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第一框; 新课件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9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1框中国与联合国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9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1框中国与联合国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d6167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0.png)
中国主张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
之一
切实维护其利益
【探究总结】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是有原则的。中国并不是支持联合国
的一切活动,而是一贯支持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活动。
(2)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从联合国得到有益的支援。
度正确阐述了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入选。
考点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3.在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多个国际场合,我国政府反复阐明,中国
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在外交实践上,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寻求以政治
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这表明
用,维护会员国的 __________;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
切实维护其利益。
点拨·剖析
【辨析】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提示:错误。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支持其工作,并不是无原
则的,中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加有利于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活动。由此,我们要辩证分析联合国的作用。
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
建设性
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 ________作用。
多边主义
(2)中国坚持以 ____________实现共同安全。中国是联合国维和
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
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
以政治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这表明我国在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4694c4d73169a4517623a3cd.png)
【例 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
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
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
B.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各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 C.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D.坚持百花齐放,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第十九页,共25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毛泽东思
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 项应选。
第二十页,共25页。
4.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有
第七页,共25页。
3.措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答案】 A
第十页,共25页。
二、全面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情境链接 “纵观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
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 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 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没有文化 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 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九课第一框中国与联合国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九课第一框中国与联合国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8580f8f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9.png)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中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 。 2.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 (1) 美国 采用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 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一切合法权利。 (3)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 正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 合作 不断加强。
二、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 中国的地位 (1)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是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 大事务上享有 否决权 ,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作用 (1)中国尊重 联合国 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 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 发挥着 建设性 作用。 (2)中国坚持以 多边主义 实现共同安全。 (3)中国坚持以 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 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方面的作用? 答案:中国对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方面的作用。
(5)总体来看,材料二、三、四共同表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 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与联合国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体 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 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各项工作,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展现了紧密联系、良 性互动的关系。
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a2383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8.png)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9.1市场配置资源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9.1市场配置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c8b7e1a2161479161128ec.png)
阅读学案中的课标要求、考纲考点和学习目标
探【究知1识:归“纳商毒】生市品姜场”生配现置产象资和源者生姜和价格经的营大起者大落,反商映出品市场生调产节具者有哪和些经弊端营? 者不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
市场原配置资在源的价方值式(规机制律)的:价自格机发制调、供求机制可、竞能争完机制全。 掌握市场各方 节,从价格形成、价格 国②家树因宏 立观诚调信节控观(念下有,谋形遵手守求)市场自道身德。的眼前 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 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
为解决人的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加上各地出现的“毒生姜”的影响,人们减少了对生姜的需求,从而导致生姜供过于求,价格猛跌。
(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 情景假设二:毒品,如海洛因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生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面对频繁的雾霾天供气不,应求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 。为了健康,人们竞相购买空气净化器,拉价高格了上该涨产品 的价格,大批厂家纷纷投入供生给量产增,加许多原本不生产空气 净化器的企业也试图涉足资源该流领入域。激烈的市场竞竞争争迫使 一些企业退出资了源该流领出 域,一些企业加强管理,加快技术 创新,推出性能更好、功能更多的空气净化器竞争。但一些 厂家以次充好,致使该类产品良莠不齐。
有效利用资源
情景假设一:假如某市有 一天有两个地方发生了严重的 火灾,请问在市场调节的作用 下,消防部门会怎么做?
