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合集下载

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树间小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 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 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两边是那样地对称,显得 很平稳,可是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各种细节, 却像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 单调,相反,显得轻松愉快。 成行的树枝错落有致,近 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 密相间,在远处,左旁有 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 两幢高顶茅舍,这一切都 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严 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 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由 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 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 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 作为古典风景画的示范作 品。
《海港日出》法国·洛朗 1. 画面内容 开阔的海平线给天空留 出了大片位置,近景有 带有罗马式建筑、船只、 人物,被笼罩在一片金 色的阳光中。海空一色、 宁静优美的画面令人赏 心悦目。 2. 表现技法 构图完整,笔法细腻, 运用了温暖的橙色为主 3.审美情趣 洛朗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 色调,给人一种温暖的 感觉。海上初生的太阳 相结合,作品充分显示了画家对光线的高 的光辉笼罩了海面,天 度敏感, 重视自然光色的变化,加之对人 空、建筑、渔船、渔 物细腻的描绘,使他中年时期的画风达到 夫……体现了洛朗的艺 了澄净和谐的境界。他曾被誉为“出色描 术风格。 绘日出日落的杰出风景画家”。
地平线
透视消失点
《林间小道》霍贝玛(荷兰)
《辛格拉温的磨坊》荷兰 鲁斯达尔
表现的是苍翠的 绿树掩映下的磨 房,静谧而且有 一种神秘的色彩, 仿佛有许多的故 事情节会从这间 磨房中倾泻出来。 一切都以静态为 主,惟有奔流不 息的小溪水充满 了动感的韵律, 给整幅画面平添 了生机和活力。 溪水流淌的样子, 仿佛就在眼前, 触手可及。

外国风景画

外国风景画

外国风景画外国风景画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

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

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莫奈:法国画家,《日出.印象》表现的是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

在弥漫的浓雾中,所有的物象——太阳、海浪、小船以及远处工厂的烟囱和船上的吊车等,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之前没有画家这样大胆处理画面,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许多画家都追求和表现——从此印象派产生了。

新印象派: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来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

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

修拉:法国,《大碗岛星期日下午》这是一幅夏日风景画。

游人在巴黎郊外的塞纳河畔休憩、散步、垂钓、划船,整个画面宁静和谐。

修拉为了这幅作品,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派的突破与反叛。

塞尚:法国,《风景》库贝尔:法国,《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德朗:法国,《威斯敏斯大桥》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雪中猎人》洛朗:法国。

《海港日出》霍贝玛:荷兰《林间小道》鲁斯达尔:荷兰《辛格拉温的磨房》透纳:英国《莫特莱克台地》勃拉克:法国《艾斯塔克的房子》蒙德里安:荷兰《灰色的树》。

西方风景画鉴赏特点

西方风景画鉴赏特点

西方风景画鉴赏特点西方风景画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艺术形式,早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家们就通过绘画纪录美丽的风景。

至今,西方风景画仍在激励无数艺术家去记录这个世界的美丽,观赏者也可以从中获取美感。

那么,西方风景画有哪些特点呢?首先,西方风景画的题材广泛。

一般的风景画大多以外观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主要题材,但也有以古建筑、城市街道、艺术风格的建筑和设施等为主的风景画。

此外,西方风景画还可以题材文字和图像相结合,不仅仅可以表现出风景美景,还能表达情感和意境。

其次,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

画家们在选择景物时,往往从艺术角度出发,做出抉择,将景物排列得更加美观。

他们可以通过把握比例、选择最佳视角、调整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性。

另外,风景画家们还会善于运用半抽象和抽象技法,以山水、人物、建筑等画面元素为基础,使画面更加梦幻。

此外,西方风景画同样具有抒情性。

在画面上,风景画家们善于运用色彩、光线、视觉构图等技巧,传达出一种情绪,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

画家们可以以情节幽远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的幽静,也可以以多变的色彩和轻松的节奏,表现出活力的动感,给观赏者以心灵的滋润。

最后,西方风景画通常追求细节化和精致度。

画家们以极其精细的笔触勾勒出场景中各种细节,可以把不同种类的自然元素如云朵、植物、水面、沙滩等,按照真实的自然场景流畅的构图,并用真实的颜色搭配使用,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令画面生动又细腻。

