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一、撰写规范化要求1.书写要求:设计说明书(论文)应使用A4纸打印。

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3.绘图要求:使用计算机绘制,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

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必须按国家标准GB 7714-87 规定。

二、打印格式要求1.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正、反打印,纸张为A4。

2.摘要:中文摘要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二个字,字数不少于200汉字,1.5倍行距,关键词用小四号宋体,3-5个,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字后面无标点符号。

3.目录: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之间用“……”相连。

4.正文要求:采用小四宋体;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次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顶格写,不缩进。

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

5.页面设置:单面打印:上2cm,下2cm,左2.5 cm,右2.5 cm,页眉1.2cm,页脚1.5cm。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

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磅。

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设置为:段前、段后均为3磅。

6.正文章节序号、所有文字、图表、公式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科学论文的要求和规定。

7.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按照国家标准GB 7714-87规定,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参考文献用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

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作者.文目[J].期刊名,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图书文献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止页码。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及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版面课程设计统一用计算机录入并打印。

纸张规格为A4,版面上、下空2.54cm,左、右空3.17cm、装订线0.5cm,位置为左装订页数用小五号字下居中标明。

二、结构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的组成及装订顺序: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源代码)。

1.封面包括题目、姓名、班级、指导教师、联系方式2.目录目录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包括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

3.正文(1)正文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前言、报告主体和结论。

要求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正确。

前言作为开场白,要以简短的篇幅,说明课程设计工作的基本原理。

报告主体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要求文字简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楚,论证充分,逻辑性强。

分别阐述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相关的数据结构、分析过程、存在问题等要阐述清楚,报告正文中的使用的源程序代码,除为了阐述数据结构和算法而必须使用的代码外,不能占主要部分,最好不超过10%。

报告中要求有程序运行时的界面,界面直接从计算机屏幕上抓图获得,程序运行示例2个以上(通过示例可以说明程序的功能),及相应的运行结果。

结论是整个毕业设计报告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通过课程设计,对编译原理课程的理解和新的认识,在课程设计中实现的功能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正文中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文字的右上角,按上标书写。

(2)对正文内容及篇幅的要求课程设计的汉字..的数量要求在3000字以上。

(3)正文的层次划分和编排方法正文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

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题序层次可以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码的后面不加小圆点,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各级与上下文间均单倍行距。

示例如下:报告题目:居中放置,并且距下文双倍行距。

(黑体一号字)正文各层次内容:单倍行距。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一)教学文件
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与标准、课程设计成绩单、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等文件齐全、规范,可操作性强。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中要包括如下内容:题目、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工作量、工作计划、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或论文
1、必须是A4纸打印稿;
2、要有封皮(封皮必须有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课程设计起止年月日等项)、任务书、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项目;
3、文字排版要符合书写规范:比如要有各级标题,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字体、字号要有区别,同级标题之间、正文各段落之间要用同一格式,行间距、字符间距要合适;
(四)教师批阅
1、有批改痕迹,按照成绩评定标准给定成绩;
2、有评语且有针对性,符合大纲要求;
3、有教师签字(全名)、日期。

(五)课程设计成绩单
成绩单的栏目设置要符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包括学生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课程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答辩等方面的内容。

(六)课程设计总结
针对进行课程设计的专业进行全面总结。

包括课程设计选题、学生设
计方案、工作量、学生完成情况、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课程设计文档排版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文档排版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文档规范化要求(一)设计说明书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返校后装订,先发电子档)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设计说明书正文5.参考文献6.附录7.封底(空白纸张)(二)、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规范1.页面设置:要求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纸打印。

其中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0cm、右边距2.0cm.。

2.正文文本:正文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一级标题:3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小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正文内容:小4号宋体、首行空两个汉字符页码:5号宋体,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阿拉伯数字、右下角、居下边界1.75cm。

从正文首页开始编页码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 n体3.目录目录题头用3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一级标题顶格,二级标题缩进2个汉字符,三级标题再缩进2个汉字符,标题文字与页码之间用点线,页码居右对齐。

目录中各章节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宋体。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按(1、1.1、1.1.1……)格式编写,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4.参考文献(1)文献标识论文正文中参考文献按出现顺序用小五号宋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

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论文中引用文献原文应加引号;若引用原意,文前用冒号或逗号,不用引号。

较完整的长段引文应提行独立成段,即在冒号后另起一段。

为区别正文,书写时整体缩进两格(首行相对正文缩进四格),采用楷体五号字书写,引文头尾处不必再加引号。

(2)参考文献的表达格式,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学术期刊:[序号] 作者. 题名. 期刊名称. 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著作图书:[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始页码学术会议文献:[序号] 作者. 题名.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 起始页码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发布日期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 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日期/引用日期(任选)(3)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设计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规范。

