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专题七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一、地方行政制度:1、先秦时期:夏商:方国制,是一种松散的部落联盟,对中央时叛时服。

西周:分封制,以血缘宗族关系维系对地方的统治。

认识: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有效加强中央集权。

2、秦汉时期:秦:郡县制。

地方长官有皇帝任命,不世袭。

汉:刺史制度。

目的在于监察地方,防止叛乱。

认识:地域划分取代血缘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设置监察机构加强对地方管理。

3、唐宋时期:唐:道路制。

太宗设道作为地方监察区,玄宗时期正式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宋:路。

“路”下设四个机构,分别为转运使司(漕运),长官为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与监察;提点刑狱司(宪司),长官为提刑使,负责一路的刑狱;提举常平司(仓司),长官为常平使,负责一路的仓储;经略安抚司(帅司),负责一路的军事。

各个机构的长官分掌本职事务,监督地方,互不统属,直接受朝廷节制。

宋代的四个司中,转运使(漕司)各路都设。

转运使的职责是管理全路之财赋,除少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转送中央;监察全路的官吏,权大但是官品不高,甚至低于所监察的知府、知州的官品。

目的在于以小制大,以低制高,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认识:○1继承前代监察制度的形式;○2通过增多官员人数,从而达到分散权力,相互制衡的目的,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元明清时期: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清基本沿袭这一制度。

认识:行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行省制度的创新原因在于元代辖区辽阔,超过之前的所有王朝,设置行省可以避免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的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只有加重行省的权力,才能及时并且有效的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够对边疆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行省长官因权重多不授予汉人,以达到民族防范与控制的目的;行省处理地方事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权力集中,行省处理辖区事务,按照朝廷典制行事,并接受监察机构(御史台)的监察,极少形成地方独立。

总趋势:秦代以后通过在地方基本行政机关——县的基础上增加行政机构级数,从而达到了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当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点:已经有了审美的观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总结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总结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总结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总结:
- 史前时期:介绍了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如元谋人、北京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 夏商周时期: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

-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和文化成就。

- 秦汉时期:讲述了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以及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介绍了三国时期、两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 隋唐时期:讲述了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繁荣,以及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 宋元时期:介绍了宋朝和元朝的历史,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 明清时期:讲述了明朝和清朝的历史,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
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培养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初一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初一

历史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初一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下面就是初中历史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1. 中国古代的初步探索中国古代的初步探索主要指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出现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制作工具,并逐渐过渡到农业生产。

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2. 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在早期的中原地区,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些文化奠定了后来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并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3. 西周的兴起与衰落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周文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并实行了封建制度。

然而,到了周宣王和周幽王时期,西周开始衰落,诸侯国崛起,导致了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度。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在这个时期,诸多诸侯国崛起,实行了分封制度,并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韩非子提出了法家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后来中国古代的发展。

5. 秦朝的统一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

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伟大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壮丽的建筑。

6.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在汉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

同时,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和文化上的创新,如造纸术、铁制农具和历法等。

7. 三国时期的分裂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

三国时期主要指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与争夺。

在这个时期,英勇的三国英雄陆续崛起,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8. 隋唐的辉煌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隋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北方。

随后,唐朝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被誉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XXX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XXX:结网打鱼,创建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千年距今约7000千年糊口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房屋款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利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利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农业栽种水稻栽种粟(栽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造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镂,明白利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工夫: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07.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07.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1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田氏代齐)。

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知识点2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_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贵族的_世袭特权(触动了具贵族的利益);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使军队战斗力增强)
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一、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各国争霸,思想文化多元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2.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 汉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对外开展广泛的交流。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晋朝:西晋短暂统一后,由于内乱导致分裂,形成东晋和十六国时期。

- 南北朝:南北分裂时期,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相对稳定,文化艺术有所发展。

4. 隋唐五代- 隋朝:短暂统一中国,开创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建设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国力强盛,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外国交流频繁,唐诗成为中华文化瑰宝。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期,五代相继更替,十国割据一方。

5. 宋辽金元-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科技文化进步显著,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等。

- 辽金: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时战时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领土辽阔,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中外交流更加频繁。

二、近现代史1. 明清时期-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国力。

- 清朝:满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国力强盛,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导致鸦片战争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民主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学生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共内战:1945-1949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战争,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中国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总结7年级的中国历史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的贸易等内容。

下面将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介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介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这三个朝代统称为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

夏商周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农业。

文字、金属器等文化技术也开始发展。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夏朝的世系、商朝的特点、商朝的国家制度、周朝的建立等。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介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周朝实际上已经衰落,诸侯争霸,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春秋时期的特点、战国时期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兵器和农具等。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了中国,实行郡县制,简化文字,统一度量衡,开通了大运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刘邦建立的西汉持续了四百年。

这两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让人关注的朝代。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有:秦朝的建立、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

二、中国古代人的生活1.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包括粮食的种植,以及农具的使用。

农业技术逐渐向前发展,实行三纲五常,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开墾荒地。

种植的粮食以稻米、小麦、大麦以及豆类等为主。

农具有锄、犁、耙、镰刀、磨等。

而且农业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建立了井田制度、一亩三丈制度等。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包括了纺织业、服饰、陶瓷制作、冶铁等。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中国古代的丝绸出口已经遍布欧亚非三大洲。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初一人教版的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人教版的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人教版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三、山顶洞人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二、尧舜禹的“禅让”三、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中国历史知识点初中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初中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初中总结中国历史悠久,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现代的漫长历史。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初中阶段中国历史的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主要朝代,也被称为中国的三皇五帝时期。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的第一个真正的王朝。