通过对西方风景画的特点的剖析,可以看出,西方风景画的特征在于其题材的广泛性,在艺术审美、抒情性、细节性和精致度方面的追求。

画家们以敏锐的艺术灵敏度,将美妙的自然场景搬上画布,从而真正做到将自然之美转化为画面,让观赏者在观看时,能够有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地区的一个重要绘画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景画而闻名于世。

风景画在威尼斯画派中的兴起,不仅反映了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历程,更是一种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艺术表达的探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与威尼斯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被称为“水城”。

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威尼斯成为了当时意大利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也使得威尼斯的画家们在创作风景画时能够得到充分的灵感。

水、桥、码头、建筑等元素成为了威尼斯画派风景画中常见的主题,画家们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威尼斯城市独特的美丽景观。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与画家个人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们对自然的表现和人文精神的诠释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也不例外。

画家们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和对光影的变化进行观察,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感和表现力。

他们还通过对色彩和构图的运用,使得风景画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展现了画家们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还与当时社会需求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价值,并对自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当时的威尼斯社会充满了繁荣和活力,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使得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画家们通过对威尼斯城市和乡村景观的描绘,将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满足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审美需求。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景画的兴起不仅展现了当时威尼斯社会的繁荣和活力,更是画家们对自然美和艺术表达的追求。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也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赏析

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赏析

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赏析西方风景美术作品是西方艺术的重要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吸引着无数观众。

这些作品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展现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几幅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欣赏约翰·康斯特布尔的《哈德良城墙》。

这幅作品描绘了意大利罗马的哈德良城墙,画面中城墙沉稳而壮丽,远处的山峦和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宁静而美丽。

康斯特布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色彩运用,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历史建筑的古朴融为一体。

观赏这幅作品,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还能领略到他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珍视。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克劳德·莫奈的《印象·日出》。

这幅作品是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自然风景的美丽和变幻。

在这幅作品中,莫奈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层叠和斑斓的笔触,勾勒出了日出时分的湖泊和远山。

画面中的光影变化和色彩斑斓,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了清晨的宁静和美好。

莫奈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对光影色彩的敏感把握,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除了康斯特布尔和莫奈,还有许多西方艺术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技巧,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风景美术作品。

例如,威廉·特纳的《雨、蒸汽和速度》、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第三五十年代》、弗朗西斯·贝肯斯的《科罗拉多峡谷》等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自然风光的独特理解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在欣赏西方风景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还能领略到艺术家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观众,成为了西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西方风景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吸引着无数观众。

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西方风景画

西方风景画

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
★ ★ 美学基础 创作理念
美学基础的比较
★ 儒道思想PK基督教
中:“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 西:“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希庇阿斯

重心略物PK忠实并接近于自然
创作理念的比较
★ 通过艺术来彰显主体的“心理和谐”,以实现社会理想人格 内向心理 的塑造和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 用艺术来实现对客观世界“形式和谐”的把握,在视觉的理 外向物理 想美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把握 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创造如实较
★ 毛笔
尖头,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使用的最适合的工具。中 国画中各种各样的“线”,就依赖于这种工具得以完美的表现。

油画笔
扁头,绘制出的“宽线”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
墨(颜色)的比较
★ 墨
“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笔墨状物抒情与表达 独特风格的作用”
西方风景画
什么是风景画?
以自然景观及村庄、都市为题材的绘画。中 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本质上也是风景画, 但通常所说的风景画,主要用于油画、水彩 画等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画种。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起源及发展的比较
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
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的比较
起源及发展的比较
★ ★ ★ 人物画的背景 发展源流 分类
空间的比较
★ 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 散点透视法 科学的空间
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达芬奇 “二维的平面空间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

焦点透视法
色彩的比较
★ 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敢于使用程式化、装饰化与夸张变形的手法,为对象传神, 为作者达意” 中国山水画只讲究四季的区别,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讲究 “点到为止”的态度,主要还须欣赏者进行“二次创作”去体味 其中的“酸甜苦辣”。

浅谈柯罗风景画的艺术特征

浅谈柯罗风景画的艺术特征

浅谈柯罗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柯罗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被誉为英国浪漫画派的先驱,其创作的风景画具有浓郁的浪漫情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柯罗的风景画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征。

一、光感的捕捉和表现柯罗的风景画具有强烈的光感,他注重捕捉和表现自然光的变幻和流动,用浓密的颜料和光影对比,营造出亮度和色彩的冲击效果。

柯罗创作的《自然乐园》中,自然光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到了画面中,黄昏时分的烟雾缭绕、树叶茂密,给人以自然和谐之感。

