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分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打工,或是出国工作导致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一所中小学的学生,共有200名学生参与,他们的家庭情况各异。
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包括家庭背景、与父母的关系、生活品质等方面,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感受。
二、调查结果:1.家庭背景:77.5%的被调查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或国外工作,只有22.5%的学生的父母常年陪伴在身边。
2.与父母的关系:61%的学生表示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他们因为缺乏交流和陪伴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3.学习表现:57%的学生在学业上存在困难,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鼓励,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4.心理健康:43.5%的学生表示有时感到心情低落和焦虑,而10%的学生表示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5.自理能力:62.5%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方面存在困难。
三、调查结果分析:1.原因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工作追求更好的经济条件。
他们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陪伴,导致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2.影响分析:家庭缺乏关爱和陪伴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学习表现下降、心理健康问题、自理能力不足等。
四、解决方案: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尽量与孩子保持沟通,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3.加强学校帮扶: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专项班级,由特定的老师负责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4.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救助工作中。
五、结论: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发布时间:2007-9-20 22:30:08 点击次数:1334次 [ 进入论坛]湖南商学院〝走进湘西苗寨关注留守儿童〞暑假三下乡活动成员陈征男调查目的:经过对湘西腊乙村〝留守儿童〞各种心思的调查与剖析,了解他们的心思安康状况,找到留守儿童心思效果的成因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思安康。
调查时间:2007年8月16日——21日调查地点: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调查对象:腊乙村留守儿童自强班大班的同窗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调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求留守在家乡,并需求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
所谓心思安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安康形状,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动摇而快乐的心情、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情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
心思安康是权衡一团体能否真正安康的重要内容。
随着少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临时外出务工,他们大多缺乏父母关爱,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心思抵触和心思效果,需求惹起全社会的关注。
2007年暑假,湖南商学院〝关注留守儿童,走进湘西苗寨〞三下乡活动在湘西花垣县停止了为期15天的调研和支教活动。
我以为儿童的心思安康是十分重要的, 于是就查找相关的的资料,设计了一份留守儿童心思安康方面的问卷, 对那里的留守儿童的各种心思停止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此问卷是针对大班的〔四年级到八年级〕,自强班大班的先生不多,共收到有效问卷17份,其中男生2份,女生15份;四年级1份,五年级3份,六年级9份,八年级4份。
本问卷共有60个小题,每个标题后都有四个等级供选择,区分依照水平上下用〝1、2、3、4〞表示〝无、偶然、经常、总是〞。
依据他们所选与心思安康有关活动的频率来剖析他们的心思安康状况。
同时局部结论是依据问卷停止个案访谈和实地调查得出来的。
以下是对此次问卷调查的详细剖析。
学习顺应性这六道题都是从学习下去反映留守儿童心思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03
调查样本和方法
Chapter
调查范围和样本选取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 性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涵盖了东、 中、西部地区。
样本选取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选 取的地区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 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和工具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施
01 02 03 04
干预措施
个体干预:针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治 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团体干预: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 流和互助,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和学校干预: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预防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提供社会支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提供心理咨询和心 理辅导等服务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
•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调 节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挫 能力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 济条件较差、与父母沟通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学校氛围、师 生关系、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等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同样不能忽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媒体报道等也会 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影响因素
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困难、亲子沟通不足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 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陪伴孩子成长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调查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我们对1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 家庭情况我们询问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构成、父母工作状况以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情况。
结果显示,92%的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工作,导致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时间非常有限。
2.2 学习压力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压力。
结果显示,81%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支持。
2.3 社交问题我们调查了留守儿童的社交情况,包括他们与同学和邻居的关系。
结果显示,61%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很难与同学建立起亲密的友谊,这可能是由于他们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所导致的。
