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040d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d.png)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理解我国的自然差异;从农耕制度、农作物、人口、经济等方面理解人文差异。
4.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找出其范围,理解划分的主导因素。
(三)地理实践目标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重点和难点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的景观图片。
问题引领: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对应的是那幅图,并思考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由于我国东西降水差异、东西地势起伏、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8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8](https://img.taocdn.com/s3/m/c6006fa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f.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地理特点,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理差异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地理差异的理解,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2.难点:分析地理现象,归纳总结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地理差异。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地理差异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地图、图片、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感受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地图,呈现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探讨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成果,互相交流,巩固对地理差异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差异,思考如何利用家乡的地理特点发展经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家乡的地理差异,思考发展策略。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0e59925acfa1c7ab00cc28.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教课方案【核心修养】人地协调观、地区认知、综合思想【教材剖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区部分的连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叙述中国地理概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色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论述我国不一样地区的地理差别。
作为中国地区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不过对地区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掌握地区的差别,为后边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色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因为后边的地区选择不可以过多,选择的地区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以后,才能防止在详细地区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所以,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剖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必定的地理思想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连接上还存在必定的缺点。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别。
学习动词是指出,学习水平是运用,学习内容是“ 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
【教课目的】1.经过阅读有关地图,剖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别和成因。
2.能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剖析“秦岭 - 淮河”一线南、北双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从而说出“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地区的区分,认识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
4.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地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大概的地点和范围,剖析确立其分界限的主导因素。
【教课重难点】1.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的标准2.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教课方法】1 / 7自主、合作、研究、议论法【教课过程】导入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本班进行不一样类其他分组,并说出区分依照。
学生会以“性别”、“身高”、“头发长短”、“能否近视” 为依照来分组,从而得出班级分组能够分红多种种类的组,同一个人能够是好多组的成员。
其实地理地区区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区分方法近似,不过区分的依照应是地理因素而已。
八下 人教版 第五章 中国地理差异 教案
![八下 人教版 第五章 中国地理差异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9935e8e9951e79b8927d7.png)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师:我国疆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要了解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让我们来次中国之旅(幻灯片——第一篇)跟我一起旅行吧,各位准备好了吗?现在出发!板书:中国地理差异【第一篇旅行记】我们将班级分为3小组,分别参加不同的旅行,感受不一样的中国美,在漫长的旅行中,你收获了什么呢?请根据提示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完成学案,5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板书:学案第一部分(5分钟后)师:都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会让原本快乐的事情变得更加有意义,下面我们有请各组代表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旅行,并补全黑板上老师遗漏的文字,掌声欢迎生: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第一组学生绘画作品结论: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第二组学生绘画作品结论: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第三组学生绘画作品结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师:经过了3组同学的分享,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差异显著,这样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从而使得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交通,人口,城市这几个方面,都有什么不同呢?(提问学生)生:①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②经济:东高西低③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过渡】师:我国地理差异显著,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天然界限,在这些地理界限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界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秦岭——淮河一线(一起说)师:对,没错,就是它,秦岭——淮河为什么会有这么特殊的地位?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淮河。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3ee3450740be1e650e9a82.png)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地理环境差异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地理环境差异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四幅自然景观图和四幅人文景观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景观差异这节课我们学习_中国的地理差异活动2【活动】(二)导学点一地理差异显著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P2文字部分和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2学生看多媒体的景观图分小组讨论【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说出它们的景观差异】然后学生接着看多媒体说出形成每一种景观差异的原因学生活动3学生阅读课本P3第一自然段的文字部分然后回答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西部以 ________ 为主,东部以 _______ 为主。
2、人口、城市、交通线有 ________ 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________,西部 ________ 。
活动3【活动】(三)导学点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忆一忆学生看多媒体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要求每看一幅图说出一条地理意义并进行抢答)2学生继续看多媒体课件说出其余的地理意义完成课本P5的活动内容1 你能判断出下列诗句或谚语描述的秦岭-淮河以北还是以南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活动4【测试】四、达标测试:1.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旅游景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2.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A.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B.农作物一年一熟C.耕地多以水田为主D.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4.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资源:南丰北缺B.人们主食:南面北米C. 传统运输:南船北马D.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拓展训练1.耕地类型:南()北()2.粮食作物:南()北()3.糖料作物:南()北()4.气候灾害:南()北()5.交通运输:南()北()6.饮食习惯:南()北()7.工业结构:南()北()8.武术专长:南()北()9.方言种类:南()北()活动5【讲授】五、课堂小结一、地理环境的差异二、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7a6c1af45b307e97197c5.png)
