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 13 新药研究的途径与新药开发
药物化学:新药设计与开发
2.酸碱性与生物活性
• 人体70%~75%是由水组成的,人服用药物后可按照稀 溶液理论解释和预测药物的酸碱性。
• 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其解离度由化合物的解离常数 pKa和溶液介质的pH决定。
• 药物解离后以局部离子型和局部分子型两种形式存在, 以乙酸和甲胺为例,pKa的计算方法为:
• logP是构成整个分子的全部官能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 总和,分子中的每一个取代基对分子整体的亲水性和疏 水性都有影响,即logP=∑π〔fragments〕。
• P值越大,则药物的亲脂性越高。对于作用于不 同系统的药物,对亲脂性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 脂水分配系数应有一个适当的范围,才能显示最 好的药效。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要穿过 血脑屏障,适当增加药物亲脂性可增强活性,降 低亲脂性可使活性降低。易于穿过血脑屏障的适
第十三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2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觉 3 第三节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4 第四节 定量构效关系 5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新药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是发觉新药,也就是要发觉结构 新颖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爱护的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
• 药物中光学异构体生理活性的差异反映了药物与受体结 合时的较高的立体要求。一般认为,这类药物需要通过 三点与受体结合,如图13-6中D-〔-〕- 肾上腺素通过 以下三个基团与受体在三点结合:①氨基;②苯环及其 两个酚羟基;③侧链上的醇羟基。而L-异构体只能有两 点结合。
• 有一些药物,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生物活性类型都不一样, 如扎考必利〔zacopride〕是通过拮抗5-HT3受体而起作 用,为一类新型的止吐药。深刻的研究证明,R-异构体 为5-HT3受体的拮抗剂,而S-异构体则为5-HT3受体的冲 动剂;又如〔-〕 -依托唑啉〔etozoline〕具有利尿作用, 〔-〕-依托唑啉则有抗利尿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一、本文概述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是医药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从自然界中寻找并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进而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型药物,以满足人类对健康和疾病治疗的需求。
本文将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新药开发的关键环节进行概述,探讨天然药物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潜力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们将回顾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从传统的药用植物筛选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分析当前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中药、海洋生物药物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药开发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筛选、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等。
我们将重点关注天然药物在这些环节中的优势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天然药物的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我们还将讨论天然药物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潜力,如作为新药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作为药物合成的前体或中间体、以及作为药物配伍的组成部分等。
同时,也将分析天然药物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资源有限、提取分离技术难度大、药效和安全性评价困难等。
我们将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以及天然药物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等。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深入,我们有信心发掘出更多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基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注于从自然界中寻找、提取和优化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这一领域的研究基础主要建立在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之上,通过对天然产物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为新药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
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首要的任务是对天然产物进行系统的分类和鉴定。
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新药研发
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新药研发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方面的应用,其中涉及的原理和技术十分复杂。
在新药研发上,药物化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药物化学是一门应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手段,开发和研究药物的科学技术。
药物化学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药物分子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转化代谢等都直接关系着其药理学性质。
因此,药物化学旨在理解药物的结构与作用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有效治疗疾病的药物,并进行药物的优化和设计。
药物分子的结构对药物的活性及生物利用度影响很大,因此药物合成设计中需要考虑药物分子结构的因素,如分子的大小、极性、化合图式、有机骨架、官能团等。
例如,通常来说,小分子药物更容易进入细胞并抑制酶的活性。
药物研发的流程药物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经过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等不同阶段。
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研发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一项重要的初步药物研发阶段。
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化学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是现在广泛应用的药物发现技术。
2.药物优化:在药物发现的基础上,通过药物合成、结构修饰等方法,对主要手段的结构和药理活性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功能效果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3.药物候选化合物选择:在药物优化的基础上,对候选物进行选择,主要是通过临床试验来验证药物的安全性、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性质。
4.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
其中包括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5.市场上市: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经药品审批机关审批后,即可上市销售。
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药物化学在不同阶段均有重要作用。
在药物发现环节中,药物化学通过计算机化学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等,对药物分子进行设计和预测,有助于提高发现的药物的效能和减少不必要的合成实验。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途径的探索本世纪内药学科学和制药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化学工业和整个工业化水平提高以外,生物技术的进步起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的后半叶,在现代生物技术的指导下,大大提高了新药的开发速度,而且将过去大多数随机、偶然和被动的新药发现过程(如早期的阿司匹林、磺胺、青霉素等),变为主动的、以明确目标及靶点为依据的新药开发。
而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众多分子水平的药物作用靶点被发现,一批批受体拮抗剂、酶调节剂等药物得到开发,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使药物研究和开发日益国际化,并成为当前的一大特点。