2.4 情绪问题我们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
结果显示,68%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和沮丧,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3.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家庭情况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使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被忽视。
其次,学习压力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支持,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感到更大的压力,这可能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社交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留守儿童往往很难与同学建立起亲密的友谊,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方面的发展受阻。
最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绪问题。
长期的孤独和沮丧使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4.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首先,建立更多的社区活动和课外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友谊,提高社交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双亲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2.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1) 学习状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监督不足,导致学业进步缓慢。
2) 生活条件:缺乏家庭关爱和照料,生活缺乏温馨氛围,饮食、生活起居和个人卫生能力有限。
3) 社会交往: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的亲子互动,容易产生社交问题和孤独感。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请问您的父母是否常年在外务工?(是/否)2) 您在家中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独立生活还是由其他亲戚照看?(独立/亲戚照看)3) 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您是否感到孤独?(是/否)4) 您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是否受到父母缺席的影响?(受到影响/未受影响)5) 您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是/否)4. 心理问题与建议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建议学校和社区加强心理关爱和沟通服务。
2) 自我学习: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自觉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亲回乡务农、家政服务,陪伴家庭成员,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总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关注与关怀。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也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扶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才流动的增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期离开家乡,把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或与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的现象。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通过设计和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采用了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问卷。
我们结合了现有的心理学相关研究,在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等信息。
2.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信息。
3.教育情况:包括学校类型、学习成绩等信息。
4.积极心理因素:包括自尊心、自信心、情绪管理等信息。
5.消极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焦虑、自卑等信息。
6.社交情况:包括与同龄人关系、与家庭成员关系等信息。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县城内的100名留守儿童,年龄范围在10-16岁之间,性别分布大致均衡。
我们通过公立学校的帮助,筛选出符合我们调查要求的留守儿童。
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纸质问卷的形式,由调查员面对面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流,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收集完所有问卷后,我们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展示留守儿童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而相关性分析将探讨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讨论个人基本情况在10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2-14岁之间;家庭类型以父母双亲留守、祖父母照顾为主。
家庭环境调查结果显示,65%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婚姻状况稳定,35%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收入较低。
教育情况大部分留守儿童就读于农村公立学校,学习成绩整体偏低。
积极心理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能够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走访调查活动报告一、调查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江西约有一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本次的调查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镇;镇雄经济比较落后,以农村人口为主,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与老人留在家中;又由于村民观念落后、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原因,当地的教育水平也较落后;大多数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就和家长一起外出打工,导致升学率较低;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很多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体制改革进行地不大乐观;我们此行调查的对象,年龄在7~18岁,这些孩子正处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发育阶段,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具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闭、意志薄弱、人格扭曲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并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重大影响;三、调查问卷内容问卷共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后面数字为题号:人际关系1,6,14,23,305心态2,4,7,19,22,28,297自我意识15,18,25,37,385控制力3,5,24,26,27,31,327身体状况16,17,20,21,34,35,367家庭关系8,9,10,11,12,13,337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注:调查问卷附于后四、研究方法与调查样本选择一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了调研、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调查:家庭部分和学校部分;家庭部分是8、9号两天赴往扬子洲镇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学校部分是在红星小学和滕洲小学抽取留守儿童进行采访和问卷调研;2、规范分析方法:本文运用了数学分析中规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3、以个别访谈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4、社会调查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祖辈或其它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的教育教养方式等调查,进一步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二样本选取与抽样本调研选取扬子洲镇调查对象;学校内的177名同学均为随机抽取;五、调研结果及分析一、问卷数据处理及问题初步分析:1、客观题部分:问卷统计数据结果经spss16.0软件处理注:p<.05.