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王辉(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学生的硌修课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语文紊质,阐述了《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学科定位.提出应该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与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改进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其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学科价值定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2007年秋.教育部发文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大学语文课列入必修课…。

然而,目前的高职语文教育缺少与现代教育模式接轨。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高职实际,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其课程定位,并不断改进其教学方法。

1.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目标是培养既有理论又懂技术,能够熟练操作.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而是一种技术型教育[2J。

因此,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所有学科都既有别于普通中学.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在教学程度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只需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从这个意义志成城、百折不挠的贡献精神去克服的?!男:地震无情人有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

听!来自胡锦涛总书记赈灾现场的讲话。

(视频)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人人都贡献一份力量.就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请听第=三组配乐诗朗诵《让人身价值在这里彰显>.掌声欢迎!(配乐诗朗诵)女:说得多好!一双手求助.一百双手在援救.那一百双、一千双救援的手在传递着贡献的力量。

这次救灾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平民百姓。

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大无畏的贡献精神投入到抗震第一线。

(播放女警察蒋敏的事迹)女:蒋敏在失去父母和女儿的情况下.仍不忘肩上责任,坚守在赈灾一线!她这种勇于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除蒋敏外.在我们南京也有一场特殊的婚礼感动着全中国。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大同大学文学学院目录《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

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

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

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

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

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用母语清楚、准确、规范、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学术问题,有的甚至动笔就是错别字连篇,语病累累,更不要谈通过母语养成优秀的文化品格。

要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一)教学内容改革改革前,一个教学内容:文学欣赏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本的框子,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内容比较单一。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一、大学语文现状概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明显的挑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记忆与应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同时,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大学语文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常常处于边缘地位,课时被压缩,教学内容泛化,难以深入。

此外,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也相对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现代小说、诗歌、戏剧等,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当代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评价与反馈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应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相结合,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同时,还应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批改、在线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力量。

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师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引进优秀的语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五、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是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应加大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设施的配备水平和利用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视角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视角
是 人 文 性 和 审 美 性 , 此 , 学 改 革 的 途 因 教 径 是 改 进 教 学 的 方 式 方 法 ,提 高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师 的 整 体 水 平 ,着 力 点 则 应 当 是 培 养 学 生 的独 立 思 考 能 力 。 当然 , 学 语 文 要 走 出 目前 的 困 境 , 大
【 关键 词 】大学语 文 独立 思考能 力
教 学 改 革
也包括反思 与追问 。如果满 足于让学生
获 得 某 些 人 文 知 识 或 者 “ 输 ” 学 生 一 灌 给
【 文献编码 】 o l. 6/in 40 diO 99 . . 5— : 3 js 0 s
9 8 ( ) 0 10 .3 8 9 C 1 .10 4 2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给予 应 有 的重
步 明确 回答 的 是 :大 学 语 文 这 门课 程 区别 于 其 他 人 文 素 质 课 的 特 质 是 什 么 ?
视 , 高等教育 的有关政 策或规定 中 , 在 适 当体 现 对 大学 生 母语 文 化 水 平 的重 视 等 ,更需要切实解决 大学语文 自身存在
教育 的影响 。 就实质而言 , 大学语 文是最
容易实施素质教育 的。 然而 , 由于教学观
念 陈 旧 ,不 能 大 胆 地 摆 脱 应 试 教 育 的顽 疾, 大学 语 文 教 师 一 味 抱残 守 缺 , 手 束 束 脚, 以不 变 应 万 变 , 能 主 动 去 适 应 新 的 不 形 势 , 会 自我 淘 汰 。 是 目前 大 学 语 文 就 这 处 于低 迷 状 态 的 重要 内 因 之 一 。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作 为 高 等 学 校 重 要 的 基 础 课 程 之 一 ,在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和 加 强 素 质 教 育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目前 ,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

文章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现存的不足出发,从课程设置的地位、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用、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大学语文被称为高校基础公共课,是受众最多的课程之一。

但是从现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来看并不使人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这门课程还未明定为公共必修课,多数学校仍将其列为选修课,在课时、师资、教材等方面投人明显不足,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大学语文已被公认为“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的一门课。

笔者根据自己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确保其公共基础课的地位为什么要开设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就将大学语文定性为素质教育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该课程理应受到更多重视。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相当不稳固,在目前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中,仅有“大学生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大学语文不在其列。

