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巴西
俄罗斯
俄罗斯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加拿大 美国
巴西
2.分布不平衡: (1)空间上分布不平衡:
(2)时间上分布不平衡:
多北少, 多西少。 南
季多,
季少。年夏际、变秋化大。
东 冬、春
造成我国水资源地区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各地径流量不同
B.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C.纬B度位置不同
大秦线 神黄线 焦作-兖州-日照
1.关于实施我国资源的跨地区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资源总D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的主要原因 B.我国能跨区域进行调配的能源资源只有天然气 C.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 施南水北调工程 D.为实现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而进行资 源的跨区域调配
→ 段。
北京
三峡 A
(5)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是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状况
(6)有报道说,北方百姓希望中线工程早日动工完成,因为他们不喜欢东线方案调用的水。原因
是
。
东线工程沿岸城市和企业多,大量污水排放导致水质较差。
谢谢观赏
2020/11/26
38
D.海陆位置不同
3.供需矛盾突出: 严重缺水城市中大部分是
城市,北方各省区缺水严重。 北方
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
(1)
长,
广,
流程
大。 流域面积
流量
长江全 流 年长域径总流638面量0积近公里1800,0万是0平亿中立方国方公和米里亚,洲是约第世占一界国长第土河三总、大面世流积界量的第河1三/流5长,,河居仅,全次长国于度各亚仅大马次河孙于流河尼第及罗一刚河。果及河亚。马孙河,是世界上完全在 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
东线方案
长江下游
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 (双选) A.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 B流、到D 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B.东线工程的工程难度较小 C.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 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平原和西北 D.东线工程受水的区域缺水最为严重
)。(双选)
B、C
3.西线方案:
调出区: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地区及
部分地区。
西北
大金雅渡沙砻河江
华北
西线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
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城乡争水
资金 工农业争水
地区争水
,吸引国内外
。可以缓解
、
、
投资环境
(2)经济效益: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北煤南运
中国北方地区生产的煤炭向南方,主要是向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运输,是中国煤炭运输长期存在的主流向。 北煤南运是为了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使煤炭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多集中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而用煤“大户”则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北煤南运” 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重要。
(3)生态效益:缓解
下降和
沉降
面积扩地大下,水控位制地面
,区域生态漏向斗
良性
方向发展。
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正在透支华北的未来。 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浅层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 区”。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专家介绍说,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浅层漏斗和深层漏斗在内的华北平原复合地下水漏斗,面积达73000平方公里。
2.东线方案环境问题:
(1)对长江(水源地)的影响:
①长江径流量
,海水
,河口盐度
影响下游
;
②泥沙淤积
,航道
。
减少
升高
水质
加重
, 上溯
淤塞
(2)对沿线的影响: ①对沿线 ②土壤易发生
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水生生物
盐碱化
(3)对水质的影响:沿线发达地区污水排放,降低水质。
思考
1.三个方案中,完全在我国第一级阶梯内的是? 2.三个方案中,水质最好的是? 3.三个方案中,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的是?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1
2020/11/26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我年 国径 同流 世总 界量 部的 分比 国较 家
年径流总量 (亿米³)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大, 居世界第六位。
40000
来自百度文库
2.中线方案:
调出区:长江中游
水库和
调入区:
平原及黄河下游。
华北
水库; 丹江口
丹新三江开峡中口凿水线水 的 库工库输程水已渠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 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三峡 华北平原
中线方案 丹江口水库 三峡水库
中线方案的最大优点是( A.节省建设投资 B.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调水 C.充分利用三峡水库 D.沿途人口、城市密集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 三峡工程,为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
1.东线方案:
调出区:
;调入区:
长江下游
平原及
半岛。
华北
京穿杭越运黄河河床底部的隧洞
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
山东
华北平原
山东半岛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
思考
.三个方案中,靠近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三个方案中,需要移民最多的是? .三个方案中,水可以自流的是?
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7.三个方案中,最先开工的是? 8.三个方案中,工程量最小的是? 9.三个方案中,完全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是? 10.三个方案中,需要逐级抽水的是? 11.三个方案中,水质最差的是?
思考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 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西电东送 南中北部部部通通通道设道道— ,——将———有将以主数沿开要千长发)集万江云的中千展南火在瓦开、电华的。贵(北强长州坑和大江、口西电为广电北力深西站两,谷的)大源型水地和源河电黄区不道为河。断,主主上送可,游要往开以的任华发开务水中2发电是、2贵送将华座州“往东水等京三和电地津西福站火”唐建。电地(以随(区即及着坑内。广这口蒙东些电古等梯站西地级)部区水为、。电补山站充西的,、开向陕发广西建
(1)南水北调三条输水路线中,可自流供水的是
线和 线。
西
中
(2)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自北 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紧 张的情况。
海
黄
淮
黄河
海河
(3)据图写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中线工程引水线路:
→
→
→
。
丹江口水库
郑州
石家庄
(4)在东线方案A、B、C段输水道中,可进行自流输水的是
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2.读下面新世纪我国三大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三大工程中,对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
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51912
27115
28113
29702
31220
中国
印度尼西亚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巴西
人均径流量 (米³/人.年)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少
105117
我 国 同 世 界 部 分 国 家
人 均 径 流 量 的 比 较
26990
32343
11294
14509
2167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
巴西
加拿大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 位,低于
2.读下面新世纪我国三大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填出三大工程名称:
甲
,乙
,
丙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2)下列因素中,影响甲工程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气B 候条件 D.河流状况
(3)三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
和
,它们对上海的
积极影响是 。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 保护
(5)以乙工程南线为例,其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双选)
A.改善交通运输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增加植被覆盖率
D.增加财政收入
B、D
3.读下面新世纪我国三大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年径流量稳定,且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流经 邻。
西北干旱半干旱
三大东经、济中地、带西,上游靠近
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 华北
平原相
西 部 经
中 部 经
华北平 原
东 部 经
济
济
济
地
地
地
带
带
带
长江
长江能成为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区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流域水污染较轻,浪费较少 B.D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长江流域人口较少,需水量不大 D.长江干流长,流域面积广,是我国的丰水区
)。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和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 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