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题复习进程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a7d5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c.png)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一、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2、耕作学的任务:(1)从宏观上研究作物的组成与布局,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协调发展(2)从微观上研究耕作制度各项技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与技术,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资源,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使农物能全面持续增产。
3、中国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明在中国建立集约化、现代化、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作物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布局、种植方式如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等。
(3)养地制度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培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4)耕作制度设计、优化和改革包括耕作制度演变及其规律,耕作制度区划、设计、优化、改革方向等。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及在生产上的意义(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和田地的分布。
(二)作物布局在生产上的意义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最佳方案的体现者2、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决定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
3、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4、合理作物布局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
5、合理作物布局可较地发挥地区优势。
二、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根据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合理布局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二)根据作物生态适应性合理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22e7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3.png)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①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
②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
③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
(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
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
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3~5年以后,弃耕10~20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
土地利用率15~25%(按耕种3~5年,弃耕20年计)。
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土地利用率约20%~50%。
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耕作学复习
![耕作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e0b6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1.png)
耕作学复习耕作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耕作学:又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土保持,土壤耕作和农田保护。
简答:1.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①通过合理匹配可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满足社会需求。
( 增产)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③科学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2.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①多熟种植:一地多作,一年数收②节水农业③保护土地④营养管理:综合植物营养管理⑤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⑥农制改革:混合农作制度及农作多样化战略⑦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精确农业3.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目标①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就须靠科技、教育。
②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多元化生产方式③调整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小城镇建设。
(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农村、农业)④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第二章作物布局名词解释:作物布局:是指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对作物的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
作物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还包括秧田布局。
配置: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即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问题。
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
生产结构: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林、牧、副、渔各业种类与比例而言。
含义比作物布局宽。
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有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条件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d243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8.png)
耕作学复习题耕作学复习题一、耕作学的定义与意义耕作学是农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农田土壤的耕作管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
二、土壤耕作的原则1.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适时翻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翻耕,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4.合理密植与间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农作物栽培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的施肥措施: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5.适时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四、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水利: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排水水利:通过排水措施,排除农田中的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水土保持:通过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耕作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耕作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60d86ca6c30c2259019eec.png)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fe4c5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d.png)
耕作学复习资料耕作学是农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农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对于学习耕作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耕作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耕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耕作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耕作学主要研究农田的土壤管理、田间作业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土壤管理耕作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土壤管理。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改良和土壤肥力的调节等内容。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水分。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列举不同的土壤管理方法和技术,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三、田间作业田间作业是耕作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不同的田间作业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例如,耕作的方法可以分为机械耕作和人工耕作两种,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田间作业措施。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列举不同的田间作业方法和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耕作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例如,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水稻的品种选择、育苗和移栽、施肥和灌溉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列举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五、耕作系统耕作系统是耕作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不同的耕作系统和其特点。