至今还有高校未开设这门课。

不少高校都将大学语文当作一门选修课看待。

虽然有的高校将其作为必修课在部分理工类专业开设,但并未普及到所有的理工类专业,即使在同一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开与不开,也很不稳定,教学时数的安排也很随意,多数学校都是开设一学期。

这样的状况使多数高校忽略了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究其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大学语文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和国家教委指定的必要课时作为政策保障,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的“尚方宝剑”,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就没人管了。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三、 《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 问题
《 大学语文 》 的通识教 育定 位对此 门课程 的课 堂教学 提
习 的时 问相 应缩 短 , 学 制三 年 在校 学 习两 年或 两 年半 的 时 间, 相应的课时均予 以压缩 , 文化课 统统为专 业课让路 , 首当 其 冲的就是《 大学语文》 这 门课 程 , 在调整人 才培 养方 案时 ,
与专业课 程相结合 , 很难说清《 大学语文》 课 程中哪些知识是
学 习专业 知识所必备的 , 按 照功用 的理念开 发 出的专门用途
课程, 如“ 旅 游 专业 语 文 ” , 从 一 些 古 诗 词 中引 申 出饮 食 文 化 ,
确实让人感觉 比较牵强 。“ 功 用” 完全破坏 了作 品原 来所有 的境 界 、 美感和艺术价值 。 二、 《 大学语文》 在 高职课 程中的定位
出 了更高的要求 , 以下将从几 个方面分 析笔者 对本 门课 程的
教学改革思路 。
( 一) 做好 《 大学语 文》 教材的选编工作
[ 作者简介] 张宁, 女, 黑龙江牡丹江人 , 黑龙江商 业职业学院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古典文学 、 大学语 艾。
前 我国职业 教育课程 的核 心所 在 , 我 国经 济发展对 劳动者素 质提 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 , 功利性质膨胀 到了企业 希望学校 解决人 才培养的所 有 问题 , 甚至 有部分 企业 明确 提出 了“ 零 距离上 岗” 的要求 , 在这种 价值取 向下 , 高职院校 的文化素质
高职院校设置《 大学 语文 》 课程 的首要 依据应 当是 个体
务 和管理第 一线 职业 岗位 的实用 型 、 技 能型专 门人 才为 目的
的职业 教育。《 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中要

关于军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军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料为载体的通识教育知识体 系,着重培养学员面对 现实 、 积极人世的精神 , 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
新 军事 形 势 。军校 语文课 程 应该 担 负起 塑造 学 员军
魂的重任 , 并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 可用军事性强的 文学作品去感染学员 , 唤起他们对军旅生活的热爱 。 另外鼓励学员参与军校文学社 团, 创办校园杂志 , 使 课 内课外有机结合 , 让文学课程延伸到生活中去 , 达
础。
学员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文学知识。 学员的学 习动机和学 习策略是两位 一体 的, 教 员在课堂中应主动加强 与学 员的互动与情 感交流 , 与学员建立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模式 ,使课堂充满
生 机 和活 力 ,令教 学 的过 程成 为 一个 师生 共 同参 与
2要 设 置切 合 学 员实 际 的课 题 和 目标 。教 员确 .
的亮点。
让学员时常有新 的收获 。学员可建立与教员的对话 机制 泉 , 教员可组织学员讨论身边的生活 , 表达对文 学的理解 , 缩短学员与文学的距离。 还可多设计些让 学员主动参与的项 目, 如进行朗诵比赛 , 或将一些故 事情节改编成话剧片断 , 让学员自导自演。 其次 , 创设和谐教学氛 围 , 引发 自主学 习意识 。 对于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是语文教学的重 任之一。自主学 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 目标的 宏观调控下 , 在教员的指导下 , 根据 自身条件和需要 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 、 学习内容 、 习方法并通过 自 学
到通 过 文学走 向军旅 人生 的 目的。 利 用现代 化 教学 手段 为辅 助 ,构 筑学 员 自主学
关注被教育者的学 习需要 , 满足其发展要求 , 激 发被教育者的内心情感 , 创造适当的情境 , 培育审美 素养 , 弘扬人文精神 , 将是素质教育实现人文精神的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 门课 不 能成为 一 门单 纯 的思想 观念 课, 应是 这 而
李庆西 、 郜元宝编撰 的《 大学文学》 上海教育 出版社 , (
20 )虽然也是依据文学发展史的顺序选文 , 05 , 但更关 理解认识 ; 强调学生对汉语母语美感的体认 , 以提高文
具 有 吸引力和感 染力 的文化 、 文学课 ”“ ,我们对 大学语 种思维模 式 。一 是工 具性模式 ……二是 文学史 和文化
视并 提 到前 所未 有 的高度 。20 07年 3月, 育 部高 教 教
司转 发的《 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中 也提 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 “ 大学语文应当成为 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至 此, 由于国家法规性文件的硬性规定 , 在高等学校开设 《 大学语文》 课程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已无争论 。 然而 , 大学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 如何教?应该怎
种现状 ,人 民 日报》 《 《 、光明 日 、 中国教育报》 报》 《 等
媒体在 20 年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课程的文章 , 04
( ) 一 认为大学语 文应定位于人 文素质的培养( 人
文论 )
【 收稿 日期 ] 2 1 — 3 0 020— 1 [ 作者简 介 ] 郭海军 (94 )男 , 16一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 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写作学
样 理解 和把握 大学语 文的教 学 目标和课 程定位 ?对 于
了2 0世纪 3 0年代后期 , 叶圣陶、 夏口尊二人提 出“ 语
文” 念 , 概 并尝 试 编写新 的语 文教 材 , 因抗 战爆 发 而 却 被迫 终止 。 国后 , 建 叶圣 陶再次 提 出将 “ 国语 ” “ 和 国文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内容摘要:长期以来,高校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倍受高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议论的热点。

