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常识判断题型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常识判断题涵盖了众多领域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等,对考生的综合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常识判断题的特点在于知识面广、考点分散、题目形式多样。
它不仅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在政治方面,常识判断题可能会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时事热点等内容。
例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最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等。
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需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政治事件。
经济领域的常识判断题通常涵盖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常见的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市场机制等。
要应对这部分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
法律常识在行测中也占据一定比例。
可能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础知识。
例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等。
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法律条文和法律原则有一定的了解。
历史文化方面的题目则涵盖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比如,中国古代的重要王朝、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等。
这要求考生有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和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地理常识可能会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城市分布等。
科技常识则包括前沿科技成果、常见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等。
那么,如何有效地应对常识判断题型呢?首先,要注重日常积累。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关注时事新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积累常识知识。
其次,建立知识体系。
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例如,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将地理知识按照区域进行划分。
公务员历史常识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历史常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简化字体是_______。
答案:篆书2. 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_。
答案:溥仪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_______。
答案:造纸术4.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_______。
答案:孙中山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抗日战争被称为_______。
答案:抗日战争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______年。
答案:1949年7.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王朝。
答案:夏8. 万里长城修筑于哪个朝代?答案:秦朝9.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起始于_______,终止于_______。
答案:长安,罗马帝国10.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_______。
答案:武则天二、选择题11. 以下哪位皇帝是明朝的创立者?A. 刘邦B. 曹操C. 李世民D. 朱元璋答案:D12.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文学家?A. 苏轼B. 毛泽东C. 李白D. 刘备答案:A1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五卅运动C. 九一八事变D. 中共一大答案:D14.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郭沫若B. 杨振宁C. 秦九韶D. 王阳明答案:C15.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A. 孟子B. 屈原C. 范仲淹D. 谢霆锋答案:D三、判断题16. 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位总统,判断正误。
答案:正确17.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判断正误。
答案:正确18. 隋朝是唐朝的前朝,判断正误。
答案:正确19. 《红楼梦》是明代的名著,判断正误。
答案:错误20. "一国两制"是针对澳门和香港的政策,判断正误。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古代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经过唐朝的发展完善,并在明清两代达到了顶峰。
科举制度的关键是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包括经义、正义、诗词和文章等。
国考行测分值常识判断
国考行测分值常识判断国考行测分值常识判断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一共25道题,每题分值大约在0.5分左右。
部分省份常识判断题目数量为20-40道题,分值占比为20%-45%不等^[1][2]^。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涉及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科技知识、地理常识、环境、生活常识等。
国考行测常识范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法律、人文社会、科技、经济、生活与自然等等,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
具体范围没有明确规定,但会在不超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范围之内。
建议提前备考,了解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国考行测常识考察范围国考行测常识考察的范围广泛,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地理、人文、科技、管理、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政治常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法律常识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经济常识涉及市场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税收等方面;文学常识包括中外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典籍、作品及文学形式等;生活常识则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
此外,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题还会涉及一些特定领域的知识,如外交常识、公共安全常识、自然灾害常识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考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范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范围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社会、科技、管理、环境等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板块:1.政治常识: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2.法律常识:主要考察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历史常识:涉及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近现代史。
4.自然常识:包含宇宙、地球、气象、地貌等各种自然现象。
此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科学发展、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总的来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范围较为广泛,需要考生在备考时全面掌握。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历史知识更是其中的常客。
掌握历史知识考点,不仅对于应对行测考试有所帮助,也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知识考点中的重要领域。
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夏商周时期,有着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色。
例如,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同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思想活跃的时代。
各国为了争夺霸权,不断进行改革和战争。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以法治国”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秦朝的暴政也导致了其迅速灭亡。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在文化上,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淝水之战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通的大运河对后世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达到了鼎盛,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文化方面,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诗作流传千古。
宋朝在科技、文化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11_真题-无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11(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昨天说的好好的,今天怎么变卦了。
”“这个说法太八卦。
”这两句话中所用到的“变卦”“八卦”等词语均与我国古代的一部作品相关,这部作品是( )。
