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犯论文
教育转化顽危罪犯初探
教育转化顽危罪犯初探作者:杨贵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6期摘要顽危犯的存在,极大的威胁着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
本文从顽危犯形成的主要原因入手,分析问题,找准思路,探索了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方式方法,并提出“三个准”、“五个要”,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顽危罪犯教育转化监管改造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2.409顽危罪犯,即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的简称。
根据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的界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顽固或危险犯:一是拒不认罪、无理缠诉的。
二是打击先进、拉拢落后、经常散布反改造言论的。
三是屡犯监规、经常打架斗殴、抗拒管教的。
四是无正当理由经常逃避学习和劳动的。
五是有自伤、自残、自杀危险的。
六是有逃跑、行凶、破坏等犯罪倾向的。
七是有重大犯罪嫌疑的。
八是隐瞒真实姓名、身份的。
九是其他需要认定为顽固犯或危险犯的。
顽危犯在监狱押犯中虽然只占极少数,但他们的存在却严重威胁着监管安全,阻碍着改造质量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对顽危犯实施教育管理,促其早日转化,不仅是监管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充分发挥监狱职能,落实好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拟就顽危犯的教育管理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顽危罪犯形成的主要原因(一)直接原因顽危罪犯中大部分人具有较强的反社会意识,犯罪思想顽固,犯罪恶习深,他们中有的系“多进宫”,具有对抗教育管理,伪装改造表现的所谓丰富“经验”,一旦有机可乘就显现本来面目进行反改造活动;有的罪犯认罪不深,服法不诚,把受到法律惩处视为“社会不公”、“他人陷害”、“命运不佳”,对自己的犯罪不从主观上剖析,内心中反省,而是错误地推向客观、推向外因,由此诱发对社会的强烈报复心理,由于在监内受到严格的管理约束,其反社会心理转为对监管改造的直接抗拒,外现为脱逃、行凶、自杀等严重抗改行为;有的罪犯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认识能力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心胸狭窄,偏执固执,遇事不冷静,做事不计后果,经常一句平常话,一件平常事引发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还有的罪犯在长期监禁的环境下,逐步形成了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不良心理的支配下,形成了错误的思维定势,进而导致反改造言行的发生。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薛燕摘要: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犯罪形成也逐步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犯罪形成、罪犯成分、犯罪内容、罪犯定位都有了新的趋势。
顽危罪犯就是其最突出的一种新的变化,新形式下的新的罪犯定位。
顽危罪犯的形成与转化的决定因素是罪犯的心理需求的变化,主要是针对罪犯的需求、犯罪动机以及罪犯的自我意识转变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
从而成功的重新培植了一颗善良的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顽危罪犯、形成原因、转化历程、心理分析引言:服刑21年,横跨三个年代的周成祥成了湖北省监狱系统里年龄最“大”的“监狱人”。
曾三次逃脱,两次伤害致人死亡,加刑31零6个月,后四次被评为省积极改造分子,七次减刑12年,通过自学不仅摘掉文盲帽子,还拿到四个等级证书。
同样还是周成祥,他又创造了罪犯的新生神话。
从一个普通人到服刑人员逐渐一步步的深陷到一名顽危犯,最后通过监狱民警使他有新生的希望。
让我们共同期待“监狱人”的新生。
一、横跨三个年代的罪犯周成祥的犯罪历程及心理变化的概述。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1985年,24岁的周成祥因盗窃罪被湖北省利川县人民法院判刑7年。
自小没认真读过几年书的他养成了偷窃的坏习惯。
在被羁押期间因同室友的怂恿:关到这里的人都要挨打,有的还未判刑就被打死了,我们还是跑吧!自己又因小的时候逃学而尽受父母的打骂,那种滋味刻骨铭心。
所以选择了逃跑,逃跑在外又重抄旧业,“偷了几辆自行车”没过20天被当地派出所抓获。
在被带回的路上周成祥利用民警吃饭之余再次逃跑,经一天的布控被警方送入看守所。
周成祥因犯脱逃罪和盗窃罪他被加刑7年半。
1986年,周成祥被从利川县看守所调到沙洋荷花垸监狱服刑。
临行前室友不忘交代:监狱不看守所还黑,到那里要会耍滑头,不然会被打死。
周成祥对监狱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带着恐惧来到了监狱。
服刑之初,他表现的特别老实,改造中规中矩,劳动上不怕脏、不怕累,多次受到民警的好评。
顽危犯教育攻坚案例选编
顽危犯教育攻坚案例选编案例背景高危犯罪群体与教育高危犯罪群体指的是那些犯罪潜力较大、犯罪背景较多、犯罪行为较严重的人群。
这些人通常受到贫困、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淖中。
对于高危犯罪群体的教育,是预防犯罪、挽救罪犯、保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教育政策与计划为了有效应对高危犯罪群体的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与计划。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教育手段提高高危犯罪群体的法律意识、自我认知、职业技能等,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问题分析顽危犯教育存在的困难1.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由于顽危犯群体通常是来自贫困的家庭,他们无法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
2.学习动力不足:顽危犯群体常常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对教育缺乏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价值观和心理问题:顽危犯群体通常存在着扭曲的价值观和心理问题,这使得他们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对于重犯和新释放的犯罪分子,他们常常缺乏合法的职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再次走向犯罪的可能性较大。
高危犯教育的重要性高危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高危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将来的路。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高危犯的法律意识和自我认知,还可以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职场的能力,为他们的重新融入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一:某省高危犯教育计划该省政府通过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实施了一项高危犯教育计划。