二、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柯罗的风景画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情感表现来渲染画面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柯罗的《汉普斯特德荒野》通过黑暗而朦胧的画面、孤独而沉重的氛围,传递出了一种深刻的寂寞和孤独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然的真实再现柯罗的风景画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十分真实,他用挂角仰望的视角来刻画自然景物,使得画面中的景物更加真实细腻,人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敬畏。

柯罗的《云彩卷步》中,画面中积雨云和飞瀑的精细描绘,使得画面中的景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四、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柯罗的风景画中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本身的美,同时也表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结合。

他将自然景物与建筑物、人物相融合,创造出大自然和人文的一种和谐统一,使得画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度的感觉。

柯罗的《石桥小径》运用了温柔而缓慢的线条,将人物和自然景物深度结合,展现出诗意、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综上所述,柯罗的风景画具有光感的捕捉和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自然的真实再现和自然和人文的结合等艺术特征,他的绘画风格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富有浪漫主义的气息,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的热爱和关注。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风景画作品在当时的绘画界备受瞩目。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与艺术发展的特点,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威尼斯画派的特点、影响因素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发展息息相关。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思想,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认识愈发深入,这种新的思想观念也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创作。

画家们开始关注自然风光的变化和光影的效果,通过笔触的表现技巧,使得风景画的表现更加真实。

文艺复兴时期,地理探索的进步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扩大,来自不同地域的风景画也成为了画家们的创作题材。

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将世界各地的风景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创造出了富有个性和魅力的风景画作品。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也受到了当时政治和宗教因素的影响。

威尼斯作为当时意大利最富有和强大的城市国家之一,其繁荣与开放带来了优越的社会氛围和物质条件,使得艺术家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

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给了艺术家们更大的表现空间,他们可以通过风景画展现自己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表达自己对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的认同。

这种社会文化和宗教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威尼斯画派风景画的繁荣兴起。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作品中,有一些代表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

蒂采安诺·罗蒂(Titian)的《渔夫的乐趣》展现了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融合,通过明暗对比和色彩运用,使得画面达到了高度的艺术表现。

朱塞佩·迪·安东尼奥(Giuseppe Di Antonio)的《圣赫利奥法公园》则将城市与自然景观结合,表现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这些作品无一不展示了威尼斯画派风景画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的学习范本。

西方风景画

西方风景画

二、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及演变同中国绘画一样,西方绘画在早期也没有纯粹的、具有独立美学意义的风景画。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中世纪宗教神权的削弱和人文精神的高扬,艺术家在讴歌人性,表现人生活的同时,也将审美的目光投向大自然。

至此,真正具有独立美学意义的风景画终于萌芽了。

这一时期,被西方公认的最具有风景画典型意义的作品是乔尔乔内的《暴风雨》。

作品田园诗般的光影,牧歌式情调以及景物的细腻表现都足以反映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关注和迷恋。

西方独立风景画兴起和盛行,始于17世纪的荷兰。

荷兰风景画的代表性作品:蕾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麦田风景》,霍贝玛和他的《密德哈尼斯村道》、《水磨坊》、小威廉.维尔德《航道上的船舶》,这些荷兰风景画秉承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风格的传统。

17世纪对西方风景画产生重要影响的有法国古典主义大师普桑和克劳德.洛兰。

普桑的《四季》风景组画最为著名,《冬》描绘了自然灾难中悲惨的艺术情景,反映了画家对人与自然冲突关系的思考。

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充满了朦胧、梦幻、抒情的情调。

在18世纪出现了描绘城市风光的意大利画家卡纳菜托和瓜尔迪,表现乡村风景的英国画家斯博罗和威尔逊。

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在德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多以主观、冥想的方式进行创作,使人感受到一种冷寂、虚幻、宁静的意味和神秘的色彩。

在英国以海景画著称的威廉.透纳笔下的大海总是光影迷离、汹涌澎湃、变幻莫测,体现出大自然震撼心灵的力量,据说他为了真实的表现大海的壮观,曾将自己绑在桅杆上观察数小时。

由于浪漫主义风景画过于沉溺于理想与幻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活与现实,所以很快就被现实主义风景画所取代。

康斯太勃尔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英国乡村景色,代表作《干草车》画面充满了明媚的阳光和温暖、朴素的生活气息,明朗的天空、广阔的田野、波光粼粼的小溪、老式农用马车和村童,这些都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大自然的“真实”。