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研究和新药开发将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为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我们应尽快引进、建立、加强以下的研究工作,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为我们的新药研究工作服务。
1分子水平上药物新靶点的研究在现代药物研究中,新靶点的建立往往是新药创制的前提和保障。
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内皮素和内皮舒张因子的发现,对平滑肌调节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指导人们开发新一代NO供体药物,并积极寻找可供临床使用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又如随着受体亚型的发现和特性研究,新型受体阻断剂将在选择性和降压作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膜片钳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克隆和分类了大量通道亚型,如ATP敏感的钾通道近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由于该通道的开放可有效地舒张平滑肌、降压、解痉,还可产生心脑保护作用,但长期以来,它们的不良反应较大,对血管平滑肌作用强,对心肌作用弱。
最近发现不同组织中ATP敏感钾通道的结构不同,如在血管平滑肌,ATP敏感钾通道由Kir6.1型钾通道和SUR2B型硫脲受体共同组成,在心脏中则由Kir6.2和SUR2A组成,它们均不同于胰腺中的ATP敏感钾通道Kir6.2和SUR1。
在此基础上人们已初步研制出选择性作用于血管或心脏的钾通道开放剂。
在抗凝血方面,作用于血小板上的特殊部位上的GPⅡb/Ⅲa拮抗剂,将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药学中的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技术
药物分析学研究
药物质量控制
建立药物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 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药物杂质研究
分析药物中的杂质来源和性质,评 估杂质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 响。
药物代谢物分析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 途径,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 研究提供支持。
03
新药开发流程与策略
新药开发流程
01
06
结论与展望
对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的总结
药物研究的重要性
药物研究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发现、设计和开发 新的药物,以治疗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类健康。
新药开发的挑战
新药开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 的合作,包括化学、生物学、医学和临床试验等。同时, 新药开发面临着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等挑战。
利用自动化、微型化等技术手段 ,实现对大量化合物的快速筛选 ,寻找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候选
药物。
虚拟筛选技术
基于计算机模拟和预测方法,对 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缩小实
验筛选范围,提高筛选效率。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方法,深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为药物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制剂与给药技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制剂技术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如片 剂、胶囊、注射剂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给药技术
开发新型给药系统(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实现 药物的精准递送和减少副作用。
药物分析技术
建立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对药物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02
03
新药开发流程
新药开发流程
新药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严
格筛选和测试。
下面将介绍新药开发的整个流程。
首先,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是药物发现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研
人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等方法,寻找具有潜
在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一旦发现了潜在的候选化合物,就需要进行
初步的生物学活性筛选,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治疗潜力。
接下来是药物预临床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研人员会对候
选化合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对其毒性、药代动力学、药效
学等方面的评估。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定候选化合物是否安全、有效,是否值得进一步开发。
然后是临床试验阶段。
一旦候选化合物通过了预临床研究,就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I期、II期和
III期。
在这个阶段,科研人员会对候选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只有通过了临床试验,药物才能获得上市许可。
最后是药物上市阶段。
一旦药物通过了临床试验,就可以向监
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
监管机构会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只有通过审查,药物才能正式上市销售。
总的来说,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严格筛选和测试。
只有通过了各个阶段的评估和审查,药物才能最终上市销售,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药物化学 13 新药研究的途径及新药开发
CH3 NHCH(CH2)3N(C2H5)2
氯喹 (Chloroquine)
Cl
N
CH3O N NHCH(CH2)3NH2 CH3
伯氨喹 (Primaquine)
(四)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
随着人们对生理病理的深入了解,人们可能 在更多的生理病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合 理的假说,从而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这称 为药物设计的理性途径,又称为合理药物设 计(Rational Drug Design)。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体被化学信使(生理介 质或神经递质)所控制,体内存在一个异常 复杂的信息交换系统,每一个信使具备特殊 的功能,并在其作用的特定部位被识别。患 病时机体失去了平衡,而药物治疗就是用外 源性的化学物质来帮助机体恢复平衡。
二、新药设计简介
为了提高新药筛选的命中率,减少合成及 筛选工作量,运用已知的药物构效关系规 律,在70年代提出了新药设计的概念。其 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步:先导化合物的寻 求与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所谓先导化合物,是指可以用来进行结构 改造从而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并 不要求先导化合物本身具有很强的生理活 性。
作用靶点选定后,需要建立对其作用可评价 的检验测定的生物模型。一般开始是用离体 方法,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离体器官进 行活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用实验动物的病理 模型进行体内试验。 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创制新药中药理学的准 备,而化合物的准备则是药物化学和分子设 计的任务。 药物分子设计大体可分成两个阶段:先导化 合物(先导物,原型物,Lead Compound) 的产生(Lead Discovery)和先导化合物的 优化( Lead Optimization)。
(五)幸运发现
1.青霉素的发现
Fleming幸运地、适时地抓住了数个凑在一起 的机遇,发现了青霉素。 青霉素产生青霉菌 青霉菌污染了培养基 培养基中有其它菌与青霉菌一起生长 培养条件合适 观察到细菌生长点及抑菌圈的出现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的途径及优化方法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定义: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是基于药物原有的基本化学结构,仅对其中某些官能团进行化学修饰,通过修饰可能会改变原有的理化性质,使药物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需求。
药物在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影响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药物应用的因素。
如药代动力学性质不理想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或由于化学结构的特点引起代谢速度过快或过慢等情况;也会由于药物作用的特异性不高,产生毒副作用;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化学稳定性差、溶解性能差、有不良的气味或味道、对机体产生刺激性或疼痛等。
