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

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

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

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

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

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

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

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

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

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

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

6.意志控制:受/不受.

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12.试述小脑的分部、功能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答:小脑从发生和进化上分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三部分。古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

调节躯干肌和眼肌的平衡运动,损伤主要导致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旧小脑(脊髓小脑):调节肌张力,损伤主要导致肌张力改变。新小脑(大脑小脑):主要协调随意运动,损伤可引起运动的共济失调(如辨距不良、轮替动作障碍和运动性震颤等)。

13.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纤维排列、内囊后肢损伤后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可分为3部:前肢、膝和后肢。内囊前肢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通过。内囊后肢损伤可导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损伤)和偏盲(视辐射受损)。

14.用箭头表示出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答: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5.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答: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脊神经节→脊髓第Ⅰ、Ⅳ、Ⅴ层(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6.试述锥体束的形成及其管理。

答: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的大椎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下行中交叉的纤维构成侧束,止于同侧脊髓前角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四肢肌;未交叉的纤维构成前束,止于双侧脊髓前角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膈肌和躯干肌。

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等处的大椎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皮质核束,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和副神经核,支配相应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小部分纤维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支配睑裂以下面肌和舌肌。

17.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有何区别?

答:症状和体征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瘫痪特点痉挛性瘫痪(硬瘫)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张力增高降低

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消失

病理反射出现不出现

肌萎缩不明显明显

18.试述海绵窦的位置、交通、窦内和窦的外侧壁通过的结构及损伤后的表现?

答: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其交通广泛,向后外经岩上、下窦通入横窦和颈内静脉,向前借眼静脉与面部浅静脉交通,向下借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通,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若通过海绵窦内和窦壁的神经受损,则出现眼肌瘫痪、眼睑下垂等复杂的症状。

19.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答:脑脊液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内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流至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并迅速扩散至整个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入到上矢状窦,回流入血液循环中。20.大脑动脉环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