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的写作
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

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言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言学的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一、引言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边缘性学科。
社会语言学是运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差异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主要是注重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首先注重跨学科的实际应用的动态性,其次,侧重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表现。
它着重从语言与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和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为更好地进行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崭新领域。
同时,给外语教学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主要是研究语言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语言的核心结构体系,而是语言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现。
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考查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现象,并且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描述和解释语言使用的各种变化。
那么,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社会语言学大致可以被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两大类。
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与全局相关的整体性问题,比如,语言规划的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范化问题、文字改革等等。
而微观社会语言学是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的语言变异,比如,民族或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等等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对各种变体的态度及评价、各种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和社会功能等等。
三、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的是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习者而言,他们都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注意力用在学习和讲解词汇及语法上,却不注重语言应用功能在文化特征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探究。
因此,使得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整体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不能用外语进行有效而流利的跨文化交际,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传播出去。
语言学研究论文范文分享与分析

语言学研究论文范文分享与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语言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术交流中,研究论文是学者们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分享一篇语言学研究论文的范文,并对其进行分析。
【正文正文正文】(这里开始进入正文,根据题目进行论述)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篇语言学研究论文的标题:"语言学研究中的音韵问题探讨"。
根据这个标题,可以确定这是一篇关于语言学中音韵问题的研究论文。
文章首先会对音韵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并提出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论文的引言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音韵问题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假设。
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研究所用到的语料和方法。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语音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作者试图验证自己的研究假设。
在论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对音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论文采用了符合语言学研究规范的结构,通过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证研究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除了进行理论分析,作者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的语言使用规范、准确,不涉及个人观点和主观判断,而是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论据,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来展示研究结果。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示意图和数据表格来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研究成果。
在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这部分往往非常关键,因为它对整篇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最后,在参考文献部分,作者列出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引用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文章、学术报告等。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查找和了解作者所参考的文献来源,以便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对这篇语言学研究论文范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篇优秀的语言学研究论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明确的研究目的和假设、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实证数据、准确的语言表达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客观的研究结果和可靠的论据,以及充分的研究总结和展望。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优秀7篇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优秀7篇【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书写交流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语言;口语;书写;规范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身负重责。
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传递者,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也承担着让学生学习规范化语言文字的任务。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规范标准的语言文字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读准字音,规范口语汉字的读音千变万化,尤其是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和混淆。
多音字如“强”表示“勉强”时读“qiǎng”,表示“倔强”时读“jiàng”,表示“力量大、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使强大”等意义时则读“qiáng”;“吭”表示“喉咙”时读“háng”,表示“吭声”时读“kēng”。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而笔者教的学生大多是从小生长在农村,地方口语读音现象比较严重。
如重庆方言“别个”普通话读音应读“别人”,“造孽”普通话应读“可怜”,“高耸耸的”普通话读音应读“又高又胖”,“吹垮垮”应读“聊天”,“丁丁猫儿”应读“蜻蜓”,等等。
二、掌握字形,正确书写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十分优美的文字,但是在当前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单纯提高,而忽略了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
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