这就需要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以克服上述缺点,提高药物的活性和增强疗效。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1、提高药物对靶部位的选择性:抗肿瘤药物磷雌酚-己烯雌酚SMZ--N-酰基--谷氨酰衍生物。
3、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用油剂给药睾酮制成前药氟奋乃静。
4、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大脂溶性。
5、改善药物的溶解性:阿昔洛韦制成前药苯妥英成酯。
6、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选择性、延长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
7、发挥药物配伍作用。
具体地如下:1 改善药物的吸收性能改善药物吸收的性能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而药物的吸收性能与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密切的关系,当两者的比例适当时,才有利于吸收。
如噻吗洛尔(Timolol)为β受体阻断剂,临床上用于治疗青光眼和降低眼压。
由于极性强(pka9.2)和脂溶性差(lgp=-0.04),难于透过角膜,将其结构中的羟基丁酸酯化后,得到丁酰噻吗洛尔,其脂溶性增高(lgp=2.08),制成的滴眼剂透过角膜的能力增加4~6倍,进入眼球后,经酶水解再生成噻吗洛尔而起作用。
氨苄西林(Ampicillin)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羟基,极性较强,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将其羟基制成新戌酰氧甲基酯得到匹氨西林(Pivanpicillin),由于羟基极性基因的酰化,增加了脂溶性,在体内可被定量吸收,酯键在酶催化下水解,产生原药氨苄西林。
药物化学--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简介 ppt课件
能写出新药开发基本途径,先导化合物、 前药、软药的定义,先导化合物发掘的基 本途径与优化的基本方法,有机药物化学 结构修饰的目的与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能应用结构修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药 物临床应用出现的问题
能解释药物结构修饰前后的不同点和对其 临床应用的意义
本章结构图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简介 先导化合物的发掘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掘
科学合理地发现或发明新药的首要过程是药物分子设 计:指通过科学的构思和科学的方法,提出具有特定药 理活性的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 NCE) 或新化合物结构,即新分子实体(new molecular entilies, NME),因此先导化合物的发掘便成为现代 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同步测试 实训项目
药物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是设计并合成 具有预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即研制新药。其基本 思路是:在提高筛选命中率的前提下,发现活性化 合物,运用药物构效关系规律,寻求新的显效结构 或结构类型,预计和获得高效低毒的新药。研究这 些问题的内容和方法,便是新药研发的基本途径和 方法,简称新药设计(Drug Design)。
从海洋生物发现生物活性物质获得先导化合物
这是取得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途径。例如从海洋 中采集的海鞘类、贝类、海绵等的海洋无脊椎动物, 以及硅藻、蓝藻、绿藻类的海洋浮游生物,生息在海 洋里面的菌类等等都是科学家寻求生物活性物质的很 好材料。
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 发现生物活性物质获得先导化合物
这也是一条非常普遍和重要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 自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数以千计的微生物代 谢产物被发现有生物活性物质,如洛伐他汀 (Lovastatin)是从土曲霉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出的一 种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尤其在当今的后基因组时代, 科学家能够利用微生物的基因情报对微生物进行改良, 从而能够控制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最有效的产生出所需 要种类的发酵产物。
新药的开发和研究
新药的开发和研究新药的开发是一个非常严格而又复杂的过程。
各药虽不尽相同,但药理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临床有效的药物都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但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却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
例如抗高血压都能降低血压,但降压药并不一定都是抗高血压药,更不一定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的好药。
因此新药开发研究必需要有一个逐步选择与淘汰的过程。
为了确保药物对病人疗效和安全,新药开发除了需要有可靠的科学实践结果,各国政府还对新药生产上市的审批与管理制定了法规(《新药审批办法》、《新药审批办法中药补充和修订》),对人民健康及工商业经济权益予以法律保障。
(一)新药的来源新药的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化学物质、全合成化学物质开发新药的途径:1.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寻找近亲品种进行筛选。
如甘味药(人参、党参、黄芪)能补能缓,是因其大部分所含成份都是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甙类、维生素等。
2.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筛选。
3.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变剂型,以获得高效低毒应用方便的药物。
4.对于机体内在抗病物质(蛋白成分)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即将DNA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进行筛选。
(二)新药研究新药研究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临床前研究:该阶段的主要内容为处方组成、工艺、药学、药剂学、药理、毒理学的研究。
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
临床前的药理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范围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
2.临床研究:新药临床研究是确定一个药物在人身上是否安全有效的关键一环。
一般按其目的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应进行①安全性预测。
可在少量自愿者(包括患者或正常人)进行,一般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
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新药研发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化学起着关键作用。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合理设计、合成和优化药物分子结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药物化学是指药理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学科,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的药理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药物化学家通过合理设计和合成药物分子,使其具备理想的药理性质。
药物化学主要研究药物分子的结构活性关系,通过调整分子结构,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和代谢性质,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二、药物化学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在新药发现过程中,药物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化学家通过合理设计和合成一系列化合物,筛选出具备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同时进行结构优化,改进它们的药理活性和代谢性质。
药物化学家利用各种分子建模和计算化学工具,预测和优化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吸收性和生物利用度。
三、药物化学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药物化学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药物分子结构,药物化学家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转化率,减少药物的代谢消除和副作用。
药物化学还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分子的亲水性和脂溶性,改变它们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提高药物的目标器官浓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药物化学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药物安全性是新药研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药物化学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药物化学家通过优化药物分子结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化学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酸碱性和溶解度,改变它们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方式,降低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总之,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药物化学家通过合理设计、合成和优化药物分子结构,提高药物的药理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新药的开发铺平道路。
