。众多的股东希望审查经理是 否尽职尽责。于是,一种服务于众多股东的民间审计 便应运而生。 26 审计——第一章 概述 返回
审 计 学
(第六版)
谢晓燕 副教授 主讲
审计——第一章 概述
1
导
言
《审计学》(第六版)共有17章。 第1-8章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第9-14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对定期 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第15-17章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审计业 务以外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本技能、基 本方法。
返回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7
(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 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如审级信息化
审计——第一章 概述
28
李金华审计长说过三句话:
1、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 格 2、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
指挥的资格
3、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
去任职的资格
审计——第一章 概述
8
(一)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审计制度—— 官厅(政府)审计的萌芽时期
《审计学》第一章 总论
![《审计学》第一章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357ff8ac3968011ca30091e8.png)
33
1、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4月审计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 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 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 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 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4
2、我国民间审计引进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产生)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25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产生)
❖ ①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1918年《会计师暂行章程》 ❖ ②我国注册会计师第一人—谢霖 ❖ ③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竞争更趋激烈。企业为了 在竞争中求生存,十分重视加强内部的经济监督,实行事前预防性的 控制,内部审计的重点逐步由过去的财务审计转向以内部控制审计为 基础的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广泛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并逐步 开展经营审计,将提出改进经营活动的建议作为工作重点,把评价和 改善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重要的服务领域。
19
(2)1844年到20世纪初的英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与特点
20
(3)20世纪初美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与特点
21
(4)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对注册会计师审 计目的和方法的影响
22
(5)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 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审计的本质在于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4
受托责任论
5
受托责任论
发展阶段 受托责任 财产保管责
审计学第1章(精)
![审计学第1章(精)](https://img.taocdn.com/s3/m/12c04928a32d7375a5178005.png)
2、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 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 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 务: (1)按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 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 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 (3)合同的遵守情况; (4)简要财务报表。
1.2.3
审计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 济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 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 其相关资料。
南海公司事件背景资料
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 1720年1月,南海公司股票128英镑/股。 牛顿:剑桥大学教授,已退休。其时受聘担任英国 皇家造币厂厂长,年薪2000英镑。 1720年4月,投资7000英镑购入南海公司股票,6 月出售,获利7000余英镑。 1720年7月,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000英镑。 牛顿再次买入。 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票价格124英镑。 1721年1月,南海公司破产。
审计的定义包含了以下涵义:
1、审计的本质特征——独立性 2、审计主体 3、审计的第三关系人,即授权人 或委托人 4、审计客体,即审计对象 5、审计目的 6、审计职能
1.1.2 审计的分类
1、按主体不同 (1)政府审计 (2)CPA审计 (3)内部审计 2、按内容、目的不同 (1)会计报表审计 (2)合规性审计 (3)经营审计
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特点: ①抽样方法普遍运用 ②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 ③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④业务范围扩大:会计咨询与服务
审计学——第1章
![审计学——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9fd04dba58fafab068dc02a7.png)
家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 1991年举行第一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006财政部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审计学——第1章
第二节 审计的主体对象和依据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
受委托或根据授权,依法对国家行政、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会计 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 务收支及有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效益性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过程。
审计学——第1章
审计关系图
审计者 被审计人 审计委托人
审计学——第1章
一、审计主体 (一)政府审计组织和人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人员 (三)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
审计学——第1章
第二节 审计的主体对象和依据
一、审计主体 1、什么是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的分类?