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the study of language variation is concerned with social constraints determine language in its contextual environment. code-switching is the term given to the us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anguage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sociolinguistic differs from sociology of language in that the focus of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effect of the society on the language, while the latter’s focus is on the language’s effect on the society. while the study of sociolinguistics is very broad, there are a few fundamental concepts on which most sociolinguistic inquiries depend. sociolinguistics is different from many of the othe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in that it studies external as opposed to internal language. internal language applies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on the abstract level, or in the head, put simply. external language applies to language in social contexts, or outside the head. this distinc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nternal language analyses, such as syntax and semantics, operate1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re quite homogeneous in how they process and perceive language. external language fields, such as sociolinguistics, attempt to explain why this is in fact not the case. these two approaches, while distinct,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practice.understanding language in society means that one also ha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networks in which language is embedded. this may apply to the macro level of a country or a city, but also to the inter-personal level ofneighborhoods or a single family.sociolinguistics as a field distinct from dialectology was pioneered through the study of language variation in urban areas. whereas dialectology studies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anguage variation, sociolinguistics focuses on other sources of variation, among them class. class and occup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guistic markers found in society.one of the fundamental findings of sociolinguistics, which has been hard to disprove, is that class and language variety are related. as can be implied from the example below, the working class tends to speak less standard language. the lower, middle, and upper middle class will in turn speak closer to the standard. however, the upper class, even members of the upper middle class, may often speak ‘less’ standard than the middle class. this is because not only class, but class aspirations, are important. men and women, on average, tend to use slightly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these differences tend to be quantitative rather than qualitative. that is, to say that women make more minimal responses than men is akin to saying that men are taller than women. the initial identification of a women’s register was by robin lakoff in 1975, who argued that the style of language served to maintain women’s role in society. a later refinement of this argument was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reflected a power difference. however, both these perspective have the language style ofmen as normat ive, implying that women’s style is inferior. more recently, deborah tannen has compar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s more similar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paring conversational goals, she argued that men have a report style,aiming to communicate factual information, whereas women have a rapport style, more concerned with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relationships. such differences are pervasive across mediums, including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written essays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email, and even toilet graffiti. communication styles are always a product of context, and as such, gender differences tend to be most pronounced in single-gender groups. one explanation for this, is that people accommodate their language towards the style of the person they are interacting with. thus, in a mixed-gender group, gender differences tend to be less pronounced. a similarly important observation is that this accommodation is usually towards the language style, not the gender of the person. that is, a polite and empathic male will tend to be accommodated to on the basis of their being polite and empathic, rather than their being male. sociolinguistics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ince it beca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in mid 1960s. but scholar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look at sociolinguistic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carry out sociolinguistic study in different ways.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sociolinguistics in terms of its definitions and 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study to point o ut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ness in fishman’’s view on 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参考文献:《社会语言学概论》戴庆厦主编商务印书馆《社会语言学概论》祝畹瑾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语言学概论》杨信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篇: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356浅议译者能力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443英汉汉英双关语及其翻译研究44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446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447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448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449英汉人名的比较研究450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451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研究453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454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458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462英汉语中红绿色文化比较468英语道歉方式研究469英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译470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471英语惯用句型的意义及汉译480英语情态助动词的主客观区别485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487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488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491英语中的性别歧视508源语中的“异”与译语中的“达”522中美拒绝言语行为研究523中美礼貌用语跨文化对比分析524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的启示533中西人名文化对比534中西饮食文化差异536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543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544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545中英广告中语言使用对比研究546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象征意义547中英亲属词的文化内涵分析548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552宗教对中美节假日的影响553介词in的语义向度:认知视角554近代英美关系及其文化基础559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基础561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57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第三篇:06级毕业论文语言学06级毕业论文语言学:1.