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合集下载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度 低 透性 差 , 渗 不含 油 气 。 细 砂岩 : 4 、 6的主 要 储集 层 , 自然 电 长 +5 长 以
层 的等效 电阻是 并 联 的 , 比普通 视 电阻 率 曲线 及 侧 向测井 更能识 别相 对 低阻 的油 层 。 以 , 所 一般 最好 用
感 应测 井 曲线识别 油 水层 [。 5 ] 本 区长 6油层 初产 均含 水 , 含水 3 %~8 % 。 0 O 油 层 电阻率 幅度 大 , 、 深 浅探 测 幅 度差 小 , 油层 的 深 含 感 应 电阻率 大致 为3 ~6Q ・ 水 层深感 应 电阻 率 O 0 m。 值低, 、 深 浅探 测 电阻 率幅度 差 大[。 6 ]
1 3 含 油性 与 电性 关 系 .
感 应 曲线 在地 层 中 的 电流 线 是 环 状 的 , 因而 地
阻率 相 对偏 低 和 高声 波 时 差 值 的特 征 , 纯 的泥 岩 较 层 往往 还 出现 井径扩 大 现象 [ 。 2 ] 粉 砂岩 、 质砂 岩 : 中高 自然伽 玛和 中低 负异 泥 以 常幅度 自然 电位及微 电极差 异幅 度小 或无 差异 为特 征 。声 波 时差 在 20 sm 左 右 , 电阻 率相 对 较 低 5 ̄/ 视 (  ̄ 4 g m) Rt 0l・ 。由于此 种岩性 颗 粒较 细 ( 均粒 径 平 小 于 0 1 m)绝 对 孔 隙度 虽高 , 连通 的有效 孔 隙 .r , a 但

刘东等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 储层“ 四性” 研究 关系
( ) 1

LOG — LOG i

2 c h 1 G u × 。一

油 细砂 岩 一 般 电阻 率较 高 , 层 电阻 率 大 于 3 1 油 0 2・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以延长组长6、长4+5油层组为研究目的层段,在前人对物源、区域沉积背景等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研究区长4+52砂层组储层下段砂体和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均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砂体主要受分流河道展布控制,且砂体十分发育,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度建设期的产物。

关键词:沉积相延长组子洲油田子洲油田何家集井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何家集乡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上。

该斜坡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平缓大型单斜,倾角小于1°。

该斜坡内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以发育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构造为主。

1 沉积古地理自古生代末到中生代早期,鄂尔多斯盆地逐渐由近—滨海平原向内陆湖盆转化,到晚三叠世,出现了大型内陆湖泊[1-3]。

延长组大型湖泊汇集于盆地南部。

长10—长7是一个持续性水进时期,在以长7油层组张家滩页岩为标志的最大湖进后,湖盆开始收缩,河流作用加强,在湖盆北翼宽缓的浅水台地上形成了一系列大型水退型三角洲沉积建造,并以长6时的三角洲建造为代表,自西向东依次有定边、吴旗、志丹、安塞、延安共计5个大型的三角洲发育,分布面积分别在1000~2000km2。

子洲油田就处在安塞—子长三角洲之上。

长6是三角洲建设的高潮期,到长4+5时出现大范围沼泽平原化[4-5]。

2 沉积相类型本次研究工作的目的层段是延长组长6(长61、长62)、长4+5(长4+52)2个油层组。

在前人对物源、区域沉积背景等认识的基础上,本次沉积相研究先建立单井沉积微相,然后进行井间沉积相剖面对比图,最后通过对砂体厚度、砂/地比值的统计编制研究区延长组长6(长61、长62)、长4+5(长4+52)共2个油层组(3个砂层组)沉积相图。

研究发现,研究区长6及长4+5油层组均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

三角洲平原主要由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组成,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细,分选性较好。

