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生理功能、血液病的分类。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1.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自学2.血液病的分类。
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血细胞的产生。
重点:血液系统的外周血象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第二节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病因。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3.掌握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1.出血或出血倾向:概念、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出血倾向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2.发热:继发感染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难点: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发病机制。
重点:上述常见症状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三节贫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2.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及诊治要点。
3.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口服铁剂的护理。
4.了解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再障的主要临床表现;理解血象、骨髓象、诊断和治疗要点。
6.掌握再障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7.了解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一、概述:1.概念;血红蛋白测定的诊断标准。
2.病因与发病机理、分类。
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治要点。
4.常用护理诊断/问题、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
二、缺铁性贫血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2.铁的代谢:铁的分布、来源和吸收、转运和利用、储存及排泄。
3.病因与发病机理:铁的需要量增加、丢失过多、吸收不良。
4.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贫血表现、缺铁表现。
5.实验室及其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生化检查。
6.疗要点:病因治疗、口服铁剂治疗。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素形式贮存于肝、脾、 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
龄妇女还会通过月经、
妊娠、哺乳面丢失
8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有无慢性失血病史;
有无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
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
儿童患者有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9
二、身体状况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倦、头晕、头痛、耳鸣、
高,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 复进一步正常后仍需服铁剂4~6个月。
23
2.注射铁剂护理: 注意右旋糖酐铁不良反应及处理
过敏反应:面色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荨麻疹,严
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首次用药须先用0.5ml试验剂量
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肾上腺素,做好急救准备,1h后无过
肉类、甲鱼、 蛋黄、豆类、 坚果、带壳五 谷类等
C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及 空肠上段
后释放的铁
6
3铁的转运和利用
胃酸与VC还原 剂的作用
食物中的三价铁
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被吸收 入血 铜蓝蛋白氧化
血清铁还原成二价铁参 与血红蛋白的生成
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成 血清铁
7
4铁的贮存及排泄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主要由粪便排出。育
与贫血导致的组织缺氧有关 与贫血导致营养素缺乏有关
3、口腔粘膜受损
4、知识缺乏:缺乏缺铁性贫血有关防治方面的知识
5、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19
【护理目标】
1 缺铁状况纠正,营养失调改善,耐力增强
2
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
黏膜损害得到修复
4
不发生感染及并发症
贫血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01 贫血的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
第一部分
护理问题
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有关 标 题 内 容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造血物质摄入不足、 消耗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护理目标
缺氧症状减轻或消失,活动耐力增强。
标题内容
造血物质缺乏得到纠正。
未发生贫血性心脏病或贫血性心脏病得到有效治疗
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
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末梢循环,贫血 症状有无加重或减轻。
监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网 织红细胞计数等,以评价贫血的程度及治疗效果。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1、吸氧:严重贫血缺氧的病人应给予 2~4L/min间断吸氧。
2、输血:重度贫血或急性大失血病人应做好输血准备,遵 医嘱输注浓缩红细胞或全血,输血过程中加强监测。
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贫血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给予病人足够的精神和心理支持,避免焦虑等 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指导病人及时治疗原发疾病,避免贫血的诱因,养成合理 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等。
谢 谢!