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body language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2. 浅论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a brief study on the meaning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3.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对比分析the distinctive analysi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4. 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in vocabulary teaching5.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6. 对比研究下的英汉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contrastive approach 7. 英语诗歌语言的修辞美the rhetorical beauty in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poetry8.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培养the form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oral english training9. 美国黑人英语特色研究the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10. 法律新词在英语中的应用the new legal words used in english11. 从词汇方面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analysis on the glossarie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from the lexicological aspect12. 英语中的否定句on the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s13. 非言语交际中的面部表情的特征the signs of facial expression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4. 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方式on the causes and ways of evolution on word meaning15. 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peech act theory on language teaching16. 从交际功能看英汉委婉语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function17. 论文摘要的语类结构分析the analysis of generic structure in english thesis abstract18. 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influence of language environmen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 公共演讲的文体特征stylistic features of public speech20. 关于英语幽默的文化特点的研究a study of cultural features in english humor21. 浅谈科技文中动词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the analysis on nominalization in est and its translation22. 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on the role of context in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23. 运用词块法记忆英语单词的实效研究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hunks in the memorization of english words 24. 试论动词-ing形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the study of v-ing 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25. 英语写作目的与写作风格之间的联系the relation between english writing purpose and its style26. 青年流行语及其社会文化心理探微research on vogue words and the related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young27. 关于肢体语言的研究study on body language28. 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看其演说的文体风格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inauguration speech of american president barack obama29. 论广告英语中的句法特征on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for advertising30. 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对比the comparison between native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31. 浅析英语句子的歧义性an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english sentences32. 语用失误及其策略研究33. 会话含义初探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34. 交际中性别差异的研究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35. 浅析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on the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6. 论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language interpretation37. 浅谈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应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and its application 38. 英语歧义现象初探the analysi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39. 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on sexism in english40. 动物词的中英文化内涵对比different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41. 沉默在英语会话中的运用及影响因素the use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42. 英语新闻的批判性分析a critical analysis of english news reports43.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词汇的演变the developments of english loan words44.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wspaper45. 关于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探讨a study of english 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46.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a brief discussion on ambiguity in english47.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the effect of context o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48. 交际中的说谎探究a study of lying in the communication49. 形态学探究及在翻译中的应用exploration on morphology and its using in translation50. 浅析英语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analysis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english puns in advertisement51. 试论反语的幽默属性和语用功能on the humor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 of verbal irony52. 浅谈外交语言a study on diplomatic language53. 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的认知体系差异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system between mother tongue reading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reading54. 论法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the french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55. 浅析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xism in english56. 