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痹症的临床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痹症的临床辨证论治》
治疗痹证当以气血为纲,辨明痹痛之虚实。痹证之根源本乎湿,湿为主气,属阴邪,与风寒相合,易伤营卫,湿从热化,即耗散气阴。治痹最忌不分寒热虚实,一味滥施辛热香窜之品。故立方时多以黄芪为君药,鼓舞气机,气行则血行,病邪即无留着,脉络中气血流贯,何以凝塞为痛哉?大气一转,纵有留湿,亦可趋下从气化而解。益气驱邪,寓泻于补,相辅相成,可增强治疗方药之疗效。
益气通络法
风痹、血痹,具有以风湿为主的证候,形寒发热,肢体厥冷,麻木不仁,痛处多在腰髋臂腿大关节部位,运动功能受限、面色白,精神懈怠,音沉语懒,呼吸短气似喘,舌淡苔薄,六脉沉涩而细弱,此阳气不得发越以达于血脉,营卫循行失调。治宜扶助阳气,宣痹通络。方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60g 川桂枝12g 炒白芍30g 秦艽20g 秦当归15g 寻骨风30g 老鹳草15g 鬼箭羽15g 青风藤30g 乌梢蛇12g 生姜3片大枣6枚
颈部强直疼痛加葛根30g,偏头痛加川芎15g蜂房30g辽细辛9g上肢关节挛急,加桑枝30g地龙12g。
温阳通络法
寒邪偏盛,发为痛痹,痛有定处而明显,遇冷更甚,周身经络酸楚,或腰背如坐水中,面色青紫,舌苔白嫩,脉弦紧。此寒邪阻络,治宜温散,俾获微汗而解。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15g 黑附子15g 川芎12g 生苡仁60g 苦杏仁15g 炙甘草10g 辽细辛9g 上肉桂6g(后下)延胡索24g 羌活9g 独活30g
身热口渴,加生石膏30g;疼痛剧烈加川乌(先煎一小时)30g蜈蚣10条;肾经虚寒,腰背冷痛加熟地30g鹿角胶15g;气虚下肢乏力,加生黄芪30g怀牛膝15g。
搜风通络法
周痹,四肢游移作痛而无定处,夹瘀者,必口唇青紫,舌有瘀斑,脉沉弦。此证良由经络空虚,痹邪居以为宅,日久必恙根深痼。叶天士倡“久痛治络”之说,非迅疾飞走不能奏效,主张用搜剔虫药治疗。对长期久治不愈的痹证,吸取前贤用药经验,师其意加以变通,结合活血化瘀,使疼痛缓解,颇有良效。自拟方如下:
生黄芪60g 土茯苓60g 广地龙15g 土鳖虫12g 乌梢蛇15g 全蝎尾15g 炮山甲15g 金蜈蚣15条旱龟板20g 露蜂房30g 忍冬藤30g 鸡血藤30g 络石藤30g 威灵仙30g共研细面,每日早晚饭后各冲服一小勺。另服“大活络丸”每次一粒每日早晚各一次。
兼阴虚风动,手足抽搐作痛加羚羊角0.5g(吞服),桑枝12g白蒺藜30g;烦热口渴加石斛20g丹皮15g瓜蒌根20g;纳食少味加生谷芽30g麦冬15g;痹痛在上肢加川桂枝15g;痹痛在腰膝以下,加苍术15g黄柏15g川牛膝20g怀牛膝20g;肢体麻木加防己15g;浮肿加生白术30g赤小豆30g;发热加白薇15g鸭跖草15g;血沉快者加蒲公英30g等。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多应手而起沉疴。
活血通络法
骨痹(胸腰椎骨质增生或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常因风寒湿邪乘肾督之虚而入侵骨髓,或有压缩性骨折后遗症而引起长期痹痛,俯仰活动不利,两腿粗细不对称,步履痿弱无力,形体消瘦,精神困顿,脉沉迟、尺部尤涩,舌质淡苔薄白。此为命门阳气不充,寒湿内滞,以致身半以下气血瘀阻而成挛痹,倘久延不治,筋骨将萎废不用。亟宜重剂益气养营,通补兼顾。方用自拟:
生黄芪60g 鹿茸15g 龟板20g 炮山甲15g 白花蛇10g 金蜈蚣10条制首乌30g 大熟
