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

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

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环境规划》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
一系列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
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
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选出的
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特别注意:区别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通过评价,可以:
(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① 先前的环境规划、 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 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③ 有关部门的规划和 背景资料
1、环境信息采集
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贯 穿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 是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
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1)定性预测技术 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这类技术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 效。
(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 以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础,对于定量分析环境演变,描述 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系比较有效。 常用方法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 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是预测的主要类型,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
依据。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环境规划的作用: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郭怀成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郭怀成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
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在对人口、资源优势和利用状况、 产业结构与布局、经济规模及科技情 况等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 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 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 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 状评价。
2)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
理技术人才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环保意识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 目标导向型(理想型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2、环境容量 和资源预测
1、社会发展 和经济发展预测
Text1
Text2
5、生态环境预测
Text5
3、环境污染预测
Text3
Text4
4、环境治理和投 资预测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 时因地确定。经济发展预测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 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 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 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经济 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 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1PPT课件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1PPT课件
第三章 环规划 的内容1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内容
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 实施合理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
3
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 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
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 城市总体规划。
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19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 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 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 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 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系统的整体反映;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 境单元。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PPT课件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PPT课件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
主要内容: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空间结构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
2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一 、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一)环境系统 Ø 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
质、水、土壤、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 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物,它 们分别构成 了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 壤环境 以及城市环境等要素子系统。
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
11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
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 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 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 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
(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规划的对象之一;
---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 展关系 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 的相互作用(功能之一)
5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 1、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某一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生物数目之最 高限度。(远东英汉大辞典)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区域性;时序性;可变 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8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联系:
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环境容量反映 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外部性;环境承载力反 映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内部性。 环境承载力是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对 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 在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即环境容量基础 之上的。所以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定义为区域 环境以最大的环境容量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的承载能力。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重点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可行性方案。

二.环境规划内涵: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乡镇)2、基本出发点:1)、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2)、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循的义务(公正)3、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求系统最佳发展。

4、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5、主要内容:对人类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安排和部署6、实质:1)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2)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作用:①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②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③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④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⑤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环境规划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五.环境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地区性3.目的性和目标性4.政策性5.科学性6.可操作性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环境规划(>10年)㈠近期目标㈡中期目标㈢远期目标;②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③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分:①经济制约型。

②协调型。

③环境制约型。

3、按照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工业区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4、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噪声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简答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内涵P1-2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自身活动和环境;(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4个部分P4(1)人口与经济部分;(2)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3)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4)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第二章1、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知道作用P41(1)环境规划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础,针对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相关资源和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和污染全过程的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及发展趋势;(2)弄清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资源要素,结合环境承载力分析,从经济-社会-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特性、规模与发展速度的角度此额调与环境的关系;(3)提出相应的协调因子,反馈给复合生态系统,并针对这些协调因子的实现,从政策和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归纳出环境治理措施和战略目标。

3、什么是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并举例说明。

P52-53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例如:自然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污染源指标;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标等.第三章1、环境评价应注意的问题P61(1)评价参数要选择涉及范围广、可以控制,且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者,参数选择宜从简,以能基本表征评价对象为原则;(2)评价标准应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为首选标准,标准的选择既要照顾到统一性/可行性,亦要注意反映具体实际情况;(3)环境评价应有整体观念;(4)环境评价要将源与汇即污染源与环境效应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章 环境规划内容

第三章 环境规划内容
20

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2、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工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用量 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总量、外排量;生活废水总量 工业废水处理量、处理率、达标率,处理回用量和回用 率 外排工业废水达标量、达标率 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中污染物( COD、BOD、重金属)的产生量、排放 量、去除量 3、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和处置率;堆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率 有害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处置率
1.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2. 技术力量分析
① 环境管理技术
② 污染防治技术(eg 清洁生产) ③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3.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现有、潜在) 4. 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影响措施、控制对策等)
9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
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3、噪声 区域噪声平均值和达标率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和达标率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 大气污染物( SO2、烟尘、工业粉尘、 NO2)排 放总量;燃烧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工艺 废气排放量、处理量;工业废气处理量、处理 率;新增废气处理能力 大气污染物( SO2、烟尘、工业粉尘、 NO2)去 除量(回收量)和去除率(回收率) 锅炉数量、达标量、达标率、窑炉数量、达标 量、达标率 汽车数量、耗油量、NO2排放量

3、重点污染源治理

4、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22
环境规划指标类别与内容
5、投资 环保投资总额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数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为5-10年,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3、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为:①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②协调型--反映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③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

按环境要素划分:①大气污染控制规划②水污染控制规划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④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污染物削减和环境治理是目前我国环境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目标。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掌握: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2、指标体系:①资源供给指标②社会影响指标③污染容量指标指标体系与环境规划的关系: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得到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①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在后续时段中,使资源的数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逐渐消耗尽现有资源之前,必须找到能够替代的新资源。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环境规划工具和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和实践、能够撰写简单的环境规划报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案例分析等。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环境规划导论第二章:环境规划原理第三章:环境规划方法第四章:环境规划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环境规划方法和工具。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规划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境规划领域的参考书籍,扩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 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 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 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评述。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 类过去和现有 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 分析。环境功能区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 单元。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规划工作的中心,它是在考虑国 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 减量,以及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 保护的措施和对策。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 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 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较,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 的过程。环境规划的重要工作是组织规划的实施,环境规划的编制、 实施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追踪的发展过程。
• 2 水污染控制规划
• 水污染控制规划包括区域 、水系、城市的水污染控制。 具体地讲,水域 (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 )环境保 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规划区内水域污染控制,提出基本 任务 、规划目标和主要防治措施。
•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是省、市、区、行业和企业等的规 划,主要对规划区内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综合利用进行 规划 。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推行可持 续发展战略,保障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 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
91.65
≥95
≥95
≥95
21 生活污水处理率
%
65.28
80
90
95