杨旗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杨旗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决 口扇 沉 积 ; 长 6 ~长 6 分 布 三 角 洲 前 缘 沉 积 , 由 河 口坝 、 水 下 分流 河道 及水 下分 流 河道 间等 沉积 微相 构成 。
1 0 . 8 8 %, 最 小值 为 3 . 9 0 %, 平 均值 为 8 . 4 3 %; 渗透 率 最 大值
为5 . 2 2×1 0~ m , 最 小值 为 0 . 0 3×1 0~ m , 平 均 值 为 0 . 7 0×1 0~ m 。其 中长 6 储 层物 性较 好 , 长6 :次 之 , 长 6 ,
“四性 ” 之 间 的变化 规律 , 才 能 为 后 继 的 勘 探 开 发 工 作 提 供 技 术 支持 。
1 9 . 0 %, 平均 6 . 7 % 。杂基 主要 为绿 泥 石 , 其 次是 云母 。胶 结 物 主要 为方 解 石 ( 1 % 一1 9 %, 平均 5 . 6 %) 和浊沸石 ( 1 % ~ 5 %, 平均 3 . 2 %) , 少 量 方解 石 交 代 碎 屑 充填 孔 隙 , 石 英次 生 加 大和 长石 次 生 加 大 普 遍 并 充 填 孔 隙 , 使 大 部 分 粒 间 孔 消 失, 孔 隙变小 ; 浊 沸石 部 分 溶 蚀 形 成 溶 孔 , 改善孔 隙; 绿 泥 石
7 1 0 0 0 5)
[ 摘 要 ] 开展 复 杂低渗 储层 特征 、 测 井 响应 及 其 控 制 因素 分 析 有 助 于储 层 评 价 与 油水 层 识 别 。通 过 对杨 旗
地 区 长 6油 层 组 储 层 测 井 、 录 井、 岩心 和试 油等 资料 的 收 集 、 整理、 校正、 分 析 ,研 究 储 层 岩 性 、 物性 、 电 性 和 含 油 性
性 能和 油气 产 出 能力 的参 数 , 电性 则 是 研 究 的手 段 , 它 是 前 三 者 的综合 反 映 , 可 用来确 定 前 三 者 。而 本 区油 藏 为 典 型 的 特 低渗 岩性 油 藏 , 储 层非 均质 性 强 , 岩性 、 物性 、 含 油 性 在纵 、 横 向上 变化 较 大 。故 “ 四性” 关 系 研 究 尤 为重 要 , 只 有 摸 清

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M Pa 1 6 4 1 M Pa 平 均 1 . 7 P ~ 3. 94 , 0 0 M a。
2 储 层 四性 特 征
2 1 储 层 岩 性 特 征 .
薄 片 鉴 定 资 料 显 示 , 区储 层 主 要 发 育 有 残 余 本
子 洲 气 田 山 2段 砂 岩 类 型 以 中 一 粗 粒 砂 岩 及 不
大 部 分 蚀 变 为 高 岭 石 。 山 2段 内 部 , 英 含 量 由 下 在 石
向上减 少 , 2 山 石 英 含 量 最 高 可 达 1 o 。 屑 颗 粒 o 碎 主要 粒径 o3 . 9mm ~ 0 9 . 8mm , 大 粒 径 1 4 l, 最 . 1mi l 颗 粒分 选 好 一 中等 , 棱 角 状及 次 圆状 , 粒 支撑 , 次 颗 以线接触 为主 , 点 一线接 触 。填隙物 含量 不高 , 见 但
岩 性 、 性 、 气 性 、 性 进 行 研 究 , 示 了 山 2段 储 层 四 性 之 间 的 关 系 , 而 为 正 确 评 价 储 层 , 发 气 田 物 含 电 揭 从 开
打下 基础 。
关 键 词 : 性 ; 性 } 气 性 ; 性 ; 洲 气 田 岩 物 含 电 子
1 气 藏 基 本 地 质 特 征 子 洲 气 田 位于 鄂 尔多 斯 盆 地伊 陕 斜坡 东部 , 为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 沉 积 体 系 _ , 积 约 7 5 m 储 层 1面 ] 9 0k 。
自然 电 位 幅 度 减 小 , 然 伽 玛 值 升 高 ; 着 钙 质 含 量 自 随 增 加 , 波 时差降 低 , 阻率 升高 。 声 电 3 储 层 四性 关 系
31 . 物 性 与 岩性 的 关 系
岩 芯 分 析 统 计 结 果 表 明 , 洲 气 田 山 2段 孑 隙 子 L 度 和 渗 透 率 值 变 化 大 , 均 质 性 强 , L 度 最 小 为 非 孑隙 0 1 , 大 为 1 . 6 , 均 孔 隙 度 为 4 4 , 大 . 最 4 1 平 .6 绝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摘要:延长油田位于陕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是一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

以东部子北油区作为研究区,对研究区长6地层油藏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揭示该区域储层特征。

关键词:延长油田、低渗透、长6储层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延长油田子北油区的三叠系延长组长6层进行地层分析。

根据岩性、电性和含油特征将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等4个亚组,分别对四个亚层做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判断该区域储层含油性。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子北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至灰绿色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碎屑颗粒约占85%,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其中长石含量为39~65%,平均为55%,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主;石英含量20~40%,平均为25%,岩屑含量10~20%,平均为14.5%,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云母含量一般为1~10%,最高可达25%。

重矿物含量0.3~1.8%,平均1.0%左右,成分主要有绿帘石、石榴石和榍石及少量的锆石、电气石,重矿物含量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

填隙物组分以胶结物为主,平均含量13%左右,成分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浊沸石,二,储层物性特征(一)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根据近200口取心井5000多块样品的物性分析数据,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最小为1%,最大可达22.9%,一般为8~16%,渗透率从小于0.01×10-3μm2到865×10-3μm2,一般为(0.1~20)×10-3μm2,按照原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物性划分标准(表1),本区延长组储层多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