由表1可知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显着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其他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得分没有显着差异;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致使他们较为自我,这也是缺乏安全感、自卑和自私的表现;他们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要好的朋友比较少,遇到困难不愿意向同学寻求帮助,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自闭、抑郁、孤僻等心理疾病;注:p<.05,p<.01,p<.001,下同;将所有同学进行比较,小学生在心态、自我意识、身体状况、和总分上的得分都显着高于中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控制力和家庭关系上没有显着差异;而仅对留守儿童进行分析时,小学生只在自我意识方面得分显着高于中学生,其它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将此结果与表3结果相比较,说明留守儿童中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相似,而非留守儿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远好于中学生;对留守儿童中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较,没有发现任何显着差异,说明男生和女生在各方面发展状况相似;另外将父母外出打工的年数分为三组,第一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1-5年,第二组父母外出打工6-10年,第三组父母外出打工11年以上,对三比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如表5没有任何显着差异,说明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并不是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2、主观题总结归纳:留守儿童中98%的希望父母来参加,2%不希望父母来;如果不他们来不了,50%的同学感到自卑,45%的同学感到伤心,3%的同学理解父母,个别同学感到失落、孤独、失望等;非留守儿童中95%的希望父母能来参加,只有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有2%的同学不希望父母来;如果父母不能来,80%的同学写到“我会很伤心”,10%的同学选择理解父母,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写到失望、难过、生气、自卑、矛盾、庆幸等;通过对比能明显看出留守儿童的自卑感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有关父母问题的回答上,留守儿童显得比非留守儿童要敏感;另外在一名8岁非留守儿童的问卷上,出现了“我认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很可怜、很可悲”这样的回答,说明了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意识到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某种界限;六、深层分析1、环境变化由于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其生活环境或社会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留守儿童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这一要求对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留守儿童而言,是较难达到的要求;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越界越界是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而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足够的自主性,一些留守儿童往往难于顺利的适应这种越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留守儿童对于环境的适应往往依据自我的感受来实行,如:“一直生活在过分保护性养育态度下的儿童,在家中的几乎一切行为要求均易得到满足,其生活因此会充满自信乃至仿佛成为万能的强者”,当他们一旦从原来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转化为与祖父母辈共同生活或者是单亲式家庭之后,他们同时就失去了父母的宠爱呵护,“在与监护人寄居家庭的成年人,或寄养父母及其他代养家庭的成员等所新建起来的交往互动关系中,很容易就会受挫甚至失去自信,发生强烈的不安全感,随之就可能出现孤僻、寡言、郁闷等内向性行为或逃避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持续地形成边界互闭越界极为痛苦而极力抵制越界的状态,就可能逐渐成为行为障碍;如果不能有效疏导,留守儿童的不安全感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高,而非社会性问题行为由此得以强化,乃至会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形成恶性循环;”2、监护与代养的角色冲突由于留守儿童的代养家庭或者监护人与其之间的特殊的角色关系,也使得留守儿童自身面临着较为尴尬的角色关系;监护人面临着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问题,即出于同情时时呵护,百般溺爱,又觉得要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处处严格,角色十分尴尬;而留守儿童一方面要循规蹈矩,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另一方面又时时被骄纵,任性自私,面对学习成绩压力时,又难以排遣心中的苦闷;当面对着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屈辱时,他们的心里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紧张;对自己要求非常之高,期望用自身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付出的劳动,但是又无法实现自身的目标,又担心被人识破自己虚弱与不足,从而造成了对事物极其敏感、易怒、易采取非常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倾向;当加注于自身的目标难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时,对于无法依赖自身摆脱这种困境的未成年孩子而言,生活已经没有了固定的外在意义的来源,没有准确的生活模式可以参考,自我就极为容易陷入道德焦虑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亲情的抚慰,从而使得留守儿童普遍的缺乏了安全感和情感的依偎;儿童对于父母的依恋,构成了人际关系中难以替代的亲子关系,这种依恋关系构成了儿童时期主要的心理支撑力量,从而使得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其心中始终充满安全感;而这些安全感的获得,是较难有由他人来提供的;3、现实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缺失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监护功能的缺失,需要更有成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弥补这种功能性的缺失问题;然而就从数据上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的单一,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的同辈群体;留守儿童的认为同学是自己朋友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中对与同辈群体交往的密度和认同度均较非留守儿童的比例高,和同辈群体交流心得体会,寻找情感支持,相互娱乐方面的数据则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与父母、老师进行这些方面的交流则低于非留守儿童;这样的情况是一把双刃剑,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成长;一方面,留守儿童有了较为亲密的倾诉对象,同辈群体不仅仅玩耍的对象,更是能够满足情感和生活需求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自身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可能解决自身同样面临的问题,碰到疑难问题时,没有经验与能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相反会相互感染情绪,加重问题的影响;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自身生理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困惑,感情的初发萌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指导与引导,需要有一个较为亲近的亲人充当他的朋友、导师、亲人等角色,无疑家人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就现实的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却无法提供这样一个人物,要么因为工作任务太重无法顾及,要么家里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问题;家庭功能的缺失,导致了应该由父母解决的问题因为角色的缺失与沟通渠道不畅而被加重了;而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系内,留守儿童问题也被分割了,每一部门均负责自己范围内的事情,各单位、各部门的相关组织“谁都管,谁都不管”,从而使得问题就呈现出部门化、条块化的特征;留守儿童问题被分割后,没有一个行政部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附:“爱的翅膀”关于身心健康的调查问卷同学们:你们好下列问卷是为了解并增进你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对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并且所有的回答都将被保密,请放心作答;感谢你们的合作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所在地:市县镇1在家里谁主要负责照顾你的日常生活可多选a爸爸妈妈b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c姑叔姨舅d邻居e老师f其他2你父母是否在外打工a是 