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
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包括确定研究目标、搜集药物素材、进行
活性筛选、进行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价新药的安全
性和疗效。
新药的研发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药物发现、药物开发和相关临床
试验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药物发现,其目的是寻找具有治疗潜力的新化合物。
在这
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对疾病机制的了解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确定新药的靶标和搜集药物素材。
搜集药物素材可以通过天然产物、化学
合成、高通量筛选等方法进行。
活性筛选是药物发现的关键步骤,通过对
药物素材进行测试,筛选出具有良好治疗潜力的化合物。
第二阶段是药物开发,其目标是通过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改进和
优化新药的性质和活性。
药物化学是指对新药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和合成,以增加其化学稳定性和药物代谢特性。
药理学研究是指对新药的药物效应、毒性和代谢途径等进行评价和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疗效。
第三阶段是相关临床试验,其目标是评价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临床
试验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最后关键环节,也是新药上市的前提条件。
临床
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安全性评价,主要针对健康志愿者,了解
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第二阶段是疗效评价,主要针对患者,评价新药
的疗效和副作用;第三阶段是大样本临床试验,主要针对大规模患者群体,验证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括药物发现、药物开
发和相关临床试验三个阶段。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不断探索和开
发出具有治疗潜力的新药,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作出重要贡献。
新药研究与开发途径
新药研究与开发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变得愈加重要。
新药的研发不仅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本文将探讨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途径,以期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首先,传统的新药开发途径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物筛选、临床试验等环节。
药物发现阶段主要是通过生物活性筛选和分子修饰等方法,寻找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化合物或天然产物。
接下来,经过药物筛选和动物实验,筛选出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候选药物。
最后,进行临床试验,通过不同阶段的试验验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剂量等参数。
然而,传统的新药研发途径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些过程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大量金钱。
据统计,一个新药的研发平均需要耗费10到15年的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这使得新药的研发成本极高,限制了许多小型制药公司和创新者的参与。
其次,由于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许多候选药物无法通过临床试验,从而导致研发失败。
因此,为了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和提高成功率,许多新的研发途径被提出。
其中,重点是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发。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研发人员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的作用靶点等信息,从而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药物研发策略,它通过针对疾病特定的靶点开发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新的研发途径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另外,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植入修复基因的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此外,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除了传统和创新的药物研发途径外,还有一种新的研发模式逐渐兴起,即开放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分享研发数据和资源,促进不同企业、学术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
药物化学研究中的新手段与新方法
药物化学研究中的新手段与新方法药物化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药物的研制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药物化学研究中,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不断涌现,为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
1. 合成化学合成化学是药物化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合成新药需要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合成方法,这一过程需要设计、改进和优化。
新的合成方法不断涌现,有助于提高新药合成的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有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合成方法被应用于药物化学研究中。
例如,多段合成方法、串联回收法、分子筛分离法等。
这些新的合成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新药合成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推动了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
2. 接近场光解离质谱接近场光解离质谱(NIR-MALDI)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它结合了接近场显微镜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技术的优点,可用于分析各种小分子化合物。
通常,药物化合物的结构确定需要多种分析技术的配合,但是使用NIR-MALDI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并且最小限度地损失样品,从而缩短化合物结构确定的时间,提高分析效率。
3. 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有很多新技术被应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中。
例如,生物传感技术、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便捷高效地分析药物和其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设计和研发过程,推动药物的研制和应用。
4. 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技术是药物化学领域中另一项新兴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微小体系的定量研究,例如,生物反应器、分子传输、细胞分离等。
该技术有助于药物化学研究中更精细的研究。
例如,利用微流控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的代谢途径等。
5.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莫过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的途径及优化方法
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的途径及优化方法
一、药物化学结构修饰的途径:
1.骨架调整:通过改变药物的骨架结构,可以影响其作用机制和生物分布特性。
如通过合成新的药物类似物,优化其生物可利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2.侧团修饰:通过在药物分子的侧链上引入不同的官能团或改变它们的位置和性质,可以调节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如通过引入疏水基团提高药物的脂溶性,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3.反应位点修饰:改变药物分子内部结构的化学反应位点,可以调节药物分子的活性和药理学特性。