人教版地理初二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初步了解区域划分的缘由及相应的天文区域类型;在复杂地图上停止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天文位置、范围及划分缘由;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才干目的培育先生读图、析图才干,观察判别才干和自动探求才干。
使先生初步掌握天文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目的经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先生愈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评价义务经过读图5.1,说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规律,并将影响其变化的要素写在图旁边。
找出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的差异。
经过小组协作,填表比拟秦岭---淮河两侧的区别。
并完成P5活动题。
经过小组协作探求,对比图5.5和与图5.1剖析出四大天文区域分界限确定的主导要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示式讲述、先生活动、探求。
教具预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进程〔课件展现〕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西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让先生发现这四个中央景观大有不同。
指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天文差异十分清楚。
本节课,我来就来了解我国的天文差异。
讲授新课〔一〕了解我国天文差异清楚1、先生读图5.1,说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规律,体会我国东西、南北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2、回忆上学期知识,说出我国农业、人口、交通、经济开展水平的散布特点。
3、填表比拟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天文方面的差异。
学习四大天文区域1、读图5.5,指出我国的四大天文区域,想一想这四个天文区域是依照什么规范划分的呢?〔先生回答〕依据各地的天文位置,自然和人文天文特点的不同来停止划分的。
2、小组协作探求,完成P6活动题:〔课件展现〕我们首先观察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西北地域与南方地域的分界限,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1、我国西北地域与其他地域的分界限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分歧。
2、我国西北地域与其他地域的分界限,其构成的主导要素是看降水量的多少,即能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要素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8280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4.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42476e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f.png)
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地理差异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2.教学资源:地图、统计数据、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导他们发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吗?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分组讨论: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如:气候、地形、植被、水资源等。
2.分析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四、案例分析1.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地理差异”为例,让学生分析两个流域的地理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地理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等。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克服地理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提醒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绘制我国地理差异示意图。
2.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地理差异,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活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地理差异,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75bcd5fab069dc5022014f.png)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2dac8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2.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b9dedc0975f46527d3e158.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地理差异非常感兴趣,充满好奇心.【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师: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讲授新课】(30分)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22478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0.png)
八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五单元(章)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3.小组展示交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划分界限:
①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及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一、二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4.学生小组内讨论完成活动二,然后全班交流。
三、知识回顾
四、巩固提高
1.下列地理区域,属于行政区的是( )
①北京市②长江三角洲③珠江三角洲④香港⑤重庆⑥环渤海工业带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①④⑤④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C.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区和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c48fed6c85ec3a86c2c5d3.png)
教学重点: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又到一年寒冷季,有体格健硕人士这样调侃:“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她在北方的寒冬里裹着貂,而我不露腰也没有貂,取暖全靠一身膘”。这说明我国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在我国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沿任意一条线路旅行时,看到的景观,差异都非常大,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地理差异造成的,今天就来认识地理差异的具体表现。
完成课堂达标作业。
巩固知识。
欣赏供暖分界线图片,感受我国不同地方的景观差异,思考原因。
创设轻松的情境。
教学过程
自然地理差异——气温
不能享受暖气的小伙伴们,冬季常会有这样的感慨:“洗澡靠勇气,洗衣靠毅力,起床靠爆发力,出门上班靠洪荒之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生活习惯差异的原因是气温差异造成的。
显著的地理差异就有了截然的分界线,而天然的地物如山脉、河流等就理所当然的成为界线,其中秦岭——淮河就是这样的重任担当:气温、降水、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植被景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主食、人们的居住、交通、体育运动等等。
区域的划分标准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就不同,有自然区、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同一类型的区域,划分的尺度也不同(行政区域有分为省县乡三级)。
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基本沿北纬30度纬线附近,美丽的原因既有东西的海陆差异,地形地势的巨大变化,塑造了更多的美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66071e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c.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章节。
本章通过讲述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地理特征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经济等多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章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区域划分及地理环境差异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概念。
2.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划分及地理环境差异的内涵。
2.我国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
3.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理案例,使学生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知识。
2.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找出地理环境差异。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案例资料,如图片、图表等。