而我们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沟通交流能力差,写作才能差,尤其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缺失,时常成为用人单位论病的“软肋”,归根溯底,这还是与对大学语文教学方法、课程定位及教育目标的认识深浅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不能再安于现状,而是要立足于语文本位,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改革考试方法等,以此增强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分层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一九七八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一、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运用能力;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提升精神文明;四、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时代特征,深刻挖掘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可歌可泣的人文精神,使其与世界优秀文化与人类共同赞誉的高尚道德情操相渗透、相融合、以此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格风范、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把教书与育人溶为一起,这是大学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实际教学效果与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反差。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思考朱燕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始终比较模糊,莫衷一是,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全面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评价各种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思路和模式,结合具体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预科就曾开设了国文课,不仅在一般院校,而且一般的专科院校都开设过,至1952年大院系调整时被撤消,强调专反对博,仿照苏联模式,按照科目来培养人才。

至1978年,匡亚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率先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至今,包括自学考试在内都已全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全民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语文的地位愈来愈突出显著,自2004年开始,工程硕士学位考试(GCT)将语文科目设为必考科目之一。

解放后,新时期重新提出大学语文,恢复大学语文主要是针对写作薄弱环节而开设的,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到新时期,有人认为语文即“语言”与“文化”,也有人认为语文应当包括哲学、文化等内容,犹如大杂烩。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南京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语言学会的会长马景仑老师曾经对“语文”这个概念做了一个注释:(1)语:语言文:文学;(2)语:语言文:文字;(3)语:口头语文:书面语;(4)语:语言文:文化。

这四种观点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

比如承认“语文:语言+文字”的观点,这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已经将活灵活现的文章肢解得破碎不堪了,过分地注重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再如徐中玉先生则将其理解为“语文:语言+文学”,即“大学语文是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学水平与写作能力的文化基础课”。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1.大学语文与其他文化素质课程的关系。

大学语文与众不同,以情感人,提高情商。

通过情感审美方式的熏陶,与其他人文课程一样共同互补渗透,所以途径不一样。

所以,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字词感染与文体感染和审美的运用,使学生获得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对母语的领悟学习,驾御母语的能力,所以强调“语”,注重语的感染,与语言的感染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的高级交往和母语的感染能力。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思考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思考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思考与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大学语文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在教学的改革中,核心的问题是课程的定位思考和教学法的探讨,本文就从这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便更好的适应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与教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82-011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思考高职大学的语文课既不同于高中的语文课,也不同于普通大学的语文课。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普通大学语文课定位在“人文教育”层面,“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格的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目的意在培养大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激发独立思考,重视由外到内的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

高职大学语文是借助在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之间一门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非专业中文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这一决定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岗位型的人才、技能型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就要培养出应用型、岗位型、技能型的人才。

大学语文课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的基础课。

通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能够进一步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来走向社会能够稳定面对现实,能够向社会勇敢的挑战,这就是大学语文所承担的重要任务,这就是大学语文课所体现出的重要特点:知识性、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

大学语文.说课稿ok

大学语文.说课稿ok

应用语言系黄明光《大学语文》说课稿目录一、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三、大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四、大学语文的教学难点五、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六、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七、《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八、学法引导和考核方法一、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1、《大学语文》课是各专业培养目标中一门必备的专业技能型的职业基础课。

