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图文展示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图文展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acd24c6bec0975f565e2cd.png)
点
实验9-5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
击
水的烧杯中加入5g食盐,搅拌,等食盐
图 片
溶解后,再加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
播
放
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视
频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实验现象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现象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曲线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硝酸钾
这样比较可以吗? 36gNaCl
31.6gKNO3
可行
20℃ 100g水
20℃ 100g水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比较溶解性 的大小
比较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 溶剂质量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度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归纳总结
结晶的方法
蒸发溶剂:适用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1. 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 观察能否继续溶解,若 不能继续溶解,则是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2.如果溶液中无剩余物质,则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 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feeb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4.png)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四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44110f33d4b14e842468af.png)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9-1
【思考】P36的列表法所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 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能否寻找另一种表 示方法?
是10克。
(X)未指明是否饱和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
解度为36。
(X) 没有单位:克
(5) 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36g.在20℃时,将40gNaCl固体,放 入100g水中,充分搅动,只溶解了36g.
正确
3、固体溶解度的意义:例:氯化钠在20℃是的溶解度是 36g。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只有在温度确定、溶剂的量也确定的条件下才能作出
比较。
比较的标准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 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注: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尺度。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3a989b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f.png)
曲线上的点 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点
两曲线的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 线
度变化的规律
曲线以上的区域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面
曲线以下的区域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知识全解
气体的溶解度:在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气体体积。
谢谢观看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NaCl 的饱和溶液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 NaCl B.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 NaCl 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 KNO3 溶液中加入 KNO3 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加入某物质后不发生溶解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再加入 3 g 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全部溶解
温度升高后硝酸钾溶解能力升高
静置,冷却
硝酸钾有剩余 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溶解能力下降
(且剩余量较第二步多)
知识全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①对于大多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物质
②对于少数如氢氧化钙等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物质
知识全解
思考: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 保持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继续加入该溶质: 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Fra bibliotek知识全解
实验内容 加入 3 g 硝酸钾,搅拌
现象 硝酸钾全部溶解
在增加溶剂或分升析高温度的情况下, 3饱g和硝溶酸钾液能可全以部变溶成解不在饱10和m溶L 水液中
再加入 3 g 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有剩余 6 g 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在10 mL 水中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20ad4b01f69e3143329464.png)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二溶解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B. 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C. 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D. 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2.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A. 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 增大压强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B.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跟压强成反比C. 温室效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D. 可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 氢氧化钠B. 生石灰C. 浓硫酸D. 硝酸铵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B. 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在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D. 在t2℃时,欲将N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7.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10 ℃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 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8.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A. 温度相同B. 水的质量相等C. 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D. 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9.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5g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 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0.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4f5d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e.png)
在讲解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时,我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组成部分和原理,但部分学生对于图表的理解并不到位,未来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本质。
③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板书应展示溶解度曲线的判断方法,以及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彩色粉笔、图案设计等手段,增加板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在介绍溶解度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或图标来展示溶解度的四要素;在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时,可以使用图表或示意图来展示溶质、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介绍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时,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展示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观察评价: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我会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试评价: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我会提问学生:“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或者设计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写出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测试,我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a7ad26a8956bec0975e3c6.png)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溶解度_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溶解度_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f5786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6.png)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它随压 强的减小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定义:某气体在一个 标准大气压下,一定 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气体体积数。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P37
气体的 溶解度
思考: 1.当打开汽水瓶盖后,为什么常常
有大量气泡冒出?