例如,传统的耕作系统包括旋耕、轮作和休耕等,而现代的耕作系统则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对不同的耕作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六、耕作学的发展趋势最后,复习资料可以包括耕作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耕作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的出现,为耕作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手段。
在复习资料中,可以对耕作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e1648fbe23482fb5da4c0b.png)
分。
耕作学复习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 (2)四年三熟 (3)一年一熟 (4)两年三
熟 (5)三年一熟 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 (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
31、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 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32、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 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耕作学复习题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 原始 农业、 传统 农 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 种植制度 与 养地制度 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_套作 。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水田型,水浇地型,
生态位 (5)营养生态位 3. 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 (2)协调原则 (3)经济原则 (4)持久原则
(5)重点原则 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 (1)小麦 (2)水稻 (3)大豆 (4)棉花 (5)玉米
耕作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 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 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 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 11、 作物布局 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12、 休闲 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20122379563c1ec5da71c0.png)
饶东云复习资料绪论1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研究对象:耕作制度。
3.耕作学的任务:1)是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等作为基本理论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观点讨论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他们与农业技术体系、社会生产条件之间的协调关系。
2)是探讨耕作制度与农林牧渔业相互促进关系和物质率能量率的转换特点3)研究耕作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及改革的途径4.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理论原理;农牧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生活因素学说、农业生态学原理2)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作与连作3)土壤管理制度;土壤耕作制度、施肥制度、农田杂草防除农田保护等5.农业生产的实质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人类社会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实质上,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农产品的过程。
归根结底,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农业产品中化学潜能的生产。
6.农业生产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强烈的季节性(适时种植)、生产的连续性(长远观点)7.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实在人类生产活动下形成的,人既可以建设它,也可以破坏它(受人类控制、人造的系统)2)农业生态的稳定性差3)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受人工培育和选择,生产力不断地提高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循环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8.农业生态系统的环、流、库1)环----营养物质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流动和循环的物理化学工过(物质在环境和生物之间循环流动而形成环)2)库-----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3)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转移运动状态(物质流、能量流:流的大小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没有流就没有环)9.耕作制度是对两类资源的共同利用和调节自然资源:土地、水气候、生物1)农业资源社会资源:劳力、蓄力、农资、技术资金2)各种农产品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利用的结果。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a7582458f5f61fb6366634.png)
耕作学一、选择判断部分1. 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耐盐较强的:向日葵、高粱、田箐、苜蓿、芦苇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葡萄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铃薯、蚕豆耐碱(ESP饱和度):小麦、大麦、棉花中度耐碱:水稻敏感:豆类极端敏感:柑桔2. 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富N 作物:豆科富碳耗N 作物:禾本科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3. 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小麦、燕麦、苜蓿、油菜、萝卜、甜菜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水稻、甘蔗、甘薯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四季均可开花。
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光性不同)4. 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喜凉作物a喜凉耐寒型冬小麦、冬大麦、黑麦b 喜凉耐霜型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喜温作物a 温凉型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田箐、黄麻等c耐热型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西瓜等5. 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基本耕作(初级耕作):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
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翻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次级耕作):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起垄8. 土地当量比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 nt ratio, LER):为了获m得与间混m YLER弋Y-作中各个作i-"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Yi :第i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际单产Yii :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实际单产M :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种植制度是核心养地制度是基础用养相结合二、名词解释部分1. 重茬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
(2021年整理)《耕作学》复习资料
![(2021年整理)《耕作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0028cc52d380eb63946d4d.png)
