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维修专业学生三、课时:88四、学分:8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电工,电子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训)本专业维修电工、电子维修专业化学生共同的基本职业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后续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为提高学生各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熟悉基本电路图的识读方法,能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
2.掌握常用电工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3.能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的焊接及简单电子电路故障的排除。
4. 能根据电路图对电路进行故障分析。
5.掌握交,直流电的基本知识。
6.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际动手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家电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以“电子维修”所涉及到的电工、电子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典型电子电路为目标设定课程标准。
内容以面向全体,适度提高为基本原则。
七、内容纲要八、教学方法与建议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实物、图片资料、动画、计算机仿真,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准确的物理概念,化解教学难点。
2.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到三相交流电路时,结合本校变电所和各教学楼的用电情况,讲授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3. 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使用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为此参照原电工学、电子学两门课的内容编写的,突出了高职技术教育特点,主要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及应用、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描述。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4)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电工电子器件及线路的理解过程。
(5)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6)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六、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本课程由基本电路、常用半导体元件、低压控制电器三大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模块组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40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8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部分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知识和应用;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用电子元件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城轨交通供电》、《城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又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主线,坚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场参观、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掌握有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措施。
3、掌握半导体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整流、滤波、稳压、调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3. 学会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1.2 功率、能量的概念及计算2. 电路的基本组成2.1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要素2.2 电路的基本元件2.3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3. 电路定律3.1 欧姆定律3.2 基尔霍夫定律3.3 电路功率计算4. 电路分析方法4.1 串并联电路分析方法4.2 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4.3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教学资源:1.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2. 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3. 实验设备及器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演示:2.1 利用课件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演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2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定律。
2.3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电路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
3. 课堂互动:3.1 提问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2 让学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电子电工实践课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电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电子电工实践课教学计划。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电子电工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电子电工技术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 电子电工基本知识:电路基础知识、电子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电子电路设计等。
2. 电子电工实践操作: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电子制作等。
3. 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
4. 电子设计制作:设计简单电子电路、制作电子小产品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及考核方式。
2. 第二周至第四周:讲解电子电工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基础知识、电子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
3. 第五周至第八周:进行电子电工实践操作,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等。
4. 第九周至第十一周:学习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包括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
5. 第十二周至第十四周:进行电子设计制作,包括设计简单电子电路、制作电子小产品等。
6. 第十五周:进行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电工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子电工实践操作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考核:考核学生电子电工实践操作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5 电路的基本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3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2.4 电路的简化方法2.5 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相位和频率3.3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抗和容抗3.4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5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第四章:电子元器件4.1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及应用4.2 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和三极管4.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4.4 场效应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4.5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5.2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特点5.3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5.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5.5 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六章:电源和稳压电路6.1 电源的分类及工作原理6.2 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6.3 电源滤波电路的作用与设计6.4 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与实现6.5 电源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七章:电动机及其控制7.1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7.2 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7.3 电动机的保护与维修7.4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7.5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八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8.1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原理与结构8.2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常用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8.4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8.5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第九章:数字电路基础9.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9.2 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9.3 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9.4 数字电路的仿真与实验9.5 数字电路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数字电路应用实例10.1 数字电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0.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10.3 数字电路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10.4 数字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0.5 数字电路应用实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一章:传感器与信号处理11.1 传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11.2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11.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1.4 信号调理电路的应用实例11.5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二章:电气控制与PLC编程12.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12.2 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2.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与编程实践12.5 电气控制与PLC编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三章:变频器与调速控制13.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13.2 变频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3.3 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技术13.4 变频器在工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3.5 变频器与调速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14.1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14.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14.3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4.4 电力电子设备的故障与保护14.5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五章:电工电子项目的实践与创新15.1 电工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流程15.2 项目实践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5.3 创新性项目的选题与设计思路15.5 项目实践与创新的经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重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连接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电机电器等方面的知识,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测量、分析和设计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电器基础等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工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和方法进行电路分析、设计和测量。