二、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对于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理论中,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都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

课程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课程目标的设定和内容的设计。

三、设计原则1.可测量性原则:课程目标应具备可衡量的特性,以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设计者需要明确标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确保其可被测量和评估。

2.适应性原则:课程目标和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设计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整体性原则:课程设计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调。

设计者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4.启发性原则:课程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者可以通过布置启发性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需要明确、具体和可衡量。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方面,整体目标应该包含这三个层面的要求。

五、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设计者需要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当的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设计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校教字〔2018〕14号
华北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课程设计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一、课程设计总体要求
1.具有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任务书、评分标准。

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备主讲本门课程的教师资格,指导教师应达到一定的数量。

3.实验设备、场地及参考资料等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

4.课程设计目的、任务明确,选题符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命题设计能够检验培养过程并达到培养目标,课题的深度、广度适当。

5.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严格要求并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6.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书写规范。

7.教师严格掌握评分标准,严肃、认真、科学、公正地评定成绩;每个课程设计报告应有指导教师评语。

二、课程设计质量标准
华北理工大学教务处 2018年5月29日。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第一、构成项目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第二、各项目含义(一)封面封面由文头、课题名称、作者、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二)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课程设计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关键词是从课程设计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课程设计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三)目录列出课程设计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附录等对应的页码。

(四)正文正文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通常应包含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小结等若干部分组成。

这几个组成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正文字数一般应在10000字左右,配以图片与表格。

(五)参考文献在课程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课程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期刊论文及其他资料(包含网站电子版材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三、课程设计格式编排(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课程设计一律采用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不需要打印,提供电子版(word)即可。

页边距为:天头(上)2.5cm,地脚(下)2.5cm,订口(左)3cm,翻口(右)1.5cm。

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cm。

(二)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三)课程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1.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

固定内容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标题小一号黑体。

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

(如果加课程设计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课程设计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一)装订课程设计装订顺序为:1.封面(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2.成绩评定表(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3.任务书(学校统一规定,见附件)4.正文(设计说明书):即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及进度安排和成绩评定方法”中的要求书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

(2)系统所完成的功能描述。

(3)论述所设计的问题设计思想、方法及方案等。

(4)所设计软件的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

(5)对所设计的软件进行自我评价,如创新点、未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说明。

(二)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手写、打印均可,需采用A4纸张,上、下边界25毫米、左边界30毫米、右边界20毫米页边距。

手写时用黑或蓝墨水工整书写;打印行距均采用固定值,设定值26磅;论文标题采用小2号黑体,居中。

作者和指导教师在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4号仿宋体,作者在上,指导教师在下。

正文字体使用四号宋体,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3号黑体并居中排列;二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2、3、……)标引、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字对齐排列;三级标题采用加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引、与正文相同字体和对齐方式排列;一级标题与上一段落之间隔一行。

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15毫米的位置。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小3号黑体;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小4号仿宋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的方式排列。

(三)字数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4000字。

教案编写的规范性及教师的要求

教案编写的规范性及教师的要求

教案编写的规范性及教师的要求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详细计划,是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一个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性,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一、教案编写的规范性1. 教案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3)教学内容: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拓展内容等。

(4)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5)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巩固、拓展、总结等环节。

(6)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教案的内容教案内容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

3. 教案的格式教案应采用清晰的格式,便于阅读和修改。

可以使用文本编辑软件(如Word)或专业教案模板进行编写。

4. 教案的修改和更新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教学效果,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案,使其更加符合教学需要。

二、教师的要求1. 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3. 沟通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 敬业精神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

5. 持续发展教师应具备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教案编写:教师需遵守的规范与要求

教案编写:教师需遵守的规范与要求

教案编写:教师需遵守的规范与要求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和指导文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与要求。

1. 教案的结构与内容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题名称:明确写出本节课的主题或内容。

- 课型与课时:标明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和课时(如1课时、2课时等)。

-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 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验器材等)。

-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教学、练习与巩固、小结与反思等。

- 作业布置与反馈: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对作业的提交和反馈做出规定。

2. 教案的编写规范- 文字表达清晰、简练:使用规范的汉字、标点符号和格式,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歧义或多义的词语。

- 逻辑结构严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教学过程的描述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

-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便于教学评价。

- 教学方法与手段适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教学评价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 教案的实施与修改- 在教案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 教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课堂环境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 教师应对教案进行定期的修改和完善,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结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准备工作,教师应认真对待,确保教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通过遵守规范与要求,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教案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教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教学的指南和支撑,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案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教案的质量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教案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心。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案设计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