温馨提示:打开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Hale Waihona Puke (2)溶解度曲线含义两曲溶解线的交点: 表示度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温度克下的溶解度相等;
\
c
●
曲线上的点:
b
表示物质在20
●●
该点所示温度
a
下的溶解度1。0
●
0
t1
t2
曲线上方的点: 形成饱和溶液 并有固体物质剩余。 M
N 曲线下方的点: 不饱和溶液
温度/℃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表示温度的变化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斜率) 3.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
书 P37页
氯化钠在0℃时溶解度为 35.7g
溶解度/g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固体溶解度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在0℃时溶解度为 35.8g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2. 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7.2g,请将 其各关系数值填入下表:
【K12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复习
![【K12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5a08c9d4d8d15abe234ea7.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复习知识点一、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克数。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数。
通常把在室温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二、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三、溶解度曲线: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 溶解度(共2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 溶解度(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54e3589b6648d7c1c746c5.png)
氯化钾 氯化钠
温度大于 680C时, KNO3 的溶解度大于NaNO3
20
硼酸
温 度 小 于 680C 时 , NaNO3
10
的溶解度大于KNO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 溶液不饱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食盐有少量剩余 溶液饱和
再加15mL水,搅拌
剩余的食盐 又溶解
增加溶剂的量, 溶液变为不饱和
【结论】物质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水的量增多,溶解的物质也增多。
【实验9-6】在室温下,向 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 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 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 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 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 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 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 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 什么现象发生?
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思考】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 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
溶解度/g
溶解性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课堂练习】
【例2】
×①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温
七、气体溶解度
【思考】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 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01c10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b.png)
交流讨论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碳 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是为什么呢?
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夏天时,温度高,水分蒸发后,氯化 钠以晶体形式析出,得粗盐,这就是夏天晒盐。
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夏天温度高,它以溶液的形式存在, 冬天时,温度降低,它以晶体形式析出,沉于湖底,可打捞得到,这 就是冬天捞碱。
畅饮可乐后会打嗝
温度升高CO2溶解性 减弱,从体内逸出
闷热时,鱼在水面呼吸
温度升高O2溶解性减 弱,鱼浮出水面呼吸
➢ 影响气体溶 解度的因素
①压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变__大__。 ②温度: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变__小__。
典例3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C )
(5)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__3_0_g。
(6)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
出晶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A_>_B_>__C_。
(7)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可采用_降__温__结__晶_方法。
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可采用_蒸__发__结__晶_方法。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注意:搅拌/振荡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
判断正误
1. 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 的溶解度就是20克。( ) 一定温度
2. 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 的溶解度是10克。( )标准:100g溶剂
3.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 解度是10克。( )状态:饱和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溶解度PPt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溶解度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c1d40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74.png)
10
6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
g 180
在80℃时,将110g硝酸钾加入 169170
.
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
160 150
成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
140 130
_不__饱__和_溶液。欲使其刚好形成 120
110
60
50
40
36
30
氯化钠 39
20
若再降温,会怎样?
10
会析出极少量的晶体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1)物质C的溶解性为_可__溶__
溶
解
(2)M点表示_1_0_℃__时__B_、__C_的_ 溶解度度相同
/g
A
(3)在5℃时A、B、C溶解度 P
大小_C_>__B_>A
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100
90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80
70
. 59g . 硝
酸 钾
. .89g
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份
60
50
. . 降温到60℃
40 30
. 21
20
. 若再降温到10℃,会怎样? 10
会析出89g硝酸钾晶体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记在课本溶34页 固体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液
即是不饱和 1、室温下有一杯接近饱和的蔗糖溶 液,怎样把它变为饱和溶液?
加入蔗糖 蒸发溶剂 水 降温
Hale Waihona Puke 2、 20℃时,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若保持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bfb4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e.png)
6.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图中①是蒸发池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的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只有氯化钠 晶体析出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7.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进行下列实验:硝
2.某小组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型饮料并 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C ) A.该实验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B.图1: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 出现 C.图2:用力向里推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 解度减小 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1)氯化铵属于 易溶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 “难溶”)物质。 (2)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氯__化__铵__的__溶__解__度___随__温__度__升__ 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3.已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之间的关 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图中A处的含义是饱和的稀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不饱和 C.在一定的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D.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 的不饱和溶液浓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用蔗糖制作“水晶糖”的项目学
习中,利用几天时间成功制得“水晶糖”(蔗糖在不同温度 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346fd4cc7931b764ce1517.pn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溶解度/g >10g >1g
(20℃)
<1g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难(不)溶 <0.01g
易溶
. . .
× 练习: 0.01g 1g
10g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_难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A )
知识巩固
1、碘酒中的溶质是___溶剂是____,盐酸的溶质________. 2、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溶于水能放热的是_______和________
溶于水能吸热的是_______和________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是_______和________ 4、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物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_一__定__温__度____下,某固
态物质的在__1_0_0_克__溶剂里达到__饱__和___状态时所 溶解的质量
3、某物质在20ºC的溶解度为21.5克,其含义是什么?