情景假设二:毒品,如海 洛因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生 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明了什么道理?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知识归纳】市场配置资源
一、资源配置 假冒伪劣、欺诈、污染环境、非法垄断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课 第1框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课 第1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c9411d453610661fd9f41a.png)
学习目标
• 1.了解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及优点。
• 2.把握商品及其属性、货币的本质,明确商品—货 币—商品的商品流通公式,正确分辨货币的五种职能。
• 3.树立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观念,增强爱护人民 币和辨别假币的意识。
导学线索
主干知识梳理
• 2.必须用于交换,即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农民生 产的农副产品如果用于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交换, 就不是商品。
• (2)商品交换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生_产__力_______的 发展。
•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__某__种__需_要___和__________。
•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 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劳动产品,也不一定用于交换, 因此也就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
• (4)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 一不可。
• (5)人们重视商品的质量,实际上就是重视商品的使 用价值。消费者关心的既“物美”又“价廉”,实 际上是商品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也便宜。
• (1)价值尺度: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
商品__________大小的职能。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
表价现值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作__________。
• (2)流通手段价:格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__________的职
能。
媒介
•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_付__手__段_____、世界货币。 • 三、纸币
要条件,就是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到达他人手中 才成为商品。送给别人的礼品,没有通过交换,因 此,不是商品。再如,某人从商店购买了一件物品, 这一物品由于通过交换完成,所以它是商品。但当 他把这一物品又作为礼物送给他人时,这一物品已 退出了交换领域,所以,它就不再是商品了。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ea0de3176c66137ee061994.png)
K12课件
11
考点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
(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方针。
(2)坚持“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
(3)坚持把社会主义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5)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6)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K12课件
12
2.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 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 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 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这一路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 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 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6)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K12课件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理论基础
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指导思想
高中政治 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_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高中政治 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_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https://img.taocdn.com/s3/m/377caa18376baf1ffc4fadd4.png)
请填空
教
相长
-------极生悲
虚中见-----
否极
来
小中见-------
悲-----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 相“打架”的现象 (1) 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 (2)每个同学都是三好学生又都不 是三好学生”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共性、一般、抽象)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 和对立
(个性、个别、具体)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 具体形式
请根据矛盾的斗争性含义填空
喜 攻 强 深
吸引 遗传 民主 战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茅 檐 相 对 坐 终 日 , 一 鸟 不 鸣 山 更 幽 。
蝉 噪 林 愈 静 , 鸟 鸣 山 更 幽 。 王 籍
为什么黄庭坚讽刺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 成铁”? 王安石只看到“鸟鸣”与“山幽”的对立 ,没有看到“鸟鸣”衬托了“山静”,从哲学角 度来看王安石的错误是只见对立,不见统一,割 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王 安 石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日本北海道出产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渔民都以捕 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 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渔民天天出海 捕捞鳗鱼,返回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 原来,老渔民保证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 鱼中,放进几条狗鱼。鳗鱼和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 “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舱的对手,为了 求得生存,便在鳗鱼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把满满 一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部激活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作为中学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矛盾和困惑? 学与玩 前与后 老师与同学 左与右 苦与乐 大与小 正确与错误 高与低 诚信与作弊 文与理 勤奋与懒惰 坐与站 上课与下课 净与脏 进步与后退 静与噪 经验与教训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8095f684aeaad1f346933fb5.png)
(4)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改变旧的 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 新秩序,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深化拓展】 区分两个“问题”和两个“主题”
巩固 练习1 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国际社会必须坚持统一标准,尊重当事国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共同维护国 际和平和安全。这告诉我们( ) A.恐怖主义是时代主题 B.联合国主宰世界局势 C.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解析:C 题干强调反恐应坚持统一标准,尊重当事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这是批判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在反恐问题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C符合 题意;A、B表述显然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D与题意不符。
知识梳理 一、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 发展。 2.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 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 展问题。
现实的可能性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贫富悬殊
提高质量 知识经济
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济旧秩序
南北发展不平衡
过去10年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局部冲突和热点问 题此起彼伏,影响着世界和平稳定,南北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环境恶化、粮 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思考:上面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提示:材料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 存在。要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2.学生通过结合典型事例,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重点),懂得经济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九课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九课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020d2ef2195f312b3169a533.png)
解剖麻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 规律,所以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遵循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因而社会主义实现途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 矛盾的普遍性 A、事事有矛盾(空间)
(1)含义