2、《大学语文》课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而开设的。

3、《大学语文》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宗旨1、性质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奠定大学生人文素养,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基础。

2、课程的宗旨。

本课程的宗旨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

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学会“何以做人”,理解“为何而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今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文种的概念、特点、功用(2)理解写作各文种时注意事项、行政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规则(3)掌握各类文种的辨析、写作的格式和内容2、能力目标(1)具有按要求迅速、准确确立主题的能力(2)具有获取材料并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能力(3)具有对大型文稿合理安排结构,编写写作提纲的能力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是他们的书面及口头表达水平,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个阅读、理解、分析、写作能力的扎实基础,使其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

(4)具有根据材料,选择文种,撰写相关文书的能力(5)具有选择恰当语体进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3)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4)具有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创新和奉献精神4、素质目标通过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高尚情趣、宽广情怀;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和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以适应变化繁复的现代社会,肩负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重任。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制三年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撰写教师李双双专业负责人王小玲系主任刘河元教务处二○一七年十月课程基本信息表1、课程定位《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

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

《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20年 0期. 06 3
【]刘新英. 2 关于大学语 文的几点思考 【] J .中国大学教学, 0 5 2 2 0年0
期.
要贯彻落实 “ 总结 、提高、创新”的六字方针。 所谓 “ 总结” 就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形成 中国文学的完整的知识 体 系 , 而 了解 中 国文学 的发 展 规律 ; 谓 “ 高 ” 就是 要提 升 学 生全 面认 从 所 提 , 识问题的水平 , 深化学生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 ; “ 所谓 创新 ”就是要学生从 , 观念的创新 , 思维的创新, 方法的创新 , 认识的创新人手, 进而达到理论的 创新, 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型 向主动研究型发展 , 逐步成长为创新的一
发 展 的历 史 不 清楚 , 就会 直 接影 响 到对 文 学 的理 解 。因此 , “ 在 大学 语 文”
重新呼吁在高校中开设《 大学语 文 得到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和教育领导 课, 部门的批准, 在全国掀起 《 大学语文》课学习的第一次高潮。 但 时 隔不 久 , 大学 语 文 》 的学 习 便从 “ 潮 ” 入 “ 《 课 高 坠 低潮 ” 究 其 原 。
长期 以来 , 国家 培养 了大量 急 需 的应 用 型人 才 , 到 了社 会的 一致 为 得 好评 。 日前 , 部 要求 高 校面 向全 体大 学 生开 设 中 国语 文课 , 教育 并且 要 求列
代。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 的, 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 因此,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不是凝固不变的, 也是向前发展的, 对问题认识的结论 不是完全相同的 , 也会因观察角度 的不同而得出不 同的答案。 因此 ,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 深入探讨 , 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问题 , 勇于提 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这样 , 才能 自觉培养 自己的创新能力 。 总结, 在“ 提高,创新”这六字方针中,“ 总结” 提高 是基础,而 “ 、“ 创新 才是目 的, 这正是 《 大学语文》 课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根本所在, 也是《 大学语文》 课教 学 改 革 、 新 的新 路 所在 。 创 基于对 《 大学语文 课的课程定位和 目的任务的以上认识 , 在教学 内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困境。

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从课本的选编、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相关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困境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疑,学好这门课程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前正面临着一些困境。

对此,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

首先,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受到质疑。

一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好专业课有利于掌握专业技能,方便找工作;学好外语和计算机能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而且这也是必备的硬件。

相对而言,大学语文课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汉语天天说,人人都会用,大学语文课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吗?在种种消极观点的影响之下,大学语文课的地位越来越尴尬,甚至很多高校已经不再开设这门课程。

其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僵化。

很多教师将大学语文课教成了“高四语文”,仍旧沿袭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方式。

进人大学阶段,面对已经摆脱高考包袱的青年学生,教师仍然垄断课堂,全程讲解,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再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社会重视传统,尊重经典,这一点在语文课本的编排上体现得颇为突出。

某些经典的文章,在中学时代已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上,被教师和学生们精耕细作地学习过了,然而,在大学语文的课本上,这些篇目仍然出现。

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难免感到审美疲劳,表现出厌烦情绪。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首先,应认清一个问题:大学语文课的设置是否有其必要性。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论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论


