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本单元基本结构:
孤立 形 对立 静止 而 上 学 片面
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总特征:
唯 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物 辩 证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第十课) 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 合探究)
二.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 矛盾的。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 的联系? 小结:所谓“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在人类产 生以前就存在的,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 谓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依据客观联系 创造条件,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建立的联系。 (P55)
毛泽东思想
继承 邓小平理论 发展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思维领域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979年12月科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美 国科学家促进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 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 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得 “蝴蝶效应”。
议一议 有人说:“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 中。那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 种说法对吗?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
道琼工业指数迅速下跌
美国一月失业率升到7.4%。
因为美国房价下跌,贷款的时限到了之后, 先是 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继而连累 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 报告,同时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 民众普遍亏钱,最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不久迅速波 及冰岛、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对纺织、能源、汽 车等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次危机遂演变成一场 世界性的危机。 想一想,什么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周小英(株洲市南方中学)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品质方法。
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这一观点还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以后学习发展观、矛盾观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做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对联系观有初步的自发的认识,但认识还较为感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的事例,从生活中联系的现象提升到联系的观点,逐步掌握普遍、客观、多样的联系,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提高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明确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
依据:联系的概念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精髓,是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联系观点,运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做事情的关键。
(二)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依据:人为事物联系是在人的认识指导下建立的,是否是客观的,学生会出现认知偏差,成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理念(一)教法:教师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机会,为学生创设情境体验平台,给学生搭建讨论交流空间。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考点3 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 事物的多样性
(2)表现: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太阳东升西落 守株待兔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联系的多样性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一位市场营销专业的 大学生毕业后求职四处碰 壁,究其原因,并不是这 位大学生能力不够或者水 平不高,而是因为他姓 “裴”,招聘人员认为这个 姓与“赔”同音,生意会 赔本,不吉利,所以把他 拒之门外。
姓“裴”,就一定不能赚钱吗?
1、表现
三、联系的多样性
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特别提醒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第一,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 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二,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 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第三,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 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师傅领进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7课第1框题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本框着重从世界观角度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及条件性,为下一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常常以选择和非选择形式来考察2、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又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所以要想学会辩证的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把握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突破:先通过联系生活中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举例世界是普遍联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物,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这两者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了难点了。
针对这个难点,我将采用图片,漫画形式等多种手段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弱。
而哲学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
第七课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框题。
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三、设计思想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体验情境等方法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
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
联系的客观 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 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 系中把握事物,切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忌主观随意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 样性。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 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联系的 多样性 条件性
三、问题质疑
主观臆造的联系
? ==
人为事物的联系
前者:主观想象的联系 后者:客观存在的联系
•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 我震惊于那电视画面:海啸,漩涡,洪流,船舶被掀 翻,汪洋海水像千军万马漫过海堤、涌入城市、淹没 农田,堪比灾难大片,仿佛《后天》《2012》现实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版……同时我吃惊于能够这样第一时间用直升机航拍 现场,反应之迅捷,无与伦比。更让人惊异的是,日 本提前十几秒给波及地区发布地震来袭的警报!立刻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 成立紧急对策本部,立刻派遣自卫队前往救灾;世界 最大核电站福岛核电站发生故障,有可能发生核泄漏, 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原子能紧急事态宣言”发布,附近群众紧急疏散。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而东京的公用电话,已全部切换成免费模式,公众可 免费使用! 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发生这样高震级的地震,当今在那个国家最安全?答 案恐怕是唯一的:在日本。震区的房子剧烈摇晃几分 钟甚至十几分钟,而不会倒塌。
鱼儿离不开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太阳东升西落 守株待兔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
连一连
偶然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因果联系 必然联系
整体和部分联系
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本框主要内容: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还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从对人的生活实践来看;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而哲学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热点;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2、能力目标:1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和形成辩证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三、重点难点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特点依据:联系的三大特点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精髓;是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联系观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事情的必需..解决办法:我主要采用了典型案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2、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依据: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物;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这两者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了难点了..解决办法: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特别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四、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相关形象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乐、漫画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2、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内容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故事图片、以及漫画等多种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3、用黑板图示法根据内容需要;利用黑板设计知识结构图;形成网络体系..4、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热点"、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特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法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将教材观点与具体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2、思维训练法:在解决本节课每个内容时;我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以养成自学习惯;实现自学达标..