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它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统治者是秦始皇。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06年,统治者是刘邦。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文治武功,明断清平”的治国政策,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220年到589年,国家分裂成南北两个朝代。

魏晋代表北朝,南朝代表南朝。

在这个时期,南北朝发生了多次战争和变革,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隋唐时期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短暂的朝代,但是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辉煌的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很短暂的时期,但它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后来的清朝奠定了基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是满族。

6. 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有很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科技发明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化传承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中国传统绘画、诗词歌赋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开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开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根底。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山东省成武县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知识归纳 对应练习)专题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

山东省成武县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知识归纳 对应练习)专题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考点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

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北京,公元纪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2)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结束被侵略被奴役历史,成为独立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例:【广东卷】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

其中,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A.淮海战役B.渡江战役C.开国大典D.三大改造【答案】C二.继续全国解放事业: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例:1.【山东聊城卷】与右边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相符合的事件是A.制定《共同纲领》 B.作出抗美援朝决策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2.【贵州安顺卷】3月24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

当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

其解放方式是()A.和平解放 B.武力攻克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A 三.人民政权的巩固1.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原因:美国侵朝威胁到中国安全。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上甘岭。

邱少云最可爱的人。

2.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土地改革完成,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被消灭;成为土地的主人。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史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

作为初中历史学习的内容之一,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一、夏、商、周三代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历史的早期阶段,中国有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便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较为重要的时期,商朝商文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君主。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时期,周武王成功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东周时期,周幽王的统治遭到诸侯的反叛,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春秋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领土分裂为多个诸侯国,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和战争。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著名思想家和学派。

三、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朝的最著名事件莫过于修筑万里长城和统一文字。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采取了残酷压迫的手段,使得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四、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共存在400多年。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刘邦成为汉高祖,奠定了汉朝的基础。

西汉时期的最著名的统治者是汉武帝,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东汉时期,国内外形势不稳定,经济发展逐渐停滞,最终东汉灭亡。

五、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分裂。

三国时期的主要势力是曹魏、蜀汉和东吴。

著名的三国演义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故事,使得这段历史更加深入人心。

六、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分治的时期,南北朝共存在约400多年。

南北朝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动乱和民族迁徙,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专题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

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

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

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3.军功授爵: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1)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它成为中国 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 远的影响。 (2)西汉有秦制基础上又所创新,巩固和发展中央 集权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 力逐步做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了加强皇权,汉 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相权、封国以加强集权的措 施(中外朝制度、察举制等),使西汉形成了大一统 格局。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隋唐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1)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互相制约, 互相补充,三分相权,强化皇权,对后世国家体制产 生了深远影响。 (2)科举制度的完善,保证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客观、 公正和公平,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 一步成熟,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进一步强化
3、思想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1)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了法家、道 家、阴阳家等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主张“君权神 授”“天人感应”。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创办太学及地方学校,使儒学教育与选官相结合。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秦汉时期尽管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的大一统, 但科技文化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气象,出现了中国古代文 化的第二次高峰。如造纸术发明与改进、汉赋的兴盛。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开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统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魏、蜀、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北方的统一。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时期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在古代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它的水源丰富,有利于埃及的农业发展。

法老是埃及的国王,他在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它是埃及的国家标志。

埃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希腊时期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雅典民主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它对世界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的体育盛会,它对世界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世界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古罗马时期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罗马的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罗马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影响。

历史下册七知识点总结

历史下册七知识点总结

历史下册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世界的兴起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世界的兴起。

我们了解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古代世界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早期人类的活动和生活方式早期人类主要是以狩猎、采集为主要方式来获取食物和生存。

他们生活在野外,不固定居住。

这一时期的人类还没有掌握农业技术,属于迁徙生活的阶段。

2.农业的产生以及农业革命农业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从一个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人们开始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和放养畜牧,逐渐形成了农耕和畜牧业。

3.古文明的兴起古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各个国家先后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古文明,比如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国黄河文明等。

第二章:世界古代文明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古代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古代世界的文明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文明的发展。

1.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方式古代世界的文明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商业贸易、战争征服、道路建设、宗教传播等。

2.古代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在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文明之间进行了交流与互动,如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等。

3.古代世界交流的作用古代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大文明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第三章:古代东方文明国家兴起及其文化特点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东方文明国家的兴起以及其文化特点。

古代东方文明国家主要指的是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中东地区的文明。

1.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及其文化特点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特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国古代科技及艺术等。

2.印度古代文明的兴起及其文化特点印度古代文明是印度次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古代文明,在佛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印度文明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总结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从企业的产生来看,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发展起来的,不是在中国封建社
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来看,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投资的领域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则发展缓慢。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

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来看,中国民族工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特点。

二、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几个角度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生活在外来力量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

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由与世界同向,到今天逐渐与世界同步,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

——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的答题思路
“背景”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件发生的条件。

“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

可见,“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有时可以通用。

但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条
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发生前的要素,故放置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

题型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
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四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2)材料四反映出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材料五反映的情况,指出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哪两大重要政
策?
例题剖析第(1)小题,在阅读材料一、二、三时,要注意联系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概括。

第(2)小题,“变化”可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分析得出。

“原因”直接回答教材中有关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即可。

第(3)小题,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教材内容即可作答。

答题模式
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
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相对落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②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的分析
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2)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①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

(导火线等)
②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

③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朝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答案(1)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2)变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失分警示:“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在命题中十分常见,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脱离材料,直接将所学相关知识照搬过来,答非所问,要点超出答题要求;二是忽视题目的特定要求,要求答“客观原因”却回答“主观原因”,要求答“原因”却完全混同于“条件”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