A. 《诗经》B. 《礼记》C. 《周易》D. 《左传》2. 京剧的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
A. 生B. 丑C. 净D. 末3. 我们会用“韦编三绝”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勤奋。
其中的“韦”指的是( )。
A. 皮绳B. 吕不韦C. 芦苇D. 韦应物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B. 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C. 《论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D. 河南登封市的嵩阳书院属于宋初四大书院之一5. 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 程颐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C.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D. 受朱熹学术思想的影响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6. 关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四大菜系”包括鲁菜、苏菜、粤菜、川菜B. 我国著名的茶有福建安溪的铁观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C.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D.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姜等7. 下列艺术领域与专业术语对应有误的是( )。
A. 摄影:噪点、景深B. 绘画:散点透视、写意C. 音乐:调式、声部D. 舞蹈:变位跳、变奏8. 下列不符合我国古代建筑特点的是( )。
A. 不论是墙还是塔都是越往上越细,顶上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B. 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C.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D. 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9. 下列作品与人物连线错误的是( )。
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整理
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整理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整理:一、中国史知识点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公务员考试 历史常识 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精选)
世界历史(精选)欧洲中古史中的新航路开辟及文艺复兴;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启蒙运动、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史中两次世界大战、第三世界的独立民主运动等都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对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及代表人物等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重点记忆。
新航路的开辟——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称为“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打破世界隔绝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体,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欧洲开始了殖民扩张。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迪亚士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哥伦布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达·伽马是第一位从欧洲航海到印度的人。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的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15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后迅速波及瑞士、法国、英国等整个西欧。
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与当时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相呼应,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欧洲文艺复兴——15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全世界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杰”作品至今为世人推崇乐道。
文学方面的代表主要有意大利的但丁、薄伽丘,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法国的拉伯雷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冬召开议会,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结果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王权,从而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测试,其中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科学等。
这一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类常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常识判断题型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面广。
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学科或领域,而是跨越多个学科,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二是时效性强。
题目可能涉及到最新的政策法规、时事热点等内容,需要考生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
三是基础性突出。
所考查的知识多为基础知识,不追求过于深奥和专业的内容,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四是灵活性较高。
题目形式多样,可能是直接的知识点考查,也可能通过案例、情境等方式来间接考查考生对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应对常识判断题时,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首先,注重日常积累。
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新闻、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通过订阅报纸杂志、观看新闻节目、浏览权威网站等方式,了解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其次,构建知识体系。
将所学到的常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例如,可以按照学科分类,将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分别归纳总结,便于记忆和调用。
再次,善于分析推理。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题目,可以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和推理,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判断。
另外,学会排除法。
在选项中,往往会有一些明显错误或不符合常识的选项,通过排除这些选项,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职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
例如,对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清楚其性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理论和战略部署,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如 GDP、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国历史常识(全)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历史常识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约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一位最早的天才人物叫伏曦氏(又叫包牺氏或庖牺氏),根据天象地理变化规律,制出八卦,造书契,并教导人民进行佃作、畜牧、渔狩,且有“味百药而制九针”传说,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1、约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一位炎帝神农氏,是农耕、医药、乐器及市场交易的创始者,且有“遍尝百草”美德誉传后世。
当今常习惯将其与后来的黄帝并称为中华文化始祖。
12、大约2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轩辕氏是北方部落中一位聪明勇敢的首领,因为深得人心,取得了最后胜利,取代“炎帝”帝位,称为“黄帝”。
13、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4、继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几位杰出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禅位:即传让自己的帝位)。
公务员常识判断基础历史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识判断基础历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经常会涉及历史知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以下是对公务员常识判断中基础历史知识点的梳理。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甲骨文,这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但思想文化繁荣。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纷争不断。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哲学思想。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采取盐铁官营等措施,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时期。
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后又陷入分裂。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5、隋唐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开通了大运河,对南北经济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了巅峰。