b不是如果不是,请直接做第3题;如果是,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打工的地方是:a省外a北京b上海c湖南d深圳e广州f其他___b省内a个旧b昆明c昭通d丽江e大理f其他___2父母在你几岁时开始外出打工3父母不在身边,你的感受是:a对父母理解并赞同b稍有怨言c无所谓d埋怨e很不赞同3想父母了你通常会怎么办a打电话给父母b和好朋友聊天倾诉c闷闷不乐甚至哭泣d做其他的事情来缓解比如运动、读书等 e其他4父母不在身边遇到困难怎么办a求助老师b找亲戚朋友帮忙解决c通过努力自己解决d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 e其他5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a不理他,怀恨在心 b主动与他和好,承认自己的过失c请同学老师出面调解d忍气吞声e其他二、下列描述如果你觉得符合自己的情况,请在“是”选项相应的方框内打“√”,如果你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情况,请在“否”选项相应的方框内打“√”;是否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2、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3、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4、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5、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6、我有一个以上的要好的朋友□□7、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超过他人□□8、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想家□□9、父母不了解我的学习状况□□10、父母不知道我想要什么□□11、我很烦我的母亲□□12、我常与父母因不同的意见而争执□□13、我很烦我的父亲□□14、爸妈打骂我时,我十分恨他们□□15、我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16、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17、我经常生病□□18、我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19、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20、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2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22、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23、学习上的困难会找同学帮忙□□24、上课时,经常不知道老师说什么□□25、学习无目标,不知道将来去干什么□□26、我经常管不住自己□□27、我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28、我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得到□□29、我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我相信事情总会好起来□□30、我把自己喜欢东西都藏起来□□31、没人在时也可以拿别人的物品来玩□□32、对别人的好东西,我会很想拥有□□33、我常在父母、爷爷奶奶面前为小事发脾气□□34、我经常锻炼身体□□35、我常常会失眠□□36、我睡觉时很容易做梦□□37、我最崇拜的人是我的老师□□38、我觉得最伟大的人是我的父母□□问答如果学校举行一个活动要求你的爸妈都来参加,你希望他们来参加吗如果你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却说不能来参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伤心、自卑、高兴还是其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将你的真实想法写在背面。
2023年学校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023年学校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23年学校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
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
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感、自尊等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心理状况总体描述
01
心理健康问题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XX%的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自卑等。其中,XX%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XX%
的儿童有明显的抑郁症状。
02
心理问题与年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加重。12-15岁年龄
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而6-9岁年龄组的留守儿童心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政策建议与措施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儿童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促进其健康成长。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 作,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 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支持体系,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 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理健康问题相对较轻。
03
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男性留守儿童更为普遍和
严重。
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亲子沟通、监护人的抚养方式等都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缺 乏父母关爱、沟通不畅、监护人抚养方式粗暴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学校教育、社区环境等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缺乏社会支持、学 校教育不当、社区环境恶劣等都可能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这种迁移也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在家里独自生活或与老人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的存在不仅给他们自身带来了诸多困境,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1.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1)父母是否外出打工:96%的被访者回答父母均已外出打工。
(2)留守儿童的照顾者:60%的被访者由老人照顾,40%的被访者则是自己独自生活。
(3)家庭收入情况:80%的被访者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月。
2. 留守儿童生活状况(1)饮食情况:50%的被访者表示经常吃方便面等速食品,缺乏营养。
(2)学习情况:70%的被访者没有固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3)娱乐活动:60%的被访者没有参加过课外活动或社交活动。
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1)孤独感:70%的被访者表示常常感到孤独。
(2)焦虑情绪:50%的被访者有时会出现焦虑情绪。
(3)自我价值感:40%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用处。
五、调查结论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家庭经济困难、饮食不规律、学习成绩差、缺乏娱乐活动等方面。