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刑满释放前和刑满释放后,旨在帮助顽危犯群体实现自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阶段一:刑满释放前的教育1.普法教育:将法律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并通过法律宣传、座谈会等形式向高危犯群体传递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心理辅导:对高危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问题,改变不良的价值观和心态。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在罪犯教育改造中,重点和难点是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
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
笔者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罪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罪犯的基本规律,以期对实践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一、罪犯基本情况某犯,男,现年36岁,湖北宣恩县人,小学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2000年9月因抢劫经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同年10月投入某监狱服刑。
2004年经法院裁定减刑一年。
该犯曾于1984年16岁时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刑3年,1986年又因盗窃被判刑8年,服刑期间曾被减刑3年,1995年和一女青年结婚,次年生一女儿。
家庭情况:该犯6岁丧父,其母58岁,在家务农,其姐38岁已出嫁,因少时玩劣与其他亲属均无往来。
本人主要简历:16岁以前在家读书;16岁—19岁在少管所服刑;19岁—22岁在武汉打工;22岁—27岁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27岁—32岁在武汉打工32岁—今因抢劫罪在监狱服刑心理测评:D量表测试:表现为忧郁、对未来悲观,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信心。
内心抵触,反叛意识强烈。
动作缓慢不灵活,与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性格偏内向。
二、犯罪动因及现实表现分析世界观错位和犯罪惯性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叛逆性。
该犯认为人生都在追求幸福,只不过是方式、运气不同。
在监内经常小偷小摸,不服管教。
曾被禁闭一次,集训一次,批判多次。
前途丧失信心的悲观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放任性。
该犯多次流露“我谁都不怕,大不了一死。
”认为自己这辈子算完了,就是出狱也52岁了,妻子和小孩也不知下落。
行为放任抵触,为所欲为。
(三)文化程度低,生存能力差的自卑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不适应性。
该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技术与特长,劳动技能较弱,加之性格内向,与人语言交流少,封闭压抑,自卑心理严重。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做好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维护狱良好的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整体改造质量,切实落实“首要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顽危犯在狱押犯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对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潜在的危害之大,在犯群中的负面影响之深,却绝不可小视。
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扎实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掌握教育改造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在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刻认识监狱形势,健全机制是前提直面监狱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准原因,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进一步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
一是罪犯脱逃、挟持人质等影响监狱安全的潜在危险性依然存在。
当前,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凸现、刑事案件持续上升、罪犯构成日趋复杂的形势,给监管安全和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形成了新的压力。
有的罪犯企图采取袭警、挟持人质等手段强行脱逃,有的较深地稳藏了罪恶本性,骗取干警任,伺机报复社会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在狱一刻也没有停息。
有些是因为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防,使其没有了滋长的温床,更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有些是因为经过有效地打击和管制后,未造成后果。
诸如此类,更加有力地证明改造与反改造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二是罪犯自杀,影响监管改造秩序的良好运行。
特别1 / 6是罪犯自杀后,其亲属到监狱无理取闹,向监狱提出不合理要求,达不到目的,就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缠访,并向不明真相的群众散布谣言,诋毁监狱,有的甚至冲击监狱,大造声势,故意扩大事态。
一些别有用心的罪犯也借机以保护罪犯的生存权为幌子,散布反改造言论,在犯群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连锁反响,成为引发各种矛盾的诱因,维护监管安全稳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是罪犯行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
监狱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假设大的一个特殊群体,相互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矛盾,进而拳脚相加,实属难免。