否. 影 响 了学 生 在 日常 学 习 中 的课 程 选 择 。 2 . 社会 人 文精 神 的 失 落 。市场 经 济 的 建 立 。 为 整个 社 会 人 文 精 神 的构 建带 来 了竞 争 、 平等、 民 主 的新 鲜 血 液 , 但 同 时 也 强 化 了人 们 对 自身 物质 利 益 的追 求 。 特 别 是 随 着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发 展 . 资产 阶级 的 意 识 形 态 和道 德 观 念 的涌 人 , 整个 社 会 出 现 了急 功 近 利 的倾 向 . 人 们 的价 值 观 念 更 趋 功 利 化 . 人 文 精 神 因此 逐 渐 走 向 失落 。 在这 种 文 化 背景 下 , 属 于人 文 精 神领 域 的 大学 语 文 课 程 遭 到社 会 的 冷落 就 不 足 为 奇 了 。 3 . 西 方强 势 文化 的 挤 压 。经 济 全球 化 带 来 了文 化全 球 化 , 世 界 各 国文 化 在 我 国 相 互 交 流碰 撞 .这 对 于 具 有 深 厚 底 蕴 的 汉 民族 文 化 来 讲 , 既 是机 遇 又 是 挑 战 。 民 族 文化 如何 在 这 种多 元 文 化 的碰 撞 中生 存 、 发展 , 不仅是 我国面l 临的一 大 问 题 , 而 且 是 世界 各 国普 遍 面 临 的一 个 重 大 问 题 。虽 然 “ 孔子学院” 已 在 许 多 欧美 国家 设 立 , 但 其 文 化 传 播 内 容 的 局 限性 , 以及 外来 文 化 在 我 国 的大 行 其道 , 依然 反 映 出汉 民 族 文化 受 到 的 冲击 。 要 改变 大 学 语 文 教 育 越 来 越 弱势 的局 面 ,需 要 做 的 工作 有很多 , 但总的来说 , 要从 理 念 和 技 术 方 法 两 方 面 着 力 , 才 能 取 得 较 好 的效 果 。 三、 大 学语 文 教 改理 念 创 新 大 学 语 文 作 为 非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开 设 的一 门 公 共 基 础 课 , 具 有 其 自身 的特 性 , 把握这些特性 , 创 新 教 改 理 念 是 大 学 语 文 教 改 的基 础 。 1 . 强 化 工 具性 特 征 , 明确 课 程 定位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大 学 语文教学大纲》 指 出: “ 在 全 日制 高 校 设 置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 其 根 本 目的在 于 充分 发 挥 语 文 学 科 的 人 文 性 和 基 础 性特 点 ,适 应 当代 人 文 科 学 与 自然 科 学 日益 交 叉 渗 透 的 发 展 趋 势 ,为 我 国 的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建 设 培 养具 有 全 面 素 质 的高 质 量 人 才 。 ” 中

从篇目遴选看贵州财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定位

从篇目遴选看贵州财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定位
2 0, ( 7 0 4)
的 生 活 , 可 以 是 亲 身 经 历 过 的 生 活 , 也 可 以 是 耳 闻 的 生
活 。 把 昕 卞 的 历 史 年 代 与活 生 生 的 生 活 故事 和 情 感 体 验 结
合 起 来 , 营造 一 种 真 实 的课 堂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情 感 ,让
文 课 。 ”l同年 国 家 教育 部 高 教 司 向全 国高校 转 发 了 《 闰 机 , 结 合 本 校 实 际 ,对 如 何 在 财 经 院 校 开 设 大 学 语 文 进 行 1 全 高 等 学 校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工 作 会 议 的 会 议纪 要 》 , 明 确
了 《 学 语 文 》 课 程 的 定 位 , 即大 学 语 文 是 一 门提 高大 学 大 生 综 合 人 文 素 养 的课 程 。 自这 两 个 纲 领 性 文 件 颁 行 以 来 ,
充 分 讨 论 和 深 入 思 考 ,形 成 了一 个 基 本 认 识 , 即 “ 经 财
院校必 须 高扬人 文旗 帜 ,推 进 教学 改革 ,矫 正 学生 ‘ 趋
利 ’的 思 想 倾 向 , 在 义 与 利 之 间 寻 找 平 衡 支 点 , 借 助 中 国
《 学 语 文 》 课 程 在 一 些 高 校 陆 续 开 设 。 但 由于 方 方 面 面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锻 造 儒 魂 商 才 ,才 能 为 我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构 大 的 原 因 , 该 课 程 在 大 学 生 中逐 渐 失 宠 ,形 同 “ 肋 ” , 被 建 和 谐 理 论 体 系 , 为 社 会 主 义 实 现 共 同 富裕 奠 定 , 泛 的 人 鸡 一
古 人 云 : 凡 事 只 有 “ 身 体 之 , 以 心 验 之 ” , 方 晓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素质和文化水平提升都非常重要的课程。