2. 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能够运用基本电子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3. 电机电器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电机的类型、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机的选择、安装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方面。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和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推荐使用适合本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同时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拓展知识面。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及电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而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电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典型电路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了解电工电子电路中常用物理量和基本定律,能查询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2.了解简单电工电路和典型电子线路分析和计算方法,能说出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的操作规范,能按工艺规范安装照明电路及典型电子产品。
4.了解常见电路的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方法,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
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备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的内容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概述、电路基本理论、电子元器件和工具的使用、电路的制作和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或职业学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也可作为电子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3. 学会使用电子元器件和工具进行电路的制作和测量;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概述a. 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c. 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职业和就业前景2. 电路基本理论a.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b. 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和参数c.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3. 电子元器件和工具的使用a.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b. 电子元器件的标识和规格c. 常用的电子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焊接工具等4. 电路的制作和测量实验a. 基础电路的制作和测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b. 基础电路的测量方法和技巧c.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替换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操作训练:设计一系列电路制作和测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 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2.课程代码:3.学时:72时4.学分:4.5学分5.适用专业:6.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非电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必修内容。
通过本领域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与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联系和应用;电气设备在相关专业及在相关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具备识读工业生产中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的能力,具备测试电器元件和排除线路故障的能力,为相关专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融基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而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2010年对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把各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彻底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以适应各专业的现实需要。
根据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出发,在教材内容选取上以“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理论讲授贯穿其应用型,实践中有理论、有方法,以基本技能和应用为主,易学易懂易上手,且具有工程应用型。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为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与途径,构建更合理的教学体系,较好地处理了相关课程的关系。
这些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职业技能项目等,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开始强调为专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性人才,减少了理论推导内容。
在实践教学方面,改进实训设备和技术,改编实训教材,更新实验内容,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程开发基本路径:基础知识——知识链接——知识拓展。
在学完本课后,应能达到下列职业能力目标:1.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等;2.能熟练查阅常用手册、国家及行业标准等;3.学会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识读电子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4.能够正确进行接线与调试,并能够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能熟练使用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独立完成各项安装与调试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同时介绍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数字电路等基本知识。
为学习机电、数控后续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掌握磁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5、掌握变压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6、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7、掌握万用表对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简易测试,解决基本放大电路中的连接问题8、能分析电路,能从较复杂的电路中把各个数字单元简化出来加以分析,读懂电路图9、会分析整流电路的原理,会计算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10、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常用电参数;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单元直流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1.1、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电路模型。
(1学时)1.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学时)1.3、电阻的串并联,分压与分流,Y型与△型联接电阻网络的等效互换。
(0.5学时)1.4、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及其相互转换。
(0.5学时)1.5、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
(1学时)1.6、常用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应用电路计算举例。
(1学时)1.7、电感、电容与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
(1学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
了解电路基本定理。
了解过渡过程的意义及三要素分析法。
第二单元单相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内容:2.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学时)2.2、复数、相量的概念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1学时)2.3、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路模型,阻抗的计算。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体教学方案
教学方法建议:
宏观——四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
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主要教学资源:
1.实验用各种电路模板及仪器Leabharlann 表40套。2.多媒体教室2个。
教师能力要求:
1.具有独立完成电工电子课程理论教学能力。
学习目标
1)电路的基础知识,包括: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路瞬态过程等电路特性及原理分析;
2)磁路及变压器的相关基本知识;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使用的基本知识;电气原理图的初步认识;直流电动机的初步认识;
4)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各种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振荡电路,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等相关知识;
5)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开关电源;
6)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让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有一初步认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难易程度、学习方法和技巧有一定了解。(资讯)
在完成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和仪器仪表对所学相关知识进行验证、分析、理解;并完成相关电路的设计,利用实验实训设备和仪器仪表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实施)
课程成绩:(每一单元考核成绩单元学时数)/课程总学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体教学方案
审定时间: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建议学时:120(用于集中实践教学不少于70学时)
本课程与前、后续和并行课程紧密关联方面的简单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前,学生应该具有高中《物理》电磁学、《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学习后续课程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导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如何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4学时)一、学习要求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概念。
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点。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并能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工作状态,理解额定电功率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计算。