但如果打架斗殴频发,且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就必然会极危与监狱的安全稳定。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推荐文章社区青少年教育论文热度:青少年性教育论文热度:青少年道德教育论文热度:中国青少年教育论文热度:有关青少年舞蹈教育的论文热度: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社会应引起重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青少年犯罪论文篇1:《浅谈儿童图书馆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正》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青少年犯罪总数达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左右[1],并且朝着年轻化、暴力型、团伙犯罪等方向发展,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应该时刻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把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矫正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正面的心理引导,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1法制观念缺乏1985年中共中央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但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分数,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导致相当多的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法制观念,很多青少年在实施犯罪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当被公安机关逮捕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但此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1.2生活方式不健康青少年时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外界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和人员的影响,沾染上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再加上现在信息时代网络泛滥,很多孩子整天沉浸在上网聊天、玩游戏和收看一些低俗、暴力的视频,生活上没有积极的目标,一味追求新鲜和刺激,久而久之,很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北京在一次针对本市6个城区、53所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的上网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上网的学生达到总数的84%,其中上网聊天的占34%,玩游戏的占28%,查资料的30%,其他的占8%,可见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网上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2]。
1.3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呈正比,父母之间经常使用暴力解决日常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高达44.4%,父母从不使用暴力行为,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的仅占14.2%,前者是后者的3倍还多。
浅论教育改造顽危犯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议教育改造顽危犯的思考与对策(内容提要)顽危犯,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散布于整体押犯之中,他们不仅自己抗拒改造,而且危及其他服刑人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煽动性,因此,教育改造转化这类罪犯是监狱管理机关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三年的函授学习,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顽危犯的特征与分类1、思想特征的“四无”。
2、行为特征的“五性”。
3、顽危犯的主要类型。
二、顽危犯的成因1、主观方面的原因:2、客观方面的原因:三、对顽危犯的教育、改造对策1、“强化式”管理。
2、集中式管理,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罪犯行为矫治进一步细化奖惩制度。
3、包夹式管理。
4、加强监管控制,健全监管制度。
5、加强监管教育工作的向外延伸,充分利用社会帮教,促进顽危犯的改造。
6、体现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实际困难。
浅论教育改造顽危犯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何谓顽危犯?简而言之,即反抗改造的顽固犯与危险犯;具体讲,一是顽固犯,主要是在思想上顽固坚持反动观念和犯罪立场的罪犯,包括:犯罪恶习深,固执地坚持原有犯罪立场和观点,抗拒改造的;或者反社会意识和抗改造情绪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大的。
二是危险犯,主要是行动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罪犯,如:企图自杀、行凶、策划或煽动斗殴、哄监、暴狱、纠集抗改造集团、脱逃或组织逃跑的罪犯。
顽固犯和危险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罪犯可能两种情况兼有,我们简称为顽危犯。
根据全国监狱机关2001年大量调查统计数字显示,顽危犯占在押犯总数的2.5—5%,这些罪犯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散存于整体押犯之中,他们不仅自己抗拒改造,而且危及其他服刑人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一定的煽动性。
因此,教育、改造、转化这类罪犯,是监狱管理机关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三年的函授学习,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顽危犯的特征与分类:顽危犯的特征表现为:“四无”和“五性”。
浅谈如何运用心理学教育转化顽危犯
对心理矫治在顽危犯管理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的思考(八监区刘冬青)维护监管安全、提高改造质量,这是监狱工作的中心。
顽固犯因为主观恶性较深、多次违法犯罪、经常散布反改造言论、抗拒管理和逃避改造等致使改造难度很大,这部分罪犯直接威胁到监狱监管安全稳定,必须加以重点防范和监控。
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如何引入心理咨询手段来加以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顽危犯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人自2009年开始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至今,在顽危犯心理矫治规律、心理矫治工作方法和技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监狱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一、当前顽危犯心理矫治的工作重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重点,既要反映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本身的要求,更要体现出显著的监狱特色。
笔者认为,目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重点应放在为确保日常监管安全、维护罪犯的心理健康和实现矫正目标提供服务上,从而推动监狱工作的整体发展。
1、保障监管安全。
监管安全是基础,是其它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
心理矫治虽然不能像狱政、狱侦工作一样直接作用于监管安全,但它可以通过对罪犯不良情绪的疏导、错误认知的调整、畸变人格的矫治等途径,客观上减少了罪犯情绪与行为的冲突,间接维护了监管安全和狱内改造秩序的稳定。
2、维护罪犯的心理健康。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从生物、社会、心理三重属性上解释人的意义,从身心统一、和谐发展并重的角度来阐述心理健康的理念,着重帮助罪犯个体从心理层面上加强自我调适和维护,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服刑改造生活。
