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衡量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6
4、地形条件 影响:影响城市的形态、规划布局和道路的走向、线型,
同时对建筑物的组合、布置和各项工程建设也有一定 影响。
目的:在满足各项建设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 形,节约建设成本。
地形总分类:平原、山地、丘陵。为便于城市建设和运 营,一般选择河谷、平原、地丘、盆地。
空间分布——市际、城乡间交通; 城市范围——市区、市郊间的交通; 运输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
管道运输等; 运行组织——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27
现代交通特征: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 向。
(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 城市面貌的反映。
(5)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 地布置。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32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0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2)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而大量
流动人口及服务人口是形成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3)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
在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教材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教材

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4.2.1交通便捷性评价1.计算省道和县道的缓冲区(1)打开ArcMap,导入数据---评价基础数据(2)右键单击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选择“按属性选择”。

(3)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单击“获取唯一值”。

(4)点击下部输入框,双击类型字段,单击= 按钮,再双击“省道”(5)点击应用,可以发现所有“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被选中。

缓冲区分析(6)在目录面板中,打开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

(7)设置“输入要素”为“道路”,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省道缓冲区。

(8)设置距离,分别为1000、1500、3000、5000米缓冲距离。

设置缓冲区单位为‘米’。

(9)在字段名输入“离省道距离”,该字段用来记录缓冲多边形的名称。

(10)点击确定后开始计算缓冲区,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相同方法,计算县道缓冲区,其中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1000、2000、5000米。

设置字段名为“离县道距离”。

得图2.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1)联合叠加“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在目录中,打开叠加分析----联合。

(2)点击“联合”对话框,设置“输出类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交通便捷性评价”。

点击确定。

(3)打开上一步生成的“交通便捷性评价”属性表。

添加短整型类型的“评价值”字段。

(4)右键点击“评价值”字段,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字段计算器”。

(5)选择“VB脚本”。

勾选“显示代码块”,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如下图(6)在评价值栏中输入“value”。

(7)点击确定,评价计算完成后,根据“评价值”字段,对“交通便捷性评价“图层作类别符号化后得结果。

3.转换成栅格数据(1)在目录面板,打开“转栅格-----面转栅格”。

(2)设置“输入要素”为“交通便捷性评价”。

设置“值字段”为“评价值”字段。

(3)设置“输出栅格数据集”为“用地适宜性评价-----交通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土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用地的适宜程度,为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

土地条件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类型、土质、地貌地貌等因素。

土地类型分为农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土质是土地微底质的构成,决定着土地的质量。

地貌则是地面的形态、起伏、坡度等因素,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确定不同用地的适宜程度。

自然环境评价主要包括水资源、气候、地质等因素。

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城市用地是否适宜考虑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气候因素主要是考虑城市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否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居住。

地质也是评价的一个因素,主要是考虑到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社会经济评价是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考虑城市用地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比如,商业用地是否能满足人们购物、娱乐等需求,工业用地是否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等。

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用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比如,工业用地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居住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等。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评价的结果将为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制定合理的城市用地政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经济性评价。

这三方面在许多方面也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的,因此必须以综合的思想和方式方法进行评价。

一、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从自然条件出发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适用性进行评价,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用地在工程技术与经济性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性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城市建设和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一类用地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

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其具体要求是:(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二)二类用地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

其具体情况是:(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里,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e)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f)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土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载体。

城市用地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必须用综合的思想与方法。

1城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三个方法1.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与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1.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1.2.1布局结构包括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是否合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现有环境污染源对用地布局结构会有什么影响;城市内外交通布局结构是否协调;城市用地结构与各项用地指标比例是否表达城市性质的要求等。

1.2.2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煤气等管网、厂站及公共绿地的分布与容量是否合理,对城市环境有无影响,是否有利于城市防灾;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设施分布、配套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

1.2.3社会经济构成包括人口结构及分布、各项城市设施的分布及容量,应与居民需求之间互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与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

此外,在选择城市用地时还要考虑有较好的工程准备条件(如平整土地、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制止侵蚀、防止滑坡与冲沟的形成等)与外部环境条件(如与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资源的开发利用、交通运输条件、供电与供水条件等)。

1.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的基础是对城市土地基本特征的分析。

城市土地除具有土地资源的共性以外,还有其特殊性。

一是承载性。

城市土地是接纳城市生产、生活各项活动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载体,为城市各项建设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场所。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心得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心得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心得
摘要:
为了评估城市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以南宁市为例,识别市域内可用于进行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脆弱、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

