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素质和文化水平提升都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今各大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变得愈发边缘化,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有社会外界因素,同时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教学有着直接关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语文课程被重新提到了重要地位,因此,基于人文素养角度,重新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实施课程改革,是改变现状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语文;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与多元化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自身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变得越来越模糊,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态逐渐显露出来。在学习期间,对于理工科更为重视,注重能够让自身迅速就业的实用性技能,人文素养急转直下。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各大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现状,积极响应并落实素质教育,重新审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处境,科学客观地认知其根本属性,并要充分结合人文素养,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深化教学改革。
1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在我国现代大学语文起源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时的大学生汉语水平普遍低下。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功课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起到的作用更是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可是不断的压缩,不断的让专业课打头阵,使得大学语文教学成为了冷门,它的教学地位也在日趋下降,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来担任大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很古板陳旧,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随着网络用于的逐步普及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更渲染我国高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与创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1 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现阶段我国大学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是其中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缺少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语文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高校的语文课被设置为通识课或选修课,与专业课相比课时量过少,导致教师很难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基础教学任务。这种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其次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准确。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
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而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较差,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完全忽视了语文对人精神世界的建设性和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而非培养大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
2.2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语文教学是一门公共课程,这样就造成了大班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人数很多使得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课堂上常常以教师的的讲授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们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只追求数量,忽视了教学质量,讲课速度很快,学生们就忙着不停的做笔记,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很小,甚至没有思考空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要求很少,常常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够过关,缺少思维和逻辑的发挥,就降低了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这样盲目得灌输式是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得掌握,学习效果很差,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能够参与课堂交流得机会很少很少。
2.3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在课堂中使用录音机的频率要高于现代多媒体,没有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更没有真正打破时空上的约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许多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存在明显不足,也是阻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大学语文教师忽视了与理工科专业的衔接,导致中文专业教师与理科专业学生在交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教学实效性。
3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3.1 大学语文教材需要面向全世界
在新型网络环境下,我国各个高校的语文教学教材需要面向全世界,要时刻注重拓宽视野。在新型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我们要尽量吸纳学科前沿的东西,要增强反映文学理论新成果。在新型教学课改中,设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为学生对信息技术得运用创设问题情景来引起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要积极拓展跨学科领域,使得语文教学大胆想其他学科开放,乃至对全世界开放,做到各个国家对中国的文学教学能够坦然接纳和认可,语文教学与其他跨学科领域相辅相成,从而能扩大语文教学的理论视域,拓宽大家的视野,在网络环境大背景下,逐步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语文教学与其它跨学科得紧密联系和因果关系得谈论,高校语文教材与全世界的步伐逐渐达成一致,这样的语文教学改革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3.2 构建微课在线学习平台
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基于互联网技术背景下,高校的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应加大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构建微课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文微课学习平台的构建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资源的需求,并可增设应用和研究的功能模块,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基于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高校应组建语文微课建设、管理、开发研究的专业师资队伍,从而落实学习平台的构建工作。并且高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对相关领域的“微课库”进行学习、评课以及研讨等活动,不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推进本校微课教研模式及内容的创新发展。
3.3 积极与各个专业学科结合
由于学校的专业课程过多,因而多将大学语文课程缩减到40-45课时之间,大学语文应积极为自身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加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程内容涉猎广泛,容纳性较强,文学作品既包含单纯性质的文学鉴赏作品,同时又涵盖了经济、历史、艺术、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内容,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是其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也是每个学科都具有的要素,并且剖析文学作品要站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涵义进行探究,每个读者也会由于自身生活经历不同及认知能力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解读。语文自身强大的包容性为大学语文课程结合专业学科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大学语文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优势,与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文化等相互建立联系,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语
中学语文有高考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那里,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阻力重重。大学语文则有很大的弹性和宽容度,不妨作为语文教育改革的试水点。对大学语文自身来说,只有直面问题本身,不在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中故步自封,才能为自己的生存谋得一线生机。大中语文衔接问题透露出的不仅是语文课程体系发展的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反思,语文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邱薪颖.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微信教学的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66-67.
[2]吴时红.“大语文”观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02):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