而罪犯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里,属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心理矫治工作不仅可为罪犯提供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正确认识监狱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服刑适应能力,同时可为其缓解压力,减少监禁负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改造。
3、实现矫正目标。
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之所以不安心改造,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认知上发生偏差,矫正其不合理认知,树立正确的改造目标,需要监狱心理咨询师帮助罪犯全面深入地探索自我,重新认识自我和行为原因,澄清价值观念,实现积极转变。
罪犯教育改造论文
罪犯教育改造论文确立监狱中教育改造的理论依据,从不同角度认识教育改造的作用,对于我们推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罪犯教育改造论文由小编为需要此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内容如下:在依法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本人结合创建和谐监狱,认真贯彻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十分重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针对改造对象的不同特点,紧紧依靠法律政策的威力,加大个别教育工作力度。
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了罪犯的思想,矫正了恶习,调动起了罪犯劳动改造的积极性,严格遵守了各项监规纪律,净化了罪犯心灵,维护了监管稳定,提高了改造质量,为每个罪犯刑满释放后,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个别教育力度多年来,我始终把对罪犯的个别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提高监狱警察素质的基础工作,认真研究个别教育工作,针对罪犯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在个别教育工作中,充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个案分析,在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分析罪犯的心理、思想特征、犯罪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攻心和行为感化,促使罪犯的思想转化,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监狱稳定,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个别教育的针对性为了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我在找罪犯谈话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对策。
我经常深入罪犯劳动改造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罪犯情况,随时注意观察罪犯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的表现,耐心听取罪犯反映的问题,从谈话中了解罪犯的思想,发现罪犯当前所需、所想和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当场的情况做出及时表扬、批评和处理。
在对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我经常说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言语,对表现好的罪犯给于了充分的肯定,对罪犯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激发了罪犯的潜能和积极性。
我还经常利用点滴时间找罪犯谈话,谈话的内容打破了以往的说教方式,采取拉家长、讲人生、谈哲理等方法,使罪犯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干警的恐惧感,让罪犯感到了温馨。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创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文明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罪犯心理矫治论文范文一:论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心理矫治摘要:罪犯心理矫治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崇州监狱围绕“服务监管安全和提高改造质量两条主线”的工作思路,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罪犯心理矫治的体系,该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罪犯;心理矫治;崇州模式罪犯心理矫治问题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罪犯心理研究表明,许多人犯罪虽然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但直接导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犯罪的却是其心理因素。
而到监狱服刑的罪犯,其心理结构又会出现新的变化,在封闭高压的特定监管环境中容易形成“监狱人格”。
因此,在监狱行刑中实施罪犯心理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专业人员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调整罪犯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
所谓“积极的变化”,就是指通过罪犯心理矫治活动能够产生符合社会正常需要和法律、监规要求、有利于罪犯个人身心健康的变化。
这类变化,实际上构成了一般所说的“罪犯改造”的重要内容。
在理解这一点时,应该注意目前的罪犯管理需要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在监狱中对罪犯进行管理的当前需要,并不完全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相吻合;根据这两类需要确立的矫治目标,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在罪犯心理矫治中,要解决好这两类需要或者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研究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意义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执行监禁刑的最重要的机构。
保障被监管罪犯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防止罪犯发生逃跑、破坏、自杀等行为,是监禁机关最重要的任务。
对于监狱来说,安全地监管罪犯,不仅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对它们最基本的要求。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内容提要:顽危犯,是顽固罪犯和危险罪犯的总称。
在实践中,我们把那些有行凶、脱逃、自杀动向的罪犯称作危险罪犯;把那些一贯不服从管理,逃避学习,不守纪律,消极怠工,严重抗拒改造的罪犯称作顽固罪犯。
一般来说,顽危犯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而持续,富有抗改或作案经验,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