表1 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主要针对常规物性碎屑岩储层,对以低渗、特低渗占绝对主体的延长组储层来说,还略显粗糙,为此,以延长组储层的物性分布及孔隙结构特点为基础,将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为如下几个级别(表2):表2 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二)主要含油层段的物性分布特征根据大量的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纵向上,从长7~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逐渐变好,长1油层组物性又变差,研究区长6含油层段,平均孔隙度一般<10%,平均渗透率<2.0×10-3μm2,渗透率中值<1.0×10-3μm2(表2)。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2 ” NO. 1 0 3
研 究 报 告
S in e a d ce c n Te h oo y n o a c n lg I v 硪 n

子洲油田何家集 区延长组长 4 长 6油层组 +5 沉 积 相 特 征 研 究
张建 魏延 平 ( 延长 油 田股 份有 限公 司 陕西 延安 7 0 0 1 0) 7
, ,
理 、 状 交 错 层理 、 行 层 理 、 纹பைடு நூலகம்交 错 层 板 平 沙
图 1 何家 集 井 区 层理 类 型
— —
( 下转 3 页)
— —

s E

c 一 辆

( … 孵
£D
莉 …
n 9
莉 一


主 耋


差一


— 问



曩 一 鲎 一k 一
通 过对 砂 体 厚 度 、 地 比值 的 统 计 编 制研 砂/ 究 区延 长组 长6长 6 、 6 )长 4 ( ( l 长 2 、 +5 长 4 5 ) 2 油层 组 ( 个 砂 层 组 ) 积相 图 。 + 2共 个 3 沉
研 究 发 现 , 究 区 长 6 长 4 5 层组 研 及 + 油 均 属 于 三 角 洲 平 原 沉 积 。 角 洲 平 原 主 要 三 由分 流 河 道 和 分 流 河 道 间 沉 积 组 成 , 积 沉

要: 本文 以延长 组长6 长4 5 , + 油层纽 为研 究 目的层段 , 前人 对物 源、 在 区域 沉积 背景等认 识的基 础上 , 研究认 为研 究区长4 2 层 +5 砂
组 储 层 下 段 砂 体 和 长 6 层 组 储 层 砂 体 均 属 于三 角洲 平 原 分 流 河道 沉 积 , 体 主要 受 分 流 河 道 展 布 控 帑 , 砂 体 十 分 发 育 , 布 面 积 较 大 , 油 砂 j且 分 主 要 属 于 三 角 洲 平 原 分 流 河 道 高度 建 设 期 的 产 物 。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 一改造的阶段及主要地质事件有明显的响
应和 耦 合 关系 6。 鄂 尔多斯盆地 己发现 的石油主要 分布在上 三叠统 延长组和侏 罗系延 安组, 且 以延长 组石油储 量 占绝对优 势 。鄂尔 多斯盆 地 中一 上三 叠统延 长组 自下而 上包 括第 一段 ( 1 长 0油组 ) 、第二 段 ( 9 长 、长 8油 组) 、第三 段 ( 7 长 、长 6 、长 4 5油组 ) + 、第 四段 ( 3 长 、长 2油组) 、第五 段 ( l油组) 5个岩 长 等 性段 、1 0个油 层组 , 沉积 特征 总体 反映 了大 型坳 陷湖 盆 形成 、发展和 消 其 亡 的全 过程 。 1 1油 源条 件 . 前 人通过 大量 的实 验证 实 , 生界不 同层 位原油 均 显示典 型 的湖 相 11 中 0 2 油型 油的 特征, 延长 组烃 源岩 为延 长期 湖 泊还原 环境 下沉 积 的暗色 泥岩 、碳 质泥岩及油页岩。 子 洲 口油 田所 在 区域 的有效 烃源 岩厚 度大 致在 2 — 0 。据盆地 模拟 结 0 4m 果, 鄂尔 多斯盆 地从 早 白垩 世开 始进入 生排 烃高峰 期, 并在早 白垩世 末期达 到 最大 生排 范围 。盆地 最大 最大 生烃 强度可 达 6 0× 1 / m, 研究 区的 生 0 0t k z但 烃强 度较 小, 一般 都小 于 5 0× 1 /m。排烃 强度 的总 体趋势 和生烃 强度 基 0tk 本一致 , 于 2 处 0× l4/ m 5 0tk 0× 1 / m之 间 。 0t k 0 1 2运 移条 件 . 鄂 尔多 斯盆地 的勘 探证 实, 7 源岩 是盆地 内最重要 的烃源 层, 长 7 长 烃 且 烃源 层 内部存 在较 大 的过 剩压 力, 油气 在垂 向 上运移 的 主要动 力 3 是 1 , 油气在地层 中的运移 一般都是遵 循流 体势的场 运动原理 的, 由高 势区 向 即 低势 区运 移, 由势力 场 强度大 的 区域 向强 度小 的区 域运移 。长 7烃 源岩 从早 白垩 世 开始进 入生 排烃 高峰 期, 并在早 白垩世末 期达 到最 大 生排范 围 。此 时