同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孤独感和焦虑情绪较为普遍。
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六、建议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2. 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更多适合留守儿童参与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众多学者及各界人士都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一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但我们深入留守儿现象较严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沙行村,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就其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这四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一般儿童强烈;相当的一部分儿童经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很多留守儿童在性格、非智力因素等的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与别人攀比玩具等。
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子干的活更多、女孩子比男孩子自立性更强;高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低年级的留守儿童行为表现更好;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比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有更大程度的理解。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完善社区管理职能。
一、引言奋与自卑、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亲密和孤独、创造力与自我关注、完善与绝望八个阶段。
[1] 其中前五个阶段都是在儿童期完成的,都与家庭教育有关。
所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可能会有一些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学校教育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要,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以往研究主要涉及由“隔代抚养”、生活上的“单亲家庭”等家庭缺失情况所引起的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表现有:性格惰化、心理老化、信心退化、焦虑、抑郁、生活功能弱、自控能力弱、学习成绩差等。
有报道显示:首先,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
其次,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
再次,留守儿童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打工或出国等原因,不能在孩子身边照顾成长,而由其他亲属、邻居、托儿所或寄宿学校等人员代为照顾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对100名参与这次调查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问卷共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
调研结果基本信息本次调查涵盖了5-15岁的留守儿童,男女比例基本接近。
其中,呆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例占调查对象的45%,其他主要为生活在城市和城市的候鸟儿童。
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77%的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有所限制;•50%的留守儿童没有机会参与各类培训;•35%的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差;•25%的留守儿童存在疾病问题;•15%的留守儿童每周都要自己烧饭做饭。
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还显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65%的留守儿童有情感上的依赖问题;•80%的留守儿童自认为有些孤独;•57%的留守儿童自认为学习成绩不够好。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支持,鼓励本地企业爱心捐赠等形式的资助,帮助留守儿童提高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等方面;2.家庭应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如多与孩子沟通聊天,关注孩子健康状况等;3.市场反应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应多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补充课程及与孩子性别和年龄相适应的运动和文艺活动,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学习和生活。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儿童及其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整个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促进他们更好地顺利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生活在乡村或城市家庭外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较高。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旨在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方法1. 样本选取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多个城市的乡村地区选取了500名留守儿童作为样本。
样本的年龄范围在6至16岁之间。
2. 调查问卷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以下内容的调查问卷:•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等。
•家庭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状况、通信频率等。
•情感问题:包括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孤独感等。
•学习问题:包括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学习动力等。
•社交问题:包括留守儿童与同伴的关系、交朋友的困难程度等。
3. 数据分析方法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主要使用以下方法:•描述性统计:对样本的基本信息和各个问题的回答进行整理和描述性统计。
•相关分析: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家庭情况与情感、学习和社交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性别等进行比较,了解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及分析1. 样本基本信息样本中的500名留守儿童中,其中男性273人,占54.6%;女性227人,占45.4%。
年龄分布如下图所示:年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样本中的留守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10至12岁之间,占总样本的40%。
2. 家庭情况与情感问题通过与留守儿童交流和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发现父母的工作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留守儿童父母工作频率越高,他们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越大。
此外,我们还发现通信频率与情感问题之间也存在关联。
通信频率越高,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越低。
3. 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方面,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
留守儿童怎样调查问卷分析
留守儿童怎样调查问卷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打工,而将子女留在家乡由其他亲属或是祖辈照看。
这些被称作“留守儿童”的孩子面临着父母不在身边的巨大心理和生活压力。
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和问题,可以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提供依据。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的调查对象是某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该问卷包括了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平均每年只有一次或更少归家。