02 第 二 部 分
贫血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
(一)一般护理
充分的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应根据病人 贫血程度,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
饮食护理
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 如瘦肉、动物内脏、大豆、蔬菜、新鲜水果等,以加强营 养,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根据不同的病因,有针对性的 增加病人所缺乏的营养成分。
贫血患者的护理
贫血患者的护理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的正常标准。
贫血常见原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出血等。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贫血发生早期表现。
(2)了解患者既往病史。
(3)评估患者饮食习惯。
(4)评估患者的治疗经过。
(5)观察皮肤黏膜血管充盈的部位。
(6)注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有无不同类型贫血的特殊体征。
(7)评估患者及亲属的心理反应。
(8)评估贫血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
(9)通过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涂片、骨髓检查等了解贫血的程度、性质。
【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严重贫血可能发生晕倒有关。
(3)恐惧:与贫血程度逐渐加重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护理措施】(一)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应适当休息,可做轻体力劳动,中、重度贫血者应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严重者卧床休息。
(二)饮食调整改善饮食习惯。
缺铁性贫血应重视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如属于特定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贫血,遵医嘱服用特定营养药物。
(三)用药护理对药物使用时间、方法及不良反应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同时做好相应护理。
(四)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做好各种清洁及消毒工作。
(五)心理护理病情需要时,陪伴患者,防止受伤、减轻心理恐惧等。
(六)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症状是否缓解,观察化验指标是否好转,判断治疗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1)使患者知道贫血发生的原因及孕妇、儿童易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2)缺铁性贫血应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改善偏食及素食不良习惯。
指导患者积极防治钩虫病,及时治疗慢性出血性疾病、慢性溶血病、慢性炎症等。
(3)告诉患者药物治疗剂量、服药方法、不良反应、疗效观察、用药后如何监测药物疗效等。
内科护理学—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需要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快,需铁量多。
如果铁摄入不足,可导致缺铁。
育龄期女性需铁量亦增加,如哺乳期妇女每天从乳汁中丢失铁约0∙5~1mg;妊娠妇女需供给胎儿每公斤体重80mg的铁。
育龄妇女若饮食中供铁不足,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不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缺乏、肠道功能紊乱、小肠黏膜病变等均可使铁吸收障碍。
3.损失铁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由于反更多次小量失血,常使体内贮存铁耗竭。
溃疡病出血、痔出血、月经过多、钩虫病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本病发展缓慢,有一般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
由于缺血缺氧,含铁酶及依赖酶的活性降低,病人可伴以下特征: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薄脆易裂等。
4.黏膜损害舌炎、口角炎及胃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吞咽困难。
5.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小儿。
少数病人有异食癖,喜吃泥土、生米、冰块、石子等。
(H)辅助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有关检查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及铁蛋白降低,骨髓细胞铁染色阴性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血象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红细胞体积较正常小,形态不一,中心浅染区扩大,甚至呈环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C)值降低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常增高。
严重病例可出现三系细胞减少。
6.骨髓象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变小,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
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常正常。
骨髓铁染色检查细胞外铁消失或明显减少,铁粒幼红细胞低于16%。
7.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多V500μg∕1;总铁结合力多>4500μg∕1;血清铁蛋白<14μg∕1,血清铁蛋白检查可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
2020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贫血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
点击查看:2020年初级护师考试《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汇总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病因及机制1.铁需求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铁吸收不良: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
3.损失铁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反复小量失血可使体内贮存铁逐渐耗竭,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过多、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疮出血等。
(二)临床表现本病发展缓慢,有一般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
由于缺血缺氧,含铁酶及依赖酶的活性降低,病人可伴以下特征: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薄脆易裂等。
2.黏膜损害舌炎、口角炎及胃炎。
3.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小儿。
少数病人有异食癖。
(三)辅助检查1.血象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骨髓中度增生、主要是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骨髓铁染色可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缺铁性贫血常表现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幼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3.其他血清铁降低,多500μg/L;总铁结合力多4500μg/L;血清铁蛋白14μg/L,血清铁蛋白检查可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
(四)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
2.补充铁剂包括含铁丰富的食物及药物。
药物首选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
口服铁剂可同服维生素C,胃酸缺乏者可同服稀盐酸促进铁吸收。
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等情况可使用注射铁剂。
常用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
(五)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
2.限制活动。
3.饮食护理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动物食品的铁更易吸收。
纠正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消化不良者,要少食多餐。
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品,有利于铁吸收。
《贫血病人的护理》课件
预防和管理贫血的方法和建议
1 多吃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动物肝脏、紫菜、豆类等,增加铁元素吸收
2 注意合理膳食
如避免荤素搭配不当、过量喝酒等情况
3 加强锻炼