南泥湾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南泥湾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砂岩含油级别有荧光 、 油迹和油斑级别。中砂岩的含油级别 为油 迹、 油斑 。岩性越粗 , 油性越好 。富碳酸盐砂 岩一般不含油 , 含 是 储层 中的相对致密层。 ‘
24 储 层 电性 特 征 .
分数高, 最高质量 分数可达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2 储 层 物 性 特 征 . 2
南 泥湾油 区长 6油层 组 孔隙 类 型主要 为粒 问孔 和长 石溶 孔, 孔隙度大小介 于 6 1%之间 , %一 2 平均值 为 7 7 渗透率值主 . %; 9
收稿 日期 :0 0 0 — 3 2 1 — 2 0
南泥湾油 田长 6 层 四性关 系研 究 储
陈晓芳 , 张小莉
(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陕西西安 , 10 9 706 )
摘 要 : 层 四性 关 系是 油 水 层 解 释 和 储 层 评 价 的 重 要 依 据 。通 过 收 集 南泥 湾 油 田 的 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 编 号 :0 5 6 3 (0 0 0 — 13 0 10 — 0 3 2 1 )9 0 6 —4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N C— C O M TO E E O ME T& E O O Y T N CNM
2 年 第 2 卷 第 9 0 1 0 0 期
干层 , 特别是 区分 出高阻水层和低 阻油层。
关键词 : 性关 系; 6 层 ; 四 长 储 南泥 湾 油 田 中 图分 类 号 :E 4 T l 文献标识码 : A
1 研 究区地 质概 况
南泥湾油 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陕北 斜坡东部 ,主要储集 层 为 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的长 6油层组 。长 6油层组主要发 育北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区内10口探井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四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研究区的油水层识别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储层特征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中图分类号:t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17-02子洲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

伊陕斜坡为一西倾平缓单斜,倾角一般不到1°,斜坡内部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但低幅度鼻状构造相对比较发育,鼻状构造形态多不规则,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1~3]。

武家湾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长61、长62)。

沉积相研究表明,武家湾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在长61、长62、长63砂层组,储集层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

本文在10口探井及开发井的地质、录井、测井、试油及化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油层的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储层特征1.1 岩性特征武家湾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细砂岩为主。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统计,储层砂岩中碎屑组分占90%以上,以长石为主,平均值为60.8%。

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类型主要为硅质、长石质和绿泥石膜,其次为水云母和铁方解石,杂基含量极低。

1.2 物性特征据物性分析资料统计,长61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0.9%,渗透率平均为2.32×10-3μm2;长62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8.8%,平均渗透率为1.2×10-3μm2。

储层主要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储层孔隙类型以以粒间、粒内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为主。

其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微细喉为主要孔喉组合类型。

1.3 含油性特征根据探井岩心录井资料统计,研究区含油储层为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不含油。

四性关系

四性关系

岩性与含油气性关系研究
就取心样品的岩性与含油气特征关联分析,总结出什么样的岩性会有什么样的含 油气含油气特征;
岩性与电性关系研究
就取心样品的岩性与电性特征关联分析,总结出什么样的岩性会有什么样的电性特 征;
物性与含油气性关系研究
就取心样品的物性与含油气特征关联分析,总结出什么样的物性会有什么样的含油 气特征;
电性
电性是指电测曲线特征,电测曲线是测井曲线的总称,并非单一电阻率 测井,主要内容一般是曲线的形状、响应值相对大小等。
四性关系研究
研究方法
岩性特征研究
储层岩性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取心资料、录井资料等,主要描述储层 的岩石组分、岩石颗粒的结构、构造、胶结物及类型等;
物性特征研究
物性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取心分析资料,主要描述储层的骨架颗粒粒度、 磨圆、分选以及骨架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程度、孔隙和孔喉类型等;
四性关系研究
四性关系研究目的
岩 性 电 性
电性表征
物 性
含 油 气 性
研究目的
四性研究是通过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和电性特征进行认识, 研究四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四性之间的关联特征,最终目的是以电 性特征来表征其他储层性质,以便通过测井解释计算相应地质参数。
四性关系研究
四性概念
储层岩性
物性与电性关系研究
就取心样品的物性与电性特征关联分析,总结什么样的物性会有什么样的电性特 征;
含油气性与电性关系研究
就试油测试资料与相应层位的电性特征关联分析,总结出什么样的含油气性会有什 么样的电性特征;
四性关系研究
四性研究的目的11四性概念22四性研究方法33四四四性关系研究目的电性表征研究目的四性研究是通过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和电性特征进行认识研究四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四性之间的关联特征最终目的是以电性特征来表征其他储层性质以便通过测井解释计算相应地质参数