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准确、具体、可达,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原则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内容的有机整合和融合,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教案设计中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教师需要把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其内在的联系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地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效。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等,针对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灵活性、有效性,并且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四、教学过程的变化性原则教学过程变化性是指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动态性和变化性,以适应孩子们不断发展的认知需求。

教学活动需要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灵活、多样化的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上升性向和交替性等特点,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的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案设计需要特意考虑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评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并将评估结果反映到教学实践中。

六、关注学生需求的原则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智力、兴趣、态度等各个方面,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及要求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XXX(具体知识点),能够理解并描述XXX(具体知识点),了解XXX(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X(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具体技能)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进行XXX(具体技能)的初步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学科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XXX(学科领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可以选择性地增加一些拓展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第1课时:引入XXX(具体内容),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

2.第2课时:深入讲解XXX(具体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3.第3课时:应用XXX(具体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第4课时:总结和复习本章节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和巩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XXX(具体内容)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XXX(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和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的核心概念,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

2.能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能运用物质状态与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1.运用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物质状态转化实验。

2.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状态变化的信息。

3.利用数学知识处理与物质状态变化相关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使其在探索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培养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第三章“物质的状态与变化”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转化。

2.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实际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的现象解析。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原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质状态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三章内容。

2.实验器材:用于开展物质状态转化实验。

3.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4.互联网资源:用于搜集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状态变化的信息。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学生课程设计规范

学生课程设计规范

学生课程设计规范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学生课程设计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生课程设计规范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严格要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生课程设计规范的重要方面。

第一,学生课程设计规范要求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

在开始设计课程之前,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他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到什么,以及他们将面对哪些挑战。

这将为他们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使他们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第二,学生课程设计规范要求学生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

学生在设计课程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

他们应该了解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以便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学生课程设计规范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在设计课程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们可以使用讲座、小组讨论、实验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实践机会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学生课程设计规范要求学生考虑评估方法和标准。

学生在设计课程时,应该考虑到评估方法和标准,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他们可以使用测验、作业、项目等不同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此外,他们还应该制定清晰的评估标准,以便准确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第五,学生课程设计规范要求学生灵活应对变化。

学生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意识到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和挑战。

因此,他们应该保持灵活,并在需要时及时调整课程设计。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变化,确保学习进程顺利进行。

第六,学生课程设计规范要求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

学生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

他们应该计划好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时间,确保课程能够按时完成。

教师课程设计规范

教师课程设计规范

教师课程设计规范一、引言教师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规范的课程设计,则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课程的构建和开展。

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课程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想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课程目标要具体明确,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

三、分析学生成绩和学习特点在确定课程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分析。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后续的教学内容选择提供指导。

四、理清课程结构基于对学生的分析,教师需要理清课程的结构。

确定每个单元的学科内容,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及逻辑顺序。

这样可以保证知识的有机整合和知识点的难易安排。

五、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设计中,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实验、讨论、案例研究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选择教具和材料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具和材料。

教具和材料应该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运用评价工具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工具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活动等等。

评价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关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差异。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和指导。

九、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课程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环节不理解,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补充和解释,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反思和改进每一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都应该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十一、总结教师课程设计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育行业课程设计规范

教育行业课程设计规范

教育行业课程设计规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行业在塑造和培养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规范的课程设计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行业课程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课程设计,旨在为教育行业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设计现代教育追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1 知识结构的平衡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侧重点。

不同学科的课程设计需要统筹考虑,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分专注于某一学科而忽略其他学科的情况。

1.2 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应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课程设计应考虑如何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1.3 价值观的培养课程设计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倡正直诚实、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因材施教的课程设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是独特的,因此,教育行业应该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

2.1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

这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而不是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教授的内容。

2.3 开展个性化教育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不同,因此,课程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提供选修课程、扩展课程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三、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设计教学规范

课程设计教学规范

课程设计教学规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学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学科】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具体技能】等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对【学科】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学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具体知识点】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学科的基本框架。

2.【学科】学科的应用和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科】学科的发展和现状:介绍【学科】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使学生了解【学科】学科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学科】学科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参考书籍】等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音频等。

3.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学科】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部分,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内容规范

课程设计内容规范

课程设计内容规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发展历程,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学科名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学科名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引言【教材章节】介绍【学科名称】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基本理论【教材章节】讲解【学科名称】的基本理论,包括【理论1】、【理论2】等。

3.第三章:实践应用【教材章节】介绍如何运用【学科名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学科名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参考书1】、【参考书2】等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3.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4.在线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论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占总评的30%。

