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
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
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
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外围摸底
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
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见到聂犯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因工作关系今晚到这里看见你,顺便问问。”……“当时你的表现还不错啊,怎么在这严管呢!”切入谈话后只字不提他的服刑改造情况,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谈话的当时聂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啊!”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笔者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作为监狱警察,是改造人的人,为
每一名罪犯谋出路是职责所在,这里几千多号人啊,不仅仅是你!”这种谈话摸底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聂犯给了笔者一个直观的初步判断:1、与监区给出的结论一致——聂犯暴力倾向轻微;2、聂犯算是个明白人(至少是未患精神病的),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3、教育转化聂犯机率不小。
(三)顽危原因分析
通过外围摸底、谈话摸底,对聂犯的顽危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一是从聂犯的社会阅历分析,聂犯从吉林随父母辗转至青海,做过工人,因不满足于现状又从青海来到广西的北部湾北海市淘金,从事过多种自由职业,至犯罪时已36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力表现自己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二是从聂犯在青海工作遭遇下岗的情况分析,聂犯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千里迢迢的南方淘金,也有社会改革转型期,难以对社会个体面面俱到的原因,因而一定程度造成其心怀对社会的诸多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强烈的绝对公平意识;三是从其成长史分析,聂犯成长于一个几近为移民的家庭,从小父母管束不多,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集聚了较为散漫的不良习气,其长期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狗肉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不良习气的影响;四是从其案件情况分析,聂犯由于实施多次盗窃被判刑,可看出其外出谋生并不是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的,而是一种懒惰习气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监狱服刑时,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又想获得较高奖励分,以致于形成与直接管理警察的对抗。另外,聂犯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其致人死亡的原因是受害人先拿刀动手砍他,只是其夺刀后出手不慎致受害人死亡,主观上并无暴力杀人的故意,且其暴力犯罪并无前科。从聂犯对本次故意伤害犯罪的认识分析,其暴力痕迹也不明显,这也从《COPA_PI测评报告》的攻击性结果可看出。因此,其作为危险犯,暴力倾向轻微结论是有一定根据的。五是从聂犯的婚姻家庭分析,聂犯下岗后离异,生活、婚姻不如人意,父母年迈,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业,入监服刑后家庭关注不多,自认为是亲情的冷漠,又是判处无期徒刑,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加上监狱对罪犯改造的严格考核,该犯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不断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经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如下转化方案:1、信任关系的建立,由笔者负责实施;2、运用激励改造措施,由监区长负责实施;3、帮助该犯确立改造目标,由分监区指导员负责实施;4、改造成绩等信息的反馈,由管教股长负责落实;5、坚决摒弃强硬的处罚措施,由直接管理警察落实;6、预测、追踪,由转化小组分析研究决定;7、对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交换意见,调整转化措施。
(五)实施方案情况
1、信任关系的建立。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笔者了解到狱政管理科在2天后即将聂犯解除严管措施,并将其调至另一监区改造的情况,这是绝好建立信任关系的良机。于是,笔者利用晚下监的机会找聂犯谈话,利用该犯渴望解除严管回到监区的强烈愿望,“承诺”可以说服监狱尽早解除(其实这是早就决定的事实),
同时要求聂犯对笔者做出的努力给以回报――以良好的改造精神面貌作为回报,“君子协议”达成!此时,不错过机会,利用法律法规、制度说人、说事、说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经与狱政管理科长交流信息情况,2天后聂犯按期解除严管调到了监区改造。从这取得了聂犯对笔者的信任,也为教育转化聂犯工作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聂犯在严管期间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让其感觉到警察确实可以信赖,一定程度上消除该犯的诸多偏见,使其隐隐感觉到在监狱服刑改造有希望。但是,自调回监区服刑后的一次谈话中得知其头脑仍在胡思乱想,主要是“三无人员”身份,使其潜意识觉得在监狱服刑低人一等,对此情况未能正确对待,聂犯在此次谈话中曾试探性的提出“×××,能否给个火机我用用”。这是在试探笔者的态度啊,当时笔者没等其说完话就递过去给他,从其神情看出非常的感激,其实这一行为确实打动了聂犯,谈话中留给了笔者联系其弟弟聂×、姐姐聂×的联系电话,托笔者以管理警察的名义给家庭成员做点正面工作,笔者也以此信息与上述两人进行了沟通,促成了聂犯年迈的母亲和远在吉林的姐姐于2007年10月11日到监狱探视。在亲属会见之前,聂犯通过监区警察传话,要求笔者到亲情会见现场见一见其家人,笔者用“你家人千里迢迢到来一次,时间不多,你们好好聊聊吧!”为其着想,不占用其宝贵的时间,给其以宽松的会见氛围。农历的中秋节,是个传统的团圆节,其实笔者当天确实是没有想起到监区去问候一下聂犯过节的情况,到了第二天晚上值班专门找其谈话,并说出了实情,从该犯神情可看出是感激不尽的。至此,与教育转化对象的信任关系基本建立起来了。
2、激励改造措施的运用。聂犯调回监区的当晚,正值监区召开罪犯大会,监区长利用此时机向罪犯传出了这样的信息:“只要你积极改造,拿出你的实际行动,得到你应该得到的。”其实这也是专门向聂犯说的,只是没有明指其罢了。事后,监区长对聂犯谈话时其还重复了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聂犯的劳动工种安排还是采取了“冷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对应其表态,而是观察了五天后才正式安排工种,但不忽视深入的跟踪了解。如得知该犯的减刑要求情况后,刺激其情绪的活跃:“减刑嘛,这是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认可,能否获得减刑奖励还是看你自己啊”,同时抓住其斤斤计较的弱点,算了一笔刑期长短的明细帐,以此激发聂犯对自由的渴望,提高积极改造情绪。在谈话中,也大力宣传监狱改造罪犯的理念,“奖励公平、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对等”等等,经过几次交谈,激励措施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聂犯确立改造目标。就监狱、监区的考核奖励具体情况,分监区指导员对该犯作了细致的分析,说话不转弯、不打折,直截了当针对其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而言,“清洁工种是获得奖励分较低的”,“鉴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先安下心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无期减为有期后,信心就更加足了,这样做起工心情也舒畅”。这给聂犯觉得是实话实说的。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
自从调回监区服刑后,聂犯每月能获得2分以上的奖励分。首先在监区劳动工场从事清洁劳动,工作上较为主动,内务卫生检查良好,经调整到车逢工后,表现较为稳定,性格比之前开朗,消极情绪明显好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