6、宋元时期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7、明清时期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交流。
清朝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 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人文常识)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人文常识)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有关地方戏与发源地之间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评剧——天津B.黄梅戏——安徽C.吕剧——山东D.花鼓戏——湖南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后流行于唐山,习称“蹦蹦戏”。
关于“评剧”一名的由来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
所以选择A 选项。
知识模块:历史、人文常识2.下列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正确答案:A解析: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表达了诗人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的喜悦心情。
B项诗句出自王昌龄的名诗《从军行》,描写的是战争中场面。
C项出自陆游《关山月》,揭露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
D项诗句出自张籍的《贾客乐》,描写的是商贾。
B、C、D项都不是选官制度,排除。
本题答案为A。
知识模块:历史、人文常识3.郭沫若用“犀利”“恣肆”“深厚”“俊俏”四个词语分别概括了先秦四大散文家作品的风格。
符合这四种风格的散文家依次是( )。
A.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B.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C.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D.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正确答案:A解析: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在先秦诸子中与孟轲、庄周可以鼎足而三,加之相传是他的弟子的韩非,也可以称之为四大台柱子了。
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深厚,韩文的俊俏,但就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历史、人文常识4.公务员小李因工作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最近处于情绪消沉状态,下列最适合引导他摆脱这种状态的诗句是( )。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常识判断:历史常识考点储备
一、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1)原始人群按其体质可分为“猿人”和“智人”两个时期。
猿人化石主要代表有“元谋人”和“北京人”,智人化石以“山顶洞人”为代表。
(2)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我国奴隶社会主要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和春秋阶段。
3.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至战国时,诸侯国已为数不多,主要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2)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公元前202年,刘邦定国号汉,先后定都洛阳、长安。
4.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1)赤壁之战曹操企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
208年与孙权、刘备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曹军大败,史称“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220年,曹丕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222年,孙权建吴国,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5.封建社会的繁荣(1)改官制,创科举隋文帝即位后改革官制,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
6.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1)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黄河流域相继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更替,统治北方长达50多年,史称五代。
与五代同时,先后出现过10个割据政权交替并存,总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1260年3月,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元,忽必烈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亡。
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之历史常识(一)
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之历史常识(一)古代制度1.古代政治制度(1)王位继承制①禅让制:尧舜禹;让贤②宗法制:夏朝确立,周朝成熟;嫡长子继承③王位世袭制:世袭④分封制:秦朝废除;诸侯(2)中央集权①三公九卿制:秦朝;丞相地位高②三省六部制:隋朝初创,唐朝完善(3)地区制度①郡县制:成型于秦汉②行省制:元朝初创2.古代人才选拔制度(1)世卿世禄制:商鞅变法废除;世袭(2)察举制:西汉初创;察孝廉,举秀才(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分级评定(4)科举制:隋朝初创;分科考试变法改革1.古代重要变法改革(1)李悝变法:战国;《法经》第一部(2)商鞅变法:战国秦孝公;废井田、行郡县、连坐(3)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北魏;汉化、迁都(4)王安石变法:北宋宋神宗;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5)张居正改革:明朝;考成法、一条鞭法2.近代重要变法改革(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师夷制夷、中体西用(2)戊戌变法:改革政治(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经济外交1.经济成就(1)文景之治:西汉文景帝(2)贞观之治:唐朝唐太宗(4)发行交子:北宋;最早的纸币2.对外交流(1)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汉武帝;丝绸之路(2)班超出使西域:东汉;保卫丝绸之路(3)玄奘西行:唐朝;西行至印度取经(4)文成公主进藏:唐朝;汉藏文化交流(5)鉴真东渡:唐朝;六次东渡,传播佛教与文化(6)郑和下西洋:明朝;最远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古代战争1.先秦战争(1)涿鹿之战:部落时代炎黄&蚩尤;华夏族(2)牧野之战:周武王&商纣王;武王伐纣决胜战,纣王兵败自焚(3)长勺之战:春秋齐&鲁;曹刿论战,一鼓作气(4)灭虢之战:春秋晋&虞&虢;唇亡齿寒,假途灭虢(5)城濮之战:春秋晋&楚;退避三舍(6)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齐&魏;围魏救赵(7)长平之战:战国秦&赵;纸上谈兵(8)邯郸之战:战国秦&赵魏楚;窃符救赵,毛遂自荐2. 封建王朝战争(1)巨鹿之战:秦末项羽&秦;破釜沉舟,作壁上观(2)官渡之战:东汉末曹操&袁绍;倒屣相迎(3)赤壁之战:东汉末孙刘&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4)淝水之战:东晋&前秦;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近代战争1. 清末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英法美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1900中&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完全沦为2. 抗日战争(1)平型关大捷:1937年八路军;伏击战,首场大捷(2)台儿庄战役:1938年;全面抗战以来最大胜利(3)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粉碎“囚笼政策”,最大、最长起义事变1. 古代起义事变(1)大泽乡起义:秦末;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2)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光武中兴的源头(3)黄巾起义:东汉末;宗教形式民变,间接导致三国局面形成(4)黄巢起义:唐末;导致唐末国力大衰(5)李自成起义:明末;导致明朝灭亡2. 近代起义事变(1)太平天国运动:清末南方;双反,《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2)义和团运动:清末北方;扶清灭洋(3)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第一枪(4)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华的开端(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6)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帝王名臣1. 帝王(1)秦始皇嬴政:统一、创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修筑长城(2)汉武帝刘彻:察举制、推恩令、尊儒术、攘夷拓土、丝绸之路(3)隋文帝杨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皇之治(4)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开疆扩土、贞观之治(5)宋太祖赵匡胤:右文抑武、完善科举(6)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洪武之治(7)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尼布楚条约2. 名臣(1)商鞅:法家、变法(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文学家(3)诸葛亮:六次北伐、《出师表》、木牛流马、诸葛连弩(4)王安石:变法、唐宋八大家之一(5)曾国藩:湘军、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世界史事1、航海史(1)马可波罗:威尼斯;东方(2)迪亚士:葡萄牙;好望角(3)达伽马:葡萄牙;印度(4)哥伦布:意大利;美洲(5)麦哲伦:葡萄牙;环球2.革命史(1)资产阶级革命①英:《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②法:《人权宣言》③美独立:《独立宣言》④美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君主立宪(3)巴黎公社: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4)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3. 战争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考点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历史知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历史知识考点不仅能够增加常识判断部分的得分,还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知识考点中的重点之一。
