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 义哲学唯物论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 义哲学唯物论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整理一下唯物论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定义和特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意味着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

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意识。

比如,我们对苹果的认识,是基于苹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客观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同时,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例如,科学家通过有意识的思考和规划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师根据设计蓝图建造高楼大厦,这些都是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这是因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了意识的产生、内容和发展。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同时,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比如,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人口等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同时,也要树立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目的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

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

马哲必背20原理内容

马哲必背20原理内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和方法都是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为中心展开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

(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3既然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4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意义○1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事物规律的客观性结合起来。

3.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唯心论的一元论又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之分, 客观唯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体精神(各种宗教,黑格 尔哲学等等)主观唯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如“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两个,一个是物质,一 个是精神,两者并行不悖,互不干扰。企图调和唯物论 与唯心论的矛盾,走第三条哲学路线。其哲学的不彻底 性最终倒向唯心论。
2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物质观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 展、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科学从宗教神学奴役下解放 出来为基础的,有: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律”、康德的 “星云假说”提供了科学材料。
物质观上的重要标志:原子论 它以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与哲学结合起来,相对古代 朴素唯物论是一个进步,但把自然科学发展到某一程度的 认识绝对化了,原子成为构成物质的最后单位,具有不可 入性(不可分)。
辩证唯物主义构成
哲 学
世 界 -世界 观
本原—是什么 状态—怎么样 本质—可知否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意识论和实践观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论和唯心论有各种不同的回答。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一元论都认为:世界是统一的,本 原只有一个。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论的一元论。 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论的一元论。
*这种客观实在是可知的,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去 感知,去认识和反映。
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当时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高成果,我 们今天理解仍有较大的困难,原因在于它的高度抽象性。
如前面讲到的山的概念的抽象,没有了高、险、奇、 秀的特征,仍有山的特点,水的概念的抽象,没有了淡、 咸、急、缓的特征,仍有水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 抽象,抛开了一切具体事物的形状、结构、特点,就只剩 下客观实在性,无形无体。请注意,在这里,客观实在性 不等于客观实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性第一节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一、世界本原说的不同流派(物质观)从人之初就开始了对周围世界和对人本身的认识。

世界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1、唯物主义一元论(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A、泰勒斯的“水”原说B、赫拉克里特的“火”原说C、中国古代的“五行”说D、古印度的“四大”说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的最高成就A、古希腊的“原子论”:原子和虚空B、中国古代的“元气”说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列宁的物质定义(p.33)(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A、坚持彻底唯物论,同唯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B、坚持彻底的唯物论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C、把“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论物质观的局限性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特殊与普遍4、现代科学发展更证实、丰富和深化了科学的物质观(p.34)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1、什么是运动(p.34)(1)运动的概念(2)运动的内含A、物质的位置移动B、物质运动的过程C、人类思维运动2、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1)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形而上学否认物质的运动性(3)没有无物质的运动(4)唯心主义否认运动的物质性3、物质运动的两种状态(1)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运动的客观性、普遍性、绝对性。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运动的静止性相对性A、没有发生机械的位置移动B、没有发生质的变化(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动与静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承认运动相对静止的意义(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真正理解运动(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和理解事物的多样性(3)承认相对静止,是认识和实践的前提5、正确把握两种运动状态的关系,防止极端化错误(1)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芝诺的“飞矢不动”说B、董仲舒的“道不变”说(2)反对相对主义的“诡辩论”A、赫拉克利特的运动观B、克拉底鲁的运动观C、庄子的运动观三、物质与时空的关系(时空观)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1、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1)时间的概念及特点(2)空间的概念及特点(3)物质离不开时空(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4)时空离不开物质(没有纯粹抽象的时空)2、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时空的绝对性(2)时空的相对性(3)时空相对性的证明爱因斯坦相对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10个 重点

马克思10个 重点

10个重点:1.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30-31)物质观:物质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会为人们所认识。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们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根本属性。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有限中掌握无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⒉实践的内容、特征、形式及表现意义(P34-36)内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表现意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概括。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4、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一般了解) 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选择题重要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彳丑可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与方向。

(4)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选择题重要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讲
35
2、实践的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 第二,自觉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36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实验: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探索性活动。
37
(二)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 与统一的基础
1、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 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张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听命于客观规
律。
听天由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不逢时
—消极的宿命论
51
夸大主观能动性—唯意志论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 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 发革命” “存人理,灭人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中国式的历史唯心主义
52
(二)在社会领域,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 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 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的制约; ★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
律为前提。
53
思考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3、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试述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5、论述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及其意义。
54
谢谢!
55
21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 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2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简要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 简要知识点总结

唯物论物质,运动,时空观,意识一、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上的物质—抽象的概念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必须置于实践中3、物质是一种可感觉的存在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