政治委婉语及其修辞应用political euphemism and its application of rhetoric 57. 原版电影与英语学习original film and english learning58. 浅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59. 东北方言对英汉语音习得产生的影响60. 现代英语词汇衍变动因探究61. 浅谈英语语调62. 关于美国俚语功能的研究63. 提高外语学习中词汇习得能力的研究64. 现代仿拟创新研究65. 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66. 认知视角下的英语隐喻分类研究67.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68.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的文体分析69. 浅谈英语歧义现象70. 对情景喜剧《老友记》的文体学分析71. 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72. 认知语境对话与的解释和制约73.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74. 语篇中的衔接75.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76. 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小议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english77. 语言的社会变体及其社会意义78.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探究79. 英语习语的修辞分析80. 英语中外来语的形成及运用81. 浅析英语演变的整体性及其演变原因82. 解析礼貌原则及其文化特征83.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84. 浅析英语中主要介词的功能85.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86. 论合作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87. 基于合作原则的英语言语幽默分析第四篇: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现代汉语1.略论“了1”与“了2”的语法功能差异2.“还”、“又”、“也”的功能比较3.汉语副词“一直”、“一向”比较研究4.“从来”、“历来”、“向来”比较研究5.程度副词“十分”、“非常”句法语用研究6.简析“差点儿”和“差点没”的关系7.说“一点儿”与“有点儿”8.“名+名”语法小类试析9.试论汉语概数表示法的多样性10.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功能分析11.汉语词类研究述评12.“相当”语法化过程及个人在语言约定论中作用辨析13.谈谈状语的非常规位置及其作用14.语法知识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体会)15.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的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
英语语言学论文六篇

英语语言学论文六篇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2[关键词]英美文学语言教学高校英语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飞速进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高校的高校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众多高校英语老师都在不断地摸索,总结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目前,许多老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丰富的视听材料给同学创设富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环境。
作为一种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同学爱好,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英美文学教育,作为高校英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想象力以及制造力。
其功能和应用价值的体现不仅仅适用于英语专业高班级的同学,同时也适用于高校外语教学,而文学语言也可以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范本,在提高高校生人文素养情操及文学鉴赏力量的同时,提高同学的文学语言感悟力。
一、文学语言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进展众所周知,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人靠语言来表达思想。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语言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容量。
作家可以直接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评价及心情、情感渗透在作品中,从而以情达理,以理融情,情、理相生。
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当细心去体会,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性。
因此语言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
对文学语言美的敏感与驾驭力量,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加美妙的不行或缺的方面。
文学阅读的魅力与意义也就在于此。
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单纯课文教学,语言点讲解等层面上,课本内容相对陈旧,老师的教学手段也并无创新之处。
其弊端是忽视英语的基本功能即表达功能,也忽视了同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另外还忽视了对同学英语学习爱好的培育,将生硬的课本内容强行“灌输”;至同学脑海中,使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缺乏生气,长此以往,高校英语教学将陷入僵局。
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语言类论文写作要点

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语言类论文写作要点第一篇: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语言类论文写作要点中国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语言类论文写作要点每年都有一些同学选择语言方面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但是,语言类论文和文学类论文具有明显的不同。
文学类论文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文写作者本人的文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白了,文学类论文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文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文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言类论文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而要求在调查研究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言事实的结论。
说白了,语言类论文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言类论文的写作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了解语言类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文试图就语言类论文的选题、语言研究的程序、语言类论文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一、论文选题学术论文的写作和一般文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你要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一篇杂文,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手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一些工具书。
语言类学术论文,首先是一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一定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言类学术论文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行研究,再写论文。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语言类学术论文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写作的题目,而更主要的是选择一个研究的题目。
这样,就要求语言类论文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
英语专业语言学论文

英语专业语言学论文高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国家人文地理知识储备的,能够在我国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语言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专业语言学论文范文一:从象似性分析英语倒装句摘要:象似性理论是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一项热门话题。
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或部分地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是英语倒装句动词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前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英语倒装句,象似性,认知解释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探讨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能力、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涉及距离象似、顺序象似以及数量象似。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介绍主要围绕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在句法阐释中的解释力。
本文以目前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以象似行为理论依据,探讨英语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或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原因。