安塞砖窑湾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安塞砖窑湾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摘 要:针对低渗透储层物性差,测井解释困难的问题,本文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出发,结合测 井数据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相应的电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作 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物性较好的储层,一般自然电位曲线呈明显负 异常,自然伽马曲线值较低,声波时差值一般大于 230μs/m,补偿中子孔隙度较高,补偿密度值较 低。含油性好的储层表现为低伽马、低自然电位、高声波时差、较高电阻率的特征;岩性下限为细 砂岩、极细砂岩;物性下限为孔隙度≥8%,渗透率≥0.1×10-3μm2;电性下限为 AC≥222μs*m-1, Rt≥16Ω·m;含油性下限为油斑,So≥33%。 关键词:四性关系;长 6 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安塞砖窑湾;物性。
第 39 卷 第 1 期
50
2018 年 2 月
·地质应用·
国外测井技术 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Vol.39 No.1 Feb. 2018
安塞砖窑湾地区长 6 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霍磊 1, 贺亚维 1, 张蔚红 1, 李长政 2
(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岩石学特征
研究区长 6 储层碎屑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以 及岩屑,其中长石含量远高于石英和岩屑。平均含 量 主 要 介 于 50.14% ~52.17% ,石 英 平 均 含 量 为 20.64% ~23.2% ,岩 屑 平 均 含 量 为 15.31% ~ 17.17% 。 岩 屑 以 变 质 岩 屑 含 量 最 高 ,平 均 含 量 为 5.91%~7.84%;火成岩屑次之,平均含量为 2.8%~ 3.41%;沉积岩屑最少,平均含量为 0.69%~0.87%[1]。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摘要】利用下寺湾油区的区域构造、区域地层、区域油藏分布情况等相关地质资料,分析下寺湾油区各储集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特征,及储层的“四性关系”,得出下寺湾油区储集层勘探井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四性关系1 下寺湾油区的地层情况1.1 区域构造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西倾的单斜,在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了一系列鼻状构造,从东到西依次为汪屯鼻状构造、王家坪向斜、梁庄鼻状构造、下寺湾鼻褶群、柳洛峪鼻状构造。

由南到北发育一系列轴向近北东东向展布的次一级鼻隆带。

这些鼻隆带的发育与砂体的有机结合,为油气层的圈闭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1.3 区域油藏分布情况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主要为岩性油藏。

在区域上又划分了5个区:(1)雨岔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2)柳洛峪地区:含油层主要为长23油层;(3)柴窑-清泉-麻子街地区:含油层主要为长3、长6油层;(4)川道-龙咀沟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5)北沟-张岔结合部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

2 储集层的“四性特征”2.1 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下寺湾油区延长组为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细砂岩。

薄片资料统计结果表示,碎屑组分约占56.6~95.4%,平均约83.9%,以长石为主,各油层组平均为43.36~53.36%,填隙物含量较高,含量变化也较大,为4.6~43.4%,其中以胶结物为主。

胶结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绿泥石膜,其次是水云母、自生石英、长石、网状粘土、高岭石及浊沸石等胶结物,此外,还有少量白云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等胶结物。

2.2 储集层的电性特征下寺湾油区三叠系长2储层含油区块主要分布在北沟、下寺湾、雨岔、柳洛峪等地,通过近些年来对下寺湾油区不同区块近千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自然电位曲线的值均为负异常,负偏幅度较大,反映了砂岩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变化,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及泥质成分的多少。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研究区 目的层段岩性较 细, 颗粒平均粒径 为 0 . 19 4 mm, 径主 要 居于 0 1 —0 1mm 范 围 内 。 粒 .1 .8 主要
为 灰 绿色 细 粒 长 石 砂 岩 、 斑 状 含 浊 沸石 细 粒 长 石 麻 砂岩 , 屑 成分 含 量 : 碎 长石 为 5 . 9 , 3 1 石英 含 量 1 . 9 5 % , 屑 含量 8 3 , 隙物 含 量 占 1 . 4 , 成 6 岩 .% 填 O 5 其 分 主要 为绿 泥 石 、 铁方 解 石 、 浊沸 石 、 硅质 。
20 年第 2 期 08 2
内 蒙 古石 油4 r L- - -
11 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杏 北 地 区长 6 层 四性 关 系 研 究 储
吴长 辉 , 郭 川 h
(. 1 大陆动力 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 ;. 2 西北大 学地质学系 , 陕西 西安 70 6) 1 0 9
摘 要: 通过 对安 塞 油 田杏 北 区 岩心 、 录井 、 井 和试 油 等 资料 的研 究分 析 , 测 明确 了该 区储 层 的 岩 性、 物性 、 油性 和 电性特 征 及 其相 互 关 系。 含 在对 有 关 资料 详细 统计 分析 的 基础 上 , 建立 了四性 关 系解释 图版 , 出 了该 区的 油水 层 电性 识 别标 准和 有 效厚度 下 限标 准 , 而 为安 塞 油 田进 一 步开发 评价 和增储 得 从
2 4 电性 特征 .
电性 特 征 是储 层 岩 性 、 性 和 含 油 性 的 综 合 反 物 映 。该 区砂 砾岩 储 层在 测井 剖 面上 表现 出低 自然 电 位 自然 伽玛 和高 电阻的 电性 特 征 , 波 时差 分 布 低 声 在 1 O 5  ̄ / 电 阻率 分 布 区 间位 于 1 Q ・ 9 ~2 1 sm, 0 m~