虽然人数不多但破坏性、危害性极大。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场所,引入心理学等手段来促使顽危犯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其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其转化过程是一个极其细致、极其复杂,多层次、多方位,周期长、动态性的过程。
在转化顽危犯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她们看成罪恶的化身,而是应该把她们看成善恶兼具的正常人。
在掌握顽危犯心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认真、严肃和郑重的态度做好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正。
下面笔者就针对在自我工作实践中的一例较典型的顽危犯案例的形成原因以及转化历程进行心理学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罪犯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表现唐犯,44岁,离异,育有一女,捕前系福建某出入境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国际交流部经理,该犯因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09年1月送至监狱服刑。
唐犯入监时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甲亢、功能性双下肢无力,心脏病、骨质增生、脊椎无力,在看守所关押期间曾被送至建新医院进行长达484天治疗,入监13天后又再次入住建新医院治疗42天,但均无明显治疗成效。
回到中队后,唐犯抗拒改造,思想情绪波动大,主要表现为:(一)不服二审判决,不认罪悔罪,抗拒改造,且善于狡辩,一直强调客观因素,认为自己才是被害者,真正的罪犯正在逍遥法外,并准备申诉;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当时提供办理学生入菲律宾籍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是提供证件的人更改了材料,这事与我无关,我也是受害者,我何罪之有。
浅析顽危犯的形成原因
浅析顽危犯的形成原因【摘要】顽危犯是监狱所关押罪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狱内改造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突发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如果这类罪犯管理、教育、改造等工作不得力,将会对其他罪犯的改造造成严重影响,使狱内安全稳定面临极大的挑战。
只有对顽危犯形成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改造,从而有效控制和预防狱内犯罪,提高改造质量。
【关键词】顽危犯;形成原因顽危犯是正在服刑的罪犯中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的合称,是监狱罪犯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主观恶习深、不认罪服法、反改造思想顽固或行为危险性大,而成为影响监管安全稳定的突出因素。
因此做好对顽危犯的管理教育工作,是做好监管改造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对顽危犯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矫治方案的前提是科学地认识顽危犯的形成原因。
一、顽危犯形成的主观原因顽危犯形成的主观原因既有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又有心理障碍和个性特征方面的问题,还有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上的缺陷(1)入监前存在人格心理问题①行为自制力差,易冲动这种罪犯入狱前情绪属于外露型,遇到不顺心的事和看不惯的人,马上就会显露出急躁、焦虑的情绪。
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脾气就会爆发性发作,发作之后,其心理才会平复,情绪才会得到控制。
②性格内向、自我封闭有的罪犯入狱前性格是封闭型的,不会轻易渲泄自己的情绪。
不少罪犯的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
接连不断的人生挫折、贫寒的家境,严峻的改造现实给他们的思想增加了沉重的压力。
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处世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差,意志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
在沉重的人生现实压力面前,生性意志脆弱的他们往往难以承受。
他们缺乏勇气,也没有沉着镇静的心理准备去面对严峻的人生现实。
很容易被一些挫折或变故搅乱情绪,陷入不能自拔的绝望境地。
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
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包括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社会重新融入以及自我改造。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
我们认为,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帮助顽危犯实现自我修复和社会重建。
关键词:顽危犯、成功转化、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社会融入、自我改造引言顽危犯是指很难改正、屡教不改的罪犯,他们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一些罪犯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支持,最终能够实现成功转化,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本文旨在探讨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1. 教育机会教育是顽危犯成功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机会的提供可以帮助罪犯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减少再犯率。
在监狱中,为罪犯提供必要的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非常重要。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基础教育,例如读写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也可以包括职业培训课程,例如木工、焊接和计算机编程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顽危犯的教育,社会应加强监狱外教育资源的提供,以便他们在出狱后能够继续学习。
2.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顽危犯的成功转化至关重要。
罪犯通常面临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焦虑和愤怒等。
为了帮助顽危犯改变消极的心态,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心理专家可以与罪犯进行面对面咨询,帮助他们识别和解决问题,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此外,群体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与其他罪犯共同参与心理辅导,他们能够互相支持和分享自己的经历。
3. 社会重新融入社会重新融入是顽危犯成功转化的关键步骤。