象似性的简介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它们的含义之间没有相似性。
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句法结构中的语言成分是有序地排列的。
句法成分的排列遵循的是象似性原则,即: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人们的概念结构。
如此,语言结构就可用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相对应的经验结构来解释。
例如,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反应的正是按顺序发展的事件。
也就是说,认知结构的顺序与这两件事所发生的顺序是相吻合的。
象似性主要是图像象似性可在音系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而在形态学层面,象似性包括映像象似性和拟象象似性;在语法层面,它主要是拟象象似性,这既是认知语言学家也是构造学家在这一领域中感兴趣的主题。
主要的句法象似性包括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
3.倒装句中象似性分析倒装句一直是语法学家研究的课题。
为什么实义动词或助动词(情态动词)要随着被突显部分移到主语之前呢?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可以解答这一问题。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推荐文章关于美国文学的论文热度:关于美国文学的论文题目热度: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论文热度: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热度: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热度: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篇1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
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
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语言学毕业论文1:从语言学角度谈上海话保护一、引言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定义普通话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从此成为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日新月异的大众传媒的影响等,普通话在促进各地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语委2000年全国语言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约为53%。
推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共同语和方言并存的状态,推普工作的如火如荼进行势必会对方言的使用及传承造成一定的威胁。
虽然许嘉璐先生曾指出:“推普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在不少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
”但是方言还是面临一定的危机。
本文就以上海话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一谈上海话保护的问题。
我们首先从几则新闻说起。
二、针对上海话的几则报导上海市大同中学的几位中学生,于2005年暑假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他们的调查结论是:“上海话‘处境’不妙”。
学生们发现最应该使用上海话的地方,比如城隍庙的商铺,上海老街,通用语言都是普通话。
教师在课堂上不准说上海话,课堂外不会说上海话,学生们也很少用上海话交谈,大同中学的一位学生对本刊说:“有外地同学在,我们说上海话是不礼貌的。
”如今在小学初中校园内,已几乎听不到学生之间的吴侬软语。
而在家庭里,孩子们强大的“推普”力量甚至“逼迫”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也卷着舌头讲起洋泾浜普通话来。
如今在上海,沪语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我们发现身边的许多小孩都不会说上海话,而且这样的比重还在逐年增加,为了让上海小囡重新开口说起上海话,前不久上海专门定制了一本沪语童谣教材,从这个学期开始这本教材走进了上海的中小学课堂。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要点”昨天发布,要点透露,今年本市将完成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
怎样写语言学论文(改稿)

怎样写语言学论文崔达送我们在中学学的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也是语言、文学并驾齐驱。
可是撰写毕业论文时,想写一篇语言类论文却颇费踌躇。
个中原因很多,如兴趣不高,难以发现问题,对语言学论文的特点知之甚少,对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不甚了解,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想法,希望对同学们有点帮助。
一、语言学研究的兴味朱德熙先生曾说:“做学问要有一颗童心才行,就像小孩儿在地上玩泥巴似的,只有本身的乐趣,而没有任何功利的动机和其他的目的。
”这里的“乐趣”也就是兴趣吧?兴趣的产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果从来没有关注过语言学问题,没有读过一本语言学专著,没有读过一篇语言学论文,没有独立研究过一种语言现象,当然没有语言研究的兴趣。
可是语言学专家、语言研究爱好者,他们对语言研究乐此不疲,因为他们付出过学习与研究的成本,语言研究中有他们成功的喜悦,有他们的精神寄托,让他们魂牵梦绕,让他们兴味无穷。
朱德熙先生还说,搞语法研究最基本的是两条,“一是习惯,好像一个木匠天天做家具,看见木头,手就痒痒;二是想求真,追求真理,不断探索。
”从这“习惯”可以看到,兴趣已经进入了学者们血液。
是的,我们在母语中生活,往往不识她的真面目,但如果发现了母语中的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则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一个外国人用汉语说:“我有三位小孩儿。
”你立即觉得这句话有问题,不能用“位”,要用“个”,为什么?原来“位”这个量词除了计量外,还有尊敬的感情色彩,与“小孩儿”不好搭配。
此类量词还有“员”(一员大将)、“尊”(一尊佛像)。
那么反过来看,有没有表示贬斥意味的量词?有,“窝、伙、股、帮、撮”表达的一般是贬义。
将这些相关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立一个题目,如《量词的感情色彩意义及运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应用规则,不是很有应用价值吗?有专家做过这项研究,我想这位专家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完成该课题的。
文化语言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文化语言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范式”话语充斥文学研究的原因由“范式”所形成的各种理论表述或理论语词,使得“范式”成为目前文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话语资源。
在当今文学研究多元化的时代里,原来所坚守的宏大叙事、本质论等话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定势思维及理论表述的局限,找寻新的但又不会造成束缚的文学研究视野和方法成为学者标举“范式”而较少使用“模式”的原因所在。
程光炜在《文化研究:ZG现当代文学史的多样观察》一文中认为,传统的现代文学已没有空白,唯有文化研究、媒介等是文本意义新的增长点。
欧阳友权也认为,新的电子媒介是文学研究新的增生点。
两位学者都认为文学研究的方法或模式必须进行转换,强调从新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文学。
虽然在具体的应用中,范式与模式两个词在意义使用上的差异并不大,但我们还是预设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模式更在于模式的已然生成性,使用者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而范式则强调自觉性,或者说使用者具有自觉的“范式意识”,且还具有革命性的内涵———托马斯库恩在谈及范式转换时说:“当每次科学革命改变了经历革命的共同体的历史视角,那么,视角的改变将影响革命之后的教科书和研究著作的结构。
”受思维习惯等因素所致,某种具有革命性的“模式”或方法我们会称其为“范式”。
因此,我们在提到某种范式时多强调其“未生成性”,也即某种范式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强的生命力。
这是“范式”成为学者语词新宠的一个原因。
“范式”一词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话语,还与知识资源的更新方式有关。
知识资源之所以需要更新,是因为原有的理论方法、思维方式、话语模式不能适应相应研究领域的进展需求。
知识资源的更新最明显地体现在话语模式或者理论语词的更新方面。
然而,知识资源需要得到一定“共同体”的认可,体现新知识的语词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因此,这些语词的内涵就需要从它最先使用的学科领域中延伸出来,成为诸多学科领域可以共享的语词,这就是语词的迁移现象。
毕业论文 语言学

毕业论文语言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起源、结构、演变以及人类对语言的认知和使用等方面。
在我即将毕业的这个时刻,回顾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我深刻地意识到语言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语言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语言的起源、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演变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语言学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语言的起源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语言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的共同起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逐渐分化成不同的语系和语族。
语言学家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的规律。
对于我来说,了解语言的起源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还让我对人类智慧的进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语言的结构是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方面。