如通过改变药物分子的氢键位点,可以影响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
4.指导修饰:通过借鉴已知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修饰,可以加速新药发现的过程。
二、药物开发的优化方法:
1.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通过系统地调查和比较一系列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的活性和药理学特性,分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药物分子的结构修改。
2.高通量筛选: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方法,对数百上千个化合物进行高效筛选,快速评估它们的活性和选择性,筛选出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3.合理设计:结合药物分子的三维构象、药理学特性和分子模拟计算等信息,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和修饰,以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4.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代谢酶的作用机制,优化药物分子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途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
新药研发与药物化学的前沿研究
新药研发与药物化学的前沿研究第一节:引言新药研发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目的是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而药物化学作为研发新药的核心学科,旨在通过对患者体内药物作用、药物代谢和副作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药物设计和合成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新药研发与药物化学的前沿研究,并分为药物靶标的发掘与优化、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代谢与副作用等三个章节进行介绍。
第二节:药物靶标的发掘与优化药物靶标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相互作用以发挥治疗效果的目标。
药物靶标的发现对药物研发至关重要。
目前,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为药物靶标的筛选和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在基因水平上全面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鉴定潜在的药物靶标。
此外,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通量筛选技术也成为靶向药物开发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设计与合成是将药物靶标的信息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药物分子的过程。
传统的药物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分子结构的改变和化合物的合成,而现代的药物设计则更加注重药物分子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构基于药物设计方法的出现,使得药物研发能更加快速和精确。
例如,分子对接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计算模拟药物分子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预测药物分子的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药物合成过程中也包括了绿色合成、固相合成和氢化合成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第四节:药物代谢与副作用药物代谢与副作用是新药上市前必须进行的重要评价指标。
药物代谢研究主要探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代谢酶等方面的问题。
药物代谢的研究旨在了解药物的排泄、清除以及对人体的毒性。
通过对药物代谢的深入研究,可以预测和减少药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和副作用。
此外,药物副作用的研究也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抑制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五节:结论新药研发与药物化学的前沿研究涵盖了药物靶标的发掘与优化、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代谢与副作用等多个方面。
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
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药物化学是一门将化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学科,它在新药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药物化学的研究与应用,科学家们能够设计、合成和优化药物分子,以期达到更好的药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应用。
一、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药物化学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和合成新的药物分子。
科学家通过系统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引用大量已有的化学结构信息,进行合理预测和设计新的分子结构。
有机合成化学为药物化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将设计的药物分子合成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估。
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新药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药物化学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揭示药物如何与靶点发生结合,并调控生物过程。
药物化学家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核磁共振、质谱分析等,解析药物与蛋白质、核酸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进行全面评估。
三、药物代谢和药物释放机制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还包括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理解和探索。
科学家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和生物利用度,从而优化药物的结构和代谢途径,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四、构建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药物化学通过构建结构活性关系(SAR)模型,探索药物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联,为新药分子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与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SAR模型预测和优化药物设计,从而提高新药分子的活性和选择性。
五、合理药物剂型设计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还需要考虑药物的合理剂型设计。
合理的剂型设计涉及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等。
药物化学家通过研究药物的物化性质,构建适合不同给药途径和需求的药物剂型,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综上所述,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代谢和药物释放机制研究,构建结构活性关系模型以及合理的药物剂型设计,药物化学家能够为新药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关键支持和指导。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7
(1)、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药物对机体有多种药理作用
– 用于治疗的称治疗作用 – 其他的作用通常称为毒副作用
副作用
细胞外液
副作用部位
刺激
刺激-效应关系
蛋白质结合
治疗活性型药物 转运型药物 无治疗活性产物
疗效作用部位
刺激
刺激-效应关系
治疗作用
18
(1)、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对另一种疾病有治 疗作用
3
新药研究的现状
现使用的有近4000个化学药物 每年以20-30个的速率增加 新药问世的速度减缓
– 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 – 对治疗要求的提高
4
新药设计的研究方法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Lead Generation)
– 为寻求新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 – 类型衍化
先导化合物优化(Lead Optimization)
RO
50
提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及疗效
如果化合物具有较高毒性,但对病理组 织细胞有良好治疗作用 则可以在药物分子上引入一个载体,使 药物能转运到靶组织细胞部位 通过酶的作用或化学环境的差异使前药 在该组织部位分解,释放出母体药物来, 以达到治疗目的。
51
氮芥成环磷酰胺
本身不具备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在体内的代 谢转化,经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才有 烷基化活性 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是基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 织代谢酶系的差异