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以小品“五官新说”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二讲授新课1、联系的含义我们通过“小品五官新说”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引出联系的含义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之―普遍性..设计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由此引出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请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的食物链并结合教材归纳出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通过让学生对食物链的逐一的来分析;以增加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进而;得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教师进行总结提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进而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3、联系的客观性课件展示:12星座图探究一::星座真的能预测你的未来和命运吗真的是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吗;518我要发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总结:不是;联系是客观的;上述都是人主观臆造的联系;缺乏科学的依据..探究二:根据相关理论解释“森林破坏、沙尘暴、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联系是客观的;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必将受到惩罚..其实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探究三: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请举出例子进行说明播放歌曲‘天路’;人为事物的联系图片根据实践与事物联系的关系;联系又分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例举实例来消化理解此知识点..学生讨论:教师:分析原因: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总结: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经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通过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成语;让学生体会联系的多样性..并在教材中找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教师总结提问:提出问题: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一样吗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让学生概况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学生总结本课;教师补充..课堂小结:略课堂巩固:略五、教学板书: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2、联系的客观性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关系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3、联系的条件性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自主探索、领会道理;增强参与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体现新课改精神和“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以“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讨论: 1、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 2 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 池鱼、水、城门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城门失火池鱼 3 3 、世界上有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唇亡齿寒联系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什么是联系?(内部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外部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横向联系纵向联系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1、联系的普遍性二、联系的特征(特点)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等,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药、机器和日用品。
生态系统的联系合作探究: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的条件性注意: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
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知识小结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问题合作探究情感升华我的收获:(联系的普遍性)求学的道路上并不孤单,有父母的牵挂期盼、老师的教育教导、同学的朝夕相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漫天浮尘扬沙笼罩下的北京城思考: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为什么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说明了什么?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2 、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而形成)都是客观的议一议 1. 有人把 8 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 4 视为不祥的数字,应如何对待这一现象?生活中类似现象还有哪些?要求:把握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普遍的,也是有条件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诸 要素之间
整个世界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 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考试 作业 青春
睡觉 痛苦 半价
当提到“学生”二字,你联想到什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自学目标 P54~57
一个概念 联系的三个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联系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015 ·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当提到“学生”二字,你联想到什么?
自然界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天空 森林 (2015 ·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自学目标 P54~57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思考:联系是客观的,那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了?
提示: 不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P56页相关链接)
活学巧练
(2015 · 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
“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联系的特点:(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目录
• 世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 • 自然界中普遍联系现象 • 人类社会中普遍联系现象 • 普遍联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应用 • 普遍联系原则对个人成长指导意义 • 总结:深入理解并践行普遍联系原则
01 世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
联系定义及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03
通过运用整体性思维,人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
实践活动中协同合作原则
01
协同合作原则的含 义
在实践活动中,各个参与者之间 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 任务。
02
协同合作原则在实 践活动中的应用
在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实践活 动中,遵循协同合作原则可以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内耗和冲突。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 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 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学意义上的重要性
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 总的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
观点之一。
普遍联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 动力和源泉,是理解和把握事物
发展的关键。
普遍联系原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干旱等多种类型。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 坏性,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人类社会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同时, 自然灾害也会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防灾减灾措施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如加强预警监测、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共23张PPT)教育课件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 身所 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按实践的类型可分
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 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全
体
1.台风带来哪些自在事物的联系?
同 学
2.台风使哪些人为事物的联系遭到破坏? 3.在台风面前,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还
是可以做些什么?
这种认识,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学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有人知道它的方法论要求 是什么吗?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
不能主观随意
嗯,不错,就是这样的。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联系的 多样性这一特点哦。
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1)内涵: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 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陈振雪
美国民主选举、金钱 政治、两党制、中美 关系的未来走向……
滕王阁序、王勃、南 昌、江南三大楼……
电视、微信、WIFI
1
联系的特点 3
什么是联系
知识点总结
2
“联系”介绍表
人称 联系
性别
无
籍贯 世界
特点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对于“联系”,各位学霸们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呢?