2.设计问题,制定教学计划。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风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哪些地理差异?”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同时呈现各个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85d42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0.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包括气候、地形、植被、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系统理解和深入分析还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能够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
2.难点:对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的分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地理差异。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差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通过图片、数据和实例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910ab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6.png)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1.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说出在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养成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端午节的习俗,学生描述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差异,总结出我国地域辽阔,除了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自然地理差异【活动】说感受呈现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学生说感受。
【过渡】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我国在地势、气温和降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呈现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①地势:三级阶梯,西高东低;②气温:由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③降水: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总结过渡】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2.人文地理差异【过渡】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①农业: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是水田;②人口: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③城市: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④交通: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⑤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人教版8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设计
![人教版8下地理 5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9f63aa5ef7ba0d4a733b54.png)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材分析
地理差异显著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有规律的地理差异基础上,不同区域之间表现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即地域差异。
人们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的差异即区域差异。
本部分内容是承八年级上册的总论学习,启八年级下册的分区学习。
本节先讲述“地理差异显著”,我国各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相关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也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布,此部分教材重点讲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本节第二部分内容是“四大地理区域”,认识四大区域的划分,本部分内容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是对后续区域案例特点的总体概括。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对我国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有所认识。
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一定的地理现象逻辑联系能力,一定的地理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其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准确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写出四大区域的名称。
3、用事例说明在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理要素图,培养地图判读能力;
2、通过对地理要素联系分析,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地图各要素内容分析的表述,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到我国区域差异显著,了解我国各地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博大宽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4019fc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48.png)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地区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经过看图、读图,进一步牢固、提升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参加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地区的划分界线。
【教课难点】1.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由。
2.我国四大地划分界线的划分依照。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课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1.创建情境春节假期,全国各地的旅行都火了起来。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景观图片。
2.确立问题这些景观图片代表我国什么地方?从图片中,你们发现它们存在什么差异?二、【探锚】研究问题,分工合作3. 自主学习降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是什么原由以致这类差其他呢?请同学们从气温、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
4. 协作学习同学们从以上图片找到了我国各地差异明显的原由了吗?假如存在困难,获取答案。
纬度要素:冬天南北温差大。
由南往北,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要素:年降水量分布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
地形要素:我国地形特色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5. 合作交流我们可以小组协作,举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睁开描述广州人与哈尔滨人的对话广州人: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夜晚9 点今后喜爱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
哈尔滨人: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天外,夜晚8点今后,大街上就极罕有行人了。
这类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由造成的呢?天气差异:广州天气酷热,昼永夜短;哈尔滨天气严寒,昼短夜长。
广州的冬天,赏花、赛龙舟、游泳;哈尔滨的冬天,看冰雕、打雪仗、滑冰。
在自然环境差其他基础上,人类活动也表现明显的差异。
我国农业拥有西牧东耕、的分布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
[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
下面来巩固练习: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
我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学生:[讲授新课]
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越来越具体了,增城区内也存在页很大的差异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归纳: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展示: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
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
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小组成果。
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
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板书: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表格完成。
提问: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
学生:纬度因素。
提问: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学生: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提问: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地形因素影响的。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拓展学习:下面看看大家对四大区域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呢完成《区域地理导学》P4综合题2,并思考原因。
学生:完成练习并汇报答案以及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给予引导。
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今天您的收获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