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验单

合集下载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等信息下达的检验指示,并记录了患者的检验结果。

解读化验单需要专业知识,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验项目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血液常规:
* 白细胞计数(WBC):可检测感染、炎症等情况,异常值可能暗示感染或免疫系统问题。

*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反映贫血情况。

*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意味着出血或凝血问题。

2. 生化指标:
* 血糖(Glucose):高血糖可能暗示糖尿病,低血糖可能是胰岛素过多或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Bilirubin):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 肾功能指标(Creatinine、BUN):反映肾脏健康状况。

3. 血脂指标:
*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4. 炎症指标:
*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5. 电解质及矿物质:
* 钠、钾、钙、镁、磷等:反映体内电解质及矿物质水平。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请记住,临床化验单的解读需要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这些只是一些常见指标及其可能的意义。

如果您需要解读具体化验单结果,请咨询您的医生。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解读LtD临床常见化验单解读一、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 3.5-5.0×1012/L,新生儿为 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那么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响、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那么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完整版)教你看懂化验单各科室【全】学医必备

(完整版)教你看懂化验单各科室【全】学医必备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呵呵)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五,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二,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三,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四,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五,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七,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八,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九,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血液检查一、血液一样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躯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躯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害、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常用化验单实验室结果判读

常用化验单实验室结果判读

常用化验单实验室结果判读血常规(一)®红细胞计数®参考值®成年男性(4.5-5.5)×1012/L®成年女性(4.5-5.0)×1012/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患者;绝对增加:先天性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过度破坏(溶血性贫血)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血常规(二)血红蛋白®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血常规(三)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0-10.0 ×109/L白细胞分类®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7®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4®单核细胞:0.03-0.08血常规(四)®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0.7,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

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化验单范本

化验单范本

化验单范本1.血常规化验单样本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临床常见化验单解析PPT课件

临床常见化验单解析PPT课件

白 细 胞 计 数 (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
(4.0~10.0)×109
/ L; 儿童 (5.0~12.0 ) ×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临 床 意 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 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 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 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 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 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 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 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 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个/mm3)。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
临 床 意 义
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 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 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 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 亢进、尿毒症等。

【 二 】 尿 常 规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 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 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在临床 上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尿常规 化验单可以直接、迅速的反应泌 尿系统、肾脏代谢等情况。因此, 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学会看尿常 规化验单对于及时发现泌尿系统 疾病、肾脏损伤等有着较强的参 考价值和临床意义。在阅读报告 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 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 一些干扰物等。
临床常见化验单解析
【一】血常规
【二】尿常规
简 介
【三】便常规
【四】血沉 【五】乙肝五项 【六】凝血四项 【七】血流变学 【八】大生化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 一 】 血 常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

常用化验单指标解读

常用化验单指标解读

常用化验单指标解读
常用化验单指标解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血常规指标解读:
- 红细胞计数(RBC):用于评估贫血和血液循环状态。

- 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感染和炎症反应。

- 血红蛋白(Hb):用于评估贫血和氧运输能力。

-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血液凝结能力。

2. 血生化指标解读:
-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

- 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

- 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用于评估血脂代谢和心血管健康。

3.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血液凝结能力。

- 纤维蛋白原(FIB):用于评估血液凝结能力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4. 其他常用指标解读:
- 血糖(FPG、OGTT、HbA1c等):用于评估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情况。

- 甲状腺功能指标(TSH、T3、T4等):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和相关疾病。

- 血清铁蛋白(SF):用于评估铁代谢和铁缺乏症。

需要注意的是,化验单的指标解读应该综合临床病史、体检结果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指标来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因此,如果对化验单的指标解读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建议。

常见化验单结果解读

常见化验单结果解读

常见化验单结果解读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 存在于人体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组织器官中,尤其以肝脏含量最为丰富。

增高: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于各种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0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 广泛存在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多种器官和组织中。

增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03碱性磷酸酶(ALP)ALP 主要存在于肝脏、骨骼、肠道、妊娠晚期胎盘、肾脏等器官,其显著升高可发生于许多与肝外或肝内阻塞相关的疾病。