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

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

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西方从前没有风景画,画家画神、画天使。

即使后来回到人间,也是画国王、英雄和权贵。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人文主义盛行,画家开始呈现普通人,例如《蒙娜丽莎》,但也只是在后景中才有风景,风景属于点缀的部分。

直到 17 世纪,才出现比较成熟的风景画派,就是荷兰风景画派。

概括起来,风景画主要表现两种美学特质,即“崇高”和“如画”,这也是风景画家描绘世界的两种主要模式。

例如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景画,着重表现美国农业的繁荣、壮丽的风光和自然资源。

这些具有崇高特质的风景画,能令人产生敬畏之情。

而被形容为“如画”的风景画,通常描绘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日趋消失的乡村生活方式的记忆,带有强烈的怀旧色彩。

1983 年,英国人威康·吉尔出版了一本有影响力的专著《怀河见间——一主要关于如画之美》,对这个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

通过书中近 120 多年间产生的风景面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追求。

如果细细瑞摩,还可以大致梳理出风景画的发展脉络。

比如下面五幅画,就是一部风景画的简史。

法国画家比多创作于 1806 年的《孟特芳丹的公园》,表现的就是“如画”之美。

画面是典型的三分式构图,前景三分之一画的是士地和河流,中景三分之一主要描绘的是树木,后景三分之一是天空。

整幅画面构图工整,一般美术院校中老师教的,就是这种欧洲古典的风景画法。

德国画家良格创作于 1866 年的《阿尔卑斯山景观》。

良格曾在杜塞尔多夫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这幅作品是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主要表现山的雄伟,而在大山脚下的人则就显得十分渺小。

要了解一幅画,除了了解画的技巧外,还要了解历史,比如这幅画就强调了德国大自然的雄伟,很容易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因此德国人就很喜欢收藏它。

英格兰裔画家布里彻创作于 1882 年的《大马南岛》,画面非常有气势,是美国人学习欧洲风景画后创作的典范型作品,完美地体现了“崇高”的浪漫主义气质。

油画风景的概述

油画风景的概述
油画风景的概述
油画风景的发展概述
油画风景的发展概述
17世纪初叶,荷兰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使绘画的内容、题材、 体裁均发生了变化,作品趋于小型化。这个时期,风景画不仅 赢得了独立,而且出现了雷斯达尔、霍尔玛等一批著名的风景 画家。19世纪,法国迎来了风景画的黄金季节。卢梭、柯罗等 许多现实主义画家,摆脱了古典风景画的死板程式,画面表现 的大自然有着无穷诗意、清新朴实,有着内在深沉的艺术力量。 印象派为风景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莫奈、西斯莱、雷诺阿等一 批出色的风景画家,以新的审美、取材和表现方式开拓了风景 的新天地,把风景画推向与人物画几乎并驾齐驱的地位。塞尚、 高更、凡高等艺术大师则使其更为多姿多彩。
霍尔玛《林间小道》
卢梭《梦》
康斯坦勃尔《干草车》
莫奈《日出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塞尚《圣维克图瓦山》
梵高《星空》
高更《乡村风景》
希施金《森林之歌》
列维坦《庄园之秋》
列维坦《平静的伏尔加河》
毕沙罗《午后城市》
毕沙罗《巴黎》
毕沙罗《蒙马特大街》

西方风景画WesternLandscapePainting大师经典第四辑

西方风景画WesternLandscapePainting大师经典第四辑

西方风景画WesternLandscapePainting大师经典第四辑西方风景画Western Landscape Painting在西方绘画中,画家们会重视研究物象的光线、明暗和色彩等,灵活运用手法和色彩提高画面视觉上的逼真效果。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无论是人物、景色还是静物都追求视觉的效果。