在罪犯即将解除刑罚或刚刚解除刑罚时,社会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这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提供住房援助和提供适当的社交支持。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和住房,罪犯能够重建自己的生活,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此外,社会对于顽危犯的接纳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通过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罪犯能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信心和希望。
顽危罪犯教育转化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顽危罪犯,他们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率,我国司法机关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也注重对顽危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以下是一起顽危罪犯教育转化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基本情况(一)罪犯基本信息罪犯甲,男,30岁,初中文化程度,无业。
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甲在服刑期间,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具有较强的反改造心理。
(二)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甲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导致其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
2. 社会因素:甲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到的不良信息较多,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3. 心理因素:甲在服刑期间,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仇视社会的心理,导致其反改造心理严重。
三、教育转化过程(一)制定教育转化方案针对甲的具体情况,监狱制定了以下教育转化方案:1. 心理辅导:为甲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自卑、仇视社会的心理。
2. 文化教育:为甲提供初中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 技能培训:为甲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4. 亲情关怀:鼓励甲与家人保持联系,争取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实施教育转化措施1. 心理辅导: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为甲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甲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文化教育:监狱组织甲参加初中文化教育课程,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甲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成绩逐步提高。
3. 技能培训:监狱为甲提供了烹饪技能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甲掌握了烹饪技术,取得了厨师资格证书。
4. 亲情关怀:监狱积极协调甲与家人的关系,鼓励其与家人保持联系。
在家人关爱和支持下,甲逐渐融入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罪犯教育改造论文
三一文库()/论文〔罪犯教育改造论文〕确立监狱中教育改造的理论依据,从不同角度认识教育改造的作用,对于我们推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罪犯教育改造论文由小编为需要此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内容如下:在依法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本人结合创建和谐监狱,认真贯彻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十分重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针对改造对象的不同特点,紧紧依靠法律政策的威力,加大个别教育工作力度。
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了罪犯的思想,矫正了恶习,调动起了罪犯劳动改造的积极性,严格遵守了各项监规纪律,净化了罪犯心灵,维护了监管稳定,提高了改造质量,为每个罪犯刑满释放后,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个别教育力度多年来,我始终把对罪犯的个别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提高监狱警察素质的基础工作,认真研究个别教育工作,针第1页共4页对罪犯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在个别教育工作中,充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个案分析,在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分析罪犯的心理、思想特征、犯罪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攻心和行为感化,促使罪犯的思想转化,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监狱稳定,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个别教育的针对性为了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我在找罪犯谈话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对策。
我经常深入罪犯劳动改造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罪犯情况,随时注意观察罪犯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的表现,耐心听取罪犯反映的问题,从谈话中了解罪犯的思想,发现罪犯当前所需、所想和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当场的情况做出及时表扬、批评和处理。
在对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我经常说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言语,对表现好的罪犯给于了充分的肯定,对罪犯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激发了罪犯的潜能和积极性。
我还经常利用点滴时间找罪犯谈话,谈话的内容打破了以往的说教方式,采取拉家长、讲人生、谈哲理等方法,使罪犯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干警的恐惧感,让罪犯感到了温馨。
浅析顽危犯的转化工作
浅析顽危犯的转化工作内容摘要:顽危犯是顽固罪犯和危险罪犯的总称。
在实践中,我们把那些有行凶、脱逃、自杀动向的罪犯称作危险罪犯;把那些一贯不服从管理,逃避学习,不守纪律,消极怠工,严重抗拒改造的罪犯称作顽固罪犯。
顽危犯是扰乱监管秩序的害群之马,是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做好这些人的转化工作,对稳定监管秩序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顽危犯、教育转化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监狱法》总则第七条明确规定:“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参加劳动。