这种长时间的分离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思念之苦,也导致了日常生活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满意度较低。
其次,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家长的教育监督和帮助。
据统计,约有60%的学生表示在完成作业方面缺乏动力和纪律。
而这些因素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此外,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和缺乏家庭关爱,他们普遍表现出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据问卷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有过孤独的感觉。
另外,他们对外界缺乏信任,情感闭塞,相对于其他儿童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
根据以上问题和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首先是建立更加合理和完善的关爱体系,包括组织各类活动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等。
此外,学校和社会亦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支持。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改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只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和支持,才能帮助他们摆脱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健康成长,为我们的社会贡献更多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于是这样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晴隆县是贵州省的一个较落后的贫困县,现晴隆县有中小学生11849人,其中留守学生2921人,留守学生占了总学生的24.65% 。
笔者任教于晴隆县大厂中学,大厂镇是晴隆县众多落后乡镇之一,全镇现有学生902人,留守学生198人,占全镇学生总数的21.95% 。
在调查中发现,在全镇留守学生家庭中,8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4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
在问卷中,学生在最尊敬的人这个问题上,198份问卷只有32份选择了父母,而其他的分别选择了爷爷、奶奶、老师等。
由此可看出,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留守儿童在缺少亲情呵护的成长环境下,容易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诸多问题,其中以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的情况比较突出。
以下笔者就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以及解决的一些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一)、性格内向,内心抑郁,没有快乐在调查中,这些孩子大都是15岁以下,在平时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和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们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主要就是在家看电视或者到网吧去。
和爷爷奶奶这些大人,他们认为没有多少话讲,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们讲。
和老师也心生胆怯,不愿向其透露自己的心声。
长期的这种生活让他们形成了性格上的孤僻,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家湾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问卷量表
分析报告
学习适应性
这六道题都是从学习上来反映留守儿童心理的。
数据显示,他们学习的劲头忽高忽低和作业的热情时高时低经常和偶尔的频率比较高,接近一半同学对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这是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很少同学认为家里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通过实地家访得知,学生家庭结构简单,爷爷奶奶等长辈对其约束力较小,学生在家环境相对自由,个人娱乐时间充分。
学生对布置的家庭作业反复检查的比例较低。
通过班主任了解的相关情况,这并不能说明学生能非常顺畅且正常地完成作业。
恰恰相反,留守学生很大一部分成绩较差,反映在作业的态度上就是无所谓,更有少数同学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结合着学生感觉学习负担比较重的问卷,发现学生普遍感觉压力不大,这样的结果符合学生做作业的态度,正因为他们的压力并不大,所以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
通过深入班级调查,各科任老师反映的情况也如此。
问卷结果显示,他们对自己班的班风还是有所担忧的。
班风对学生的心理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与之密切相关的。
班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
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
良好的班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
数据显示,一部分同学偶尔会担心老师提问自己,一小部分同学经常担心老师提问。
同时通过访谈,我发现这种担心也可以说是胆怯的心理在部分同学中存在着,他们老担心老师提的问题自己会答不上来,他们认为这是很丢人、很没面子的事情。
厌学心理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存在任何同学有厌学情绪,对做作业也不反感,这其中不乏老师认为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我们估计这也和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不高有一定关系。
各科任教师反映,大部分留守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从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并不是很讨厌做作业,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长期教学实践的感悟,很多留守学生做作业,特别是周末回家做作业缺乏监管,往往能够以较快的时间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没有把完成质量放在第一位,而是将如何应付和敷衍老师的任务放在第一位,甚至有些根本不完成,到校后抄袭。
他们是没有太多作业上的心理负担的,因此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作业完成不好却并不讨厌作业了。
应试心理
从数据上看,学生对考试紧张的程度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这可能与学校平时考试的常规化有关,学生每周都会面临单元检测之类的各类考试,频繁的考试已经让学生习以为常。
情绪稳定性
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同学偶尔会感到心里烦躁,一小部分同学感到烦躁的频率还较高;接近一半的同学容易激动、烦恼和心里不踏实;感到紧张,且紧张频率偏高。
说明他们的心态还比较乐观,情绪基本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本班留守学生心态比较正常。
没有呈现出特别的心里焦虑等方面的异常举动或行为,班级中还有几个留守学生乐观开朗,甚至成为了班级学生的开心果。
这一现象表明,如果我们以特别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学生,有时反而给这类学生造成莫名的压力。
这类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但并不是建立在假设既定现象成立的前提之下,否则容易造成研究的偏差。
人际交往意识
从与同学的交往信息来看,他们很喜欢交朋友,与同学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而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好,这是很乐观的。
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很愉快,主动与他们交流,胸襟也会变得很开阔,这对心理健康是相当重要的。
同异性在一起时,大部分人能大方、正确地处理好与一行的关系;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偶尔有感到害羞不自在的现象,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自尊、互尊。
从访谈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非常期待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他们最期待的是父母少在学习上给予压力,能多点时间陪他们。
对他人的信任度
数据显示,近一半留守儿童觉得在多数情况下别人是可以信任的,这说明他们对别人的信任度还是挺高的。
他们觉得最值得信任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话,他们会仔细斟酌,或抱怀疑态度。
这种对别人的戒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