(完整)《耕作学》复习资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耕作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耕作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完整word版)耕作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耕作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ca8789f5335a8103d220d1.png)
绪论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二、填空12、种植制度包括、、等方面.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一、是非题1、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我国耕作制度的中心目标。
二、选择题1、粮食的安全系数2、恩格尔系数3、精确农业中“3S”技术4、我国耕地红线5、弱筋小麦与强筋小麦三、填空1、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
2、宏观调控功能的意义(1) ,(2),(3) 。
3、世界各地农业的基本历史进程是从到再到。
4、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1),(2),(3),(4),(5) .5、21世纪世界农业将、、、、、等类型发展。
6、新时期农业向多功能发展,有“5F”功能:(1) ,(2),(3),(4) ,(5) .7、我国农业的特点是(1) ,(2),(3) ,(4) .8、种植业生产目标可概括为“十个字":,,, , .9、新农村建设是按照“、、、、”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农业规模效益的途径:一是,二是。
11、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四个途径:(1),(2),(3),(4)。
12、持续农业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指、、等方面。
123、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1),(2),(3),(4)等。
14、在营养管理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采取的措施有:(1),(2),(3)。
15、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16、科学发展观是指、、、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2、养地制度五、简答题1、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什么?简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建立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第二章作物布局一、是非题1、农村产业结构2、C4作物与C4作物3、耐荫作物4、喜湿润型作物5、短日作物与长日作物二、选择题1、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2、作物CO2的补偿点3、作物耐寒性的强弱4、作物耐热性的强弱三、填空1、作物布局的意义主要有(1),(2) ,(3),(4) 等.2、作物布局的原则:(1),(2),(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
二、填空
1
2、种植制度包括、、等方面。
3、土壤管理制度包括、、等方面。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一、是非题
1、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我国耕作制度的中心目标。
二、选择题
1、粮食的安全系数
2、恩格尔系数
3、精确农业中“3S”技术
4、我国耕地红线
5、弱筋小麦与强筋小麦
三、填空
1、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
2、耕作制度宏观调控功能的意义(1),
(2),
(3)。
3、世界各地农业的基本历史进程是从到再
到。
4、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1),
(2),
(3),(4),
(5)。
5、21世纪世界农业将、、、
、、等类型发展。
6、新时期农业向多功能发展,有“5F”功能:(1),
(2),
(3),(4),
(5)。
7、我国农业的特点是(1),
(2),
(3),(4)。
8、种植业生产目标可概括为“十个字”:,,
,,。
9、新农村建设是按照“、、、
、”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农业规模效益的途径:一是,二是。
11、农业产业化三要素是指:
(1),
(2),(3)。
12、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四个途径:
(1),
(2),(3),
(4)。
13、持续农业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
指、
、等方面。
14、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
(1),
(2),(3),(4)
等。
15、在营养管理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采取的措施有:
(1),
(2),(3)。
16、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两个原则:一是,二是。
17、科学发展观是指、、、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
2、养地制度
五、简答题
1、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什么?简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作物布局
一、是非题
1、农村产业结构
2、C4作物与C4作物
3、耐荫作物
4、喜湿润型作物
5、短日作物与长日作物
二、选择题
1、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
的补偿点
2、作物CO
2
3、作物耐寒性的强弱
4、作物耐热性的强弱
5、冬小麦越冬的界限温度
三、填空
1、作物布局的意义主要有(1),
(2),(3),(4)
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1),
(2),(3),
(4)。
3、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的比重与关系。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包括,,,
四大要素。
5、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补短板。
4、优质是一个相对概念,农产品的质量主要体现在(1),(2),(3),(4),(5)
等。
5、根据作物喜光的程度,可把作物分为(1),
(2)。
6、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可将作物分为(1)
(2)。
7、作物对水的适应性可分为(1),
(2),(3),
(4),(5)。
8、南方作物布局的特点主要有(1),
(2),
(3)。
四、名词解释
1、作物布局
2、作物生态适应性
五、简答题
1、一个地区应该如何进行作物布局?
2、农村合理产业结构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江苏省目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点有哪些?
第三章复种
一、是非题
1、多熟种植与立体种植
二、选择题
1、积温与熟制
2、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的计算
3、≥10℃日数与熟制的关系
4、复种方式对≥10℃积温的要求
三、填空
1、利用土地提高生产力的途径有三个:(1),(2),(3)。
2、研究复种时常用的热量指标有、、
(2),(3),(4)。
四、名词解释
1、复种
2、复种指数
3、多熟种植
4、休闲
五、简答题
1、复种效益原理。
2、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第四章间套作
一、是非题
1、幅宽与带宽
2、间混套作、复种的表示方法
二、选择题
1、LER的计算
2、株距、行距与间距
三、填空
1、间混套作复合群体比单作具有更复杂的特点。
群体内除了种内关系外,又增加;群体结构除了水平结构外,又增加
了。
2、自然植物群落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二
是。
3、间套作时间互补主要表现在(1),
(2)。
四、名词解释
1、单作
2、间作
3、套作
4、立体种植
5、间距
5、幅宽
6、带宽
五、简答题
1、简述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发展间套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2、间混套作的增产效益原理是什么?其技术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一、名词解释
1、种养结合
2、循环农业
二、填空
1、种养结合的意义:(1),
(2),
(3),(4)。
2、种养结合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生产阶段和
生产阶段。
3、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指:(1),(2),(3)。
三、简答题
1、农业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其基本内容是什么?简述种养结合的意义。
第六章轮作与连作
一、是非题
1、轮作与连作
2、薯类和甜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二、选择题
1、耐连作作物与忌连作作物
2、轮作休耕试点
三、填空
1、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称为,后作物称为,将前后作物的轮换称作。
连作也叫。
2、作物茬口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
(2)(3)。
3、作物茬口特性按养地作用的大小分为三类:(1),
(2)(3)。
4、用地作物包括类作物、类作物和类作物。
兼养作物包括与,与等作物。
5、一般说来,科作物较耐连作,而科、科、科作物不耐连作。
7、忌连作的作物有、、等。
四、名词解释
1、轮作
2、复种轮作
3、连作
4、复种连作
5、茬口
6、茬口特性
五、简答题
1、简述连作运用的利弊。
2、论述轮作换茬的作用?为什么连作能够一直存在于生产实际?
第七章土壤耕作
一、是非题
1、水与热
2、水与气
3、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二、选择题
1、耕层总孔隙度
2、水稻根部一生所需的氧气
3、旱地土壤O
含量
2
4、土壤质地与土壤宜耕期
三、填空
1、农田土壤剖面一般可分为四层:(1),
(2),
(3),(4),(5),
(6)。
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2),
(
42
5、土壤基本耕作包括(1),(2),(3)三种。
6、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主要有(1),(2),
四、名词解释
1、土壤耕作
2、耕层构造
3、土壤耕性(土壤宜耕性)
五、简答题
1、土壤耕作的实质是什么?阐述少免耕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土壤耕作的任务是什么?少免耕的依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