审计学——第1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人员
一、会计师事务——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机构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1、鉴证业务——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
审计学——第1章
(四)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具有强制性分类 1.强制审计 2.委托审计
审计学——第1章
案例分析
安达信事件的思考?P13 1、从上述资料中找出审计主体、对象? 2、按审计主体分类、安达信开展的审计
工作属于那种类型? 3、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失败说明了什么
一、审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审计学——第1章
第三节 审计的本质特征职能和 作用
一、审计的本质特征 审计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二)审计对象的广泛性 (三)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四)审计监督的专职性 (五)审计手段的科学性
审计学(第二版)第一章 审计概论
![审计学(第二版)第一章 审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aee6ff04afe04a1b071deba.png)
CPA
就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框架而言,注 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 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 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 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执行审计工作, 能够形成这样的意见。”
二、审计业务要素
CPA
审计业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编 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三方关系人包 括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 方)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2.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在财务报 表审计中,鉴证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鉴证对 象信息是指记录经济活动的载体,即被审 计单位的财务报表。
CPA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民间审计形成 的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民间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民 间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审计 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和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 细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 等。
CP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民间审计的发展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的民间审计得到了 迅速发展,它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全球的 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民间 会计组织。 在20世纪初期,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 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 计,即美国式审计。
CPA
2.客观性。由于审计组织独立于客户之外, 不受客户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3.权威性。审计组织依法对客户行使审计 监督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与干涉, 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审计监督从时间上看, 可以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从空间上看,不仅可以对企事业单位进行 监督,而且可以对财政、税务、银行、工 商行政等专业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因而 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
![《审计学》第一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2d5dc75022aaea998f0fbd.png)
(三)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企业、事业单位及行政管 理机关的规模有了扩大,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也促使了授权 管理方法的普遍使用、授权层次的增加和授权范围的扩大。 这样,部门和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就有必要对其下属各层次 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 计也就因此而产生。
审计机构从事审计活动要有一定的合法经济收入和经费保障,不受被审 计单位的牵制。对于国家审计,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 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对于注册会计师 审计,由于其是民间组织有偿服务,国家对其收费标准做出规定,保证其生 存和发展,同时也规定除了正常的业务收费外,不允许与被审计单位有其他 经济依附关系。
目录
1 1 2 3
审计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我国审计的种类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4
5 3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为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 位的受托经济责任,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 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 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 的活动。 上述定义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3)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 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 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 ,并出具书面证明,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 确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的一种职能。鉴证既为 被审计单位服务,又为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授权者或委托 人服务,这一职能更突出地表现在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 中。
(2)人员独立 人员独立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为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报告,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在形式上不应存在 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审计人依法行使审 计职权时受到法律保护。在精神上,审计人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按照审计 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独立进行审计,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做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3)经济独立
第一章 审计概述(审计学原理最新PPT课件)
![第一章 审计概述(审计学原理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3b1911b4daa58da0114a53.png)
1.1 审计的历史
一、历史典故 大禹也曾做过审计? Auditor词源有玄机
1.1 审计的历史
大禹也曾做过审计?
“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史记.夏本纪》
依据:气象资料 启示:审计证据不拘一格
1.1 审计的历史
Auditor词源有玄机
听音辨账
Audience
Auditor
1.1 审计的历史
审计学原理
第一章 审计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1.1 审计的历史 1.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 1.3 审计的产生 1.4 审计学理论框架 1.5 信息化下的审计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审计的定义与要素,审计的不同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 ■本章难点:审计产生的动因,民间审计与审计理论框架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目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减少 财务报表发生的错误和舞弊
优点:保证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成本,一定程 度上使审计效率得到了提高
缺点: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给内部控 制导向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带来不足
1.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
账表导 向审计
内部控 制导向 审计
风险导 向审计
小张有5万元闲散资金,听 说最近股票回报比银行存款 利率高,于是决定购买股票。
他打开证券报,有3564家 上市公司,不知哪家公司的 股票好。朋友小王告诉他, 你查一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表, 挑一家盈利最好的公司股票 投资,绝对不错。于是,他 准备购买A公司股票,因为 A公司每股盈利是最高的。
1.2 审计的概念和种类
能够对公司中层及以下任何单位开展审计 能够对公司中层及以下任何单位开展审计,但对公司财务审
审计学 第一章 概述
![审计学 第一章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6935a9d4d8d15abe234e90.png)
2019/8/15
第一章 概 论
6
审 计 学Auditing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与查账(审计会计)的比较
联系
审计离不开查帐 查账并不构成审计的全部
区别
主体不同 内容不同
地位不同
2019/8/15
第一章 概 论
7
审 计 学Auditing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目的不同
会计的目的是产生会计信息 审计的目的是鉴证会计信息
2019/8/15
第一章 概 论
10
审 计 学Auditing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续)
责任不同
审计责任体现为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 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的意见, 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 执行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 • 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并获取审计证据
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审计的作用
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 有利于推进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9/8/15
第一章 概 论
25
审 计 学Auditing
四、标准审计报告框架
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注册会计师签章(双签制度)
2019/8/15
第一章 概 论
34
审 计 学Auditing
四、标准审计报告框架
审计报告要点(续)
审计报告的日期(audit report date)
获取充分、恰当审计证据后(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即结束 审计程序的时间)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0ef80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b.png)