如散步、游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帮助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总结
通过本次的课件,您已经了解了贫血病人的护理原则、养生建议以及预防治 疗方案。希望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体状态,科学地预防贫血等疾病 的发生。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防风 通圆等会影响红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贫血的分类
缺铁性贫血
铁元素不足,形成的红细胞无法完全储存氧气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阻碍红细胞成熟和 发育
溶血性贫血
形成的红细胞无法循环及时遭受到身体组织 和器官的攻击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影响红细胞及其他细胞的生 成和成熟
适量运动
患者可以轻松的散步或其他适当的运动,以帮 助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情况。
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贴身监护
及时关注症状改变、观察患 者情绪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清洁患者
提高患传
详细介绍患者疾病的内容及 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更多意 识和建议。
贫血病人的护理
欢迎观看本次关于贫血病人护理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您将了解到贫 血病人的病症介绍,疾病的分类以及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我们还将探讨常 见的贫血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防贫血的方法和建议。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疾病状态
2
慢性疾病、消化系统问题、肾脏疾病、
癌症等会导致贫血
3
营养不良
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如铁、维生素 B12、葉酸等
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贫血病人 的护理
贫血病人的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贫血病 人需要摄取足够的铁、维生素 和蛋白质来促进红细胞生成和 血液恢复。
管理症状和并发症:贫血病人 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 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并预 防并发症如心脏病、肺炎等。
贫血病人的护理
定期医疗检查:贫血病人需要 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和随访, 以及可能的治疗和调整。
帮助贫血 病人的生
活
帮助贫血病人的生活
提供心理支持:贫血病人可能动:适量的锻炼可以改 善贫血病人的心肺功能和整体健康 。
帮助贫血病人的生活
教育患者和家人:向患者和家 人提供关于贫血的知识和自我 管理的技巧,以提高生活质量 。
贫血病人的护 理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什么是贫血 贫血病人的护理 帮助贫血病人的生活 预防贫血的方法 总结
引言
引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 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 贫血病人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 以改善其质量和生活。
什么是贫 血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它指的 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 减少。
预防贫血 的方法
预防贫血的方法
饮食均衡:摄取富含铁、维生 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绿叶蔬 菜、肉类、豆类等。 避免营养不良:注意营养摄入 的均衡,避免缺乏主要营养素 。
预防贫血的方法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贫血症状。
总结
总结
贫血病人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 包括提供营养、管理症状、定期检 查和帮助他们的日常生活。 预防贫血的方法包括饮食均衡和定 期体检。
总结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帮 助贫血病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 量。
南华大内科护理学讲义06-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⑶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出现贫血之前的阶段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全球约有6-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一,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而成年男性为10%o[铁的代谢]1 .铁的分布铁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各组织。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其中血红蛋白铁约占67%,贮存铁29%,余下的4%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及细胞内某些酶类中。
正常男性的,贮存铁约为IOOOmg,女性仅为300-400mg o体内的铁大致可分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和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两大部分。
2 .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人制造新生红细胞每天需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
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约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
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肉类、肝、蛋黄、豆类、海带、发莱、紫菜、木耳及香菇等,而乳类含铁量最低。
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约为20%o植物铁多为三价的胶状氢氧化铁,易与植物中的植酸、丹宁酸等结合为不溶性的铁复合物,影响其吸收;吸收率约为1%-7%。
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常有:①胃:酸和维生素C能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以便于吸收,同时可使铁稳定在溶解状态,防止再氧化为三价铁。
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及胺类也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促进铁的吸收;②肠粘膜能根据体内贮存铁的情况,调节其吸收。
当体内贮存铁丰富,铁的吸收就减少,相反则增多。
正常人铁的吸收率约为10%,当缺铁时吸收率可增至30%-40%o3 .铁的转运和利用经肠粘膜进入血浆的亚铁(Pe2+)大部分被铜蓝蛋白氧化为高铁(Fe3+)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每一分子的转铁蛋白可与两个Fe?+结合)成为转铁蛋白复合体即血清铁,将铁运送到需要的各组织中,主要是骨髓中幼红细胞,在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再次还原成Fe2+,然后在线粒体内与原吓琳相结合成为血红素,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
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存在于骨髓、肝、脾等组织中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本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人体铁有2种来源:外源性铁主要来自食物,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
食物中铁必须在胃的酸性环境中,或在有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下才能稳定在溶解状态而便于吸收。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肠粘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
铁的吸收量由体内贮存铁量来调节,当体内铁贮存量不足时,铁的吸收就增多,反之则减少,以保证体内铁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普通饮食每日含铁量约10~15mg,其中约10%被吸收(动物铁较易吸收)。
被吸收的铁与血浆转铁蛋白相结合,形成转运铁蛋白复合体,将铁转运到全身组织中。
正常人每日排铁量甚微,主要通过胆汁、粪便排泄;育龄妇女主要因月经、妊娠、哺乳而使铁的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缺铁所致的营养障碍而出现的特异性表现,以及缺铁性贫血原发病的表现。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病因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积极预防缺铁的有关病因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补充铁剂包括食物和药物,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常用琥珀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等,每日服元素铁150~200mg。