通过对形体、明暗、色彩以及透视原理等的研究,画家可以使物象自然、真实、立体地再现,其逼真程度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皮耶特·赫拉尔杜斯·凡·奥斯Pieter Gerardus van Os - The Rest at the Watering Place 1816皮耶特·赫拉尔杜斯·凡·奥斯Pieter Gerardus van Os - De kazematten voor Naarden in 1814尼古拉斯·鲍尔Nicolaas Baur - Women's chess match at the City Ditch in Leeuwarden 21 January 1809洛德韦克·德·瓦德尔Lodewijk de Vadder - Landscape with rustic dwellings 1605-55路易斯·古利特Louis Gurlitt - HeidelaLandscape near Silkeborg in Jutland 1840罗伯特·阿勒特Robert Alott - Sudliches Capriccio 1891麦克斯·施密特Max Schmidt - Coastal landscape with Amazons 1901莫伊斯·范·维滕布鲁克Moyses van Wtenbrouck - Landscape with Shepherds 1626莫伊斯·范·维滕布鲁克Moyses van Wtenbrouck - Wooded Pool with Salmacis and Hermaphroditus 1627尼古拉斯·谢瓦利埃Nicholas Chevalier - The Buffalo Ranges 1864欧根·冯·圭拉尔德Eugene von Guerard - Tea Trees near Cape Schanck, Victoria 1865欧根·冯·圭拉尔德Eugene von Guerard - Yalla-y-Poora 1864皮耶特·鲁道夫·克莱因Pieter Rudolph Kleijn - The Aqua Cetosa near Rome. Landscape with a lake 1810皮耶特·鲁道夫·克莱因Pieter Rudolph Kleijn - The Entrance to the Park of Saint-Cloud, Paris 1809乔斯·德·蒙佩尔Joos de Momper - Autumn 1612-15乔斯·德·蒙佩尔Joos de Momper - Spring 1612-15乔斯·德·蒙佩尔Joos de Momper - Summer 1612-15乔斯·德·蒙佩尔Joos de Momper - Winter 1612-15乔治·加勒伯·宾汉George Caleb Bingham - Landscape with Fisherman 1845-50乔治·兰伯特George Lambert - Mountainous landscape 1722 第四辑未完待续。

西方风景画鉴赏特点

西方风景画鉴赏特点

西方风景画鉴赏特点
西方风景画是一种表现自然美景的艺术形式,它以画面上的颜色、质感和各种形式来表达自然的美景。

它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现实主义风格的风景画,另一种是印象主义风格的风景画。

现实主义风格的风景画以描绘客观事物为主,主要体现真实场景,反映真实生活。

它崇尚真实再现,追求艺术完美,注重表现主义,追求客观符合现实的画作。

现实主义风格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把自然美景加以生动地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印象主义风格的风景画是以感受自然为主,把自然的景象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画家以自身的感受和情感去感受和表现自然的美景,表现出抽象的景象,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

印象主义风格的风景画,通过画家的主观意识来表现自然的美景,颜色柔和,立体感强,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西方风景画的主要鉴赏特点是构图、色彩、线条、气氛和意境等方面。

构图是西方风景画鉴赏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展现出画家内心的情感,表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力。

色彩是构成一幅画作的基本元素,它可以表达作品的感情和情绪,而且还能预测一个画作的气氛和风格,从而更准确地达到鉴赏的目的。

线条是西方风景画的基本元素,它可以描绘出一个画作的空间结构,突出主题、突出画面情节,表现出画家的艺术表现力。

气氛和意境是西方风景画鉴赏时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景色、色调和线条协同表现的结果,
能给人特别的视觉感受。

西方风景画作品把西方独特的自然美景用色彩、线条、气氛和意境表现出来,让人沉浸在美好的景象中。

西方风景画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场景表达,又有印象主义的个人情感体验,其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具,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

第9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第9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 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的创 作经验,特别是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 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 画家以重要启示。
现实主义画派
• 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 代表人物:库尔贝,米勒,杜米埃
风暴后的艾 特雷塔峭壁
比一比:色彩
法国 莫奈 1830-1903
法国 修拉 1830-1903
法国 毕沙罗 1830—1903
法国 米勒 1638-1709
荷兰 霍贝玛 1638-1709
修拉的色彩分割理论
印象派前: 关注的是物体固有色,暗部多为褐色与黑色。
印象派 主要研究光色的关系和环境色。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
新印象主义
• 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点彩派,是继印象派 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代表人物:修拉
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在出现时间、材料、 表现方法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自然是美丽而迷人的,风景是自然的 定格、是情感的表达,如果你热爱艺术, 请一并热爱自然吧,与自然近点、再近点 、更近点……
角度、不同构图、 不同角度、不同
季节、不同环境 下,单调的干草 堆在莫奈的笔下
有了绚丽的色彩, 让平凡无奇的景 象也成为了艺术, 下面就随油画酱 一起来欣赏一下 莫奈的干草堆作 品吧。
鲁昂大教堂
他们在研究什么呢?
•光与色的关系
此处视频是关于莫奈以及印象派的介绍
印象派之前的风景画是怎样的呢?
认识到色彩、线条、肌理等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
后印象派
• 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 “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一支重要绘画流派,其风景画作品在当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影响。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作品以其细腻的技巧和浓厚的情感而著称,为欧洲绘画史上的一大亮点。