增高:肝胆疾病时,ALP 释放入血增多,常见于癌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肝硬化胆管结石、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折愈合、骨软化症、骨转移癌等疾病时骨转换水平较高,导致骨来源的 ALP 升高;血清 ALP 水平升高也可见于高脂肪饮食导致的肠道 ALP 大量释放。

04L-γ-谷氨酰转肽酶(L-γ-GGT)L-γ-GGT 在肾脏内最多,其次为胰腺和肝。

正常人血清中的γ-GGT 主要来自肝脏,可用于对占位性肝病、肝实质损伤的诊断。

增高:原发或继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胰头癌、肝外胆道癌等。

05乳酸脱氢酶(LDH)LDH 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和肺等组织中。

增高: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巨幼贫、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等。

06肌酸激酶(CK)CK 分布以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肌。

增高: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急性发病时 4 ~ 6 小时开始升高 2 ~ 4 小时开始上升,18 ~ 36 小时可达高峰,2 ~ 4 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 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监测 CK 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另外,各种肌肉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和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等都可以使 CK 增高。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化验单分析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化验单分析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化验单分析常规血液检验1、血常规1.1 血红蛋白(Hb)- 参考值: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 -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贫血、失血、肾脏疾病等1.2 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性(4.3-5.8×10^12/L),女性(3.5-5.2×10^12/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贫血、骨髓疾病等1.3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10×10^9/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炎症、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1.4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血液凝固障碍、骨髓疾病等生化指标检验2、肝功能检验2.1 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男性(10-40 U/L),女性(7-35 U/L) -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脏损伤、肝炎等2.2 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男性(15-40 U/L),女性(10-35 U/L) -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脏损伤、肝炎等2.3 白蛋白(ALB)- 参考值.35-55 g/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2.4 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3-22 μ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胆道梗阻等3、肾功能检验3.1 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2.5-6.4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脱水等3.2 肌酐(CREA)- 参考值:男性(62-106 μmol/L),女性(44-80 μ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肌肉损伤等3.3 尿酸(UA)- 参考值:男性(202-416 μmol/L),女性(143-339 μ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痛风、肾功能异常等血脂检验4、血脂检验4.1 总胆固醇(CHOL)- 参考值:<5.2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4.2 甘油三酯(TG)- 参考值:<1.70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肥胖等4.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3.12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4.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男性(0.9-1.6 mmol/L),女性(1:0-1.9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附件:本文档所附的附件包括了各项检验项目的示例报告单,以供参考和理解。

常见化验单

常见化验单

血常规检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参考值:红细胞成年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5×1012/L新生儿 6.0~7.0×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 相对性增多:因血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甲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 绝对性增多:(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代偿性增加生理性如: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如: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

红细胞非代偿性增加如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2)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10%~20%。

部分老人、妊娠中晚期可见减少。

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

二、白细胞的检测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分类: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淋巴、单核细胞。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和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影响。

(一)中性粒细胞1. 增多:常伴白细胞总数的增多。

生理性增多: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增高。

妊娠后期或分娩时。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见。

(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升高,反而降低)。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的破坏,如较大手术、急性大出血。

白血病等。

2.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3.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

(二)嗜酸性粒细胞1.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等。

2. 减少:常见于伤害、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等。

(三)嗜碱性粒细胞1. 增多:常见于白血病等。

临床常见化验单

临床常见化验单

AST AMI 时可升高,其变化仅晚于CK和CK-MB,但早于LD及LD1。
LD及LD同工酶
AMI等心肌病变、肝脏及骨骼肌病变的指标。AMI时LD及LD1升高,持续时间长,晚于 CK、AST;肝脏病变时LD及LD5升高。
胰腺疾病有关酶
AMS
血、尿AMS升高反映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和 胰腺导管阻塞。血 AMS变化早于尿,但尿AMS升高持续时间长。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AA:是由于多 种原因所致骨髓 造血干细胞减少 和(或)功能异 常,导致红细胞、 粒细胞和血小板 生成减少的一组 综合征。
白血病是
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 肿瘤。其特点为造血 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 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 碍,并浸润其他器官 和组织,而正常造血 功能则受抑制。临床 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 血、出血、感染和浸 润症状。
急性胰腺炎时LPS明显升高,但晚于AMS,而持续时间比AMS长,可用于急性胰腺炎晚 LPS 期
诊断。与AMS同时测定可提高诊断敏感度。
其他酶
肝酶谱
心肌酶谱
CKMB一度被认为是AMI诊断的金标准 肌钙蛋白目前来说是AMI诊断的最好的指标
谢谢大家!
ALP与GGT 胆汁淤滞,在胆汁排泄受阻的肝胆疾病时升高。骨疾病时升高。
MAO 肝脏纤维化,肝纤维化病变及肝硬化时可升高。
ChE 肝实质细胞功能,肝实质损害致肝功能不全时,ChE减低。
心肌损伤有关酶
CK与CK-MB
AMI、心肌炎和肌病、骨骼肌损伤指标。AMI时出现变化及达峰 值时间早,但持续时间 短;CK-MB敏感性高于CK。
正常糖耐量 糖尿病糖耐量 糖尿病糖耐量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动态试验有利于糖尿病类型鉴别