– 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
得到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的特征分子 被称“非合理药物设计”
– (Irrational Drug Design) – 其研究策略完全不同于合理药物设计。
34
混分法的合成
什么是新药,新药的开发途径
什么是新药,新药的开发途径篇一: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 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 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图1一1临床前研究工作结构获准临床试验许可后即进入〝药物临床研究〞,这一阶段主要将研究的药物应用于人体并观察药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结束后需要将试验结果整理,然后向国家药监部门申请新药生产,获准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上市销售.临床研究在过程上又包含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阶段.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以及期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研究,按要求完成临床期研究后方能申报新药生产上市.临床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人体药效学研究.剂量研究.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除了涉及以上提到的学科外,还包括医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研发创新程度已非常低,基本上为程序化.测试性质的工作内容.以上的新药研发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即为图1一2所示.新药研发的特点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却属不同领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3)存在不确定性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这一阶段大部分研究方法为可重复.模块化的内容,相对于发现阶段与临床前研究阶段来说创新性最低, 不确定性最低.从研究内容上看,各块研究工作不确定性程度差异较大.发现阶段的大部分研究如新化合物合成.作用机理研究.体外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等,其创新程度都很高,不确定性较高.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其研究工作很多都转为成药性方面的测试如急毒.长毒.特殊毒等安全性评价,以及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研究方法比较固定创新性较低,不确定性相对降低而此阶段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如原料药合成工艺的改进.制剂研究.体内药效学模型的建立则不确性比较高.进入临床研究后,除人体药效学研究以及可能的剂型研究在试验方法上具创新性外,其他的试验如人体安全性评价.人体药代动力学等研究可重复.模块化内容较多,创新性较低,不确定性相对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内容为最低.从结果上看,因新药研发最终目的为创造全新的结构.用药途径或新剂型等新型药物,但由于科学性.研发成本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存在研发不成功的可能性.从新药分类上看,除第一类的药物包含了新药研发的发现阶段,具突破性创新外,其他种类的新药如改变给药途径或该变剂型等依分类依次降低创新性,研究周期和难度随之降低,不确定性程度也随之降低.(4)新药研发工作普遍由新药研发企业与科研院所承担目前国内的制药企业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及销售能力,但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与研发设备,同时制药企业的创新策略只关注购买己开发成熟的新药品种,致使制药企业自身缺乏新药研发能力,不能或只能承担分类级别很低的新药研发工作如工艺改进等.而新药研发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拥有高素质的研发人才以及先进的研发设备,且其主营业务即为研发新药,因此新药研发特别是药物的研发往往由新药研发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承担完成.新药研发企业特指利用现代医药科技致力于新药研发的技术型公司,同时也包括以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因发现阶段风险较大且多基础研究,科研实力要求较高,因此新药研发企业主要承担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研究工作.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因其科研实力较雄厚,且易争取到国家科研资助,主要承担发现阶段的研究工作.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但对于这一基本的概念,在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决策理论家和保险学者之间尚无一个适用于他们各个领域的一致公认的定义.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则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Hyanes)美国的CooperD.F 和Ch田五PanCB(_87)在>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这种观点下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每次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在认识或估计上的差别,包括:生产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状况不确定性以及结果之程度不确定性.这些观点下的风险概念都只是将风险与损失相联系,而没将风险与有利的一面想联系,与上种观点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前者认为风险是指出现的后果与目标发生的负偏离,及风险可能导致损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C.小阿瑟.威廉斯和迈克尔.L.史密斯在>这一著作中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差异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差异越小,风险越小.若有多种结果,则每一结果有其相应的概率.如果只有一种结果,则无风险可言.这种观点下的风险是与不确定性相联系的却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从上述关于风险的定义的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第一种观点只要强调风险的负面影响,认为风险是一种相对期望结果而言的损失;而第二种观点下的风险定义强调的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风险是指对预期结果的偏离,这种偏离不仅包括正向(一般认为是〝好〞的偏离),也包括负向(一般认为是〝坏〞的偏离).因此,常常把前一种观点下的风险定义称为狭隘风险,后一种定义下的风险称为广义风险.综上所述,所谓风险是指人们对未来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的偏离程度.这里的结果与不确定性相对应,包括正反两种可能, 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离越大,对于负偏差,意味威胁越大;对于正偏差,则意味着机会越大.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人们对于风险所带来的意外损失比对风险所带来的意外收获更加关注.所以,本文界定的风险主要是风险对期望结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管理的目的也是侧重于减少可能的损失.风险的特征是风险的本质极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其特征主要有:(1)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是指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使人们不能拒绝和否认的,这种客观性使得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客观性表明风险时时处处都存在,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2)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本质的特征.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确定性使人们在客观情况下,对风险的主观估计.故有些学者将其称为主观风险,而将风险相对的称为客观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收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风险存在客观的,确定的,但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风险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3)行为相关性行为相关性是指决策者面临的风险与决策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决策者面对同一风险事件会有不同的决策行为,具体反映在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不同的管理方法,也因此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传统上的研究将在风险环境中决策行为称为风险态度,也叫风险偏好特性.实质上任何一种风险都是决策行为和风险状态结合而成的,风险状态是客观的,但其结果会因不同的风险态度的决策行为而不同.(4)潜在性尽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的一种特定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要变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赖于其它相关条件,这一特性可称为风险的潜在性.