应用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ArcMap空间分
析软件,综合考虑了水域、保护区、用地现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多项因子,并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评价,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资源的用途提供了重要依据说明了GIS用于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GIS在城市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
1、引言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土地合理利用的第一步。

在建设用地的分析选择中,我们需综合考虑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且有些条件并不能具体的量化,由于影响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传统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分析或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使得评价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为了更好地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尝试将GIS技术引入城市规划工作中,以期为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⑴⽤地评定的要求:
第⼀,⽤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项基础⼯作。

第⼆,⽤地评定主要以⾃然条件为内容,同时也考虑到⼀些⼈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地⾃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的总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它们相互的作⽤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第四,⽤地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要抓住对⽤地影响最为突出的环境要素即主导要素,进⾏重点分析与评价;以提供具体⽽可靠的依据。

⑵⽤地评定的分类:
⼀类⽤地:⽤地的⾃然环境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程措施即可⽤于建设的⽤地。

⼆类⽤地:需要采取⼀定的⼯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地;
三类⽤地:不适宜修建的⽤地;完全或基本上不能⽤作城市建设的地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指对城市用地进行评估,确定最适合的利用方式和用途。

它可以提高城市用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意义、方法和案例。

意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意义在于:1.优化城市规划。

通过评估城市用地的适用性,可以确定最合适的用地类型和规模,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同时,可以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评估城市用地适用性时需要考虑土地与环境的关系,如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等因素。

合理利用土地,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计算等方式,对不同用地类型进行评估和比较。

其主要步骤包括:1.收集相关数据。

包括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等数据。

2.制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

3.评价标准。

制定不同用地类型的评价标准,包括评分标准、划分标准等。

4.建立模型。

建立适用性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和标准计算适用性得分。

5.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得分,比较不同用地类型、场地的适用性,并确定最适用的用地类型。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不同用地类型适用性进行评价和比较。

定性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收集相关信息。

包括市场需求、环境保护要求等详细信息。

2.专家咨询。

邀请专家对不同用地类型适用性进行评价和比较。

3.问卷调查。

可以结合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不同用地类型的看法和建议。

4.得分计算。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不同用地类型进行适用性评价得分计算。

5.分析和比较。

通过得分,对不同用地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确定最适用的用地类型。

案例以下是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一个案例:当阳市规划局对当阳市某区域的城市用地进行了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及四区划定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及四区划定

Extended Learning
α-乳白蛋白 α-Lactalbumin β-乳球蛋白 β-Lactoglobulin 血清白蛋白 Serum albumin 溶菌酶 Lysozyme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s
饱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s 棕榈酸(软脂酸、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十八烷酸)Stearic acid 单不饱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acid 油酸(十八稀酸)Oleic acid 顺式-9-二十碳稀酸 Gadoleic acid 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维生素B12 (氰钴胺) 烟酸(烟酰胺) 叶酸 泛酸 维生素C(抗坏血酸) 生物素
Vitamin B12(Cyanocobalamin) Niacin(Niacinamide) Folic Acid Pantothenic Acid Vitamin C(Ascorbic acid) Biotin
钠 钾 铜 镁 铁 锌 钙 磷 碘 氯 硒 胆碱 锰 肌醇 牛磺酸 左旋肉碱 核苷酸
左旋肉碱酒石酸盐 L-Carnitine Tartrate
α-乳糖,α-乳糖一水合物,β-乳糖
醋酸维生素A Vitamin A Acetate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Ergocalciferol dl-α-醋酸生育酚 dl-α-Tocopherol Acetate 盐酸硫胺素 Thiamine Hydrochloride 盐酸吡哆醇 Pyridoxine Hydrochloride 吡哆醛 Pyridoxal 吡哆胺 Pyridoxamine B12钴胺素 Cobalamin 维生素B3 Folate D-泛酸钙 Calcium D-Pantothenate L-抗坏血酸钠 Sodium L-Ascorbate D-Biotin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选择方案比较
第57页/共66页
第二 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构成
一、城市用地分类
(一)1933年的“城市规划大纲”中,明确居住、 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用地
(二)我国1990年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划建设用地标准》划分为10大类、46中 类和73小类
(三)2007年根据《城乡规划法》,将城市建 设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和44小类
角砾(中密)
30-50
大孔土
15-25
粘土(固态)
25-50
沿海地区淤泥
4-10
粗砂、中砂(中密)
24-34
泥炭
1-5
细砂(稍湿)(中密)
16-2
江油
窦团山