医院检验报告单模板(血液检查)

医院检验报告单模板(血液检查)

医院检验报告单模板(血液检查)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查日期:血液检查结果血红蛋白(Hb):{数值} g/dL红细胞计数(RBC):{数值} ×10^12/L血小板计数(PLT):{数值} ×10^9/L白细胞计数(WBC):{数值}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数值}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数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数值}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数值}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数值} %结论及建议根据血液检查结果,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都处于正常范围。

然而,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范围,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增高。

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原因,并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

请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医生。

参考范例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模板(血液检查)患者信息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0岁住院号:检查日期:2021年1月1日血液检查结果血红蛋白(Hb):13.5 g/dL红细胞计数(RBC):4.5 ×10^12/L血小板计数(PLT):200 ×10^9/L白细胞计数(WBC):8.5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___):60%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30%单核细胞绝对值(___):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5%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0.5%结论及建议根据血液检查结果,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都处于正常范围。

然而,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范围,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增高。

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原因,并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

请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医生。

化验单

化验单

(1)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RBC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测定英文缩写:Hb或HGB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血管畸形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②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化学性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降低:常见于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病毒感染等)、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脾功能亢进、恶病质、放疗或化疗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英文缩写:DC 检测各类白细胞所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例。

白细胞分为5类:①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N%????增多和减少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②嗜酸性粒细胞英文缩写: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神经性鼻炎及由曲霉菌芽胞引起的肺炎等)、寄生虫病(急性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等)、某些皮肤病、某些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淋巴系统恶性疾病等)。

减少:常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也可见于大手术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

③嗜碱性粒细胞英文缩写:B%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

常见化验单

常见化验单

常见化验单《血清检验报告单》总胆红素: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

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17.1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其中直接胆红素占血清总胆红素的比值应小于35%。

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

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

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疸、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

一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示着肝脏的病变。

间接胆红素参考值:3.4-12.2 μmol/L。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

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总蛋白:总蛋白是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新生儿总蛋白为46~70g/L,婴儿7个月~1岁总蛋白为51~73g/L,3岁以上总蛋白为60~76g/L。

常见化验单

常见化验单

常见化验单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 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化验单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 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

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2.尿常规蛋白(PRO)正常为阴性尿糖(GLU)正常阴性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尿酸盐结晶(NIT)酮体(KET)正常阴性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胆红质(BIL)正常阴性尿潜血(ERY)正常阴性比重(SG)正常1.018临床意义: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个/高倍(正常值为阴性:neg)、PRO "+"(正常值为阴性:neg)。

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 "+~+++"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

因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3. 血气和电解质(血生化)正常参考值酸碱度(PH)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mmHg氧分压(PaO2)75-100mmHg碳酸氢根离子(HCO3-)21.3-27.3mmol/L钠离子(Na+)136-146mmol/L钾离子(K+) 3.5-5.5mmol/L氯离子(Cl-)96-106mmol/L临床意义:电解质紊乱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情况。

血PH (代表酸碱度)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增高,是碱中毒的标志。

碱中毒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困难,血中CO2(二氧化碳)蓄积导致PaCO2(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和PaO2(氧分压)下降。