如今各大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变得愈发边缘化,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有社会外界因素,同时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教学有着直接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语文课程被重新提到了重要地位,因此,基于人文素养角度,重新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实施课程改革,是改变现状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语文;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与多元化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自身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变得越来越模糊,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态逐渐显露出来。

在学习期间,对于理工科更为重视,注重能够让自身迅速就业的实用性技能,人文素养急转直下。

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各大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现状,积极响应并落实素质教育,重新审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处境,科学客观地认知其根本属性,并要充分结合人文素养,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深化教学改革。

1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在我国现代大学语文起源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时的大学生汉语水平普遍低下。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功课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起到的作用更是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可是不断的压缩,不断的让专业课打头阵,使得大学语文教学成为了冷门,它的教学地位也在日趋下降,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来担任大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很古板陳旧,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用于的逐步普及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更渲染我国高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受到极大的制约。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与创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1 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现阶段我国大学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是其中之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缺少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语文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高校的语文课被设置为通识课或选修课,与专业课相比课时量过少,导致教师很难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基础教学任务。

这种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其次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准确。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
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而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较差,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完全忽视了语文对人精神世界的建设性和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师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而非培养大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

2.2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语文教学是一门公共课程,这样就造成了大班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人数很多使得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课堂上常常以教师的的讲授为主要活动形式。

教师们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只追求数量,忽视了教学质量,讲课速度很快,学生们就忙着不停的做笔记,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很小,甚至没有思考空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要求很少,常常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够过关,缺少思维和逻辑的发挥,就降低了对语文教学的热情。

这样盲目得灌输式是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得掌握,学习效果很差,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能够参与课堂交流得机会很少很少。

2.3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在课堂中使用录音机的频率要高于现代多媒体,没有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更没有真正打破时空上的约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存在明显不足,也是阻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大学语文教师忽视了与理工科专业的衔接,导致中文专业教师与理科专业学生在交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教学实效性。

3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3.1 大学语文教材需要面向全世界
在新型网络环境下,我国各个高校的语文教学教材需要面向全世界,要时刻注重拓宽视野。

在新型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我们要尽量吸纳学科前沿的东西,要增强反映文学理论新成果。

在新型教学课改中,设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为学生对信息技术得运用创设问题情景来引起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要积极拓展跨学科领域,使得语文教学大胆想其他学科开放,乃至对全世界开放,做到各个国家对中国的文学教学能够坦然接纳和认可,语文教学与其他跨学科领域相辅相成,从而能扩大语文教学的理论视域,拓宽大家的视野,在网络环境大背景下,逐步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语文教学与其它跨学科得紧密联系和因果关系得谈论,高校语文教材与全世界的步伐逐渐达成一致,这样的语文教学改革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3.2 构建微课在线学习平台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基于互联网技术背景下,高校的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应加大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构建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语文微课学习平台的构建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资源的需求,并可增设应用和研究的功能模块,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基于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高校应组建语文微课建设、管理、开发研究的专业师资队伍,从而落实学习平台的构建工作。

并且高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对相关领域的“微课库”进行学习、评课以及研讨等活动,不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推进本校微课教研模式及内容的创新发展。

3.3 积极与各个专业学科结合
由于学校的专业课程过多,因而多将大学语文课程缩减到40-45课时之间,大学语文应积极为自身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加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内容涉猎广泛,容纳性较强,文学作品既包含单纯性质的文学鉴赏作品,同时又涵盖了经济、历史、艺术、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内容,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是其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也是每个学科都具有的要素,并且剖析文学作品要站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涵义进行探究,每个读者也会由于自身生活经历不同及认知能力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解读。

语文自身强大的包容性为大学语文课程结合专业学科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大学语文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优势,与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文化等相互建立联系,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语
中学语文有高考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那里,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阻力重重。

大学语文则有很大的弹性和宽容度,不妨作为语文教育改革的试水点。

对大学语文自身来说,只有直面问题本身,不在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中故步自封,才能为自己的生存谋得一线生机。

大中语文衔接问题透露出的不仅是语文课程体系发展的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语文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邱薪颖.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微信教学的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66-67.
[2]吴时红.“大语文”观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02):143-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