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提问:“什么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中华少年》。

(2)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对祖国的认识。

(2)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中华少年》,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朗读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中华少年》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内容和背景,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的能力。

4. 学生写读后感的情况,包括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我们的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就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自由诵读,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解疑。

(师重点指导理解字词)四、角色朗读,了解内容1、分节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逐步了解主要内容。

4、说说:通过朗读诗歌,你从中感受到中华少年怎样的情怀。

(引导学生从第1—5小节中体会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从第6—8小节中体会到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5、结合体会,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比赛读。

)五、品析交流,畅谈感受1、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朗读后的体会。

2、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明喜欢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或真实的想法等。

)3、教师重点引导品析以下诗句:1)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2—4小节的概括。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四个排比句和上面的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其爱国心、自豪情自然流露出来。

4、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的、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华母亲的。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共3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大同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找到诗中同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讲记,划出自己觉得才华出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此时此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与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短文读得有声有色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段落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唱词。

2、指名造句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第1自然段:我们确实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英烈的先人与先烈?同学们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演讲,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绝句诗句的句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寒衣与爱国作家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短句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蟹蛛科花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记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少年》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1【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身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身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保守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掌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抚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和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扮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扮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2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次的爱国情怀。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中华少年》诗歌。

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入《中华少年》诗歌的学习。

2. 诗歌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诗歌,解释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中华少年》的朗诵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祖国的文章或创作一首爱国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语言表达和创意等方面。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

一、《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感受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少年》诗歌的字词理解。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教案

《中华少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中华少年》是当代诗人李谷一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中华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诗歌内容解析:诗歌通过描绘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 诗歌语言特色: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中华少年》诗文。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描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解析和语言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诗文文本。

2. 课件:诗歌背景图片、内容解析、语言特色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讲解: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3. 诗歌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4. 诗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背诵:布置背诵任务,让学生熟读诗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华少年的历史沿革教学重点:了解中华少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中华少年的历史使命。

2. 第二课时:中华少年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分析中华少年的文化内涵,包括诗词、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

3. 第三课时: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了解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如勤劳、聪明、勇敢、团结等。

4. 第四课时:中华少年的传承与使命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的传承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第五课时:中华少年的未来展望教学重点:展望中华少年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少年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精神风貌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的传承使命和未来展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实践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成为有使命感的中华少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华少年》课程教材。

2. 课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或多媒体课件。

3. 案例材料:关于中华少年的典型事例和故事。

4. 学习工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华少年的歌曲或舞蹈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华少年的兴趣。

2. 讲解历史沿革:介绍中华少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3. 分析文化内涵:通过讲解诗词、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深入剖析中华少年的文化内涵。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

《中华少年》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介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古代文化: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及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3. 中国古代科技: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农学等。

4. 中国古代道德:介绍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如孝道、仁爱、忠诚、诚信等。

5. 近现代史实:介绍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书法练习、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等。

2. 考试成绩:包括书面考试和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 综合素质评价:从品德、学习、实践、特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少年》课程教材,涵盖本课程各模块内容。

2. 参考书籍:相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历史文献、文化遗址、科技发明等。

4. 视频资源:寻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文化节目、科技实验等视频资料。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3篇

1、《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中华少年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中华少年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中华少年小学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使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中华少年》2. 生词:少年、中华、骄傲、传统文化等3. 短语: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中华少年》、生词卡片、短语卡片、教学PPT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中华少年》的题目,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华少年?为什么我们要为身为中华少年而骄傲?2. 生词学习: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生词的含义。

教师通过例句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生词进行句子构建。

3. 短语学习:教师出示短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短语的含义。

教师通过例句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短语进行句子构建。

4.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5. 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中华少年的情景。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大意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4篇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4篇

《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4篇《中华少年》教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教学程序(一)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

《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的总结

《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的总结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华少年》的内容,体会其中表达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

2. 通过学习《中华少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己的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华少年》的内容,体会其中表达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华少年》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中华少年》,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读后感和文化调查报告,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2. 邀请文化专家或作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少年》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价他们的学习进步。

2. 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观摩公开课,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猛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同学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同学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猛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同学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点明本单元主题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1、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谈出本身的一点感受就可以。

)2、介绍创作背景和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老师适时的增补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

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2)不管是谁,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4)认真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本身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中华少年【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自己内心的自豪,读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学习重点】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搜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ppt课件:文字、画面、《祖国风光》、《中华少年》朗诵视频【教学时间】25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1.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2.交流感受。