胃液中含有丰富的K+(钾)、Cl-(氯)离子,频繁的呕吐造成K+和CL-的大量丢失,从而使血清K+、Cl-降低。

碱中毒是代谢原因引起的,并非呼吸原因所致。

同时伴有血清K+和CL-降低,故可诊断为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立即行补液治疗,补充丢失的K+和CL-,并纠正碱中毒,避免病情进一步变化,造成严重后果4.肝功能项目单位正常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IU/L (1~38)谷草转氨酶(AST)IU/L (8~40)碱性磷酸酶(ALP)IU/L (100~275)r-转肽酶(GGT)IU/L (9~40)总胆红素(TBIL)umol/L (4~20)直接胆红素(DBIL)umol/L (0~7)临床意义: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r-转肽酶)、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反映肝功能异常(损害),TBIL(总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由胆道梗阻所致。

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或胰头肿瘤压迫、侵犯胆总管所致。

5.乙肝2对半检验正常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e抗原(HBeAg)阴性抗-HBe 阴性核心抗体(抗-HBc)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应称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由于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通常不检测,因此只检测二种抗原及三种抗体,二种抗原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及(抗-HBe)。

查到HbsAg、HbeAg及抗-HBc即“大三阳”,而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即“小三阳”。

表面抗体即抗-HBs,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当发现仅抗-HBs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

抗-HBs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次发现仅表面抗体阳性,而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最后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另外,一种较少见的暴发性肝炎发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很强烈,此时可以产生高滴度的表面抗体,但这种免疫亢进可能损伤机体,带来不良后果,发生大块肝叶坏死导致肝衰竭。

对HBsAg携带者升学、就业、结婚等有什么限制?由于人们对HBsAg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HBsAg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

HBsAg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

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而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

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

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大三阳”的转归当“大三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被激活时,免疫系统能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物质和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出现清除病毒的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

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转氨酶升高,有时还会有胆红素的升高(即黄疸)。

但这种清除常常是不彻底的,对于非复制状态的病毒常常不能杀死而呈潜伏状态。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又重新开始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并导致新一轮的免疫攻击。

如此反复清除、破坏,再清除、再破坏的过程,就是慢性肝炎发展的过程。

随着血液中病毒的清除,血清中抗-HBe出现,HBeAg 消失,也就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

由此可见,能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感染变异病毒者除外)来说象征着体内病毒复制的下降,病毒数量的减少,有时血液中甚至检测不到病毒。

虽然“大三阳”或“小三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但病毒减少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会减少,免疫反应和肝损伤也会减轻,因此我们在治疗中总希望能将“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使病毒的复制下降到最低水平,这样对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大三阳”是否病情很重?乙肝三系阳性与肝损害是两回事。

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但不等于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就重。

肝脏有否损害及其程度简单地判断可以看肝功能的化验结果,更准确的判断应该做肝穿刺。

“小三阳”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之间的关系“小三阳”者中,平时无肝炎症状,肝功也一直正常的人,也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2.15亿人,我国约有1.2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

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

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HBsAg和HBeAg能否转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阴转可能性很大;但慢性肝炎和携带者的HBSAg转阴是很少了,年转阴率仅为1-2%。

现有的药物也没有能使它消失的。

至于HBeAg,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50%以上的人将会阴转,并产生抗一HBe。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法昔洛韦等都有可有使e抗原转阴。

HBeAg转为抗-HBe是潜伏感染的证据,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

乙型肝炎只有当出现表面抗体(抗一HBS)阳性时,才可被认为病毒基本消灭或完全消灭。

HBsAg和HBV妇女生育时有何危险?危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最大的危险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但对于HB砒携带者和慢性HBV携带者传染给新生儿的机会不一样。

有文献报道,HBs地及HB毗双阳性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HBV的可能性为70%~叨叽,而HBs纯单阳性的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的可能性只有30%。

凡围产期感染者6%-95%将发展成为慢性HBV携带者;幼儿期感染的则有30呢将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成人感染后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比例仅占5%~10%。

这充分说明,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最危险的。

2.如果患者真正是一个慢性HBsAg或HBV携带者,也就是说,她不是隐匿进展的慢性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则妊娠经过会和健康妇女无大区别,如果是肝功能代偿良好的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其妊娠后有可能发生肝功能的损害,ALT升高,甚至出现黄疸,在生育时发生危险,例如发生产后大出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