子洲油田南部地区长6储层特征

子洲油田南部地区长6储层特征
下 依次 为第 四 系 、 三叠 系上 统 延长 组 。主 要 含 油层 系 为 三叠 系 延 长 组 长 4+5和 长 6油 层 组 。
隙物 中 , 杂 基含 量偏 低 , 通 常小 于 3 %, 均值约 2 . 4 %, 其 组 分
以绿 泥石 为 主 , 其 次 为 泥铁 质 和伊 利 石 ; 胶 结 物 含 量 相 对 偏 高, 通 常大 于 4 %, 其组 分 以石英 质 、 方解 石 为主 , 其 次 为长 石 质 。绿 泥石 多呈垂 直于 碎屑 表 面 的薄 膜 ; 石英 质 通 常 以石 英
积岩 屑 。
石英 ( %
其 相 连通 关系 。储 集岩 的 孔 隙结 构 决 定储 集 层 的性 质 、 也支 配着储 层 的含 油丰 度和 产 能 。因 此 , 储 层 孔 隙结 构 研 究 是储 层研 究 的一个 重要 部分 J 。
2 . 1 孑 L 隙 类 型

占 屑石英砂岩 石砂岩
裂 隙孔 等几种 类 型 , 其 中粒 间孑 L 、 粒 内孔 、 长石溶孑 L 是 主要 的 储集 空 间 , 其 面孔率 占总面孔 率 8 0 % 以上 。 子 洲南 地 区延 长组 长 6储 层 以粒 间孔 、 长 石溶 孔为 主 , 两 者 储集 空 间贡献 率 占 6 0 %以上, 其 次为 粒 内孔 、 裂 隙孔 和铸
2 0 1 3年 1 1月
地 下水
G r o u n d wa t e r
第3 5卷
第 6期
No v., 2 01 3 Vo 1 . 3 5 N0. 6
子 洲 油 田南 部 地 区 长 6储 层 特 征
尹晏彬 , 邓 展 拓
( 延长 油 田股份 有 限公 司子洲 采油 厂 , 陕西 榆林 7 1 8 4 0 0 )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主力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子洲油田何家集区主力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摘 要 : 子洲 油 田何 家集 区主 力油层储层 物性 较 差 , 井 曲线对 其含油 性 的识别 能 力较 低 。本文 通 测
过深 入分 析储 层“ 四性 ” 系, 为 区 内主 力储层 的“ 关 认 四性 ” 系符 合特低 渗储 层 的基 本规律 , 关 即岩性控 制 物性 , 性控 制含 油性 , 物 电性 是 对三者 的 综合反 映 ; 划分 油水层 时 , 在 需应 用 自然 电位 、 自然伽玛 、 声波 时 差 、 电极及深 中深 感应 电阻 率等 多条 曲线综合 判 断 。 微 关键 词 : 洲油 田 ; 家集 区; 长组 ; 子 何 延 储层 ; 四性 关 系
1 田何家集区地理位置图
子 洲油 田何 家集 区位于 陕西 省榆林 市子 洲县何 家 集 乡境 内 ( )其 大地 构造 位置 处在 鄂 尔多斯盆 图1 ,
层倾 角不 足 1, 积为 1 5 5m。三 叠 系延 长组 长 4 。面 0 .k ,
地陕北斜坡东部 , 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地
14 5
内 蒙古 石 油 4 r L- -
2 1 年第 1 期 01 8
子洲油 田何家集 区主力储层 四性关 系研究
李 国军 闫继 福 , 延平 陈 孝平 , 。魏 ,
(.西 北 大 学 地 质 系 , 西 西 安 1 陕 7 0 6 ;. 长 油 田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10 9 2 延 陕西 延安 7 60 ) 1 0 1
[- 刘振 宇等. 藏 工程. 京 :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 1 油 北 石
20. 0 2
复杂 , 在注采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 小断块 由于注采 井距较小, 注水容易沿着高渗透层带突进 , 造成对应 油井 含 水上 升速 度快 外在注 采井 网建 立上 , 另 由于 区块 本 身 的局 限性 , 以形成大 的 面积注 水 , 难 一对一 的单点 井 网关 系就必 须根 据各 油水 井本 身特 点制定 措 施 , 能 充分 挖潜 各个 井组 产能 , 方 从而根 本 上取得 整 个 区块 的开 发效 果 。