演员杨洋现今红得发紫,这与 他不久前主演的电视剧《微微》 有关系吗?杨洋会和我们班里
的课桌发生联系吗?
学完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有同学知道我们该怎么把 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吗?(方法论)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不能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生活与哲学: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联系的条件性
注意:
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 又都是有条件的。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当然,条件上可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 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
知识疏理
原理 内容(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 联系 系着;事物内部各部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 的普 要素相互联系;世界是 忌用孤立、片面的观点 遍性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看问题 体 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的客 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 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 观随意性和诡辩论 观性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的多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 点为转移。 样性 样。
联系的含义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整体联系 方法论
事 物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 系 的 特 点
含义
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
联系具有多样性 条件性
表现
整个世界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意味着世界上的 任何两个事物都必然有联系?
2.联系的特征
(2)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自在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 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和相互作用。
(1)事物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周围的人和事,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01内部诸要素之间的□02相互依赖、□03相互影响、□04相互制约和□05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06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07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08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09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避免用□10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01固有的,不以□02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03自在事物的联系和□04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05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06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07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08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01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02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03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04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05条件。
要一切以□06时间、□07地点和□08条件为转移。
思考Ⅰ.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此观点错误。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含义: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否则,就会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相对性,从而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Ⅱ.“乌鸦叫丧,喜鹊报喜”是事物之间的客观真实联系吗?提示:不是。
这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Ⅲ.太空育种作为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此观点错误。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探究活动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情景:材料一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
蜈蚣是一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
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却相安无事。
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
所以,它们相安无事。
材料二据报道,为了坐上教室里“人气宠儿的最佳风水方位”,某市一名中学生在网上占卜后,缠着老师给自己调换座位,理由是这样能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
问题探究:(1)青蛙、毒蛇、蜈蚣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提示: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从生物学上讲是一种食物链,从哲学上讲,这就是联系。
(2)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呢?提示:食物链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实,不只是在生物界,在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中学生的做法?提示:材料二中的中学生做法错误。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座位没有必然的联系,该同学的思想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1.两方面理解联系的含义(1)从主体看:一是事物之间,二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2)从内容看: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等都是联系的内容。
2.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是普遍的。
二是从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
三是从整个世界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观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规律。
(3)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不能“消灭”联系,也不能“创造”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的原因: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的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它就存在着,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体现出“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是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并没有否认事物的客观联系。
(4)联系客观性原理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特别提醒我们既不能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事物的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1.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岛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气流的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2)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吗?(3)联系是无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提示:(1)不是,联系具有条件性。
(2)不能,联系具有客观性。
(3)有条件的。
[答案] A探究活动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情景: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
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因此猫的多少和苜蓿的收成有密切的关系。
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提示:上述材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猫、田鼠、苜蓿、土蜂之间形成不同的联系。
只有承认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用联系多样性原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启示。
提示: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把握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1.理解联系多样性的表现(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人总要死——怎么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2.正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关系(1)联系具有多样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要求对于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具体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否则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对于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2)联系具有条件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脱离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认识事物就要认识它存在的条件,改造事物就要改造事物存在的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离开了条件,联系就不能产生;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就不同。
因此,联系的条件性决定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法国小城格拉斯盛产玫瑰,格拉斯的玫瑰提炼出的精油是诸多顶级香水的原料。
如今,格拉斯玫瑰漂洋过海,来到了我国云南鹤庆县安家落户,当地许多贫困户通过种植格拉斯玫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格拉斯玫瑰成了该县的“扶贫花”。
“洋玫瑰”变成“扶贫花”表明()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②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联系的条件性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吗?(2)什么决定联系的多样性?提示:(1)不是。
(2)联系的条件性决定联系的多样性。
[答案] D知识点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认为()A.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B.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存在人为事物联系C.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多样性D.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答案 D解析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D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B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