四川盆地



绵阳市地质构造分析
地表断裂
隐伏断裂
返 回
第13页/共66页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二、城市用地构成
(一)城市用地功能构成
1、按照行政隶属等次:市区、地区、郊区
2、按照功能用途组合: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 和开发区等
(二)城市用地的比例构成
还有市辖县、建制镇、一般镇,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划分
第62页/共66页
城市用地的功能构成示意图
第63页/共66页
自学内容讨论(2)
通过风向频率图和风速图,分析盛行风向、最小风频风向和静风频率
第32页/共66页
3、气候条件
(2)盛行风向
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相对风向频率最小,工业区放在虽小风频上风向,居住区在下风方向
全年拥有两个盛行风时,避免工业区在上风向,一般将工业和居住区布置在盛行风两侧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4.2.1交通便捷性评价1.计算省道和县道的缓冲区(1)打开ArcMap,导入数据---评价基础数据(2)右键单击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项,选择“按属性选择”。

(3)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单击“获取唯一值”。

(4)点击下部输入框,双击类型字段,单击 = 按钮,再双击“省道”(5)点击应用,可以发现所有“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素被选中。

缓冲区分析(6)在目录面板中,打开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

(7)设置“输入要素”为“道路”,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省道缓冲区。

(8)设置距离,分别为1000、1500、3000、5000米缓冲距离。

设置缓冲区单位为‘米’。

(9)在字段名输入“离省道距离”,该字段用来记录缓冲多边形的名称。

(10)点击确定后开始计算缓冲区,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相同方法,计算县道缓冲区,其中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1000、2000、5000米。

设置字段名为“离县道距离”。

得图2.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1)联合叠加“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在目录中,打开叠加分析----联合。

(2)点击“联合”对话框,设置“输出类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交通便捷性评价”。

点击确定。

(3)打开上一步生成的“交通便捷性评价”属性表。

添加短整型类型的“评价值”字段。

(4)右键点击“评价值”字段,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字段计算器”。

(5)选择“VB脚本”。

勾选“显示代码块”,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如下图(6)在评价值栏中输入“value”。

(7)点击确定,评价计算完成后,根据“评价值”字段,对“交通便捷性评价“图层作类别符号化后得结果。

3.转换成栅格数据(1)在目录面板,打开“转栅格-----面转栅格”。

(2)设置“输入要素”为“交通便捷性评价”。

设置“值字段”为“评价值”字段。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

本实验涉及一部分指标体系实验目的:如何利用GIS经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实验原理:1.确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因子及其权重;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应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且转换成栅格数据;^3.对所有的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操作,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值;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评价值进行重新分类定级。

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研究区为某个山区的小城镇,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库(评价基础数据.mdb)以及地形栅格数据(高程、坡度)。

关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很多,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本实验主要采用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适宜性评价分为两大类: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了各自的交通、市政、绿地等。

不同类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则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适宜性等,但是工业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关注交通快捷性、土地成本、环境影响等。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此选择了以下因素经行评价:#实验步骤层次分析法1.首先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2.~3.经行栅格数据的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4.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民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交通便捷性评价#交通便捷性评价主要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标准如下:]1.添加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在对话框中点击“获取唯一值”,然后“类型=省道”或“类型=县道”。

2.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话框如下:分别建立省道和县道的多环缓冲区。

;3.^4.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两个数据,联合完成命名为“交通便捷性评价”,在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PPT文档共30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PPT文档共30页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Thank you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
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
是在调查分析建设用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 用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以及修建的要求进行全面 的综合的质量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应程度。
2021/10/10
3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2021/10/10
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1.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时很难将其归于某个类别,于是 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2.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指选择对各种不同类型用地有影响 的因素,计算各因素作用分值,划分评价单元,计算各影响 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分值。 3.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每一个评价单元,选择不同 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目标,根据土地质量的差异以及土地 利用方式的要求,分析土地适宜性的过程。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2021/10/10
1
建设用地
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建物及其适用范围的土 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它是把土地作为生产基 地,生活场所,而不是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它 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 地及军事旅游设施用地等。
2021/10/10
2021/10/10
12
第三步:
确定指标权重 利用公式:
计算出影响因子 的权重。
2021/10/10
13
第四步: GIS叠加分析评价:
利用GIS对数据进行空 间分析,并对每个分析 图进行叠加。将叠加结 果划分五个等级,制作 适宜性等级划分图。
2021/10/10
14
第五步:评价结果及分析
建设用地各适宜性土地面积统计 结论与建议
2021/10/10
9
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