吴起一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吴起一铁边城油田长6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隙度为 75%渗透率为 o1 l m , . , .x O 2n・ , 1 s x m。从 而为长 6油藏进 一步 开发评价和 增储上产, 供 了有力的依据。 提 关键词: 储 层;四性关 系; 长6 有效厚度下 限 ; 铁边城地 区
Ab ta t I r e r v ea c r c f l lg i g i tr r tt n o r e a e s r or n v u a l e i n p e it n s r c : no d rt i o e t c u a yo l o g n e p ea i f a g t y r e ev i a df o r b er g o r d ci , o mp h we n o t l r s a o
t i p p r c n u t d r s a c n “o r p o e t e ain ”o h n 6 r s r or i u i T e i n h n r a b sn e h i a h s a e o d ce ee rh o f u r p r r l t s f C a g e e v i n W q — i b a c e g a e y u i g tc n c l y o me n f a d tn i l e c si g s e t n c n i g ee to c o c p , n o i e t o gn f r t n I i e me a so n s et n si , a tn h e d s a n n lc r n mi r s o e a d c mb n d wi l g i gi o ma i . t sd e d s o h c a h n o t a h n 6 r s r ori y ia d u p r st n o p r a i t i ly r Th e ev i l h l g sd mi a e y mo e — h tC a g e e v i st p c lme i m— o o i a d l w- e me b l y o l a e . e r s r or i o o y i o n t d b d r y i t a e f e g an a k sc s n so ewi si g e in n tu t r f d u mau i . h i i c in o t oo ya d p y i a r p t - i r i r o i a d tn t i n r d e t d sr c u e o n h t a me i m t r y T ed s n t f i lg n h sc l o — t t o lh p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

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

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

3-四性关系PPT课件

3-四性关系PPT课件

细砂岩、粉沙岩声波骨架图版
26
3.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骨架图版
POR(%)
POR(%)
25
POR=0.198AC-36.286 R=0.776 N=624
20
25
POR=0.188AC-35.009 R=0.781 N=356
20
15
15
10 10
5 5
0
100
160
220
280
340
400
5
10
15
20
25
POR(%)
2021/7/23
细砂岩、粉砂岩物性-岩性关系图
20
2.储层四性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岩性-含油性关系
2.2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
100% 1
0.3
90%
3.45
80% 7
70%
52.72
60%
厚度(m)
50% 5
40%
29.37
30% 20% 10%
0%
2021/7/23
5.97
1000
PERM= 0.0002e0.6068POR R=0.803 N=485
10
100 PERM =8E-05e 0.6182PO R R=0.829 N=271
1
0.1
0.01
0.001 0
5
10
15
20
POR(%)
细砂岩渗透率解释模型
2021/7/23
0.0001
25
0
5
10
15
20
25
POR(%)
岩石厚度百分比(%)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区内10口探井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四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研究区的油水层识别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储层特征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
子洲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

伊陕斜坡为一西倾平缓单斜,倾角一般不到1°,斜坡内部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但低幅度鼻状构造相对比较发育,鼻状构造形态多不规则,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1~3]。

武家湾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长61、长62)。

沉积相研究表明,武家湾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在长61、长62、长63砂层组,储集层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

本文在10口探井及开发井的地质、录井、测井、试油及化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油层的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储层特征
1.1 岩性特征
武家湾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细砂岩为主。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统计,储层砂岩中碎屑组分占90%以上,以长石为主,平均值为60.8%。

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类型主要为硅质、长石质和绿泥石膜,其次为水云母和铁方解石,杂基含量极低。

1.2 物性特征
据物性分析资料统计,长61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0.9%,渗透率平均为2.32×10-3μm2;长62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8.8%,平均渗透率为1.2×10-3μm2。

储层主要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储层孔隙类型以以粒间、粒内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为主。

其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微细喉为主要孔喉组合类型。

1.3 含油性特征
根据探井岩心录井资料统计,研究区含油储层为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不含油。

1.4 储层电性基本特征
研究区储层砂体自然伽玛低值—中值,自然电位负异常。

一般随着钙质含量增加,声波时差降低,电阻率升高;随着泥质含量增加,自然电位幅度减小,自然伽玛值升高。

2 油藏特征
2.1 油水性质
(1)地面原油性质。

根据武家湾区10口井10个原油样品的常规分析测试结果,武家湾区长6油层原油性质好,具有低密度、低粘度,沥青质含量低等特点。

地面原油平均密度为0.842g/cm3,平均粘度 4.85mPa·s,平均凝固点10.0℃。

(2)地层原油性质。

长6油层地层原油密度为0.842g/cm3,粘度为5.3mPa·s/50℃,饱和压力为1.11MPa,地层压力4.2~5.8MPa,体积系数为1.024,溶解系数为1.1,气油比为13m3/m3,地层温度32℃。