地60g 肉苁蓉15g 秦当归15g 赤白芍各30g 威灵仙30g 独活30g
本方治疗胸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极为良好,症状可以完全消除,运动康复。同时对下肢肌痿、算塞性脉管炎以及手术后截瘫的患者,亦收到极好的治疗效果。
腰背寒痛较甚,加淡附片15g肉桂15g;陈旧外伤加制乳香12g制没药12g土鳖虫30g;风湿阻络加防己15g防风15g;下肢痿弱加服健步虎潜丸,每日两次,每次15g。
痹证既有寒热之分,则治疗就有补泻之别,因其证往往虚实并存,有实多虚少或实少虚多之分,故不能一概而论。人身经络骨骱赖气煦血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治疗痹证,多着眼于虚、立足于补,尤重益气。窃以为此乃治虚痛之大法!此外,还应看到实痛虽由风寒湿三气所形成,无湿则风寒不能独伤经络。至于辨证有行痹、痛痹、着痹三种,无非是痹邪各有偏盛,见症不同而已。在扶正祛邪的前提下,首先要抓住病症的主次、新久和病位所在。气虚甚者,益气为主,化湿为辅;湿邪甚者,祛湿为主,益气为辅。并分析虚在何脏何腑,湿处上下表里何经何络,以洞然于胸,有的放矢。凡久痛阳气必衰,乃累及于肾,故益气之中兼以温肾壮阳;伏湿不除,必重伤四肢肌肉,扶阳燥湿之外应兼顾脾胃。经临床治疗摸索,撷取家族先贤实际经验,博采众说,吸取众方之精华,初步掌握痹症的一些临床治疗规律,近年来,接触到较多颈肩腰腿痛患者,无论其属于风寒湿痹、湿热痹或骨痹,运用以上治疗方法,患者症状都得到极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疼痛缓解消失、损伤修复、运动功能康复。经现代医学影像学、血液检查,关节组织血液恢复正常。
用药体会
1、益气
黄芪益气补中为众所周知,用于痹证,在大队宣痹祛湿活血通络药中,选为主将,如舟车之有轮楫,冲锋陷阵,其功尤著。通常配伍人参、白术,事半而功倍。至于枸杞一味,王孟英云:“专治短气。”其味纯甘,能补精神气血津液诸不足。
2、宣痹
麻黄、桂枝、羌活、独活、乌头、附子、生姜、细辛等,风寒实证,用以疏表取汗,温中散寒。但散而兼润者,则推防风、秦艽,且风药能胜湿,可以并行不悖。
3、通络
运用动物虫类药物可搜逐深痼经络之邪,如麝香、蛇蜕、土元、地龙、穿山甲、全蝎、蜈蚣、鳖甲、蜣螂、虎骨、鹿筋、蜂房等,可配合草木茎类桑枝、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丝瓜络、千年健、徐长卿、伸筋草、鬼箭羽等植物药,其中桑枝、地龙治疗肢端麻木,穿山甲、鬼箭羽、青风藤止痛之力尤著。“通则不痛”,乃泛指实痛而言,若劳损血虚,筋骨失荣而身痛属虚者不宜应用此法。
4、祛湿
湿气流注,肢体痹痛,通阳始能宣痹。祛湿用淡渗之品,是缓调之法,大豆卷、防己、蚕砂、萆薢、薏苡仁、猪苓、茯苓、滑石、土茯苓、五加皮等皆可轻以去实。治疗湿热痹,以土茯苓、蚕砂为主药,随证加减,其效甚速。
5、补肾
肾虚用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破故纸、巴戟天、肉苁蓉、鹿衔草、杜仲、川续断等;脾虚用山药、芡实、白术、扁豆、党参等;心虚用丹参、枣仁、柏子仁、沙参之属。
6、活血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苏木、莪术等,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7、清热
风湿化热,灼伤营络,身热起伏不解,宜予以清解,用银柴胡、白薇、青蒿、丹皮、忍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