风险的潜在性使人类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正确鉴定风险, 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风险,控制风险的负面结果.(5)利益相关性所谓利益相关性,是说凡风险皆与行为人的某种利益有关联.风险皆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且必被置于某一目标明确的行动中.风险的发生将影响行为人的利益.否则,即使有地震.海啸.雪崩的发生,也不能称之为风险.事实上,如果地震这一类事件发上丝毫不影响人类生活的无人区,这类所谓的自然灾害就不应再被称为自然灾害,而只应当被称为自然现象.篇二: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第一节类型衍生化与系列设计新药开发途径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寻求新的模型化合物,确定显效化学结构,获得新结构的化合物,称作类型衍化(Lead generation).另一则在某一确定模型化合物基础上,寻求系列中最佳化合物,称作最佳化合物设计(Lead optimization)或系列设计(Series design).系列设计为类型衍化的继续和发展;类型衍化则为系列设计开辟新的设计条件和领域,两者相辅相成,各有其重要作用.一.类型衍化:模型化合物,就是可以用来作为进行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的模型,从中可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药物.随着多种模型化合物化学结构的剖析,选择可能的显效化学结构,确定合成对象,进行合成与药效筛选,进而确定显效结构及新的模型化合物.模型化合物有多种发掘途径,以代谢过程.生命基础过程研究.受体契合方法及现有药物结构的总结性研究最为瞩目.以某种或多种模型化合物为对象,从受体模式等药理作用.构效关系(SAR)一般规律及QSAR方法.分子特征分析与三维立体结构选择等方面进行显效的基本结构与三维立体构型和构象的诸种设想,采用计算机进行适当运算,拟定可能具有活性的不同结构类型,并从取代基选择拟定不同类型的有关化合物.在合成对象初步拟定后,由合成设计考查合成的可能性,然后进行合成.同时可拟定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因素并赋值,再进行选择.此外,拟定生物活性测试的有关指标并测得数值.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数学计算方法进行结构类型分类,选出有显著活性的化学结构类型,为系列设计奠定化学结构基础.二.系列设计:显著活性的化学结构类型确定后,即可进行最佳化合物的(系列)设计.基本内容有:(1)合成对象选择.以活性显著的结构类型为基础,结合药理作用,分子特征分析,SAR一般规律及QSAR结果,取代基聚类分析与三维立体结构研究,运用计算机进行恰当选择,确定基本结构.取代基.立体构型及构象,拟定应合成的化学结构与化合物.(2)由合成设计考查合成的可能性.(3)拟定生物活性测试指标及方法,并进行测定.(4)化学结构参数的选择.物化参数.量子化学参数.拓朴参数及化学结构标示符等均可用作参数,通过统计数学方法(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以选择和确定进入QSAR计算前的诸种参数.(5)QSAR方程的求得.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等等统计数学方法进行.(6)活性预计及新合成对象的确定.选择预计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行第二或第三轮的合成与试验.一般循环二至三轮即可获得最佳活性化合物.类型衍化中活性结构的选择也与QSAR有关.第二节模型化合物的发掘一.随机筛选与意外发现获得模型化合物:该途径曾是获得模型化合物的最大来源,现仍是一个可靠来源.某些具有某种药理作用的药物与最初设计时的考虑并不相同,只是在研究过程中才发现其具有的独特的药理作用.二.由天然产物中获得模型化合物:天然产物仍是发现新药的主要来源,往往发现不平常和意外的化学结构,而用作模型化合物.沿用我国用药经验,采用近代技术,必然会发掘出更多更好的生物活性物质.酶抑制剂的体外生物测定技术已应用于筛选我国植物药.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也是获得新药和模型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天然产物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超敏感与特异〝靶〞的检测方法来发现新抗生素.对特异性酶抑制剂的探索,已发现具有强心.降低血中胆固醇.消炎.抗高血压和免疫调节能力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三.生命基础过程研究中发现模型化合物:这是新的重要来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根据抗生素作用机理和耐药机制,发展出新的筛选方法,从而发现新药和新模型.抗生素超敏变株的应用是其中之一.通过诱变获得的遗传变异株,由于基因突变使其对某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得以明显提高,从而能发现新抗生素.重组DNA技术(常称基因拼接)可诱导生物体产生所需物质.DNA分子携带着遗传密码信息,引起特定蛋白质的产生.人胰岛素的遗传密码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上,大肠杆菌就可得到新的信息,接受命令产生人胰岛素.采用本技术不仅能增加难以大规模制备的产品的来源,还能得到高纯度产品.本技术也用来开发微生物体系,使其产生新抗生素. 免疫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也为新药设计提供了若干新的模型化合物.吞噬刺激肽(Tuftsin,吞噬肽,I)对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激素样的调节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和免疫学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抗菌和抗肿瘤治疗.吞噬肽已证实为人IgG中H链的第289-292氨基酸肽段,其生理作用通过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上特异的吞噬肽受体来介导.由此引起类似肽和抑制剂的研究,发现一些短肽有抑制吞噬肽受体的作用.在新陈代谢的多种化学反应中,几乎均在酶催化下,以高速度按确定方向进行.每一种酶都有一定的抑制,称此种酶为该抑制的靶酶.抑制剂的专一性有强有弱,对机体代谢的控制显示关键的稳衡调节作用.与酶结合的物质,能将整个酶蛋白或邻近蛋白质激活,称为激动剂.多数酶抑制剂对人体有毒,曾不能作为治疗药;近年加以改进,从而使酶抑制剂可用于医疗实践.有两类酶抑制剂:一是不可逆失活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后,产生化学反应,并使酶蛋白上一些残基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引起不可逆失活.另一类为酶的自杀底物,在其结构中不具化学活性基团,但具潜在的化学基团,在催化过程的某一阶段被酶催化,激发产生有反应活性的化学基团,其活性仅在靶酶活性部位出现,引起失活.近年对酶的研究有长足进展,酶抑制剂研究也成为近年设计新药的重要依据.四.药物代谢中发现模型化合物:药物代谢时常产生氧化.还原.烃化.去甲基以及结合反应等等反应.代谢物药效有高于未代谢的药物.药物分子中某些基团易受代谢影响而使分子失去活性,所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模型化合物.如将某些基团加以保护,常能获得强效药物.软药是在药物代谢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发掘新药的新途径.软药本身具有生物活性,按预期方式和可控制的速率经酶催化一步失活或单一代谢成无毒产物而排泄.为了与软药相区别,将不可代谢的药物称为硬药(Harddrug).此外,利用代谢过程将无活性的化合物转化为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物质,称前者为药物前体(前体药物.前药).在一些软药的代谢速度过于迅速,以致不能直接作为药用时,可将前药与软药结合,使逐步释放而显药效.五.由受体结构或模式推测模型化合物:已分离出的药物受体大多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大分子.受体图象大多尚未揭示,可由一系列药物结构加以推测._-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光谱方法.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计算机模式法.计算机图形学以及量子化学计算等等,都可确定药物的三维结构.手性排列.分子间及分子内的氢键.优势构象等等.这些测定结果,都能作为推测模型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的依据.有时药物不一定都以优势构象与受体结合,而以转变后的构象,即以活性构象与受体结合.此种结合也能用上述方法测定.六.现有药物总结研究中发现模型化合物:对现有药物的不同类型与药理作用进行总结研究,可以发现药理活性骨架和基团,从而发现模型化合物.总之,模型化合物的发掘关键在于设想和策略,在周密设计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有可能获得新的模型化合物.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2第三节类型衍化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生物电子等排体不仅具有相同总数〝外层电子〞(同价),还应地分子大小.分子形状(包括键角.杂化度).构象.电子分布(包括极化度.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电荷.偶极等等).脂水分布系数.pKa.化学反应活性(包括代谢相似性)和氢键形成能力等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这些参数不尽全部要求相似%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增强作用、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
如半合成青霉素类、半合成头孢菌素类。 针对青霉素G不耐酸、不耐酶和抗菌谱窄的 缺点进行结构改造得到许多新药。
2 .利用药物的副作用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发现 在使用异烟肼、异丙烟肼治疗结核病时, 发现患者服用异丙烟肼后情绪提高,故临 床用于抗抑郁。后发现异丙烟肼可抑制单 胺氧化酶,故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一些肼 类或胺类抗抑郁药。 CONHNHCH(CH )
一、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途径
z 发现新药的主要途径一般有以下五