(1)在20º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为21.5克。 (2)在20º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1.5克。
饱和溶液
升温 加溶剂
蒸发 溶剂
冷却
结晶
练习1、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简便的方法
是( B)
A 蒸发水 B 加食盐 C 给溶液降温 D 给溶液升温
练习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
液达到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达不到目的的是( C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c9b9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6.png)
影响因素 (温度)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定
②100克溶剂
量
③溶液饱和
描
④单位是克
述
易溶 、可溶 、 微溶 、 难(不)溶
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小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呢?
归纳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还有什 么困惑?与同学相互交流讨 论。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练习2】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 200
解 190
图 象
/g
度
180 170
160
硝酸钾
法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g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170
160
150 140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可溶性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的 变化情况。
化学: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_溶解度(课件)(1)
![化学: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_溶解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628913fee06eff9aef807f3.png)
/
170
160 150 140
. .
硝 酸 钾
110 100 90
.
.A
(2)溶解度曲线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0
. .
10 20
.
30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90
10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 g
练习: 68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134g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结晶
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 三层滤纸
滤纸边缘比 漏斗口稍低 滤液液面低于 滤纸的边缘
滤纸紧贴漏斗
漏斗末端靠 烧杯内壁
主板书
蒸 发
主板书
对比
溶 解 度
8克
0.01克
A B C 温度
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69394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9.png)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你今 天学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 纳本课知识重点。
结束 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 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 遇事独立,积极探索钻研, 解决更多的难题。
感谢观 看
新课学习
温度℃
0 20 40 60 70 80 90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100 g水
13.3
31.6 63.9 110 138 169
202
S g/100 g水
200
160
120
80
40
0
20
40
60 70 80 90 100 t ℃
新课学习 讨论:两种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列表法是以实验为基础,数据准确,但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容易测定, 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溶度曲线可以直观的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走势,能查到任一温度下的 溶解度,但是数据会有误差。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当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
不存在的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
难溶 微溶
0.01g 1g
可溶
易溶 10g 20℃的溶解度/g
新课学习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温度 (°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作业布置
P40练习与应用2、3、4、5、9 完成P39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
板书设计
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1a7658cc17552706220847.png)
3.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溶液,可采
取的措施是:(1)__蒸__发__水___分___;(2)__降__低__温___度____; (3)__增__加__硝__酸___钾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2.某学生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溶解硝酸钾实验,记录
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水的质量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
所得溶液的质量
1 100g 80g 180g
2 100g 100g 200g
3 100g 120g 210g
4
100g 140g
x
(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1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实验3得到的溶液
学习目标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
…··…·..
A
B
C
D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1.欲将100g不饱和的KNO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9.2溶解度》课件(43张PPT)
3
方法是( )
①升温 ②降温 ③蒸发水分 ④增加溶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 溶解度》课件(43张PPT)
6、A、B、C、D四个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 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 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所示)回答下 列各问(填序号)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773df57375a417876f8f1f.png)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学生回忆并作答][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活动][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板书]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盐的溶解度是36℃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讨论,共同研究
结合实验,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分组讨论,
创设讨论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
引发学生对知识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溶解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
深入研究
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动手练习
让学生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创设情境
出示一瓶汽水,提出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
2
教学手段
(专业教室)
课本上的彩图、课外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Hale Waihona Puke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列举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回答
复习巩固知识
导入
【活动与探究】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分组探究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
一、饱和溶液
【讲解】
溶解度
课题
课题2溶解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解度的概念
3.根据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固体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难点:运用溶解度解决日常现象
学情分析
溶解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
课堂小结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固体的溶解度
3.气体的溶解度
学生总结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活动与作业:1、课本41页5、6、7题
2、课题3
课后记:本节课内容上理论性较强,但有与实践结合紧密。概念的理解和突破要借助于实验观察与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好。
二、溶解度
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与探究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分组讨论,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溶解度的认识,树立学以至用的意识。
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为例,讲解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归纳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