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扬州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学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教育部关于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要求和《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学校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对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也为扬州大学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战略机遇。长期以来,学校弘扬“坚苦自立”校训精神,高举改革大旗,坚持内涵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快速提升。面向未来,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矛盾,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相比,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一流学科及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偏少,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承担重大、重点项目能力不足,标志性成果不多;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服务社会能力不强;改革动力不足,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资源配置不尽科学等等,都严重制约着学校事业的发展。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新动力,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冲破陈旧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和行动自觉,是早日建成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关键一招。

(二)总体目标

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优化配置各类办学要素为保障,坚持更加地方化、更加国际化发展理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和增强师生创造活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提供不竭动力。

(三)基本原则

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正确原则。不改革坐失良机,乱改革雪上加霜,适时改革事半功倍。要用系统的思维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的观

念设计改革,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深化改革。要把握好改革的方法论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广大师生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处理好解放思想与扎实稳妥的关系,善于积小胜为大胜;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处理好深化思想认识与提高行动自觉的关系,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上。要把握好综合改革的四个原则:

——促进发展原则。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盘活内在资源、激活内生动力,更好地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长。只有坚持促进发展原则,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改革才能保证正确方向,凝聚师生智慧,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问题导向原则。解决问题,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有的放矢,全力聚焦并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主要问题,为学校更好地发展铺平道路,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循序渐进原则。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求,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路径,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要从广大师生反映强烈、制约学校、学院、学科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工作有基础、思想有共识,师生能感知的环节突破,以核心改革促进其它方面的改革。

——因地制宜原则。改革要取得成效,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学校内部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情况出发,坚决防止一刀切、简单化。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举措

(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围绕高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以强化岗位设置与聘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抓手,构建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现代人事管理体系。

1.构建分类管理与评价制度体系。积极探索能进能出的新型人事关系,实施编制管理办法改革;完善学院编制测算及相关部门定编办法,合理设立学科科研编制,建立教师、教辅、管理、保障队伍协调发展机制;以实施教师“精细化分类管理”为重点,建立教师岗位分类

管理办法,明确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建立以业绩考核为重点的专任教师岗位考核评价制度和以过程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非专任教师岗位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分类分层建设,提高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聘任标准,建立导师退出机制;加强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在考核、晋升、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推进聘任制度改革。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范工作合同类型;推进公开招聘,规范操作程序,推行合同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聘期目标与考核,推进“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岗位聘用制改革,试行新进人员“非升即转、非升即走”制度;探索建立资深教授制、弹性用人制,稳步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评聘程序,创新评聘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优化教师学缘结构,严格控制直接选留本校应届毕业生担任专业教师比例。

3.完善教师成长发展机制。优化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提升服务教师发展水平;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建设,建立出国研修人员考核制度;强化职务评聘的国际化要求,提高海外学习经历教师比例;完善博士后流动站管理机制,强化其师资储备库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制度,搭建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在职研修、社会实践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4.完善人才工作服务体制机制。完善各级各类人才工程人选推荐、遴选和考核机制,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责任体系;围绕“优势学科特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实施“人才特区”;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建立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引培政策,规范人才的引进、聘期考核。

5.完善干部选拔与考评机制。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健全和完善公道对待、公平评价、公正使用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构建多维度、开放性的干部考评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探索聘任制与任期制相结合的任用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的专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6.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并存的多元收入分配体系,充分保障各类岗位人员的合理收入水平;优化酬金分配结构,提高奖励性绩效中业绩绩效的比例,打通职称、职务之间奖励性绩效分配的通道,逐步形成绩效工资总量与学校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奖勤罚懒,完善体现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学院业绩绩效分配细则,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和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