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注射铁剂。
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在严格计算总量后,成人首量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之后每周2~3次,直至完成总的注射剂量。
[护理评估](一)致病因素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量过多、钩虫病、痔出血等;其次是铁吸收不良,如胃肠手术、萎缩性胃炎、慢性胃肠炎等;也见于需铁量增加者如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
此外,铁补充不足如偏食、挑食等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因此应询问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饮食习惯、进食情况等,婴幼儿要了解喂养情况。
(二)身心状况缺铁性贫血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缺铁加重时才出现贫血表现。
贫血病人的护理
贫血病人的护理
贫血的护理主要有:避免剧烈活动,减少活动量;要避免突然站立;合理膳食,富铁饮食。
1.贫血的患者各个脏器缺血缺氧,贫血的程度越重,各个脏器缺血缺氧的程度越重,如果剧烈活动、活动量大,可以加重各个脏器缺血缺氧的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
2.贫血的患者长时间蹲位,在站立的过程当中,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出现晕厥,所以如果长时间蹲位,站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缓慢,扶持物体缓慢站立,避免摔倒。
3.保障摄入充足和多样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补充含铁食物,以及瘦肉、动物内脏等食物。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第二节贫血的护理[精]
出版社 医学分社
内科护理学
辅助检查
出版社 医学分社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小,中央 淡染区扩大,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特别是晚幼红细胞 增生活跃,细胞体积偏小。骨髓铁染色阴性。
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 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 诊断 。
内科护理学
缺铁性贫血的 红细胞形态
出版社 医学分社
正常红细胞的形态
内科护理学
治疗要点
出版社 医学分社
(一)病因治疗 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
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疗、痔疮治疗等。
(二)补充铁剂
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
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维铁控释片、富 马酸亚铁等。网织红细胞上升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国内海平面地区诊断贫血的标准为: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妊娠女性:Hb<100g/L
内科护理学
贫血的分类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1、细胞学分类 大细胞性贫血
•
正细胞性贫血
•
小细胞性贫血
• 2、病因分类 红细胞减少性贫血
•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功能状态铁(67%为血红 蛋白铁,其他为肌红蛋白 铁、转铁蛋白铁及乳铁蛋 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 )
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 铁血黄素,
男性为1000mg,女性为 300~400mg)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贫血病人的护理范文
贫血病人的护理范文贫血是指体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贫血和相应的症状。
贫血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贫血病人护理的相关内容。
一、贫血病人护理的原则:1.维持营养平衡:病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所以需要增加蛋白质、铁、维生素等的摄入,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2.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贫血病人常常会感到疲劳和乏力,所以需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提高体力恢复和免疫力。
3.加强锻炼:适量的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增加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系统,所以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压力。
5.避免感染:贫血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6.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二、贫血病人护理的具体措施:1.规律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红肉、蛋黄等;同时还需摄入维生素C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避免过度饮用浓茶和咖啡等含嘌呤的食物,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2.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有助于维持血液黏稠度,促进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废物的排出。
3.加强室内通风和卫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
4.防止受凉:尤其是手、脚、背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因为受凉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5.维持皮肤清洁:由于贫血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力,病人更容易感染,所以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适量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瑜伽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7.妥善处理贫血引起的症状:如贫血引起的头晕、乏力、气促等症状,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缓解,如改变仰卧或卧床时间,慢慢起床,避免突然活动。
8.监测疗效: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贫血病人护理常规
贫血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述
贫血指外周血内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低于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即为贫血。
二、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操作轻柔。
2.活动时,要防跌倒。
严重贫血者需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3.宜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铁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
5.观察患者的贫血症状如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有无头晕、眼花、心悸、气促等症状,必要时吸氧。
6.口服铁剂时宜饭后服用,避免药物与牙齿接触,注射铁剂时应深部、交替注射;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7.输血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观察输血反应。
三、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充分休息并告知休息方式,活动时要防止跌倒,突然改变体位时要防止晕厥。
2.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指导。
3.告知患者预防出血的措施。
第二节 贫血病人的护理
2. 饮食指导 提倡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保 证相关营养素的摄入。家庭烹饪建 议使用铁制器皿,从中可以等到一 定量的无机铁。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学习 重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概念、身体状况、 用药护理
学习 难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 的辅助检查意义、 治疗要点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重型再障与非重型再 障的表现特点,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治疗要点
判断疗效指标: 网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升高