通过对语言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曾经学习过一门外语,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我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这让我对语言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语言的结构也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语言的演变是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语言是活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和演变。
语言的演变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语料库的研究来追踪和分析。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曾经研究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通过对比两者的语法和词汇用法,我发现汉语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变化,这让我对语言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语言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变迁,通过研究语言的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起来,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演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智慧的进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论文写作技巧和语言学研究

论文写作技巧和语言学研究。
一、论文写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选择一个好的研究题目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研究题目是能够使读者感兴趣的,容易理解并具有重要性的。
研究题目应该紧扣实际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突破口,从而为学术领域带来新的贡献。
2.确定清晰的研究范围如果研究问题模糊或过于宽泛,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变得单薄或混淆不清。
因此,确定清晰的研究范围是论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先对研究的对象、目标、方法和研究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定义。
3.收集丰富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只有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例如图书馆、网络等。
4.确定论文结构学术论文通常包含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明确论文结构的整体框架,并对每个部分进行规划和设计。
导言部分需要说明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论文结构等。
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需要对研究问题、方法、数据、分析和讨论等进行深入阐述。
结论部分需要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评价和展望。
5.注意论文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简明性。
需要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符合学术要求。
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应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长句子。
二、语言学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学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拓展。
语言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下面总结一些近期研究成果。
1.语法规则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近几年,基于神经科学的语法规则学习和处理研究逐渐得到了发展。
学者们发现,人类语言能力主要基于左侧颞叶区域,也就是对于语言分析、词法处理和句法处理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语言神经基础的本质和规律。
2.语言使用与社会认知研究近些年来,语言行为研究不断深化,主要关注语言使用和社会认知之间的关系。
文学与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文学与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在文学与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展示自己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学与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选题与规划在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前,选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学生应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确保该主题在专业范围内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践经验或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选定了论文题目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论文规划。
通常,一个论文应当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部分。
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章节安排,并在每个章节中明确阐述自己的研究思路。
二、文献综述与资料搜集在撰写毕业论文前,进行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应当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书籍以及学位论文,了解前人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通过文献综述,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争议和未解决的问题等,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同时,在撰写过程中,学生还需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
可以利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各类文献和数据。
为了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学生应当多方面调查,寻找不同视角的观点。
三、清晰的论点与论证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并通过充分的论证来支持论点的可信度。
论点应当在引言中明确提出,并在后续章节中逐渐展开。
学生可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实例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在进行论证时,学生要注意逻辑严密性和事实真实性。
避免使用主观臆断或无法证实的断言,要以客观的事实和可靠的数据为支撑。
适当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资料可以提升论证的说服力。
四、精炼的表达与语言运用在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精炼的表达和准确的语言运用非常重要。
学生应当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措辞,保持文章的正式和严谨。
句子结构要清晰,语法要正确,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结构。
语言学论文的撰写要求范文10篇

语言学论文的撰写要求范文10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浅析词汇呈现方式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著名語言学家Wilkins(1972)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关键是对词汇的学习。
词汇学习的方法、技巧、策略以及词汇记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研究。
而词汇呈现方式的研究比较少,它作为最直接的语言输入手段,是影响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们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词汇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词表呈现方式、图像呈现方式和举例呈现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的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学习产生的不同影响,寻找较为科学有效的词汇呈现方式,为我们语言学习提供帮助。
一、词汇呈现的定义及内容词汇呈现就是单词以怎样一种方式让我们接受的形式。
比如,在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在课本的最后单词表中以简单的词汇拼写和音标呈现;新东方的词汇书中将同一词根词缀的单词进行整合呈现;一些手机背单词APP——百词斩,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
无论词汇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给我们,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对词汇实现记忆,促进对语言的学习。
根据我高中阶段的学习,总结词汇的呈现方式有三种:(1)直观呈现、口头呈现、翻译呈现,相同意思的词语化为一类进行记忆,比如important;significant;momentous;vital,同时“重要的”的意思,放在一起更有助于记忆;(2)语境中记忆,比如hang 有“吊死、悬挂”的意思,同一词语放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的意义,“Hehunghiscoatonthehook”的意思为“他把衣服挂在钩子上”;“Themanwashangedformurder”的意思为“那男子因谋杀罪被处绞刑”;(3)图片及视频记忆。
而词汇呈现的内容不仅仅是记住一个单词,还要能够记住它的发音、用法、书写和意义。
英语语言学论文(优秀9篇)