3.小结引入,揭示课题。

二、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1.默读连接语,思考:连接语中提出的学习任务是什么?用横线画下来并标上序号。

2.交流、明确学习任务:⑴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⑵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诵等形式朗诵这首诗,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初步感知,读准字音,读懂、读通句子1.自由朗读课文,在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地方停留片刻,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来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四、资料举例,指导朗读1.课件出示资料。

(1)“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略。

(2)“大漠的孤烟”:〔唐〕王维《使至塞上》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诗句。

赏析:略。

2.指导朗读“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五、理解诗句。

(一)根据资料,理解诗句。

(1)“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2)哈达的种类、献哈达的习俗。

(3)芦笙。

(二)利用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师可作必要讲解来理解下面的词语。

莽莽、立地顶天、蹒跚学步、阳关道、艳阳天六、以读激情,交流明情,朗读抒情1.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诵视频,听一听,你能从他们的朗诵中感受到什么?2.课件播放:《中华少年》诗歌朗诵。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华少年》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诗歌《中华少年》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难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教师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3.4 课堂活动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个人朗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朗诵表演,展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

4.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或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诵和讨论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诗歌《中华少年》5.2 教学辅助材料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等资源。

5.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节、诗句和韵律的特点。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6.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诗歌中涉及的中华文化知识和历史人物。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3.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巩固记忆。

b. 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背景和作者。

2. 新课内容展示:a. 逐句解析诗歌《中华少年》,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b.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课堂互动:a.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首与《中华少年》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享。

b. 各组汇报,大家一起讨论和评价。

4. 背诵练习:a. 学生自主背诵《中华少年》。

b. 老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重要性和美感。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b. 选择一首与《中华少年》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一次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可以是以中华文化为题材,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恰当。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中华少年》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

诗歌《中华少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提升个人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2.2 诗歌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中华少年》,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2 诗歌朗读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3 诗歌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诗歌解析:教师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歌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4.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评估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的能力,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关于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教学内容。

【语文教案】《中华少年》教案

【语文教案】《中华少年》教案

【语文教案】《中华少年》教案《中华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能存有感情地朗诵课,介绍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看著祖国的锦绣川,自学着古老美好的历史化,体会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与否为祖国的日益衰弱深感自豪?与否为自己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深感自豪呢?今天就要我们一起自学一首诗歌:齐读课题《中华少年》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初步认知,厘清的脉络。

1、带着问题去读课。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指出冷僻的地方多念几遍,碰到不认知的地方搞上记号。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拼字生词。

用生词骂人。

三、感知字,理解体会情感。

(1)王莎莎念,明晰的结构,和读法。

读第1节,说说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透过这些字你想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节。

分角色读。

(2)韵头第2.3.4.5节,想一想,就是什么哺育滋润了中华少年?(古老的历史、美好的化)这几节中,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祖国的大好河,还有那些给了你启迪。

仿照诗人说说?进行语言练习。

想想我们的母亲都承受的千灾百难。

你想说什么?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受读读第五节。

(3)念第6.7节,体会四个“不”句和四个“必须”句的鲜明对比,它们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勇敢决意。

)接着使学生在用“不”和“必须”骂人。

(4)齐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念了这首诗,你存有什么体会?(交流对诗句含义的认知,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四、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怀。

(1)民主自由朗读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后角色朗读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演出朗读配上音乐、总结升华交流对存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五、总结。

《中华少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中华少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内涵;2. 理解中华文化对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的价值观念;4.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仁爱、诚信、勤俭、谦虚、孝顺等);2. 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礼仪、尊师重道、崇尚和谐等);3. 中华文化对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4. 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5. 中华古代文化名著和经典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活动(10分钟)请学生自由讨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对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并记录下来。

然后请几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华传统节日或习俗进行深入研究。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小组报告,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华古代文化名著或经典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或剧情展示。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6.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对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2. 小组报告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情况;3.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中华文化研究,开展相关主题的课外读书、写作、绘画等活动;2.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3. 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4. 鼓励学生参加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准,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
2.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六、总结全文
1.我们少年应该怎样过呢?
努力学习 长大做栋梁
2.如果用一个词来达你的心情,你愿意用那个词:自豪 骄傲 豪放 责任









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 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 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 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 二十七岁的霍去病早就少壮魁伟,英威高雄,提兵十万横边朔,北击匈奴王庭,封锁狼居胥了;霍去病 19岁封骠骑将军 ;晏殊7岁中进士 ;王勃13岁写《滕王阁序》。
教学内容
8*中华少年
所需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总体设计意图
落实一个“读”字,读正确,读出豪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