22 跨界水体水质达标率
%
染 控
23 工业用水重复率
%
制 声 24 环境噪声达标率
%
90 48.5 61.23
≥90 50 70
≥90 60
≥90 70
25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
0
90
95
100
2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固废
21
22 其它
23
近岸海域自然保护区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积比例 (%)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
环境保护综合指数
21.1
59.3 74.4 25 7.64 33.2 57.2
4.31
4.01 2.47 80
60 其中:山区50
80 其中:山区60
85 100 12 35 58 其中:山区68
8 其中:山区10
(三)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
水)和生活环境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 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相关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 态指标三类。
表3-1 广东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1
指标 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
<1096 <2944 100
95 ≥95
表3-3 佛山市禅城区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17 工业废水排放量
万吨
4519
<4500
<4800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第5-6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第5-6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20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
1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系统
调节(合理选择系统行为)
输入(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技术经济评价 2.决策技术 反馈(是否达到要求)
输出(满意解)
图 评价决策系统详细模式图
21
2、环境规划方案决策步骤
目标制定阶段——信息调查阶段——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方案选定阶段——反馈调查阶段
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 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称之为生态规划方案。
18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
首先从经济与环境两个方面全面地规划 工业发展的部门结构,尽量减少污染的 排放量。
其次,从经济与环境全面考虑出发,合 理布局污染工业,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环 境资源的容量,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 人工治理量。
19
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方案
区域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调 查、分类、区划和评价等工作,从而查明资源、 生态破坏的情况及其原因,并着重研究保护资 源和促使生态环境逐步从恶性循环过渡到良性 循环的途径和措施。
使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一般有:
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 调整作物布局,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 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相结合等。
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第五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 和决策过程
第六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
1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
1、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 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 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 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2、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径。 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2、环境容量 和资源预测
2
1、社会和 经济发展预测
1
5
5、生态环境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3
4
4、环境治理和投 资预测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 定。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 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 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 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 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常用方法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
(六)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目的:找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由此规定环境规划的对象、
任务和指标。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 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规划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供求矛盾,并对重大工程的环 境影响、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说明。
家、城市、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 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时间性、空间性、计量 性、客观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社会经济决定型、环境目 标决定型、协调型)
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
2、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按管理层次分:宏观目标、详细目标 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
境统计工作要求; 选择性原则:选择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指
标,并注意代表性和可比性。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
一系列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
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
次,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
(三)预测的类型
进行环境预测时,根据预测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数据 是不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
按预测目的可分为 :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 限值;
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 上限值;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是预测的主要类型, 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依据。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 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定量化并作时空分解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 -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规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 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 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环境污染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关 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 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种 类和数量。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 的输入响应关系。
规划合理的监测网点。 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采集代表性样品,设计样品前处理方案测试,获得可靠数
据。
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对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合理叠加,用作图方法显示 评价区环境质量综合污染状况。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 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规划人员的素质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1)定性预测技术
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列 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这类技术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 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效。
(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
以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 础,对于定量分析环境演变,描述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 系比较有效。
和变化规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是影响预测的重要因素。 3.突出重点 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不
仅可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可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境预测涉及面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 即规划指标的名称;
二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 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
2、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环境、经济、社会指标; 科学性原则:通过科学方法如Delphi法建立; 规范性原则:涵义、范围、量纲和计算方法; 可行性原则:根据具体要求、具体内容设置; 适应性原则:既适应环境规划要求,也适应环
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选出的
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特别注意:区别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二节
一、环境评价
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是环境规 划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 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状 况,弄清环境现状,了解区域 环境特征、环境容量和环境承 载力,给区域环境质量作出合 理的评价并发现主要环境问题。 同时,需要通过评价确定各环 境问题的重要性和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污染源。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LOGO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第二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第三节 环境功能区划 第四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五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国
(三)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1.污染源调查 了解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毒性,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
的潜在危害作用,选出地区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2.监测项目的确定 在主要污染物地球化学性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何类污染
物为本区的监测项目。 3.监测网点的布局 根据工、农业和城市各物质要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条件,
①规划区社会经
济发展规划(发
展目标)作为主 要依据;
④村镇城市建设 发展规划、城镇
总体发展战略和
环境预测 ②规划区环境质 主要依据
发展目标、交通 运输等资料
量评价是环境预
测的基础工作和

依据;
③规划区内经济
开发和社会发展
规划中各水平年
的发展目标是主
要依据;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
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 1、环境信息采集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环境评价工作是在全面、可靠的调查 基础上进行的。
(二)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是在环
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 信息、数据和资料。 环境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④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 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 疏通信息渠道,取得 有关文献和资料;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 数据的测试、核算等。
(二)环境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 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技术人才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公民素质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概念——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 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 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 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4、环境治理与投资预测
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 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
预测规划期内的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 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 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再根据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 然后综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编制 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 面积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
7.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式中的参 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入模式。研究 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环境预测——
是指根据人类过去 和现已掌握的信息、 资料、经验和规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和方法,对未 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 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的动态变化进行描 述和分析。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在对人口、资源优势和利用状况、 产业结构与布局、经济规模及科技情 况等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 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 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 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 状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