”但是,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监狱始终存在着改造与反改造的尖锐斗争,通常,我们把那些不服从管理,抗拒改造的罪犯统称顽危犯。
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中,其重点和难点是对顽危犯的教育改造。
那么,顽危犯具体应如何认定?有无统一的标准?对这一类人应采取怎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和转化?在此,笔者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顽危犯的认定为了更好地维护监管秩序,打击抗改歪风,教育改造罪犯,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划分罪犯中的顽危犯,以利于进行专人专责重点教育。
所谓顽危犯,是顽固罪犯和危险罪犯的总称。
在实践中,我们把那些有行凶、脱逃、自杀动向的罪犯称作危险罪犯;把那些一贯不服从管理,逃避学习,不守纪律,消极怠工,严重抗拒改造的罪犯称作顽固罪犯。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把顽危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危险罪犯和顽固罪犯。
(一)、危险罪犯这一类罪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他们一般不公开抗拒改造,甚至会伪装积极,骗取干警的信任,以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危险性极大。
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第一,主观危险。
此类罪犯思想极端的反动和落后,仇恨社会,无视法纪,胆大妄为。
共危险动机往往深藏不露,不易觉察,但在其策划行为的过程中则不可能不留痕迹。
只要我们善于捕捉信息,随时提高警惕,是可以预先掌握其动向的。
第二,客观危险。
也可以称作突发性危险。
顽危犯的心理矫治
顽危犯的心理矫治顽危犯心理矫治的探讨文章摘要:近年来,监狱系统对服刑罪犯,尤其是顽危犯的心理改造越来越重视。
本文从顽危犯的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认为顽危犯具有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并且持续,抗改或者是丰富的作案经验等特点。
根据顽危犯的特点,文章浅谈了顽危犯心理矫治手段。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心理矫治改造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中,第七章中的第七条阐述了“监狱应当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十年来,监狱系统越来越重视对犯罪分子的心理改造,监狱中已经开始普遍引进心理矫治的手段。
现阶段的实践证明,心理矫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尤其是对顽危犯的转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心理矫治概述心理矫治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两个基本概念,“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
它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含义罪犯的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犯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罪犯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
其主要目标是关注罪犯复杂的个性心理需求,激发罪犯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特点,来制定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
相关研究表明,监狱罪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水平低,认知失调,较多的消极情绪以及不良的生活及行为习惯等等。
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增强罪犯的思想认识水平;②帮助罪犯改变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首先使罪犯增强对自己心理及行为的了解,正确认识到他们的性格特点、社会性质和产生原因;其次要帮助罪犯改变不正确的认识观念和不恰当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正确认知能力,而且也要使罪犯能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见到聂犯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因工作关系今晚到这里看见你,顺便问问。
”……“当时你的表现还不错啊,怎么在这严管呢!”切入谈话后只字不提他的服刑改造情况,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
谈话的当时聂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啊!”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笔者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作为监狱警察,是改造人的人,为每一名罪犯谋出路是职责所在,这里几千多号人啊,不仅仅是你!”这种谈话摸底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聂犯给了笔者一个直观的初步判断:1、与监区给出的结论一致——聂犯暴力倾向轻微;2、聂犯算是个明白人(至少是未患精神病的),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3、教育转化聂犯机率不小。
(三)顽危原因分析通过外围摸底、谈话摸底,对聂犯的顽危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是从聂犯的社会阅历分析,聂犯从吉林随父母辗转至青海,做过工人,因不满足于现状又从青海来到广西的北部湾北海市淘金,从事过多种自由职业,至犯罪时已36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力表现自己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二是从聂犯在青海工作遭遇下岗的情况分析,聂犯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千里迢迢的南方淘金,也有社会改革转型期,难以对社会个体面面俱到的原因,因而一定程度造成其心怀对社会的诸多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强烈的绝对公平意识;三是从其成长史分析,聂犯成长于一个几近为移民的家庭,从小父母管束不多,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集聚了较为散漫的不良习气,其长期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狗肉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不良习气的影响;四是从其案件情况分析,聂犯由于实施多次盗窃被判刑,可看出其外出谋生并不是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的,而是一种懒惰习气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监狱服刑时,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又想获得较高奖励分,以致于形成与直接管理警察的对抗。
另外,聂犯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其致人死亡的原因是受害人先拿刀动手砍他,只是其夺刀后出手不慎致受害人死亡,主观上并无暴力杀人的故意,且其暴力犯罪并无前科。
从聂犯对本次故意伤害犯罪的认识分析,其暴力痕迹也不明显,这也从《COPA_PI测评报告》的攻击性结果可看出。