课程设计规章

课程设计规章

课程设计规章一、背景介绍在教育领域,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规范和统一课程设计的要求,制定本规章,旨在确保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目的本规章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求,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三、适合范围本规章适合于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课程设计工作,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内容科学:课程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教学方法多样:课程设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价全面:课程设计应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五、课程设计的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明确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结构和层次的合理性。

3. 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设计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5. 编写课程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写课程教材,包括课件、教材和辅助教材等,以支持教学的实施。

6. 实施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课程、实验、讨论等,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

7. 评估课程效果: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评估课程设计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反馈等,以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设计)规范化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撰写,保证课程设计(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结构与内容要
1. 课程设计封面
2. 课程设计目录
3. 课程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9)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

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0)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课程设计(设计)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如果这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自某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亦应加以说明。

(11)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课程设计书写及打印要求
1.打印:
(1)课程设计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一律不加页眉,左侧装订。

(2)上下页边距为2.54cm、左右页边距为2.6cm,字间距为标准。

封面的行间距为单倍行距;目录的行间距为1.5倍行距;正文的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3)中文部分的字体字号与相应的格式要求一致。

(4)正文的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主体、参考文献、致谢等内容均不独立成页,页码从中英文摘要开始在页脚处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如“1”、“2”……,居中书写。

2.封面:
采用教务处规定的封面格式,统一装订(格式样本见附件1.1)。

3.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

包括论文中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与关键词、正文章、节、条题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格式样本见附件1.3)
4.标题层次(正文格式样本见附件1.4)
农、理、工科类专业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相同的层次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

引出问题 (综述) 部分一般采用前言的形式,标题从前言开始标注,至结论部分。

第一层次1□×××××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顶格书写序数,空一字宽写标题,单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第二层次 1.1□×××××二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书写序数,空一字宽写标题,单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第三层次1.1.1□×××××
□□……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顶格书写序数,空一字宽写标题,
单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第四层次□□(1)××××。

……一般不设四级标题,如确属需要,第四层次不单独占行书写,首行空两字宽。

5. 表格:
(1)统一使用三线表,顶线、底线为1½磅实线,中间线为1磅实线。

(2)每个表格都有相应的中英文表序和表名(统称表题,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全文的表格连续排序,如“表1”、“表2”……。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字宽,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排写,中文用黑体五号字。

表中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

表格下页接写时,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黑体五号字)。

(3)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1个字宽)。

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数据的精确程度由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统一规定。

表中项目注释可在该项目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半边括号标出,相关项目在表下用中英文注释。

(4)课程设计“表”的样式:
表1 不同浓缩技术终产品主要品质分析(五号黑体)
样品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 固形物(%)
原始样1) 19.01 2.07 6.21 —
……
(下页接写时:)续表1
样品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 固形物(%)
微滤样 21.91 2.23 6.50 07.92
……
注:(中文注释)1)……。

(Notes)1)……
6. 图:
(1)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每个图的图题与文字说明均有相应英文翻译,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全文的图连续排序,如“图1”、“图2”……。

图名在图序之后空一字宽排写,置于图下方居中处,中文用黑体五号字。

图中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中文采用宋体小五号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

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

(3)课程设计(设计)“图”的样式:
图1 霉菌菌株R1的菌丝(五号黑体)
7.名词缩写
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应在括号内注明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8.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

全文连续排序,编号用(1)、(2)…表示,示于公式行末右端,如“××××(1)”。

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公式(×)可见……”。

9.参考文献:
(1)正文中应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在引用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数字]标明,如“××××××[1]”,[数字]中序号应与正文之后列出的“参考文献”中的序号一致。

正文之后的“参考文献”应列出全部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将参考但未引用的文献标注在全部引用文献后。

参考文献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其余用五号宋体字,[数字]后空1个字符。

(2)参考文献的注释格式分别为:
a.普通图书
例:[1]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48.
b.论文集、会议录
例:[2]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祥],1990:15-16.
c.科技报告
例:[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d.学位论文
例:[4]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得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9-12.
e.专利文献
例:[5]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P].中国:92214985.2,1993-04-14.
f.汇编中析出的文献
例:[6] 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g.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例:[7] 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7(2):5-8.
h.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例:[8]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i.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例:[9]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periodical/qbxb99/qbxb990203.
10.附录:
正文之后应按相关内容在文中出现先后顺序列出附录内容的列表。

标题“附录”用小三号黑体,其他用宋体小四号字。

附录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注明,左起顶格书写,附录标题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录内容另起一页,文字字体字号参照正文要求。

三、课程设计归档要求
课程设计(设计)按下列次序装订成册:
(1)封面;
(2)课程设计(设计)目录;
(3)正文(含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主体、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4)封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