英语语言学论文(优秀9篇)《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及应用》摘要:标准现代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虽然两者互相理解没有很多实质性的差异,但对两者的各方面进行一个大概的比较,还是有很多细微的差别的。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分析对比;区别及应用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社会生活、交往或交流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美式英语风靡全球,尽管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都是英语,但是区别甚多。
相对来说美式英语便捷实用,英式英语较为复杂。
英式英语保守、严谨,美国人说英语则是另一种姿态,崇尚可见即可读。
1.两种语言在历史演变、地域文化、社会地位层面的区别。
英语是全世界几千种语言的其中一种,也是印欧语系一百多种语言之一、英国英语距今已有1500的历史了。
而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英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
美式英语起源于18世纪70年代,美国的独立战争爆发时,战乱的特殊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自欧洲移民,尤其以英格兰人为主,大多讲英国英语。
近几十年来,由于美国的贸易、军事、科技、国际地位等方面远远超过英国,再加上美国电影风靡全球,促使美国本土的俚语很多已经渗透到了口语之中。
很多因素导致美式英语成为强势语言。
2.发音方面存在的不同。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具代表性的区别是对er的发音的不同。
英语中,短音的er是的浑元音,但长音的er是个拉长了的浑元音,听起来是一个介于“俄”和“啊”的声音。
而美语中,er听起来怎么都是个“儿”音。
ar:除了轻读短音(如singular)和者后连元音(如clarity),英语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长音[a:],而美语中,是“阿尔”。
英语和美语的辅音基本是一致的,但在使用习惯上也有些差别。
如词组clear animosity,英语会读成clear,animosity,而美语会读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d和t。
有关语言学的论文

有关语言学的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关语言学的论文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1、教学模式因循守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
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以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一般。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从而使得学生配合教学的积极性较差,思维也被严重抑制。
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成了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枷锁,诸多的语法、课文、词汇、阅读和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
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1、完善课程结构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
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南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的方法与步骤

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南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的方法与步骤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南: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的方法与步骤在语言学领域,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一份指南,以帮助读者了解语言学论文的写作过程,并介绍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的方法与步骤。
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需要对研究主题进行概述,并明确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引用相关的文献和研究,以支持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研究背景在研究背景部分,需要介绍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基本背景知识,包括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
可以从历史、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3. 研究方法在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语料库分析、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
在此部分,需要详细介绍选用的具体方法,并解释其在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
此外,还可以提供实施研究方法的步骤和流程,以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
4. 数据收集与处理对于语言分析与语言变化的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数据收集方面,可以选择采集真实语料、记录真实对话或通过文献调研等方法。
在此部分,需要详细描述数据的来源和收集过程,并说明数据的特点和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使用统计软件、编码和分类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5. 分析结果与讨论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处理后的结果,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可以使用统计图表、实例对比等方式来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同时对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
在讨论部分,可以将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6. 结论在结论部分,需要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回答研究问题。
此外,还可以简要回顾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并为读者提供对实际应用和未来研究的启示。
7. 参考文献在论文的最后,需要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确保参考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可以按照学术写作规范,使用统一的引用格式进行排版。
语言学毕业论文

语言学毕业论文在语言学领域,毕业论文是对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它不仅展示了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是对其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能力的考验。
以下是一篇语言学毕业论文的正文内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语言作为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其研究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语言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对特定语言现象的分析,揭示语言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本文将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分析语言是如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
语言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工具,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是如何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它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结构。
其次,本文将探讨语言多样性的问题。
语言多样性是指世界上存在的不同语言和方言,它们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语言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一些语言面临着消失的威胁,这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知识体系构成了挑战。
因此,保护语言多样性,促进语言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接下来,本文将分析语言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信息,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例如,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现象,都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如何影响和塑造社会观念,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改革来促进社会公平。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问题。
语言政策是指政府或组织为管理语言使用而制定的规则和措施,而语言规划则是为了实现特定的语言目标而进行的系统规划。
在多语言社会中,合理的语言政策和规划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政策和规划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最后,本文将总结语言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并提出对未来语言学研究的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现选题的渠道: • A.从日常生活中取材: 对生活的精细观察 • “苕”、“食堂”与“堂食”、“水货”、“蓝颜知己” 、“拍拖” • 方言问题 • B.关注社会热点中的语言问题 • “屌丝”、“腹黑” • C.关注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 • “丰富多彩”还是“丰富多彩”,合/阖家欢乐、幽默的 裂用
