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县寄宿制小学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干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月11日

调查人: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报告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的逐年锐减,农民进城就业的不断增多,农村学生家长现念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把教育看作孩子成长成人的根本途径,希望取得优质的教育服务,直接导致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校空人少、点多线长。因而绝大多数村完小不得不实行包班制,教师任务繁重,疲于应付,而音、体、美、英语等课,非专业教师根本应付不了。特别是不少乡镇英语教师奇缺,不得不巡回走教,有的教师包四个村完小,每星期走教一次,教师辛苦,质量也可想而知。这样,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紧缺,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也不安心,一些家长不得不在乡镇或县城租屋带小孩读书,致使村完小学生只流无源,形成恶性循环。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面对生源减少带来的办学难题,集中办学成为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余干县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为解决学校撤并后,学生面临的上学路途远、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在乡镇中心小学设立了寄宿部,从而改变了过去按人口状况和行政区划状况设点办学、乡乡办初中、村村有小学、实现就近入学的格局,使学校服务的覆盖半径大大提高,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

为了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我县的落实情况,切实为把我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办成新农村建设的窗口出谋献策,我们先后到琅琚小学、合市小学、浒湾小学下陈分校等三所寄宿制学校进行调研。每到一处我们都采用了“问情况、查资料、现场看、开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中了解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真实情况与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学规划,形成共识

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许多人想不通,特别是撤除学校的所在地的部分干群,本位思想较浓,对布局调整的深远意义缺乏充分的认识,也为发展寄宿制学校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实际工作中,琅琚、合市、浒湾这三个镇始终坚持“布局调整与方便入学相结合、与提高办学积极性相结合、与创建合格学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寄宿制相结合”的原则。他们深入各村各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广泛宣传。一般是原村完小维持一至三年级的开班,四年级以上到寄宿制学校就读。合市镇中心小学比较中心,教学质量较高,办寄宿制学校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琅琚镇面积大,为方便群众,在枫山和琅琚两所小学都办了寄宿制。浒湾镇是全县的大镇,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在中心小学办寄宿制当然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地皮难得,经费奇缺。于是决定在下陈办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中心小学的分校。考虑的是下陈离中心小学很近,当地群众办学积极性很高,无偿提供地皮,而且当

时的省委书记孟建柱在视察时拨了30万给下陈小学建教学楼。但这时丁家、山下两个村的群众有意见了,他们认为本村学校的校舍很好,为什么要到下陈去读。这时中心小学校长就经常到这两个村做工作,并组织村民代表到下陈小学参观,打通了他们的思想。

二、克服困难,完善设施

开办寄宿制,不但学生增多,而且学生住校,吃喝拉撒等配套设施的筹建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这三所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大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设、购置,校舍较差,办学条件简陋,缺教室,缺课桌,无学生宿舍,无学生食堂,困难可想而知。好在从中央到地方给予大力支持,据琅琚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共下拨169.1万(中央68.2万、省23.8万、市17.85万、县59.3万)用于该镇4所学校的新建、维修和改造。主要用于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在当地政府、教育局和学校的精心策划,以及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这三所学校都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添置了课桌椅,实现了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的宿舍,寄宿生住的是双层钢架床,每人一个床位,床前一张课桌。琅琚小学兴建的学生公寓及附属设施就化了90多万元,食堂可容120人同时就餐,校园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浒湾下陈学校兴建了30多万的综合办公楼,10多万的冲水厕所,4万多元的围墙和6万多元的公路,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景观。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增强中心校的吸引力,逐步将生源吸引到乡镇。促进了乡镇农村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强化管理,提高成效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软件建设,是促使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三所学校的主要做法有: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每个学校都成立了寄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到人,校长为寄宿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直接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及生活教师为具体责任人。重点加强对安全、饮食卫生、宿舍管理的督查力度,认真构建由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生活教师及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从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寄宿生实施全方位管理监控,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制度是管理规范到位的重要保证,完善制度建设是强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后勤管理的前提。这三所学校都围绕本校的实际,重点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本校的完整详细的职责和制度。如《寄宿生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制度》、《寄宿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食堂制度》等等,做到制度上墙,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系列制度和岗位职责。

3、强化督查,严明纪律

学校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依据制度分工,责任到人,并纳入责任人的工作目标考核和日常工作督查内容。同时,对寄宿生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从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入手,培养他们晨读和晚自习的习惯和生活自理的能力。设流动红旗,每半个月评一次文明寝室。琅琚小学化500元的月薪聘请了一名原来开过诊所的做校医,下陈小学与就近的医师签订了合约,学校随叫随到,与客运车主签订了责任状,定时安全接送学生。

由于配套设施齐备,管理措施严格,这三所寄宿制学校的创办给农村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一是学生受益,家长称赞。学生享受到了在村校享受不到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时学生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为外出务工的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留守学生在校食宿,让家长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从事生产和经营,增加了家庭收入;二是巩固、提高了“普九”水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平等教育是“普九”的基本原则,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了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低的薄弱学校,促进了全镇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促进了师资配置的优化。寄宿制实施以后,优质教育资源必然向寄宿制学校集中,一批不合格的代课教师被辞退,师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在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有限的教育经费集中使用。有利于走规模化办学的道路,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学校,加快办学条件的改善,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五是有利于加快乡镇建设。调整学校布局,推动了教育资源向乡镇集聚,使学校成为乡镇建设的品位标志、人文景观。

五、存在的问题

这三所学校在校园建设、资源配置和寄宿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寄宿制学校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其办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1、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这三所学校基本上修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但学校相关配套设施却还有欠缺。如琅琚小学食堂甚至可以与大学比美,但学校无围墙。下陈小学也仅有三张乒乓球桌,无法满足学生正常使用的需求。同时学校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图书等也不能满足需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2、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农村寄宿制将全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相对集中到一校,其管理难度骤然增大,师资原有力量要立即适应需求,存在较大难度。一是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难支。由于农村寄宿制学生吃住都在学校,教师从单纯的白天教学向24小时管理过渡,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管理的内容和难度,特别是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更长。同时农村教师老化现象严重,像合市教师平均47岁,大部分是转编的民师,有的认为职称到了,无进取心;有的认为阳光工资大家都有,干多干少一个样。二是远道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难。由于农村交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