(3)地层水性质。

武家湾区6口井油层地层水分析结果表明,长6油层的地层水为弱酸性(pH值=6.7),水型为CaCl2型,反映油藏具有较好的封闭性。

地层水的总矿化度为56081.3~60983.0mg/l,平均为58280.8mg/l。

2.2 油藏类型
武家湾区长6油藏为油水同储,无纯油层。

油藏圈闭类型为受岩性控制形成的油藏,驱动类型为弹性驱动。

油水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
性控制,鼻状构造亦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武家湾地区油藏平均埋深约570m,地层压力低,均需对油层压裂改造后才可获得工业油流。

根据高压物性资料统计,油层属正常温压系统。

3 “四性”关系研究
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4~5]。

研究区长6油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这降低了测井曲线反映储层含油气的能力,同时由于储层成岩作用强烈,在测井响应上具有产油能力的低孔、低渗油层和非油层之间的差异有时很小,使一些常规行之有效的解释方法失效。

因而在特低渗透率储层的评价中,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尤为重要,只有弄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测井资料进行正确的解释[6~7]。

3.1 岩性与电性关系
研究区长6油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储层,由于储层岩性和砂岩颗粒的变化,使得在电性上的反映各不相同(图1、图2)。

(1)泥岩及砂质泥岩。

研究区长6地层中泥岩及砂质泥岩一般具有高自然伽玛、自然电位正异常、微电极无差异、电阻率相对偏低和高声波时差等显著特征,纯泥岩层常常伴随着眼扩大现象。

(2)粉砂岩及泥质砂岩。

粉砂岩及泥质砂岩声波时差在250μs/m左右,以中高自然伽玛和中—低负异常幅度自然电位及微电极差异幅度小或无差异为特征。

(3)细砂岩。

细砂岩是长6地层的主要含油储集体,具有低自然伽玛、自然电位高负异常等特征,但由于其中存在K40放射性同位素,使部分储油砂岩自然伽玛值偏高,而误认为泥质砂岩。

3.2 储层物性与电性关系
电测曲线对储集层性能的反映,主要表现在自然电位及声波时差上。

物性较好的储层段,自然电位曲线为明显的负异常,声波时差值相对较高。

研究区含油砂体声波时差值为220~240μs/m,大部分油层段声波时差值为230~240μs/m(图1、图2)。

3.3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
长6油层组原油主要富集于物性较好的细砂岩中。

由于储层相对比较致密,油水在其中的分异程度低,导致油层的含水饱和度较高,皆
为油水同层,几乎无纯油层。

电阻率曲线是研究区长6油层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一般主要应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本区长6油层电阻率变化幅度大,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15~50Ω·m之间,水层感应电阻率值低,声波时差大于220μs/m(图1、图2)。

在应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时,还应应用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微电极以及深中深感应电阻率等多条曲线综合判断。

因为长6地层水矿化度较高(41874.0~89122.0mg/l),以及泥岩层电阻高,会导致含油层段的电阻率曲线特征不明显。

(1)油水层。

产能达到工业油流标准(0.3t/d),含油级别一般为含油或油斑。

测井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中-高值,声波时差中-高值,微电极一般中-高值,且具有幅度差。

(2)干层。

产能未达到工业油流标准,含油级别一般在油迹以下。

测井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玛中低值,电阻率高值,声波时差低值,微电极低值,无幅度差。

(3)水层。

产能未达到工业油流标准,综合含水大于90%,含油级别一般在油迹以下。

电测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玛中低值,电阻率低
值,声波时差中高值,微电极低-中值,幅度差小。

4 结论
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油、水层的测井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1)自然电位曲线(SP)其异常幅度大小可以判断砂岩渗透性的好坏,能较好地划分渗透层和致密层。

一般而言,渗透性愈好,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愈大。

(2)微电极曲线(ML)的两条曲线微电位和微梯度曲线的幅度差和值的大小,反映渗透层。

而且通过微电极曲线能识别出储集层中的夹层。

但对于本区某些清水钻进的井,因为没有泥饼的形成而在渗透层没有明显的幅度差。

(3)自然伽马曲线(GR)能较好地反映地层的泥质含量以及砂岩颗粒的大小。

砂岩愈纯,粒级愈粗,自然伽马值愈低;泥质含量高,岩石颗粒细,自然伽马值高,纯泥岩伽马值最高。

(4)声波时差曲线(Δt)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层的物性好,其含油性也较好。

致密层声波时差一般为190~240μs/m,呈低值,电阻率呈高值。

(5)油层感应电阻率值高于水层,而且油层深、浅电阻率幅度差小于水层。

油层的深感应值一般大于16Ω·m。

参考文献
[1]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喻建,宋江海,向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隐蔽性油气藏成藏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4,24(12):35-37.
[3]杨华,付金华,喻建,等.陕北地区大型三角洲油藏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应用[J].石油学报,2003,24(3):7-9.
[4]裘亦楠,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5]陈一鸣,朱德怀.矿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测井资料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6]王润好,刘宇,王红涛,等.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在新庄油田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3):37-39.
[7]刘文辉,李凤云,武超,等.葡萄沟油田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及其应用[J].吐哈油气,2007,12(1):2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