B、时时有矛盾(时间)
事事有矛盾
同化、异化
自然界
客观世界 矛 盾
矛 盾
化合、分解
正极、负极
……
充满矛盾
民主、集中 权利、义务
自由、纪律
……
人类社会
充满矛盾
主观世界
人的思维
知、不知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
……
充满矛盾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联系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什么是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一课件第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一课件第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22303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1.png)
05 科学社会主义面 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政治多极化对科学社会主义 的影响
政治多极化使得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科学社 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构成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 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 实践历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些思想家开始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03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
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 伟大梦想之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一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6ef451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1.png)
【特别提醒】 封建社会后期,每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都猛烈地冲 击着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是,这种反抗斗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连一连】
2.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产生
随着社会________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 部萌生出来
特点
①________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 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____
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__________、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 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______当作资本
(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②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面对地主阶级的__________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 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 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5)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原始社会的国家。( )
×
提示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6)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
×
提示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7)国家是缓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
×
提示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提示 国家的诞生表明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氏族制度瓦解,原始社会解体,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易错易混 辨一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资源流入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获利减少 资源流出
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资源流入 资 源 配 置
获利增加 扩大生产
缩小生产
资源流出 供过于求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 谁在指挥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 竞争等来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为 谁 生 产
为哪一类消费者生产
近几年,汽车大量的 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 十分火爆。面对庞大的汽 车购买力,国外汽车生产 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国内 汽车生产企业争相扩大生 产规模。许多原本不生产 汽车的企业也试图涉足汽 车产业。激烈的竞争迫使 各家企业纷纷大幅下调汽 车价格,迫使一部分汽车 生产者退出汽车生产领域。
一、资源配置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需求无限性
矛 盾
合理 配置 资源
资源有限性
2、资源配置的手段
配 置 资 源
计划
基础
计划经济
手段
(宏观调控)
基础
市场
市场经济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资 源 配 置
用多少资源生产这种产品, 用多少资源生产那种产品
生 产 什 么
如 何 生 产
怎样组合才能生产出 更好更多的产品
市场交易规则
2、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1)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 2)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 国家: 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商务诚 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 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制 措 施: 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道德为支撑, 法律为保障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企业与 个人: 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果农使用不该用的生长激素催熟苹果
自发性
果农分散 无法掌握各种信息 盲目扩大种植
盲目性
大量种植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再调整已迟
滞后性
(市 场 调 节 的 盲 目 性)
漫画“赶不上趟”
为什么会出现“杀鸡毁蛋”的结果?会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后果?
分散经营
信息
决策 盲目
经济波动和 资源浪费
市场调节的优劣
优点 缺点 1、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 1、不是万能的 敏、灵活地传递市场供求信 2、有自发性、盲目 性、滞后性的缺 息,实现资源配置。 陷 2、市场竞争能够使市场主 3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体调整生产,改进技术和管 资源浪费,社会不 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 稳定,发生经济波 动与混乱,收入分 源的有效利用 。
•优点:
二、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法律法规、行业规 范、市场道德规范
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 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 入市场。 市场准入规则
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 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 争行为。 市场竞争规则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 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配不公,收入差距 拉大,两极分化
(需要宏观调控)
知识回顾
资 源 配 置
原因
价格、供求、竞争 方式:
1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计划
本质: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3市场配置 资源的 局限性
价值规律作用
方式 市场
市场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的弊端 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后果
市场经济
市场规则
4市场秩序
法律+道德
诚实守信
2、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 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有一段时间,苹果的价格很高,于是一些果农为了 使自己的苹果能早点上市卖上好价钱,使用不该用的生长 激素催熟苹果。这些苹果外表颜色鲜艳,但果质很差,坑 害顾客。还有不少地方的农民砍掉其他果树,改种苹果。 没过几年,苹果大量积压,价格直线下降,甜苹果变成了 农民的“伤心果”。 苹果涨价 有利可图
市场调节的本质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价格 波动 供求 变化 调整 生产
改进技术和管理
效率提高 资源有 效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的实现:
•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本质: 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 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资源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明确目标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 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 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 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 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情景假设一:假如某市有一天 有两个地方发生了严重的火灾,都 打了119报警,如果在市场调节的作 用下,消防部门会怎么做?
情景假设二:毒品,如海洛因 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生产,那会出 现什么情况?
说明了什么道理?
有些资源是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来配置的,市场调节不是万 能的
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 调节不是 万能的 ②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枪支弹 药、危险品、麻醉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