二、课程内容1.1 电路与电路模型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3 电压源与电流源1.4 电路的基本定律1.5 电路的状态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一、学习要求1、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2、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能够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二、课程内容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2.2电源模型的连接及等效变换2.3 支路电流法2.4 叠加定理2.5 戴维南定理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8学时)一、学习要求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角频率、相位的概念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复阻抗和相量图。
掌握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及电阻、电感、电容的向量模型。
3、掌握向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熟练计算交流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5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技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能力本位,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在体系上,注意把握模块课程的特点,在方法上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在手段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和电气专业学员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员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员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员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1103042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前续所学课程:《高中数学》、《高中物理》,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使用常规电器件与设备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机电一体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备维护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等,熟悉基础的电工理论和具备扎实的电工实践技能是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功能: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培养目标,本课标将教学内容系统性地划分成10个任务和实践环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直流后交流,先稳态后动态。
使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掌握电工电子学基本理论,学会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使高职的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该课程的目标。
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分为两大类:第一部分为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电路等;第二部分为电子技术基础,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放大器件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电工电子课程实施方案
电工电子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如何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工电子课程实施方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针对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一套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电工电子知识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和维护;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电工电子领域具有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
1. 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包括电路分析、电子元器件、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2. 电工电子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工电子原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电工电子设计,通过设计项目,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4. 电工电子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2. 项目驱动教学,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 团队合作教学,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2. 项目评价,对学生设计的项目进行评价,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3. 学科竞赛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成绩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程资源。
1. 教学设备,包括实验室设备、电子元器件等;2. 教学人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3. 教材教辅,选用优质的电工电子教材,并提供相关的教辅资料。
七、实施保障。
1. 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2.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 学校支持,学校领导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实施给予充分支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
制订时间:2014年2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1.课程概况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在传授电工电子技术方面基本知识的同时,,更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过程,同时使学生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的职业素养。
2. 课程目标
知识:
1、认识常用的电工和电子元件和电路符号、电路图等。
2、知道电路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并会用来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知道电路的基本电学量,并会运用电路的基本定理和定律计算电路的基本电学量。
技能:
1、能识别、测试电子元器件
2、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与仪器
3、能进行简单仪表的装接
4、能进行简单电路的装接
5、能装接调试模拟电路
6、能装接调试数字电路
态度:
1、树立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
2、具备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课程内容及要求
4. 课程教学设计
5.教学建议
5.1教学资源
实验条件:电工电子实验台、电工电子常用仪表(2人1台,共25台)、教材选用
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或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主线设计教材的组织结构,教材内容的顺序和层次应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编排。
2.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或选用,应以活动设计或典型案例为纲,辅之以必要、够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通用性,活动设计应体现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3.由于本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所以教材内容也应融合“计算机应用”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
4.教材内容在满足现有生产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拓展,主要是能体现本行业和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使教材更符合现代生产企业的发展需要。
5.教材应以学生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为本,文字通俗,表达清晰,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力求易学、易懂、易操作,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6.选用教材参考:
(1)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杜德昌主编
(2)复旦大学出版社《电子工艺技术》俞雅珍主编。
5.2师资配备
任课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任课教师具备相关行业的技能证书。
任课教师具备基本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
5.3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以实际电工电子电路为基础开展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本课程的15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项目教学方法,把课堂搬到实训现场开展情景教学,学生随着教师倡导的学习氛围不断参与并深入到课程教学中,有提问有解答,有观察有思考,突现教与学的互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步深化理论知识的应用,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职业能力资格考核科目,加强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手段上,运用挂图、影映资料、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及仿真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熟悉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操作规范和技术要领。
(5)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开阔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视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将这些闪光点结合于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职业选择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使这一宗旨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5.4.媒体应用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路教学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及各类电子论坛和专业网站信息资源,设计教学内容,以新型、透彻、直白、动感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同时,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切磋,扩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这既利用了新技术新方法,又符合了现代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由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6.教学评价
(1)由于本课程教学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教学中要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同时开展互动式教学。
教学效果应体现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应从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际效果、学生反馈及取证等方面综合评定,对学生应从参与程度、态度、能力、过程进行考核评定,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学习过程。
(2)教师应多层次多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综合评定,主要有: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资料查阅收集、实验、考试考查等,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力求完整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
(3)应十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努力的、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赞赏和更高的评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