重型再障目前治疗方法有三种: ①应用免疫抑制剂; ②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合用; ③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重型再障首选雄激素,常用丙酸睾酮, 肌内注射,也可口服安雄、康力龙或达那唑。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
有感染的危险
与红细胞减少致组织缺氧有关
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询问病人 是否用过对骨髓有明显抑制 的药物,详细了解病人的职业和工作环境, 是否有苯、杀虫剂或电离辐射接触史,有无 反复的病毒感染史。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严重的皮肤
黏膜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反复感染不易控 制,高热畏寒,重者败血症;贫血进行性加 重。 非重型再障:起病慢进展缓,以进行性 贫血为主,出血和感染较轻,
缺铁性贫血病人口腔黏膜糜烂、溃疡
缺铁性贫血病人反甲表现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 力病人自觉工作能力下降而感到不安 易激动和烦躁。 因宗教信仰而素食、 饮食结构不合理、知识缺乏、生活异常 贫困是其社会因素。
【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 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血清铁蛋白降低。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 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贫血病人的护理
贫血病人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护理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护理人员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病人配合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病情监测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应急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护理效果评估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护理目标11 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病人的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的血液携氧能力。
111 增强病人的体力和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112 预防和减少贫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护理频率21 每日定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11 每周进行血常规检查,以评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212 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
3、护理人员职责31 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面色、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311 为病人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确保其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
312 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13 按照医嘱为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的发放和注射药物的操作,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14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因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4、病人配合事项41 严格遵守护理人员的饮食指导,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
411 按时服药,如有不适或疑问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
412 按照护理人员的建议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413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414 积极参与病情监测,如定期测量体温、脉搏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不可逆性贫血称“恶性贫血”。
(二)发病机制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
二.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有贫血、消化道症状、全身浮肿、口角炎、 “镜面舌”、“牛肉舌”、精神神经 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象、骨髓象提示贫血,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降低。怀疑恶性贫血者可进行内因 子抗体测定。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
三、治疗、护理
1.去除病因
2.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多吃蔬菜、瓜、果、烹煮不宜过度。维生素 B12缺乏者多吃动物肝、肾、瘦肉。恶性贫血需终身肌注维生素B12。补充叶酸、维生素 B12时,需注意补充含钾、含铁高的食物。
3. 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 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其特点是大细胞性贫血。 ▲人体不能合成叶酸、维生素 B12,主要依靠外源性摄入。食物供给不足是叶酸缺乏最主要 的原因。恶性贫血是内因子不可逆缺乏所致。治疗护理重点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
血。其特点是大细胞性贫血。
述
•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它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叶酸缺乏:与叶酸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需求量增加、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2.维生素B12缺乏:与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利用障碍等因素有关。内因子缺乏所
五、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与铁摄入不足有 与缺乏指导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防治知识 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加强病情监测:判断病人贫血程度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给予丰富含铁食物:如瘦肉、血、肝、蛋黄、豆、海带、香菇、木耳。告知病人含铁量最 低的食物是乳类食品等。 ▲合理饮食搭配:进食含铁丰富、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 重要辅助措施。 ▲口腔炎或舌炎护理:给予口腔护理。
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 ①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始。 ②同时服用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避免和谷类、乳类、浓茶、咖啡等同服,以免影响铁的 吸收 ③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口。 ④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 ⑤铁剂治疗1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血红蛋白约在治疗2周左右 开始升高、约8~10周恢复正常,此时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补足体内贮存铁,或在 血清铁蛋白>50μg/L后停药。
5.输血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浓缩红细胞,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血过多过快诱 发心力衰竭。 6.给氧:严重贫血病人应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症状。 7.日常护理:同贫血的护理。 8.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 导内容。
课堂小结
•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贮存铁缺乏,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特点。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 • 临床表现有贫血的共有表现、本病特征性表现、精神行为表现等。骨髓铁染色阴性,铁代 谢生化检查异常。 • 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补充铁剂主要通过饮食、口服铁剂、注射铁剂进行。 护理特色是饮食护理、用药护理。
概
述
•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 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思考:什么是贮存铁? 为什么会缺乏?