本文通过对威尼斯画派风景画兴起的浅析,探寻其在绘画史上的独特贡献。

威尼斯的地理环境对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尼斯地处亚得里亚海中,被大量的水道和运河所环绕,因此水景成为了威尼斯画派风景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水景画在威尼斯画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艺术家们通过对水的表现手法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了独特的画面效果。

威尼斯城市本身的建筑风格也成为了画家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威尼斯城市的宏伟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为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绘画家们将城市景观和水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富有梦幻色彩和浪漫情怀的作品,展现了独特的绘画魅力。

威尼斯画派在技法上的创新也为风景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在色彩上,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善于运用光影效果,通过对比明暗的处理和用色的变化,赋予了风景画以生动的质感和立体的效果。

在构图上,威尼斯画派风景画更加注重对画面整体细节的表现,绘画家们善于处理画面的层次和结构,营造出了宏伟壮丽的绘画画面。

在细节表现上,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观察和描绘,使得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写实主义情怀。

这些技法上的创新为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魅力,使得其作品成为当时绘画界的焦点。

威尼斯画派在情感表现上的独特性也为其风景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绘画的情感表达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对画面氛围的渲染,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浓厚的个性特征。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善于通过风景画作品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借此展现出了对人类情感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思考。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作品在情感表现上常常带有情感的渲染和感性的思考,使得其作品在当时的艺术圈中备受赞誉。

西方风景绘画艺术风格综述

西方风景绘画艺术风格综述

摘 要:人类生活在一个拥有美丽大自然的星球中,壮丽风景各有千秋。

绘画艺术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方风景绘画艺术风格多样,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对西方风景绘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西方;风景绘画;艺术风格在西方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们按照创作题材的不同,将其分为了很多种类。

其中,风景画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类。

创作者以自然风景为题材,展示自身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风景绘画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5世纪的希腊,14世纪在法国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风景画,但这些尚不具备较强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文艺复兴之后,风景绘画艺术才真正成熟起来。

在风景绘画上,中西方展示出了极大的差别,如西方创作者通过丰富的绘画材料展示大自然的风景,而中国绘画则通常采取简单的绘画材料,注重意境的表达。

西方风景画最初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独立的类别。

一、艺术风格内容研究与发展(1)内容发展。

从西方绘画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在14世纪初期意大利壁画和15世纪的绘画作品中,风景已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这些绘画作品和中国风景画的命运一样,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

纯粹的风景画最初以素描形式出现,这些绘画作品中通常利用风景作为整体意境的表达。

发展到15世纪,风景绘画开始真正获得独立,成了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种类[1]。

当时,德国画家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风景画,在这些绘画作品中创作者刻意对风景进行了描绘。

风景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艺术上尚未成熟。

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到17世纪时,风景画在艺术上已发展成熟,荷兰画家对风景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风景画在不断发展中也出现了新的分支,如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

在此阶段,意大利的画家还绘画出了理想的田园生活,这些绘画作品和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然后,法国画家普桑在绘画过程中加入了一些神话人物,西班牙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风景画。

直到18世纪,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对风景画发展带来了决定性影响,他吸取荷兰画家的绘画风格,直接描述自然景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方风景油画的意象与创作阐述

西方风景油画的意象与创作阐述

西方风景油画的意象与创作阐述纵观东西方艺术艺术史,会发现艺术的记载中对风景的描绘随着艺术家本身对其作为艺术创作者身份的觉醒而不断充实。

在创作意味上来讲西方对风景的描绘同东方的概念是不同的,风景画中中国画的起源相比西方风景油画要早的多,但二者所表达的思想和创作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

风景油画始于欧洲,在形成之初经历了艺术家对自身肯定的觉醒意义,是艺术史漫长又充满革新意味的演变。

以艺术中的文艺复兴为分割线,文艺复兴之前的油画艺术,风景大部分作为人物所拥有的背景而存在,文艺复兴前期,在提香,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对风景的描绘在人物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使风景描绘的空间有了一定的革新观念,使艺术家对风景的绘画有了更进一步的描绘。

除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中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在油画风景的创作中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其作品《绞刑架下的舞蹈》可以说是早期风景油画的雏形之作。