4、物质概念是建立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之上的5、物质概念的意义: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二、运动(状态)一般的变化,位置运动和思维运动,永恒无条件绝对,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物质二者不可分割)相对静止(暂时稳定,相对平衡)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形式:位置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事物处于量变状态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能更好的把握绝对运动/将不同事物的质进行区别开来4、反对两种观点: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三、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1、概念特性时间-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广延性2、时空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和时空不可分割3、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四、意识1、起源问题是人类劳动的结果无机物的反应—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一个环节)--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二个环节)—类人猿的意识萌芽(第三个环节)*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3、意识的构成按内容:知(认识,知识)情(情感情绪)意(意志)意识对自身的意识程度:潜意识,显意识意识的指向性:对象意识,自我意识*4、意识的能动作用a能动的反映世界/能动的创造世界A认识客观事物B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E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b制约条件:客观规律/实践水平/条件手段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A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第二章

其意义是: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因为运动只有通过静止才能表现和测量出来,所以要承认相对静止;
2、只有承认相对静上,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也是物质分化的条件;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能才区分不同事物。
(四)、运动的规律性(事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多选,简答)
其意义是:1、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的理论基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只有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从而使社会主义取得成功。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3、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决定识意是唯心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
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意义(或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或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意义)。
3、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A、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物质的唯一物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或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简答或多选)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A、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主观特性是人脑的分泌物是庸俗唯物主义。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简答、论述)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点总结做好政治知识点的总结是政治学习的重要方法,可以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上册《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1、意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2、表现:(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

事物的本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科学的道路。

它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不带任何外界主观成分地认识世界。

从根本上说,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重视和从事实出发。

恩格斯曾把从事实出发作为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点,这与从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相反。

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把严格的、无可辩驳的事实作为自己政策的前提。

如果我们不从整体或从环节上把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随意挑出的,那么它们只能是一种儿戏,甚至不如儿戏。

科学社会主义是从事实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需要结合新的具体事实加以阐发和运用。

总之,只有重视事实,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

(2)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落实。

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本质上是统一的。

知识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思想路线是转化为指导思想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是认识论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条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即从客观存在着的“实事”中找到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把事物的客观之“理”转化为人的认识之“理”,即真理。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鲜明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是新时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经典典范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是新时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经典典范
另一方面 , 《 十讲 》在结合 实际的过程 中,处 处闪耀着宝 贵的
学十讲 》 是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际的典范。
2《 马克思 主义哲学十讲 》是指导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 ,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 ,这

过程 的主体是人 民群众 。人 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 。 《 十讲 》在 《 人 民群众的作用 和党 的群众路线 》一章中,从人 民群众是社会物质
工作 中理 论联 系实 际 、密切 联 系群 众 、批评 和 自我批 评 的典 范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优秀传统、典范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是指导理 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 马克思 主义哲学十讲 》围绕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的基本原理——世
界 的物质性 ,从 主观与客观 、认识和实 践 、联系和 发展 、普遍 和特 殊 、真理和价值等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范畴出发 ,紧密联系 当代社会主 义建设 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 指 出了一系列问题 的解决之道 ,成为指 导我们工作中理论联 系实际的典范。 《 十讲 》的第一讲就联系 了社会主义发展命运 的实际 , 提 出了学
理论探索
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是新时期弘扬党的优 良传统
的经典典范



( 嘉 善 县委 党校 ,浙 江 嘉 善 3 1 4 1 0 0)
要: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当作 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此后的革命 、 建设和改革实践 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形成了理论联
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 自我批评的优 良传统。今天,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的出版 ,同样体现着党的优 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发扬 ,成为党务
切从 实际出发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 ,首先阐述了 “ 哲学 的基本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助长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助长思维或精神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这;主张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者,主张思维不能够认识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2、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

其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实质上市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其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层,生产力是人来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承认并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边或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表现形态,这就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其次,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民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

再次,它确立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类在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为确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偱回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奠定了唯物论基础。

2.10辩证唯物论归纳复习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ppt课件

2.10辩证唯物论归纳复习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ppt课件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8
第 五
意 识 的
课本
把质






意 识 的 作 用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起源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 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
第五课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 识
起源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
人脑

内容、根源
客观存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 意 识
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
5
方法论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⑴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含义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内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的本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我们的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助长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助长思维或精神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这;主张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者,主张思维不能够认识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2、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

其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实质上市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其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层,生产力是人来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承认并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边或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表现形态,这就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其次,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民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
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

再次,它确立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类在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为确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偱回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奠定了唯物论基础。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根本方法。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实际”?
“物质”与“实际”两个范畴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

“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实际”则是指每个认识主体的“认识对象”。

作为认识对象的“实际”,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分清实际中的现象与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是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

三是分清实际中的局部与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

四是分清实际中的主流与直流,把握事物的主流。

五是分清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

六是分清实际中的可能与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其目的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实际地改造世界。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又都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认识世界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动的反映论,不仅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要求把我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了认识和把我客观规律,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就改造世界而言,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是现实的、正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只要违背客观规律,自以为是,任何行动都要失败,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虚妄无稽的。

因此,我们子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能拍脑袋、瞎指挥、乱决策,杜绝短期行为、拔苗助长。

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为什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环节,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

调查研究既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因此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