1.铁的分布
体内铁 (男性50~55mg/kg, 女性35~40mg/kg)
功能状态铁(67%为血红 蛋白铁,其他为肌红蛋 白铁、转铁蛋白铁及乳 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 合的铁) 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 含铁血黄素, 男性为1000mg,女性为 300~400mg)
课堂小结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导入
▲病人,男,19岁。长期服安乃近。头晕、牙龈现血、皮肤斑块、心悸、乏力3个月。 ▲检查:T36.2℃,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贫血貌,四肢多个瘀斑。血液检 查:Hb70g/L,RBC3.2×1012/L,WBC2.9×109/L,BPC26×109/L,网织红细胞0.1%。骨髓 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初步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导入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①主要护理问题? ②服用雄激素的护理措施? ③健康教育?
概
述
•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 而引起的一类贫血。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均明显减少。临床主要表现
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和出血。
概
述
• 按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
1.支持疗法
①预防和控制感染;②纠正贫血 ③控制出血; ④护肝治疗
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①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 细胞球蛋白。 ②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③造血干细胞移植。
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造血细胞因子主要用于重型再障
五、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护理诊断
•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感染、发热,长期卧床有关。 •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有关。 •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4.铁的转运和利用
血浆中的
二价亚铁
(Fe2+)
铜蓝蛋白氧化
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
组织
三价高铁(Fe3+)
与转铁蛋白分离
高铁还原为亚铁
血红蛋白
二价亚铁
5.铁的贮存和排泄
贮存-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排泄-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主要从粪便中排出,少数由尿、汗液排出,哺乳期妇 女每天从乳汁中排出铁约1mg。
病例导入
案例6-1 男性,36岁。头晕、乏力多年,伴有痔疮。 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皮肤黏膜苍白,毛发稀疏无光泽, 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血清铁 6.5μ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问题:①主要护理问题? ②口服铁剂的护理措施? ③健康指导内容?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四少一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 数均减少,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急性型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增生受抑,甚至无巨 核细胞。慢性型骨髓增生减低或有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四、治疗要点 ★
留置气泡技术
留置气泡技术运用于肌肉注射,其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适量的药液后, 再吸入0.2~0.3ML的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在注入 空气.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内,并可防止拔除
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从而减低组织受刺激的程度.减轻疼痛.另外,
还起到将药液限制在注射肌肉局部而利于吸收的作用
红细胞形态
四、治疗要点 ★
(一)病因治疗 • 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 疗、痔疮治疗等。
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
(二)补充铁剂
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 铁、维铁控释片、富马酸亚铁等。网织红细胞上升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 3.肌肉注射铁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急于纠正贫血等。注射铁剂前应计算补充铁剂总 量。常用右旋糖酐铁。
障-Ⅰ型)、慢性再障。慢性再障病情恶 化时称重型再障-Ⅱ型。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 化学因素:包括各类可以引起骨髓抑制的药 物和工业用化学物品。如:氯霉素
• 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射线
• 病毒因素: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 及各种严重感染。
(二)发病机制 1、造血干细胞异常 (“种子”学说) 2、造血微环境异常 (“土壤”学说) 3、免疫异常 (“虫子”学说)
部分病人用免疫抑制 剂治疗有效。
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 减少,外周血三系减 少。
二.
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 染。
项 目 起病 出血、感染 贫血 病程、预后
急性再障 急、重 重,主要表现 轻 短,预后差
慢性再障 缓,病程长 轻 重,主要表现 长、预后较好
三、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三、辅助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特别是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细胞体积偏小。骨髓铁染色阴性。
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 早期诊断 。
正常红细胞的形态
缺铁性贫血的
(二)护理措施
1.贫血护理:见本节“贫血护理措施”。 2.出血护理:见本章第一节“症状护理”。 3.感染护理:见本章第一节“症状护理”。。
4.加强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注意有无出血,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
5.用药护理:1)免疫抑制剂: ①应用ATG和ALG前做过敏试验。
(2)注射铁剂: ①注射前应做过敏实验。
②避开皮肤暴露部位,采用“Z”字形注射或留空气注射 法。 ③抽取药液后,要更换注射器针头后再注射。
④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⑤注意不良反应
(3)预防铁中毒
.注射铁剂护理
▲防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面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荨麻疹等。首次注射不 超过50mg,若无异常,次日注射1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