• 普—方—古 • 普通话——方言——古汉语(包括近代汉语) •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语言事实,往往可以在方言或古 汉语里找到印证材料,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 大三角和小三角,可结合使用,但题目不同,要求不同, 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 三个充分: • 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
• 6.综合性分析法 • 采用多视角、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一个或多个同类的语言 现象 • 多种理论 • 认知、系统功能、语言类型学、形式语法等
•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 • 外国留学生规则字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 究 • 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
• 2.系统分析法 • 20世纪初,形成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标志是索绪尔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是一个有机的符号系统,语言 符号的每一种要素都由它与语言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和差 别构成 • 系统分析法,即运用系统的观点把一个语言结构中构成 这一结构的几个部分看做一个系统,对它们的形式、内 容、功用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 系和联系,考察它们组合后的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变化, 由此探求研究对象某方面的规律或带规律性的东西。
期刊网 期刊论文 博硕士学位论文 标题、关键词搜索 综述性文章 著作、论文集 Google学术搜索
• 2. 研究综述的意义: • • • • A. 避免重复劳动 B. 了解更多情况,掌握尽可能全面的材料 C. 从中学习,研究前人成果,启发或否定发展 D. 从中发现新的选题
• • • • • • • • • • • • •
• • • •
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 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 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说上古汉语“云”的语法化 被动标记“叫”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和句法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比较分析法 • 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 把比较分析法用于语言研究,语言学研究史上最突出的 例子是18-19世纪星城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 比较分析法,即在实践中,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 以对照,确定其相同或相异之处,以认识某一事物本质 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 一切学术的最高形式都是美学。 • 语言学是科学。 • 语言学论文可以写得平淡无奇,呆板枯燥,甚至连自 己都不堪卒读。 • 也可以写得激情澎湃,跌宕起伏,出神入化,自然天 成,引人入胜。
• 开题报告:
• • • • • • 1.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 2.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问题 4.研究方法与思路 5.研究进度 6.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
• “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不仅仅限于想一想,而是咬着 不放,大量收集有关的材料,从中归纳出规律,比较 系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便是做研究工作了。” • ——邢福义 • (一)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 研究问题,首先要有丰富而完备的材料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与选题有关的直接、间接材料
• 正论 • 对研究过程、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论证过程 • 小标题,分论点,论证过程严密,层层深入 • 结论 • 结论就是结论,交待问题的由来,本文的材料,方法 ,论据和结论,也可以交待一下遗留的问题。“结论”跟 “摘要”会有部分重复,这是完全可以的。 • 结语、余论 • 注释(脚注和尾注): • 对论文有关内容的解释 • 不影响正文的论证节奏 • 参考文献: • 引用或参考的文献
• (二)查阅文献 • 初步确定选题,查阅文献资料:确定前人是否研 究过,或者能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 • 论文的创新:新的语料 • 新的理论方法 • 新的结论 • 选题后,和同学、老师多讨论,多考虑,确定后再写 • 选题好,符合实际,有条件做下去,就是良好的开端
• (三)确定选题题目: • A. 选题不宜过大,最好是“小题大做” • “《红楼梦》研究” • “宋词的产生、发展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B.选题要明确 • “论曹操” • C.题目上最好看得出论述的观点 • “社会文化与汉语语汇” • “宗教和动物语汇”
• (二)研究分析 • 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析,在笔记 本上写下一些想法,反复分析归纳,提炼出观点 • 分析的方法:多样 • 历时分析 • 共时分析 • 对比分析: • 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用不同 方法几种分析研讨一个问题,尽可能揭示其特征和一些 带规律性的东西 • …… • 用详实可靠的语料证明提出的观点
• 题目 • 简短、有力、亮丽、有新意 • 摘要(300左右) • 简明扼要概括(一)问题由何而起,(二)学术论著贵 在一个“新”字。 • 文章“新”在何处:方法手段的“新”?材料的“新” ?论点的“新”?。最好在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至少 在其中一两个方面有“创新”。 • 关键词(3-5) • 引言 • 交代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选题意义等), 引出问题
• 3.历时分析法 • 19世纪下半叶,俄国语言学家克鲁舍夫斯基提出语言体系 既可以在同时共存之中做静态分析,又可以在连贯的序列 中作动态分析。 • 20世纪初,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共时性或历时性 • 共时性:语言历程中的一个横断面的语言状态,是静态的 • 历时性:语言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纵向的,动态的 • 历时分析法:分析发生、发展的过程,以揭示其形成和演 变的规律 • 历时分析中一个突出的理论:语法化理论 • 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 分
分析方法
• • • • • 1.统计分析法 19世界中叶 俄国数学家布里亚科夫斯基 提出可以用概率论进行语言研究 20世纪50年代 数理语言学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来研究语言成分出现的概率和频率
• 首先确定统计分析的对象、范围、数量、条件组等项,给 分析项定量,在限定的范围内,作穷尽性的调查统计,再 做定量分析,最后给语言成分定性,得出结论,揭示其规 律或带规律性的东西 • 统计软件 • 语料库 • 统计分析法强调统计与分析并重
三、表达
一般论文的要求: 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前后照应,周密严整 1.针对一个小问题进行整体阐释 2.针对小问题“分类解析” 3.“考释说明”:根据考释的发展过程,依次表达《说 “太岁”》 • 4.论述评议:评议一些语言现象,对有关语言的规范化 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中文夹用洋文现象试析》 …… 根据选题、材料、观点等,确定具体的表达方式,几种表 达方式综合使用 • • • • •
语言学论文的写作
语言学小论文: 论述、研究语言中某一问题 汉语: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 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用 交叉学科: 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 语 言学…… 一、选题 二、研究 三、表达
一、选题
• (一)善于发现问题,有对语言的敏感性 “要能一眼就看出来,一耳朵就听出来,‘这是我的材料’。” • ——吕叔湘《给一位青年同志的信》 干巴巴、眼巴巴、可怜巴巴…… ——词缀“巴巴”如何发展而来 “闭闭神、掣掣神、翻翻神” ——“VV神”格式的研究 “红颜、红粉、红袖、红裙”指代美女,“红” • 善于收集语料,善于发现新鲜语料 • 对前人研究的否定与发展
常用语料库: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4.77亿字)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分词和词性标注语料) 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周至清各朝代约1亿字) 《人民日报》语料库 汉语复句语料库(华师)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中央研究院平衡语料库(台湾) 第一个完整词类标记的汉语平衡语料库 中介语语料库 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
• D.从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取材 • 语料、有关语言理论的言论、引发论述语言和研究语言 的事实 • E.从文史类工具书中取材 • 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 • F.从报刊传媒中取材 • 留心报刊上的语言问题,包括新的语言现象、语言的不规 范问题,大家关注的语言方面的话题等,与现实的社会语言 生活有关的问题 • ……
• • • • •
“对”和“对于”的对比分析 《“春”和“spring”》 英汉移动动词的对比研究——移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中韩惯用语对比研究 范围副词“光”“净”对比研究
5.多角验证分析法
邢福义,具有汉语语言学特色的研究方法 “表—里—值” “普—方—古” 表:语表形式 里:语里内容 值:语用价值 任何一个语言形式,都有其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 用价值。 • 要弄清一个语言事实,就得要由表查里,由里究表, 表里验证。 • 要弄清一个语言事实,往往还要考察它在语言表达系 统中特定的语用价值。 • • • • • •
• • • • • • •
1. 需要收集的三类材料: A.基础性资料:有关选题的一切研究成果 著作、论文、资料辑录、工具书等 了解研究现状,以便得到启发,有所创新 B.论据性资料:用来立论或论证论题的一切材料 古今中外各种事实材料,调查报告、语料等 C.关联性资料:与选题相关的其他资料
• • • • • • •