作品中人物占很小的比例,风景描绘居多,对环境中各个物体的摆放和描绘有了一定的风景画基础,在创作手法上不失为艺术形式的大胆创新,在艺术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味。

勃鲁盖尔作品中所蕴含的风景是以现实为基础加以幻想的风景,通过风景表达深刻的批判和宗教含义。

除此之外,勃鲁盖尔的作品也有很多农民生活的题材,他曾画过 6 副风景田园画,绘画造型手法变化多样,作品《狩猎回来》中,大片的白雪与枯树做对比,远处的房屋,青色的天空给人一种无边无际自由淳朴的回味意境,在创作形式上作品在十六世纪就已经形成了初步风景绘画的创作意识,无论透视的对比关系,人物与环境相衬托的烘托感,还是树木细节所表达的季节关系以及透过画面所观赏到的打猎归来的喜悦民风和情感,勃鲁盖尔作品中对风景的描绘都是同时代的油画作品所没有的思想境界。

在油画作品《收割》中,又体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狩猎的季节意蕴,金秋的收割带来的溢出画面的喜悦,农民收割闲暇之余的歇息,同狩猎时一片白茫的色调完全不同,秋黄色的麦田被勃鲁盖尔描绘的充满质感,画面整体仿佛又带人回到 16 世纪的时间点,作品展现了风景油画不同于人物的时代特色,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画面透过画家之手得以延续到很多世纪之后来到后人眼前而展现穿越时空的时间点。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

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支重要绘画流派,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威尼斯,是其特有的地域风格与文艺特色的绝佳结合。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也逐渐兴起于这一时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浅析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探究其在意大利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威尼斯画派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威尼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密不可分。

在威尼斯这个浪漫水城,画家们面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城市景观,不由自主地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在受到当时同期其他地区绘画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提香、乔尔乔内和蒂采安尼等为代表的威尼斯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将自然风景和城市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出威尼斯特有的光影效果和建筑风貌。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主题多样,既有乡村田园的风光、也有威尼斯城市的风景,同时还有对海洋景观的描绘。

这些画作对于研究威尼斯社会文化、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风景画作为威尼斯画派的一大特色,不仅丰富了绘画的题材内容,也为后世的风景画绘制奠定了基础。

在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画家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于光影效果的追求。

他们通过丰富的色彩搭配和光影的处理,使得画作中的山水树木和建筑如同活灵活现一般,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提香的《圣乔治岛上的圣萨巴斯》、乔尔乔内的《圣克里斯托弗浮岛上的圣多明尼克》等作品都展现了威尼斯画派风景画的独特魅力。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作为当时绘画的一大亮点,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在当时的艺术市场上,这些风景画作品备受追捧,很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这也反映了当时威尼斯画派在意大利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在当时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成果,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自然风光和城市建筑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威尼斯画派的风景画兴起,不仅对当时的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风景画绘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自然之美——西方风景油画的发展与演变(四)

自然之美——西方风景油画的发展与演变(四)

自然之美——西方风景油画的发展与演变(四)与俄罗斯学院派油画大师、油画爱好者交流……接上期20世纪的画家中也有着一些不谙世事、生活在自己小小世界中的画家。

绘画是他们生活的必需,他们乐此不疲的表现着自己心中的“风景”。

他们不属于任何流派,他们是那个艺术流派纷争的世界的边缘人,但他们有着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追求,并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

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 1882-1967),美国现代写实主义绘画的领导者,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写实的绘画方式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于当代都市人内心情感生活的真实感受,他以真实的景象描绘了现当代人内心抽象的孤独,无论是孤独的都市,还是寂静的乡村,无不透着画家心灵上超越孤独的心境。

霍珀靠着对现实的感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巧妙地运用光影来表达主题,通过光的变化来强调某种情调;他对具象与抽象、色彩与肌理、形式与光影的处理有着精湛的技巧,用简单的大面积几何形式——画面构成的垂直线、水平线或对角线的建筑元素——的组合来组织画面构图,平涂堆积的色块的明暗结构来描绘戏剧性的光影,造就了一个结构坚实、简单的建筑空间,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单调空寂感和戏剧性的效果;他用光影的强烈对比来描绘环境和建筑的立体感,表达出抑郁和孤寂的社会生活,从而影射出人物内心隐藏的情绪,凸显了城市现代生活中的疏离感和抑郁感。