《审计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审计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理解审计的类型和程序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审计学的定义和起源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审计的类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国家审计)审计程序(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完成阶段)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审计的类型和程序,讲解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增强对审计学的理解第二章:审计程序2.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流程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学会制定审计计划和控制风险2.2 教学内容审计程序的步骤(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观察、询问、检查、分析)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和平衡控制风险的方法和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流程,阐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介绍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出审计计划和控制风险的策略2.4 教学评估审计计划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计划,检验对审计程序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审计证据3.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学会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3.2 教学内容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观察、询问、检查、分析、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审计证据的评价标准(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审计证据的评价过程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介绍审计证据的评价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过程3.4 教学评估审计证据评价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证据评价方案,展示对审计证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审计报告4.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报告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4.2 教学内容审计报告的作用和重要性审计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封面、摘要、、附件)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4.3 教学方法4.4 教学评估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5.1 教学目标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方法学会识别和评价内部控制缺陷5.2 教学内容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分类(预防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混合性控制)内部控制的评估方法(询问、观察、检查、分析)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了解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评价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第六章:财务报表审计6.1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学会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6.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财务报表审计的关键领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阐述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介绍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践应用6.4 教学评估财务报表审计设计:学生设计财务报表审计计划,展示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7.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学会评估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7.2 教学内容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内部控制、独立性、专业判断、职业道德)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估(风险水平、质量指标)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应用实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阐述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介绍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7.4 教学评估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设计:学生设计审计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案,展示对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信息技术审计8.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学会评估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8.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硬件、软件、数据)信息技术审计的工具和技术(数据分析、程序审查、系统测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介绍评估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信息技术审计的工具和技术8.4 教学评估信息技术审计设计:学生设计信息技术审计计划,展示对信息技术审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审计质量保证9.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学会评估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9.2 教学内容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内部控制、独立性、专业判断、职业道德)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估(质量指标、客户满意度)审计质量保证的应用实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介绍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质量保证的实践应用9.4 教学评估审计质量保证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质量保证方案,展示对审计质量保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章:审计伦理与职业道德10.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学会评估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独立性、客观性、专业判断、保密性、职业道德)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影响评估(职业形象、信誉度、法律责任)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际应用实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财务报表审计难点解析: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概念和流程,掌握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
审计学第一章----绪论-
![审计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6a7a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9.png)
❖ 比如,如下的业务中的三方关系人是
28
业务简称
国有上市甲公司 财务报表审计
内资企业乙公司 设立验资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 所
注册会计师
责任方
甲公司管理层
乙公司(筹)管理层与 出资人
预期使用者
企业股东、债权人、证监 会、潜在投资者等
企业登记机关、出资 人
29
(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
中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 收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 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发表意见。
17
❖ 本书的定义: ❖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
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以 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 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解除被审 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5
(二)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
1.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汉时期全国审计 机构和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 相统一的审计模式的逐渐形成。秦汉时期,中央设 “三公”、“九卿”辅佐政务。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 执掌弹劾、纠察之权,专司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 以及财物审计事项,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
《审计学第一章》课件
![《审计学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ec33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9.png)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客观,不受主观偏见或利益冲突的影响。
公正性
审计师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偏袒任何一方。
审计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和验证,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并保障其权益。
03
04
05
03
影响
审计对于保障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监管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推动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监管和认证要求。
审计基本概念
审计目标定义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和结论的一切事实材料。
审计证据定义
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的特征
审计准则的作用
审计准则的执行
审计技术与方法
分析性复核技术概述
分析性复核技术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数据,找出异常变动和趋势,以便发现潜在的错报和舞弊行为。
分析性复核的方法
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和比较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动和趋势,进而发现潜在的错报和舞弊行为。
审计证据按其存在形式(或称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审计证据的特征包括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03
02
01
审计程序定义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
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终结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审计学第四版课本习题答案
![审计学第四版课本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dadc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9.png)
审计学第四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章:审计概述1. 审计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审计是指由独立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客观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这些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审计的目的有哪些?答案:审计的主要目的包括提供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帮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促进企业的合规性以及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第二章:审计标准与职业道德1. 审计师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准则?答案:审计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包括诚信、客观性、专业能力和谨慎、保密性以及独立性。