本实验涉及一部分指标体系
实验目的:如何利用GIS经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原理:1.确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因子及其权重;
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应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且转换成栅格数据;
3.对所有的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操作,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值;
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评价值进行重新分类定级。

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研究区为某个山区的小城镇,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库(评价基础数据.mdb)以及地形栅格数据(高程、坡度)。

关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很多,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本实验主要采用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适宜性评价分为两大类: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了各自的交通、市政、绿地等。

不同类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则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适宜性等,但是工业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关注交通快捷性、土地成本、环境影响等。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此选择了以下因素经行评价:
实验步骤
层次分析法
1.首先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
2.经行栅格数据的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3.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民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交通便捷性评价
交通便捷性评价主要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标准如下:
1.添加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在对话框中点击“获取唯一值”,然后“类型=省道”或“类型=县道”。

2.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话框如下:分别建立省道和县道的多环缓冲区。

3.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两个数据,联合完成命名为“交通便捷性评价”,在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value=0
if [离省道距离]=500 or [离县道距离]=250 Then
value=5
elseif [离省道距离]=1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省道距离]=1500 or [离县道距离]=1000 Then
value=3
elseif [离省道距离]=3000 or [离县道距离]=2000 Then
value=2
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
value=1
end if
4.将交通便捷性图层进行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交通便捷性评价——评价值——交通评价——相元10
5.打开研究范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打开环境——处理范围——图层研究范围
环境适宜性评价
1.滨水环境评价
滨水环境的评价标准
(1)添加河流和溪流图层数据
(2)建立河流缓冲区和溪流缓冲区:分析工具——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
(3)分析工具——叠合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溪流缓冲区和河流缓冲区,联合完成命名为“滨水环境评价”。

(4)在“滨水环境评价”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value=0
If [离河流距离]=250 or [离溪流距离]=100 Then
value=5
elseif [离河流距离]=500 or [离县道距离]=2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
value=3
end if
(5)将图层进行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滨水缓冲区——评价值——滨水评价——像元10;打开研究范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打开环境——处理范围——图层研究范围。

远离工业污染的评价标准
(2)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利用工业图层对工业缓冲区进行更新操作,得到“工业缓冲区2”。

(3)在“工业缓冲区2”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value=0
If [离工业区距离]=100 or [离工业区距离]=0 Then
value=1
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200 Then
value=2
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1000 Then
value=3
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5000 Then
value=4
end if
3.森林环境评价
森林环境评价标准
(4)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利用工业图层对工业缓冲区进行更新操作,得到“森林缓冲区2”。

(3)在“森林缓冲区2”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If [离森林距离]=500 or [离森林距离]=0 Then
value=5
elseif [离森林距离]=1000 Then
value=4
elseif [离森林距离]=5000 Then
value=3
end if
(4)将图层进行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选择输入要素“森林缓冲区2”选择“评价值”,命名为“森林评价”,像元改为10;打开研究范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打开环境——处理范围——图层研究范围。

城市氛围评价
城市氛围评价是根据距离镇村的远近加以确定的:
(1)在居民点属性表中选中“城镇”一栏,进行镇的多环缓冲区操作,并进行更新。

(2)在居民点属性表中选中“村庄”一栏,进行村的多环缓冲区操作,并进行更新。

(3)将更新后的镇缓冲区2和村缓冲区2进行联合操作,命名为“城市氛围评价”并对此经行裁剪。

输入要素“氛围评价”,裁剪要素“研究范围”。

在属性表中添加“评价值”字段。

value=0
if [离镇距离]=250 or [离镇距离]=0 Then
value=5
elseif [离镇距离]=500 or [离村距离]=0 Then
elseif [离镇距离]=1000 or [离村距离]=2500 Then value=3
elseif [离镇距离]=2000 or [离村距离]=500 Then value=2
elseif [离镇距离]=5000 or [离村距离]=5000 Then value=1
end if
地形适宜性评价
1.地形高程评价
高程数据是栅格数据,反映的是区域的地形高程的分布情况。

地形高程的评价标准
对“高程”数据进行重分类操作: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命名为“高程评价”。

2.地形坡度的评价
地形坡度的评价标准
栅格叠加的运算
对所有的单因子评价进行叠加总和,命名为“适宜性评价”
划分适宜性等级
根据前面得到的综合评价图里的评分值情况,进行适宜性等级的重新分类:
适宜性等级分类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