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合理的监测网点。 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采集代表性样品,设计样品前处理方案测试,获得可靠数
据。
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对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合理叠加,用作图方法显示 评价区环境质量综合污染状况。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 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次,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三)预测的类型
进行环境预测时,根据预测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数据 是不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
按预测目的可分为 :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 限值;
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 上限值;
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是预测的主要类型, 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依据。
①规划区社会经
济发展规划(发
展目标)作为主 要依据;
④村镇城市建设 发展规划、城镇
总体发展战略和
环境预测 ②规划区环境质 主要依据
发展目标、交通 运输等资料
量评价是环境预
测的基础工作和
依据;
③规划区内经济
开发和社会发展
规划中各水平年
的发展目标是主
要依据;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
(三)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1.污染源调查 了解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毒性,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
的潜在危害作用,选出地区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2.监测项目的确定 在主要污染物地球化学性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何类污染
物为本区的监测项目。 3.监测网点的布局 根据工、农业和城市各物质要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条件,
常用方法有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
(六)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目的:找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由此规定环境规划的对象、
任务和指标。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 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规划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供求矛盾,并对重大工程的环 境影响、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说明。
(四)环境预测的内容
2、环境容量 和资源预测
2
1、社会和 经济发展预测
1
5
5、生态环境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3
4
4、环境治理和投 资预测
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
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其他要素因时因地确 定。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 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同时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 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作必要的预测与分析。 经济发展预测要注重选用社会和经济部门(特别是计 划部门)的资料和结论。
技术人才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
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 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
(4)其他分析
公民素质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概念——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 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 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 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第二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第三节 环境功能区划 第四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五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国
规划人员的素质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1)定性预测技术
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列 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这类技术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 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效。
(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
以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 础,对于定量分析环境演变,描述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 系比较有效。
7.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式中的参 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入模式。研究 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环境预测——
是指根据人类过去 和现已掌握的信息、 资料、经验和规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和方法,对未 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 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的动态变化进行描 述和分析。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规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 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 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环境污染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及相关 影响因素,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 要素中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种 类和数量。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 的输入响应关系。
境统计工作要求; 选择性原则:选择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指
标,并注意代表性和可比性。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
一系列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
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
③吸收与环境规划有关部门的干部和 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④依靠当地环境保护委 员会或上级协调部门 疏通信息渠道,取得 有关文献和资料;
⑤设立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 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 数据的测试、核算等。
(二)环境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 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在自 然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完成区域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 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五)预测方法的选择
1、基本思路
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 展规划,通过综合分析或一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 的环境状况。
其技术关键是: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式和(或)了解预测
对象的专家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取决于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 即规划指标的名称;
二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 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
2、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环境、经济、社会指标; 科学性原则:通过科学方法如Delphi法建立; 规范性原则:涵义、范围、量纲和计算方法; 可行性原则:根据具体要求、具体内容设置; 适应性原则:既适应环境规划要求,也适应环
制定目标后,还要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 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有问题,应 做调整。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
(2)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 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理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 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定量化并作时空分解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 -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通过评价,可以:
(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① 先前的环境规划、 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 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③ 有关部门的规划和 背景资料
1、环境信息采集
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贯 穿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 是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
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方式
o 定量确定:有具体的数量指标值描述。在中短
期规划中应用较多。
o 定性确定:经验判断,概要语言描述。能在较
高视角表达目标,常用于中长期规划中。便于指导 定量目标的确定,但不具操作性。
o 半定量确定:介于定性与定量间描述。适于一
些模糊目标的确定。
5、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家、城市、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 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时间性、空间性、计量 性、客观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社会经济决定型、环境目 标决定型、协调型)
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
2、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按管理层次分:宏观目标、详细目标 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
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调查 1、环境信息采集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环境评价工作是在全面、可靠的调查 基础上进行的。
(二)环境评价 1、自然环境评价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是在环
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 信息、数据和资料。 环境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
⑦为规划编制或 专门进行的实地 考察、测试所得 的资料等
④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 献资料(包括环境调查、科 研成果等)
⑥ 专家系统提 供的信息情报
⑤ 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 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2、环境信息采集方法
①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
②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 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信函调查采集信息;
和变化规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是影响预测的重要因素。 3.突出重点 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不
仅可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可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境预测涉及面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
4、环境治理与投资预测
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 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
预测规划期内的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 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
预测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原始运行(或无有力 措施)的状况,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再根据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预测分析主要生态指标的变化, 然后综合分析各种状况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编制 生态环境规划,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城市绿地 面积及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
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选出的
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特别注意:区别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二节
一、环境评价
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是环境规 划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 全面了解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状 况,弄清环境现状,了解区域 环境特征、环境容量和环境承 载力,给区域环境质量作出合 理的评价并发现主要环境问题。 同时,需要通过评价确定各环 境问题的重要性和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污染源。
标 按规划目的分: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
环境管理目标 按规划时间分:短期(年度)、中期(5~10年)、长期
(10年以上) 按空间范围分: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
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环境特征性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决定污染排 放目标
-环境功能:根据环境功能决定环境质量目标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3、污染评价
在对人口、资源优势和利用状况、 产业结构与布局、经济规模及科技情 况等社会调查基础上,开展包括生产 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现 状分析、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 识状况分析等内容的区域社会环境现 状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 根据污染类型,还需要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 放总量排序,由此确定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主 要污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