从远古时期的人类起源,到夏商周的更替,再到秦汉的大一统,以及唐宋元明清的兴衰,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鼎等青铜器展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的时期。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隋朝虽然短暂,但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选拔人才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经济高度发达,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科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的建立对后世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当时强大的国力。
清朝前期,国家较为强盛,但在后期逐渐走向衰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公务员人文历史常识
公务员人文历史常识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优秀人才,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渠道。
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公务员考试除了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人文历史常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和探讨公务员考试中涉及到的人文历史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音乐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二、中外古代历史古代历史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中外古代历史的了解也是必备的。
考生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和世界各文明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古希腊文化的兴起等。
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学习,考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社会发展历程社会发展历程是了解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
公务员应该具备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和理解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考生需要学习和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世界历史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以及中国历史如中国的改革开放等都是考生应该了解的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公务员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公务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考生应该学习并了解相关知识,如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参与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公务员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人文历史常识,以更好地适应和担当公务员的工作。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前言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主要针对行测中常见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中国古代历史周朝的分期周朝分为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分为前期和后期。
其中,在周朝的后期,周室的衰败逐渐显现,出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周朝东部诸侯争霸的时期。
此时期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包括「春秋五霸」、「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联盟」和「霸权的更替」等。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赵、韩、魏)的斗争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和焦点。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王朝,嬴政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的有: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货币、修建长城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明的开端,汉朝有“武帝之治”、“文景之治”和“王莽之新”等时期。
世界史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包括三个地区: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亚洲河流两岸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
其中古埃及的文明源远流长,开端约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的封建等级制度、宗教观念、神秘的金字塔、方尖碑等给后世以极大的启示。
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两个地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他们自成体系,与古Egypt及Mesopotamia并列,被视为古代四大文明之一。
印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
印度人信奉多神教,它影响了印度的政治、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
中世纪及近代史中世纪时期,欧洲经历了罗马帝国的瓦解、封建制度、教皇政治和十字军东征等事件。
近代史则涉及到了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战争、殖民主义和工业革命等事件。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推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9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推断常识推断请依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以下著作属于一样类别的一组是( )。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B.《九章算术》与《资治通鉴》C.《汜胜之书》与《齐民要术》D.《黄帝内经》与《金刚经》正确答案:C解析:《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关于医学方面的著作,《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汜胜之书》由西汉汜胜之所著,我国四大农书之一;《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业科学著作;《黄帝内经》提出病理学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
只有《汜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属于同一类别。
故此题答案选C。
学问模块:历史文化常识2.以下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言别称,属于美术的是( )。
A.丝竹B.墨宝C.丹青D.金石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
“墨宝”指贵重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
“金石丝竹”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
故此题答案选C。
学问模块:历史文化常识3.“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
A.马B.狮子C.老虎D.蛇正确答案:B解析:“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
故此题答案选B。
学问模块:历史文化常识4.19 世纪六七十年月,随着光学争论的进展,一个以表现“光”和“色”和谐统一的画派消灭了,以下画家中是这一画派代表人物的是( )。
A.德拉克洛瓦B.梵高C.罗丹D.毕加索正确答案:B解析: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进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行测中国知识点总结
行测中国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战乱频发的时期,提出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多样性。
3. 秦朝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开凿修建了万里长城。
4. 汉唐宋元明清:汉朝实行科举制度,东汉时期发展了佛教;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盛行唐诗;宋朝以開封作為其首都,励志治世;元朝建立了蒙古人的统治;明朝迁都到北京,开辟了明代长城;清朝建立了满人的统治。
5.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形地貌:中国地大物博,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各种地貌。
2. 中国河流: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澜沧江、怒江等众多重要河流。
3. 中国气候:中国气候多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4. 中国资源: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铝、锰等多种矿产资源。
5. 中国生态环境:中国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三、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1.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医、武术、茶道、书画、诗词等多种元素。