个: ⒈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 ⒉ 从现有药物改进; ⒊ 用药理模型筛选(普筛); ⒋ 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即合理 药物设计; ⒌ 幸运发现。
(一)从天然产物中发现
z 天然产物是药物最古老的来源。千百年
来,由于物种进化、生存竞争和自然选 择,使得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产生了大量 的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或 被直接作为药物,或成为药物的先导化合 物被改造为优秀的药物。
(Rational Approach of Drug Design) z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z 组合化学(Combination Chemistry)
类
z 二、选择 z 三、对应选择 z 四、完成反应式
型
z 一、解释或举例说明
z 五、根据结构指出名称及作用 z 六、问答
作用可评价的检验测定的生物模型。一般 开始是用离体方法,在分子水平、细胞水 平或离体器官进行活性评价,在此基础上 用实验动物的病理模型进行体内试验。 二战期间,17个大学及商业实验室参加寻找 代替奎宁的抗疟药。用15000多个化合物进行 了筛选,用小鸡作为动物模型,每个化合物的 评价需用50-120只小鸡。最后得到了两个优秀 的抗疟药:氯喹和伯胺喹。
z 如抗癫痫药物中乙内酰脲类、噁唑酮类及
丁二酰亚胺类; P N z 三价原子和基团包括: CH 等,主要在环内出现,如抗菌药萘啶酸类 和喹啉羧酸类; 四取代类型有: C 和 Si 第五种类型是环等价,环中基团有 CH CH -O-、-S-、-NH-、-CH2-等,如:
S
z 新药设计(Drug Design) z 定量药物设计(Quntitative Drug Design) z 前药设计(Prodrug Design) z 软药设计(Softdrug Design) z 药物设计的理性途径
2. 以受体(Receptor)作为药物作用靶 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 1)肾上腺能受体α1 、α2 、β1、β2 等; 2)多巴胺受体; 3)胆碱受体;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 Ⅱ受体) AT1受体、AT2受体 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降血压
3. 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靶 阳离子、阴离子,如Na+、K+、Ca2+、 Cl- 、 Mg2+ 等离子通道,水通道等
3 2
N
异丙烟肼
2)促毛发生长的米诺地尔
z 米诺地尔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
张外周血管,临床用作降血压。后发现 长期服用米诺地尔可促进毛发生长。该 药已作为局部用药治疗脱发症。
N
N N
NH
米诺地尔
OH
NH2
3 . 利用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三)用药理模型筛选
z 前已述:作用靶点选定后,需要建立对其
z 作用靶点选定后,需要建立对其作用可评价
的检验测定的生物模型。一般开始是用离体 方法,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离体器官进 行活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用实验动物的病理 模型进行体内试验。 z 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创制新药中药理学的准 备,而化合物的准备则是药物化学和分子设 计的任务。 z 药物分子设计大体可分成两个阶段:先导化 合物(先导物,原型物,Lead Compound) 的产生(Lead Discovery)和先导化合物的 优化( Lead Optimization)。
二、新药设计简介
z 为了提高新药筛选的命中率,减少合成及
筛选工作量,运用已知的药物构效关系规 律,在70年代提出了新药设计的概念。其 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步:先导化合物的寻 求与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z 所谓先导化合物,是指可以用来进行结构 改造从而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并 不要求先导化合物本身具有很强的生理活 性。
z就世界范围而言,创制一个全新药物上市, z现使用的化学药物已有近4000个,每年还以
z 新药的创制大体分4个阶段:①生物靶点的
选择;②检测系统的确定;③先导化合物 的发现;④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z创制新药,首先应确定防治的疾病目标,并
选定药物作用的靶点。病理过程由多个环节构 成,当某个环节或靶点被抑制或切断,则可达 到治疗的目的。因此,生物靶点的选定是研制 新药的起步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药物作用 靶点被认知,一些新颖的重要的酶或受体成为 研制独特作用机理的药物的新靶点。
z 生物电子等排所述及的基团和分子称生物
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似理化性质并产生 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基团和分子。这些 效应表明它们的作用具有相同的生理过程 或作用于同一个受体。 z 生物电子等排分经典或非经典生物电子等 排,介绍经典生物电子等排。 一价原子和基团包括: F、Cl、Br、I、 CH3 、 NH2、 OH和 SH; 二价原子和基团包括: -O-、-S-、-NH-、-CH2-
1)钙拮抗剂(Ca-A) 二氢吡啶(DHP)类:硝苯地平、尼莫地 平、尼群地平等地平(dipine) 类 苯烷基胺类:维拉帕米、甲氧维拉帕米 其它:硫氮卓酮
2)钠通道阻断剂 膜稳定剂: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等 3)钾通道阻断剂 乙胺碘呋酮(胺碘达隆), 抗心律失常
4. DNA作为药物作用靶
如抗肿瘤药物中的生物烷化剂: 氮芥、环磷酰胺、顺铂等
生物电子等排
z 1919年,物理学家Langmuir提出电子等
排的概念:电子结构相似的原子、游离 基、基团和分子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如 周期表同一列的原子性质相似。1925年, Grimn提出氢化物取代的概念,即周期表 C、N、O等每结合一个H,即与下一列原 子或基团形成电子等排组: C N O F CH NH OH、NH2 CH2 CH3
z
洛伐他汀是从土曲霉 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的,为羟甲戊二酰辅 CH3 酶A(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用作 降血脂。经过结构改 造,得到一系列他汀 类降血脂药。
O H
CH3
HO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
(二)现有药物改进
z 对现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和结构修饰是得到新药
的又一个主要途径。这一途径成功率大。通常以 改善药物的吸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 受性,使药物长效高效等作为研究目标。
解释或举例说明
z 6-APA
7-ACA ACEI QSAR PABA ST SD 先导化合物 生物电子等排体……
问答题
现一般将半合成抗生素分为四代,各举 一例,并说明每代作用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3 NHCH(CH2)3N(C2H5)2
氯喹 (Chloroquine)
Cl
N
CH3O N NHCH(CH2)3NH2 CH3
伯氨喹 (Primaquine)
(四)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
z 随着人们对生理病理的深入了解,人们可能
在更多的生理病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合 理的假说,从而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这称 为药物设计的理性途径,又称为合理药物设 计(Rational Drug Design)。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体被化学信使(生理介 质或神经递质)所控制,体内存在一个异常 复杂的信息交换系统,每一个信使具备特殊 的功能,并在其作用的特定部位被识别。患 病时机体失去了平衡,而药物治疗就是用外 源性的化学物质来帮助机体恢复平衡。
1 .青蒿素
我国学者自黄花蒿中分 离出的倍半萜类化合 物,具有强效抗疟作 用。
O O O O O
2 .喜树碱
OH O N N O O
自我国特有植物喜树中得到的生物碱,具 有强烈的抗癌作用。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结构改造产物克拉霉素、阿奇霉 素等。
4 .他汀类降血脂药
HO COOH OH O CH3
(五)幸运发现
1.青霉素的发现
Fleming幸运地、适时地抓住了数个凑在一起 的机遇,发现了青霉素。 青霉素产生青霉菌 青霉菌污染了培养基 培养基中有其它菌与青霉菌一起生长 培养条件合适 观察到细菌生长点及抑菌圈的出现
2. 苯二氮卓的发现 Sternbanch在从事安定药研究中,原 计划合成苯并庚氧二嗪,未得到目的 物,得到的化合物无安定作用。 两年后,在清洗仪器时,发现瓶中结 晶,药理试验表明,有明显安定作用, 结构推断为苯二氮卓。
z 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先导化合物,上述几
种新药发现途径亦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 径。 z 在先导化合物确定后,即可进行最佳化合 物设计。设计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 法。定性方法如生物电子等排代换,采用 集合论和统计图像识别等;定量方法如定 量构效关系(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z 合理药物设计分为:
基于机制的药物设计 (Mechanism-based drug design)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基于机制的药物设计 以酶、受体、离子通道、核糖核 酸、功能蛋白、糖及信号分子等作为 靶物质。
1. 以酶作为药物作用靶 已介绍了一些酶抑制剂,如: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TMP 2)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如卡 托普利、依纳普利等普利(pril)类药物; 4)羟甲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 (tatin)类降血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