20世纪30年代,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的情绪化——经济危机所出现的萧条景象,以及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撼了霍珀,他敏感地将画笔伸向美国公众最为真实的内心,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着这室内外的场景——寂静的乡村、空旷的土地海滩、清冷孤独的灯塔、孤寂的都市男女、浮华掩饰下的空虚、内心的失落、当时社会平静表面下隐藏的动荡不安,所有这一切在霍珀的笔下揭示出了美国社会的本质——现代生活节奏中存在的巨大流动性以及这个国家无根的文化。

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霍珀的室内风景画,对于他的室外风景可能了解不多,在此仅对其室外的自然风景画略作介绍(本期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因此室内风景也不作为研究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西方风景画的概述▲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

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

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

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

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

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

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

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

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

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

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

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

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

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

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

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支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古典时期那种严谨写实的风格,推开了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大门。

这个时期一般都概括称之为古典时期,写实性极强。

随着风景画的发展,不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逐渐涌现出来。

譬如英国的水彩,法国的印象主义以及巴比松画派,都在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

印象派的画家更是为了真实的现实世界呕心沥血。

西方风景画在创作中分为古典与现代,也分为薄和厚两种不同的画法。

近现代的的风景画创作往往较为随意,不象古典时期那样循规蹈矩,画法也发展为多样,所创作的作品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美学角度: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

因此,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

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

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

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

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

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

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于自然。

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

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创作理念:西方风景画多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

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的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

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的表现自然,这种创作方法最基本手段是不断的观察自然,哪怕是一点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尤以印象派表现的更为彻底。

对于“神”的理解,西方风景画是逐渐认识到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就追求“神”的起点不同。

这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创作的理念不同,所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创作态度。

▲表现手法: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

“面”对于塑造形体要优于“线”,“线”表现的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

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

这样也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的将会是不同的视觉效果。

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

所有这些就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

油画技法就是把各项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

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画家熟练地使用油画材料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并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西方风景画家在作品的造型上贯彻自己的美学思想,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极力展现大自然的瑰丽。

真实的再现大自然一树一草,油画的特性有利于作者反复的修改,长时间的观察,然后逐渐深入的表现自然景色。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所忽略。

它的造型特点简言之就是写实性,充分表现色彩的细微变化,以及光感、质感的不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真实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空间角度:西方风景画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所以,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

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风景画中的空间的转化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而不是像中国山水画家那样浑然一体。

他们的笔下并不像中国山水画家笔下的空间那样穷极宇宙、变幻无穷。

尽管在表面上接近于自然,却在心灵上没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终究是徘徊在自然与内心之间,为自然景观所园囿。

当然,西方风景画并非单纯的自然的翻版,同样带着个人的感情基调。

▲色彩角度:油画在起源及发展的初期所处历史环境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

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表现的是身和仙境。

后来,许多著名的画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单一的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们逐渐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并直接描绘。

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的现实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

这样就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早期的作品只是对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进行描绘。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光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光与色彩关系也了解的较为深刻,因此这时候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表达更为丰富。

通过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致和美丽。

▲表现形式:“用笔”是中国画家创作和鉴赏的一个标准。

与此不同的是,油画的笔是扁头的,这样绘制出的“宽线”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

和东方画家使用的工具相同的是,这种工具也是极具弹性的。

在早期的的风景画中,笔触的应用并不是很明显的。

后来,随着画家们对油画艺术的表现功能要求的提高,笔触才逐渐应用的广泛起来。

同时,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始终是围绕自然的色彩展开,并因此而发展。

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在古典,还是近代,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理解表达这种变化和感觉,一直是西方风景画家的创作方法及目的。

随着技法及理论的成熟,西方风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表达逐渐全面。

体现在作品中也就千姿百态。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品: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我们熟知的风景画作品。

可以说,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西方风景画的特点,从中让我们感悟到中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特色,同时,也让我们从视觉上体会到西方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康斯太勃尔《干草车》霍贝玛《林间小道》《日出·印象》莫奈,法国19世纪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与《干草垛》等。

《干草车》康斯太勃尔,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

长期在家乡研究农村景色,画了许多素描、油画习作,然后进行创作。

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与学院派虚构呆板成了对照。

其画风对后来法国风景画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绘画有很大启发作用。

《林间小道》霍贝玛,17世纪荷兰画家。

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代表作《林荫道》、《磨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该幅作品体现了西方以焦点透视为主要构图方式,从中体现了中西方的不同的图式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