2. 审计标准是如何制定的?答案:审计标准通常由专业审计机构制定,它们包括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估方法等,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第三章:审计计划与风险评估1. 审计计划包括哪些内容?答案:审计计划通常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时间表以及审计资源的分配。
2. 风险评估在审计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风险评估是审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帮助审计师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的潜在风险,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1. 什么是审计证据?答案:审计证据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并用以支持审计结论的所有信息。
2. 审计程序有哪些类型?答案: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和重新计算等,每种程序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答案: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步骤包括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评估内部控制、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及形成审计意见。
2. 如何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答案: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常包括了解和测试控制活动、评估控制风险以及确定所需的审计证据。
第六章: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类型有哪些?答案:审计报告的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2. 审计报告中应包含哪些内容?答案:审计报告应包含审计师的独立性声明、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以及可能的强调事项段。
审计学第一章
![审计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fc62c01de80d4d8d15a4f9c.png)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我国目前的审计机关由政府领导,分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接受同级政府领导,又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内部审计的类型
按照内审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分类
董事会型独立性权威性很高
监事会或相关类似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
总经理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权威性
财会部门型独立性权威性较弱。审计对象主要是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有助于财务核算的规范化
知识点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制度基础审计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的视角转向企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部控制,从而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讲,该种方法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审计的重点从检查受托责任人对资产的有效使用转向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
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即对预测、决策方案、目标、计划、预算的审计,以及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的主要是审查计划、预算、投资决策等是否切实可行。
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通常对工期较长的基建项目和承包合同中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这种审计的优点是随时进行审查,随时发现错误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绩效审计是指检查一个企业或组织经营 的程序和方法以确定其经营效率、效果和经济性。
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可以分解为三个: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
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
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 关的评价意见。 三是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 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以帮助 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
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 价,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内部审计具有显著的建设性和内向服务性,其目的 在于帮助本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经济效益。
(二)按审计目的、基本内容分类 将审计分为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 1.合规性审计 合规性审计是指对一个单位的某些财务或经营活动收 集并评价证据,以确定其是否按照特定的标准来执行 合规性审计的结果通常报送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外部 特定使用者。 2.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没有单一定义。
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经济监督是基本职能,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是
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而形成的职能。
(五)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应该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要保
持组织、工作、经济上的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自 始至终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影响和干扰。 2.客观公正性 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即审计人员履行 职责必须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实事求是检查,客观 判断,公正评价和公正处理。
伴随着审计的产生,也形成了审计关系。任何审计 活动都必须有审计者、被审计者和审计委托者三方
关系人的参与。如下图所示:
审计人(独立的第三
者)
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 (财产所有者)
被审计人(财产经营管 理者)
二、审计的发展
发展阶段 一 古代审计产生
发展时期 1 西周初步形成
二 封建王朝审计昌盛衰 2 秦汉最终确立
弱
3 隋唐宋日臻健全
4 元明清衰弱
三 近代审计逐步演进 四 现代审计振兴发展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 6新中国振兴时期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分类
一、审计的定义 如何定义审计,国内外观点不一。下面介绍几个
比较权威的审计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
本审计概念公告》中把审计定义为:“审计是指 为了确定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 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 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 系人的有组织的过程。”
3.权威性 权威性特征是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主要表
现为: (1)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2)审计机关有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调查
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 果权、处分建议权等。 (3)审计人员应具备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 力,应当执行回避制度和负有保密义务。 (4)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否则应责令 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审计监督的执行者或审计人。 (二)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一般包括
法定范围内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或其他 经济组织。
(三)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查和监督的内容,即与
审计主体相联系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 (四)审计的职能 现代审计条件下,一般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
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系列教材
审 计学 基 础
邢风云 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审计的第三节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第一节 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一、审计的起源 审计最早产生于我国西周时期。 在西周时期,财产所有者不一定是经营管理者,所以 财产所有者为了保护自身财产的安全和完整,需要对 财产经营管理者是否诚信地履行了经济责任的情进行 监督和评价,于是便产生了审计的雏形。
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 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进行审查和鉴证,评价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定义
从审计定义的内容来看,有其广泛而丰富的内涵, 包括审计的主体、客体、对象、目标、作用、特征 等要素。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是指从事审计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即
1995年国家审计署对审计作了如下定义:“审计 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 、合法、效益的行为。”
199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定义:“独立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 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 计意见。”
根据以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将审计的 定义作如下概括:
日本(会计大辞典)对审计的定义是:“与任何
一方无关的第三者检查一个企业(或其他单位) 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以及会计组织和会计行为 是否正确或恰当,并将查账结果报告要求检查者 的一系列行为。”
1989年中国审计学会将审计定义为:“审计是由 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 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 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促 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执行主体分类 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 1.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
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
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 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 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2.独立审计 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 ,也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 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在发布的《独立审计 基本准则》中指出:“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 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 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独立审计属于受托审计,具有有偿性和较强的独立性 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