2. 中国文学艺术:中国有悠久的文学艺术传统,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3. 中国节日传统:中国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4.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各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如粤菜、川菜、湘菜、鲁菜等。
5. 中国习俗传统:中国有众多传统习俗,如拜年、赏月、舞龙、舞狮等。
四、中国政治知识点总结1. 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之以史为鉴知兴替
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之以史为鉴知兴替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之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09年历史常识再次出现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公务人员要具备足够的历史常识。
在这里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做整理,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一、中国古代史1. 朝代更替口诀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2. 重要政治制度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西周时期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军功授爵制。
战国,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制,建立县制。
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确定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两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减王国面积)”附益法”(限制诸王活动) 察举制度。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
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经济上使用两税法。
行省制度。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
六部三司。
明朝废丞相制,将丞相的职权分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实行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与都指挥使司(军政)三司分权,清初沿明旧制,设内阁,置六部,设立军机处(皇帝的参谋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考情动态综述从一个考生对人文、历史常识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本功及文学素养如何,这些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在考试当中常会有人文常识的知识点出现,表现形式主要为单项选择题。
考试当中的人文常识主要涵盖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等,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古代史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中国历史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
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秦驻时期是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力口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两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汉宗室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加强中央集权,减轻农民负担。
经过多年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人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三、隋唐(581年至907年)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重要发展,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封建王朝。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隋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社会发展,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则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
(二)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使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出现繁荣。
(三)辉煌灿烂的文化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文化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高峰期。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
天文、历法方面,在隋唐时期发展成熟,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并创制了系统周密、符合天文实际的《大衍历》,表明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四、五代、辽、宋、夏、金(907年至1271年)这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各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朱温于907年建立后梁,此后在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与此同时,在南方和北方,先后并立的有10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在此期间,北方的契丹建立辽。
960年北宋建立后,在20多年中,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相对统一。
中国境内辽、宋、西夏鼎立女真兴起后,先后灭辽和北宋,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经济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北经济都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三)少数民族政权与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并立,其间有战有和。
少数民族统治的边疆地区,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
在与中原封建王朝的和战中,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加快了本地区的发展和交流。
在和平时期,通过榷场等形式,加强了双方经济的交流。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五、元、明、前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至1840年)这是我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元、明、前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的时期。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元、明、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
其间三朝虽都有过强盛阶段,但并未改变整体衰落的总趋势,这种衰变表现在政治、经济、阶级矛盾、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
(二)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活跃,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到明中期以后,随着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棉纺织业兴起,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行使了国家管理。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版图,元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元朝在云南等周边地区设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清时,我国政府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四)对外关系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对外交通发达,元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主动。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元朝和朝鲜、日本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元朝和欧洲、非洲经济文化交往空前繁盛。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富庶的描述,成为新航路开辟的诱因之一。
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与隋唐宋元相比,失去了主动性。
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封建统治者对已勃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不了解,中西发展有了差距,中国处境日益被动。
(五)文化成就这.一历史时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出现了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还有明后期徐光启的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以及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頫,他的画有“神品”美誉。
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派”。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总的来说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兴盛,科技由发展而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
(一)鸦片战争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封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再现了分化。
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四、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从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