因此,其作为危险犯,暴力倾向轻微结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五是从聂犯的婚姻家庭分析,聂犯下岗后离异,生活、婚姻不如人意,父母年迈,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业,入监服刑后家庭关注不多,自认为是亲情的冷漠,又是判处无期徒刑,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加上监狱对罪犯改造的严格考核,该犯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不断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如下转化方案:1、信任关系的建立,由笔者负责实施;2、运用激励改造措施,由监区长负责实施;3、帮助该犯确立改造目标,由分监区指导员负责实施;4、改造成绩等信息的反馈,由管教股长负责落实;5、坚决摒弃强硬的处罚措施,由直接管理警察落实;6、预测、追踪,由转化小组分析研究决定;7、对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交换意见,调整转化措施。
(五)实施方案情况1、信任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笔者了解到狱政管理科在2天后即将聂犯解除严管措施,并将其调至另一监区改造的情况,这是绝好建立信任关系的良机。
于是,笔者利用晚下监的机会找聂犯谈话,利用该犯渴望解除严管回到监区的强烈愿望,“承诺”可以说服监狱尽早解除(其实这是早就决定的事实),同时要求聂犯对笔者做出的努力给以回报――以良好的改造精神面貌作为回报,“君子协议”达成!此时,不错过机会,利用法律法规、制度说人、说事、说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与狱政管理科长交流信息情况,2天后聂犯按期解除严管调到了监区改造。
从这取得了聂犯对笔者的信任,也为教育转化聂犯工作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聂犯在严管期间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让其感觉到警察确实可以信赖,一定程度上消除该犯的诸多偏见,使其隐隐感觉到在监狱服刑改造有希望。
但是,自调回监区服刑后的一次谈话中得知其头脑仍在胡思乱想,主要是“三无人员”身份,使其潜意识觉得在监狱服刑低人一等,对此情况未能正确对待,聂犯在此次谈话中曾试探性的提出“×××,能否给个火机我用用”。
这是在试探笔者的态度啊,当时笔者没等其说完话就递过去给他,从其神情看出非常的感激,其实这一行为确实打动了聂犯,谈话中留给了笔者联系其弟弟聂×、姐姐聂×的联系电话,托笔者以管理警察的名义给家庭成员做点正面工作,笔者也以此信息与上述两人进行了沟通,促成了聂犯年迈的母亲和远在吉林的姐姐于2007年10月11日到监狱探视。
在亲属会见之前,聂犯通过监区警察传话,要求笔者到亲情会见现场见一见其家人,笔者用“你家人千里迢迢到来一次,时间不多,你们好好聊聊吧!”为其着想,不占用其宝贵的时间,给其以宽松的会见氛围。
农历的中秋节,是个传统的团圆节,其实笔者当天确实是没有想起到监区去问候一下聂犯过节的情况,到了第二天晚上值班专门找其谈话,并说出了实情,从该犯神情可看出是感激不尽的。
至此,与教育转化对象的信任关系基本建立起来了。
2、激励改造措施的运用。
聂犯调回监区的当晚,正值监区召开罪犯大会,监区长利用此时机向罪犯传出了这样的信息:“只要你积极改造,拿出你的实际行动,得到你应该得到的。
”其实这也是专门向聂犯说的,只是没有明指其罢了。
事后,监区长对聂犯谈话时其还重复了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聂犯的劳动工种安排还是采取了“冷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对应其表态,而是观察了五天后才正式安排工种,但不忽视深入的跟踪了解。
如得知该犯的减刑要求情况后,刺激其情绪的活跃:“减刑嘛,这是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认可,能否获得减刑奖励还是看你自己啊”,同时抓住其斤斤计较的弱点,算了一笔刑期长短的明细帐,以此激发聂犯对自由的渴望,提高积极改造情绪。
在谈话中,也大力宣传监狱改造罪犯的理念,“奖励公平、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对等”等等,经过几次交谈,激励措施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聂犯确立改造目标。
就监狱、监区的考核奖励具体情况,分监区指导员对该犯作了细致的分析,说话不转弯、不打折,直截了当针对其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而言,“清洁工种是获得奖励分较低的”,“鉴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先安下心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无期减为有期后,信心就更加足了,这样做起工心情也舒畅”。
这给聂犯觉得是实话实说的。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自从调回监区服刑后,聂犯每月能获得2分以上的奖励分。
首先在监区劳动工场从事清洁劳动,工作上较为主动,内务卫生检查良好,经调整到车逢工后,表现较为稳定,性格比之前开朗,消极情绪明显好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2008年3月经监狱研究,认定聂犯得到了有效的转化。
因确有悔改表现,2008年8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至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四、下一步预测及工作措施经过对聂犯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其个人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和行为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对警察的管理教育认同感存在选择性;二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服刑思想;三是该犯对自身过分的奖励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用过去极端的行为相要挟;四是该犯的无期减刑裁定后可能出现消极的行为。
通过对聂犯的预测分析,我们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的工作:(一)继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层包夹和耳目监控的工作,将其出现不良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继续落实由管教经验丰富、能与该犯拉近谈话距离的科室、监区领导、分监区领导、承包警察负责谈话教育。
(二)对聂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的服刑思想情况,采取迂回措施,向监区领导、承包警察通报情况,由他们以柔性的办法予以解决。
对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相要胁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在争辩的环境中头脑发热,产生激烈对抗,应采取“冷处理、软着陆”的办法,以理服人,合情、合理、合法地将其逐步软化,斗理斗法斗智不斗气地加以处置。
(三)对其因无期减刑后可能出现行为反复的情况,通过警察的真诚帮助和耐心教育,使之在人性化的改造环境影响下自动放弃消极改造的错误认识。
五、教育转化顽危犯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一)关于长刑期犯的管理问题。
我监狱目前在押犯91.40%在有期徒刑10年以上, 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尽量避免强硬态势,当然也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执法妥协”。
试想一个刑期漫长的罪犯在服刑过程中难免没有一点违规的行为,客观的说,要真正认真的按照《监狱罪犯行为规范》的条文执行,照搬条文办事,这既不客观,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